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后感1000字2篇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5篇《道德经》高中读后感1000字篇1《老子》,又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从东方走到了西方,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评价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读《老子》,只觉意蕴深远,令人自然而然地融入那个无欲无求的世界,下面便是我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
《老子》一书,分为道、德两篇,虽只五千余字,却系统阐述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形成了极具象征性的文化特色。
初读前,我对其还仅停留在“无为而治,消极避世”的印象上,直至认真品读后,才深觉这更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收益匪浅。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的确,最善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正是深受其影响,以这样的从容姿态、包容性品格、和谐相处的深厚情怀,共同推进社会文明的互补互融,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在生活或工作中,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是更加明智的。
别人是有力量的,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
知足常乐,有积极行动力的人能更加长久。
确实,一直以来我们总对别人要求太多,却忽略了对自我的反省与审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才能取长补短,更好的完善自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以相反相成的辩证观点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也是我们追求天人合一需遵循的原则。
无为思想并不是说消极无所作为,而是教人遵道而行,不妄为,不好大喜功,那样便会有更大的作为,联系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社会,一定程度上正是吸收借鉴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人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对于理想的选择也是各有异同。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十分名。
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一样的名称。
同谓之玄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那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哀悼短信舆。
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
这是对上方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
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2):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一样心态层面。
国学老子读后感范文(20篇)
国学老子读后感范文(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国学老子读后感范文(20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篇1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10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
那么,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
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又贴近生活,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老子》这本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得要更深入的研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其真正的含义。
《老子》一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其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
而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所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有时候需要放弃。
比如,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不要做,这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绕开,应提高眼力,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不为其表象所迷惑。
“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也会奋勇前进;“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什么也不做而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所有的杂念。
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的两只手不能什么都伸出去,因为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读完《老子》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触,在学习和生活态度上也有很大的改变。
《老子》读后感1000字
《老子》读后感1《老子》又称道德经,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老子》一书流传到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的学习和研究,想必也是不计其数了。
那么,为什么老子一书历经两千多年仍有如此多的人去学习,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去呢?其原因之一,当然是其内容所富含的哲理性以及其思想的重要性了。
有人认为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有人认为它是一本讲政治谋略的兵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篇长篇哲理诗;而在我看来,它是一本生活百科全书,当中的内容既易读懂又耐人寻味;既富含哲理,又贴近生活,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老子》这本书中有太多太多的智慧,仅凭字面上的理解和阅读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得要更深入的研读,才能体会和感受其真正的含义。
《老子》一书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其意思是:君子做人做事,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当知道了解某件事可以做才去做,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就不去做。
而我的理解很简单,“有所为”就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是有时候需要放弃。
比如,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固然可以去想,但是一定不要去做;想做而又力不从心的事最好不要做,这也是一种智慧。
所以鸡蛋碰石头的事就应该绕开,应提高眼力,看出美丽面纱下的危险,不为其表象所迷惑。
“有所为”,是人生的希望所在,有了这种希望,再难的路我们也会奋勇前进;“有所不为”,不是为自己什么也不做而找借口,也不是为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而找托词,更不是为自己没有本事做辩护。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要想达到做人的最高境界,就得抛弃所有的杂念。
记得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的两只手不能什么都伸出去,因为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读完《老子》这本书后,我有很多感触,在学习和生活态度上也有很大的改变。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于宇宙之间,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而我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高中生,激烈的高考竞争使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应对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为此我感到身心疲惫,很多次在脑海中浮现了放弃的念头,但,我并没有放弃,使我重拾信心的是老子所说的那句话:“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老子》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老子》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老子》读后感1今年春,忘了是几月几日,先生拿出三个紫砂杯,让我从中选一个,说是在文化城那边买的。
我一眼看上其中一个上有“修心养性”字样的杯,盖上还有一个小“太极”。
由喜读《道德经》到偏爱与“道”有关的书和物,这就是“爱屋及乌”吧。
《老子》第二十八章我觉得对“修心养性”是有帮助的,他教人顺乎自然、安守清静、无为、不争之心、为天下式。
二十八章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如要解释这段话,就是说:知道要用雄(刚强)的手段保护自己,可却不与人争雄,反而甘心守雌(柔顺),这样,就会如天下溪流归注,得到天下人的归服,最高的不变的德不离散,他更能回返原有的童心(赤子心),达到纯真的境界。
所以有“小儿是神的肯定”之说。
知道要显露表现自己,使人知道自己光明的一面,却不与人争表现,而甘愿隐伏,甘居黑暗。
这样的人能成为天下人的榜样和典范,其最高的不变的德不会出差错和过失,而能返朴归真,回归于纯天然而与道合一(无极乃太极之母)。
知道光荣和富贵的一面,却不与人争光荣与富贵,而甘居耻辱和平常。
这样的人心胸开阔,得天下人的归服,其最高的不变的德是充足的,更能复归于万物的本来,朴是至真至纯的。
朴被破坏,朴散成为具体的器物。
圣人在朴被破坏的基础上,以浑朴的原则建立管理和领导,所以,善治和完美的管理是顺天道,使万物各遂其性而行,也就是依从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主张顺乎自然,一切不要勉强。
人工有损自然,因为天地也是受大自然的驱迫,而不自主的在那里不停的工作。
大自然是什么?便是万能的天道。
所以人当服从天道,不能自作主张。
庄子说:“吾在天地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也就是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为人道之极轨,守不争之德,守住清静、柔弱、抱一、寡欲之心,遵循自然、玄妙的法则修行。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通用5篇)
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法自然《老子》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道教故里楼观台大兴土木,重修庙宇,规模宏大,器宇轩昂。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教,它把春秋末年的老子抬为开山之祖,老子著有的《道德经》,区区五千字,在世界上,每字平均卖家最高。
《道德经》是老子以出世的精神和理念为当权派写成的气势磅礴的入世名山之作,阐扬"道"和"德"主旨。
老子在挥洒五千字后西出函谷关,不知所向。
后人把老子曾经谈经论道的楼观台作为道教故里,以纪念老子。
秦岭北麓的楼观台古木参天,溪水淙淙,竹林成海,是一处求道成神的仙境。
以前课堂上听老师批评老子思想落后,总希望社会倒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深入读《道德经》,发现老师误解了老子,我们也在错误的品评老子。
一、老子在哲学上首先提出"道"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道,这种观点直抵宇宙本体。
哲学家和神学家都在思索宇宙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有"五行"之说,认为宇宙由水木金火土五种物质组成;印度古代神学家认定宇宙由地火水风四种物质构成;西方神学家则认为上帝创生世界。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和物质构造的直觉猜想,认为天地万物概由阴阳二气和合而成的冲气组成,既不同于一,又不同于二,故称之为三,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与近代西方实证科学中的原子构成学说十分近似。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都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的构思当中,实在难能可贵!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是先秦时代的.哲学高峰。
二、在政治上,老子反对战争,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4篇篇一:老子《道德经》读后感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
人们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
特别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
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起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
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
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
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
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运行,所以, ——物极必反。
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
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保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 也决不可能有!“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
大家知道: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其中原因了。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老子》强调了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道的表现。
这种思想让我认识到,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征服自然。
另外,《老子》还提倡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它认为,统治者应该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干预,让百姓自由发展。
这种理念让我反思,过度的干涉和控制往往会导致负面的结果,而适当的放手和信任则可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老子》还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它认为,柔弱的事物往往更具有生命力和适应性,而刚强的事物则容易受到挫折和破坏。
这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以柔克刚,用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总之,阅读《老子》让我对道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它提醒我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柔克刚,以及在生活中保持简单和纯朴。
这些思想对我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
用。
老子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
⽼⼦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 ⽼⼦的哲学被称为“智者的低语”、“滋润⼼灵的⽢泉”。
⼈们看事物多是从正⾯看,⽽⽼⼦却是从反⾯看。
其中“以柔克刚”,就是⽼⼦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上竞争者取胜之道。
接下来⼩编为你带来⽼⼦道德经读后感(精选11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德经读后感篇1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式,事物的产⽣、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观的基本思想。
虽然⽂章⼤部分⽤近乎诗体的语⾔,有些晦涩难懂,但⽤“博⼤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但是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为”,“尊重规律”。
第⼀段“道可道,⼗分道,名可名,⼗分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能够⽤语⾔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分名。
”说的是能够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异名。
”是说有和⽆这两⽅⾯都同出于道却有不⼀样的名称。
“同谓之⽞”都同样能够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
“⽞之⼜⽞,众妙之门。
”那⾥指的是这种⽞⽽⼜⽞的道是⼀切奥妙的门径。
这⼀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对规律的理解。
在《道德经》⾥,道指的就是规律。
⽽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然的,变化的,不为⼈所控制的。
”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规律。
”这是⼀种⼗分朴素的辩证思想。
全⾯体现了我国古代⼈民对⼤⾃然的探索与思考,⽽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的,是⼗分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化思想产⽣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切都会顺利,⽽违背规律会得到⼤⾃然的惩罚。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
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老子道德经读后感1000(模板15篇)读后感是通过文字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传达给他人,并能够引发深入研究和交流的文体形式。
《老子》读后感(精选多篇)
《老子》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老子的帮助读后感其一,王蒙的语言太罗嗦,老子的帮助读后感。
也许是王蒙老了,爱絮叨,老年人大都如此;也许是王蒙怕读者不明白他的意思。
总之,他颠三倒四、翻来复去地说了又说,不厌其烦,却让人读着有点烦。
王蒙充分发挥了汉语的优势,而且耐心地把读者想像为小学生,运用了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来解释描述同一件事,让人实在难以忍受。
其二,王蒙还是没有彻悟。
书中,王蒙一再强调自己现在很超脱、很看得开,彻底想明白了。
但字里行间,可以读得出王蒙还是很看不开的,他还是有些火气,有些怨气,象是受了委屈的孩子,虽然想表现得豁达大度一点,但言辞间总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象是失宠的佳人,虽然想显得淡泊从容一些,但却忍不住为花落而伤春。
读过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南老则真正是通家,是了家,其言辞柔和,不偏不倚,心态淡定,无欲无求。
王老勉之矣!其三,王蒙的解读并没出什么新意。
王蒙大约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也说明这本书主要是结合个人的感受来谈老子。
如果王老能立足于亲身感受,而不囿于自身感受,舍弃卿卿我我,解悟大道无边,那这书就真有价值了这段话让我想到了钱钟书先生。
“文革”后的学术界,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继往的平静。
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难免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但知他的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钟书先生在大楼门口遇到别人,也总是面带微笑,点一点头,侧身让对方先走,不管先来后到,不管熟识与否,也不管是不是后生晚辈。
这是一种有内涵的优雅,而这种优雅在有教养的前辈中十分普遍。
钱钟书先生长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却能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待人谦逊有礼,我想这便是宠而不惊的典范了。
谁都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你有得意的时候,但你不可能永远得意。
你也会有失意的时候,但也不可能永远失意。
《老子》的读后感(通用5篇)
《老子》的〔通用5篇〕《老子》的1老子,这位哲学的圣者,生活的智者,他在漫漫的岁月轮回里传递着不变的真理,留下五千言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哲思。
他那一双犀利的明眸洞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渴望着宁静与恬适的生存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的纷纷扰扰,追求那一份纯真的心灵自由,这种超乎其然的生活态度,为后人指明了一条新路,令人神往,令人渴望。
跟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不但有经典阅读的影响,也有此书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
老子用一个“道”字,就把世上万物万象归于自然。
在我看来,道的内涵就是一种客观规律,虽看不见,摸不着,而世间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存在着道的本真。
做人之道,为学之道,谋事之道,道道相关,处处都是智慧,都需要我们去发现和领悟。
每个人都必须生活,做人为学谋事之道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颇为重要,道德有无,道德上下,决定着你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和成效。
《老子》教我们的是修身之法,以来进步精神境界,让我们学会生活。
每个人都渴望着自由与快乐,而烦恼无处不在,坎坷接踵而至,假设要从中解脱,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有勇气去改变能改变的,有肚量去承受不能改变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只有这样,方可身心自由,才能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老子》短短五千言,字字精炼,句句精华,篇篇精华,浸透着一丝丝美妙的让人敬仰的大智。
我想用平静的心态,渐渐地品,读,看,听,思,悟,像老子一样,坦然地生活!《老子》的2今研读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颇多感触,现抄录如下,以加强记忆,便以提升自己。
南先生在《老子的士的内涵》这样写到:所以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意思是说精微到妙不可言的境界,素净到冥然通玄的地步,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了。
而且,“妙”的境界勉强来说,万事万物皆能恰到好处,不会有不良的作用。
正如古人的两句话:“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一个大圣人,再怎么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
一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它主要讲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道家哲学的博大精深和实用性。
在《老子》中,老子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刻的洞察力,生动地描绘了道家哲学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法。
他强调道、德、无为而治等概念,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谐,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这使得《老子》成为了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
读完《老子》,我深受启发。
它让我看到了道家哲学的智慧和实用性,也让我看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智慧。
同时,它也启发了我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老子》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道家哲学,还启发了我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读物之一。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1000字以上
老子道德经的读后感1000字以上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道德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经》读后感篇1纵观几千年来各家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谓是百花奇放,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种种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过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现象学上,我对老子的道的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
这即是道。
对道的了解首先不执着于道这个名字,老子起这个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够打个比如:就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人从现象去看地球它是静止,所以说是相对的,但是地球又是从白昼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变化,所以说地球又是运动着的,循环不息,而且也是绝对的。
有了这个绝对的动之后,地球展示给我们面前的并不以人的意志而刻意运动而是展示在我们面前是静,而这种静是人客观所发觉不到的。
我能够用风来比喻,风吹到你的脸上你觉得一丝的凉快,但是你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又存在着,看似无其实有,由于你不晓得它什么时分吹过来,这就是老子首篇道的宇宙自然观,而从人的角度上,要到达这种境地,是需求修行的,而这种修行是要让人理解万物变化开端,老子说过人的道就如婴儿的一样,人从生命降生开端,运动曾经存在了,而这种运动不断到人死为止,而老子的道并不是生也不是死,它是对一个绝对运动着的生命要做到像风一样的静静的运动着,只要做到静你才干到达这个道,而我说的这个静不是绝对的静,而是运动着的静,老子的水就是一个最好的比喻,水是运动着的,而这种运动是如此的自但是不加修饰!对如今所谓的唯心唯物强加给道是不适宜,由于道曾经包括了一切现象中的唯心和唯物。
《老子》又名《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
《道德经》的中心是“道”。
它继承了《周易》、《洪范》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提醒了事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
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
读老子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3篇)
读老子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3篇)读老子1000字篇1在孩提时代的我就曾经接触过圣人老子的《道德经》,大家可以轻而易举猜到当时懵懂孩童的我,对于这本书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初步认识还得追溯到我爷爷跟我讲的故事。
爷爷跟我讲了很多的古代传说,其中就有关于圣人老子的传说——相传老子一夜间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道德经》,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而去,成为神话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小时候听着这些传说比较神秘、玄奥的东西,都是和老子相关的,但是老子是谁,什么是老子的学说,他所著作的《道德经》讲述的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那时根本看不懂。
读懂一本书,首先读懂一个人。
这是我阅读书籍的,若光看一本书所讲的内容,而不去深入了解作者为何做此书的种.种原因,那就与作者做此书献于世的真正目的了。
我不乏有些人著书纯粹是为了赚取稿费或者立名,那样的人不配叫作者,只能勉强称为写作工作者罢了。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那时天下大乱,诸侯纷争,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时代造英雄,时代也会造就文化精神上的佼佼者。
如今很多人称《论语》为做官必学,《道德经》为做人必学,想必有一定的道理可遵循,但便不是如如今说法那样的片面。
一本《道德经》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为人等多方面的内容。
换一种比较概括的话说可算为一本百科全书,但是《道德经》真正的分类还得算为哲学著作。
老子道家的学术充满着辩证法,从探讨宇宙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入手,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真正地以人为本,直接从关注明民生,关注社会弱者,弱势群体出发,老子之道算是弱者之道,对社会人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揭示宇宙万物、自然天地、社会与人等及其运动规律,因而是一个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很多反映事物运动一般规律的哲学概念,对中国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黑格尔曾经感慨:世界的哲学故乡在中国!在老子《道德经》诸多哲学概念中,我最熟透的算是立身处世这方面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读后感1000字2篇
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儒、释、道文化更是传承千年,堪称中华民族思想
之结晶,而《道德经》一书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总结。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作。
全篇5000余言,分为道篇和
德篇,其中的好多话语早已广为人知。
在此,我想强调一点:知识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与驾御知识的能
力相匹配。
说实话,我真的不敢对《道德经》妄加评论,只是喜欢读、喜欢抄、喜欢背。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望与君共勉!
“道可道,非常道”。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话,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似乎
老子什么也不想说了,因为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大道。
是呀!语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
物的时候总显得捉襟见肘,而老子开篇就告诉我们: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语言。
正如佛语所言:教外别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几次提到了“婴儿”,比如:“为天下奚,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老
子告诉我们要学习婴儿,而好多人却不愿意向比自己资历低的人学习,其实这是对资源的
一大浪费。
婴儿不会有任何的定势,所以什么东西都学得最快。
学外语的最快方式就是模仿,而婴儿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平时总是说“空杯心态”,而这恰恰又被婴儿做到了。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好多的时候,我感觉老子
的智慧与常人的思维是相悖逆的,但细细品味,却蕴藏着深厚的哲理。
我们常说:做人要
能屈能伸,韩信做到了。
只有每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够学到东西。
这就如佛语所言:
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担。
好多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出选择,因为可以选择的太多,就像
电视的频道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
选择太多往往会使人迷惑,
以至最后一事无成。
太多的时候后,我们需要有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其实人生就如
白驹过隙,少一些选择往往是件好事。
在书中,我最喜欢蜘蛛夏洛,因为它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它有真诚,纯洁的友谊,
因为它会坚持做到底,因为它会说话算话,爱护朋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道德经》中几次说到水,比如“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水乃生命之源,造福万物却不求回报。
“水滴石穿”的智慧
让我们明白何为“柔弱胜刚强”。
水本无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所以水的无形是至形,李小龙截拳道中的“以无法胜有法,以无限胜有限”正好与此殊途
同归。
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习水的智慧。
认识他,是在那个夏天。
厌倦了夏日的炎热与烦闷,我独自坐于窗前,细细地读着他
的故事,渐渐地,我走进了他的世界,走进了他的人生,他的生命。
一句“自知者智,自胜者强”蕴含了无尽的深意。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
战不殆。
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事实却是:太多的人螳臂当车或是妄自菲薄,很多时候,我
们会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恰恰就是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所以每天都要不断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正如《易经》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所
以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己的人。
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谁无死,但是,太多的亲人一次次的离去,承受一次次的打击,确实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生命观。
福贵从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纨绔子弟,变成物
质上贫乏而精神丰富的明白人,从不能体恤妻子贤良苦心,到发现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
方向,踏实走勤劳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贤子孝,其乐无比。
读书之中充满了乐趣,而读《道德经》这本充满哲理的书更是乐趣无穷。
古人云: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等身之书,可抵百万雄师”,而我觉得,读书要有选择性,同时要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
会感同身受。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使用知识的主体是人,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书是一种交流,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小王子和他的花冲突是他的命运的转折,因为这次转折,小王子开始了他的追求,追
求自己也说不清楚的东西,而当自己发现自己真正的归宿应该还是那个自己的星球的时候,小王子,已经会不去了。
他,轻轻地倒下。
二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涌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而且一下子
就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光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就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延续至今,
此后的人们只能不断地加以诠释而没有更多的创新。
老子就是其中一位伟人。
看完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后,你有什么感触呢。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2篇“骆驼祥
子读后感1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曾说“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评价。
他还这样赞美老子:鸟会飞
我知道;鱼会游水我知道;曾很走我知道;但是龙它在去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
像龙一样啊!可见,老子是伟大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应该在西周晚期,王道不行,群雄四起,民心不古,争强好货,危机
四伏,百姓苦不堪言。
他把当时种种乱象都归结到一个原因,即阴阳之道失衡。
他经过类
比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再到治世者(圣人)和被治者(民众)之间的平衡关系,冀希望于通过在政治上调节相对应的阴、阳以平衡世道。
老子希望看到一个他想象中的和谐世界,他把曾经的太平盛世和当时的乱世进行对比,发现问题都出在统治者(圣人)身上,他理想中的圣人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和天道一样,生化万物而不占有,大有作为而不居功自傲,功成身退的人。
而民众则该是心虚无欲、不争名、不夺利、身体好,有吃有住有田种并能安份守己的民夫。
老子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就是说:邻国很近,彼此可以互相望见,鸡鸣犬吠之声也互相能听到,但是大家彼此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
很
多人都认为老子的这种想法很封闭,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说,这显然是消极的思想。
当今的
世界主张开放交流,老子的这一思想就好比我国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后果则是使我
国落后挨打。
所以不相往来的思想在今天是行不通的。
但是,老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乱世中提出的。
所以我们应该从积极意思上去理解这一思想。
我们应该理解为老子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精神上各得其所的一种理想社会
状况。
老子主张在平衡、长远的基础上,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让国民健康、快乐、幸福、
自由的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把“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翻译为让
国民热爱自己的家园,愿意在自己家园生活至老死,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园而迁居他国,也
就是爱国思想。
这样应该是对这一思想更积极的理解。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是法国十九世纪一个想象力惊人的科幻作家他的
惊人之处不但他所写的内容很夸张动人又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奇的是这本书中所写的
故事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已是不足为奇但在他那个时代里还没有潜水艇呢!但凡尔纳以他惊
人的想象力与丰富的知识底蕴在《海底两万里》这本书中成功地塑造了“鹦鹉螺号”潜水
艇还有兰可夫探照灯。
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
品中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使他的作品闪现着永恒的魅力。
所以
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小小的一片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也有道理。
乔安西之所以能够战胜病魔顽强地活下去,正是因为她有了活下去的坚定信念,也正是这
个坚定的信念,帮助她建立起了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从而战胜病魔。
生存如此,
生活也是如此。
在人生中,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坚信自己不会失败,永远顽强地奋斗,
那么一定能取得成功。
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是不可以被打败,只有有了这种信念,才不
会被社会所淘汰,取得人生的成功。
所以,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这个故事虽然大多只是讲述小木偶遇到挫折的过程,但是有那个读者可以想到这个故
事蕴含着浓厚的爱。
小木偶没有课本,老木匠皮帕诺把自己的上衣换了一本书给小木偶,
尽管自己受着寒冷,也要用最大的力量带给小木偶幸福,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春节放假,我读了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我深深地被这本书陶醉,它让我体会到了鲁滨逊那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