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熔化实验报告
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

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目的和要求】用混合法测定冰的熔化热。
【仪器和器材】量热器(J2251型),学生天平(J0104型),温度计(0-100℃),温水,0℃的冰块约100克,干布,小勺子,镊子,小烧杯2个。
【实验方法】1.将量热器内筒(包括搅拌器)擦干净,用天平称出量热器内筒和用同种材料制成的搅拌器的质量m筒,再查出量热器内筒所用材料的比热[容]C筒。
记下室内温度。
2.在量热器内筒中装入大约100克比室温高10-12℃的温水,用天平称出内筒(包括搅拌器)和水的质量(m筒+M水),减去内筒的质量m筒求得水的质量M水。
3.将内筒放入量热器外筒内的木架上,盖好盖子,并将温度计插好,测出量热器内筒中水的温度t0。
4.取一些正在熔化的碎冰块(0℃),把冰块上的水擦干,然后小心地把它放入量热器内筒中,不要使水溅出。
投冰量应当使最后混合温度大约低于室温10-12℃为好。
5.用搅拌器上下轻轻搅动量热器内筒里的水,待水里的冰块完全熔化。
当水上下部分的温度稳定时,记下温度计所指示的最低温度,即混合温度t。
6.用天平称出量热器内筒、水和冰的总质最(m筒+M水+m 冰),然后算出冰的质量m冰。
将以上实验数据填入上表。
7.根据实验数据,利用(1)式求出冰的熔化热的实验平均值。
【注意事项】1.量热器和外界实际上有热交换,造成实验误差。
实验中使水温在高于室温10-12℃和低于室温10-12℃之间变化,就是为了使它从外界吸热和向外界放热的量大致相等,从而尽量减小因热交换引起的实验误差。
为了控制好水温的变化范围,冰和水的质量比大约为2:15;实验时,不可一次投冰过多。
2.实验前应将大冰块敲碎,加入少许水放入保温瓶中,以确保实验时冰的温度为0℃。
冰在投入量热器前要用毛巾擦干,冰块不可太大否则不利于冰和水的热交换,冰块也不宜太小,过小时,投入前,冰表面已熔为水的部分所占比例过大,也会增大实验误差。
3.冰块放入量热器后,要不停搅拌,以加速冰和水的热交换。
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

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一)实验数据及处理1.第一次实验数据处理C水=4.18×103 J/(Kg·K)C1=C2=0.389×103 J/(Kg·K)C冰=1.80×103 J/(Kg·K)m=22.69 g m0=164.16 g T2-T3=15.2℃2.第二次实验数据处理C水=4.18×103 J/(Kg·K)C1=C2=0.389×103 J/(Kg·K)C冰=1.80×103 J/(Kg·K)m=22.97g m0=171.13g T2-T3=13.8℃(T2-θ):(θ-T3)= 10.1 :3.7(二)分析与讨论1.从实测数据看,如果实验全过程中散热、吸热没有达到补偿,冰的熔化热结果不一定偏离“合理”的数据范围,这说明散热或吸热并不是该系统的主要实验误差来源。
那么,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由熔化热的公式看,对计算结果影响最大的量是m,即冰的质量。
由于采用间接测量法,因此冰的质量是比较容易产生误差的,比如投冰时溅出水,就会对算出的冰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误差。
2.通过实验去体会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补偿法在本实验中的应用对学习做实验的意义。
在实验系统不能很好地保证绝热时,用补偿法修正系统误差是一个办法,也是一个好的思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应该反复摸索,对各物理参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使散热和吸热基本达到补偿。
然而,实验结果证实量热器是一个很好的绝热系统,因此,在分析系统误差来源时,应实事求是地、定量地进行分析,不能将误差的来源归结为系统的散热、吸热未能达到补偿。
3.在本实验室提供的条件下,实测熔化热的结果通常小于文献值L=3.34×105J/Kg,你能分析是什么原因吗?本实验未计算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带来的影响。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

用混合热量法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正确使用热量器,熟练使用温度计。
2.用混合热量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3.进行实验安排和参量选取。
4.学会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二、实验用具:热量器、数字温度计、电子天平、秒表、干抹布、保温桶、冰以及热水等。
关于实验仪器的说明:1.电子天平使用前,请将电子天平放置于稳固、平坦的台面上,利用四只调整脚,使仪器保持平衡(勿放于摇动或振动台架上)。
注意水平仪内气泡应位于圆圈中央。
使用时应避免将其至于温度变化较大或者空气流动剧烈的场所,如日光直射或冷气机的出风口。
打开电源时,秤盘上请勿防止任何物品。
建议开机预热1~5分钟,以确保测量的精确度。
使用时,称量物品重心须位于称盘的中心点,且称量物不可超出称量范围,以确保准确度。
2.量热器量热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由铜质内筒、塑料外筒、绝热盖、环形绝热架、橡皮塞和铜质搅拌器组成。
绝热盖上附有中空橡皮塞,用于实验时插入温度计。
搅拌器通过绝热盖上的细孔置于内筒中,试验时上下搅动,使桶内各处温度迅速均匀。
内筒置于外筒内部的环形绝热架上,外筒又用胶木圆盖盖住。
因此,内部空气夹层与外界对流很小。
又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外、内筒之间由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可减到很小。
同时,内筒的外壁电镀得十分光亮,使得它们辐射或吸收热量的本领变得很小。
所以,因辐射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也可以减至最小。
由上所述,量热器的这种结构,使将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及辐射都尽可能地减到最小;因而,他成为量热实验的常用仪器。
使用时,通常是先注入适量的水(约为容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并将温度计、搅拌器等通过绝热盖的小孔插入,构成所谓已知热容的系统。
但上述量热器的绝热条件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在进行精确的量热实验时还必须据牛顿冷却定律进行散热修正。
三、实验原理:质量为m i,温度为θ0′的冰块与质量为m、温度为θ1的水相混合,冰全部熔化为水后,测得平衡温度为θ2。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doc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篇一: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冰的熔解热的测定摘要:用混合法测定冰的熔解热是把冰和一个容量已知的系统混合起来达到热平衡,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条件下冰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可由温度的改变和热容量计算出来,冰的熔解热可根据条件计算出来。
关键词:冰的比熔解热、吸热、放热、散热修正引言:将一定质量的冰和一定质量的水混合,当混合后的系统达到一定的温度后,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的水,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冰熔解所吸收的热量与水降温所放出的热量相等.只要测量出系统与外界的换热量、水的质量、冰的质量等,就可以求出冰的熔解热.文中采用混合法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中并未考虑系统环境的散热损失.本实验研究方法中采用测量系统中水的质量变化来测量冰的质量。
实验用混合法来测定冰的熔解热,即把待测的系统个已知其热容的系统(和一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或)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或)所吸收。
因为已知和热容C计算出来的,)。
这样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即Q??TC。
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由此可见,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这要从仪器装置、测量方法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去保证。
如果实验过程中与外界的热交换不能忽略,就要做散热或吸热修正。
温度是热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量热实验中必须测量温度。
一个系统的温度,只有在平衡态时才有意义,因此计温时必须使系统温度达到稳定而均匀。
用温度计的指示值代表系统温度,必须使系统与温度计之间达到热平衡。
1.1实验原理:一定压强下的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质量为1g的某种物质的晶体熔解为相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热。
本实验采用混合量热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原理是:把待测系统和一个已知其热容的系统混合起来,并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
冰融化了的实验报告

冰融化了的实验报告冰融化了的实验报告引言:冰融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冰融化的过程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简单的实验,以观察冰融化的速度和变化。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两块相同大小的冰块,一块放置在室温下,另一块则放置在一个温度更高的环境中。
我们使用了一个计时器来记录冰融化的时间,并定期观察和记录冰块的变化。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将两块冰块放置在各自的环境中。
室温下的冰块保持在大约20°C的温度,而另一块则放置在一个恒温器中,保持在30°C的恒温环境中。
第一阶段:观察冰块的外观在实验的最初几分钟里,我们观察到两块冰块的外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室温下的冰块表面出现了一些细小的水滴,而恒温环境中的冰块表面则没有明显的变化。
第二阶段:水滴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注意到室温下的冰块表面上的水滴逐渐增多。
这是因为室温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湿度,当冰块受热时,冰块表面的温度上升,使得冰块上的冰开始融化,形成水滴。
第三阶段:冰块的变小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内,我们观察到恒温环境中的冰块开始逐渐变小。
与此同时,室温下的冰块也在持续融化,但速度较恒温环境下的冰块要慢一些。
第四阶段:冰块完全融化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观察,我们发现恒温环境中的冰块完全融化了,而室温下的冰块则还剩下一小块。
这说明恒温环境中的冰块融化速度更快,而室温下的冰块则受到了温度的影响,融化速度较慢。
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冰融化的速度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
在恒温环境中,冰块受到更高的温度影响,融化速度更快。
其次,湿度也会对冰融化产生影响。
室温下的冰块表面出现的水滴较多,说明环境湿度较高。
冰融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现象,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全球变暖导致了极地冰川的融化,进而引发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我们的实验只是冰融化问题的一个缩影,但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全球变暖的影响,并采取行动减缓其进程。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 (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
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C计算出来,即Q = C△T,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
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Q放,冰吸热溶成水,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Q吸。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放= Q吸(1)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
冰的质量为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
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T℃(此时应低于室温10℃左右),冰的溶解热由L表示,T T'θ JKT 1 T 1'根据(1)式有 ML +M c 1(T - T 0)=(m 1 c 1+ m 2 c 2+ m 3 c 3)(T 1- T )因T r=0℃,所以冰的溶解热为:11223311()()m c m c m c T T L Tc M ++-=- (2)综上所述,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

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一)实验数据及处理1.第一次实验数据处理C水=4.18×103 J/(Kg·K)C1=C2=0.389×103 J/(Kg·K)C冰=1.80×103 J/(Kg·K)m=22.69 g m0=164.16 g T2-T3=15.2℃2.第二次实验数据处理C水=4.18×103 J/(Kg·K)C1=C2=0.389×103 J/(Kg·K)C冰=1.80×103 J/(Kg·K)m=22.97g m0=171.13g T2-T3=13.8℃(T2-θ):(θ-T3)= 10.1 :3.7(二)分析与讨论1.从实测数据看,如果实验全过程中散热、吸热没有达到补偿,冰的熔化热结果不一定偏离“合理”的数据范围,这说明散热或吸热并不是该系统的主要实验误差来源。
那么,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由熔化热的公式看,对计算结果影响最大的量是m,即冰的质量。
由于采用间接测量法,因此冰的质量是比较容易产生误差的,比如投冰时溅出水,就会对算出的冰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产生误差。
2.通过实验去体会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补偿法在本实验中的应用对学习做实验的意义。
在实验系统不能很好地保证绝热时,用补偿法修正系统误差是一个办法,也是一个好的思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应该反复摸索,对各物理参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使散热和吸热基本达到补偿。
然而,实验结果证实量热器是一个很好的绝热系统,因此,在分析系统误差来源时,应实事求是地、定量地进行分析,不能将误差的来源归结为系统的散热、吸热未能达到补偿。
3.在本实验室提供的条件下,实测熔化热的结果通常小于文献值L=3.34×105J/Kg,你能分析是什么原因吗?本实验未计算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带来的影响。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冰的熔解热,探究冰的熔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熔解热的关系。
实验仪器与试剂,热量计、冰块、温度计、容器、水。
实验原理,冰的熔解是指冰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熔解过程中,冰吸收的热量称为熔解热。
熔解热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有关,对于水而言,其熔解热为334 J/g。
实验步骤:1. 将热量计置于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2. 将冰块放入水中,用温度计不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直至冰完全熔化。
3. 记录冰熔化过程中水的最终温度。
实验数据:1. 水的初始温度,20℃。
2. 冰块质量,50g。
3. 冰熔化后水的最终温度,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冰熔化过程中水的温度下降了15℃。
根据热量计的原理,吸收的热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mcΔT。
其中,Q为吸收的热量,m为水的质量,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Q = 50g × 4.18J/g℃× 15℃ = 3135J。
根据热量守恒定律,冰熔化吸收的热量应该等于熔解热乘以冰的质量,即:Q = mL。
其中,L为熔解热,m为冰的质量。
代入实验数据可得:3135J = 50g × L。
解得熔解热L为3135J/50g = 62.7J/g。
结论,通过实验测定,得到水的熔解热为62.7J/g,与理论值334 J/g有一定偏差。
可能的误差来源包括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温度测量的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更精密的仪器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冰的熔解过程以及熔解热的测定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严谨地进行操作,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便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热学性质。
冰熔化实验报告

冰熔化实验报告篇一: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的过程,知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的过程。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酒精灯,冰,秒表(或手表)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大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2、把温度计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且温度计不接触大烧杯的底和壁。
3、把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面。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大烧杯。
5、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并记录下来。
6、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表中做温度--时间图线。
实验表格:1实验结论:实验延伸:1.是不是所有物质的熔化都和冰的熔化一样具有相同的情况?2.水凝固成冰的时的温度--时间图线又是怎样的?2篇二:冰熔化实验报告篇一: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的过程,知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的过程。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酒精灯,冰,秒表(或手表)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大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2、把温度计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且温度计不接触大烧杯的底和壁。
3、把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面。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大烧杯。
5、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并记录下来。
6、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表中做温度--时间图线。
实验表格:1实验结论:实验延伸:1.是不是所有物质的熔化都和冰的熔化一样具有相同的情况?2.水凝固成冰的时的温度--时间图线又是怎样的?2篇二: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小学熔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熔化现象,知道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观察不同物质熔化的特点,学习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玻璃杯(2个)2. 冰块(适量)3. 蜡烛(1支)4. 酒精灯(1个)5. 火柴(1盒)6. 温度计(1个)7. 记录本(1本)8. 计时器(1个)三、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一个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冰块开始熔化的时间。
2. 同时,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另一个玻璃杯中,用温度计测量蜡烛开始熔化的时间。
3. 观察并记录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现象,如温度变化、熔化速度等。
4. 记录两种物质完全熔化所需的时间。
5. 比较两种物质熔化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四、实验现象1. 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后,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0℃时,冰块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块完全熔化。
2. 蜡烛点燃后,蜡烛底部逐渐变软,温度逐渐上升。
当温度达到蜡烛的熔点时,蜡烛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温度继续上升,直到蜡烛完全熔化。
五、实验结论1. 冰块和蜡烛都是固体,但熔化特点不同。
2. 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
这是由于冰块是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3. 蜡烛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没有固定的熔点。
这是由于蜡烛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4.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与其内部结构有关。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熔化现象,知道了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我学会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3. 我认识到不同物质的熔化特点与其内部结构有关,进一步激发了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实验器材要摆放整齐,避免打翻或损坏。
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便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熔化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探索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冰的熔解热,探究物质的相变热与熔解过程的能量转化。
实验仪器与材料,电子天平、烧杯、温度计、冰块、热水。
实验原理,冰的熔解是指固体冰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量,称为熔解热。
在等压条件下,冰的熔解热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m L,其中Q为熔解热,m为物质的质量,L为熔解潜热。
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冰块,记录其质量为m1。
2. 将烧杯中装满一定量的热水,记录其初始温度为T1。
3.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的热水中,用温度计记录热水的温度变化,直到冰块完全融化,记录此时的温度为T2。
4. 用电子天平再次称量烧杯中的热水和融化后的冰水总质量,记录为m2。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冰的熔解热,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冰的熔解热Q = m L,其中m为冰的质量,L为水的熔解潜热(L = 334J/g)。
2. 计算热水的温度变化,根据温度计记录的数据,计算热水的温度变化ΔT =T2 T1。
实验结果: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冰的熔解热为Q = m L,热水的温度变化为ΔT = T2 T1。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冰的熔解热,并了解了熔解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实验结果表明,冰的熔解热为Q = m L,热水的温度变化为ΔT = T2 T1。
这些数据为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相变热与熔解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测量冰的熔解热的方法,还加深了对物质相变热与能量转化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冰的比熔化热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冰的熔解热的测量冰的熔解热的测量一、 实验项目名称:冰的熔解热的测量 二、 实验目的1.理解熔解热的物理意义,掌握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2.学会用图解法估计和消除系统散热损失的修正方法.三、 实验原理单位质量的固体物质在熔点时从固态全部变成液态所需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熔解热,一般用L 来表示。
实验时将质量为m 1克0℃的冰投入盛有m 2克T 1℃水的量热器内筒中,设冰全部熔解为水后平衡温度为T 2℃,保温杯、搅拌器的质量分别为m 3、 m 4,其比热容分别为C 1、C 2和水的比热容为C 0。
根据混合量热法的原理,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0℃)的水并从0℃升到T 2℃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水m 1、保温杯m 3、搅拌器m 4)从温度T 1℃降到T 2℃时所放出的热量,有(1) 冰的熔解热的实验公式为(2)式中水的比热容C 0=4.18×103J/kg ℃。
本实验“热学系统”依据混合量热法测量冰的熔解热,必须在系统与外界绝热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为了满足此条件,从实验装置、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尽量减少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
由于实验系统不可能与环境温度始终一致,因此不满足绝热条件,可能会吸收或散失能量。
因此,要适当地选择参数进行散热修正。
牛顿冷却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环境的温度T 如果略高于环境温度T 0(两者的温度差不超过10℃),系统就会散失热量,散热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用数学形式表示为当时(即直线围成的两块面积近似相等),系统的散热与吸热相互抵消,就可以将系统很好地近似为一个孤立系统。
203142121120()()m c m c m c T T m L m T C ++-=+203142122011()()L m c m c m c T T T C m =++--0()dQK T T dt =-A B S S ≈四、实验仪器保温杯、搅拌器、温度计、天平、吸水纸、水、冰、烧杯、取冰夹、秒表。
物理实验冰熔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冰熔化的过程,了解冰的熔化特点。
2. 学习测量晶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分析熔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掌握量热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冰熔化是指冰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冰吸收热量,但其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为止。
本实验采用量热法测量冰的熔化热,即单位质量的冰熔化所需的热量。
三、实验器材1. 冰块2. 温度计3. 烧杯4. 搅拌棒5. 天平6. 热水7.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冰块,记录其质量m1。
2.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插入温度计,开始计时。
3. 用热水加热烧杯中的冰块,同时用搅拌棒不断搅拌,使冰块均匀受热。
4. 观察温度计示数,当温度计示数稳定在冰的熔点时,记录此时的时间t1。
5. 继续加热,直到冰块全部熔化,记录此时的时间t2。
6. 再次用天平称取烧杯和熔化后的水的总质量,记录其质量m2。
五、数据处理1. 计算冰的熔化热Q,公式为:Q = (m2 - m1) × c × Δt,其中c为水的比热容,Δt为冰的熔化温度范围。
2. 计算冰的熔化时间Δt = t2 - t1。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测得冰的熔化热Q为...(数值)J/g。
2. 实验测得冰的熔化时间为...(数值)s。
3. 从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像可以看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为止。
七、实验结论1. 冰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在熔化过程中,冰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2.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冰的熔化热和熔化时间,进一步了解了冰的熔化特点。
3. 本实验采用量热法测量冰的熔化热,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靠。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2. 在测量冰的熔化热时,尽量减少热量损失,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绘制图像时,注意坐标轴的标注和刻度,使图像清晰易懂。
冰熔化实验报告

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引言:冰熔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和记录冰的熔化过程,探索其中的原理和机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相变和能量转移。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冰块、计时器、温度计、容器、毛巾、注射器、盐方法:1. 准备一个容器,并将冰块放入其中。
2. 使用温度计测量冰的初始温度。
3. 开始计时,并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4.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冰块的温度。
5.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添加盐或使用毛巾等方法,观察对冰熔化速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冰块的温度逐渐升高,同时冰块逐渐变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块的温度逐渐接近0℃,并最终达到0℃。
在达到0℃后,冰块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冰完全熔化为止。
讨论:1. 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在冰熔化过程中,冰块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量,使得冰块的温度逐渐升高。
当冰块的温度达到0℃时,继续吸收的热量将用于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从而使冰转化为液态水。
2. 盐对冰的熔化有何影响?添加盐会降低冰的熔化点,使得冰的熔化速度加快。
这是因为盐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离子,这些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更强的氢键,从而使得水的熔化点降低。
3. 为什么冰的温度在0℃时保持不变?当冰的温度达到0℃时,继续吸收的热量将用于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而不是提高温度。
这是因为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冰和水共存,热量的吸收主要用于相变过程,而不是温度的升高。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冰的熔化是一个相变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来破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
在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直到达到0℃后保持不变,直至冰完全熔化为止。
添加盐可以降低冰的熔化点,加快冰的熔化速度。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相变和能量转移,也可以引发我们对其他相变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

XX大学物理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化热学生姓名:XXX 学号:XX实验日期:20XX年XX月XX日一、数据及处理3. 投入冰的时刻:t=250s冰的温度:-13.0℃室温:26.1℃5. 计算得到冰的熔化热L=3.22x10J/kg6. T-t图像:7. 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水的初始温度(承装水时):39.5℃;投入冰前水温下降速度:0.1℃/30s;投入冰时水温:38.7℃;冰完全融化后的温度:22.1℃;系统达到稳定状态耗时:约100s;投入冰时温度比室温高12.6℃,稳定后温度比室温低4℃,其比值为3.15;二、分析与讨论1. 误差的主要来源:误差主要来源于搅拌过程和转移过程之中水的溅出,包括溅出到桌上与溅出到外筒里,这将直接影响冰的测量质量,由于在计算式中,冰的质量位于分母,故放大了绝对误差。
因此,在失败(误差过大)一次后,采取连同外筒一起测量质量的方法,防止在取出内筒过程中造成的溅出,同时测量包括溅入外筒的水。
2. 补偿法的意义:理论公式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在相当多的实验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超出适用范围的因素,例如本实验中的对环境吸放热,无法实现完全绝热的实验条件,带来系统的偏差。
补偿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些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使作用效果相反的两种因素相互抵消以维持实验结果,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在其他的实验中,例如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补偿法应用。
3. 测量值偏小的原因:(1)取出冰块和将冰块擦干时不可避免的会与外界,特别是加持、擦拭工具间相互传热,甚至与手掌间接传热,造成温度上升,使熔化热计算值偏低;(2)读取系统热平衡温度时,由于外界导热的影响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延迟使温度读取值偏大,导致熔化热计算值偏低;(3)拟合过程采取直线拟合,与原本的二次拟合存在差异,导致起始温度较推断值更高,使熔化热计算值偏低。
三、收获与感想(1)投入冰前与最终稳定后,温度的变化较为缓慢,测量数据点可以选择更疏一些。
冰层融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冰层融化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2. 研究不同条件下冰层融化的速度差异。
3. 了解冰层融化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 冰块(约100g)2. 烧杯(500ml)3. 酒精温度计4. 秒表5. 保温杯6. 加热器(如电热水壶)7. 保鲜膜8. 水位计9. 纸巾10. 记录本三、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记录初始时间t1。
2. 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记录数据。
3. 将烧杯放置在室温环境中,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冰块融化程度,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4. 将烧杯放入保温杯中,在保温杯中加入适量热水,观察冰块融化速度的变化。
5. 使用加热器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冰块融化速度的变化。
6. 将保鲜膜覆盖在烧杯口,观察冰块融化速度的变化。
7. 记录不同条件下冰块融化所需时间,并分析原因。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室温环境下,冰块融化速度较慢,平均每5分钟融化约10%。
2. 在保温杯中加入热水后,冰块融化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5分钟融化约20%。
3. 使用加热器加热烧杯中的水,冰块融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平均每5分钟融化约30%。
4. 将保鲜膜覆盖在烧杯口,冰块融化速度减慢,平均每5分钟融化约5%。
五、实验结论1. 冰层融化速度受环境温度、热水、加热器等因素的影响。
2. 保温措施可以减缓冰层融化速度。
3. 冰层融化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等。
六、实验讨论1. 冰层融化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
本实验仅研究了部分因素对冰层融化速度的影响。
2. 冰层融化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采取措施减缓全球变暖,保护地球家园。
七、实验建议1. 进一步研究其他因素对冰层融化速度的影响,如湿度、光照、风速等。
2. 拓展实验内容,研究冰层融化对生态系统、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3. 增加实验次数,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冰层融化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冰雪融化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和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为了了解冰雪融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我们开展了本次冰雪融化实验。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冰雪融化过程,了解其物理变化。
2. 探究不同因素对冰雪融化速度的影响。
3. 分析冰雪融化过程中能量转换和传递。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冰块、烧杯、温度计、秒表、玻璃棒、酒精、热水、冷水、食盐、计时器等。
2. 实验步骤:(1)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记录初始温度;(2)观察冰块融化过程,记录融化时间;(3)分别对冰块进行加热、加食盐、冷水浸泡等处理,观察融化速度变化;(4)分析不同处理方法对冰雪融化速度的影响;(5)记录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冰块在常温下融化时间为X分钟,加热后融化时间为Y分钟,加食盐后融化时间为Z分钟,冷水浸泡后融化时间为W分钟。
2. 加热后,冰块融化速度明显加快,说明温度对冰雪融化速度有显著影响;3. 加食盐后,冰块融化速度明显加快,说明溶质浓度对冰雪融化速度有显著影响;4. 冷水浸泡后,冰块融化速度减慢,说明温度对冰雪融化速度有显著影响;5. 融化过程中,冰块温度逐渐升高,说明冰雪融化过程中能量从外界传递到冰块。
五、结论1. 温度对冰雪融化速度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融化速度越快;2. 溶质浓度对冰雪融化速度有显著影响,溶质浓度越高,融化速度越快;3. 冰雪融化过程中,能量从外界传递到冰块,导致冰块温度逐渐升高;4. 本次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为我国冰雪融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六、实验延伸1.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冰雪融化速度的影响,如光照、风速等;2. 研究冰雪融化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 探索减缓冰雪融化的有效措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供参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冰雪融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为我国冰雪融化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冰融化了实验报告

冰融化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观察冰在不同条件下的融化过程,探究影响冰融化速度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1、冰块若干2、容器(玻璃杯、塑料杯等)3、温度计4、计时器5、搅拌棒6、盐三、实验步骤1、准备三个相同大小的容器,分别标记为 A、B、C。
2、在 A 容器中放入一块冰块,不做任何处理,让其在室温下自然融化,每隔 5 分钟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温度,并记录冰块的状态和融化时间。
3、在 B 容器中放入一块与 A 容器中相同大小的冰块,同时加入适量的盐,用搅拌棒搅拌均匀,每隔 5 分钟测量一次温度,记录冰块的状态和融化时间。
4、在 C 容器中放入一块与 A、B 容器中相同大小的冰块,使用搅拌棒不断搅拌,每隔 5 分钟测量一次温度,记录冰块的状态和融化时间。
四、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1、 A 容器(室温下自然融化)|时间(分钟)|温度(℃)|冰块状态||::|::|::||5|0|大部分为固体,边缘有少量融化||10|2|边缘融化加剧,出现小水珠||15|5|体积明显变小,开始变得不规则||20|8|约一半体积融化成水||25|10|大部分已融化成水||30|12|完全融化成水|2、 B 容器(加盐并搅拌)|时间(分钟)|温度(℃)|冰块状态||::|::|::||5|-5|表面开始融化,速度较快||10|-2|融化明显,出现较多水||15|0|体积大幅减小||20|3|大部分已融化||25|5|基本融化成水||30|8|完全融化成水|3、 C 容器(搅拌但不加盐)|时间(分钟)|温度(℃)|冰块状态||::|::|::||5|0|边缘融化,有少量水||10|1|融化速度加快,水增多||15|4|约三分之一融化成水||20|6|一半以上融化成水||25|8|大部分融化成水||30|10|完全融化成水|五、实验结果分析1、对比 A、B 容器可知,加盐能够加快冰的融化速度。
盐降低了冰的熔点,使得冰在更低的温度下就能开始融化,从而加快了融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的过程,知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的过程。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酒精灯,冰,秒表(或手表)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大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2、把温度计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且温度计不接触大烧杯的底和壁。
3、把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面。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大烧杯。
5、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并记录下来。
6、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表中做温度--时间图线。
实验表格:1实验结论:实验延伸:1.是不是所有物质的熔化都和冰的熔化一样具有相同的情况?2.水凝固成冰的时的温度--时间图线又是怎样的?2篇二: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其基本做法如下:把待测系统 a 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 b 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 c(c=a+b).这样 a (或 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 b(或 a)所吸收。
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 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 和热容 c 计算出来,即 q = c△t ,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实验时,量热器装有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然后放入适量冰块,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
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设为 q放,冰吸热溶成水,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设吸收的总热量为 q吸。
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q放= q吸(1)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内筒的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搅拌器的质量为m3(比热容为c3)。
冰的质量为 m(冰的温度和冰的熔点均认为是0℃,设为t0),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
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t℃(此时应低于室温10℃左右),冰的溶解热由l表示,根据(1)式有 ml+m c1(t- t0)=(m1 c1+ m2 c2+ m3 c3)(t1- t)因tr=0℃,所以冰的溶解热为:l?(m1c1?m2c2?m3c3)(t1?t)?tc1m (2)t1 t1j综上所述,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为此整个实验在量热器内进行,但由于实验系统不可能与环境温度始终一致,因此不满足绝热条件,可能会吸收或散失能量。
所以当实验过程中系统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不能忽略时,就必须作一定的散热修正。
牛顿冷却定律告诉我们,系统的温度ts 如果略高于环境温度?(如两者的温度差不超过 10℃-15℃),系统热量的散热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用数学形式表示为dq?k(ts??)dt【k为常数,与量热器表面积,表面情况和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θ t t【散热修正】:通过作图用外推法可得到混合时刻的热水温度t1,和热平衡的温度t。
图中ab和de分别表示热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线段。
纪录冰水混合后系统达到室温t0的时刻t0,图中面积bcg与系统向环境散热量有关,面积cdh 与系统自环境吸热量有关。
当面积bcg等于面积cdh时,过t0作t轴的垂线,与ab和de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j、k点,则j对应的温度为t1,k对应的温度为t。
(隔15s或20s测一个点)四、实验仪器dm-t数字温度计、lh-1量热器、wl-1物理天平、保温瓶、秒表、毛巾等。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1、将内筒擦干净,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2。
(搅拌器质量m3数据已提供)2、内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1/2),用天平称得内筒和水的质量m2+m1。
3、将内筒置于量热器中,盖好盖子,插好搅拌器和温度计,开始计时并轻轻上下搅动量热器中的水,观察热水的温度变化(如每隔15s记录一个数据),直到温度稳定,记录稳定的初始温度t1。
4、初始温度记录后马上从冰箱中取出预先备好的冰块(3-6块),用毛巾将冰上所沾水珠吸干,小心的放入量热器中。
5、用搅拌器轻轻上下搅动量热器中的水,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当系统出现最低温t(℃)时,说明冰块完全溶解系统基本达到热平衡,再记录回升温度2-3个点。
6、将内筒拿出,用天平称出内筒和水的质量m2+m1+m。
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处理数据。
六、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已知参数】:水的比热容c1=4.186×103j/kg·℃,内筒(铁)的比热容为c2=0.448×103j/kg·℃,搅拌器 (铜)的比热容为c3=0.38×103j/kg·℃,搅拌器的质量为m3=6.24g,冰的溶解热参考值l=3.335×105j/kg。
表格一实验主表格表格二温度随时间变化数据表格(时间间隔 s,记录10-20个点)根据公式计算熔解热以及相对于参考值的百分比误差。
七、注意事项1.室温应取实验前、后的平均值;水的初温,可高出室温约10 ℃~15 ℃;配置温水时,又应略高于约1 ℃~2 ℃(为什么?)2.严守天平的操作规则。
3.投冰前应将其拭干,且不得直接用手触摸;其质量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称衡,而应由投冰前、后量热器连同水的质量差求得。
4.为使温度计示值确实代表系统的真实温度,整个实验过程中(包括读取前)要不断轻轻地进行搅拌(搅拌的方式应因搅拌器的形状而异)。
5.搅拌动作要轻,幅度不要太大,以免将水溅到量热筒外。
八、实验思考题1.冰块投入量热器内筒时,若冰块外面附有水,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只需定性说明)?2.整个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不停地轻轻搅拌?分别说明投冰前后搅拌的作用。
篇三:研究性实验报告-a03测量冰的溶解热测定冰的熔解热heat of the ice fusion measurement研究性报告first author 第一作者:school number 学号:institute 院系:second author 第二作者:school number 学号:institute 院系:目录【摘要】............................................................................ (3)abstract ....................................................................... . (3)【关键词】............................................................................ .. (3)一、实验原理.............................................................................. .. (4)1.1基本原理 ............................................................................. .. (4)1.2计算方法 ............................................................................. .. (4)二、实验仪器.............................................................................. .. (7)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 (8)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 (8)4.1实验所得的原始数据 .............................................................................84.2数据处理 ............................................................................. .. (9)4.21 得出函数 ............................................................................. (9)4.2.2 作积分 ............................................................................. . (11)4.2.3 求温度 ............................................................................. . (11)4.2.4 得出结果 ............................................................................. (12)4.3误差分析及讨论 ............................................................................. (12)4.3.1 误差分析 ............................................................................. (12)4.3.2 讨论 ............................................................................. .. (12)五.注意事项.............................................................................. (13)六.感想.............................................................................. .. (13)【参考文献】............................................................................ .. (14)【摘要】本文选择了“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