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 第二章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优质课件(共25张PPT)
1234
6.读西太平洋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56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海底地
形:a
,b
,c
,d
,e
。
(2)在海底地形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其海水深度一般不
超过
米,且坡度较
。
(3)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
处。
(4)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人类活动使海洋变成陆地,即填海造陆。
思考讨论海底地形有何特点?
提示:海底地形的特点:一是海底地形的多样性;二是海底地形的分布 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和岛弧、洋盆和 洋中脊,它们以洋中脊为轴,基本对称分布。
探究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问题导引●
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海域,在台湾省的东北,距温州市约 356 千米,福州市约 385 千米,基隆市约 190 千米。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 有龙头鱼岛、大黄鱼岛、小黄鱼岛、金钱鱼岛等岛礁。钓鱼岛周边海域渔 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
架 为止
大 陆
大陆架之外相对陡峭的斜 坡
200~ 4 000 坡度大
—
坡
米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Fra bibliotek地岛弧 带,也称“岛链”或“弧形列
—
岛”,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弧形分布
太平洋西部岛 弧
海 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与
沟 洋盆的分界线
—
深度大
马里亚纳海沟
洋 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盆
4
地壳活动相对
000~ 稳定,地形较 —
1234 56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 ①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 C. 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 ④处洋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形成 解析: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 然气形成;④处海底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的一半;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 往是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答案:C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
海底地形的知识点总结一、海底地形的分类海底地形根据其特征和形成过程可分为陆源海底地形和海源海底地形两大类。
1.陆源海底地形陆源海底地形是指受大陆运动、河流冲积和冰川侵蚀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边缘深海盆地。
(1)大陆架大陆架是位于海岸线延伸下去的浅海地带,其宽度一般为几十到几百公里,其特点是水深变化缓慢,地势平坦。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地带,是海底沉积物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地区。
(2)大陆坡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大洋深水区过渡的陡坡地带,其特点是水深急剧增加,地形起伏大。
大陆坡是沉积物的悬移和流动的主要通道,也是一些特殊生物的栖息地。
(3)大陆边缘深海盆地大陆边缘深海盆地是大洋盆地和大陆斜坡之间的过渡地带,其特点是地形复杂,水深较深。
这些地区是地质构造活跃、地震和海啸频发的地区,也是富含矿产资源的潜在区域。
2.海源海底地形海源海底地形是指主要由海水和海底地质活动形成的海底地形,包括大洋中脊、大洋盆地、海沟和海山等。
(1)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最壮观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印度洋。
大洋中脊的形成是因为海洋地壳板块的边界上,熔岩从地壳下部向上冒出并逐渐形成新的海洋地壳。
大洋中脊的存在导致了地壳板块的扩张和推动,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大洋底部的一种特殊地形,其特点是地形平坦,水深较深。
大多数大洋盆地是由海洋地壳板块的分裂和扩张形成的,也是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3)海沟海沟是海洋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位于陆架和海山之间的深度超过6000米的狭长凹陷地形。
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有些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受到地壳板块之间的挤压和摩擦作用而形成。
(4)海山海山是宇航员勇敢勇往直前的特殊地质体,它是位于海洋中的一种突出的地形特征,通常高度在1000米以上。
海山的形成是因为地幔柱状上升引起地壳板块的局部隆起,也是地球上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海底地形的分布
7.P 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C.海盆
B.海沟 D.大陆架
()
8.图中群岛 A.位于亚欧板块上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解析:从深度和等深线分布上可知 P 点附近为海沟。从经纬 度上可知,图中群岛为菲律宾群岛,它位于亚欧板块上。
答案:7.B 8.A
2. 大陆坡 大陆坡的 岛弧 海沟 的坡度 宽度
位置
A缓
欧洲西部大陆架
大
无无
向洋盆过渡
B陡
南美洲西部大陆
小
无有
架向洋盆过渡
亚洲东部大陆架
C 较陡
小
有有
向洋盆过渡
探究点 世界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 [在探究中学通]
1.世界海底地形的类型及特征
海底 地形
顶部在
水深 0 /m 以上
200 200~ 海平面 6 000 3 000~ 以内 4 000 以上 以上 6 000
谢谢 观 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阅读海底地形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 A~G 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2)海底地形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解析:该题以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主要海 底地形及其分布规律。第(1)题,根据距离大陆的远近,A~G 依次代表海沟、大陆坡、岛弧、洋中脊、洋盆、大陆坡、大陆 架。第(2)题,各种海底地形可以大致按照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 心排序。
12.下图为某海域等深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示 海 域 为 ________________ 海 , 甲 处 海 底 地 形 为 ____________,乙处海底地形为____________。 (2)该海域特有的生物海岸有__________、________。在海岸带 开发利用中易发生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年高中人教版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知识点归纳0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l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l 大陆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浅海地区。
l 大陆坡:分布在大陆架的外缘。
洋盆、海沟、海岭分布在大洋底。
0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l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是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地壳的诞生处,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l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的,形成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板块边界则是全球最活跃的构造带。
l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
l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洼的地方——海沟。
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l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l 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
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
0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4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l 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
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05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l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全]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钓鱼岛、大陆架、洋流、四大渔场)考点详解•1、海底的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为三类: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海沟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体的地形如下:①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较缓,水深<200m;②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延伸形成的陡坡,水深200~4000m;③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和洋盆的过渡地带,火山地震较多;④洋盆:地形较为平坦,分布着海底火山、丘陵、山脉等,水深4000~6000m,地壳活动较为稳定;⑤洋中脊:中轴为裂谷,是海洋地壳的诞生地,板块的生长边界。
一般来说,由陆地到海洋,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洋盆)——大洋中脊(洋中脊),如下图所示。
图1 海底的地形•2、世界洋流的分布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叫做洋流。
按照洋流的性质(冷、暖),可以将洋流分为两种类型:暖流、寒流。
①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带来了大量的海洋暖湿气流,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带来充足的水汽和降水。
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对沿岸气候“降温减湿”,大气稳定,天气晴朗。
世界的洋流流动方向,如下图所示:图2 世界洋流的分布例题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A. 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B. 有寒流经过C. 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D. 盛行上升补偿流答案:A精讲精析:(1)分析钓鱼岛的地理位置。
①钓鱼岛位于我国的东海,位于我国台湾和日本之间,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光线充足,有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因此鱼类的饵料丰富;②河流入海口处的营养盐类丰富,但钓鱼岛并不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因此选项C错误。
(2)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
①寒流与暖流交汇,或者盛行上升补偿流的地区,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②但钓鱼岛附近为日本暖流,没有和寒流交汇,也不是上升补偿流,因此选项B、D错误。
总结•四大渔场的成因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海水较浅,光照充足);②分析钓鱼岛附近的洋流性质(日本暖流)。
深海海底地貌及沉积物(1)
马里亚纳海沟
主要标志 在现代海沟的研究基础上,古海沟的鉴 定有3个主要标志:蛇绿岩套;高压低 温变质带,以蓝闪石片岩为特征,发育 挤压和剪切构造;混杂岩。板块俯冲作 用常被用于解释海沟成因。但海沟的形 成与俯冲的机理相当复杂,仍有待于深 入综合研究
3 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oceanic basin)的定义:大洋盆 地是海洋的主体,是介于大陆边缘与大洋中 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 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 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 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 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 1/10000°。大洋盆地并不是真正的“平 原”,其内也有凹凸不平。凸起的部分,构 成“海底高地”、“海岭”、“海峰”、 “海山”及“平顶山”;凹下的洼地即为海 盆。
浊流的堆积体常呈扇状,称为“浊积扇”,大 小不等,其坡度一般小于2%。通常每次浊流的堆积 厚度不大,浊积扇由浊流多次加积而成的。它与深 海沉积常呈过渡或相关关系。
浊积物
供给构成深海平原的沉积物几乎都是来自浊流。 因为浊流是间隙性的,所以它产生的浊积物一般 由与细粒远洋沉积物互层的砂构成。
反射剖面表明深海平原中的单一粗粒沉积层延伸 可以超过数百公里,反映一次沉积事件。这种粗 粒沉积层在孤立的丘陵或海岭,甚至在高出深海 平原中心不到100米的海岭上都是见不到的。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总的来看,冰川海洋沉积主要见于冰带,深海粘土多限 于干燥带和赤道带的深水区。在冰带,生物沉积作用几乎消 失;在干燥带,由于水动力停滞,生物沉积作用相对较弱 (有钙质沉积却缺少硅质沉积);只有在水动力活跃的湿润 带,生物沉积作用最为旺盛(既有钙质沉积又有硅质沉积), 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带(南温带为主),放射虫软 泥则见于赤道湿润带。 气候地带性不但表现在沉积物的种类和性质上,而且也 表现在沉积物的数量上,即沉积速度和沉积厚度上也有反映。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因研究
潮流的冲刷和搬运作用可以在河口、海湾等区域形成潮流沙脊、潮流三角洲等海底地形 。
生物作用对海底地形的影响
生物礁
珊瑚礁、贝壳堤等生物礁体可以形成独特的海底地形,同时生物 礁体还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
生物沉积
生物遗骸和排泄物可以沉积在海底,形成生物软泥等沉积物,进一 步塑造海底地形。
生物挖掘
03
研究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因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 形成与演化过程,为海洋科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 多学科提供重要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系统开展海底地形研究,通过多波 束测深、侧扫声呐等技术手段,获取了大量高精度海底地形数据。近年来,我 国在南海、东海等海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底地形调查与研究,揭示了多种类型 的海底地形及其成因机制。
地震、火山活动对海底地形的影响
地震活动
地震产生的能量可以造成海底地形的瞬时变化,如海底滑坡、断裂等。
火山活动
海底火山喷发可以形成火山岛、海山等海底地形,同时火山活动还伴随着岩浆流动和冷却凝固过程,进一步塑造 海底地形。
海洋环流与潮流对海底地形的塑造
海洋环流
大规模的海洋环流可以搬运和沉积大量的泥沙和岩石碎屑,形成沙洲、浅滩等海底地形 。
海底地形的类型与成 因研究
汇报人:XX
目录
• 引言 • 海底地形类型 • 海底地形成因分析 • 典型区域海底地形案例分析 • 海底地形与海洋资源的关系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1%,海底地形是地球表面地形的 重要组成部分。
02
海底地形对海洋环流、生物多样性、海底资源分布等有 重要影响。
初中中国地理海底地形归纳
初中中国地理海底地形归纳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又将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
愿你永葆一往无前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中国地理海底地形,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中国地理:东海海底地形东海,中国三大边缘海之一,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东临太平洋。
东海的海底地形总的说是西北高、东南低。
海区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
依海底地形趋势,可分为两个区域:西部大陆架浅水区和东部冲绳海槽深水区。
东海大陆架特别发育,最大宽度达64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阔的陆架之一。
大陆架面积约占整个海区的66%,北宽南窄。
海底地势向东南缓倾,平均坡度1′17″。
平均水深72米,大部分海域水深60~140米。
陆架外缘在水深120~140米处。
东海大陆架又可以50~60米水深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岛屿众多,水下地形复杂,坡度稍陡;东部开阔平缓,只在其东南边缘处有些水下高地,中国钓鱼岛等岛屿便位于其上。
东海大陆架上延展着长江的沉溺河谷,它从长江口向东南方向延伸,穿过大陆坡,进入冲绳海槽。
沿东海大陆架外缘分布的大陆坡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向东南方向成弧带状,约占东海总面积的33%。
地形陡峻,坡度3~10°。
陆坡主体为冲绳海槽,是一个深水槽,形似新月,向东南方向凸出。
海槽南深北浅:北部水深600~800米,坡度较小;南部水深2000~2500米,坡度也大,最大深度2717米。
海槽在剖面上呈“U”字形,谷底平缓,两侧斜坡陡峭,西坡约3°,东坡可达10°。
冲绳海槽以东,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九州及各岛屿在水下的岛架。
岛架宽度狭窄,九州处为30~50海里,琉球群岛附近为2~20海里。
岛架地形复杂,沙滩、岩滩众多。
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边缘岛孤的一部分,为东海与太平洋的天然界线。
学案7:2.2海底地形的分布
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学习目标1.了解海底地形的类型名称。
2.掌握不同海底地形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3.海地地形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重难点)基础知识一、海底地形分布规律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是a 、b 、c 、d 、e 、f 。
思考交流1.以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二、主要海底地形(一)大陆架和大陆坡1.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一般坡度,水深在米以内。
2.大陆坡: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大陆坡水深一般为米。
(二)岛弧和海沟1.岛弧(1)位置:的前缘。
(2)成因:板块碰撞挤压。
(3)举例:西部海域的岛弧分布最为典型。
2.海沟(1)分布:岛弧外缘,一般是大陆坡和洋盆的分界线。
(2)成因:板块碰撞挤压。
(3)举例:世界最深的海沟是。
(三)洋盆和洋中脊1.洋盆(1)地位: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又称“”。
(2)特点:地壳活动相对,地形较为。
(3)内部的其他地形:海底火山、海底及海底山脉。
2.洋中脊(1)分布:多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并相互连通。
(2)形状:大西洋中脊呈“”形,印度洋中脊呈“”字形。
(3)景观:中轴为,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
(4)成因:海底岩浆喷发冷却。
思考交流2.我国的钓鱼岛属于海底地形中的哪一类型?疑难问题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合作探究探究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和特点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大陆架为什么海洋生物繁盛?2.为什么西太平洋地区多海沟和岛弧分布?3.读教材第17页图2.17分析各大洋中脊分布有何特点?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图文结合理解和记忆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和特点规律方法岛弧和海沟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海底地貌,相伴而生。
是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相互碰撞时,大洋地壳倾没于大陆地壳之下的结果。
由于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频繁,集中了全世界大部分的火山和地震带。
海底地形介绍 PPT
海隆:洋盆中一些宽广和缓的隆起区。有的略呈等轴状, 如百慕大海隆。有的隆顶上镶嵌着海山或火山岛,其形 成常与玄武岩质火山活动有关。
海台:具有比较平坦的宽阔顶面的海底高地,又称海底 高原。一般高出邻近海底1000米以上,顶面起伏不大, 边坡往往较陡,但也有比较平缓的。有边缘海台和洋中 海台两类,前者发育在大 陆边缘,后者为洋盆中孤 立高原。
陆坡类型:①断裂型或陡崖型陆坡,主要受断裂作用控制,而侵蚀堆积的改 造作用较弱,多见岩阶、陡崖。②前展堆积型陆坡,陆源物质供应充分,陆 坡在强烈沉积作用下逐渐向洋推进,有的陆坡下部沉积层厚达10公里左右。 ③侵蚀型陆坡,沉积作用较弱,浊流和滑塌等侵蚀作用导致基岩裸露,地形 复杂。④礁型陆坡,与珊瑚礁生长有关,陆坡陡峭。⑤底辟型陆坡,低密度 的蒸发岩或泥层在深埋后形成底辟,陆坡沉积层因而变形,海底呈不规则形 态。
海底地形
大陆边缘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Hale Waihona Puke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海沟 边缘海盆地 深海平原 深海丘陵 无震海岭及海山 海隆和海台
脊翼
脊顶
大陆边缘
为大陆与洋盆之间的过渡 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 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 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 边缘。前者也称被动大陆 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 大陆隆三个单元构成,地 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 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 缘地带;后者也称活动大 陆边缘,陆架狭窄,陆坡 陡峭,陆隆被海沟取代, 地形高差悬殊,主要分布 于太平洋周缘地带。
作业 海底地貌
大陆坡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 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 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接着陆地的边 一头连接着海洋。大陆坡虽然分布在水深200米到 米到4000米的海底, 米的海底, 缘,一头连接着海洋。大陆坡虽然分布在水深 米到 米的海底 但是大陆坡地壳上层以花岗岩为主,通常归属与大陆型地壳, 但是大陆坡地壳上层以花岗岩为主,通常归属与大陆型地壳,只有极 少部分归属于过度性地壳。 少部分归属于过度性地壳。大陆坡坡脚以外的深海大洋地壳以玄武岩 为主,那里才是典型的大洋型地壳, 为主,那里才是典型的大洋型地壳,因而大陆坡坡脚是大陆型地壳与 大洋型地壳的真正分界线。 大洋型地壳的真正分界线。 大陆坡由于隐藏在深水区,因此很少受到破坏, 大陆坡由于隐藏在深水区,因此很少受到破坏,基本保持了古大 陆破裂时的原始形态。 陆破裂时的原始形态。1965年,英国地球物理学家用计算机绘制了一 年 张大西洋水深1000米的等深线图。图形显示大西洋两岸的等深线十分 米的等深线图。 张大西洋水深 米的等深线图 吻合。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 吻合。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 大陆坡的坡度很陡。太平洋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5度 分 大陆坡的坡度很陡。太平洋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 度20分,大西 洋大陆坡的坡度为3度5分,印度洋的大陆坡深度为2度55分。坡度变 洋大陆坡的坡度为 度 分 印度洋的大陆坡深度为 度 分 化从几度到20多度 大陆坡的表面极不平整,而且分布着许多巨大、 多度。 化从几度到 多度。大陆坡的表面极不平整,而且分布着许多巨大、 深邃的的海底峡谷。陆地最大的雅鲁藏布江及澜沧江大峡谷与之相比, 深邃的的海底峡谷。陆地最大的雅鲁藏布江及澜沧江大峡谷与之相比, 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海底峡谷有的横切在斜坡上, 也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海底峡谷有的横切在斜坡上,有的像树枝一样 分岔,将大陆坡切割得支离破碎。大陆坡的表面也有较平坦的地方, 分岔,将大陆坡切割得支离破碎。大陆坡的表面也有较平坦的地方, 这些地带被称为深海平台。有时, 这些地带被称为深海平台。有时,在一条大陆坡上会形成多级深度不 同的海底平台。 同的海底平台。
高考地理考前微专题探究-海底地形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类型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类型
(4)洋盆(深海平原):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类型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类型
(5)洋中脊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类型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特征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成因
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 不过,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宏伟 的中脊地形实际上是上涌的热膨胀地幔物质的反映。海底在向 两侧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冷却下沉。海底扩张慢,有充分时间 冷却沉陷,中脊两坡较陡,如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快,则两 坡较缓,如东太平洋海隆。自中脊轴带向两侧,随着海底年龄 变老,水深加大,沉积层加厚;相应地大洋中脊过渡为大洋盆 地,中脊顶部崎岖的地形被深海丘陵以致深海平原所代替。深 洋底缺乏陆上那种挤压性的褶皱山系,海岭和海山的形成多与 火山、断块作用有关。
典例探究:
【详解】
1.本题考查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大陆架 地区。图中M为大陆架。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海底地形。海底地形海沟和海岭为板块的分界线。 图中P为海沟,Q为海岭。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提示:1.A 2.C
下图为某海城的海底地形图(等值线为等深 线,单位:m).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两地间海水深度差值最大的是 A.a地到b地 B.c地到a地 C.d地到c地 D.a地到d地 4.图中虚线等高线之内为 A.海底火山,由海流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B.海底盆地,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 C.海底火山,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 D.海底盆地,由地质时期陨石撞击形成
知识梳理:陆高与海深对比
知识梳理:海底地形的类型
世界地理复习:海底地形
⑴海底地形类型: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
⑵四大洋的主要特征: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太平洋:最大,几乎占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跨南北半球,最深,岛屿也最多。
·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第三大洋。
·北洋洋: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最小、最
浅大洋。
【资料扩展】世界大洋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②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③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第二章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
海底地形的形成与分布【考试要求】考纲解读1、海底主要地貌类型2、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3、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知识梳理】一、海底地形1.主要类型: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依次为。
2.从位置、形状、面积、水深、坡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各地形部位。
大陆架和大陆坡:大陆架组成物质与陆地相同,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200米以内。
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陡峭的斜坡,叫做大陆坡。
海沟和岛弧:海沟指发育在大洋盆地边缘、两坡较陡的狭长形深海洼地,是海洋中最深的部分。
海沟常常伴生在岛弧的外缘,岛弧是指大陆和洋盆之间的群岛,也称“岛链”或“弧形列岛”。
洋盆和洋中脊:洋盆又称“深海平原”,构成了大洋底的主体,面积占整个海洋底部面积的一半。
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又称海岭。
3.读图1-1-9:明确海岭、海沟的分布。
二、海底扩张学说20世纪初,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样,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对全球海陆分布及其成因作了全新的解释。
但在和等问题上缺乏证据。
20世纪中期,和的发展,为新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1. 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一般不超过年,其中年龄最轻的在处,最老的在处,并在两侧呈对称分布。
2. 海底扩张的过程:炽热的熔岩不断地从轴部的带涌升,当熔岩冷却后,便形成新,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3. 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中央裂谷带对应于地幔对流的区,宽广的对应于对流的水平运动区,海沟则对应于对流的区。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一扩张一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洋中脊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也是洋壳的诞生处。
地幔物质从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
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
海底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它们是由海洋活动和地质演化过程形成的。
海底地形可以分为海底平原、海底山脉、海底沟、海底海峡、海底海沟、海底海洋深渊等。
海底平原是海底地形中最常见的类型,它们位于海洋底部,平坦而宽阔,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海底平原的表面覆盖着细砂、粗砂、砾石、石灰岩等物质,其中细砂和粗砂是最常见的。
海底山脉是海底地形中最为复杂的类型,它们位于海洋底部,高度可达几千米,是海洋活动的重要标志。
海底山脉的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物质,其中火山岩是最常见的。
海底沟是海底地形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它们位于海洋底部,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是海洋活动的重要标志。
海底沟的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物质,其中火山岩是最常见的。
海底海峡是海底地形中最为复杂的类型,它们位于海洋底部,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是海洋活动的重要标志。
海底海峡的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物质,其中火山岩是最常见的。
海底海沟是海底地形中最为复杂的类型,它们位于海洋底部,深度一般在1000米以下,是海洋活动的重要标志。
海底海沟的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物质,其中火山岩是最常见的。
海底海洋深渊是海底地形中最深的类型,它们位于海洋底部,深度可达几千米,是海洋活动的重要标志。
海底海洋深渊的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物质,其中火山岩是最常见的。
总之,海底地形是由海洋活动和地质演化过程形成的,它们包括海底平原、海底山脉、海底沟、海底海峡、海底海沟、海底海洋深渊等,它们的表面覆盖着火山岩、玄武岩、花岗岩等物质,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海底地形汇总
海底地形丰富多样,与陆地地形相似,包括高山、平原、峡谷、盆地等。
以下是海底地形的主要类型:
1.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通常呈缓坡状,坡度较小。
大陆架上是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丰富的区域。
2. 大陆坡:大陆坡是大陆架向海洋深处过渡的地带,坡度较大,通常为海洋地质灾害和高风险区域。
3. 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海岭,是纵贯大洋中部的大型海底山脉。
大洋中脊绵延8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
4. 海沟:海沟是海底的深沟峡谷,通常位于大陆边缘和大洋中脊附近。
海沟区域水深较大,是研究深海生物和海洋环境的理想场所。
5. 深海平原:深海平原是海底宽广的平坦区域,坡度小于千分之一,平坦程度超过大陆平原。
6. 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分布在海底地形中,尤其在板块交界处较为活跃。
海底火山喷发时,会产生大量火山灰和热水,影响海底生态环境。
7. 海洋盆地:海洋盆地是海底的凹陷区域,包括洋盆和大洋中脊附近的深海盆地。
海洋盆地是海底油气资源和深海生物的栖息地。
8. 海底隧道和峡谷:海底隧道和峡谷是海底地形中的狭窄通道,通常由地质作用和海水侵蚀形成。
这些地形对海底生物和海洋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9. 珊瑚礁:珊瑚礁是热带海域特有的海底地形,由珊瑚动物和相关生物共同构建。
珊瑚礁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10. 海底沉积物:海底沉积物包括大陆边缘的河床、三角洲、陆源碎屑沉积和海洋内部的生物沉积等。
海底沉积物对海洋生态环境、地壳构造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地形及等高线的判断讲解
③工厂厂址选择: 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 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④建海滨浴场、码头: 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码头选在深水港湾。
A.从山顶向下看,线圈越大,海拔越高 B.等高线在有山顶和盆地的地方闭合,其 他地方不闭合. C.等高线之间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D.等高线间距越小,说明地形坡度越大。
• 2.如图,ABCD四副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B )
• 3、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 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C)
1:50000
(2)桥梁走向 东北——西南 (3)桥梁长度
(4)假如某考察队在甲地测得气温为15℃,那么乙地的气温约 为——℃
(5)画出乙山的山脊线,并判断走向。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在生产、生活 中的应用
①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 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 洼地处.
②农业区划: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 高距有何特点?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相同。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 存在什么联系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 坡度缓
等高线—— 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深线1—00 —海洋1中00 深度相10同0 的各点的连线
200 100
密集稀疏密集稀疏山山体的不同部位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缓坡缓坡陡坡陡坡鞍部山顶密闭等高线的最内层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的地点的连线山谷等高线表现为向高处凸出向高处凸出鞍部两山顶之间地形平坦的地方陡崖等高线相当密集或重叠的地方二基本地形的判读1山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地形类型
一、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地壳断裂和拗拉而形成的。
大洋盆地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大洋中,是地球表面上最广阔的地貌类型之一。
大洋盆地的特点是深水区域较为平坦,海底地形相对较为简单。
大洋盆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理论密切相关,是地球构造和地质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二、海山
海山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海底山脉的一部分。
海山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海山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有关,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海山的特点是海底地形陡峭,海山体高度较大,通常超过海平面上方数百到数千米。
海山上常生长着珊瑚、海绵等海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沟
海沟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而形成的。
海沟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海沟、秘鲁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等。
海沟的特点是海底地形陡峭,海沟的深度通常超过海平面下方数千到数万米。
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也
是地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海沟中生活着许多特殊的海洋生物,如深海鱼类和巨型软体动物等。
四、海岛
海岛是海洋中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断裂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陆地。
海岛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海岛的特点是海岛周围被海水包围,地势较为起伏,有山脉、丘陵和平原等地形。
海岛是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岛上常生活着特殊的动植物,如海鸟、海龟和椰子树等。
五、海底火山
海底火山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海底火山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海底火山的特点是火山喷发产生的岩浆会在海底喷涌而出,形成新的海底地形。
海底火山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也是地球地质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海底火山喷发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六、海底平原
海底平原是海底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拗拉而形成的。
海底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洋中,如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
海底平原的特点是地势相对平坦,海底地形相
对简单,通常没有明显的山脉和山谷等地形特征。
海底平原是地球上最广阔的地貌之一,也是海底沉积物的主要堆积区。
海底平原上常生长着海藻、珊瑚和海洋生物等。
海底地形类型各有其特点,反映了地球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海底地形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认识地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同时,海底地形也是海洋科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海底地形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为人类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