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58%不等。

因此对不同VTE 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

但目前尚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

对创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本共识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着眼于DVT的筛查和治疗,建立规范化筛查方法,帮助创伤骨科医生筛查DVT高危人群及初步处置DVT患者,而有关VTE预防相关内容请参考文献。

一、概述与流行病学特点1.DVT的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强;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DVT发病后如未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导致患肢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严重者可诱发休克甚至导致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下肢近端(胭静脉或近侧部位)DVT是PE血栓栓子的主要来源。

2.DVT的流行病学特点: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高,但不同部位创伤DVT发生率差异显著。

8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静脉造影证实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高达50%,近端DVT发生率约为27%。

亚洲一项由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完成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为42.0%,近端DVT发生率为7.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护理规范专家共识
血管损伤或破裂 应用大腔导管抽吸,行血栓清除术中,准确传递器械等,记录
抽吸出血栓的量、颜色及失血量,及时汇报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询问主诉,如有感觉/行为异常,意识
改变等情况,及时汇报 术中若出现血管壁损伤,血管破裂出血,可采取腹股沟及以下
部位局部按压止血;对髂静脉部位出血,必要时协助医师予以 暂时性球囊封堵术或覆膜支架置入术
07围术期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肺栓塞的预防与处理
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 征和血氧饱和度,及 时询问是否伴有呼吸 困难、胸闷、咳嗽、 咯血、心慌、气促等 症状,并时刻准备急 救所需药品和物品
介入术前对下肢静脉和下腔 静脉内存在的新鲜血栓或漂 浮性血栓者置入IVCF阻挡脱 落血栓,时预防肺栓塞最有 效的方法
07围术期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血管损伤或破裂 立即停止注射对比剂 给予吸氧,呼吸道畅通 严重荨麻疹伴有血压下降时,及时给予肾上腺素 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送,等药物静脉补液扩扩容 静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护士提前与医生联系,准备用物,尽可
能选择材质较为柔软的血管内导丝
07围术期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专科评估及下肢周径测量步骤
专科 评估
➢ 评估患者生命体征 ➢ 评估患肢症状/体征,如疼痛部位、评分、性
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是否采取镇痛措施 及镇痛效果;肿胀程度、有无浅静脉曲张;肢 体体表皮肤温度、颜色、感觉的异常变化及足 背动脉搏动情况;有无溃疡和/或感染。
专科评估及下肢周径测量步骤
术术前前 访访视视
管道移位、滑脱
02活动护理
➢ 经股静脉穿刺者术侧肢体伸直制动6h,卧床休息24h,病情允许即 可下床活动
➢ 患侧小腿深静脉置管溶栓时,需延长术侧肢体伸直制动时间至拔管 后6-12h;若经健侧股静脉“翻山”至患者进行溶栓,则双下肢需 伸直制动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背景
下肢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 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有效 预防是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02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 肢静脉血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在各种原因下 导致下肢静脉内血液凝固、形成 血栓,造成血管堵塞的疾病。
分类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下肢静脉血栓 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提高患者的 自我保护意识。指导患者术后早 期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促进
血液回流。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抗凝或溶栓药物治疗,如 尿激酶、链激酶等。同时注意监测凝血功能,预防出血并发症。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股青肿等,需采取手术治疗,如取 栓术、导管溶栓术等。手术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利弊。
难点
如何准确判断血栓形成,如何选择合 适的预防及治疗方案,如何提高患者 的依从性及护理效果。
对共识的深入理解与探讨
深入理解
下肢静脉血栓是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 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 态等。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关 键。
探讨
如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如何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减少下肢静脉血栓 的发生;如何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下肢静脉 血栓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解读护理课件
目录
• 引言 •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概述 •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防治策略 • 专家共识解读 • 护理实践应用 • 案例分享与启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全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全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全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

因血液回流受阻,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DVT和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由于DVT后PE的发生率较高,或PE的栓子大都来源于DVT,所以DVT和PE可视为VTE的不同阶段或过程。

DVT如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PE如未及时溶解,则可影响肺动脉血流,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

一、DVT的临床分型1.按部位分:(1)周围型:腘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按严重程度分:(1)常见型DVT。

(2)重症DVT,包括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和股白肿(伴有下肢动脉持续痉挛)。

二、DVT的临床分期按发病时间分为:(1)急性期:发病后14 d以内。

(2)亚急性期:发病15~30 d之间。

(3)慢性期:发病30 d以后。

(4)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

(5)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在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基础上DVT再次急性发作。

1960年Greenfield开始在X线透视下采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1984年Sniderman等首次报道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技术即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目前,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介入治疗DVT的主要方法有: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intra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支架(stent)植入术。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共13页word资料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共13页word资料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作者:胡大一孙艺红执笔 2006-7-7 编者按:在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去年6月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首次推出国内第一个专家共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在本站广泛征集修改意见,引起国内外心血管医生的强烈反响,并引发各学科中国专家推出中国特色专家共识的浪潮。

近日,为征求广大医生意见,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再次在本站率先公布《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希望广大专家和临床医生再次踊跃参与共识的讨论和修改。

前言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由于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联系,目前已将二者作为统一的疾病。

VTE很常见,在美国和欧洲发病率为千分之一,而且有增加的趋势,并与死亡危险增加有关,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早期死亡率均很高,分别为3.8%和38.9%。

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使VTE的诊断简化,检出率提高。

但致死性PE可以是疾病的首发表现。

此外,高龄是VTE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老龄人口的增加必将导致未来该疾病的致死和致残率增加。

肺栓塞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静脉血栓栓塞应该重在预防。

目前中国没有关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病率的大规模调查,国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国际指南存在很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能有指导临床和规范化治疗的文件来改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现状。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脉血栓栓塞(VTE)是住院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PE是最常见且可预防的院内死亡病因,预防PE也是降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最重要策略。

大块PE发生前通常没有先兆,因此这类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极低。

住院期间因PE死亡的患者中,70-80%在死亡前根本没有考虑到PE的可能。

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2

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2

4骨科手术后 D VT的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药物及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使用 指南或产品说明。 对DVT高危病人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 措施。有高出血危险的病人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以机械预防措施为 主,辅以基本预防措施。 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DVT。 决定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戊聚糖钠等药物剂量时,应考虑患者 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 抗凝药物应用后,如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实验室检 查,或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做出处理。 椎管周围血肿,虽然少见,但其后果甚为严重。因此,在行椎管内操作(如 手术、穿刺等)后的短时间内,应注意小心使用或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应在用药前做穿刺或置管;在药物作用最小时(下次给药前2小时)做拔 管或拔针;拔管或拔针后2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给低分子肝素。 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禁忌证是血小板减少症(HIT)和严重的凝血障碍。
4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造影是诊断 的“金标准”
急性PE发病突然, 多于1-3小时猝死, 不易搬动
3 D VT与 PTE的诊断
3. 2 PTE的诊断
PTE的临床表现 无论是否合并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都是PT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这种 疼痛通常是由于远端栓子刺激胸膜所引起,胸部X线片上可有实变。 迅速出现的单纯呼吸困难通常是由于更靠近中心部位的 PTE所致,可能 与胸骨后的心绞痛样胸痛有关,这可能代表右室缺血。对于既往有心力 衰竭或肺脏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可能是提示PTE的惟一症状。 晕厥和休克是合并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中心型 PTE病人的特点,常 伴有血流动力学受累及心脏血流量减少的体征,如体循环动脉低血压、 少尿、肢端发凉和 (或 )急性右心衰竭的临床体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07BAl05804) 通信作者:顾建平,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放 射影像科;徐克,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滕皋军,210009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
万方数据
・294・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
2.支架置人术汹圳]:(1)髂股静脉支架置入术推荐在 PTA后进行。(2)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上段支架置入术推 荐使用直径12—14 mm的自膨式支架。(3)髂外静脉下段 及股总静脉支架置入术推荐使用10—12 rata的自膨式 支架。
注意事项
一、经导管溶栓治疗注意事项 1.如股静脉下段及胭静脉内存在血栓,一般不宜选择经 胭静脉穿刺插管溶栓,以避免股胭静脉冈穿刺插管损伤而导 致血栓加重。此时宜选择经健侧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逆行插 管至患肢股胴静脉或经动脉插管顺行静脉溶栓。 2.在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动脉插管顺行静脉溶 栓时,导管头位置宜根据血栓累及的平面而定。在髂股静脉 及下肢深静脉内均有血栓时,导管头置于患侧髂总动脉即 可。药物通过髂内动脉和股深动脉时,可作用于髂内静脉、
术前准备
1.体检:观察、测量并记录双下肢和会阴部及腹股沟部
DOI:10.3760/cma.j.issn.1005一1201.201 1.03.014
皮肤颜色、浅静脉显露情况和血液回流方向、皮肤温度及下 肢周径;检查并记录Homans征及Neuhof征、下肢软组织张 力、髋关节及膝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幅度。 2.实验室检查:血浆D.二聚体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浆D.二聚体>500斗g/L对诊断急性DVT 有蓖要参考价值;凝血功能测定: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和

静脉血栓栓塞专家共识(2021精选文档)

静脉血栓栓塞专家共识(2021精选文档)

2.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LDUH皮下注射可预防 VTE.
三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与安慰剂比 较,使用LDHU明显降低了无症状DVT的患病率, 住院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ICU患者中,与安慰剂比较,使用LDHU者 VTE发生的相对危险降低55%。
• LDHU的有效剂量为5000U,3次/d。3次/d疗效 是否优于2次/d尚不明确。一项8000例患者的荟 萃分析中,3次/d组的主要出血事件明显增加。而 LDUH2次/d组的VTE事件虽有增加,但未达到统 计学意义。
1.机械性预防措施: • 分级加压弹力袜(GCS) • 间歇充气加压泵(IPC) • 足底静脉泵(VFP)
疗效尚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
一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GCS联合IPC预防VTE优于单用GCS,应用10d后 经超声诊断的DVT发生率在联合预防组为4.7%, 而单用组为15.9%。
4、维生素K拮抗剂(VKA):以VKA预防内 科住院患者VTE效果的研究较少。
5、磺达肝癸钠:临床研究证实磺达肝癸钠 2.5mg,1次/d,同样可有效预防内科住院 患者VTE的发生。治疗6-14d后磺达肝癸钠 组VTE总体患病率为5.2%,安慰机组 1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充血性心衰 (NYHAⅢ、Ⅳ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染性疾病患者及入院时同时存在多 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磺达肝癸钠组预防 VTE的疗效由于安慰机组。
DVT患病率和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在1762例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LMWH较LDUH预防dvt尤其是近端DVT的 发生更有效,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
由于LMWH得疗效不亚于LDUH并且其生物利用度 更好,蛋白结合率更低,不良反应更少,加之不需要监 测APTT、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等凝血指标,临床 应用简便易行,因而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费用较高。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

国内研究现状
风险评估工具的本土化
国内研究者针对中国患者的特点,对国际上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进行了本土化改良,以 提高评估准确性。
预防护理措施的实践与改进
国内医院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不断优化和改进预防方案 ,以适应临床实际需求。
临床研究与指南制定
国内研究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并参与国际指南的制定和修订,推动了 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水平的提高。
培训周期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患者及家属教育
教育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静脉血栓栓塞 症的危害、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他们的认 知水平。
教育方式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 的方式进行教育,如宣传册、视 频、讲座等。
教育时机
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 以及出院前进行教育,确保信息 传递到位。
社会宣传与普及
宣传内容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途径,向社会公众普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宣传方式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宣传对象
面向全社会公众,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和患者家属,提高他们的预 防意识和能力。
06
研究与发展
国际研究进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 险评估与预防护理专家共识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 风险评估 • 预防护理措施 • 护理实践指南 • 培训与教育 • 研究与发展
01
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 脉内血液凝结阻塞血管的现象,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 肺栓塞(PE)。

VTE

VTE

• 创伤患者VTE的筛查
• 创伤患者VTE的预防 • 创伤患者VTE的治疗
2017/10/29
25
国内外指南一致强调:骨科大手术患者VTE预防的重要性
中国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2009)
ACCP抗栓及溶栓治疗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指南 (2008第8版,2012第9版, 2016第10版)
2017/10/29 Lee CH,et al. Clinical Trials and Regulatory Science in Cardiology. 2015;12 :6-11 15
• VTE基本概念、 VTE流行病学
• 创伤患者VTE的筛查
• 创伤患者VTE的预防 • 创伤患者VTE的治疗
无抗凝禁忌
2017/10/29
3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2):1013-7
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确诊DVT的治疗
• 按照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对DVT的处理包括: –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对于创伤患者术后出现的DVT,抗凝治疗3个月
2017/10/29
3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6):461-3
• VTE基本概念、 VTE流行病学
• 创伤患者VTE的筛查
• 创伤患者VTE的预防 • 创伤患者VTE的治疗
2017/10/29
33
抗凝药发展趋势:单靶点、口服、无需监测
口服直接Xa抑制剂 利伐沙班 静脉间接Xa 抑制剂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普通肝素 1980s 2002 2008
66.7%
致死性 PE发生率比例
40.0%
60.0%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创伤骨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完整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

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

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一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pu1monaryembo1ism,PE),后期则因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DVT,尤其多见于下肢。

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1ism,VTE)z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也有可能出现静脉曲张、可凹性水肿、股三角及腓肠肌区域的压痛。

严重情况下,DVT甚至会影响到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的供血不足。

在血栓发展过程中,若发生血栓脱落,栓子便会随血流回流入心脏,然后进入肺循环,随着循环血管管径变小,栓子极大可能会栓塞血管,继发PE o此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21创伤骨科患者发生DVT的概率较高。

据统计,我国创伤骨科患者中DVT 年发生率为0.5%o-1%o[3]o而创伤骨科患者DVT发生率为6.4%-12.4%,且以髓周骨折(髅部和骨盆、髓臼骨折)和股骨干骨折DVT发生率为最高,合计超过创伤骨科DVT患者的50%,其次为膝关节周围骨折、胫腓骨骨折等。

骸周及下肢骨折DVT占创伤骨科DVT患者的95%以上,而上肢骨折DVT发生率很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PPT课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PPT课件

03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急性期患者,介入治疗可迅速恢 复静脉血流,减轻症状,防止血栓蔓 延。
有高危因素的患者
如高龄、恶性肿瘤、手术或创伤后等 患者,介入治疗可降低血栓复发风险 。
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慢性期患者,介入治疗可改善静 脉回流,缓解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 规范的专家共识
汇报人:xxx 2024-01-3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述 •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 • 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与防治 • 介入治疗效果评价与随访 •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技术 操作、术后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

禁忌症
慢性期血栓、严重静脉 瓣膜功能不全等。
操作步骤
经皮穿刺插入导管,将 血栓破碎并吸出体外。
注意事项
需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预防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术
适应症
禁忌症
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静 脉狭窄或闭塞。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等。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经皮穿刺插入球囊导管,对狭窄或闭塞段 进行扩张,必要时置入支架。
推动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提高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整体效果。
加强对介入治疗医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医师的专业素 养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禁忌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Your company slogan
临床分期
急性期:发病后14天以内 亚急性期:发病15-30天 慢性期:发病>30天 本指南所提及早期: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2聚体 多普勒超声:首选 静脉造影:准确性高 螺旋CT静脉成像 MRI静脉成像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
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表
评 1 1 1 1 1 1 1 1 1 -2 分
病 肿 瘫痪 近期 沿深 全 与健
史 瘤 或近 卧床 静脉 下 侧相

期下 >3 走行 肢 比,

肢石 d或 的局 水 小腿

膏固 近4 部压 肿 周径

定 周内 痛
增大

大手
>3c

m
D凹 V陷 T性 病水 史肿
浅 与下 静肢 脉 DV 侧 T相 枝 近或 循 类似 环 的诊
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 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溶栓治疗方法: 导管接触性溶栓: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
于血栓;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PTS)的发生率, 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系统溶栓: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 性溶栓低,但对早期DVT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 减少PTS发生。
Your company slogan
病因和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原发性因素、继发性因素
Your company slogan
临床表现
患肢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者可减 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 :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 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 股青肿 :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枝全部被 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 肢体缺血;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泡,足背动 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肺栓塞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血栓后综合征: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湿疹、 静脉曲张、脂性硬皮病、溃疡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引起的疾病。

患者因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

DVT和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2]。

由于DVT后PE发生率较高,或PE栓子大都来源于DVT,DVT和PE可视为VTE的不同阶段或过程。

DVT 如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会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3-4];PE如未及时溶解,则可影响肺动脉血流,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

1 下肢DVT临床分型和分期1.1 下肢DVT临床分型按部位分[5]:①周围型——腘静脉和小腿DVT;②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③混合型——全下肢DVT。

按严重程度分[6]:①常见型DVT;②重症DVT,包括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和股白肿(伴有下肢动脉持续痉挛)。

1.2 下肢DVT临床分期按发病时间分为:①急性期——发病后14 d以内;②亚急性期——发病15~30 d;③慢性期——发病30 d以后;④后遗症期——出现PTS症状;⑤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在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基础上DVT 再次急性发作。

1960年,Greenfield开始在X线透视下应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1984年,Sniderman等[7]首次报道采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技术,即介入方法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

目前在抗凝治疗基础上,介入治疗DVT的主要方法有: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intra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支架植入术。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常规筛查深静脉血栓的必要性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常规筛查深静脉血栓的必要性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常规筛查深静脉血栓的必要性发表时间:2016-01-27T15:38:27.383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谢明锐唐诗添王陶王军[导读] 绵阳市中心医院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进行有效的深静脉血栓筛查。

(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常规筛查深静脉血栓的必要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共计112例下肢需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术前均行血栓形成风险评估(RAPT)、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彩超检查。

结果 RAPT评分为低风险组(≤5分)有32例,中等风险组(5~14分)有56例,高风险组(>14分)有24例;彩超检查提示患肢有深静脉血栓的占60.7%(68/112),其中低风险组9例(28.1%),中风险组40例(71.4%),高风险组19例(79.2%)。

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进行有效的深静脉血栓筛查。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中图分类号】R683【文章标识码】AThe need for routine screening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on preoperative[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of routine screening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s on preoperative.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2 cases requir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fractures, underwent risk assessment (RAPT), D- dimer and venous ultrasonography on preoperative. Results RAPT rated low risk group (≤5 points) has 32 cases, moderate risk group (5 to 14 points) there are 56 cases, high-risk group (> 14 points) had 24 cases;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showed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accounted for 60.7% (68/112), 9 cases in which the low-risk group (28.1%) , 40 of the moderate risk group, (71.4%), 19 cases of the high-risk group (79.2%).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lower limb fracture before surgery should be routinely effective screening of deep vein thrombosis.[Keywords] lower limb;fracture; deep vein thrombosis; ultrasound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下肢骨折患者是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发人群[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lous thrombosis,DVT) 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 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 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 bolism,VTE)。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 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 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创伤骨科 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 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58% 不等11-2]。因此对不同VTE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 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尚 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3圳。对创 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 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三、风险评估量表 临床医生单纯凭经验判断发生VTE的风险并不 可靠,况且创伤人群差异性很大。因此,有必要通过病 史、创伤程度及临床体征等简单地将患者人为分成不 同的危险层,即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目前临 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Wells评分法133-341,但该评分法是 根据门诊患者制定的,对创伤患者特有的危险因素涵盖 不全,因此Wells评分对院内创伤患者并不适用b51。 Greenfield等1361于1997年针对创伤患者提出了静脉 血栓形成危险度评分(the risk assessment profile for thromboembolism,RAPT),该评分包括4个方面因素: 病史、创伤程度、医源性损伤及年龄(表1)。一项2281
。1015‘
例创伤患者的前瞻性研究[371表明,RAPT评分可以很 好地评估创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RAPT≤5分为 低风险,DVT发生率为3.6%;5—14分为中等风险, DVT发生率为16.1%;>14分为高风险,DVT发生 率为40.7%。
四、辅助检查 1.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是凝血酶激活及继 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即交联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在急性VTE患者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但多种 非血栓因素也可致D.二聚体升高,如感染、恶性肿 瘤、手术及创伤等,故其用于VTE诊断的特异性不 强。临床上D.二聚体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 附法(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乳 胶法、酶联免疫荧光法、全血检测等。D.二聚体用于 诊断DVT的灵敏度为82%~94%,特异度为44%~ 72%;诊断PE的灵敏度为86%一97%,特异度为 41%~70%。D一二聚体阴性可排除发生VTE的可能 性,阳性对VTE的确诊价值不高,建议进一步行影像 学检查后确诊。 2.静脉超声:静脉超声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 是DVT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手段【3引。按照检查部位不 同分为下肢近端超声和远端超声、全下肢超声、髂静 脉超声及腹腔大静脉超声等,临床最常用的是近端超 声和全下肢超声。尽管相对静脉造影,超声存在部分 假阴性结果,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灵敏度为 97%、特异度为94%)【51。由于静脉超声具有无创、简 单易行、可重复、无并发症、便宜等优点,推荐为诊断 DVT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3.静脉造影:静脉造影过去是诊断DVT的“金标 准”,通过足背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观察血管腔的充 盈缺损(intraluminal filling defect),判断血栓的部位、 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枝循环情况。但静脉造影为有创 检查、花费高、设备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以及对肾功 能不全及造影剂过敏患者禁用等。由于存在以上缺 点,静脉造影在临床上已很少使用。但对于某些难以 确诊或排除DVT的患者仍然可以选择静脉造影。 4.CT静脉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一般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螺旋CT扫描可 清楚地显示靶血管形态。CTA无需置入导管但仍需注 射造影剂,因此也存在静脉造影的绝大部分缺点。 CTA可同时检查肺动脉和腹腔大静脉血栓情况,对于 DVT和PE可同时进行诊断。荟萃¨叫分析结果显示 CTA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95.9%。建议CTA 为确诊DVT或PE的可选影像学检查。 5.MRI静脉成像:MRI静脉成像无需使用造影剂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年12月第15卷第12期Chinj OrthopTrauma,December2013,V01.15,No.12
·专家共识·
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 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
共识制定专家组成员(按照姓氏笔画): 丁真奇 马宝通 马信龙 王东 王光林 王利民 王序全王钢 王秋根王满宜 王静成 王蕾 付中国 毕郑刚 吕德成 朱勇 邬波 刘国辉 刘智 刘皤池雷霆 汤欣孙大辉 孙月华 纪方 吴新宝 余斌张长青 张亚奎 张英泽 张保中 张垄 陈允震 陈伟高 陈仲 陈晓东 陈爱民 林朋 罗从风 周方 周东生 赵劲民 胡宁敏 禹宝庆 俞光荣 姜保国 顾立强 党晓谦徐永清 郭晓山 唐佩福 曾炳芳 裴国献廖琦潘志军
DOh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3.12.001 通信作者:唐佩福,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039,E-mail:pf- tan9301@126.com;王满宜,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100035,E-mail: jstwang@1 26.COB
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 表现。下肢近端(胭静脉或近侧部位)DVT是PE血栓 栓子的主要来源。
二、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静脉损伤、静脉血流瘀 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三方面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 于创伤患者。首先,创伤尤其是骨折,可直接或间接导 致静脉血管壁破裂或刺激;其次,制动、卧床、瘫痪以 及出血性休克容易导致静脉血流瘀滞;最后,血液高 凝几乎从患者伤后即刻开始n引,甚至持续整个围手术 期[131 o因此,创伤骨科患者是VTE发生的高危人群。 下面简述常见的危险因素: 1.骨科大手术:下肢骨科手术发生VTE的风险 非常高。未进行抗凝治疗的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7~ 14 d的DVT发生率为40%~60%¨4‘,即使在常规抗 凝治疗下,术后3个月内症状性DVT发生率仍高达
8.高龄:许多研究心81证实高龄为VTE发生的危 险因素。40岁以上患者VTE风险明显升高,每增加10 岁其VTE风险约增加1倍。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很少发 生VTE,年轻患者即使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多发创 伤、下肢骨折等,其VTE发生率也较低【2 91。
9.制动:Gibbst301在尸检中发现去世前卧床时间短 于1周的患者VTE发生率为15%,而卧床时间长于1 周的患者VTE发生率高达80%。Warlow等【3”发现长期 卧床的偏瘫患者VTE发生率为60%,相应对照组为
3.骨盆、髋部和长骨骨折:髋部骨折是最早被关 注的VTE高危因素,1959年一项髋部骨折的随机对 照试验ll s]显示,药物抗凝可以将PE的死亡率从10% 降至0。骨盆和股骨骨折的患者同样被证实为VTE的 高危人群。胫骨骨折后使用石膏固定患者发生VTE 风险明显升高,研究11 91显示其总vTE发生率为45%, 其中约1/3为症状性VTE。
2.DVT的流行病学特点:创伤骨科患者DVT发 生率高,但不同部位创伤DVT发生率差异显著。8项 前瞻性研究№1表明,静脉造影证实髋部骨折术后总 DVT发生率高达50%,近端DVT发生率约为27%。 亚洲一项由7个国家19个骨科中心完成的前瞻性流 行病学研究"1表明,髋部骨折术后总DVT发生率为 42.0%,近端DVT发生率为7.2%。Goel等…报告的 膝关节以远单发骨折术后DVT发生率为10.5% (25/238)。绝大多数VTE是无明显临床症状的, Knudson等【91报告76%的多发创伤患者的DVT并无 典型临床症状,Swann和Black 1101报告85%的创伤患 者DVT是无典型临床症状的,因此2/3以上的VTE 患者被漏诊…1。
表1创伤患者RAPT
项目
得分 项目
得分
病史
创伤程度
肥胖

胸部AIS>2

恶性肿瘤

腹部AIS>2

凝血异常

头部AIS>2

VTE病史 医源性损伤

脊柱骨折

GCS<8分持续4 h以上

中心静脉导管>24 h 2
24 h内输血>4 units

下肢复杂骨折4 骨盆骨折4
手术时间>2 h

脊髓损伤(截瘫、四肢瘫等)4
6.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患 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流行病学研究‘25-26]显示Ⅲ级或 Ⅳ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15%一16%容易发生VTE。
7.既往VTE病史:既往有VTE病史的患者再发 VTE的风险较高,特别是同时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 VTE风险更高。在一项1231例VTE患者的回顾性研 究陋71中有19%的患者至少有过一次VTE病史。
本共识根据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特点,着眼于 DVT的筛查和治疗,建立规范化筛查方法,帮助创伤 骨科医生筛查DVT高危人群及初步处置DVT患者, 而有关VTE预防相关内容请参考文献[3.5]。
一、概述与流行病学特点 1.DVT的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 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强;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 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DVT发病后如未及 时诊断和处理,可能导致患肢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 严重者可诱发休克甚至导致静脉性坏疽。静脉血栓一
万方数据
’1014‘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年12月第15卷第12期 Chin J Oahop Trauma,December 2013,V01.15,No.12
1.3%~10.0%161。骨科大手术后VTE主要发生在出 院后,血栓风险将持续至术后3个月¨5|。
2.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合并瘫痪患者 3个月内DVT发生率为38%,PE发生率为5%n6】。创 伤后2周内的发生风险最高,3个月后则极少发生致 命性pEtl73。对于瘫痪患者3个月后症状性PE减少的 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瘫痪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有 关,如下肢肌肉逐渐萎缩、陈旧性血栓机化致深静脉完 全闭塞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