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这一章节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等方面,为你呈现一份详细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比一比》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高度、面积等,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第一,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长度、高度和面积的物体模型,以及一些比较符号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比如比较两根棒子的长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比较的方法。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巩固所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水平。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动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较大小981()1000 6980()789 7083()7208 1378()2341 2980()3408 3920 ()3980二、试一试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升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试一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3)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实行比较。

(4)总结规律:数的比较:(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3)如果数位和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理解比的概念和符号。

2. 能够通过对比大小来认识数字的大小关系。

3. 能够灵活地运用比的概念和符号,完成相关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1. 概念的理解和符号的认识。

2. 通过练习,让学生对比大小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 学生准备笔、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让学生对一些物品进行比较,并问学生是否知道比的概念和符号。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PPT、黑板等方式,讲解比的概念和符号。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叫做比较。

比较大的数叫做大数,小的数叫做小数。

大于号“>”表示比较大小的结果,比较大的数在大于号的左边,比较小的数在大于号的右边。

小于号“<”也表示比较大小的结果,比较小的数在小于号的左边,比较大的数在小于号的右边。

等于号“=”表示两个数相等,没有大小之分。

> :大于< :小于= :等于3. 练习:(1)比一比,选出大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填空。

50 __ 3020 __ 50(2)比一比,填上等于号或不等于号。

20 __ 2030 __ 50(3)比一比,填上符号。

28 __ 5939 __ 304. 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圆圈,分别标上两个数字。

通过比较大小,让学生选择用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连接两个数字,并解释原因。

5. 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比的概念和符号,能够灵活地运用比的概念和符号,同时对比大小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6. 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比的概念和技能,可以进行一些游戏和活动。

a. 用卡片或者图片进行大小比较,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符号进行连接。

b. 比较两个物品的重量、体积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选择正确的符号。

c. 将一些数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大小,看哪一组的比较结果正确。

7. 注意事项:在进行教学和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达到教学目标:a. 确保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符号,避免机械记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比一比(1)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比一比(1)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比一比(1)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比一比(1)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课时比一比(1)。

这部分内容主要围绕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方面进行,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物品(如:铅笔、尺子、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图片中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大小。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直接比较、连线比较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例题中物体的大小,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让学生跟随讲解,共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自带物品,进行小组内的比较活动。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并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物体的大小1. 直接比较2. 连线比较七、作业设计1. 比较下列物体的大小,并用“>”、“<”表示:(1) 铅笔 vs 尺子(2) 书本 vs 笔记本(3) 桌子 vs 椅子(1) 小明家的门高2米,小红家的门高1.8米,哪个门更高?(2) 小华有一支5厘米的铅笔,小丽有一支7厘米的铅笔,哪支铅笔更长?答案:1. (1) > (2) > (3) >2. (1) 小明家的门更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大全5篇)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北师大《比一比》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

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

3、.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发展数感。

三、教法与学法: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动脑、动手,交流比较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对生活中大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数学学习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

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同伴合作交流,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因此设计了创设情景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等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亲自体验万以内大数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玩“翻牌游戏”,比一比谁翻开的卡片上的数大。

你们看小老虎和小狐狸玩得正高兴呢!小动物邀请同学们来做他们的裁判员。

你们愿意吗?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森林游戏情境下,学生情绪高涨,表示很愿意做游戏的裁判员。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比一比教案(优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学习比一比教案(优选.)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好,欢迎各位同学乘坐2年级二班旅游专线列车,我是本次列车导游,今天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高兴吗?现在随着我们的列车去领略祖国的优美景色吧!(出示课件)二、探究新知1. 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它的海拔约1873M,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M。

恒山位于我国山西,被誉为天下第二山,海拔约为2017M,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以险峻著称,海拔约为2160M,传说中宝莲灯的神话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大家都被沉香救母的故事感动,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倡导的“六知”感恩教育,大家今后可一定要孝敬父母呀!(1)提出问题:黄山和香山哪座山高?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小声读一读,再想想这两个数那个更大呢?(板书1873 575)生:1873大,因为1873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所以1873大。

师: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指生回答并给予鼓励)师: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一条重要规律是什么?(板书: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2. 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2)师:好了,言归正传。

刚才看同学们在玩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我也想考考大家:谁能帮我比比恒山和黄山,那座山更高呢?师:指生读数,仔细观察着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1873 2017)生:都是四位数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小组、同桌、前后、师生之间讨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他们的最前面的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比一比》|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比较概念,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物体的数量、长度、面积等属性。

-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分析和推理。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够在小组内分享比较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内容比较物体数量- 教学如何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 引导学生理解“多”、“少”、“一样多”的概念。

比较物体长度- 教学如何使用直尺比较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理解“长”、“短”、“一样长”的概念。

比较物体面积- 教学如何通过观察和重叠比较物体的面积。

- 引导学生理解“大”、“小”、“一样大”的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比较,并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在比较时能够注意到细节,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

-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相对性,即一个物体可以同时是“长”和“短”,取决于比较的对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直尺、模型、图片、教学卡片等。

- 学具:学生自带的直尺、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比较的概念,如比较身高、体重等。

-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需要比较的情况?”新课教学- 讲解比较物体数量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比较不同物体的数量,并讨论结果。

- 讲解比较物体长度和面积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实践活动- 分发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 每组选择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记录比较结果。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比较过程和结果。

总结与反思-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2.能够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较大小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2.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3.学生能够将比较大小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的比较大小的示例图;2.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杯、书包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给学生展示两个物品,比如一只小兔子和一条长蛇。

教师问:“兔子和蛇哪一个更长?”学生可能会说“蛇”,教师继续问:“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因为蛇比兔子长”。

教师解释:“我们在比较两个物品长短时,需要用到比较大小的概念,即‘比较’,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教师运用教师制作的比较大小的示例图来向学生说明比较大小的概念。

并在黑板上写下比较符号“>”和“<”,并向学生解释它们的意义。

3. 运用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教师选取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杯、书包等,进行比较,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如何在黑板上记录比较结果。

4. 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比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在规定时间内给出五道比大小的题目,每道题目需要在白板上写下比较符号;第二环节为分组间进行比赛,看谁的答案是最准确的。

5. 讨论实际问题教师提出几个实际问题,如“在同一时间内,如果十名学生吃掉了15个苹果,哪个人吃的苹果最多?”等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

6. 课堂巩固教师为学生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引入的“比较大小”的概念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对学生的定量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作用。

设计课程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体验比较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在小组活动和讨论实际问题等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效果良好。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比一比》教学内容: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第36、37页“比一比”。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针对本班情况,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

课堂上只有多让学生观察、比较,才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在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培养学生初步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并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方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100以内数比大小题目、主题图、数字卡片、数字转盘。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比大小,用手势判断下面题目)23 O 32 69 O 78 57 O 53 30 O 8062 O 52 89 O 88 36 O 9 100 O 99二、探究新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名山,今天就让老师当导游带着你们一起游览我国的名山。

(师播放欣赏音乐、边粘贴主题图边介绍四大名山)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黄山海拔约1873米生2:香山海拔约575米生3:恒山海拔约2017米生4:华山海拔约2160米师:你们知道“海拔”指的是什么意思?生:这座山的高度师:我们一起把四座山的高度读一读师:你们能用以前学过比较的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吗?(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学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师板书课题: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师: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生1:我想知道黄山和恒山谁高?师: 要想知道黄山和恒山谁高?也就是哪两个数进行比较?生:也就是1873与2017比生:1873<2017师:说一说,为什么1873<2017生:千位1 比千位2小,所以1873<2017师小结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那这个数就大生:我想知道恒山和香山谁高?生:2017 > 575师:为什么?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师小结板书: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反之三位数比四位数小生:我想知道华山和恒山谁高?生:2160 >2017师:为什么?生:千位都是2,百位1大于百位0,所以2160> 2017师小结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次一位三、巩固练习:1、在O 里填上“>或<”1074 O 846 、389 O 982 、5102 O 51842、试一试:师出示数字卡片,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87 99 809 345 1725 4300师:怎样才能很快找到最小的数.生:先找数位最少的两位数师: 接着找什么样的数生:接着找三位数、四位数、最后再进行比较。

《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比一比》经典教案三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案:《比一比》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83页至第85页的“比一比”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一对一对进行比较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比较的意义,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到比较大小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理解比较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小奖品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如:2只小鸟、3个苹果、4个橘子,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只小鸟更大?哪个苹果更大?哪个橘子更大?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教学卡片,上面有5颗星星和8颗星星,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2. 出示教学卡片,上面有3个三角形和4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三、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每组选择一张教学卡片,进行比较大小,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一比比较的方法观察操作语言表达作业设计:1. 请比较下列物品的大小,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1)3个苹果和4个橘子(2)2只小鸟和3个三角形(3)4个正方形和5颗星星答案:(1)3个苹果比4个橘子小(2)2只小鸟比3个三角形少(3)4个正方形和5颗星星一样大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比一比一》优质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比一比一》优质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一》优质课教案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一》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比一比一的概念和基本概念。

2. 能够运用比一比一的方法进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一》。

2. 教具:计数棒、图片卡片、实物物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比较大小的概念和方法。

2. 引入新课(10分钟)- 准备一组计数棒,分别包含不同数量的棒子。

-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每组计数棒中棒子的数量。

-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大小的方法,即比一比一。

3. 示例教学(15分钟)- 准备几组图片卡片,每组卡片包含2-3个物品的图片。

- 将每组卡片依次展示给学生,并引导他们通过比一比一的方法,判断每组物品的多少。

- 提问学生关于每组物品数量的比较结果,并引导他们解释比较的依据。

4. 练与巩固(20分钟)- 给学生分发练册,并进行一些与比一比一相关的练题。

- 引导学生运用比一比一的方法,解决练题中的问题。

5. 拓展(10分钟)-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到多个物品并进行比较。

- 引导学生通过比一比一的方法,将这些物品按照数量大小排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复比一比一的概念和方法。

- 提问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解答。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一比一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度和解题能力。

2.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册,查看他们是否能正确运用比一比一的方法。

3. 针对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比较物品的数量,并运用比一比一的方法进行比较。

- 继续进行更复杂的数学比较问题的教学,如多位数的大小比较等。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

教案模板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 1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

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

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

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

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

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

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比一比》教案 小学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比一比》教案  小学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师:他找到了一个中间数,跟1000比,只有575比1000小,所以香山最矮。
预设2:(把数字放在数位表中比较)
生:在数位顺序表中写上这四个数,一看,575千位上没有数字,是三位数,其他三个数千位上都有数字,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香山最矮。
师: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1.希沃课堂活动:趣味分类。
2.收玉米。
(1)()收的玉米最多,()收的最少。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四个小动物收的玉米数量。
3.想一想,我说的是哪一座山峰。画“√”
这座山的海拔比6000米高。▢宁夏贺兰山3556米
这座山的海拔比3000米低。▢西藏珠穆朗玛峰8844米
这座山的海拔很接近4000米▢台湾玉山3997米
3.探究位数相同时的比较方法。
(1)黄山和华山的海拔,都是四位数,我们该怎样比较?
预设1:黄山只有1千多,而华山有2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师:善于观察的孩子,他发现,虽然数位相同,但是最高位上的数不相同,所以华山最高。
预设2:结合数位顺序表,黄山和泰山的最高位都是1,代表1个千,华山的最高位是2,代表2个千,2个千比1个千,所以华山最高。
《比一比》教案
教材分析:
《比一比》选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系列练习进步巩固比较人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一比》北师大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比一比》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比较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让我来谈谈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首先,学生在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等概念时,容易出现混淆。在课堂上,我尽量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感受这些概念。但课后,我意识到这部分内容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可以考虑设计一些有趣的习题或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比较概念,如“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
(2)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3)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
-在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时,学生需掌握“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比较结果;
-在购物情境中,学生能够比较两个物品的价格,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
(1)抽象出比较对象的数量关系,尤其是“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区分;
(2)运用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结果,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3)将比较方法应用于不同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
-难点一:学生可能会混淆“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难点二:学生在描述比较结果时,可能会出现表达不准确的情况,教师需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杯水的多少,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一比》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一比》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一比》名师教案《比一比》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研究大数的必要性。

(2)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意识。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圣后经历和大数的研究基础。

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学情分析联合情境先讲授“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讲授“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之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五、讲授难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课件七、讲授进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今天这节课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去看一看,去领略那边奇丽神奇的风景。

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学生齐答:想。

师:这是我国比较著名的四座山(出示图片),你们晓得他们的海拔划分是多少米吗?想晓得吗?你们来猜一猜吧。

生1:黄山海拔约1865米。

生2:香山海拔约575米。

生3:泰山海拔约1533米。

生4:华山海拔约2155米。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数学信息来比一比数的大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本第34页“比一比”。

2. 教学课件、教具和学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找出物体的异同。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出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较的方法和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教学内容:- 比较的方法- 找出物体的异同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导入- 小组合作-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课本第34页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出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设计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能够用不等式表示大小比较。

2.挖掘学生对于大小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于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用不等式表示大小比较。

2.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将大小关系用不等式表示。

2.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

教学方法1.演示法。

2.问题解决法。

3.讨论解决法。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思考题:小明有两个篮球和三个足球,请你用不等式表示一下。

小明的足球多吗?篮球多吗?•学生思考一分钟后,老师点名一名学生回答。

1.老师出示图表:桌子椅子报纸A213B312C1232.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思考题:–在桌子、椅子和报纸中,哪一种物品数量最多?哪一种数量最少?–它们的数量可以通过比较得到,数学中我们用什么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老师讲解比的概念和比的表示方法。

4.老师通过自编例题,引导学生标记大小关系。

例1:五月份有31天,而三月份只有31天,五月份得到的是大还是小?用不等式表示为:5 > 3。

五月份得到的是多。

例2:请比较2 ÷ 7和5 ÷ 28的大小。

用两者的比分别表示:2/7和5/28用叉号标记大小:2/7 × 28 > 5/28 × 7。

2 ÷ 7大。

5.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比的例子,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例子:厨房用于做菜的米和面粉,厨房的勺子和碗,教室的椅子和桌子等。

3. 实践1.学生自行找到一组数据,用比的概念和不等式表示其大小关系。

2.学生分成小组,相互交换数据,给出相应的比和不等式。

3.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数据,贡献出一个同学的数据,并用比和不等式表示其大小关系。

•学生发言总结比和不等式的概念。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供解决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然地思考与比相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对于大小的直观感受和认知,学生在自学和小组交流中巩固了在比的意义和不等式表示方面的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

2、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重点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课件、计数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比较大小981()10006980()7897083()72081378()23412980()34083920()3980二、试一试1、课件出示28页情境图,认真观察,自己试一试。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展台展示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情况。

3、学生汇报:在数线上标出三辆自行车价钱的理由,说一说哪辆车,哪辆车最贵。

三、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不同说法,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高充分、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成功的乐趣。

)四、小组讨论学习学习在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五、课件出示练一练,完成29页练习题3、4题,让学生填一填,教师巡视检查。

六、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收获,着重谈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试一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高位开始比。

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数字卡片、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1、教学"比一比"(1)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2)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3)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总结规律:数的比较:(1)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2)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3)如果数位和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比一比”章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能力,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较符号的认识与运用。

2. 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3. 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两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一个苹果大,一个苹果小)2. 教师总结:比较就是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怎样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比较符号的运用方法。

3. 教师讲解比较符号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板书设计:比一比1. 比较的概念: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判断。

3. 比较符号:>、<、=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比较符号的书写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7~29页“比一比”。

课前思考
“比一比”是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中的内容。

在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掌握了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因此,本节学习探索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可以说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基础,应该能够比较好地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个性化的比较方法。

基于以上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对本节内容的分析,教学中我将力求给学生更多独立尝试、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归纳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课堂写真
活动一放手尝试——主探索比较方法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秀丽神奇,各有特色,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它们分别是哪座山?(播放黄山、香山、泰山、华山的风光片,引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


师:这是我国比较著名的四座山(出示图片及名称),大家把它们都认出来了,真了不起!那么,它们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接下来老师将给出这四座山的高度,请你根据提示依次写出这些数。

(出示PPT)
黄山(由1个千、8个百、6个十和5个一组成)
香山(比600少25)
泰山(千位上是1,百位上是5,十位和个位上都是3)
华山(比2000多155)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信息写出四座山的海拔分别是1865米、575米、1533米、2155米,既巩固了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同时也对这些数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和判断。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你能不能给它们排一下名次?”热情地鼓励学生:“这个可能有点难,但你们愿意自己先试一试吗?”学生渴望独立探索、发现新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纷纷嚷着要自己试一试。

这时我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先自己独立思
考,然后与同伴互相说一说,交流你们各自是如何得到结果的。


明确了要求,学生马上开始思考和尝试,一阵短暂的安静之后,开始了相互之间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我也走进每个小组,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之中,力求更多地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以便更好把握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活动二汇报展示——充分交流不同方法
在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同时,也了解其他学生的一些方法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与汇报,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交流。

师:给四座山排名次可不简单,大多数同学却都完成了任务,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的。

学生有了小组交流的基础,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在这四个数中,我先挑出了2155,因为只有它超过了2000,1865和1533者区是在1000和2000之间,而575还不到1000,所以2155最大,575最小;然后再比较剩下的1865和1533,一个是一千八百多,一个是一千五百多,当然是1865大一些。

生2:我先写个数位顺序表,把每个数的数位对齐写在下面,然后从最高的数位开始比较。

发现2155千位上的数字最大,所以它排第一;1865和1533的千位上都是1,就要看百位,8比5大,所以1865排第二,1533排第三;575千位上没有数字,它比1000还小,所以排第四。

生3:我先挑出了575,因为只有它是三位数,其他三个数都是四位数,三位数一定小于四位数,所以它最小;剩下的三个都是四位数,就从最高数位开始一位一位地按顺序比较,最大的是2155,接着是1865和1533。

学生有理有据地汇报讲解着各自的比较方法,同时也倾听着其他学生不同的想法,思考着,对比着…
活动三反思应用——学会灵活选择方法
最后,在肯定了学生各自不同的比较方法后,我又着意引导学生对这些个性化的比较方法进行简单小结,体会这些方法各自的优势。

如果位数不同可以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如果位数相同,有的大概估计一下就能比出大小,有的则需要依次比较各个相同数位上的数字。

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巩固练习活动中,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并能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阐述选择方法的理由。

课后解读
1.放手尝试,提供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孩子的思维就像一条不见底的河。

在实际教学中,当我们把探索尝试的机会交给学生,就会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求知热情和不可估量的发现能力。

教学时,我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乐于独立探索的实际特点,把“排列四个数的大小顺序”这样一个富于挑战性的问题直接抛给学生,热情地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并与同伴充分自由地交流各自的想法。

在倾听与争论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不断变换思维的角度,探索合适的方法和策略。

在这样的开放、合作、探索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既使不同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

2.尊重个性,允许灵活多样的方法共存
经过长期的教学丁作,我们有时会形成一些思维定势,有时不免会对学生的一些“非常规”的想法不能完全认同,总希望学生能理解掌握运用所谓的“最优方法”去解决问题,否则就似乎觉得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落实。

这种潜意识里的定势往往会成为束缚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绳索”,限制学生头脑中瞬间闪过的奇思妙想。

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学生所展示的比较方法各不相同,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每个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考问题的方式、数感的强弱等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方法策略,并允许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感受不同方法的长处,发现方法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自主、自觉的“优化”,进而能够灵活地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