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军事报道网的发展
为了做好军事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的军事报道网迅速 发展。战争初期,新华社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 等总分社都派出记者组或记者团,随军进行采访活动,后 又在这些记者组或记者团的基础上陆续扩建为前线分社。
1946年6月1日,山东野战军前线分社率先成立。 同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宣部联合发出《关于 建立野战兵团新华分社、改进发布战报办法的指示》,要 求“个野战兵团均须成立新华分社”。此后,人民解放军 各部队普遍建立军事分社或支社,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 报道网,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廖承志
范长江
“四大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接受、翻译国内外通讯社电讯, 为党中央及时提供信息;负责党中央同太行新华总社之间的电 台联系,传送指示、报告与文稿;抄收新华总社的文字广播, 加上外国通讯社的电讯,编印供中央阅读的《新闻简报》与 《参考消息》;代表总社就近指导新华社西北总分社和西北野 战军前线分社的报道工作。
感谢您的观看~ 时期的宣传报道需要,新华 社总编辑部门的建制扩大,将原来的渴、组、室调整扩充为部, 设立了解放区部、国民党区部、国标部、语言广播部、英文广播 部、英译部等。在工作业务方面,7月下旬起抄收外电工作恢复 到延安时期的规模,8月1日起恢复了半月一次国内外的述评性新 闻;文字广播增加“新闻情报”项,供中央领导机关及前方部队 指挥员参考;口语播音增加了简明新闻,供行动中的野战部队收 听。9月11日,新增国内英语口播新闻。 至1948年11月,全社人员共754人,其中编辑人员129人,电 务人员215人。各地总分社和分社发展到20个,工作业务及其规 模较前扩展。 同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平山 创刊。该报由原《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改 组而成,实际上发挥党的全国性机关报作用。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二)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
1949年1月26日,中央又发出《宣传约法三 章,不要另提口号》、《勿擅自向外表示态 度》两项指示。这在非常时期,对统一党的 新闻纪律、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防止敌人的 破坏宣传,起了积极作用。但这种由此固定 下来的政治味道过浓、过于注重正面报导、 教育功能等的宣传风格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 里左右着我国的新闻报道,甚至贻害不浅。
《大众日报》,《烟台日报》 , 《新威日报》 , 《新 华日报》 (华中版), 《吉林日报》, 《东北日报》 创办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5年8月恢复播音
2、新华社作用的加强和军事报道的发展
(1)新华社报社合一:1946年4月,新华社 在全国范围内有9个总分社,40多个分社。 后提出“全党办通讯社”的口号,将报社合 一,以通讯社为主的体制,新华社社长与总 编辑兼任解放日报社社长与总编辑。
经过
在中共中央晋绥分局领导下,《晋绥日报》 首先认识错误并进行纠正。
《晋绥日报》从1946年6月起,开始在报纸 上发表文章认真检查新闻报道中的右倾错误 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
经过:
6月15日,《晋绥日报》用第四版整版的篇 幅刊登苏联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 的情节
6月25到27日,又发表编辑部文章《不真实 的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进行自我批 评。
储安平与《观察》:
储安平,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三十年代初即创办过 《文学时代》,后来做过《中央日报》副刊的主笔, 抗战时在湖南做过《中国晨报》的主笔,一生的事 业与报刊结下不解之缘。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创 办《客观》周刊,迈开了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 论政的第一步。在储安平的理想中,有一点非常可 贵的精神,那就是他时时处处强调立言与行事的一 致性。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课后习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在上海等地办报有何重要意义?答:(1)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在收复区创办报刊的情况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国民党集团大肆抢夺新闻阵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方针。
1945年9月14日,正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指示华中解放区尽快派人去上海、南京等地办报。
9月初,中共中央还电告中共广东区党委:迅速派人去广州、香港开辟宣传阵地。
①在上海,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就领导创办了《新生活报》,在国民党势力返回上海之前就先占上海报坛的一席之地。
在此前后,上海地下党组织还创办了一些以学生的名义出版的报刊,如党的“学委”出版的《新生代》、圣约翰大学党组织出版的《约翰呼声》等。
9月以后党在上海的办报活动推向高潮。
中共在上海出版的报刊中,数《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建国日报》、《文萃》周刊、《消息》半周刊、《群众》周刊的影响最大。
②在北平,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签订停战协定,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
接着,中国共产党利用在北平可以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立即筹办党的新闻事业。
2月22日,中共在华北地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解放报》创刊同日,新华社北平分社也宣告成立。
但是,北平《解放报》和新华社北平分社自创建第一天起就开始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钳制与破坏。
③在华南地区,战后党在香港创办的第一家党报《正报》于1945年11月13日创刊,除了在港澳和华南地区广泛发行外,还远销马来亚等地,在海外华侨中也有巨大影响,最高发行量达2万份。
(2)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在收复区创办报刊的意义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报刊,虽然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厉镇压,大多数出版时间不长,但是他们配合重庆《新华日报》积极宣传了和平、民主、统一的建国方针,揭露了国民党内战、独裁的阴谋,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评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
答:“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 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编制的重建 与新闻界的抗争
一、新闻事业中心的东迁与争夺新闻阵地的 斗争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新闻 事业的中心由西部向东部转移而重新返回上 南京一带。 海、南京一带。
国民党统治集团, ☆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其手中掌 握的政权与法统, 握的政权与法统,抢先在收复区扩 展他们自己的新闻事业。 展他们自己的新闻事业。在接收敌 伪新闻机构的基础上, 伪新闻机构的基础上,一个较战前 更为庞大的国民党新闻事业网迅速 重建。 重建。 《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 播事业暂行办法》(1945.9) 《广播事业接收三原则》
第三条道路:是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 第三条道路 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 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 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 的道路。 观察》周刊:前身是在重庆出版的 《观察》周刊 《客观》杂志,由储安平创办并担任主 编。该刊从西方自由主义理念出发,对 国民党统治表示失望与不满,发表过不 少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文章,同时, 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认为是“以暴 制暴”。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1945年11月20日 重庆版《大公报》 1、 1945年11月20日,重庆版《大公报》 发表社评《质中共》 发表社评《质中共》把内战责任归于共 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产党,要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第二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 第二天《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与〈大 公报〉论国是》驳斥谬论, 公报〉论国是》驳斥谬论,指出它的本 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 质,“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 民之名,掩权贵之实” 民之名,掩权贵之实”;揭露其基本立 场“在若干次要问题上批评国民党当 而在一切首要的问题上“ 局”,而在一切首要的问题上“却不能 不拥护当局” 不拥护当局”。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第10章
学
后
记
毛泽东、刘少奇对新闻工作者的讲话
四、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第四节城市报纸的政策宣传和新闻变革的完成
一、城市报纸的政策宣传
二、新闻事业大变革完成
上海《大公报》发表了《新生宣言》继续出版。帝国主义报纸与人民为敌,华籍工人起来斗争,自动停刊。
《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广播电台迁北平。《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创刊,一些重要的刊物如《中国青年》、《文艺报》等及时出版,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
章节
第十章
课时
3
教
学
目
的
了解我国新闻事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过程;了解《晋绥日报》反“客里空”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运动的意义,吸取历史的教训,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1、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新闻事业的发展变化。
2、国富。
突出方法:课堂教学+图片资料分析+讨论
二、《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一)针锋相对开展论战,批驳大公报的谬论。论战之一:1945年11月20日:《大公报》重庆版发时评《质中共》,《新华日报》11月21日发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是》;论战之二:我军在东北阻止国民党对东北进攻,1946年4月17日重庆《大公报》转发上海《大公报》社评《可耻的长春之战》,《新华日报》发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撕下了它“民主”、“公正”的外衣。
(二)揭露《大公报》的反动本质,剥掉它“独立经营”、“民间报纸”的外衣;批判其在重要问题上的态度,揭露其为蒋介石效忠真面目;揭露它一贯施展的“小骂大帮忙”的手法。
第三节《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
一、“客里空”由来
第十章++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
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
1949年7 月,人民政府下令停止美国新闻处等
帝国主义国家在华设立的新闻机构,8 月下令外国 通讯社停止活动,禁止它们对中国报纸发稿。对外 国私商主办的报刊,如上海的《字林西报》、《大 美晚报》、《密勒氏评论报》,则准其继续出版。
廖承志任副主任。
筹备会还推出12名正式代表、2 名候补委员,
代表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新闻界参加新政协,共筹建
确的努力方向。 1、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与任务。 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 党依靠它联系群众,指导人民,了解情况。
2、提出了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
条件:“第一要有正确的态度,第二必须独立地做 相当艰苦的工作,第三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第 四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毛泽东、刘少奇的讲话和中共中央的文件为共
一派“和平”土改的虚幻景象,存在着右的倾向。
为了推动土改运动的健康发展,在新闻战线上进行
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
1947年6 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
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
纸上公开进行批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
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反对“客里空”。
在这场运动中, “客里空”成为不真实新闻的代名 词。 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 立场与作风──学习< 晋绥日报> 检查工作》。9 月1
《救亡日报》1945年10月10日改为《建国日报》
复刊。 《文萃》周刊1945年在上海创刊,是一份文摘 性刊物,以转载进步文字为主,1947年改为地下出 版,并改名《文萃丛刊》,每期以一篇文章的篇名
作书名,由16开杂志形式改为32开书本形式。同年
20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 民营报刊的发展
• “拒检运动”与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 自由的斗争
• 《延安归来》揭开“拒检运动”的序幕
《为笔的解放而斗争》
《延安归来》
• 各地纷纷响应
• 国民党继续实行新闻统制政策
羊枣
《秦风工商日报 联合版》
• 报刊间的舆论激战
《可耻的长春之战》 《可耻的大公报社论》
• 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 的衰落
• “要有正确的态度” • “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 • “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 “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 对旧有新闻事业的清理与接管 →城市新闻政策
《密勒氏评论报》
• 1949年,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
• 1949年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迁北 平出版,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 3月25日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也迁入 北平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 与国统区新闻界的抗争
• 国统区新闻中心重返东南
• 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南京) 国民党报团组织 出现
马星野
• 《扫荡报》改名为《和平日报》
→
• 国民党接管《申报》、《新闻报》
潘公展
萧பைடு நூலகம்兹
• 中共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
文萃
群众
解放
• 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的报刊纷纷复刊或创刊
关于“客里空”的检查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 意义
• 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 纠正了新闻报道的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 真实性原则
• “编者按语”的使用
•
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倾倾向,改造了新 闻工作者的立场和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 者的素质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三、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 争 土地改革的宣传报道,是解放区人民新闻事 业的又一项重要内容。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 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将抗战时期实行 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 民的政策。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
• 一、人民新闻事业溃
【学习思考题】 学习思考题】
•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迅速在上海等地办 报有何重要意义? • 2.评述“拒检运动”的经过与结果。 • 3.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 景下出现的?结局如何? • 4.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 用?
【学习思考题】 学习思考题】
• 5.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 6.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和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哪些 重要问题?对无产阶级新闻学有何贡献? • 7.中共中央是怎样正确处理新解放城市中旧 有新闻事业的?制定了哪些原则与政策?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第二节 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划时代巨变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 新闻界的抗争
一、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重返东南 二、“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 争 三、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的 衰落
第二节 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
一、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收缩 抗战一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 军队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束缚与钳制,对日 本侵略者开展全面大反攻,迅速收复了大 片国土,解放区迅速扩大。
二、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 抗战胜利后,新华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在组织建设方面,新华社总社的工 作机构较前扩大充实,分为国内新闻、国际 新闻、英文广播、口语广播4个编辑部门。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10.1 复习笔记【结构脉络图】【重点难点归纳】一、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1.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重返东南(1)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其手中掌握的政权与法统,抢先在收复区扩展他们自己的新闻事业。
①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国民党的“收复区全国性事业委员会”又拟定了《广播事业接收三原则》。
根据这些法令,原沦陷区的敌伪报馆、电台、通讯社等各类新闻机构全部成了国民党的囊中之物。
②战后国民党通过一系列措施,实际上接管了《申报》《新闻报》两报及其附属事业。
作为中国新闻事业中心的上海,成了国民党党报的天下。
在其他地区,国民党统治集团也采用相似手法,复刊或新办其党营报刊。
③国民党报团组织的出现是战后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重新制订了党报企业化计划,实施企业化政策。
中央日报社等中央级新闻机构均按照《公司法》改组为企业组织,并逐步发展为报团组织。
④在广播事业方面,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在1945年8月下旬开始派人员分赴各地接收日伪电台,并将其改建为国民党的官办电台。
国民党的新闻通讯事业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1946年4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将其总社迁回南京。
(2)《文萃》周刊《文萃》周刊于1945年10月在上海创刊,是一份文摘性刊物,以转载进步文字为主,1946年6月,《文萃》逐步改版为时事政治性刊物,由黎澍接办并任主编,后又陆续吸收陈子涛等参加编辑工作。
1947年改为地下出版,改名为《文萃丛刊》,每期以一篇文章的篇名作书名,由16开杂志形式改为32开书本形式。
同年7月,文萃丛刊社被国民党特务查获,该刊工作人员吴承德、陈子涛、骆何民三人被捕,后在上海解放前夕惨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士”。
2.“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拒检运动”是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一场斗争。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治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国统区新闻事业中心的转移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向上海、南京一带转移。
这是抗战胜利后新闻事业发展出现的第一个动向。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其手中掌握的政权与法统,抢先在收复区扩展它们自己的新闻事业。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讯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会同当地政府接收管理。
”根据这一法令,原沦陷区的敌伪报馆、电台、通讯社等各类新闻机构全部成了国民党的囊中之物。
9月5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总编辑陈训志以出席南京受降仪式为名,由重庆飞回南京,接收了汪伪《中央日报》、《中报》和兴中印刷所的设备与资财,在战前旧址重建起忡央日报》馆。
在广播事业方面,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也早在1945年8月下旬就开始派员分赴各地接收日伪电台,并将其改建为国民党的官办电台。
至1946年5月,国民党当局接收并改建的广播电台共ZI座,大小广播发射机41部,总发射电力为274千瓦。
上海历来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心。
在战前,《申报》、《新闻报》等民营商业性大报地位巩固,影响广泛,国民党报纸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成了国民党当局的一块心病。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仅恢复出版自己的报纸,还抓住上海民营大报为敌伪劫持的把柄,将它们改造成国民党的准党报,使上海成了国民党党报的天下。
1945年8月23日,即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九天,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吴绍澎接收、利用伪《平报》的设备资财,恢复出版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机关报《正言报》;8月30日,安徽屯溪《中央日报》社长冯有真派人回沪接收伪《新中国报》,出版上海《中央日报》;10月6日,《民国日报》在胡朴安主持下复刊;1946年元旦,《和平日报》上海版创刊;6月,国民党人主办的《东南日报》也跻身上海滩,出版该报的上海版。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巨大变革
一、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 1948.9、10月间,西北坡 举办华北记者团学习 班,刘少奇 刘少奇作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290 1)强调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桥梁; 2)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四 个主要条件。 二、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全面崩溃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一、 国民党争夺新闻阵地 新闻事业东迁 报纸,通讯社,无线电广播扩张 改造《申报》、《新闻报》 党报《中央日报》组建报团,实行企业化管理 二、国统区共产党的办报活动和民营新闻事业的发展 1中共在上海新出版报 中共在上海新出版报刊: 中共在上海新出版报 《联合日报》 《文萃》周刊 《群众》周刊 《建 国日报》 (原《救亡日报》) 《新华日报》复刊受阻
第二节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P280 一、 新华社在解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华社的转移281 编辑部建制扩大 如增英语口播新闻 以军事宣传报道为中 心
283 简史P358 客里空”运动284 二、反“客里空”运动284 三、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287 毛泽东《 毛泽东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948.3 毛泽东发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 毛泽东 《 的谈话》 的谈话》,对“左”倾宣传报道进行纠正并阐述 党报理论几个问题
拒检” 三 、“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自由的斗争 “拒检”运动: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为 拒检”运动 避免无理删节,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 安归来》一书,重庆16家杂志社借机联合宣布 不再送审,得到整个文化界的支持与响应,运 动扩展到全国,迫使国民党于10月1日起废止战 时的新闻检查制度。 《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斗争 P271-272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述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述 1945年8月,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具有与国内总的政治形势的发展相一致的特点。
就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而言,抗战时期是以面对外来侵略者共同团结为主要特征,而战后,国民党反动派卖国、独裁和内战的政策,使其采取一切措施排斥异己,把新闻事业置于自己的监督控制之下。
? 国民党查禁了《群众》杂志和许多进步报刊,严禁人民收听解放区的广播。
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闻出版界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进行坚决抗争。
在解放区,随着抗战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解放区新闻事业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台无论是在宣传上还是事业上都取得较大成就。
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一、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中心的转移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抢先在收复区扩展新闻事业,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大中城市中,以“接收”为名,将敌伪新闻机构的设备财产攫为己有。
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随国民党政府“还都”,从重庆返回南京、上海一带。
抗战胜利之初,正当全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欢呼雀跃时,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纵容下,开始同人民争夺胜利果实。
国民党当局乘“接收”日伪地区之机抢占许多重要城市和地区,同时不顾一切地去抢夺各地的日伪报刊、广播电台等新闻文化设施,为反共反人民和发动大规模内战作准备。
1945年9月27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办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条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讯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厂、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国民党的)会同当地政府接收管理”。
这个规定,实际上是配合蒋介石的军事行动,限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宣传机构。
不久,国民党行政院下设的“收复区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制定了“广播事业接收三原则”,更具体地指示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到各地去“接收”广播电台。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 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当局陷入 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 被动局面。为了缓和国内外矛盾,国民党当 局被迫于宣布自10 10月 局被迫于宣布自10月1 日起废止战时新闻检 查制度,但留了一个尾巴, 查制度,但留了一个尾巴,即收复区在军事 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至此, 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至此,拒检运动获 得了巨大的胜利。 得了巨大的胜利。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制 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 抗日战争胜利后,面对国民党集团大肆 抗日战争胜利后, 抢夺新闻阵地的情势, 抢夺新闻阵地的情势,中国共产党采取 了针锋相对的方针, 了针锋相对的方针,毛泽东周恩来致电 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 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指示 华中解放区尽快派人去上海、 华中解放区尽快派人去上海、南京等地 办报。 办报。
第一节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制 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 《大公报》 大公报》 • 1945年11月1日,上海《大公报》复刊。 1945年11月 上海《大公报》复刊。 李子宽任经理,徐铸成任总编。 李子宽任经理,徐铸成任总编。 • 1945年12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 1945年12月 天津《大公报》复刊。 王芸生任总编辑。 王芸生任总编辑。 • 这个阶段的《大公报》一方面对国民党 这个阶段的《大公报》 在战后的种种表现表示不满, 在战后的种种表现表示不满,另一方面 对中国共产党的武装革命也表示出明显 的反对。 的反对。
第一节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制 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 《文萃》周刊 文萃》 • 1945年10月9日,中共地下党领导创办了《文萃》 1945年10月 中共地下党领导创办了《文萃》 周刊,孟秋江等创办并主持编务, 周刊,孟秋江等创办并主持编务,后由黎澍接办并任 主编,是一份政治性的刊物。初为文摘式, 主编,是一份政治性的刊物。初为文摘式,主要转载 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的文章。 延安《解放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的文章。后逐 渐改变文摘的性质,以自行组稿、发稿为主。 渐改变文摘的性质,以自行组稿、发稿为主。内容重 点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点揭露国民党内战阴谋,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 1947年初,中共代表团离沪,《文萃》改为《文萃 1947年初 中共代表团离沪, 文萃》改为《 年初, 丛刊》 转为地下刊物。为防止国民党破坏, 丛刊》,转为地下刊物。为防止国民党破坏,该刊每 期都改换封面,但是1947 1947年 月出至第10 10期时仍然 期都改换封面,但是1947年7月出至第10期时仍然 被查封。负责编辑、发行的陈子涛、骆何民、 被查封。负责编辑、发行的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 三人被捕,于上海解放前夕遭杀害,史称“ 三人被捕,于上海解放前夕遭杀害,史称“文萃三烈 士”。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新闻 工作中两条战线的斗争
一、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收缩 二、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报道的发 展 三、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 线的斗争
一、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收缩
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的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发 展、收缩、再发展的历程。 抗战胜利后,随着一些城市和工矿区的被解放,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城市报刊和工矿报刊应运而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 1945年8月中旬恢复播音,并建立起初具规模的人民广播电 台网。解放战争期间,以延安广播电台,在宣传上的特点是 立足解放区,以国统区的听众为主要对象。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后,由于人民解放军以消灭敌军 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主动放弃了一些地方,解放区人民新 闻事业由发展转为收缩
三、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的衰落 1946年6月,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新闻统制进一步强化。 《新华日报》《群众》杂志是国民党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的首要摧 残对象。 国统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形成后,作为第二条新闻尖 兵的北平、上海等地的进步学生报刊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坚 持进步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国学生导报》 《学生报》《燕京新闻》。 《中国学生导报》:是抗战以来在国统区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学 生报纸,1944年底在重庆创刊,由复旦大学等大中院校学生主办。 《学生报》:前身是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中国新闻专科学校 的实习报纸《学生新闻》 国统区内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的出现,其代表人物中不少 是民主党派的成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观察》周刊。
一、国统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重返东南
“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抗争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集团虽然明抢抗战胜利果实,暗作反共内战准备,但 在口头上还不得不高唱和平曲调,玩弄“和谈”阴谋,以应付国内外要求和平, 反对内战的呼声。因此,国统区新闻界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掀起了一次又一次争 取新闻自由的浪潮。 (2)1945年8月7日,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国民党 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 序幕。 (3)随后,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玉、傅彬然三人又起草了重庆杂志界宣布“ 拒检”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国讯》、《民宪》等16家杂志社的签明 后,于8月17日正式发表。庄严宣布自9月1日起不再送检,并将这一决定正式丞 告国民党中宣部、宪政实施协进会和国民参政会。同时,《宪政》、《国讯》等 10家杂志社还决定出版一份不向国民党政府办理登记手续,稿件全部不送检的《 联合增刊》。随后,另一些刊物也加入进来。 (4)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了整个文化界的支持与响应。9 月初,这一运动扩展到成都、昆明等地,并由出版界扩展到新闻界。 (5)“拒检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使国民党陷入被动局面,国民党当局被迫于9 月12日宣布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但收复区在军事行动尚未完成以前除外。9月22 日,国民党中央第10次党会通过了废止新闻出版检查制度的决定与方法。至此, “拒检”运动获得巨大胜利。但是,国民党在公开宣布给予人民某些新闻出版自 由权利的同时,仍在进行镇压进步新闻出版界,剥夺人民的言论自由的罪恶勾当 。
中国新闻史-解放战争
这场论战,揭发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罪行。
(四)国民党强化新闻统治 对报刊的摧残: 《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戡乱时期危 害国家紧急治罪条例》等多种法律法令摧残进步 报刊及报人。 第三条路: 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思想倾 向,其代表人物不少是民主党派成员,既不满大 主专政,企图走“第三条道路”。 1947年《观察》、《大学评论》、《大公报》、 《文汇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鼓吹“第三条路” 的文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观察》周刊。
第三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巨大变革
一、国民党大陆新闻事业的瓦解 二、解放区新闻事业向城市发展 三、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谈话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山西兴县蔡家崖村接见了 《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重要讲话,后整理成 《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1、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 2、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 3、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 4、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
中国新闻史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概况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 盾,多元化新闻格局转向国共的最后较量。 国民党在宣传上,利用报刊、广播为发动内战 制造舆论,再次建立起反动的新闻事业网。 共产党在国统区解放区恢复和创办了一批报刊, 运用广播、报刊从各方面揭露国民党反对派发 动内战的阴谋。 民主报刊在抗战后恢复和发展起来,分别为国 民党或共产党服务。
结束
五、“和谈”期间的斗争 (一)拒检运动与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1945年8月7日,以《延安归来》一书的出版为 标志,重庆率先发起了“拒检运动”。 《延安归来》出版后,进步人士张志让、杨卫 玉、傅彬然又起草了重庆杂志届宣布“拒检” 的联合声明,在征得《宪政》月刊、《国讯》 杂志、《中华论坛》、《民主世界》等16家的 杂志社签名后,于 8月17日正式发表,庄严宣 布自9月1日起上述16家杂志社将不再送检。 16家杂志社的拒检声明一发表,立即得到了整 个文化界的响应与支持。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章⼈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课时●教学⽬的: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了解我国新闻事业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把握“拒检运动”与“第三条道路”报刊出现等问题。
从中感受到新闻界为争取新闻⾃由⽽作出的努⼒。
●基本要求:1、了解新闻事业中⼼的东迁与争夺新闻阵地的⽃争2、把握“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由的⽃争机会3、了解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的衰落4、了解⼈民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收缩5、了解新华社作⽤的加强与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本次课的重点问题是“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由的⽃争,以及“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授课内容:⼀、国统区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1、新闻事业中⼼的东迁与争夺新闻阵地的⽃争1945年9⽉10⽇,南京《中央⽇报》复刊;上海和其他地区国民党党营报刊的复刊或新办;国民党报团组织的出现;1946年4⽉,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将其总社迁回南京;1946年5⽉5⽇,国民党中央⼴播电台迁回南京。
1945年8⽉16⽇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创办的报刊《新⽣活报》;1946年6⽉3⽇《群众》迁上海出版;“中联⼴播电台”--党在国统区唯⼀的⼀家⼴播电台;进步⼈⼠和民主党派报刊的创刊和复刊;资产阶级民营商业性报刊的发展。
2、“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由的⽃争1945年8⽉7⽇,黄炎培《延安归来》;重庆16家杂志社拒检声明;中国共产党⽀持国统区出版界这场⽃争;9⽉后,运动扩展到新闻界;玩弄“和谈”阴谋的国民党当局陷⼊被动;国统区进步新闻⽂化界提出新的⽃争⽬标;国民党没有放弃新闻统制政策。
⽺枣⽣平;1945年8⽉28⽇,重庆谈判期间《中央⽇报》宣传⽅针的调整;《新华⽇报》同《中央⽇报》、《和平⽇报》、《⼤公报》的论战。
3、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的衰落国民党对新闻界实施全⾯统制政策;对⼴播等事业有关法规的⽇趋完备;国民党摧残《新华⽇报》、《群众》;报业中⼼上海遭国民党当局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报刊转⼊“地下”秘密出版发⾏;“⽂萃三烈⼠”;第⼆条战线的形成和相关报刊。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 3月25日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也迁入 北平
• 国民党新闻传播事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
•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进一步强化
•
第二条战线上的学生报刊
《中国学生导报》
• 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 储安平与《观察》
储安平
第二节 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 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 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收缩
• 发展
• 暂时收缩
《七七日报》
• 新华社作用的加强
廖承志
“四大队”行军路线图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 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 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 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 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诸 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 1948年2月11日,毛泽东起草了《纠正土 地改革宣传中的的“左”倾错误》
•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 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要正确宣传党 的路线政策。
• 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全党办报” • 关于报纸的风格问题。战斗风格。
• 关于党报工作人员的学习与修养问题。向群众, 向社会实践学习。
关于“客里空”的检查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 意义
• 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 纠正了新闻报道的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 真实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划 时代巨变
• 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再发展与走向全面胜利
• 新闻事业中心由农村开始向城市转移 • 中共及时提出了城市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
• 加强宣传纪律,改变工作作风 •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与业务修养,开展新闻业务学
习研究
中国新闻事业的巨大变革
•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 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 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 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 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 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 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狄港、鲁港诸 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 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根据毛泽东手稿刊印)
• 1948年2月11日,毛泽东起草了《纠正土 地改革宣传中的的“左”倾错误》
•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 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要正确宣传党 的路线政策。
• 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全党办报” • 关于报纸的风格问题。战斗风格。
• 关于党报工作人员的学习与修养问题。向群众, 向社会实践学习。
• 新闻工作的作用和任务。新闻事业在共产党 和群众的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和修养。
• “要有正确的态度” • “必须独立地做相当艰苦的工作” • “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 “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 对旧有新闻事业的清理与接管 →城市新闻政策
《密勒氏评论报》
• 1949年,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
• 民营报刊的发展
• “拒检运动”与国统区新闻界争取新闻 自由的斗争
• 《延安归来》揭开“拒检运动”的序幕
《延安归来》
《为笔的解放而斗争》
• 各地纷纷响应
• 国民党继续实行新闻统制政策
《秦风工商日报 联合版》
羊枣
• 报刊间的舆论激战
《可耻的长春之战》
《可耻的大公报社论》
• 新闻统制在内战中强化与民营新闻事业 的衰落
• 1949年3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迁北 平出版,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 3月25日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也迁入 北平
• 国民党新闻传播事业在大陆的全面崩溃
• 反“客里空”运动与新闻工作中两条战 线的斗争
• 背景
• 解放区新闻媒介积极宣传中共中央的土改路线、 方针、政策;揭发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罪恶,积 极反映农民呼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但是也出现了不少右倾的报道
• 经过
• 《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 的情节
关于“客里空”的检查
解放区新闻事业的发展
• 意义
• 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 纠正了新闻报道的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 真实性原则
• “编者按语”的使用
• 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倾倾向,改造了新 闻工作者的立场和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 者的素质
• 纠正“左”倾偏向
• 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矫枉过正,取得 了较大成绩的同时,又出现了“左”倾偏向。
•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进一步强化
•
第二条战线上的学生报刊
《中国学生导报》
• 鼓吹“第三条道路”的报刊
• 储安平与《观察》
储安平
第二节 解放区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 发展与新闻工作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 人民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收缩
• 发展
• 暂时收缩
《七七日报》
• 新华社作用的加强
廖承志
“四大队”行军路线图
1948年新华社编辑出版的《新华社电讯稿》和《参考消息》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8年建的发射台
• 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三大战役的照片
新华社电讯:《东北大军入关盛况》 播发时间:1948年12月26日
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所摄渡江战役中我军英勇登陆的雄姿
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为新华社 撰写的人民解放军渡江新闻手迹
第十章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 与国统区新闻界的抗争
• 国统区新闻中心重返东南
• 国民党党营新闻事业(南京) 国民党报团组织 出现
马星野
• 《扫荡报》改名为《和平日报》
→
• 国民党接管《申报》、《新闻报》
潘公展
萧同兹
• 中共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
文萃
群众
解放
• 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的报刊纷纷复刊或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