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淮河晨刊》“我们的节日”特刊实践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题目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淮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之一,被誉为中国文明的摇篮。
淮河文化独具特色,包含丰富的历史遗迹、景观和文化艺术。
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淮河文化的来源、特点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以期增进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理解。
二、历史背景淮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地区就有人类聚居和农业活动。
考古学家在淮河流域发现的文物和器物表明,这里是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
淮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淮河文化的特点1.### 农耕文化淮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淮河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农耕文化的发展。
传统的农耕文化成为淮河流域的主要方式,农业生产在这一地区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
2.### 社会组织与文化发展淮河文化的社会组织呈现多样性。
在淮河文化研究中,社会组织结构和文化的关系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
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淮河流域的社会组织形式多样,体现了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3.### 艺术与工艺发展淮河流域的艺术与工艺发展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淮河流域的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如玉石雕刻、陶瓷制作等。
这些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他们的工艺水平和文化传承。
四、淮河文化的影响1.### 经济影响淮河文化的发展对当地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农业的兴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并通过农业产出获得收入。
另外,淮河文化的发展还促进了贸易的繁荣,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交流,增加了经济活动的多样性。
2.### 社会影响淮河文化的发展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社会组织结构、道德观念、礼俗习惯、家庭关系等方面来看,淮河文化在各个层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淮河文化的传承促进了社会团结和文化自觉。
3.### 文化影响淮河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淮河水文化
17
(二)全国的水文化研究
经知网检索,1989年以来,全国北到黑 龙江,南到海南的报刊以及杂志、学报、会 议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以“水文化 ”为题的有859条,全文涉及水文化的有8527 条,涵盖基础理论、经济、水利、民俗、艺 术、历史、考古及社会的各个方面。
18
三、淮河水文化
(一)淮河文化与水文化
16
2.《治淮》的努力
淮委主办的《治淮》杂志在推动和传播“水文化” 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查阅了多年的《治淮》杂志,发现1998年5月1日 出版的《治淮》杂志刊登了李宗新先生撰写的“应该开 展对水文化的研究 ”一文是最早的一篇关于研究水文化 的呼吁文章。自那以后,以水文化为题的文章有36篇, 与水文化有关的文章87篇,不少是淮委的领导和专家撰 写的。内容涉及水文化的意义、水利与水文化、文学艺 术与水文化、地名与水文化、村落与水文化、城市与水 文化、收藏与水文化、民俗与水文化等内容。
7
(二)文化的差异性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甚至一个民族各 个地区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如新年习俗: 泰国; 日本; 印度; 埃及; 土耳其; 德国; 美国。 如订婚、结婚 习俗: 印度; 丹麦; 德国; 俄罗斯; 犹太; 朝鲜。
如中国各民族: 满族与朝鲜族; 藏族; 傣族; 如其它: 蒙古族; 与埃及人谈文化 维吾尔族。 ……
石器时代的声音
27
2. 在淮河中游 (1)宿州小山口遗址。小山口村落遗址位于安徽 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北1公里处,其文 化分为若干期,早期文化距今约8000-7650年,面 积约3万平方米。小山口古村落遗址周围低矮残丘 环绕,遗址略高于周围地区,南部是海拔l00m以 上的高丘,西北部是东北流向的倒流河,东部、 北部是平原,从古村落选址的位置看有取水、避 洪、渔猎、采集、种植之。
植根基层沃土 联动市长热线——《淮河晨刊》创新办报理念的有益探索
为百姓 办事 , 为群 众解难 。
【 关键词 】 都 市报
近几 年 , 新媒体 以其快捷 、 方便 、 海量
导, 为百姓排忧 解难 , 提升报 道的深 度和
归纳 和报道 。 创 办 的第 一年 , 以每周一 个 整版 的篇幅集 中报道 一个社 区 ( 街道、 居
委会 ) , 全方 位 反 映 社 区 群 众 的 生 活 , 看 社 区新 变 化 , 听居 民的心声 , 呼 应 居 民新 需求 。 今年 1 月 4日, 首期 “ 社 区 深 处 ”专
百 姓 遇 到 的 问题 ,正确 引 导 社 会 舆 论 , 说 百姓话 , 办百姓事 。
版 报道 了 “ 席家 沟社 区”。 该 社 区数 年前 因污染 问题而被媒体曝光 。我们 的编辑 、
记 者深 入 到 社 区 , 详 细 了解 了 社 区 近 年 来
的变化 , 采写 了 《 席 家沟的幸福变化 》, 配 发 了反映居 民生 活的 《 社 区花鼓灯 舞进
个 “ 大 单位 ”, 社 区群众 已成 为都市 报
不容忽略的一个庞大 的读者群 。基于此 ,
2 0 1 2年 《 淮河晨 刊 》 创办 了 “ 社 区深处 ” 专版 , 近两 年的 时间 , 从全 面反 映社 区百
姓 的 生 活 ,到 有 选 择 地 引 导社 区话 题 , 帮 助解决社区难题 , 受 到 了读 者 的好 评 。 1 、 记者 包区, 全 面加 强 与社 区 的联 系
都市新 闻早报 ”, 明确 “ 主流 、 责任 、 公信 、 服务 ” 的宗 旨,突 立 足本土 的办报理 念, 发 挥其作 为党报 子报 的优势 , 一 方面 深入 社 区基层 ,加强 与群众 的联 系 与沟 通; 一方 面 围绕 市 中心T作 , 强化 舆论引
淮河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探讨淮河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这是一次难得的盛会。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与会嘉宾,就淮河文化交流的几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淮河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我国七大河之一。
淮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大禹治水到淮河治理,从淮河文化到淮河精神,淮河文化始终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
其次,我们要充分发挥淮河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淮河文化交流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淮河文化节、淮河文化论坛等,让更多的人了解淮河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淮河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以下是关于淮河文化交流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淮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我们要深入挖掘淮河文化内涵,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古建筑、古墓葬等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感受到淮河文化的魅力。
二、创新淮河文化交流的形式和手段。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影视、动漫等,将淮河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喜闻乐见。
三、深化淮河文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淮河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了解淮河文化,增进国际友谊。
四、培育淮河文化品牌。
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淮河文化品牌,提升淮河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加强淮河文化研究。
深入研究淮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时代价值,为淮河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撑。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淮河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弘扬好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弘扬好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
淮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淮河流域就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腹地之一。
此外,淮河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经济活力,自古以来是民俗文化传播、商业交往、礼仪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路径。
随着历史的进程,众多民族在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淮河文化,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文化景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淮河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如今,弘扬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已经越来越显著。
首先,淮河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经济活力之一,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京、滁州、安庆等淮河流域的城市,其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淮河文化的支持。
此外,淮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礼仪道德教育的重要精神源泉。
其次,淮河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文化之一,在现代社会也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淮河文化传统活动正蓬勃发展,如“淮河会展”、“淮河文化周”等活动和众多淮河
文化类节目正不断传播着淮河文化,让人们感受到淮河文化的美好。
最后,淮河文化也极大地拓宽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地位。
淮河文化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如各类音乐节、文学节等,不仅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到淮河文化,而且也使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沟通更加深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弘扬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它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国际化等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们应该珍视和弘扬的精神财富。
关于淮河文化采访稿
关于淮河文化采访稿1、民为邦本的民本文化民本文化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和精髓所在。
从皋陶“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到管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再到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都强调民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
《淮南子》进一步提出“民者,国之本也”的民本思想,并从“安民”“利民”“富民”三个层面展开系统论述。
出身于淮河流域的政治家曹操、朱元璋把民本文化运用到国家治理之中,主张爱惜民力、使民以时、节用裕民。
可以说,淮河流域孕育的民本文化穿越时空,闪耀着人文光辉,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弘扬民为邦本的民本文化,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强大合力。
特别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围绕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做决策,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全面小康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改善上。
2、不屈不挠的奋斗文化“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淮河流域曾经是富足的鱼米之乡,但是也长期为灾害所困。
其“两头高,中间低”的独特地形,暴雨集中、历时长、强度大的气候特点,使淮河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一度被老百姓称为“坏河”,凤阳花鼓里“十年倒有九年荒”的唱词,即是淮河灾害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淮河两岸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如火如荼的治淮斗争,推动了从“约束洪水”“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人水和谐”的转变,实现淮河安澜、人民安居乐业。
在战胜灾难、治理淮河的过程中,锻造出淮河人民面对激流而奋发有为、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精气神。
弘扬不屈不挠的奋斗文化,就是要深刻认识困难与成绩总是相伴相随的,困难越大,战胜困难以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意义也越大,影响也越大。
面对风险挑战,我们要坚定自信、坚守底线,坚决驯服“灰犀牛”,全面防范“黑天鹅”,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中愈挫愈奋、愈战愈勇,闯出发展新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安在线 2019-07-09 05:33:18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蔡胜编辑:毛书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发挥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灿烂、文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和提炼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特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方向,丰富各类文化内涵,更好传承和繁荣淮河文化”。
加强对淮河文化的研究、保护、传承与创新,对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流域涵盖我省蚌埠、淮南、阜阳、六安、亳州、宿州、淮北、滁州等众多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址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
淮河流域是夏文化中心之一,“大禹治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治理淮河,“涂山大会”开启了夏朝政权的初步构建,“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管仲、老子、庄周等思想家齐聚于淮河流域,是“轴心时代”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
三国时期淮河流域群星灿烂,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医药学等无不闪耀于中华文明苍穹。
唐代大运河的开凿和通航,极大促进了淮河流域经济文化昌盛,宿州成为运河明珠。
明代朱元璋崛起于江淮,“治隆唐宋”。
红色文化也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大别山红色文化、淠史杭精神、小岗精神等。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在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提供了源头活水。
加强淮河文化建设,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这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担当。
一是加强淮河文化研究,构建淮河文化体系。
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淮河文化研究的专项规划,并整合全国及流域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形成淮河文化研究的合力。
目前,省内淮河研究机构有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淮河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安徽财经大学淮河生态经济带(蚌埠)研究中心等,省外研究机构有淮阴师范学院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信阳师范学院淮河文明研究中心等。
淮河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淮河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淮河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淮河文化,也因淮河文化而承载了中华大地的无限荣光。
淮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蕴含着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淮河文化的历史积淀淮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在东部地区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最早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尚书》、《史记》等典籍中都有关于淮河地区的记载,其中以汉代的《淮南子》最为著名。
《淮南子》是汉代著名思想家刘安所编的一部道家典籍,不仅充满了道家思想的精华,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淮南子》中收集了当时淮河地区的文化遗产,如《天文》、《地理》、《异物志》、《人间》等篇章,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淮河文化也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从春秋战国到汉唐,淮河文化不断地吸收各地的文化,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
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中就有“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句,这个“九州”便包括了淮河流域。
在古代贸易物流的基础上,一些比较独特的手工艺品和策源于淮河文化的文艺形式,如彩塑、砚台、蒙克等,一直传承到现在。
二、淮河文化的文化内涵淮河文化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地域文化等。
在历史文化方面,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从古代的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再到宋元明清,淮河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文化宝库。
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唐代的淮岳才子和元明的淮扇。
淮岳(今南陵)是唐代禅宗名士贾岛的故里,诗人杜牧、杜甫等也曾为这里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淮扇则是元明时期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之一,制作精美,被誉为“天下第一扇”。
在传统文化方面,淮河流域的文化形态独具特色,依托自然环境,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
田野园林景观、中药材、传统织染技艺等都是淮河文化的代表。
同时,淮河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她通过文字、形式、思想等方式传递着人类固有的思想、价值和观念,从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题目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题目淮河文化研究报告摘要: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淮河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报告通过对淮河文化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淮河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独特贡献与价值。
关键词:淮河文化、历史沿革、艺术特色、社会生活一、引言淮河流域位于中国东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淮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为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淮河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报告对淮河文化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分析。
二、历史沿革淮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聚居和农业生产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淮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以农耕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并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淮河流域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淮河文化。
三、艺术特色淮河文化在艺术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淮河流域的民间工艺品以彩陶、造纸、丝织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些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另外,淮河流域还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曲艺和舞蹈形式,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社会生活淮河流域的社会生活也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淮河流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水患和土地的灾害,因此他们对于水利和农田治理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技艺。
同时,淮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以农民为主体,他们勤劳勇敢、务实朴实的品质也深深地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五、淮河文化的贡献与价值淮河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淮河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社会生活方式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遗产。
用特色栏目激活整张报纸——兼谈《淮北日报·淮北晨刊》栏目经营的得与失
考, 还有 在《 饮水思源玉皇庙河》 中, 采写
了土地流转 ,农 民转成园艺工人后 的生 存状况 。 总之 ,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 是挑战也
乔都 已没入 历史深 处 ,唯有 传说 在 民
间; 黄庭 坚去 后 , 又有 后人 在 叶邑古 镇 东侧为他建祠 ,他 也成 了老百姓心 目中 的神仙 。” 平顶 山是观音文化之乡 ,作为汉化 观音 的祖庭 , 修复气势恢弘的殿宇 , 梳理
真, 还原真 相 , 力求用新 闻的严 谨 , 打造 出经得起 时间考验 的精品。 比如在 《 东 坡湖畔说东坡 》 中以水 为媒 , 连通古人与 今人 : “ ……有清泉 自蛇 山涌 出 , 2 0 0 2年
3月至 8月 ,郏县水利局引此泉至三苏 园, 建成上下 6 6亩 、 蓄水 2 O多万立方米
作为地市级报纸的文艺副刊用足用好本地的各种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广纳博采深度开掘办出有特色有深度有文化含量的专栏力争让信息足量文化底蕴丰厚思想深邃格调高雅不仅具有时效性新闻性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让读者从容地去品味收藏
活整张 报纸
・
淮北晨刊》 栏 目经营的得与失
在各种媒介纷纷争夺市场 的同时 , 同一媒体 的各报 纸之 间 也进行着一场激烈 的“ 掠夺 ” , 而这种 “ 掠夺” 靠 的就 是争夺更 多 的读者和强大的竞争实力 。 实践证明 , 推 出一个特色栏 目, 能够 为报 纸打造一张响当 当的名片 , 创造一个新 的读者群体 , 甚 至 能够使一张报纸乍现生机 。 《 淮北 日报 ・ 淮北晨刊》 自创 刊以来 ,
山谷尉叶之际,县衙在澧河南岸 的叶邑
过程后 ,着重 写了佛学与儒道等国学的
( 旧县 ) 。 初入仕途 , 虽有诸 多烦恼 , 一颗
报刊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与传承
报刊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与传承一、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指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有特定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涵括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社会生活等方面,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根基。
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智慧,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自身价值包括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宗教价值、人文价值、科技价值等多个方面。
二、报刊媒体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化、西方化的浪潮不断涌来,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困难的岁月。
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多年的冲击后,已经濒临灭绝。
全社会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
而报刊媒体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传统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1、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国民性的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是旧的传统与新的文明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报刊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可以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
各大报纸杂志纷纷开辟传统文化版面,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读者生动感受到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传统文明。
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上,还经常播放传统文化相关的纪录片、音乐电影等,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递延续。
2、打造国民文化品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渴望展示自己的文化形象。
引发人们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通过媒体的传播打造有特色的国民文化品牌助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比如《文化艺术报》推出的“中华文化五千年”专题报道,让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刻。
《人民日报》打造的“中华名城经典一游”系列报道,让传统文化得以在不同城市得以展示,为文化旅游打好了基础。
3、探究传统文化只有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如同一个浩瀚的宝库,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
报刊媒体应该准确的把握文化传承的方向,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报道,对文化问题进行深度剖析,让更多人了解文化价值与背后的历史渊源。
例如《党建》杂志推出的《学习古代典籍》,集中深入研读《左传》、《正说》、《左传》等古籍,为重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人提供了交流平台。
说百姓事为百姓言——从《淮北晨刊》的办报理念看都市类报纸的平民视角
把百姓看起来生硬、与生活距离遥远的
科技专利会 , 诠释成一个容易理解 和接 受的命题 。
记者追访 ,读者由过去的被பைடு நூலகம்接受变为 主动参与 , 渴望 自己的诉求被重视 , 自己
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 。热线新闻版面的
般是先将新闻吃透 ,用百姓的视角进
行解读 ,然后站在 民众的立场将新闻中 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联的主要 内容提 出
新 闻变得既好看 、 管用 , 又具有生活所赋
予 的厚度。“ 百姓无小事” 哪儿停水了 , ,
哪儿断电了 ,哪儿噪音扰 民了……只要 是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 ,记者都会 出现
在 新 闻 现场 。 、 1新 闻热 线 2 时接 通 百姓 诉 求 、 4小
席之地 ,从大量邮件 中精选 出一些有
北召开的新 闻, 原来的题 目 全国科技 是《
专利会议 昨 日在我 市开幕 全 国 20多 0 科技专家与会》 后来 以( 百科技 高手 , -
会聚相山 红 了专利火 了经济》 ,这样 就
事, 才能走进民众心里。 对 民众普遍关心的国事 、 大政方针 、 涉及到千家万户 的大新 闻 ,淮北晨 刊》 《
市 民热线说小事
《 淮北晨刊》 正是通过报道这些百姓 的 日常生活 ,呈现这些普通而真实的人
扩展为这种沟通和交流提供 了支持 , 因 而深受读者喜爱 。
3读 者 来信 是 不 能遗 忘 的 角 落 、
来, 然后将此 内容传达 出去。
在做法上 ,一是对各大媒体都关注 的大新 闻要精 编,用市民视角和市井话 语拉 近这些 大政方 针与读 者 的心 理距 离。 二是表现在题 目的拟定上 , 也尽量用 市井语言。内容贴近了, 目更重要。 题 例 如 ,奥 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样的国际大
《2024年淮河采风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淮河采风活动策划方案》篇一一、活动背景淮河,作为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为了进一步弘扬淮河文化,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我们计划举办一场淮河采风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采风,感受淮河的魅力,挖掘其文化内涵,同时增进参与者之间的友谊,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感受淮河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2. 挖掘淮河地区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故事;3. 增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4. 推动淮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社会对淮河文化的关注度。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XXXX年XX月(具体日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点:淮河流域(具体地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四、活动内容与安排1. 开幕式:在活动起点举行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及安排;2. 实地采风:组织参与者乘坐船只沿淮河游览,欣赏沿岸风光,感受淮河文化;3. 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淮河文化、历史及民俗风情;4. 民俗体验: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如渔民捕鱼、农家采摘等;5. 摄影大赛:邀请参与者拍摄淮河风光及民俗活动的照片,评选出优秀作品;6. 闭幕式:总结活动成果,举行颁奖仪式,展示优秀摄影作品。
五、活动对象1. 文化爱好者:对淮河文化感兴趣的人群;2. 旅游爱好者:希望了解淮河风光及民俗风情的人群;3. 相关机构及企业:希望借助活动推广自身品牌及文化的机构和企业。
六、活动宣传与推广1. 媒体宣传: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渠道进行宣传;2. 网络推广:利用社交媒体、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3. 现场宣传:在活动现场设置宣传展板、海报等;4. 邀请嘉宾:邀请知名文化人士、旅游达人等参与活动并进行宣传。
七、活动预算与筹措1. 活动预算:包括场地租赁、交通、餐饮、住宿、讲座嘉宾费用、宣传费用等;2. 筹措方式:通过政府拨款、企业赞助、门票收入等方式筹措资金。
八、活动组织与实施1. 组织机构:成立活动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 人员分工:明确各成员的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 安全保障: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参与者的安全。
新四军创办报刊概述
在新四军的全力帮助与带动之下,华中各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很活跃。
1938年5月1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了《抗敌报》创刊;1939年2月15日,新四军政治部主办了《抗敌》杂志创刊。
后来又有中共中央中原局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名义出版了《抗敌报》(江北版)与《抗敌报》(苏北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创办)。
1941年至1943年间,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下设军政治部先后又创办了《江淮日报》《新华报》《无线电讯》,以及军部党刊《真理》《实践》《江淮杂志》《江淮文化》《抗敌画报》《战士园地》《时论丛刊》《建军》季刊和《军事建设》(1942年9月由军司令部主办的内刊,陈毅书写报头)《战士报》(司令部主办)《工作与学习》(军部直属队)《理论与实践》及《敌工通讯》(敌工部创办)《共产党人》(政治部创办的党刊)等,这些报刊的创办极大地推动了各级部队加强军事理论研究,及时将华中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的各种作战经验与深刻教训刊登出来,以便更好地深入指导部队开展军训与实战。
《江淮日报》创办以后,紧接着又相继宣告成立了江淮通讯社、江淮出版社、苏北文化协会、青年记协华中分会等种类繁多的各级文化宣传组织,创办了《江淮杂志》《江淮文化》《江淮艺术》《江淮画刊》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刊物,由此而全面地推动了整个华中抗日根据地内新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
《拂晓报》从1939年10月开始陆续创办了拂晓系列的“增刊”“丛刊”“汇刊”“画报”“电讯”“拂晓”“副刊”“文化”“专刊”等形式各异的报刊。
为推动根据地群众性办报运动的开展,拂晓报社还举办了“报人训练班”,为地方培养新闻出版方面的人才。
如《群众导报》《团结报》《永光报》《淮上导报》《抗大生活》《奋斗报》《前锋报》《创造报》和《新淮宝报》等报刊,就是直接或间接受到《拂晓报》的支持和影响而创办的,所有这些,在彭雪枫看来都是“《拂晓报》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起来的”。
自1942年起,《拂晓报》是与《人民报》合并而壮大成为中共淮北区党委的机关报。
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通用14篇)
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通用1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口号大全、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speeches, slog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通用14篇)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通用14篇)在广播站锻炼的学生,广播前都会预先做好广播稿,漂亮的广播稿会带来更好的节目效果,优秀的广播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总结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总结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总结
淮河流域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沿淮河地区有着丰富的淮河文化。
本次报告对淮河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如下。
首先,淮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史前时期起,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这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
淮河流域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区域,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深深影响着淮河文化的发展。
其次,淮河流域的文化特点丰富多样。
淮河流域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为这里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淮河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基础,衍生出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特点。
例如,淮河地区的美食以水产和稻米为主要特点,有着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
再次,淮河文化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淮河流域曾先后是战国时期楚国、秦朝和汉朝的重要地域。
这里曾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对整个华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淮河文化不仅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是后来各个朝代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最后,淮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重要任务。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淮河流域的发展有可能对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因此,保护和传承淮河文化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
力下,应加强对淮河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保护淮河流域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
总之,淮河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重要的历史地位。
淮河流域的文化发展对整个华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强对淮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关键,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范文
淮河文化研究报告范文淮河文化研究报告一、引言淮河文化是指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区域内,淮河流域上游、中游、下游等地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淮河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珍贵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次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挖掘和研究淮河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为淮河流域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二、淮河流域概况淮河是中国第五大河流,全长约1,100公里,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区域。
淮河流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温和,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三、淮河文化特点1. 农耕文化淮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区域,深深扎根于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
在淮河文化中,农业生产被赋予了特殊的重要性和尊崇,农耕文化在淮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习俗中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 河流文化淮河作为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形成了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河以其广阔的流域和丰富的水资源,给淮河流域带来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河流文化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民间艺术等方方面面。
3. 宗教信仰与文化淮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宗教传入的重要地区,其中儒教、佛教和道教影响最为显著。
宗教信仰与文化相互渗透,形成了深厚的宗教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宗教信仰的精神慰藉和指引。
四、淮河文化的价值1. 历史价值淮河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反映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对淮河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2. 艺术价值淮河文化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古建筑等。
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才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 社会价值淮河文化作为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认同,对于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保护和传承淮河文化,有助于维护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五、淮河文化传承与保护1. 加强研究与教育加强对淮河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从根本上增强人们对淮河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五月阳光灿如芒
文 昌 宫 , 家 关 于 淮 海 战 役 的 话 题 也 多 了起 来 , 围 大 从
北柳孜发掘 出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 ,成为 当年十大 考古发现之一 。考古证明 , 隋唐 时期 , 改道 的大运河
通济渠 曾经流经这里 ,淮北曾经是古运河河畔城 市 之一。从古运河码头遗址发掘出土的保存完好 的古 沉船 ,不禁 让人 们遐想这 座城 曾经有过 的运河船帆
马》 自己还像模像样唱了几段 , , 引得满 堂喝彩 。 茶香袅袅 , 鼓韵 阵阵 , 作家 、 术家们沉 浸在浓 艺
面对这些古青檀 , 作家 、 艺术 家们感慨不 已。大 家纷纷以古青檀作 背景 , 拍照、 留念 。女 画家童凤莉
特意购买 了一根青檀木拐杖 , 说是 回去留作纪念 。 省 报告文学 协会秘书长 、老作家温跃渊先生 面对古青 檀, 沉思 良久 , 似乎在冥想着这些大 山的精灵是如何
如芒的阳光下 , 尽显着能源新城独特的魅力。 在 隋唐大运 河博 物馆 ,面对一件件古运河 出土
的珍贵文物和精美瓷器 , 采风团成员们感叹不已。他 们 了解 到 , 淮北为古相城所在地 , 曾是春秋时期宋国
的国都 , 、 秦 汉为郡 的治所 。9 9年 , 19 考古工作者在淮
硝烟弥漫 的战场 , 多人还是第一次 。 许
“ 的茶馆 , 请客人们 品味这里独特 的茶文化 , 验淮 体 北醇厚 的风俗 民情。 走进茶馆 , 一进门是一座硕大的灶 台, 灶台上摆 满了古铜色的茶壶 , 咕噜咕噜地 冒着热气 。 不太宽敞
的屋 子 里 ,茶 客 们 围着 木 质 的茶 桌 ,悠 闲地 喝 茶谈
天。一位 中年妇女提着一只长嘴茶壶 , 回穿梭 , 来 不 停地给茶客冲茶 添水 。 据介绍 ,临涣古镇喝茶的习俗始于 明朝 ,已有 6 0百多年历史 。如今 , 0 不大的镇 子上茶馆一家挨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淮河晨刊》“我们的节日”特
刊实践-新闻学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淮河晨刊》“我们的节日”特刊实践
徐怀明
【摘要】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报道上下功夫,蚌埠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淮河晨刊》积极探索,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努力挖掘乡土文化,让报纸看得见乡音,触得着乡情,解得了乡愁,不仅扩大了报纸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还给报纸注入了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淮河晨刊;乡愁;节日;实践
一、节日特刊浓墨重彩,主打亲情服务读者
近些年来,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等一些西方节日在国内许多城市大行其道,许多年轻人对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很多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知之不多,反应冷淡,反而对一些西方“洋节”趋之若鹜,盲目追捧。
其根本原因,既有商家在经济利益诱惑下的盲目炒作,也有一些公众的盲从心态和年轻人的好奇心理。
另外,也反衬出中国传统文化在互联网语境下,在传播与推广方面存在“短板”。
《淮河晨刊》作为“蚌埠人的都市报”,审时度势,把握时代律动,积极响应文化强国战略,弘扬传统文化,讲好淮河故事,传播乡音乡情。
从2013 年起,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开办“我们的节日”栏目,提前谋划,精心制作,倾力推出节日特刊,营造了浓墨重彩的节日气氛。
(一)《过年手册》嚼出年味
2015 年2 月16 日,经过采编部门通力合作和精心准备,《淮河晨刊》
隆重推出四叠64版《三阳开泰·2015过年手册》,《手册》兼具知识性、服务性、娱乐性为一体。
版面红色基调突出节日喜庆,封面及报眉设计以祥云、圆形方孔钱、窗格、大红灯笼等为元素突出传统文化,读者捧到散发墨香的春节特刊,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在分叠设计上,编辑按内容归纳,有序排列。
A 叠:年景。
内容有过年习俗,大拜年,全市新春文化活动等(节目单);羊年与羊的知识;春节期间影视节目单等。
B 叠:丰年。
包括新闻报道和商场资讯。
商场资讯包括各商场营业时间、打折优惠信息、限时抢购信息。
理财方面:理财资讯、产品、银行广告等。
全市各部门、单位值班热线;尤其针对银行取款、家居防盗、返乡旅行、逛街购物、傍晚出行、爱车防贼等进行提醒。
C叠:年味。
美食方面:除新闻报道外,主要刊登酒店、酒水方面的服务信息;供水供电信息。
健康方面:主要刊登医院门诊信息、节日健康知识等。
出行安全方面:天气预报、道路交通信息;汽车方面:车市信息;汽车广告。
D 叠:美宅。
房地产资讯及相关拜年广告等。
在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报道上,重点稿件如记者采访蚌埠民俗专家冯淮南,写出的《传统嚼出年味,弥新不变亲情》,回顾了蚌埠春节习俗的发展、演变与传承,重点突出传统节日共享天伦的亲情主题;编辑整理的《细说春节习俗:贴窗花和倒贴“福”字由来已久》,细数扫尘、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守岁、拜年等习俗由来及典故,可谓端上一桌文化大餐。
春节期间,城乡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记者收集信息汇总成《让春节过得更有年味儿》;走亲访友,聚餐是过年的重头戏,记者深入商场网店,了解传统年货、土特产以及购买年货技巧,采写《年货备齐了吗》,为读者支招;经营部门还推出《萌娃拜年》,征集本地学前儿童上版面,一个个憨态可掬的萌娃拜年图,为节日增添了喜气。
(二)文明祭祀让城市更清明
清明是人们祭扫、踏青的节日。
每年清明前后,人们总会通过各种形式缅怀先辈,祭拜故人。
老家不在蚌埠的市民总喜欢晚上到街角或十字路口烧纸,清明前后一段时间,城市到处飘着纸灰,火光重重,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安全隐患。
近几年,市有关部门除加大巡查劝阻、集中整治外,《淮河晨刊》开辟《倡导文明祭祀》专版、专栏,宣传文明祭祀新风,记者采写了《百名志愿者,鲜花祭先烈》、《近千名市民选择到公祭台祭祀》、《传统祭祀用品不再是首选》、《献束花敬杯酒植株树过个低碳文明的清明如何》、《社区喊你“鲜花换纸钱”》以及评论《让“清明”更清明》等系列稿件,形成强大的文明祭祀舆论氛围,让人们在祭祀先人时,也多了一份社会责任。
同时,记者采访安徽省文史馆员郭学东、民俗专家冯淮南等,撰写《清明时节话习俗——禁火寒食》,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南北祭祀习俗的差异以及清明与农耕的关系等,让人们记得住传统,触摸得着乡愁,寄托了思念,发挥了纸媒传播传统文化的厚重影响力。
(三)浓情端午香飘珠城
蚌埠乃“古采珠之地”,又称珠城,端午习俗历史悠久,端午节是江淮大地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江淮地区一年中农忙开始、外出旅游的好时节。
《淮河晨刊》不失时机地推出《浓情端午——我们的节日》特刊,传递满满的温情。
特刊在版面设计上采用龙舟、粽子、竹叶、香包等元素,精制报眉,精划版面,精选稿件,组织了《话端午》、《端午节吃粽子有讲究》、《外来蚌埠人回忆家乡过端午》、《网友晒端午“独家记忆”找寻节日文化魂》、《热线互动话端午》等知识性、娱乐性、贴近性较强的新闻稿件,以温情传承历史,以知识启迪读者,以氛围打动人心,使传统节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二、传统节日潜藏商机,读者商家报业共赢
记住乡愁的报纸,除了能很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打动人心赚取阅读率外,也能获得利润。
众所周知,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和动力转换节点,商家的广告投放意愿趋弱,且投放媒体分散、多元,要想拉动投放,就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加强新闻策划和经营策划。
《淮河晨刊》靠一次次节日策划完成了广告的稳定增长。
2015 年《三阳开泰·过年手册》共出版64 个版,在设计版面时,就充分考虑经营元素的切入,例如在D 叠《珠城家园》版推出《回家·过年》系列版面,结合农民工返乡置业,与各房地产公司联合造势,主打温情牌,并对一年来蚌埠房地产市场进行回顾,发布《春节期间全天候购房指南》,拿出优惠政策助力“返乡置业”客户群,开展团购最优惠活动,吸引在外挣钱、回乡置业人群的关注。
针对春节期间资金流量大的特点,广告部门还与全市各金融机构开展《新春送好礼财星迎到家》惠民活动,金融部门向全市客户拜年,并推出理财产品,企业形象与业务推广兼具。
其他如旅游、商业、酒店等行业也纷纷加入《过年手册》,实现春节特刊广告开发40 多万元的经营业绩,在低迷的市场背景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中秋节前夕,《淮河晨刊》推出《团圆·中秋特刊》,设置动态、提醒、亲情、习俗、赏月、美食、养生、市场等版面,在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信息的同时,吸引商家参与特刊宣传,实现广告开发18 万元。
三、“我们的节日”没有止境,弘扬传统不遗余力
实现中国梦,要依靠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要依靠文化等软实力。
越是传统的、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
作为地方媒体,“我们的节日”策划很好地抓
住了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追求内心宁静、回归传统、向往亲情的心理需求,达到多方和谐统一。
回顾《淮河晨刊》关于“我们的节日”专栏、专版的创办,有以下三点值得总结:
一是要增强媒体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夯实文化软实力,尽一份地方媒体应尽的职责。
二是围绕地域特点,地方文化,地方历史,说好地方故事,传承地方风物,呵护记忆,以乡愁为媒体营养,多些人文情怀,做强软新闻,增加读者对传统纸媒的粘性。
三是架设年轻读者和老年读者,本地读者和外来读者,城市读者乡村读者人文互鉴的桥梁。
当前报纸读者老年化,老年读者苦于历史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断层,缺少记忆载体,而报纸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
同时,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一些外来人口也能通过报纸了解不同地域的节日文化。
达到一沓报纸解乡愁的双重效果,也使得城市和乡村在发展中,在人口流动中,文化互鉴,不被人为割断乡愁。
(作者单位:蚌埠报业传媒集团)
责编:刘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