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即人生之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经典即人生》之感悟

鲤鱼塘完小

张春生

初识陈琴老师缘于周波老师XX年到学校的一次讲座,讲座上观看了陈琴老师执教的一堂诵读展示课,看后内心被深深地震撼,年纪小小的孩子是如何背诵这些深奥、繁长、拗口的古文,而且背起来还充满着笑语欢声,乐不可支。五月份的骨干老师培训,手中拿到了这本书《经典即人生》,带着心中的那份疑虑,我打开了书本,咀嚼着其中的文字,心中再一次被陈琴老师的坚毅与执着,善良与爱心所打动。她付出了很多很多,不过,她也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这个收获,除了她本人的生命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她所教的孩子奠定了走向辉煌生命前程的经典之基。这其中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深深的思考……

思考一:经典素读与当前的阅读教学

旧时的经典素读追求以记诵为目的,而今天的

读法是蜻蜓点水,“雁过无痕”,因此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的语文教材白话文讲了很多很多,可是我们如果要考一段话,这段话来自于哪里,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而其中的一些古诗,即便是多年后,依然记得,这不能不说——经典,适宜储存。在经典诵读教材的选择上,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比如,明清时期通用的蒙学读本,尤其是诗词,不仅是儿童识字的好教材,也是促进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语文兴趣的趣味读本,在低年段可大量背诵。如低年段可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中年段,可选择背诵《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和大量古诗词;高年段除继续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外,还要选择背诵《孟子》《古文观止》《史记》中的精彩篇章。

思考二:素读经典的时间从哪来

陈琴老师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只能变革司空见惯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常规的语文课堂上为经典素读留足时间。当然这必须处理好现行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孩子化解由考试所带来的学习压力。教材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就是我们当前生本教育中所提倡的先学后教,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前把

课文读得滚瓜烂熟。上课时,如果涉及到某个知识点,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肯定的回答,把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给孩子,并对整个小学的教材和目标要熟透,适当取舍,把知识点分块分点罗列出来,期末时集中到几张试卷中,教给学生每种题型怎么回答,熟悉题型,如此算来,一本教材实际上是不必教一个学期的,大约两个月就足够了,因此经典素读的课程就有了时间保障。每学期至少有一个有一个多月的正课可以用来开展素读课程,加上每天的晨读、午读各20分钟,按每天素读100字的量,按最低的估算,六年都可以熟练地背诵十几万字。一个小学生,如果有十几万字的经典文字储存在记忆深处,还担心将来学不好语文吗?而这十几万具有种子能量的文字,谁都可以预见它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

思考三:素读如何做到素而不闷

在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表演读,还有一个就是吟诵。自古汉诗皆吟诵,从先秦开始诗词文赋都是是吟诵的,创作时吟诵,欣赏时吟诵,学习时吟诵。这就需要学习一些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是吟诵最基本的两条规则。当然

要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吟诵调,可先从格律诗开始,把格律弄懂了,再去读其他的就容易多了。其次,就是气息要匀,在吟咏的过程中要自然沉浸在文字里面。这样诗歌吟咏出来,气象、景象才会全部展现出来,用叶嘉莹先生说的一句话说,就是:读诗可以令人心不死。孩子读诗是可以令孩子更有灵性的。

思考四:老师读书,再教学生读书

惊叹于陈琴老师的才气,与她的满腹诗文、博古通今,不无关系。掩卷之馀,心中会涌起阵阵感动的涟漪。就在我们在为寻找读书的时间发愁,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逃避这个选择时,陈琴老师把阅读当作了生活的方式,每天最少要有两个小时埋在书本里,即便是有时忙到晚上10点之后,依然坚持坐下来,静读。利用点滴时间读,几行也是收获。哪怕仅仅是几分钟,仅仅是几行,仅仅是住了一首诗词中的一两句,皆是喜悦。因为她坚信,唯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讲,老师爱读书是为了给学生作参照物。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陈琴老师的地方,一定是诵读的乐园,有陈琴老师的地方,必定是一道美丽的读书风

景线。

思考五:优化课堂,寓教于乐,细微出真情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和激励。那么陈琴老师是如何点燃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情的的呢?除了她的身教外作用外,主要归功于她自创的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课”。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以素读为主,不追求理解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二是授课内容剧本化,设计为“六幕”。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300字以内,化整为零,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这样的设计理念对中年段的孩子来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经典诵读的基本原则。

陈琴老师的经典诵读教育,并不完全依赖这一节课,而是“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

每天课前几分钟,放学后几分钟,加起来不到20分钟,这点点滴滴零星不起眼的时间,陈琴老师却充分利用。例如,每次晨读课,陈琴老师总是准时到教室跟孩子们一起诵读——她说这一点非常重要:老师与孩子一起投入地诵读,比单纯要求孩子自己诵读效果要好得多。同时注意运用各种有趣的

激励措施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让全班当老师教她一个“学生”,跟孩子们进行记忆比赛,还运用“能者领背”“拍手快板”“接龙对歌”“男女对联”“小组接力”等等有趣的形式,把诵读课当作有趣的游戏课。这样长期坚持,日复一日,诵读就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

思考六:推进“家校共读”

“家校共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有益、最持久的方式之一,也是凝聚家校教育全力的最佳途径。当然,在实践中,学校要做的工作只是以简单易行为原则来引导“家校共读”活动,不能加重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负担。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阅读只是孩子的事,并没有把阅读当作家庭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陈琴老师向家长推荐共读的《朗读手册》给了我们启示:书中以大量的事例证明:没有阅读,就等于没有教育;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就不是真正接受过优良教育的人;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都会陷入贫穷。告诉所有的家长,为孩子朗读,陪孩子阅读,任何时候都不会为时过晚。在得到家长的重视之后,推行“家庭阅读之约”活动,每个家庭每天约定半个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