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的改革(2)
二__自上而下的改革__七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栏目主编1.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俄国沙皇是()A.伊凡四世B.彼得大帝C.亚历山大二世D.叶卡特琳娜二世2.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A.地主阶级改革B.资产阶级改革C.资产阶级革命D.农奴自我改革3.以下各项中哪些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势力,收回军权④农民出钱赎买份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5.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有()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6.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需用钱购买商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需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7.之所以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8.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①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彻底废除了封建生产关系④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包括()①改革后农民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大规模掠夺③改革后农民仍难以摆脱封建盘剥④改革遭到农民的强烈抵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④10.下列符合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是()①19世纪末,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大机器生产②建立和形成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和新的工业区③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比其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快④工农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七 第二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
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给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
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 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 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探究]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
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例2]
(2010· 江苏高考)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
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
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 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 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 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
二、改革的两面性 1.进步性 (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 资产阶级 良运动,是一场 性质的改革。
(2)作用:
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 ①改革保留了农奴制的残余。 ②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 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③形成了以 军事封建 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 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
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 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 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 此表示感激也可给分)。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 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 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
俄国农奴制改革2
为了加强对农民的管理,沙皇政府还建立了一种新的 组织——“村社”。在村社上面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 任的调停人,这个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 系以保障地主的利益。同时,村社还实行连环保以约束 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这样,过去受个别地主支配的 农民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2月19日法令实行的结果是:农民不但失去大量土地, 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赎金贷款包袱,千 家万户负债累累,濒临破产。农奴主进行的改革没有也 不可能满足农民的愿望。因此,从改革宣布之日起,农 民就在极度失望之中掀起了抵制改革、争取土地和自由 的新一轮斗争。
根据这些规定,此后地主不能再像改革前那样把农民当做畜生和物品一样任 意买卖和交换了,但是地主对农民的控制并未完全消失。如法令规定,在农民与 地主缔结赎地契约前,农民对地主还应履行临时义务。法令还规定在农民获得人 身解放的同时,将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农民要想得到这块宅边园地的 所有权,只要交给政府法令规定的赎金,就可以在六个月后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但是赎取份地必须得到地主的同意。在赎地时,农民必须一次性付清赎金的20% 一25%,剩下的由政府从国库拨款付给地主。这笔由政府代付的赎金作为农民的 债务,由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还清。这笔赎金并不是实际的土地价格,而是大大 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如1854一1858年土地的实际价格共值五亿多卢布,而赎 金的总数却高达八亿多卢布。
革。这次改革虽然未能达到广大农民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要求,但是与贵族地 主顽固派的保守立场相比是有其进步性的。
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农民改革法令》,农民获得了 人身解放,2OOO万农民摆脱了农奴依附地位,从而破坏了农奴制度的根基之 一—劳动者依附于地主的状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在 改革中,农民为了获得份地要交纳赎金,农民向地主交付现金后,实际上就结 束了彼此之间的封建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改 革后有些获得自由的农民开始成为农业中的小生产者,他们兴办工厂,慢慢转 变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者。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思考:1861年改革是如何——推刘动祖俄熙国近代化?
1861专年俄家、视中角、美三国改革
材料一:根现据代最化新是法令人,类农社奴会在的适一当次的时转候型将,获实得现自由从农农村居民 的一业切法文令明从。向19工世业纪文中—明叶—的起18转,61年变现沙。代皇化颁浪布潮解开放农始奴席的卷宣全言 材料球二:,各但位它心在怀各不地满的区同既胞表们现,出内很战这大一差重异大性问,题也,不表系于我 的手现,而出系丰于富你的们多的样手。性。 ——林肯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钱造乘中旦国第一艘机
1、评价标准:顺应历史潮流 2、评价方法:立场分析法
辩证分析法(一分为二)
课堂小结
一、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二、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目的、内容
三、近代化漫漫文明路
◆近代化与局限性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织布机的轰鸣,蒸汽机的 滚滚浓烟飘洋过海,改变着世界…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拉大了与其他国家的差 距,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把殖民扩张的 触角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亚非拉国家来说,面临的不仅是武力的侵 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即使是邻近西欧的俄国 ,也不例外。如何应对世界潮流,成为首要问题 ……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4、看图画,寻历史:
封建社会 农耕文明 (落后)
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 (先进)
思考: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阶级矛盾激化
克
新 思 潮 涌 动
政
里
治
高中历史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自上而下的改
第2课自上而下的改革[目标导航] 1.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重点) 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重点) 3.理解俄国政治制度改革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延续。
(难点) 4.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难点)一、农民的“解放”1.颁布法令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农民改革法令》。
2.基本内容(1)农奴的人身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2)赎取份地: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但要交付高额的赎金,并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3)改革后农民的管理:政府建立“村社”组织管理农民,从前受个别地主支配的农民又被纳入地方政权的控制之下。
[归纳总结]农奴制改革的焦点是调整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农民改革法令》对地主和农民间权利与义务的规定反映了该法令处处维护地主利益的本质。
二、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影响(1)进步性①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促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2)局限性①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地主土地占有制照旧保留,这些农奴制的残余严重影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
②形成了以军事封建性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显示了更大的侵略性和扩张性。
[思维点拨]1.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解放”实质上是受到更大程度的剥削。
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
但农奴制的废除也解放了生产力。
由于农奴制的废除,使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2.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但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史论要旨]1.“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7.2自上而下的改革
由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 进行的,因而极不彻底,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通过改革,沙皇专制制度仍然保留下来了,地主 依然掌握着种种特权,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农民对地 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照旧存在,并继续受到地主阶级的 剥削和奴役; 另一方面,这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对于广大农民一 次公开的、野蛮的掠夺。地主阶级通过牺牲农民的办 法壮大了自身的经济办量,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 盾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3)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 管理体制。
(4)教育近代化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 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 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小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
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工业 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方式: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局限性:改革极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诱发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大前提:克里米亚战争是俄与英法争夺土耳其帝国的斗争
小前提: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源于当时经济和军 事的落后 结论:腐朽的农奴制在与资本主义对抗的过程中处于劣势 以上推理: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农民的变化? 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1、农奴获 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在法律上废除了地 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 份地。 但改革并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1、改 革后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农民仍然受到 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仍然被束缚在土地 上。2、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 夺,农民缴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改 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生活 状况仍然恶化。
7.2自上而下的改革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 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 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 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农民要在 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式连本带利偿还给政 府„„对农民厚颜无耻的掠夺。 ——列宁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 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 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 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学习思考(P88) 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是资产阶级性质 的,这次改革对封建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使 俄国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例如: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关 系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 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 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因此说 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D、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背景材料] 改革的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 150万俄亩的 私有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 占了80%。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 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农民在改革中 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 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 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 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3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农奴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1.农奴制改革的特点
(1)受西方文明的冲击,由俄国沙皇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1)作用: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地位: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改革虽然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但它的内容从根本上来讲却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表现为:
(1)不彻底性: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改革后的几十年间,农民支付的赎金总数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
(3)欺骗性:由于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比他原来耕种的土地少,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4)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高中历史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二自上而下的改革人民版选修1讲解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材整理1 农民的“解放” 1.签署文件 (1)文件签署: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
(2)主要文件:《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2.主要内容(1)政治上①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
②农民享有村社中的一般权利,并享有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
(2)经济上①农民可以用高额赎金赎买一块份地和宅边园地。
②规定了赎取份地的限额,使农民仍然受制于地主。
(3)组织上:建立村社,农民受地方政权控制。
3.改革结果(1)不仅使农民失去大量土地,而且由于缴纳巨额赎金而陷于破产的境地。
(2)农民在极度失望中掀起了抵制改革、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新一轮斗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87“学习思考”,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提示】 ①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②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③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④“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教材整理2 改革的两面性1.性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1)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①改革破坏了农奴制度的根基之一——劳动者依附于地主的状况,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改革结束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封建关系,使农民经济转入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关系。
(2)促进了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
①地主对土地不再有农奴时代的特权,丧失了对无偿农奴劳动的垄断权。
②新的经济条件促使他们改变经营方式,这使改革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带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3)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3.局限性(1)保留了农奴制的一些残余,如沙皇专制制度、地主土地占有制,农民地位低下。
(2)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俄国改革内容
学思之窗:你怎样理解农民的变化? 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 1、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在法律上废除 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4、评价
(1)性质: 是沙皇和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2)进步性:
①经济上: 一方面,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自由劳动力来源,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的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农民获得自由和土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上:推动俄国政治改革,推动政治近代化。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 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 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 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评价(意义)和实质。
二、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 推动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必要的劳 动力、资金、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近代化: 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推动 俄国在六七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 改革,迈出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 制度转变的第一步 3.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西方式的军事管理 体系,促进了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③转折点:农奴制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 系,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选修 改革 专题七 第二节:自上而下的改革
经济 农民可以得到 为资义发展
一块份地,但 提供了必要 必须高价赎买, 资本和市场
组织 村社制度强化
对农民管理。
改革后俄国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到1900年, 它的工业总产值较前增长了6倍。铁路长度从 1860年的1500公里增至1900年的5.2万公里。
方法: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
建性
局限性:改革极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作用: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推进了 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新的思想和新的社会力量不断的壮 大。
巩固:1、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 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861年 时间、人物、文件
《1861年2月19日宣言》 《农民改革法令》
探究:沙皇改革的目的?(直接 根本)
1856年4月,亚历山大二世在接见莫斯科贵族代表时 明确表示,要解决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尖锐矛盾,“从上面 解决要比由下面解决好得多”,表达了他要自上而下地改 革农奴制的意图。 1858年10月,亚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备改革的三条原 则: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生活有所改善;使地主立即放心, 相信其利益有保障;强大的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社会 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再拖 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 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学反思(2篇)
《自上而下的改革》教学反思一、课堂气氛不活跃的表现。
1、虽说在有些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和气氛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开头以及学生讨论的时候,情绪不太高涨。
2、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人数有限,主要局限于xxx xx xx xx xx等人。
3、有些同学上课忙于记笔记,发言较少,抬头看老师和黑板次数少,效率低。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分析1、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今天学生上课的气氛和平常在班里上课的气氛差不多,这样的结果主要是我长期的教学模式和习惯造成的。
也就是说自己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贯彻“一四五”教学模式不到位,侧重于知识的讲解和课堂纪律的维持,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上做得不够好。
2、教学内容陌生,缺乏趣味性。
本节课属于世界近代史范围,学生接触的比较少;另外本节课问题设置比较多,知识难度比较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则重引导与总结,在知识的趣味性和课外知识的补充上比较少。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用了一个贷款买房的例子来对比农奴赎地的过程,课堂反应和效果还是不错的,像这样的例子以后应该多用。
3、由于自己担任3班的班主任,平常对学生比较严厉,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放不开,不太活跃。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及对策1、在今后日常教学中,深入贯彻和落实“一四五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与理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课堂气氛的营造,长期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带来变化和成效。
2、在教学中注意教学内容的整合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适当补充历史典故和史学常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比如历史人物的另一面、中国历史皇帝称呼的分类和由来、历史年代特点与记忆规律等;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新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触动学生的心灵,感染学生的思想。
3、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重大作用。
视频、讨论、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调查与反馈等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会有明显的效果。
俄国改革内容
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 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
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
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
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评价(意义)和实质。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 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②政治上:推动俄国政治改革,推动政治近代化。
③转折点:农奴制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
系,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3)局限性 不彻底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如:
(1)没有结束沙皇政府的专制制度; (2)没有彻底解放农奴,没有完全变封建生产关系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农奴制残余还保留; (3)资产阶级、残余农奴制和沙皇专制主义融为一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
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 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 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 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俄国改革内容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之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缴纳巨额赎金,背上沉重的赎金贷款包袱,频 临破产。
农奴制改革后的 1861 ~ 1863 年间,全国各地
有2 000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答案: A
)
分组讨论
1.假如你是解放后的农民,你的生 活有什么变化?满意吗? 2.假如你是贵族地主,你生活有 什么变化?满意吗? 3.假如你是资产阶级的工厂主, 你对从改革中能够得到哪些有 利条件?现在总该满意了吧? 4.假如你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你对自己的改革满意吗? 请注意: 结合改革前 的情况、改 革后的情况 尤其是改革 的具体内容 及其具体影 响来分析。
①沙皇专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 被剥削的无权地位)。 ②俄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面貌,形成了以军 事封建为特征的帝国主义,对外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2)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
4 . [ 学习思考 ]( 教材 P88) 为什么说 1861 年农奴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 、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
一、农民的解放——
1.改革法令 “二一九法令”或《农民改革法令》 2、内容:
(1)政治上:
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 自由权和财产 权等公民权利
破坏了农奴制的根基之一——劳动者 依附地主的状况,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阶层 农民 地主
变 化
与
感 受
身份虽然自由但受村社束缚; 份地虽可买但遭受掠夺 村社还可控制农民;农民土地还有一半在手上, 价格很划算; 农民暴动很闹心!
7.自上而下的改革(整理用过)
三、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军事近代化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以代替旧日的募兵制;改革 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4、教育近代化 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 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进一步传入 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 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由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农奴主自上 而下进行的,因而极不彻底,它保留了浓厚的封 建残余。 通过改革,沙皇专制制度仍然保留下来了, 地主依然掌握着种种特权,在相当一段时间里,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照旧存在,并继续受 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另一方面,这次改革是地主阶级对于广大农 民一次公开的、野蛮的掠夺。地主阶级通过牺牲 农民的办法壮大了自身的经济办量,农民与地主 阶级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因此,从1861—1863年的两年之间,就发生了 两千多次农民骚动,其中有四百多起发展成为武 装起义。
改革后俄国的历史任务
历史任务是什么?
如何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如何扫除农奴制残余
俄国还面临着民 主革命的任务 ——“反 封”
小结:1861年俄国农奴制度的改革
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俄国工业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 方法: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
性质:从内容上讲资产阶级性质,但带有浓厚的 封建性
四、改革后的俄国
1、俄国仍然是封建君主制国家,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体水平仍远落后于欧美; 2、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 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 专制统治 •沙皇遇刺:新沙皇中止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 制,促进革命形势走向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借鉴西欧技术。
可编辑版
19
探通 思究想过二和改:统革治,方西式方开资始产传阶入级俄的 国农,奴越制来改越革多对的俄俄国国近人代看化到
的了影沙响皇?统治下的俄国同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变革 的政愿治望近日代益化强;烈。
农民为得到解放而付出的代价:
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
可编辑版
6
5、改革评价:
1)性质:性也野是质是蛮一的地的场改主掠自革对夺上运。农而动民下;一的次资公产开阶、级 2)进步性:
使广大农奴获得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
积极性,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局限性:
AB保改留革大实量际封上建是残对余农,民严的重一影次响大资规本模主掠夺; 改义革发后展的速农度民,仍使然之被日束后缚具在有土军地事上封。建仍帝然受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可编辑版
5
思考:政府给农民的解放 是否是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想要的解放:
农民要求从地主的土地上解脱出来,不 再依附于地主,有自己的土地,经济独立, 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总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
可编辑版
17
巩固: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近代 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
①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 ②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 劳动力; ③扩大了工业品国内销售市场; ④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可编辑版
18
思考:俄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 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进对行俄了国革社新会。产生什么影响?
②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 看,改革是不彻底的。
可编辑版
10
探究一:
改革的两面性指的是什么?
根为本什原么因说:改革具有两面性? 根本原 因是什么?
这次改革仅仅是一场改良,是封 建对统俄治国者社进会行产的生改什良么,影始响终?代表着 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可编辑版
军事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可编辑版
20
过入3)去地农组受方民织个政抵:别权民 金制地的仍。改主控须)革支制给配之,地的下主不农。服断劳民斗役又争、被交。纳代役
建立“村社”加强对农民管理。
可编辑版
4
巩固:“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 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
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 “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程序。
奴制的烙印。 制向资产
实行普遍义务兵 军 役制,改革军事 事 管理系统,更新
实 提 增现高强了了了人军战人队斗平素力等质。,,阶制第一级转君变步主的。
设备,设立军校。 可编辑版
16
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概况:
工业上;农业上;
(2)特点: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与农奴制残余 相交织。
可编辑版
Hale Waihona Puke 131861年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上层建筑的改革;
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司法和军事);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可编辑版
14
1、政治近代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司法和军事);
领域
措施
评价
政治
司法
军事
可编辑版
专制统治
C、发展资本主义
D、笼络资产阶级,扩大政权
基础
可编辑版
3
4、地主对主要农不内奴能的任容控意:制买并卖未和完交全换消农失奴。,但
1)政治:
废除农奴制度,农奴在法律
上成影为响自由:人;
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土质坏,
经削2)濒济。农经于上民济破不失:能产小 高去独农,、 价土奴立是肥 赎地可,瘠 买对得,重由 ;农到新地 未负一民主 付受债块的决 清地累份定赎掠主地累;金夺的(份前,剥其,地,大须农
地国主主的义剥特剥点和。奴役。
可编辑版
7
巩固: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 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 提高了生产积 极性
C、在法律上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 的人身控制
D、动摇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
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可编辑版
8
巩固: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可编辑版
1
1、时间人物:
1861历年史俄历上2把月这19些日法,亚令历统山称大“二二世一。九
2、改革文法令献”:,又称“解放法令”。
《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
可编辑版
2
巩固:俄国1861年改 革最根本的目的是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沙皇
①农民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解放后的农民被掠夺得一干二净; ③农民重新接受地主盘剥和奴役; ④加剧了农村社会分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可编辑版
9
探农究奴一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 关系改变农,奴自制然改经革济具向有商资品经产济阶转级变性, 生改产革方质的式和也两不由面彻个性底体指独性的立。是经什营么向?合作经营 因有转①是为资变从什什,产改么么新阶资革?的说级本本生改性主身产革义质关来具经,系看济有对和,的两封生改特面建产点革性方生。的?式产内根都关容带本系具有原
影响
15
措施
评价
影响
规定了严格的财产 维护贵族、
政 设立地方和 限制,有利于贵族 地主利益,
治 城市自治机构 和资产阶级,促进 为资本主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义发展开
废除等级法院, 比较彻底,贯彻了 辟了道路,
司 建立统一的各级 资产阶级的法律原 迈出了由
法 法院,公开诉讼 则,但仍保留了农 封建君主
11
巩固: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是农奴主实 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可编辑版
12
巩固:俄国1861 年改革没有改变 A、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