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设计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 05224040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材料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
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
只有在修完本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热处理基本工艺和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份、组织、性能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即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应的实验能力;具备能用所学理论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空间结构多且复杂,理论性叙述多,计算内容少。
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实例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关金属组织的认识和识别对初学者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内容,必须配合实验来加深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本概念、实际金属中三类晶体缺陷、合金中的两类基本相。
第二章纯金属金属的结晶要求学生掌握结晶的规律,结晶基本过程以及结晶后获得细晶粒的方法,了解晶核长大机理、铸锭组织形成过程、铸锭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要求学生掌握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熟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的结构,正确地分析相应合金的结晶过程,画出示意图,并能熟练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的相对量。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金属学与热处理(Physical metallurgy and heat treatment)课程代码:07410029学分:4学时:64(其中:课堂教学学时:6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冶金工程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覃耀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一、课程的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金属学与热处理》是冶金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金属与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构、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包括金属与合金的相图与结晶、塑形变形与再结晶、固体金属相变与扩散的基本理论及强化材料的基本工艺方法。
课程着重阐述钢加热形成奥氏体;冷却转变形成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以及马氏体回火转变得到回火组织的转变规律和基本原理;介绍了获得各种组织的不同热处理工艺及参数。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相变机理,使学生可以初步制定热处理工艺,能进行金属构件的组织、热处理工艺的分析。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金属材料科学有关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能够合理选择使用金属材料和制订热加工工艺规程、获得优质的构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了解金属及合金相结构,实际金属结构的缺陷空位位错等现象。
了解纯金属结晶中形核方式以及各种结晶条件等相关问题。
了解二元三元合金相图的建立、应用。
掌握二元匀晶、共晶、包晶相图和三元匀晶共晶相图的合金凝固分析计算。
课程目标2:熟悉铁碳相图的建立掌握相图各个合金凝固过程分析计算,了解含碳及其它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钢锭的宏观微观组织与缺陷。
课程目标3: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原理,学会用位错理论解释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强化理论。
掌握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回复和再结晶的机制、影响因素等。
了解掌握晶粒度概念及晶粒大小影响因素,对细晶强化金属理论之控制晶粒长大有个初始印象。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
2.课程英文名称:Metallographic and Thermal Treatment
3.总学时:108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验28学时)
4.总学分:6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它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研究金属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研究如何控制材料内部组织,充分挖掘材料潜力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金属组织特点及固态相变原理,掌握热处理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考核方式
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率,上课提问, 考试
五、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出勤率,上课提问),考试成绩占80% 。
作业要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布置一定的课外自学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通过自学,了解当代本学科的水平,发展动态,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崔忠圻主编:《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
参考书:石德珂主编:《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第2版。
5、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开课系:机械工程系适应专业:检测技术及应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学制:三年总学时:84 其中理论学时:68 实践学时:16学分:5.3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材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开设为材料类专业奠定理论基础。
它的任务是阐述金属与合金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阐述合金化,控制结晶、塑性变形、热处理等强化手段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选用金属材料、金属热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以及金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与合金结晶的基本理论;2)掌握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和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基本知识;3)掌握常用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方法;4)掌握常用工程合金的合金化原理、组织、性能及使用;5)了解钢铁热处理原理及方法;6)为正确选用、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打下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评价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方法;2)运用Fe-Fe3C平衡相图解决工程问题;3)能为工程零件及结构正确选材;4)能为工件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三)素质教育目标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3)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4)毕业前应取得中/高级热处理工职业资格证书。
5)熟悉英语专业术语,借助工具书,能够阅读、翻译专业资料,英语应用能力达到河北省A级水平;6)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达到河北省一级水平;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课题一纯铁的几种晶体结构转变教学内容金属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晶体缺陷教学要求了解金属的特性认识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格掌握铁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了解空位、位错等缺陷实验1:结晶过程的观察课题二铸件晶粒大小的控制教学内容2.1 金属结晶的过程2.2 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2.3 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2.4 控制铸件晶粒大小的措施教学要求2.1 认识形核、长大过程,2.2 了解冷却速度、过冷度和形核率间的关系2.32.4 掌握实际生产中控制铸件晶粒大小的措施实验2: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3:热分析法测定二元合金相图课题三铁碳合金相图分析及应用教学内容3.1 Fe-Fe3C相图分析及铁碳合金分类2 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及组织3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3.4 铁碳合金相图应用教学要求3.1 掌握Fe-Fe3C相图的点、线、相区。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学大纲.doc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发布时间:2010-11-30浏览次数:59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 Metallography and Thermal Treatment课程总学时/学分:64/4 (其中理论教学56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适用专业:冶金工程~、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冶金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的结晶、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理论;掌握钢的热处理的原理与工艺与金属材料包括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相图与结晶理论,使学生掌握金属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2.通过学习金属及合金的塑变理论与热处理理论及工艺,使学生掌握金属及合金的成分-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用途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3.通过学习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使学生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用途及其热处理方法;具有正确选用金属材料并能确定其热处理工艺的基本能力;4.具有金相分析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知识领域1):金属的晶体结构(6学时)(1)知识点:金属及晶体学的概念;金属的晶体结构、特征参数以及晶体缺陷。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金属的晶体结构、特征参数,难点是晶体缺陷。
第二章(知识领域2):纯金属的结晶(6学时)(1)知识点:金属结晶的现象、结晶的条件、晶核的形成与晶核的长大、金属铸锭的组织与缺陷。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结晶的条件及结晶过程的控制,难点是晶核的长大机制。
第三章(知识领域3):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8学时)(1)知识点:合金的基本概念及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二元匀晶相图、二元共晶相图、二元包晶相图、其它类型的二元合金相图。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代码:0710106 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学时:39所需先修课:物理,机械基础学分:2.5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生产过程、铁碳合金、钢的表明处理、金属防蚀等内容,培养学生强化工程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
(二)课程内容简介全书共十四个项目,分别为: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金属材料的性能、金属晶体结构、铁碳合金、非合金钢、钢的热处理、低合金钢和合金钢、铸铁、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粉末冶金、非金属材料、金属防腐蚀、新材料简介、材料选择及分析(三)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本书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配备较全的复习题,供学生自学时自我检测,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求。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和学时分配(一)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1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金属材料的分类(2)钢铁材料生产过程(3)机械制造过程概述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2)了解材料生产过程(3)了解机械制造过程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金属材料的分类。
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金属材料的性能 3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金属力学性能(2)金属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2)了解金属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能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金属的力学性能3.教学活动建议及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一拉伸实验(三)金属晶体结构 2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3)晶体结构(4)合金晶体结构(5)金属组织特征与再结晶教学目标:(3)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4)了解金属的组织特征和再结晶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金属的晶体结晶教学难点:金属的同位素异构转变(四)铁碳合金 7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2)铁碳合金相图教学目标:(1)了解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2)掌握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教学难点:铁碳合金的合金相图3.教学活动建议及其它教学环节实验二铁碳合金显微组织观察实验三硬度实验(五)、非合金钢 2学时1.教学主要内容及目标:主要内容:(1)杂质元素对刚性的影响(2)非合金碳的分类(3)非合金碳的牌号及用途教学目标:(1)了解非合金碳对钢的影响及其分类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杂质对刚性能的影响;非合金碳的牌号。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大纲(第五版)

江苏悦达技工学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施性教学计划(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所必须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其内容包括金属的机械性能、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及金属材料等部分。
(1)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各门专业工艺学课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①基本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
②了解金属材料的内部结构,以及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一般关系。
③懂得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般原理。
④明确热处理的目的,了解热处理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二、学习书目陈志毅主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三、学习时间安排7周,每周6学时,共42学时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
(2) 正确掌握大纲的深入程度,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3) 有条件的还可辅以电化教学的手段,使教学活动生动地进行。
一、学时分配表二、课程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掌握炼铁和炼钢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习目的。
(了解)2、钢铁的冶炼(掌握)(1) 炼铁a、高炉炼铁的炉料及其作用b、高炉熔铁过程c、高炉的产品(2) 炼钢a、炼钢过程的基本原理b、炼钢方法c、钢的浇注方法d、镇静钢、半镇静钢和沸腾钢教学建议:1、尽量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说明学习金属本材料与热处理的重要性。
2、以讲清钢铁冶炼的实质及基本过程为主,化学反应不作重点要求。
3、如条件许可,最好组织适当的参观。
第一章金属的结构与结晶教学要求:1、了解纯金属的构造。
2、了解纯金属的结晶过程。
3、掌握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教学内容:第一节:金属的晶体结构(了解)1、晶体与非晶体2、晶体结构的概念3、金属晶格的类型4、晶体结构缺陷第二节:纯金属的结晶(了解)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2、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3、同素异构转变教学建议: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及不同温度范围内存在何种晶格类型应予以充分重视。
金属学与热处理教案

绪论一、本课程的任务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任务:研究固态相变的规律性,研究金属或合金热处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处理理论在工业生产中和应用。
地位:(1)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关键工序,是发挥材料潜力、达到机械零部件轻量化的主要手段。
(2)材料研究领域:研制和开发新材料。
列举工业生产切削刀具实例,提出“服役条件”使用性能组织结构化学成分(材料)二、金属热处理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高水平。
春秋战国~明清以前:从出土文物可见。
近代落后。
明清~新中国以前:统治者闭关锁国。
现代奋起直追。
新中国以前~至今:总体上和发达国家比仍有一定差距。
具体表现在(1)科研:个别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总体研究水平相对落后;(2)生产: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能耗较大,特别是技术设备和装备相对落后。
世界范围:十九世纪以前:民间技艺阶段十九世纪后期:实验技术和科学阶段现代:理论科学阶段:X-ray、SEM、TEM等检测手段的提高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固态相变以马氏体相变为核心,围绕马氏体相变展开研究工作,材料工作者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用这些成果指导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值得指出的是,马氏体相变的研究工作也存在一些未知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马氏体相变的研究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1878年德国Martens首次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淬火钢的针状组织;(2)1895年法国Osmond将钢淬火后的相命名为马氏体;(3)1926~1927年X-ray衍射确定钢中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4)近代马氏体相变的研究领域扩大,由金属或合金扩展到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马氏体定义(命名)也存在诸多争论。
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共分六章。
按照教学大纲接续上部分(金属学部分)内容排序为:第九章: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奥氏体相变;第十章:金属在冷却过程中的转变图;第十一章:珠光体相变;第十二章:马氏体相变;第十三章:贝氏体相变;第十四章:钢在回火过程中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 0522404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材料力学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习材料专业课的技术基础课。
它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作用。
只有在修完本课程之后,才能进入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向学生阐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成份、组织结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熟悉热处理基本工艺和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份、组织、性能特点,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即金属及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初步学会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及合金的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应的实验能力;具备能用所学理论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一些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的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抽象,空间结构多且复杂,理论性叙述多,计算容少。
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应尽量结合工程实例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有关金属组织的认识和识别对初学者来说是难度很大的容,必须配合实验来加深认识。
三、教学容及要求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
要求学生掌握三种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学基本概念、实际金属中三类晶体缺陷、合金中的两类基本相。
第二章纯金属金属的结晶
要求学生掌握结晶的规律,结晶基本过程以及结晶后获得细晶粒的方法,了解晶核长大机理、铸锭组织形成过程、铸锭组织结构与性能特点。
第三章二元合金相图
要求学生掌握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方法,熟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的结构,正确地分析相应合金的结晶过程,画出示意图,并能熟练地运用杠杆定律计算相组成物的相
对量。
第四章铁碳合金
要求学生理解Fe-Fe3C相图中点、线及各相区的金属学含义,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的分析方法,能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下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与相组成物的形态和性能特点。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理解金属塑性变形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掌握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的特点,掌握加工硬化的概念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热加工工艺过程中控轧控冷的意义及最新进展。
第七章金属与合金中的扩散
要求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和本质以及扩散机理,了解固体金属扩散的条件和分类,了解扩散定律和影响扩散的因素。
第八章钢的热处理原理
要求学生了解钢加热时奥氏体化的基本过程,理解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曲线的物理意义,掌握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贝氏体)的组织特点和性能特点,熟悉C曲线的形状、位置和影响因素,了解C曲线在热处理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了解热处理在机械零件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常用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其应用围,并能合理地制定典型零件(齿轮、轴)的加工工艺流程,掌握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工艺参数的一般方法,了解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的种类,掌握淬透性和淬硬性的概念,了解淬透性曲线在选材中的实际应用。
第九章工业用钢
要求学生了解工业用钢的分类,掌握我国钢的编号基本方法原则,理解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了解碳钢、合金钢、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的成分和性能特点,熟悉其中的典型钢号,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正确选用钢材,掌握典型钢种的热处理工艺。
第十章铸铁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工业铸铁的分类及组织特点,了解在不同工况条件下选择铸铁材料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第十一章有色金属合金
要求学生掌握铝、铜、镁、钛及其合金的分类、牌号和用途,了解铝、铜及其合金的性能参数和热处理方法,了解轴承合金的成分、组织特征以及应用。
六、考核办法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通过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
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
理论课或实验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金属学与热处理》,惠芬编著,冶金工业,2009年。
参考书:
1.《金属学与热处理》,忠圻编著,工业大学,2001。
2.《金属力学性能》,束德林编著,机械工业,2002(第2 版) 年。
3.《金属固态相变及应用》,康煜平编著,化学工业,2007年。
4.《机械工程材料》,莲编著,机械工业,2007(第3版)。
制订:房洪杰、康煜平、双翠
审定:丽娟、登峰
批准:登峰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代码:05224040 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验学分:1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实验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金属学与热处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修课。
《金属学
与热处理》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操作
实验仪器、整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而设立的必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加强学
生的感性认识,验证课程教学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走向
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容和基本要求
1、实验教学的主要容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实验一、金相试样的制备
(1) 初步掌握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中取样、磨削、抛光、浸蚀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每名学生制备金相试样一个。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1) 观察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室温平衡组织;
(2) 能够正确识别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3) 掌握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的影响;
(4) 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实验三、钢的热处理操作
(1)了解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
(2)掌握各种成分的碳钢加热规的选定原则;
(3)了解各种热处理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四、典型合金钢显微组织观察
(1) 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不锈钢、高速钢、铸铁的显微组织;
(2) 进一步认识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五、有色金属热处理实验
(1)了解有色金属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
(2)掌握各种成分的碳钢加热规的选定原则;
(3)了解各种热处理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实验六、有色金属热处理后显微组织观察
(1)制备有色金属热处理后的金相试样;
(2)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写出实验报告。
2、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1) 了解金相显微镜等实验设备的大致构造和实验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上述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
(2) 了解制备试样过程,具备制备金相试样的能力
(3) 初步具有鉴定碳素钢、灰铸铁、球墨铸铁常温下平衡组织的能力;
(4)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四、考核办法
以课堂的表现、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为主要依据评定成绩。
实验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以一定比例计入平时成
绩。
五、推荐实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金属学及热处理》,秀英,春忠编著,机械工业,2010。
参考书:
《金属学与热处理》,惠芬编著,冶金工业,2009。
制订:房洪杰康煜平双翠
审定:丽娟登峰
批准: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