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深线与海底地形

合集下载

等深线与海底地形详解

等深线与海底地形详解

大洋盆地
位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简称洋盆。约占 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 分割成许多次一级的深海盆地,盆底发育深海平 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深海平原:在起伏的玄武岩基底上由沉积物披盖形成的平坦 区域。大的深海平原延伸数百至数千公里。有的深海平原表 面光滑平整,几近水平状,为地球表面最平坦部分;有的向 一定方向连续倾斜;有的则波状起伏,不甚规则。除赤道生 物高产带外,深海平原的形成多与源自大陆或岛屿的浊流沉 积物的大面积铺盖有关,通常分布于邻接大陆隆处,水深约 3000~6000米。 深海丘陵:洋盆底部主要由熔岩流和岩盖组成、起伏数十至 数百米的区域,简称海丘。海丘上部几无沉积物,底部宽约 数公里。外形多属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条状延伸的。深海 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侧,浊流沉积等陆源物 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 般为量有限,很难铺覆成深海平原。
大陆隆: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 向海缓斜的巨大楔状沉积体。亦称大陆裙。 大陆隆上部坡度稍陡,下部较缓,除有树 枝状海底谷及少数海山外,地形起伏和缓。 海沟:平行于岛弧或沿着大陆边缘呈断续延伸 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6000米的深海 槽。海沟是岩石圈板块的汇聚型板块边界(消 亡边界),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俯冲、消亡。 边缘海盆地:指属于滨海相沉积的盆地,是处 于陆相和海相的过度带的盆地。
大陆架
定义: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简称陆架,也称大陆浅滩、陆棚。其范围自海 岸线(多指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 止陆架可分为邻近的内陆架,和远离海岸的外陆架,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 线,有时可按陆架中间水深的等深线来划分,也有按沉积物性质划分的。通 常,内陆架的坡度稍大于外陆架。大多数岛屿也被类似的平缓浅海区所环绕, 一般宽度较小,称为岛架。 地形特征:陆架地形总的来说比较平坦,但也可有起伏20米左右的丘陵、盆 地和谷地等。波浪、潮汐和海流可掀起泥沙,形成沙丘和沙脊。河流将其三 角洲推展至陆架上。陆架外缘常有浅滩或岛屿发育。陆架上展布着多级水下 阶地,阶地面宽窄不一,前后缘为明显的坎坡陆架上的水下谷地最引人注目, 高纬地区多见底部宽阔平坦的槽谷,是更新世冰蚀作用的产物;海峡附近及 岛屿之间潮流强劲处,有潮流冲刷而成的水下谷地,谷底可由基岩或粗粒物质构 成。 地质特征:陆架上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广大地区被泥、粉砂和砂所覆。陆架 上有现代沉积物,也有第四纪低海面时形成于海岸环境的砂质残留沉积物。 现代沉积多分布于内陆架上,近岸以砂质为主,远岸以泥质占优势;而在陆 架的中部和外部,早期形成的残留砂一般未及为现代沉积所埋藏,而出露于 海底。不同气候带的陆架沉积物也有差异。在极地寒带常见砾石,也多见基 岩;其余地带以砂较为常见,尤其是中纬地带;在湿热的低纬地带多见淤泥 及钙质沉积。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

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
1、大陆架和大陆坡
①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水深200米以内
②宽度从低潮线向海洋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地方 为止,平均75千米 ③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原因 ④我国主要的大陆架分布 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
(1)大陆架
(2)大陆坡
水深:200—4000米、宽度十几---几百千米 最绵长最壮观的斜坡
2、岛弧和海沟—大陆边缘 与洋盆的过渡带
(1)岛弧:
概念 著名岛弧 成因 分布
(2)海沟
著名海沟
成因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
岛弧或 海岸山 脉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1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应起来。
位置
水深
分布规律
从大陆边缘 到大洋中心 依次为 ________ 大陆架 、 ________ 大陆坡 、 ______ 洋盆 和 ________ 洋中脊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大陆坡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
A
B C
D E
海平面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大 陆 架 大 陆 A ,B
坡 , 岭 ,
C
E
洋 海
盆 沟
,D
,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B.图中B处是海岭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黑海及其海底地质简介(2)

黑海及其海底地质简介(2)

黑海及其海底地质简介(2)胡经国三、海底地质㈠、地形地貌1、海岸地形地貌黑海东岸和南岸被山脉包围;西岸岸线平直少洼地,分布有多瑙河河口三角洲;北岸低洼而曲折,被许多沟壑河谷所切割,仅在克里米亚半岛南岸为悬崖峭壁。

从克里米亚半岛南缘到黑海南海岸是黑海山脉;西岸在博斯普鲁斯海峡附近山势稍稍平坦;西南隅是伊斯特兰贾山;往北是多瑙河三角洲;西北和北边海岸地势低洼;仅南部克里米亚山脉在沿岸形成陡崖峭壁。

2、海底地形地貌黑海海底地形由四周向中部下倾,各等深线可以组成很不对称的同心环形圈。

大陆架可以以100~110米等深线为边缘,其面积约占黑海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西部和北部比较宽阔,其它区域一般宽为10~11公里;中部为深海盆,水深略大于2200米,约占黑海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海盆底部为平坦的平原,深轴线偏于土耳其近岸。

另有资料显示,黑海沿岸大陆架面积只占整个水域面积的四分之一;经大陆坡到达海底盆地,其面积占整个水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黑海海底盆地(海盆)底部平坦,逐渐向中心加深,最深处超过2200米。

黑海大陆架宽度一般为2.5~15公里;只有西北部大陆架较宽达200公里以上。

少岛屿和海湾。

海底地形从四周向中部倾斜。

中部Sudak海湾是深海盆,水深2000米以上,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

3、黑海海底发现世界第六大河2010年8月3日,英国科学家在黑海海底发现了让泰晤士河相形见绌的一条大河。

与地面上的河流一样,这些海底河流也有河道、支流、洪区、急流甚至瀑布。

这一条在黑海海底发现的河流局部区域深35米,宽804米之多。

科学家估计,就河流水量而言,如果是在陆地上,这条目前为止尚未命名的河流应该是世界第六大河。

使用遥控潜水艇扫描土耳其附近海底的利兹大学研究人员指出,这条河流是泰晤士河的350倍大,携带高浓度盐水和沉积物。

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活跃的地下河,是从地中海流经柏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盐量较低)溢出的高盐水。

这使得来自地中海的这一高密度水像河一样沿海床流淌,形成河道和深堤。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 块界线是( A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③ 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Leabharlann 1049710°N 3000
1000
3000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 补画几条等深线 D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10497 P
10497
10°N 3000
1000
3000
(例: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海沟)
大洋板块与 交界处——岛弧 大陆板块
相撞挤压区 (消亡边界)
(例:太平洋西部的岛弧—亚洲 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 岛、菲律宾群岛等就是太平洋板 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陆上——海岸山脉
(例: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 西海岸的安第斯山 )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4、海: 大洋靠近或深入大陆的部分水域
位置
特征
举例
陆间海 位于大陆之 面积深度较大 地中海、 间 加勒比海 内海 伸入大陆内 面积小,水文特 渤海、红 部 征受大陆影响强 海、波罗 烈 的海、黑 海 边缘海 位于大陆边 面积大,水流交 东海、日 换通畅 缘以半岛、 本海、南 海 岛屿或群岛 与大洋分隔
(1)写出板块名称: ① 亚欧板块 , ② ③ 非洲板块 , 美洲板块


③ ②
(2)下列地点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C )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7.P 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C.海盆
B.海沟 D.大陆架
()
8.图中群岛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解析:从深度和等深线分布上可知 P 点附近为海沟。从经纬 度上可知,图中群岛为菲律宾群岛,它位于亚欧板块上。
答案:7.B 8.A
2. 大陆坡 大陆坡的 岛弧 海沟 的坡度 宽度
位置
A缓
欧洲西部大陆架

无无
向洋盆过渡
B陡
南美洲西部大陆

无有
架向洋盆过渡
亚洲东部大陆架
C 较陡

有有
向洋盆过渡
探究点 世界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 [在探究中学通]
1.世界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海底 地形
顶部在
水深 0 /m 以上
200 200~ 海平面 6 000 3 000~ 以内 4 000 以上 以上 6 000
谢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阅读海底地形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 A~G 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2)海底地形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解析:该题以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主要海 底地形及其分布规律。第(1)题,根据距离大陆的远近,A~G 依次代表海沟、大陆坡、岛弧、洋中脊、洋盆、大陆坡、大陆 架。第(2)题,各种海底地形可以大致按照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 心排序。
12.下图为某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示 海 域 为 ________________ 海 , 甲 处 海 底 地 形 为 ____________,乙处海底地形为____________。 (2)该海域特有的生物海岸有__________、________。在海岸带 开发利用中易发生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测绘第7章-海底地形和海道测量分解

海洋测绘第7章-海底地形和海道测量分解

岸线地形测量:在进行大比例尺海道测量时,除了测 取海域和海滩上的海底地形以外,同时还要测量沿海陆地 的地形。
沿海陆地通常都已有陆地地形图,为什么不予利用, 而把沿岸地形测量作为海道测量的内容之一?这是由于海 图制图工作的需要和航海上的要求而定的。
海洋底质探测:目的是识别水底表层结构,为航船 选择锚泊点或潜艇选择座底点提供资料。在缺乏航行定 位手段的区域,还可通过底质采样判断船舶概位。底质 结构一般通过用机械采泥器(如柱状采样器)获取底质 样品,或结合回声测深仪、侧扫声呐和海底表层剖面仪 的回波记录,分析不同底质的平面和剖面分布而获知。
三、海道测量的分类
根据测区距海岸的远近、水下地形的复杂状况和制图的 要求,海道测量通常分港湾测量、沿岸测量、近海测量和远 海测量4类。
港湾测量、沿岸测量、近海测量和远海测量所得海图的 比例尺和精度要求逐渐降低。
重点掌握
海底地形测量的定义 测深线的种类及用途 测深线的布设形式 导标及其放样 测深线的勾绘原则 海道测量的定义、内容与分类
水流方向
§7-1 海底地形测量
(3)辐射线方向
大多用于岛屿的延伸部分或孤立的岛屿周围的水域。辐 射线方向布设使测深线间距内密外疏,近岛部分水深点较密, 这不仅有利于暗礁、浅滩的发现,而且,也有利于选择适宜 的靠船及登陆地点。
§7-1 海底地形测量
在重要航道上布设补充测深线有两种方法:
(1)补充测深线方向与主测深线方向一致,间距则根据需要 而定;
§7-1 海底地形测量
主测深线可采用如下方向布设 (1)垂直于水流轴线方向 测深线垂直于水流方向,使测深线正好通过地貌变化 比较剧烈和有代表性的地方,有利于全面如实地反映测 区的海底地形。
水流方向

如何进行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绘制

如何进行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绘制

如何进行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绘制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绘制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它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和海上交通安全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手段、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及地形图制作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绘制。

技术手段是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绘制的基础和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手段为海洋测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激光测深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水深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生成海底地形图;多波束测距技术则可以获取更为精确的水深数据,为地形图的绘制提供精准的基础数据。

同时,声纳和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也都在海洋测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测绘效率,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是海洋测绘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获取准确的海洋地形数据,科学家们通常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声纳、激光测距和卫星遥感等。

声纳是最常用的一种测深方法,它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来测量水深。

激光测距则通过激光束在水下的反射来测量水深。

而卫星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海洋地表的图像数据,并结合测量数据进行测绘。

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海洋测绘中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采集后,科学家们通常需要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海底地形图。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纠正和拟合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分析则是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获取海洋地形的各种特征和变化趋势。

海底地形图绘制是海洋测绘的最终目标。

绘制海底地形图需要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以方便人们对海洋地形的理解。

在绘制地形图时,科学家们通常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绘制比例尺,并绘制等深线、疏密线、走向线等地形要素。

同时,他们还会注明测量日期、水深范围、地理坐标等重要信息,以便于使用者的理解和利用。

总之,海洋测绘和海底地形图的绘制是一项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科学家们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并最终呈现出清晰、准确的海底地形图。

学案7:2.2海底地形的分布

学案7:2.2海底地形的分布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学习目标1.了解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2.掌握不同海底地形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3.海地地形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重难点)基础知识一、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是a 、b 、c 、d 、e 、f 。

思考交流1.以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二、主要海底地形(一)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一般坡度,水深在米以内。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大陆坡水深一般为米。

(二)岛弧和海沟1.岛弧(1)位置:的前缘。

(2)成因:板块碰撞挤压。

(3)举例:西部海域的岛弧分布最为典型。

2.海沟(1)分布: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和洋盆的分界线。

(2)成因:板块碰撞挤压。

(3)举例:世界最深的海沟是。

(三)洋盆和洋中脊1.洋盆(1)地位: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又称“”。

(2)特点:地壳活动相对,地形较为。

(3)内部的其他地形:海底火山、海底及海底山脉。

2.洋中脊(1)分布:多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并相互连通。

(2)形状:大西洋中脊呈“”形,印度洋中脊呈“”字形。

(3)景观:中轴为,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

(4)成因:海底岩浆喷发冷却。

思考交流2.我国的钓鱼岛属于海底地形中的哪一类型?疑难问题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合作探究探究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大陆架为什么海洋生物繁盛?2.为什么西太平洋地区多海沟和岛弧分布?3.读教材第17页图2.17分析各大洋中脊分布有何特点?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图文结合理解和记忆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规律方法岛弧和海沟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海底地貌,相伴而生。

是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碰撞时,大洋地壳倾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结果。

由于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频繁,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火山和地震带。

高中地理知识精讲潜水等水位线

高中地理知识精讲潜水等水位线

高中地理知识精讲:潜水等水位线因为喜欢,所以专注博易地理最近有学生上课,提到了潜水等水位线的知识盲区。

所以将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

二、相关要素要对它的概念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理解,首先必须掌握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

如上图所示:(1)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2)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3)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4)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三、潜水的相关考点(1)潜水流向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

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数值大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的短线。

如图中的箭头指向。

(2)潜水的埋藏深度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的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水位数值的差。

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

如图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5米,Q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3)井的选址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的设施。

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

根据等值线的特点,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该地的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

四个地点中,②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③④等处的潜水流向②处,②处的地下水资源最为充足,选址最佳。

(4)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这是常考点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

如上图,按潜水位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图所示,①是潜水补给河水,②是河水补给潜水。

四、课后习题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中国地理的海底地形

中国地理的海底地形

中国地理的海底地形中国地理的海底地形地理理论是有关整个地理环境或其中某一广阔领域的整体认识,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经过系统化后形成的知识体系。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地理的海底地形,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中国地理:南海海底地形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及中南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中国汉代、南北朝时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

南海的海底地形南海的深度比渤、黄、东海要大。

除北、西、南三面靠大陆附近深度较浅外,中部和东部水深大都在2000米以上。

南海平均水深1100米,最大深度5567米。

南海的海底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较陡的大陆坡和辽阔的深海盆地。

海底地势西北高,东部和中部低。

海盆四周边缘分布着大陆架;大陆架以外为阶梯状下降的大陆坡,中国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等即为分布在大陆坡山脊上的礁岛;在大陆坡的终止处进入南海深海盆地。

在南海东部,从我国台湾岛至吕宋、巴拉皇岛等地,出现一系列岛弧和海槽(沟)相伴分布的格局。

南海的大陆坡分布在水深150~3600米之间,呈阶梯状下降,大致从150米开始,海底坡度明显地逐渐变陡,由平坦的大陆架变为陡坡,并隔以深沟。

约在1000~1800米深处,地形转缓,成为断续相连的平坦面,宽达数百公里。

在平坦面的外侧,又是个急陡坡,至3600米附近大陆坡终止,到达南海深海平原。

南海大陆坡围绕着海盆四周可分为4个区:北陆坡、西坡阶地、南陆坡和东陆坡。

北陆坡约位于中国台湾以南至珠江口大陆架的外缘。

陆坡上为波状起伏的平原,并有隆起的暗礁。

在东沙群岛附近水深增至1000~2000米,地势向南凸出。

西坡阶地又叫海南岛南部大陆坡,宽达300海里,位于珠江口外的深海洼地和越南南部陆坡之间,水深1000~1500米处。

它具有显著的阶梯状,坡度较大(5~10°),等深线密集,呈南北向分布。

海底地形及等高线的判断讲解

海底地形及等高线的判断讲解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 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 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③工厂厂址选择: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 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④建海滨浴场、码头: 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码头选在深水港湾。
A.从山顶向下看,线圈越大,海拔越高 B.等高线在有山顶和盆地的地方闭合,其 他地方不闭合. C.等高线之间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D.等高线间距越小,说明地形坡度越大。
• 2.如图,ABCD四副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B )
• 3、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 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C)
1:50000
(2)桥梁走向 东北——西南 (3)桥梁长度
(4)假如某考察队在甲地测得气温为15℃,那么乙地的气温约 为——℃
(5)画出乙山的山脊线,并判断走向。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
①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 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 洼地处.
②农业区划: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 高距有何特点?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相同。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 存在什么联系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深线1—00 —海洋1中00 深度相10同0 的各点的连线
200 100
密集稀疏密集稀疏山山体的不同部位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缓坡缓坡陡坡陡坡鞍部山顶密闭等高线的最内层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地点的连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向高处凸出向高处凸出鞍部两山顶之间地形平坦的地方陡崖等高线相当密集或重叠的地方二基本地形的判读1山地

等深线知识点总结

等深线知识点总结

等深线知识点总结一、等深线的定义等深线又称为等深度线,它是地球上地理上的同一经度上具有相同深度的线。

通俗地讲,就是在地球表面上沿着同一条经线上,连接地球内部相同深度点的线条。

等深线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深厚的地学意义。

二、等深线的形成原因等深线的形成原因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地质构造、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影响等深线形成的重要因素,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及其密度的不均匀性是导致等深线形成的根本原因。

此外,地质构造的不同也会导致等深线的形成,比如山地、海洋、河流等地貌的不同对等深线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等深线的分布规律等深线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等深线在海洋地区比较密集,在陆地地区相对分布比较稀疏。

这是由于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大部分,海洋地区的等深线受到海水的影响较大,而陆地地区的等深线受到地面形态和地质构造的影响较大,因此等深线的分布呈现出这种规律性。

四、等深线的地球科学意义等深线的存在对于地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等深线的存在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物质分布和密度分布状况,通过等深线的分布规律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其次,等深线对于研究海洋地理和海洋地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等深线的分布可以推断出海洋深度的分布状况,从而为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等深线也为地球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五、等深线的应用价值等深线在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等深线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海底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需要依托于等深线的分布信息。

其次,等深线可以为海洋导航和航行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通过等深线可以推断出在海洋中航行的路线和水深信息。

此外,等深线也可以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信息,通过等深线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综上所述,等深线是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密度分布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地球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课件

海底地形的分布ppt课件

3、洋盆和洋中脊
(2)洋中脊
最长的海底山系
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分布
太平洋—大洋东部
大西洋---大洋中部
印度洋----人字型分布大洋中部
P18 阅读
• 大西洋中脊的发现
最新编辑ppt
15
大陆坡
最新编辑ppt
19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最新编辑ppt
9
P17 活动
• 1.观察地形图,分析大陆架、大陆坡、岛弧、 海沟的位置关系。
• 2.比较下列三幅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图的差异, 并将其与亚洲东部、南美洲西部、欧洲西部对 应起来。
最新编辑ppt
10
B
A C
3、洋盆和洋中脊
(1)洋盆(深海平原):
大洋底的主体,占海底一半 地形平坦 地壳活动稳定 水深:4000---6000米
A BC DE海平面ຫໍສະໝຸດ 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A 大 陆 架,B
, 大陆坡
C 洋 盆,D
,海 岭
E 海 沟,
最新编辑ppt
22
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 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最新编辑ppt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最新编辑ppt
20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 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 地带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深线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深线

2021年⾼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深线2021年⾼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深线1.南设得兰群岛是南极洲的⽕⼭群岛,它处于⼀个岛弧的地质环境,早期基本上和南极半岛连在⼀起,后来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下图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区域莫霍界⾯深度的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千⽶)。

据此完成下题。

(1)判断图⽰区域莫霍界⾯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A.海底地貌类型B.深海钻探探测C.地震波速度变化D.潜⽔实地观测(2)图中四地( )A.①处为海底盆地B.②处海平⾯较⾼C.③处⼤洋地壳较②处薄D.④处海⽔深度最⼤2.湖⽔温跃层是指湖⽔温度在其垂直⽅向上发⽣急剧变化⽽产⽣的不连续⾯。

温跃层的位置取决于表层湖⽔增温程度、风⼒⼤⼩和湖盆形态。

下图1为纳⽊错位置⽰意图,下图2为图左中某观测点某⽉⽔温垂直变化图。

该湖泊12⽉⾄次年4⽉湖⾯封冻,5⽉份湖冰完全消融。

据此完成下列⼩题。

(1)图中温跃层的深度范围和季节可能是( )A.0-17m,春季B.17-30m,夏季C.30-40m,秋季D.40m以下,冬季(2)推断纳⽊错温跃层可能消失的时段是( )A.1⽉中旬B.3⽉中旬C.5⽉中旬D.7⽉中旬3.下图中甲地为我国某省会城市,等值线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等深线(单位:km)。

据此回答下题。

(1)图⽰区域地壳厚度的总体特点是( )A.东厚西薄B.北厚南薄C.西厚东薄D.南厚北薄(2)沿34°N等深线向东凸出,反映了该纬度附近( )A.有东西向⼭脉分布B.有南北向⼭脉分布C.有东西向河流分布D.有南北向河流分布(3)省会城市甲与图中地壳最薄处地壳厚度的最⼤差值为( )A.4.5kmB.4.7kmC.4.9kmD.5km4.永暑岛(9°37′N,112°58′E),原名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中部,是⼀个环形珊瑚礁。

2013年7⽉以来,中国在永暑礁⼤规模“吹沙填海”造陆,⽬前,永暑岛已成为我国南沙群岛的第⼀⼤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顶区:脊顶为新生洋壳,上覆沉积物极薄或缺失, 地形崎岖,呈现为多列与中脊走向平行延伸的岭脊与 谷地,起伏可达100~2000米。沿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 轴部,发育有中央裂谷。裂谷深1000~2000米,宽 约30000~50000米,是一个伴有地震、火山活动的 巨型凹地。洋中脊轴部为海底扩张中心,系炽热地幔 物质上涌的地带。 脊翼区:脊翼多由海丘及海山群组成。随着远离脊顶, 洋底年龄愈老,水深愈大,沉积层加厚,地形高差逐 渐减小,以致出现较平滑的地形。洋中脊两翼坡度与 海底扩张速度有关,快速扩张的中脊两坡较缓,如东太 平洋海隆;缓慢扩张的中脊两坡较陡,如大西洋中脊。
大洋中脊
伴有地震和火山活动的海岭,简称洋中脊。洋中脊是连续的全 球性构造单元,它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约 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33%,为地球上最大的环球性海底山系。 太平洋内山系位置偏东南,起伏程度小于大西洋中脊,称东太 平洋海隆。大西洋内中脊位于大洋中部,呈S形弯曲,与两岸 轮廓平行,称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歧分三支,呈倒置Y形, 通称印度洋中脊。三大洋中脊南端在南半球相互串联,北端则 潜伏进大陆。洋中脊脊顶水深多为2500~3000米,高出两侧 洋盆底部1000~3000米。洋中脊被一系列与其走向相垂直或 稍斜交的大断裂错开,沿断裂带出现狭长的沟槽、海脊和崖壁。
海隆:洋盆中一些宽广和缓的隆起区。有的略呈等轴状, 如百慕大海隆。有的隆顶上镶嵌着海山或火山岛,其形 成常与玄武岩质火山活动有关。
海台:具有比较平坦的宽阔顶面的海底高地,又称海底 高原。一般高出邻近海底1000米以上,顶面起伏不大, 边坡往往较陡,但也有比较平缓的。有边缘海台和洋中 海台两类,前者发育在大 陆边缘,后者为洋盆中孤 立高原。
大洋盆地
位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脊之间,简称洋盆。约占 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 分割成许多次一级的深海盆地,盆底发育深海平 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深海平原:在起伏的玄武岩基底上由沉积物披盖形成的平坦 区域。大的深海平原延伸数百至数千公里。有的深海平原表 面光滑平整,几近水平状,为地球表面最平坦部分;有的向 一定方向连续倾斜;有的则波状起伏,不甚规则。除赤道生 物高产带外,深海平原的形成多与源自大陆或岛屿的浊流沉 积物的大面积铺盖有关,通常分布于邻接大陆隆处,水深约 3000~6000米。 深海丘陵:洋盆底部主要由熔岩流和岩盖组成、起伏数十至 数百米的区域,简称海丘。海丘上部几无沉积物,底部宽约 数公里。外形多属圆形、椭圆形,也有长条状延伸的。深海 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侧,浊流沉积等陆源物 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 般为量有限,很难铺覆成深海平原。
大陆架
定义: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简称陆架,也称大陆浅滩、陆棚。其范围自海 岸线(多指低潮线)开始以极缓的倾斜延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加的陆架坡折处 止陆架可分为邻近的内陆架,和远离海岸的外陆架,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的界 线,有时可按陆架中间水深的等深线来划分,也有按沉积物性质划分的。通 常,内陆架的坡度稍大于外陆架。大多数岛屿也被类似的平缓浅海区所环绕, 一般宽度较小,称为岛架。 地形特征:陆架地形总的来说比较平坦,但也可有起伏20米左右的丘陵、盆 地和谷地等。波浪、潮汐和海流可掀起泥沙,形成沙丘和沙脊。河流将其三 角洲推展至陆架上。陆架外缘常有浅滩或岛屿发育。陆架上展布着多级水下 阶地,阶地面宽窄不一,前后缘为明显的坎坡陆架上的水下谷地最引人注目, 高纬地区多见底部宽阔平坦的槽谷,是更新世冰蚀作用的产物;海峡附近及 岛屿之间潮流强劲处,有潮流冲刷而成的水下谷地,谷底可由基岩或粗粒物质构 成。 地质特征:陆架上除局部基岩裸露外,广大地区被泥、粉砂和砂所覆。陆架 上有现代沉积物,也有第四纪低海面时形成于海岸环境的砂质残留沉积物。 现代沉积多分布于内陆架上,近岸以砂质为主,远岸以泥质占优势;而在陆 架的中部和外部,早期形成的残留砂一般未及为现代沉积所埋藏,而出露于 海底。不同气候带的陆架沉积物也有差异。在极地寒带常见砾石,也多见基 岩;其余地带以砂较为常见,尤其是中纬地带;在湿热的低纬地带多见淤泥 及钙质沉积。
大陆隆: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 向海缓斜的巨大楔状沉积体。亦称大陆裙。 大陆隆上部坡度稍陡,下部较缓,除有树 枝状海底谷及少数海山外,地形起伏和缓。 海沟:平行于岛弧或沿着大陆边缘呈断续延伸 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6000米的深海 槽。海沟是岩石圈板块的汇聚型板块边界(消 亡边界),大洋岩石圈板块在此俯冲、消亡。 边缘海盆地:指属于滨海相沉积的盆地,是处 于陆相和海相的过度带的盆地。
海岭:海底呈长条状的高地,又称海脊。几乎没有地震活 动的海岭,叫无震海岭。有明显地震活动的海岭叫活动海 岭,即大洋中脊。无震海岭延伸长度可达数千公里,宽数 百公里,高出周围洋盆底部2000~4000米,地形一般起伏不 大,顶面较平坦,不似大洋中脊那样崎岖。
海山:孤立的坡度较陡的相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海底高 地。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海山在世界大洋底部星罗棋 布。高1000~2000米的小海山数量最多,相对高度更大的 海山数量较少,高逾5500米的海山屈指可数。海山常呈圆 锥形,多属火山成因。海山突露水面,便成为火山岛。一 些海山有平坦顶面,称为平顶海山,又称桌状山,顶面水 深约数百米至 2000米。
大陆坡
定义:向海一侧,从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它展布于所有大 陆周缘,为全球性地形单元。大陆坡上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间;下界往 往是渐变的,约在1500~3500米水深处,但在邻近地带,陆坡下延至更深处。 大陆坡宽度约为20至100公里以上,总面积计287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积 5.6%。 地质特征:大陆坡底质以泥为主,还有少量砂砾和生物碎屑。沉积物比相邻 的陆架和陆隆沉积物细,但在冰期海平面下降期间,大部分大陆架出露为陆, 河流向前推进到陆坡顶部附近入海,使陆坡上粗粒沉积物增多。在与山脉海 岸相邻的狭窄陆架外的陡坡上,常见岩石露头。陆坡沉积物主要是陆源碎屑, 也有生物与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大陆坡基底为变薄的大陆型地壳。拖网 和钻探在陆坡区发现了花岗岩;地震测量显示,陆坡下部花岗岩层向大洋一 侧逐渐变薄以至尖灭;陆坡上还有褶皱、断裂构造,一些陆上构造线可延伸 至陆坡。 陆坡类型:①断裂型或陡崖型陆坡,主要受断裂作用控制,而侵蚀堆积的改 造作用较弱,多见岩阶、陡崖。②前展堆积型陆坡,陆源物质供应充分,陆 坡在强烈沉积作用下逐渐向洋推进,有的陆坡下部沉积层厚达10公里左右。 ③侵蚀型陆坡,沉积作用较弱,浊流和滑塌等侵蚀作用导致基岩裸露,地形 复杂。④礁型陆坡,与珊瑚礁生长有关,陆坡陡峭。⑤底辟型陆坡,低密度 的蒸发岩或泥层在深埋后形成底辟,陆坡沉积层因而变形,海底呈不规则形 态。
探测海底地形的历史: 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 表面形态。由于海水的 掩盖,海底地形起伏难以 直接观察。早期的铅锤 测深法,费时多,精度低。 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 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 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 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 确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 形真相。1925~1927年 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 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 地。1953年以来,使用精密的回测 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至1967~1969年期间,大西洋、太平 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
大陆边缘
海底地形
大洋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海沟 边缘海盆地 深海平原 深海丘陵 无震海岭及海山 海隆和海台 脊翼
大洋中脊
脊顶
大陆边缘
为大陆与洋盆之间的过渡 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 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 边缘。前者也称被动大陆 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 大陆隆三个单元构成,地 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 缘地带;后者也称活动大 陆边缘,陆架狭窄,陆坡 陡峭,陆隆被海沟取代, 地形高差悬殊,主要分布 于太平洋周缘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