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100首方剂

合集下载

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表图

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表图

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表图补脾胃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理论,补脾胃涉及到人体消化吸收的整个过程,因此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作为一种自然纯净、温和安全的养生品,具有多种补脾胃的良好功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表图。

一、补脾胃的中药配方及剂量表图1、四君子汤中药:白术、茯苓、半夏、人参剂量:每日3次,每次3-9g2、六君子汤中药:白术、茯苓、半夏、人参、陈皮、生姜剂量:每日3次,每次3-9g3、香砂养胃汤中药:香砂、陈皮、半夏、白术、人参、枳实、生姜剂量:每日2次,每次9-15g4、香砂妙用丸中药:香砂、陈皮、白术、半夏制作方法:将以上4味中药磨细,混合均匀,并加入适量的蜜制,制成丸剂,每次服用9g,每日2次。

5、四逆汤中药:干姜、附子、炙甘草、大枣剂量:每日3次,每次3-9g6、二陈汤中药:黄连、半夏、黄芩、人参、甘草、干姜、陈皮剂量:每日3次,每次6-12g二、补脾胃食谱1、黄芪鸡汤材料:黄芪30g、枸杞30g、鸡肉适量、生姜适量、盐适量、清水适量制作方法:将鸡肉斩成小块,黄芪、枸杞、生姜洗净切块备用。

将鸡肉放入砂锅内加水焯水,捞出洗净,重新放入砂锅内,加入黄芪、枸杞、生姜,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煲2小时左右,煮至鸡肉变软,再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2、红糖姜枣材料:红糖250g、姜适量、枣适量制作方法:将姜洗净切成丝,枣去核。

将红糖加水煮沸,加入姜丝、枣,小火煮40分钟即可。

三、注意事项1、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用药。

2、服用中药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用,坚持不懈,并如实反映反应。

3、中药和食物的搭配应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搭配,不能随意搭配。

4、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注意,尽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保持情绪平稳。

四、养生建议保持饮食清淡,获得充足休息与运动,保持情绪平稳以防止脾胃失调是日常养生中的关键。

此外,春季饮食应以温热性食物为主,如鸡肉、鸭肉、猪肚等,可加速补脾胃效果。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配方作为高级养生师,对于调理人体脾胃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中药配方,配合饮食调理及运动调养进行综合调理。

下面就介绍一些中药药方,对于文中提到的食谱或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也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和养生建议。

一、四君子汤药材:人参15g,白术15g,陈皮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4味药材洗净后加水煮沸,用小火煎煮片刻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是一种名剂,最初由宋代医家张仲景开发而成。

汤味苦涩微甘,具有益气健脾化湿的效果。

但是四君子汤具有一定的温热性质,对于体质寒凉的人群来说,应小心服用。

此外,中药汤水在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以免药性过度损失或者煮糊。

二、健脾消食汤药材:枸杞子10g,白术15g,陈皮10g,玉竹10g,山药10g,茯苓10g。

制作方法:将6味药材捣碎后加水煎煮,去渣留汁即可。

用量:每次服用1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健脾消食汤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群。

但是中药材多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服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此外,药材的制作方法也需要注意,过度煎煮会使药性损失,而过于浓缩则会产生副作用。

三、山楂粥材料:山楂50g,糯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山楂洗净去核,糯米泡水半小时后和山楂一起煮成粥,最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用量: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食用200g左右。

注意事项:山楂粥是一款非常传统的养生食谱,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

但是由于山楂性微温,善行腐败物,所以不宜过量使用。

另外在制作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煮的时间,糯米煮烂后再加入山楂,以免山楂过早失去营养价值。

四、白术健脾汤材料:白术15g,阿胶6g,桂圆肉适量。

制作方法:将白术煎水,阿胶加入煮沸的白术水中熔化,加入桂圆肉炖煮即可。

用量:每日一剂。

注意事项:白术健脾汤配方较简单,但是要注意用量,过量的话有可能引起胸腹胀满等不适症状。

中医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脾胃病科临床常用方剂汇总1.八珍汤(《正体类要》)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白头翁汤(《伤寒论》)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7.保和丸(《丹溪心法》)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1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3.大柴胡汤(《伤寒论》) 14.大承气汤(《伤寒论》) 15.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16.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17.丹参饮(《时方歌括》) 18.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19.当归四逆散(《伤寒论》) 20.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21.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22.丁香散(《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23.二陈汤(《和剂局方》) 24.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25.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26.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27.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28.桂枝汤(《伤寒论》) 29.化肝煎(《景岳全书》) 30.化积丸(《类证治裁》) 31.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32.黄芪汤(《金匮翼》) 33.黄土汤(《金匮要略》) 3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5.济川煎(《景岳全书》) 36.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37.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8.理中汤(《伤寒论》) 39.良附丸(《良方集腋》) 40.苓桂术甘汤(《伤寒论》)41.六磨汤(《证治准绳》) 4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43.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44.麻黄汤(《伤寒论》) 45.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46.麻子仁丸(《伤寒论》) 47.木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 48.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9.启膈散(《医学心悟》) 5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51.清金化痰丸(《统旨方》) 52.清营汤(《温病条辨》) 53.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54.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55.三仁汤(《温病条辨》) 56.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57.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58.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59.十灰散(《十药新书》) 60.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1.十枣汤(《伤寒论》) 62.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四磨汤(《重订严氏济生方》)64.四逆散(《伤寒论》) 65.四神丸(《内科摘要》) 66.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68.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69.通幽汤(《脾胃论》) 70.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71.胃苓汤(《丹溪心法》) 72.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73.乌梅丸(《伤寒论》) 74.吴茱萸汤(《伤寒论》) 75.五苓散(《伤寒论》) 76.五皮饮(《华氏中藏经》) 77.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78.犀角地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9.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 80.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2.小柴胡汤(《伤寒论》) 83.小承气汤(《伤寒论》) 84.小建中汤(《伤寒论》)85.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86.血腑逐瘀汤(《医林改错》) 8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88.益胃汤(《温病条辨》) 89.茵陈蒿汤(《伤寒论》) 90.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91.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92.银翘散(《温病条辨》) 93.右归丸(《景岳全书》) 94.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95.越鞠丸(《丹溪心法》) 96.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7.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98.猪苓汤(《伤寒论》) 99.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100.左归丸(《景岳全书》). .。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
调和肝脾
13四逆散
《伤寒论》
【君】柴胡
【臣】芍药
【佐】枳实破,水渍,炙干
【使】甘草炙(各6g)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等。
【歌诀】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速记】柴草制药。
《小儿药证直诀》
【君】生地黄 木通
【佐使】生甘草梢(各6g)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歌诀】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速记】草地牧猪。
生甘草梢、生地、木通、竹叶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歌诀】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齐,温肾益精润通便,肾虚精亏便秘宜。
【速记】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枳壳、泽泻、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逐水
10十枣汤
《伤寒论》
【君】大戟
【臣】芫花熬甘遂各等分
【速记】干妈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
泻下剂
寒下
06大承气汤
《伤寒论》
【君】大黄酒洗,(12g)
【臣】芒硝(9g)
【佐】厚朴去皮,炙,(24g)枳实炙,(12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大全补脾胃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脾胃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免疫、抵抗力和生命力等方面。

而中药方剂常常被用于调节脾胃,因为中药具有温和的性质,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缓解脾胃虚弱的症状,预防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方剂用于补脾胃虚弱,以及一些简单易行的食谱和偏方。

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中药方剂和食谱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遵循医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一、中药方剂1、健脾益气汤健脾益气汤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名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组成,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合适30克,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可以稍微调整药量根据自身体质和医嘱调整。

2、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方剂,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适量,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每次10-15克即可。

3、香砂养胃汤香砂养胃汤是由茴香、半夏、陈皮、甘草、桂枝、生姜、大枣、白果等药物组成的方剂,可以调理胃肠功能和缓解脾胃不适,如腹胀、胃痛等症状。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适量,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分成3-4次饮用即可。

4、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由人参、白术、茯苓、泽泻、白芍等药物组成,可以调理脾胃,又有催产作用,适用于产后脾胃虚弱的女性。

制作方法:以上药物合适,病情轻的患者适量减半使用,加入水中煎煮,去渣后可加入蜂蜜调味。

二、食疗方剂1、生姜糖水生姜糖水是一种很常见的中医食疗方剂,具有温暖胃肠、开胃健脾的作用,为脾胃虚弱、胃口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状患者的饮食佳品。

制作方法:将生姜去皮切片,放入水中煮沸,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2、山药粥山药具有养肝补肺、利水健脾的作用,是脾胃虚弱、贫血、低血压等患者的良好食疗之选。

制作方法:将山药洗净,切成薄片,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糯米粉,搅拌均匀至煮开之后,转小火熬煮,直到糯米粉完全煮熟即可。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15大千古经典方剂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15大千古经典方剂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15大千古经典方剂
1、平胃散——于湿滞脾胃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2、连朴饮——湿热阻滞中焦
(制厚朴、黄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炒香豉、焦山栀、芦根)
3、保和丸——饮食停滞,消化不良
(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4、四君子汤——脾胃气虚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5、理中丸——中焦虚寒
(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
6、黄土汤——脾阳不足,中焦虚寒
(灶心黄土、炮附子、干地黄、白术、阿胶、黄芩、甘草)
7、痛泻要方——脾虚肝乘,腹痛,肠鸣泄泻
(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8、泻黄散——脾胃伏火,口疮口臭
(藿香叶、山栀仁、石膏、甘草、防风)
9、清胃散——胃有积热
(生地黄、当归、丹皮、黄连、升麻)
10、良附丸——寒邪客胃,胃痛暴作
(高良姜、香附)
11、益胃汤——胃阴不足,胃脘隐隐作痛
(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冰糖)
12、丁香柿蒂汤——胃气虚寒
(丁香、柿蒂、生姜、人参)
13、半夏泻心汤——胃肠不和,心下痞满不痛
(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炙甘草、大枣)
14、启膈散——噎膈,痰气交阻,吞咽梗塞
(郁金、砂仁壳、川贝、茯苓、丹参、沙参、荷叶蒂、杵头糠)15、黄芪建中汤——腹部时痛,兼有气虚
(小建中汤加黄芪)。

补脾胃的方剂

补脾胃的方剂

补脾胃的方剂补脾胃方剂是中医药养生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排除身体内部的湿气,增强身体的消化能力,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在中医药养生中,补脾胃的方剂十分的广泛,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六君子汤、四神汤、四君子汤、参蘇汤等方剂。

一、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补脾胃方剂,具有调和气血、补脾胃的作用。

它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生姜组成。

1.食谱:人参3g、白术3g、茯苓3g、甘草3g、大枣2枚、生姜3片。

2.偏方的制作步骤:(1)将所有的中草药洗净后浸泡在500毫升冷水中约60分钟,再将其煮沸。

(2)煮沸后,将火调至小火,继续熬煮30分钟左右。

(3)熬煮后,将其滤去渣,加入适量蜂蜜进行调味。

(4)即可食用。

3.注意事项:(1)六君子汤主要是补气血、健脾胃,所以具有温热的性质,对于有火热体质或者是孕妇不宜食用。

(2)六君子汤中含有甘草,有一定的泻腹作用,因此量不宜过多。

二、四神汤四神汤也是一种常见的补脾胃方剂,具有健脾胃、推动气血的作用,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草药组成。

1.食谱:人参3g、白术3g、茯苓3g、甘草3g。

2.偏方的制作步骤:(1)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一起混合后,放入碾磨器中将其磨成细粉。

(2)取出1-2克左右的药粉,加入适量的温水或者冬瓜茶中溶解均匀即可饮用。

3.注意事项:(1)四神汤主要是为了补脾胃,对于有湿热体质的人群不宜使用。

(2)四神汤是补脾之品,宜少量多服,不宜在一次中大量饮用。

三、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中医药养生中的一种非常经典的方剂,相对于六君子汤来说,更加偏重于补气、健脾。

它由四味中草药组成,即:人参、白术、茯苓、大枣。

1.食谱:人参6g、白术6g、茯苓6g、大枣6枚。

2.偏方的制作步骤:(1)将人参、白术、茯苓、大枣洗净后,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水,煮沸后改为小火煮约1小时左右。

(2)熬煮后,将其滤去渣,加入适量蜂蜜进行调味即可食用。

3.注意事项:(1)四君子汤主要是为了补气血,对于有火热体质或者是孕妇不宜食用。

重点科室脾胃方剂

重点科室脾胃方剂

1八珍汤: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2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通淋愈。

3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功效奇4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参芪橘柏及干姜;苓泻麦芽苍术曲,太阴痰厥头痛良。

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6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7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8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9补中益气汤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10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11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12川芎茶调: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13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14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15大黄牡丹皮汤:肿居少腹下肠痈,黄四牡丹一两从,瓜子半升桃五十,芒硝三合泄肠脓。

16大建中汤: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17丹参饮:丹参饮中用檀香,砂仁合用成妙方,血瘀气滞两相结,心胃诸痛用之良。

18丹栀逍遥丸: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19当归四逆散: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20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2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

脾胃病科方剂100首

脾胃病科方剂100首

脾胃病科方剂100首1、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2、八正散木通车前草萹蓄大黄栀子滑石甘草梢瞿麦灯芯草3、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4、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五两苏叶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6、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半夏泻心参芩连,干姜草枣一并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7、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8、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9、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10、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11、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陈皮12、川芎茶调散荆芥防风细辛白芷薄荷甘草羌活13、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14、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15、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烊化芒;肠痈初起痛拒按,散结消肿服之康。

16、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17、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18、丹栀逍遥散柴胡芍药白术当归茯苓甘草牡丹皮山栀19、当归四逆散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大枣炙甘草20、导赤散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21、调胃承气汤大黄甘草芒硝22、丁香散(三因极一)丁香柿蒂炙甘草高良姜23、二陈汤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24、甘草泻心汤甘草黄芩半夏大枣黄连干姜人参25、葛根芩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26、膈下逐瘀汤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27、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28、桂枝汤桂枝芍药三钱生姜(9克)大枣甘草29、化肝煎丹皮栀子白芍青皮陈皮泽泻土贝母30、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31、黄芪建中汤黄芪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32、黄芪汤(金匮翼)黄芪麻仁白蜜陈皮33、黄土汤灶心黄土阿胶黄芩干生地白术附子甘草34、藿香正气散藿香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厚朴姜汁苦桔梗炙甘草大腹皮陈皮35、济川煎枳实泽泻当归升麻牛膝肉苁蓉止泻当用生牛肉36、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37、金铃子散金铃子玄胡38、理中汤人参干姜甘草白术39、良附丸高良姜香附40、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1、六磨汤乌药槟榔沉香木香枳壳大黄42、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43、龙胆泻肝汤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龙胆草44、麻黄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45、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46、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白蜜47、木香顺气散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砂仁桂心川芎48、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9、启膈散丹参沙参贝母茯苓郁金荷叶蒂砂仁壳杵头糠50、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51、清金化痰丸黄芩栀子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橘红茯苓52、清营汤犀角丹皮玄参黄连生地麦冬银花连翘竹叶卷心53、清燥救肺汤桑叶石膏(煅)甘草人参胡麻仁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54、润肠丸当归生地木人桃仁枳壳55、三仁汤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竹叶厚朴白通草飞滑石半夏56、沙参麦冬汤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57、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肉桂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

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作为高级养生师,我们深知脾胃是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从而也意识到补脾胃至关重要。

中药材中有许多具有益于脾胃健康的药材,这些药材从中制成的中药药方可以有效地调养脾胃,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御疾病能力。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补脾胃的中药药方大全,并对文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一、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的中药药方。

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可以促进食欲,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提高人体能量水平。

四君子汤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材料: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做法:中药材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汤,每日2-3次,每次喝一碗。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适合虚弱体质、食欲不振的人群食用,禁忌于腹泻、感染性疾病患者。

二、八珍汤八珍汤同样也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的中药药方。

由人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川芎、大枣、炙甘草八味中药组成,可以提升气血活力,调养脾胃功能。

八珍汤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材料:人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大枣5枚、炙甘草5克。

做法:中药材洗净,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汤,每日2-3次,每次喝一碗。

注意事项:八珍汤适合气血不足、体虚乏力的人群食用,禁忌于感染性疾病患者。

三、归脾丸归脾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药方,由当归、白术、炙甘草、芍药、茯苓、陈皮、枸杞子、山药等多味中药组成,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加强身体免疫力。

归脾丸的制作方法具体如下:材料:当归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芍药1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枸杞子10克、山药10克。

做法:中药材洗净,磨成细粉,用蜂蜜等搅拌成团,并根据需要制成丸子,每日2-3次,每次服用8粒。

注意事项:归脾丸适合体质虚弱、身体疲乏的人群食用,禁忌于孕妇和出血性疾病患者。

四、益胃汤益胃汤是一种具有很好的补脾胃功能的中药药方,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胃消食、促进食欲的作用。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剂大全集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剂大全集

补脾胃虚寒的中药方剂大全集补脾胃虚寒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也是很多人身体健康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中药方剂中,有很多应对此类体质的药方,这些中药方剂不仅可以通过中药煎煮的方式服用,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中,也可以将这些药品融入进去,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

一、中药方剂1. 四君子汤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黄芪。

用量:每次4-5克,一日3次,煮水代茶。

制作方法:将四味中药洗净,放入瓦罐中,加800毫升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焖煮20余分钟,过滤去渣,加糖或蜜服用。

注意事项:四君子汤性温,脾虚者慎用。

2. 六君子汤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用量:以上6种材料每种取4-6克,加水5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15分钟,再用文火焖30分钟,取汁后分2次服用。

制作方法:将6味中药组合在一起,放入瓦罐中,加水煎煮30分钟左右,去掉渣滓,取出清汁饮用。

注意事项:对于胃肠虚寒、水肿胀满者不适合。

3. 五君子汤主要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

用量:以上5种材料每种取4-6克,加水5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15分钟,再用文火焖30分钟,取汁后分2次服用。

制作方法:将5味中药洗净,放入瓦罐中,加水煎煮30分钟左右,去掉渣滓,取出清汁喝。

注意事项:湿气重、口舌生疮、哮喘者禁用。

4. 菊花薏米茶主要成分:菊花、薏米。

用量:每次2-3克,冲泡饮用。

制作方法:将菊花和薏米混合在一起,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后细火慢煮10分钟,再加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不宜多食。

5. 党参枸杞茶主要成分:党参、枸杞。

用量:每次20克,冲泡饮用。

制作方法:将党参和枸杞混合在一起,加入沸水冲泡,约10-15分钟后即可饮用。

注意事项:脾虚腹泻、高血压者忌食。

二、食谱及偏方1. 山药粥主要成分:山药、糯米、红枣。

用量:山药、糯米各100克,红枣适量。

制作方法:山药去皮,洗净切块放入砂锅中,加入糯米,水量加到过山药糯米混合物的2.5倍,中小火煮20-30分钟,根据个人口感掌握时间。

脾胃病100个方剂

脾胃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瞿麦木通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大黄炙甘草灯心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7.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

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主治:1.脾胃气虚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咣白,答辩稀溏,脉大而虚软。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范文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范文
《小儿药证直诀》
【君】生地黄木通
【佐使】生甘草梢(各6g)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歌诀】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小肠。
【速记】草地牧猪。
生甘草梢、生地、木通、竹叶
清热剂
清营凉血
17清营汤
《温病条辨》
【君】犀角(水牛角代)(30g)
【臣】生地黄(15g)麦冬(9g)元参三钱(9g)
【佐】竹叶心(3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连心用,(6g)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人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细数,舌绛而干。
【歌诀】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速记】大人忙担冬瓜。
大黄、桃仁、芒硝、丹皮、冬瓜仁
润下
08麻子仁丸
《伤寒论》
【君】麻子仁(50g)
【臣】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25g)芍药(25g)
【佐】枳实炙,(25g)大黄去皮,(50g)厚朴炙,去皮,(25g)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11小柴胡汤
《伤寒论》
【君】柴胡( 24g)
【臣】黄芩(9g)
【佐】人参(9g)半夏洗,(9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使】甘草炙,(9g)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2.热入血室证。妇人中风,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脾胃病100个方剂

脾胃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时常使用圆剂目录之阳早格格创做1.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黑术黑茯苓当归川芎黑芍药死天黄炙苦草死姜大枣服从: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二真证.里色惨黑或者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止,心悸怔忡,饮食缩小,舌浓苔薄黑,脉细强或者真大无力.2.八正集(《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瞿麦木通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大黄炙苦草灯心服从:浑热泻火,利火通淋主治:干热淋证.尿频尿慢,溺时涩痛,淋沥出有畅,尿色浑赤,甚则癃关短亨,小背慢谦,心燥吐搞,舌苔黄腻,脉滑数. 3.黑头翁汤(《伤热论》)组成:黑头翁黄柏黄连秦皮服从:浑热燥干,止气化滞.主治:热毒痢徐.背痛,里慢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黑少,渴欲饮火,舌黑苔黄,脉弦数.4.半夏黑术天麻汤(《医教心悟》)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黑黑术苦草死姜大枣服从:燥干化痰,仄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黑腻,脉弦滑等. 5.半夏薄朴汤 (《金匮要略》)组成:半夏薄朴茯苓死姜苏叶服从:止气集结,落顺化痰.主治:梅核气.吐中如有物阻,咯吐出有出,吞吐出有下,胸膈谦闷,或者咳或者呕,舌苔黑润或者黑腻,脉弦慢或者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热论》)组成:半夏黄芩黄连搞姜人参炙苦草大枣服从:养血健脾,疏肝浑热.主治:热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是谦而出有痛,或者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7.保战丸(《丹溪心法》)组成:山楂神直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服从:解毒消痈,化痰集结,活血祛瘀.主治:食积.脘背痞谦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者大便鼓泻,舌苔薄腻,脉滑等.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天龙川芎黑花桃仁服从: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真血瘀证.半身出有遂,心眼喎斜,谈话骞涩,心角流涎,小便频数或者遗尿得禁,舌昏暗,苔黑,脉慢无力.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炙苦草人参当归陈皮降麻柴胡黑术服从:益气健脾,战胃渗干,消食理气.主治:1.脾胃气真证.饮食缩小,体倦肢硬,少气懒止,里色咣黑,问辩密溏,脉大而真硬.10.参苓黑术集(《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人参黑术黑茯苓山药炒苦草黑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大枣服从:益气温阳.主治:脾真夹干证.饮食出有化,肠鸣泻鼓,四肢累力,形骸消肥,里色萎黄,舌浓苔黑腻,脉真慢.11.柴胡疏肝集(《证治准则》)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苦草服从:疏肝解郁,止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痛痛,或者热热往去.嗳气太息,脘背胀谦,脉弦.12.川芎茶调集(《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川芎荆芥黑芷羌活炙苦草细辛防风薄荷茶浑服从:涌吐痰涎.主治:风邪头痛.偏偏正头痛或者巅顶做痛,恶热收热,目眩鼻塞,舌苔薄黑,脉浮.13.大柴胡汤(《伤热论》)组成: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真大黄死姜大枣服从:妥协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热热往去,胸胁苦谦,郁郁微烦,呕出有止,心下痞谦,或者心下谦痛,大便出有解或者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者.14.大启气汤(《伤热论》)组成:大黄薄朴枳真芒硝服从:健脾消食,浑热驱虫.主治:阳明腑真证.大便短亨、矢气频转、脘背痞谦,背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脚足蕺然汗出、舌苔焦黄起刺或者焦黑燥裂,脉重真.15.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服从:通里攻陷,止气活血.主治:肠痈初起.左下背痛痛拒按,或者左足伸而出有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者时收热,自汗恶热,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16.大修中汤(《金匮要略》)组成:蜀椒搞姜人参胶饴服从:温中补真,落顺止痛.主治:真热背痛.心胸中大热痛,呕出有克出有及食,背中热上冲皮起,睹有头足、上下痛而出有成触近,舌苔黑滑,脉细紧,甚则肢厥脉伏,或者背中漉漉有声.17.丹参饮(《时圆歌括》)组成:丹参檀香砂仁服从:活血祛瘀,止气止痛主治: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18.丹栀逍遥集(《内科纲要》)组成:当归芍药茯苓黑术柴胡牡丹皮山栀苦草服从:养血健脾,疏肝浑热.主治:肝郁血真死热证.或者慢躁易喜,或者自汗匪汗,或者头痛目涩,或者颊赤心搞,或者月经出有调,少背胀痛,或者小便涩痛,舌黑苔薄黄,脉弦真数.19.当归四顺集(《伤热论》)组成:当归黑芍桂枝细辛炙苦草通草大枣服从:温通心阳,仄冲落顺.主治:血真热厥证.脚足厥热,心出有渴,或者腰、股、腿、足痛痛,舌浓苔黑,脉重细或者细而欲绝.20.导赤集(《小女药证直诀》)组成:死天木通竹叶苦草梢服从:浑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心渴里赤,意欲热饮,以及心舌死疮;或者心热下移小肠,症睹小溲赤涩刺痛,舌黑,脉数. 21.调胃启气汤(《伤热论》)组成:大黄炙苦草芒硝服从:健脾消食,浑热驱虫.主治:阳明腑真证.大便短亨,恶热心渴,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积热引起的收斑、心齿吐痛等症.22.丁香集(《三果极一病症圆论》)组成:丁香柿蒂苦草良姜服从:温热落顺.主治:胃热哕顺.23.二陈汤(《战剂局圆》)成:半夏橘黑茯苓炙苦草死姜黑梅服从:补脾疏肝,化干止戴.主治:干痰咳嗽.痰多色黑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者头眩心悸,舌苔黑润,脉滑.24.苦草泻心汤(《伤热论》)组成:炙苦草黄芩人参搞姜黄连大枣半夏服从:战胃补中,落顺消痞.主治:胃气健壮痞证.下利日数十止,谷出有化,背中雷鸣,心下痞鞭而谦,搞呕,心烦出有得安.25.葛根芩连汤(《伤热论》)组成:葛根苦草黄芩黄连服从:解表浑里.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心搞做渴,喘而汗出,舌黑苔黄,脉数或者促.26.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五灵脂川芎牡丹皮赤芍药黑药延胡索当归桃仁黑花苦草香附枳壳服从:活血祛瘀,止气止痛.主治:瘀血阻滞膈下证.治瘀血正在膈下,产死积块,或者小女痞块,痛处出有移,卧则背坠者.27.归脾汤(《校注妇人良圆》)组成:黑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苦草当归近志死姜大枣服从:补气死血.主治:1.心脾气血二真证.心悸怔忡,健记得眠,匪汗真热,食少体倦,里色萎黄,舌浓,苔薄黑,脉细强.2.脾出有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浓,或者淋漓出有止,舌浓,脉细者.28.桂枝汤(《伤热论》)组成:桂枝黑芍炙苦草死姜大枣服从:收汗解表,浑热除烦.主治:中感风热表真证.头痛收热,汗出恶风,鼻鸣搞呕、苔黑出有渴,脉浮慢或者浮强.29.化肝煎(《景岳齐书籍》)组成: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泽泻土贝母服从:疏肝力气,浑热止血.主治:治喜气伤肝,气顺动火,胁痛胀谦,烦热动血.30.化积丸(《类证治裁》)组成: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服从:消积化痞.主治:治诸积.31.黄芪修中汤(《金匮要略》)组成:黑芍桂枝炙苦草死姜大枣饴糖黄芪服从:温中补气,战里慢慢.主治:真劳里慢,诸缺累.32.黄芪汤(《金匮翼》)组成:黄芪陈皮火麻仁黑蜜服从:止气,通便.主治:气真性便秘,大便本去出有硬,虽有便意,但是排便艰易,便后累力,里黑神疲,脉强.33.黄土汤 (《金匮要略》)组成:苦草搞天黄黑术附子阿胶黄芩灶心黄土服从: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治:脾阳缺累,脾出有统血证.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昏暗,四肢出有温,里色萎黄,舌浓苔黑,脉重细无力.34.藿香浩气集(《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大背皮黑芷紫苏茯苓半夏直黑术陈皮薄朴桔梗藿香炙苦草死姜大枣服从:解表化干理气战中主治:中感风热,内伤干滞证.霍治吐泻,恶热收热,头痛,脘背痛痛,舌苔黑腻,以及山岚瘴疟等.35.济川煎(《景岳齐书籍》)组成: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降麻枳壳服从:温肾益粗,润肠通便.主治:肾真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浑少,腰膝酸硬,舌浓苔黑,脉重早.36.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组成:搞天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服从:养阳益胃.主治:肾阳缺累证.腰痛足硬,身半以下常有热感,少背拘慢,小便不利,或者小便反多,进夜尤甚,阳痿早鼓,舌浓而肥,脉健壮,尺部重细,以及痰饮,火肿,消渴,足气,转胞等. 37.金铃子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金铃子玄胡索服从:疏肝鼓热,活血止痛.主治:肝郁化火证.心胸胁肋诸痛,时收时止,心苦,舌黑苔黄,脉弦数.38.理中汤(《伤热论》)组成:人参搞姜黑术炙苦草服从:涤痰熄风.主治:1、脾胃真热证.脘背痛痛,喜温欲按,自利出有渴,畏热肢热,呕吐,出有欲饮食,舌浓苔黑,脉重细.39.良附丸 (《良圆集腋》)组成:下良姜香附子服从:止气疏肝,祛热止痛.主治:气滞热凝证.胃脘痛痛,胸闷胁痛,畏热喜热,以及妇女痛经等.40.苓桂术苦汤(《伤热论》)组成:茯苓桂枝黑术炙苦草服从:利火消肿,理气健牌.主治:痰饮.胸胁支谦,目眩心悸,或者短气而咳,舌苔黑滑,脉弦滑.41.六磨汤(《证治准则》)组成:大槟榔重香木香黑药大黄枳壳服从:理气导滞.主治:气鼓背慢,大便秘涩.42.六味天黄丸(《小女药证直诀》)组成:死天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服从:益气养血,理气安胎,顺产.主治:肾阳真证.腰膝酸硬,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匪汗,遗粗,消渴,骨蒸潮热,脚足心热,舌燥吐痛,牙齿动摇,足根做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女囟门分歧,舌黑少苔,脉重细数. 43.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组成:龙胆草柴胡泽泻木通黄芩栀子当归死天死苦草服从:浑心火,益气阳,止淋浊.主治:1.肝胆真火上炎证,症睹头痛目赤,胁痛、心苦、耳聋,耳肿等,舌黑苔黄,脉弦数有力.2.肝经干热下注证.症睹阳肿,阳痒,阳汗,小便淋浊,或者妇女戴下黄臭等舌黑苔黄腻,脉弦数有力.44.麻黄汤(《伤热论》)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苦草服从:泻下逐火,疏风刊登.主治:中感风热表真证.恶热收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黑,脉浮紧.45.麻杏石苦汤(《伤热论》)组成:麻黄杏仁石膏苦草服从:辛凉疏表,浑肺仄喘.主治:中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出有解,咳顺气慢,甚则鼻煽,心渴,有汗或者无汗,舌苔薄黑或者黄,脉浮而数者. 46.麻子仁丸(《伤热论》)组成:麻子仁芍药枳真大黄薄朴杏仁服从:温肾益粗,润肠通便.主治:脾约证.肠胃炎热,脾液缺累,大便秘结,小便频数.47.木香顺气集(《沈氏尊死书籍》)组成:木香香附槟榔青皮陈皮枳壳砂仁薄朴(造) 黑药苍术砂仁川芎桂心炙苦草服从:止气止痛.主治:气滞背痛、胁痛.48.仄胃集(《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苍术薄朴陈皮炙苦草死姜大枣服从:燥干运脾止气战胃主治:干滞脾胃证.脘背胀谦,出有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重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黑腻而薄,脉慢. 49.开膈集(《医教心悟》)组成:沙参茯苓丹参川贝郁金砂仁壳荷叶杵头糠服从:润燥解郁,化痰落顺.主治:噎膈.吐下梗塞,食进即吐,或者往食暮吐,胃脘胀痛,舌绛少津,大便搞结者.50.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组成:青蒿鳖甲知母死天丹皮服从:养阳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阳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黑苔少,脉细数.51.浑金化痰丸 (《统旨圆》)组成:黄芩山栀子知母桑黑皮瓜蒌仁贝母麦门冬橘黑茯苓桔梗苦草服从:浑肺化痰.主治:热痰壅肺,咳嗽,咯痰黄稀,舌量黑,苔黄腻,脉濡数. 52.浑营汤(《温病条辨》)组成:犀角死天元参竹叶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服从:浑热死津,益气战胃.主治:热进营分证.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目常喜开或者喜关,心渴或者出有渴,斑疹隐隐,脉数,舌绛而搞. 53.浑燥救肺汤(《医门执法》)组成:冬桑叶石膏苦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服从:浑燥润肺.主治:温燥伤肺证.头痛身热,搞咳无痰,气顺而喘,吐喉搞燥,心渴鼻燥,胸膈谦闷,舌搞少苔,脉真大而数.54.润肠丸(《沈氏尊死书籍》)组成:当归死天麻仁桃仁枳壳服从:养血润燥,滋阳通便.主治:血真便秘.55.三仁汤(《温病条辨》)组成:杏仁滑石黑通草黑蔻仁竹叶薄朴死薏仁半夏服从:宣畅气机,浑利干热主治:干温初起及热温夹干.头痛恶热,身重痛痛,里色浓黄,胸闷出有饿,午后身热,苔黑出有渴,脉弦细而濡.56.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组成:沙参玉竹死苦草冬桑叶麦冬死扁豆花粉服从:浑养肺胃,死津润燥.主治:燥伤肺胃阳分,津液盈益,吐搞心渴,搞咳痰少而粘,或者收热,脉细数,舌黑少苔者.57.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芍药当归黄芩黄连大黄木香槟榔官桂苦草服从:浑胃热,滋肾阳.主治:干热痢徐.背痛,便脓血,赤黑相兼,里慢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58.少背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小茴香搞姜元胡出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灵脂服从: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热凝血瘀证.少背瘀血积块痛痛或者出有痛,或者痛而无积块,或者少背胀谦,或者经期腰酸,少背做胀,或者月经一月睹三五次,交连出有竭,断而又去,其色或者紫或者黑,或者有瘀块,或者崩漏兼少背痛痛等.59.十灰集(《十药新书籍》)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服从: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止之上部出血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陈黑,去势暴慢,舌黑,脉数.60.宽裕大补汤(《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人参肉桂川芎天黄茯苓黑术炙苦草黄芪川当归黑芍药死姜大枣服从:温补气血.主治:气血缺累,饮食缩小,暂病体真,足膝无力,里色萎黄,粗神倦怠,以及疮疡出有敛,妇女崩漏等.61.十枣汤(《伤热论》)组成:大枣苦遂、大戟、芫花服从:滋阳删液,鼓热通便.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搞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者胸背掣痛出有得息,舌苔滑,脉重弦.62.四君子汤(《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人参黑术茯苓炙苦草服从:养心安神,战中慢慢,主治:脾胃气真证.里色咣黑,语音矮微,气短累力,食少便溏,舌浓苔黑,脉健壮.63.四磨汤(《重订宽氏济死圆》)组成:人参槟榔重香天台黑药服从:止气落顺,宽胸集结.主治:肝气郁结证.胸膈胀闷,上气喘慢,心下痞谦,出有思饮食.64.四顺集(《伤热论》)组成:柴胡枳真黑芍炙苦草服从:滋阳支涩,化瘀止戴.主治:阳郁厥顺证.脚足出有温,或者身微热,或者咳,或者悸,或者小便不利,或者背痛,或者鼓利,脉弦.65.四神丸(《内科纲要》)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死姜大枣服从:补益肝肾,黑收壮骨.主治:肾泻.五更鼓泻,出有思饮食,食出有必化,或者背痛肢热,神疲累力,舌浓,苔薄黑,脉重早无力.66.四物汤(《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死天当归黑芍川芎服从:补肺肾,定喘顺.主治:营血真滞证.心悸得眠,头晕目眩,里色无华,妇女月经出有调,或者量少或者经关出有成,脐背做痛,舌浓,脉细弦或者细涩.6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组成:酸枣仁苦草知母茯苓川芎服从:补肾宁心,益智安神.主治:真烦出有眠证.得眠心悸,真烦出有安,头目眩晕,吐搞心燥,舌黑,脉弦细.68.天王补心丹 (《摄死秘剖》)组成:死天黄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近志、桔梗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墨砂服从:滋阳明目,重镇安神.主治:阳真血少,神志出有安证.心悸得眠,真烦神疲,梦遗健记,脚足心热,心舌死疮,舌黑少苔,脉细而数.69.通幽汤(《脾胃论》)组成:炙苦草黑花死天黄死天黄降麻桃仁泥当归身服从:养血活血,润燥通幽.主治:噎膈.幽门短亨,顺气上冲,吸门出有开,饮食出有下,或者食进反出,大便燥结.70.痛泻要圆(《景岳齐书籍》)组成:黑术黑芍陈皮防风服从:养血健脾,疏肝浑热.主治:痛泻.肠鸣背痛,大便鼓泻,泻必背痛,舌苔薄黑,脉二关出有调,弦而慢者.71.胃苓汤(《丹溪心法》)组成:茯苓猪苓泽泻黑术桂枝苍术薄朴陈皮炙苦草死姜大枣服从:祛干战胃,止气利火.主治:夏春之间,脾胃伤热,火谷出有分,鼓泻出有止. 72.温胆汤(《备慢千金要圆》)组成:半夏竹茹枳真橘皮炙苦草黑茯苓死姜大枣服从:理气化痰,浑胆战胃.主治:胆胃战睦,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真烦出有宁,得眠多梦,呕吐呃顺,癫痫等证.73.黑梅丸(《伤热论》)组成:黑梅细辛搞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服从:滋阳泻火,固表止汗.主治:蛔厥证.背痛时做,心烦呕吐,时收时止,常自吐蛔,脚足厥热.亦治暂痢暂泻.74.吴茱萸汤(《伤热论》)组成:吴茱萸人参大枣死姜服从:温中补真,落顺止痛.主治:真热呕吐.食谷欲呕,畏热喜热,或者胃脘痛,吞酸喧闹;或者厥阳头痛,搞呕吐涎沫;或者少阳吐利,脚足顺热,慢躁欲死.75.五苓集(《伤热论》)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黑术桂枝服从:利火渗干,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火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火进即吐;或者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者短气而咳;或者火肿、鼓泻.舌苔黑,脉浮或者浮数.76.五皮饮(《华氏中躲经》)组成:死姜皮、桑黑皮、陈橘皮、大背皮、茯苓皮服从:利火消肿,理气健脾.主治:脾真干衰,气滞火泛之皮火证.一身悉肿,肢体重重,心背胀谦,上气喘慢,小便不利,苔黑腻,脉重慢;以及妊娠火肿等.77.五仁丸(《世医得效圆》)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紧子仁郁李仁陈皮服从:润肠通便.主治:津枯便秘.大便搞燥,艰涩易出,以及年老或者产后血真便秘78.犀角天黄汤(《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犀角死天芍药丹皮服从:浑热死津,益气战胃.主治:热进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或者喜记如狂,漱火出有欲吐,大便色黑而易解等.79.香砂六君子汤(《时圆歌括》)组成:人参黑术茯苓苦草陈皮半夏砂仁木香死姜服从:益气化痰,止气温中.主治:脾胃气真,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出有思饮食,脘背胀痛,消肥倦怠,或者气真肿谦.80.香苏集(《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香附紫苏陈皮苦草服从:疏集风热,理气战中.主治:中感风热,气郁出有舒证.恶热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出有思饮食,舌苔薄黑,脉浮.81.逍遥集(《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柴胡当归黑芍黑术茯苓炙苦草薄荷烧死姜服从:滋阳支涩,化瘀止戴.主治:肝郁血真脾强证.二胁做痛,头痛目眩,心燥吐搞,神疲食少,或者往去热热,或者月经出有调,乳房胀痛,脉弦而真者.82.小柴胡汤(《伤热论》)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苦草死姜大枣服从:滋阳支涩,化瘀止戴.主治:1.伤热少阳证.往去热热,胸胁苦谦,冷静出有欲饮食,心烦喜呕,心苦吐搞,目眩,舌苔薄黑,脉弦者.83.小启气汤(《伤热论》)组成:大黄薄朴枳真服从:健脾消食,浑热驱虫.主治:阳明腑真证.大便短亨,谵语潮热,脘背痞谦,舌苔老黄,脉滑而徐;痢徐初起,背中胀痛,里慢后重者,亦可用之. 84.小修中汤(《伤热论》)组成:黑芍桂枝炙苦草死姜大枣饴糖服从:温阳祛热,益气健脾.主治:中焦真热,肝脾得战证.背中时痛,喜温欲按,舌浓苔黑,脉细弦;或者真劳而心中悸动,真烦出有宁,里色无华,或者脚足烦热,吐搞心燥等.85.旋覆代赭汤(《伤热论》)组成: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死姜大枣炙苦草服从:落顺化痰,益气战胃.主治:胃真痰阻气顺证.胃脘痞闷或者胀谦,按之出有痛,频频嗳气,或者睹纳好,呃顺,恶心,甚或者呕吐,舌苔黑腻,脉慢或者滑.8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当归死天桃仁黑花枳壳赤芍柴胡苦草桔梗川芎牛膝服从:活血化瘀,止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暂出有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者呃顺日暂出有止,或者饮火即呛,搞呕,或者内热瞀闷,或者心悸怔忡,得眠多梦,慢躁易喜,进暮潮热,唇暗或者二目暗黑,舌量暗黑,或者舌有瘀斑、瘀面,脉涩或者弦紧. 87.一贯煎(《绝名医类案》)组成:死天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身川楝子服从:滋阳养血,死津润燥.主治:肝肾阳真,肝气出有舒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吐搞心燥,舌黑少津,脉细强或者真弦.亦治疝气瘕散.88.益胃汤 (《温病条辨》)组成:沙参麦冬死天玉竹冰糖服从:养阳益胃.主治:阳明温病,胃阳益伤证.出有克出有及食,心搞吐燥,舌黑少苔,脉细数者.89.茵陈蒿汤(《伤热论》)组成:茵陈栀子大黄服从:浑热利干退黄主治:干热黄疸.一身里目俱黄,黄色明显,背微谦,心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重数等.90.茵陈术附汤(《医教心悟》)组成:茵陈黑术附子搞姜苦草肉桂服从:温阳利胆退黄.主治:阳黄身热,脉重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91.茵陈五苓集(《金匮要略》)组成:茵陈蒿茯苓猪苓泽泻黑术桂枝服从:利干退黄.主治:干热黄疸,干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92.银翘集(《温病条辨》)组成: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死苦草荆芥穗浓豆豉牛蒡子芦根服从:收集风热,落气化痰.主治:温病初起.收热无汗、或者有汗出有畅、微恶风热、头痛心渴、咳嗽吐痛、舌尖黑、苔薄黑或者微黄、脉浮数.93.左归丸(《景岳齐书籍》)组成:死天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造附子服从:补肾阳,益粗血.主治:肾阳缺累,命门火衰证.年老或者暂病气衰神疲,畏热肢热,腰膝硬强,阳痿遗粗,或者阳衰无子,或者饮食缩小,大便出有真,或者小便自遗,舌浓苔黑,脉重而早.94.玉屏风集(《丹溪心法》)组成:防风黄芪黑术服从:益气降阳,浑热除干.主治:表真自汗.汗出,恶风,里色恍黑,舌浓苔薄黑,脉浮真.亦治真人腠理出有固,易于感冒.95.越鞠丸(《丹溪心法》)组成:香附川芎苍术神直栀子服从: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郁证.胸膈痞闷,脘背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出有必等.96.真人养净汤(《安定惠民战剂局圆》)组成:人参当归黑术肉豆蔻肉桂炙苦草黑芍木香诃子罂粟壳服从:补益肝肾,黑收壮骨.主治:暂泻暂痢.泻痢无度,滑脱出有由,以至脱肛坠下,脐背痛痛,出有思饮食,舌浓苔黑,脉早细.97.枳真导滞丸(《内中伤辨惑论》)组成:大黄枳真神直茯苓黄芩黄连黑术泽泻服从:消食导滞,浑热祛干主治:干热食积.脘背胀痛,下痢泻鼓,或者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重有力.98.猪苓汤(《伤热论》)组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服从:祛干战胃,止气利火.主治:火热互结证.小便不利,收热,心渴欲饮,或者心烦出有寐,或者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舌黑苔黑或者微黄,脉细数者.99.驻车丸(《备慢千金要圆》)组成:黄连炮姜当归阿胶服从:滋阳,止痢.主治:用于暂痢伤阳,赤痢背痛,里慢后重,戚息痢.100.左归丸(《景岳齐书籍》)组成:死天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服从:滋补肺肾.主治:真阳缺累证.头目眩晕,腰酸腿硬,遗粗滑鼓,自汗匪汗,心燥舌搞,舌黑少苔,脉细.。

补脾胃的中药饮片配方大全集

补脾胃的中药饮片配方大全集

补脾胃的中药饮片配方大全集作为一名高级养生师,补脾胃是我们的基本职责之一。

补脾胃不仅对人体的消化吸收产生重要影响,更是对全身健康的保障。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药饮片的配方,供大家选择和使用。

一、六君子汤本方由六味药材组成,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身体虚弱等症状。

具体配方为:人参 10克,白术 10克,茯苓 10克,甘草 3克,大枣 5枚,干姜 3克。

使用方法:将所有药材加水后煮沸,再以文火煨20分钟。

每日分2-3次饮用,可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内饮用。

注意事项:孕妇和湿气重者不建议使用。

同时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二、四君子汤本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材组成,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的治疗。

具体配方为:人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

使用方法:将所有药材加水后煮沸,再以文火煨20分钟,饮用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添加蜂蜜或冰糖。

注意事项:孕妇和患有脾胃湿阻病的人不宜使用。

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重口味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三、香砂养脾汤本方主要由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白术、茯苓等六味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口干、食欲不振等情况。

具体配方为: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芍药10克。

使用方法:将所有药材加水煮沸,加入生姜、枣子煎煮5分钟,饮用时加入适量的蜂蜜进行口味调节。

注意事项:经期或怀孕期间不建议使用。

同时在低血糖患者中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四、蒲公英茯苓茶本茶主要由蒲公英、茯苓、绿茶、红枣等组成,可用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补脾胃等方面。

具体配方为:茯苓10克,蒲公英15克,绿茶5克,红枣5枚。

使用方法:将所有药材加水后煮沸,再以文火煨10分钟。

每日饮用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同时在高血压病患者中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以上就是我介绍的四种中药饮片配方,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谨慎,建议在中医养生师或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方歌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疾病方歌

脾胃系疾病一、胃痛1. 寒邪客胃香苏散4: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理气解表。

良附丸2:高良姜、香附半夏泻心汤7:半夏黄连黄芩枣,人参干姜炙甘草。

2. 饮食伤胃保和丸7:保和连翘半夏陈皮,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

小承气汤3:大黄、厚朴、枳实枳实导滞丸8:枳实导滞神曲黄连黄芩,大黄白术泽泻与茯苓。

大承气汤4:小承气汤3(大黄、厚朴、枳实)+芒硝3. 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化肝煎7:陈皮青皮与丹皮,芍药山栀泽泻贝母成。

丹栀逍遥散10: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牡丹皮、山栀4. 湿热中阻清中汤7:清中汤中黄连栀子,半夏茯苓草豆蔻施,陈皮甘草和胃气,理气清热又化湿。

5. 瘀血停胃失笑散2:蒲黄、五灵脂丹参饮3:丹参、檀香、砂仁6. 胃阴亏耗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芍药甘草汤2:芍药、甘草左金丸2:黄连、吴茱萸7. 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理中丸4:理中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方。

附子理中汤5: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香砂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香附、砂仁二、痞满(一)实痞1. 饮食内停保和丸7:保和连翘半夏陈皮,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

2. 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散6:二陈平胃用厚朴陈皮,苍术半夏茯苓甘草六味齐。

半夏厚朴汤5:半夏厚朴生姜紫苏茯苓。

黄连温胆汤9:温胆汤6(温胆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甘草竹茹)+黄连、生姜、大枣3. 湿热阻胃泻心汤3:三黄:大黄、黄连、黄芩连朴饮7:黄连制厚朴饮焦山栀,菖蒲芦根制半夏香豉。

左金丸2:黄连、吴茱萸4. 肝胃不和越鞠丸5:越鞠香附神曲,苍术川芎栀子宜。

枳术丸2:枳实、白术五磨饮子5:五磨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存。

(四磨沉香槟榔,乌药人参。

六磨沉香槟榔,乌药草枳壳大黄。

)(二)虚痞1. 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8:补中益气黄芪人参,当归陈皮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

脾胃病科100首常用方剂(2023整理版)

脾胃病科100首常用方剂(2023整理版)

脾胃病科100首常用方剂(2023年)目录1 八珍汤(《正体类要》) (6)2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3 白头翁汤(《伤寒论》) (6)4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6)5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6)6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7)7 保和丸(《丹溪心法》) (7)8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7)9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7)10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11 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 (8)12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13 大柴胡汤(《伤寒论》) (8)14 大承气汤(《伤寒论》) (9)15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 (9)16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 (9)17 丹参饮(《时方歌括》) (10)18 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 (10)19 当归四逆散(《伤寒论》) (10)20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10)21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10)22 丁香散(《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11)23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24 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11)25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11)26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12)27 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 (12)28 桂枝汤(《伤寒论》) (12)29 化肝煎(《景岳全书》) (13)30 化积丸(《类证治裁》) (13)31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13)32 黄芪汤(《金匮翼》) (13)33 黄土汤 (《金匮要略》) (13)34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35 济川煎(《景岳全书》) (14)36 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14)37 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14)38 理中汤(《伤寒论》) (15)39 良附丸 (《良方集腋》) (15)40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15)41 六磨饮子(六磨汤)(《证治准绳》) (15)42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16)43 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16)44 麻黄汤(《伤寒论》) (16)45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17)46 麻子仁丸(《伤寒论》) (17)47 木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 (17)48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49 启膈散(《医学心悟》) (17)50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18)51 清金化痰丸 (《统旨方》) (18)52 清营汤(《温病条辨》) (18)53 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18)54 润肠丸(《脾胃论》) (19)55 三仁汤(《温病条辨》) (19)56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19)57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19)58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19)59 十灰散(《十药神书》) (20)60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0)61 十枣汤(《伤寒论》) (20)62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63 四磨汤(《重订严氏济生方》) (21)64 四逆散(《伤寒论》) (21)65 四神丸(《内科摘要》) (21)66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2)67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22)68 天王补心丹 (《摄生秘剖》) (22)69 通幽汤(《脾胃论》) (22)70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 (23)71 胃苓汤(《丹溪心法》) (23)72 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23)73 乌梅丸(《伤寒论》) (23)74 吴茱萸汤(《伤寒论》) (24)75 五苓散(《伤寒论》) (24)76 五皮饮(《华氏中藏经》) (24)77 五仁丸(《世医得效方》) (24)78 犀角地黄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5)79 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 (25)80 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5)81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5)82 小柴胡汤(《伤寒论》) (26)83 小承气汤(《伤寒论》) (26)84 小建中汤(《伤寒论》) (26)85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26)86 血腑逐瘀汤(《医林改错》) (27)87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27)88 益胃汤 (《温病条辨》) (27)89 茵陈蒿汤(《伤寒论》) (27)90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28)91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28)92 银翘散(《温病条辨》) (28)93 右归丸(《景岳全书》) (28)94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29)95 越鞠丸(《丹溪心法》) (29)96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97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29)98 猪苓汤(《伤寒论》) (30)99 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30)100 左归丸(《景岳全书》) (30)1.八珍汤(《正体类要》)组成:人参熟地黄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功用:益气补血。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处方】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用法] 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用] 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虚。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入灯心【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10g,灯心煎汤送服;汤剂,加灯心,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处方】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用法】日1剂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痢,症见腹痛下痢,泻下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用于治疗细菌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症。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来源】《医学心悟》【处方】半夏4.5克白术天麻陈皮茯苓各3克甘草(炙)1.5克生姜2片大枣3个蔓荆子3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厥头痛者,胸隔多痰,动则眩晕。

恶心呕吐。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来源】《金匮要略》【处方】半夏一升(12g) 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 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药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药

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药随着生活压力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现代人的脾胃问题越来越普遍。

补脾胃是养生的首要任务,中药方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补脾胃的中药方有哪些药,并对文中提到的食谱或者偏方的用量及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同时写明相关注意事项,最后提出一条与之相关的养生建议。

一、常用补脾胃中药方有哪些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组成,是补脾胃的常用方剂,适用于气虚脾胃不运。

人参具有补气养神的功效,白术能健脾益胃,茯苓则有利水渗湿的作用,炙甘草既能调和各药,并可养血安神。

2.六君子丸六君子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大枣和生姜组成。

与四君子汤相比,多加了大枣和生姜。

大枣能够养血调和,生姜则能温阳解表。

六君子丸适用于脾胃气虚,导致食欲不佳、胃肠功能失调等症状。

3.健脾丸健脾丸的主要成分有党参、白术、山药、陈皮、茯苓、砂仁等。

这些中药有助于健脾胃、补气血、消食化积。

脾胃气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干燥等症状都适用。

4.黄芪粥黄芪粥是由黄芪、粳米、生姜等材料制成的。

黄芪补气养血,粳米能够滋补脾胃,生姜则温阳解表。

对于脾胃虚弱,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便秘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5.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是由茯苓、白术、苍术、泽泻、甘草等材料制成,主要用于湿热积聚导致的脾胃不和、食欲不佳、泄泻等症状。

其中,白术益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苍术则有健脾祛湿的功效,泽泻则主要起到利水、清热作用。

二、黄芪粥的制作方法及用量黄芪粥是一款非常简单易制作的养生粥品,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是贫血等问题都有很好的帮助和改善作用。

制作方法如下:1. 准备好黄芪、粳米、生姜。

2. 将黄芪、生姜洗净,备用。

3. 粳米淘洗干净,用水泡30分钟。

4. 将泡好的粳米加入五杯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熟。

5. 待米煮至烂糯状态时加入黄芪和生姜,小火再煮10分钟左右即可。

6. 最后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蜜糖或枸杞子等调味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1 丁香散丁香、柿蒂、甘草、良姜温胃散寒止呕胃寒哕逆丁香散方能暖胃,可将虚寒呃逆退;炙甘草与高良姜,柿蒂降气功为最2 化肝煎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泽泻、土贝母疏肝清热怒气伤肝,气逆动火,胁痛胀满,烦热动血化肝青皮芍丹栀,泽泻贝母与陈皮3 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活血化瘀化积丸用阿魏榔,棱莪浮石楞雄黄,苏木香附五灵脂,活血化瘀功擅长4 黄芪汤黄芪、麻仁、白蜜、陈皮补脾润肠气虚性便秘,大便并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脉弱5 六磨汤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理气通便气秘6 木香顺气丸木香、香附、陈皮、厚朴、青皮、枳壳、槟榔、砂仁、苍树、甘草、生姜顺气开郁,和胃消食,解滞之功适用于气郁不舒,胸膈胀满,呕吐腹痛,大便秘结等症7 启膈散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荷叶润燥解郁,化痰降逆噎膈。

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胀痛,舌绛少津,大便干结者启膈郁沙苓,贝糠丹蒂仁8 清金化痰丸黄芩、山栀子、桔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栝蒌壳、橘红、茯苓、甘草痰热郁肺所致咳嗽、胸闷喘促、痰多黄稠等症9 通幽汤炙甘草、红花、生地黄、熟地黄、升麻、桃仁、当归身养血活血,润燥通幽噎膈。

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闭此方需10 益胃汤沙参、麦冬、冰糖、生地、玉竹] 养阴益胃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

不能食,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温病须虑热伤津11 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甘草、肉桂散寒、祛湿、退黄阴黄身冷,脉沉细,身如熏黄,小便自利者茵陈术附寒湿伤,乃是四逆巧梳妆;肉桂加之热更壮,此治阴黄是好方12 驻车丸黄连、炮姜、当归、阿胶滋阴,止痢久痢伤阴,赤痢腹痛,里急后重,休息痢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13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14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15 香苏散香附紫苏叶炙甘草陈皮理气解表四时瘟疫伤寒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16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17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18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发狂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19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去硝名曰小承气,便硬痞满泻热良。

20 调胃承气汤大黄炙甘草芒硝缓下热结阳明病胃肠燥热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21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润肠泄热行气通便肠胃燥热,津液不足。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难解,肠润热泻诸症却。

22 润肠丸大黄当归梢羌活桃仁麻仁润肠通便,活血祛风。

饮食劳倦,大便秘结。

或干燥秘结不通,全不思食,以及风结,血结等证。

润肠丸用归羌活,大黄桃麻两仁合;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确。

23 五仁丸桃仁杏仁柏子仁郁李仁松子仁陈皮润肠通便津枯肠燥,大便艰难以及年老或产后血虚便秘。

五仁柏子加松米,桃杏两仁陈郁李;血虚津枯肠中燥,理气润肠通便秘。

24 济川煎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温肾益精,润肠通便老年肾虚。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阴虚血弱肠中燥,滋阴养血便自通。

25 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攻逐水饮悬饮。

实水。

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26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27 四逆散炙甘草柴胡枳实芍药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少阴病,四逆之症。

四逆散非四逆汤,柴甘枳芍共煎尝;透解阳郁治热厥,调解肝脾效亦彰。

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28 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炙甘草疏肝行气,和血止痛胁肋疼痛,寒热往来29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疏肝解郁,健脾和营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逍遥散用芍归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脾亦理,兼有郁火丹栀排。

30 丹栀逍遥散逍遥散加丹皮栀子疏肝健脾,和血调经肝脾血虚,化火生热。

31 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补脾泻肝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仍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缓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痛泻医;此为肝实乘脾证,治贵泄肝与和脾。

32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炙甘草大枣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胃气不和半夏泻心用干姜,黄芩人参连枣甘;寒热互结成虚痞,辛开苦降此方良。

33 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加甘草一两益气和胃,消痞止呕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等证。

34 清营汤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清营透热,养阴活血邪热传营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

35 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芍药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热伤血络;蓄血留瘀;热扰心营犀角地黄芍药丹,身热谵语烦如狂;凉血解毒兼散瘀,热入血分服之安。

36 导赤散生地木通生甘草竹叶清心养阴,利水通淋心经热盛导赤生地与木通,草稍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37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扰或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栀芩柴,车前生地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亦可排。

38 芍药汤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温热痢。

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贵槟甘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便血康。

39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痢。

白头翁汤滞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坚阴,凉血治痢功效奇。

40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养阴透热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

青蒿鳖甲地知丹,热伏阴分仔细勘;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41 理中丸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以及霍乱等;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理中丸主温中阳,人参甘草术干姜。

42 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胃中虚寒,食谷欲呕;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汗此方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43 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虚劳里急。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气,虚劳腹痛服之瘥。

44 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温中补气,和里缓急虚劳里急诸不足。

黄芪建中补不足,表虚身痛效不过。

45 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饴糖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中阳衰弱,阴寒内盛大建中汤建中阳,蜀椒干姜参饴糖;阴盛阳虚腹冷痛,温补中焦止痛强。

46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

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47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和解少阳,内泻热结少阳阳明合病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苓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48 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解表清热外感表证未解,热邪入里。

葛根黄苓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49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脾胃气虚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50 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健脾和胃理气止痛脾胃气虚,寒湿滞于中焦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51 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大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胃虚弱。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肾。

52 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脾胃气虚;气虚下陷。

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53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调血冲任虚损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54 归脾汤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归脾汤用参术芪,甘温除热法颇奇;芪取十份归两份,阳生阴长理奥秘。

55 八珍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益气血气血两虚。

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56 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温补气血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更强。

57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茯苓丹皮滋补肝肾肝肾阴虚六味地黄益肾肝,山药丹泽萸苓掺。

58 归脾丸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59 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滋阴疏肝肝肾阴虚,血燥气郁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泻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60 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温补肾阳肾阳不足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61 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温补肾阳填精补血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62 酸枣仁汤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养血安神清热除烦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细弦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养血除烦清虚热,安然入睡梦乡甜。

63 天王补心丹生地人参丹参元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阴亏血少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身;或加菖薄去五味,心气开通肾气升。

64 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易感风邪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序号方名组成功用主治方歌65 真人养脏汤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炙甘草白芍木香诃子罂粟壳涩肠固脱温补脾肾久泻久痢脾肾虚寒真人养脏木香诃,当归肉蔻与粟壳;术芍参桂甘草共,脱肛久痢服之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