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传统文化
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
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紧张又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将谢下帷幕,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吗?是时候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了。
那么实践报告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春节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1(一)研究目的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始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2.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国学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国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校特举办了一场以“传承国学,弘扬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国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学派的核心思想。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10月17日活动地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四、活动内容1. 参观西安博物院在专业导游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院,了解了西安的历史文化。
通过参观,学生们对西安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国学在西安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 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被兵马俑的雄伟壮观所震撼,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3. 体验传统书法在专业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习了书法的基本技巧,亲自动手体验了毛笔书法的魅力。
通过书法练习,学生们培养了耐心和细致的品质。
4. 参观大雁塔大雁塔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圣地,是研究佛教文化的宝贵资料。
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了解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历史博物馆之一,馆藏丰富,展示了陕西地区的历史文化。
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了解了陕西地区的历史变迁,对国学在陕西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6. 举办国学知识竞赛在活动最后一天,我们举办了一场国学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国学素养。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国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提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能背诵一篇完整的诗词。
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用我们的行为告诉着大家,我们在传承着我们的文化。
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科技的日益发展,我们接触到越多的外来文化,当初学习了十八般武艺的孩子们如今却都丢掉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乐器早已蒙上灰尘,弹不了一曲高山流水,身体也早已僵硬,舞不动一曲惊鸿舞。
他们转身一变成为了低头族,刷着抖音,玩着游戏。
七夕节火不过情人节,大家只知道送玫瑰以表情义,却不知道送梳子更寓意白头偕老,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日本茶更闻名于世界……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我选择了薪火相传实践队,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来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这次寒假实践活动中很荣幸我被选为队长,想要出色完成任务的我顿时感到压力很大,每一次会议前认真做好功课,统筹安排队内分工是我应尽的职责。
为了更好的安排任务,我将我们的队伍分成了三个组:秘书组、宣传组、组织组,每一组都有相应的任务。
我本以为只要做好分工就可以了,但渐渐我发现很多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安排起来会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顾及不到致使我手忙脚乱。
其中,设计调查问卷环节让我记忆犹新,队员们的奇思妙想、思维方式的不同,让我一刹那众口难调,最终经过一周的激烈讨论,队员们共同制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调查问卷。
接下来就是发放问卷了,看似简单的步骤在实际操作中让我顿觉掉以轻心,天气寒冷、遭遇拒绝、心态急躁,这一道道关卡时刻提醒我们实践的意义在于持之以恒、在于坚定信念。
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努力着,即使偶然遭遇拒绝也能微笑着回应;我们欣喜着,看着队员们接连完成任务,心中蜜糖般的喜悦。
著名作家北岛曾经说过,“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当下,处于时代节点的我们回望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应该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我们的血脉和呼吸中。
泱泱大国,赫赫华夏,我们不仅有傲人的传统文化,还有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如今的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并非一对反义词,当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用科技这把利剑披荆斩棘时,也别忘了传统文化地引领驱动。
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7篇)
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7篇)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7篇)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实现中国梦需要集中一切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而传统文化就是一项主要的资源,是最有利于调动国人的积极因素。
但传统文化也有其局限,如果不深入探究其精神实质,一味模仿复古,只会起消极作用。
如果不注意创造性转化,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而且传统文化的正确理念往往只停留在概念,集中于精英,今天必须使之形成社会实践,面向大众,方能发挥作用。
例如中国的传统孝道,如果我们只是理解为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那其他文化无不如此;如果只是让青少年披上汉服,穿上唐装,叩头跪拜,更是连形式也做不到。
实际上,孝道的本质在于维系家族的精神支柱,保证家族和社会的繁衍,所以才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
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孝道的继承与弘扬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今天现代化国家和发达地区都面临着生育率降低、人口数量下降、老龄化加剧的难题。
如果将传统的孝道转化为现代的价值观念,即保证家庭和社会的繁衍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更是青年不可推卸的职责,同时摒弃将“后”限制为男性的陈腐概念,保障男女平等,那么这种孝道就能在中国发挥独特的巨大作用。
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2中华传统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色而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和文化之魂。
今年暑期实践中,校团委与校友会发起“文化中国行”实践项目,并获得北京大学校友基金的支持与赞助,扶持青年学子长期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明、发扬民族精神、传承国学精粹的实践活动。
经过层层筛选,北京大学赴南京云锦研究暑假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厦门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艾德莱斯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禅学社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邹鲁行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敦煌实践调研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赴大连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赴江苏开弦弓村村史调研实践团、北京大学赴福建泉州暑期调研团、北京大学耕读社传统文化研修夏令营等十支团队入选“文化中国行”项目。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忙碌而又充实的社会实践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一定积累一些相应的社会经验,为此需要认真地写实践报告了。
一起来学习实践报告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1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
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护现状,并在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
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
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xx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
但另一方面,xx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呢?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的: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活动成果: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2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1一、实践单位XX市各市区及乡村二、实践时间20XX年2月12日至20XX年3月5日共22天三、实践目的为响应我校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学习践行活动,弘扬优良社会风气;拓展学习资源和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四、实践内容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在饮食、文娱及传统活动等方面对沅江市的春节文化习俗进行了调查。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然而各个地区风俗不尽相同。
据调查,XX市的春节习俗主要可以概括成: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九、贴春联;大年三十熬一宿;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大年初六、把店开;七不去,八不归;正月十五、挂灯笼。
1、二十三、打扬尘、送灶神:打扬尘的意思就是大扫除。
一般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太做得,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
湖南话为“打扬尘”。
每次,我家在二十三这一天打扬尘,最重要的事就要擦窗户,尤其是室外那一侧面。
一年积攒的灰尘要在这一天清理的干干净净,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打扫,就是祭灶神了。
家家户户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打扫干净,在灶神像旁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在灶前供上贡品,我家一般用香油,但也有用糖果之类的。
全家大小要在这时行礼许愿。
2、二十四、过小年:关于小年,湖南各地过的时间有些差别。
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益阳等地以二十三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
民俗社会实践活动文档(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民俗文化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我们组织了一次民俗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互动体验和知识讲座等形式,让参与者深入了解民俗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二、活动目的1. 让参与者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参与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参与者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参与者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意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四、活动地点XX市XX区民俗文化村五、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 参观民俗文化村,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 观察并记录民俗建筑、服饰、工艺品等特色文化元素。
2. 互动体验- 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剪纸、编织、陶艺等。
- 参与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民间戏曲等。
3. 知识讲座- 邀请民俗专家进行讲座,讲解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传承和保护。
- 组织观看民俗文化纪录片,加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4.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民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提出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的建议。
5. 成果展示- 活动结束后,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参与者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六、活动安排1. 前期准备- 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
- 联系民俗文化村,安排场地和活动时间。
- 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活动实施- 实地考察:组织参与者参观民俗文化村,进行实地考察。
- 互动体验:安排参与者进行传统手工艺制作和民俗表演体验。
- 知识讲座:邀请民俗专家进行讲座,组织观看纪录片。
-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民俗文化的现状和未来。
- 成果展示:组织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参与者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3. 活动总结- 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意见,总结活动经验。
- 撰写活动总结报告,对活动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难忘的实践活动又将谢下帷幕,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实践报告吧。
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1摘要:春节是中国人民最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最重要和重视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有很多习俗,例如:贴春联、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看春晚、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放鞭炮、出门拜年、挂灯笼、贴窗花等等。
研究背景: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又称为农历新年,我们叫它为“过年”,它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在春节期间,全国人民都要举办一些有趣味的活动来庆祝,以祈求自己来年可以平安健康,工作学习顺利。
活动很丰富,到处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景象。
春节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已经蔓延到了许多国家,这些国家和我们一同欢度春节。
正文: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年除夕都会出来害人,当又一年后人们正要逃往深山避难时,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下决心要把“年”兽赶走,那晚,老人身披红袍,放鞭炮、挂灯笼,“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知道了“年”最怕红色,于是每年都张灯结彩庆祝。
这一天称为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怕是没有比春节还热闹的了。
办年货,过年出门去拜年都要送礼,大多数是送酒的,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祝福;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不好的、晦气的,都扫出家门,不然怎能说是辞旧迎新呢?大年三十这一天,每家每户都拿出刚买的春联,贴在门上,墙上等地,还要把旧的窗花撕下来,贴上新的,有的人家外面挂上2个大灯笼,夜晚红彤彤的很好看。
除夕夜的年夜饭无疑最令人期待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着大餐,一起看春晚,不管在外面有多忙,一定要回来过个好年,。
年夜饭自然是很丰富了,有一桌子的美味佳肴,第一道菜是一种叫“全家福”的汤,希望新的一年以福为主,并贯穿全年。
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5篇)
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5篇)1. 社会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在参观传统文化艺术馆时,我看到了许多值得珍视的珍贵文物和传统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传递着深厚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通过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文化,我对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更深的认同,也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遗产。
2.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美妙之处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时,我学习了传统歌曲、舞蹈和戏曲表演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不仅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我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之处,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好的理解。
3.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我学习了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
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注重和谐与均衡。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对自己的行为和处事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和社会的发展。
4. 在社会实践中,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活力和创新。
参观传统产业发展基地,我看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传统技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是对过去的继承,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这让我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5. 社会实践中的交流与互动,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学生交流,我了解到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这让我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2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生活又将谢下帷幕,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写一份实践报告,做好总结。
可是实践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通过对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进行民族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调查和分析,为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7月5日至年11日6日三、调查地点:贵州省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四、调查对象:复兴村村委及村民五、调研经过及内容(一)走访村委1、村庄基本概况大方县八堡乡复兴村位于大方县八堡乡北部,距八堡乡政府驻地3.5公里,面积9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组,662户,263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元,居住有90%以上的苗族。
种植业以种植玉米、水稻、小麦、油菜、辣椒、马铃薯为主,养殖业以家庭饲养猪、牛、马和家禽为主。
2、村庄环境建设情况:⑴村庄基本面貌:A、村容村貌良好、干净整洁;B、茅草房的改建已完成90%;C、各组道路全部硬化;D、各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较好;⑵基本设施建设复兴村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复兴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
⑶村庄自然环境复兴村环境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污染,自然环境很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饮用水都是纯天然的浅井水,平时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无污染食品。
(二)与村民实地访谈村民生活情况:90%以上的人家都有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00%的村民们都用上了电。
大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生产和发展,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生活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高兴劲都洋溢在各自的脸上。
六、关于复兴村发展的思考:1、大力推进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发展。
复兴村90%以上村民都是苗族,因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食:苗家盖碗肉、苗家水花酒、苗家鸡八块等。
民族特色的饮食让复兴村的经济明显增长。
民俗活动社会实践心得(3篇)
第1篇一、前言民俗活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间文化瑰宝。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积极参加了一次民俗活动社会实践。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二、活动背景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各地纷纷举办各类民俗活动。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选择了我国某地的传统民俗活动——端午节。
三、活动过程1.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源于我国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
相传,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活动。
2. 划龙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亲身参与了划龙舟。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划龙舟的基本技巧。
比赛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拼搏,充分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
3. 制作粽子在端午节这天,制作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习俗。
我们学习了粽子的制作方法,亲手制作了美味的粽子。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也体验了民间技艺的传承。
4. 挂艾草艾草具有驱邪避疫的功效,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
我们学习了如何挑选艾草,并亲手将艾草挂在家门口,寓意着家庭平安、健康。
四、心得体会1. 民俗活动的魅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民俗活动的魅力。
民俗活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民俗价值。
参与民俗活动,让我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划龙舟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
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
这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3. 劳动与技艺的传承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粽子的制作方法,还了解到了民间技艺的传承。
这让我明白,劳动是光荣的,技艺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4. 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集锦9篇)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集锦9篇)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第1篇在这个长达一月的寒假里,我参加了xx文化中心第42期的传统文化学习,讲座的主题是:幸福人生。
这是一次封闭学习。
不但学习了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之付诸实践。
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给了我不少触动。
在这里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达中心的时间是下午,xx文化中心位于xx市xx区的一个比较偏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这是社会给界爱心人士筹资建设起来的。
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让我体会到他更深一层的含义。
刚到文化中心的时候,就发想了一件事。
人们见面时是鞠躬礼。
起初我不明比为什么。
中心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给了大家一个答案。
要学会谦卑,最实际的方法,就是低下头,放下身份。
这才是鞠躬的目的。
养成这种习惯,人自然而然就学会谦卑。
如同一个永远装不满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输更多的东西。
学会鞠躬,做到谦卑,是我在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获。
第二天在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
天都没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了一套健身操。
然后按秩序进入课堂向孔夫子敬礼后进行早读。
早读的内容是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孝经。
我曾经看过百家讲坛上有关于《弟子规》的解读。
内容是明白的。
本以为学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上课根本脱离了书本!因为咬文嚼字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
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健康、教育、经济、和谐、礼仪。
第一天早上的学习内容是:健康。
主讲师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彭鑫博士。
他不仅介绍了饮食和常见病的关系。
还提出了五行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应关系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事实依据。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和人体的器官的对应关系。
提出了文化与健康的理论。
此外他还用事实论据告诉我们素食与健康的关系。
在这里,他提倡的健康饮食和绿色饮食是基于现代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来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里,三餐都是吃素的。
经过这次讲座,没有人抱怨。
结束的时候很多的学员都自发的要求坚持下去。
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_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工作总结
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_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工作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产品,如建筑、工艺品、艺术品等,它们具有历史、艺术和民族特色,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工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对近期的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1. 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传承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我国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些地方通过设立传统手工艺品学校,邀请老师传授制作技艺,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人才。
还针对一些重要的传统手工艺品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提高了它们的保护和传承的地位。
2. 文物保护和修缮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古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传统。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国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大了文物保护和修缮力度。
从敦煌石窟到故宫博物院,各地都在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使这些珍贵的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3.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工作,如提倡过农历年、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举办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和赛事,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增进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文化遗产的创意利用传统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文化的源泉,是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
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我国还积极探索传统文化遗产的创意利用和产业发展,如开发文创产品、举办传统文化演出、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等,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
1. 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队伍壮大在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的传统手工艺品技艺传承人,他们不仅斩获了国内外的各种奖项,而且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风格和特色。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
传统文化实践报告7篇【第1篇】社会实践报告,宣传中医传统文化活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宣传中医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下乡宣传活动,为期两周时间,感受颇深,收获多多。
了解了在民众心中中医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及他们的平时就医方式,了解方式,以及中医药普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自身的优缺点。
现逐一述说如下:我们选择的目标群体为北京郊区东八间房北石家村的所有民众。
选择理由:1,离北京较近,文化程度较好,普及广,能代表大众;2,处在城乡结合的过度地段,选择就医方式有中医及西医,在调查过程中有所对比,符合当前医学治疗状况;3,目标群体数量稳定,有利于调查普及的实施和效果;4,交通方便,有利于我们团队每天方便定时到达,并按计划实施方案;5,有本地医疗机构和村委会积极配合,取得了方便足够的活动场所,并获得足够的信任度;6,群体年龄分布均匀,18-70岁不等。
经过为期两周的活动,我们获得大量资料,经分析总结,当面了解发现,中医传统文化及中医药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67%的人认为中医药效果良好;59.6%的人人认为中医在治疗慢性病中优于西医;25%的人称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89.1%的人认为中医实惠但不方便,治病效果较慢;21%的人不了解中医;13.2%的人不相信中医;53.5%的人平时习惯选择中医就诊;68.9%的人认为现如今中医应当在保健领域加快步伐;91%的人认为,中西医结合比较好。
通过了解,大多数人通过电视媒体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部分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了解中医,亲身体验并感知。
少部分人只是见过中医诊治,但并未就医过,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通过阅读书籍,讲座等了解。
在对他们的回访中,我们总结出中医药的缺点和普及中医药将遇到的问题:1,中医疗效较慢,对大多数疾病来说,人们首选西医,中医逐渐被忽视;2,中医药治病,熬药繁琐费时,在生活节奏较快的条件下,为了方便,节省时间,人们不愿去抓草药,熬草药;3,草药味道苦涩难下,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人,不能接受;4,中医看病主观性强,不能令患者一目了然,从心里接受;5,国家对中医药的宣传及重视程度处在“点”的状态,并未达到“面”的效果,力度范围还不够;6,中医药的宣传缺乏现场或生动的展示,在宣传过程中如果能亲身体会和参与就诊活动,可谓眼见为实,心服口服;7,西方文化的冲击,是中医传统文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社会实践结束了,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那么需要好好地作总结,写一份实践报告了。
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漂亮的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1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一、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分为网上问卷和实体问卷两部分,参与问卷的主要是中学生和大学生。
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报告
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生活又将谢下帷幕,相信收获不少,一定有不少东西可以写进实践报告的吧。
一起来学习实践报告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报告1正如我的家乡——中山——一直标榜的那样,这座拥有自1152年至今的历史的城市,拥有者它独有的文化。
中山有着一个不能不提的身份:孙中山的故乡。
在中山,尤其是城区以及翠亨,能很清晰的感受到孙中山留下或者说是后人留下的印记。
孙中山故居、中山纪念堂是中山的两个热点旅游景点,后者也许没有了以前的辉煌,但孙中山故居作为直接和伟人生前的生活挂钩的地方,现在依旧拥有着无数的旅客。
这一点直接体现在节假日景区门口等待入场的队伍,可想而知在门票还没免费的年月里,孙中山故居这一景点的门票钱为中山GDP奉献了多少力量。
除却孙中山这一城市名片,中山也有着许多自古代沉淀下来的文明古迹,虽说很多在十年动荡中被破坏,但得益于后人的修复,不少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比如说,沙溪镇龙瑞村的刘氏宗祠。
这类经历风雨得以重生的文明古迹,可能不会得到过多的关注,可它们拥有的,却是最原初的情怀。
在今年春节期间,作为每年的固定活动,我在大年初一和几位亲戚趁着到云汉(沙溪镇)的外公外婆家拜年时一起去北帝庙上香祈祷。
这世上神存在与否在我们这些平民心中早已不重要,去寻访这些古庙,在那里上香虽说是形式,但我们去哪里追溯的,是已经消逝的童年时光。
除了文明古迹,中山的民间艺术也是不可忽略的。
中山民间艺术丰富,其中有中山民歌、舞龙狮鹤凤、崖口飘色等。
中山是民歌之乡,民间流行的民歌有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客家山歌、鹤歌、姑妹歌、渔鼓、龙舟、小调儿歌等,其中以咸水歌和高棠歌最有特色,这两种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坦洲镇等大沙田区。
中山舞龙分为木龙、火龙、金龙、沙龙、草龙、游龙、板龙、云龙等8个种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共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弘扬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济南是人泉,泰山是神泉”,这是寒假登泰山时听到的一句话,意思是济南的名人多,泰山的名神多。
本来不懂这句话,逛完了泰山才懂它的真含义:神,的确很多,大小庙宇无数;来过的神人也很多,悬崖绝壁上都有某年某日某人的题词!我在凌晨三点醒的,当时同寝室的四个人已经醒了,在悄悄谈话,被窝里的脚有些冷,说不清是被她们的谈话声吵醒还是房间太冷把我冻醒,总之是醒了。
水杯里的水已经冰凉开始冻彻肌骨,这泰山顶上的凌晨,除了我和屋里的人,所有的人都睡觉了,世界是一片安静。
我们出发的时间还不到五点半,天依然黑透着,室外温度倒也不低,有人惊叹和屋里一样冷啊!当时走在古建筑的冷清大街上,确实有魑魅魍魉的感觉,路上稀疏有几家开门的店铺,露出灯光。
而我们则依靠点点手机灯光行走,偶尔有巡夜的人,露出一点手电筒的光,只一束,不过已经很感激了!几个人稀落落的在街头,出租军大衣,叫卖高香,价格是贵的离奇,且掺杂谎价成份太大,他们都身穿黄绿色军大衣,缩着脑袋和脖子,像一只只冻坏了的猴子。
路倒是够平整,只是台阶很多,有时我幻觉这是在没有路灯的某个地方,看看路边的灯--很有古韵的亮着,周围是花花绿绿的画,台阶下是距离千米的泰安市,有点点灯,有长龙似的路灯,远处看来有些缥缈,真的像天宫,一抬头,贞节牌坊似的建筑,凭借昏暗的光,看见上面是“天街”二,哦,原来现在在泰山顶上!行走夜路,头顶繁星,点点滴滴,连月亮也逃到天的东方让路。
什么北斗星,北极星,牛郎织女星…马导一边指着一边教我们辨认。
看见天上繁星,看到山下的灯火美景,仿佛山是镜子,把星星射到人间,抑或人间是湖面,飘了天空的影子,我陶醉这奇景,就想收录到照相机里。
路前面是阴森恐怖的,黑黑一片,只闻到浓烈的香气,是焚烧的香,那一刻来不及仔细看周围,急着赶路,而路在脚下也不太平了,石头参差不齐,我忽然害怕了,小时候听说过鬼迷路的故事“晚上走路时,鬼出来捣鬼,故意变出路来迷惑人,使人绕来绕去的走不出原地,只是绕圈而已”我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宾馆老板的话“走了别回来啊”不像是对人说的话,只像说鬼的。
社会实践中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社会实践中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是指通过实际的行动、参与和观察,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己的一种活动形式。
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艺术、习俗、技艺等方面的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贵价值。
在社会实践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探讨社会实践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大类。
自然遗产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并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现象、自然地貌、自然动植物等。
而文化遗产则是人类的创造和商品,是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留下的痕迹。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首先是加强保护意识,强调文化遗产的珍贵与重要性,以免受到破坏和消失。
其次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合理规划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使其得到最佳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
最后是培养人才,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性,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传承文化遗产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一方面是加强教育教育培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从小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艺。
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传统文化产品和服务。
只有保护与传承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二、社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社区文化是指在特定地域和特定群体中形成的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社区的全体居民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文化展览和演出等,激发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社区可以设立文化交流中心或文化博物馆,为居民提供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场所。
此外,社区还可以组织文化培训班、传统手工艺制作班等,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为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非遗社会实践活动背景(3篇)
第1篇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遗产。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技艺、医药、民俗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遗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此背景下,非遗社会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二、非遗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1. 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非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非遗,从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非遗社会实践活动以非遗为载体,通过参观、体验、学习等形式,使人们在参与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3.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非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挖掘非遗的经济价值,推动非遗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4. 增强社会凝聚力非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可以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会凝聚力。
三、非遗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挑战1. 非遗资源保护不足部分非遗项目因传承人老龄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面临失传的风险。
此外,一些地方对非遗保护力度不够,导致非遗资源受损。
2. 传承人断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非遗项目传承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认知度不高,传承人断层问题日益突出。
3. 市场环境复杂非遗社会实践活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制约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4.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但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四、非遗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为非遗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系别:环化系
班级:环测1303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
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结合的独特体现。
暑假,我对家乡信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在河南省南部的南部,有一个“豫南明珠”——信阳。
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信阳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
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信阳在西周时期,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时设义阳乡,北宋改称信阳。
信阳有楚汉交融的地域文化,商周、春秋、战国以后,细腻浪漫的楚文化与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河文化。
信阳是中华姓氏,当今汉姓100个大姓中,有黄、赖、罗、蒋等13个源于信阳或有一支源头在信阳。
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子路问津处都在信阳,司马光砸缸、亡羊补牢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
从这里出土的战国编钟极负盛名。
一次,信阳也具有较为古朴的文化气息。
就在信阳的好山好水中,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非物质文
化遗产。
信阳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你看那)军队伍真威风, 百战百胜最英勇, 粉碎了蒋贼的大围攻你看那一杆红旗飘在空中红军队伍要过冲红色战士最光荣。
——<<八月桂花遍地开>>
当红色的春风吹过这片肥沃的土壤,土壤便养育出淳朴的信阳人;当红色的雨水滋润这方善良的人民,信阳人民便沉淀出独具豫韵的信阳民歌。
信阳市素称河南的歌舞之乡,在民间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
方面有着丰厚的存量,在风格上迥于淮河以北的河南省内各地区。
建国前曾有一次较大的变革,即在原生状态的民间音乐舞蹈中加入了一些新的音乐、舞蹈元素,形成所谓新民歌和新民舞;建国后,至1978年经过两次“文艺采风”,原生状态的民歌、民舞在被收存保护的过程中又有所变化,纯原始的民间音乐舞蹈已不多见。
代之以原民间音乐舞蹈素材为基础,再创作而形成的一批音乐、舞蹈节目存在形式。
信阳民歌是一种智慧的结晶,丰收的成果。
信阳民歌作为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
1)起源
据传,上古时期,淮河流域居住着以少昊为首领的东夷集团,
他们以鸟为图腾,认为鸟是神的化身,是人神沟通的使者,他们注意聆听鸟的歌唱,认为那是神的声音。
可以设想,在淮地先民中,有那么一个人,先是模仿鸟的歌唱,后来自己偶尔唱出几个音,觉得好听,又高声唱一遍,岩壁回应了他的歌声,这让他很兴奋。
于是他把刚才唱的几句又连续唱出来,并按照他的意愿控制他的歌声,唱出他想唱的调子,这意味着他已经能创造旋律,让音调结合目的发生,形式也变得复杂,完全超越了一个鸟以同一音高或同一组音高的啼叫,充分体现了人类歌唱的最基本也是最典型的特性即音乐的转换性。
这个人就是信阳的第一个歌手,他回荡在岩壁间的歌声就是信阳的第一首民歌。
随后,淮地先民又在鸟的飞翔中萌生了“巫”(舞)的意识。
后来,出生于东夷集团的一个名叫成汤的人建立了商朝的趣味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商人“喜歌舞、敬鬼神”,商之后至周至楚,淮地先民信神事鬼,巫风极盛,客观上发展了原始歌舞。
在战国时期的信阳一带的音乐就已经使用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十二音音阶了,为信阳民歌奠定了基础。
这在1953年出土于信阳长台关一号战国楚墓中的战国编钟身上一窥端倪。
2)发展
信阳民歌在历史的发展中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由单纯的抒发内心的郁闷而发展到反抗斗争的呐喊。
早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尽管环境恶劣、斗争残酷始终坚持了革命斗争,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唱出了“长工歌”、“穷人调”等激励人民前进,随着红四军的不断壮大,人民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又出现了《红旗插遍大别山》,《一九二九年》,《反围剿歌》,《送郎当红军》,《红四南下胜利歌》。
其中唱遍全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便是由当时商城县文化工作者王雾初改编而随红四军唱遍全中国的。
3)歌曲种类
信阳民歌大致可分为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等几类;信阳民舞在八十年代普查时,共有80余个舞种,120多个演出形式,400多个传统节目,3350多个演出班社,
占全省的舞蹈演出班社1/3以上。
1984年5月,河南电视台以信阳民歌为主体拍摄了音乐专题片《歌乡行》(上、下集),同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又在该台国际联播节目中再次播放。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收录信阳民歌224首。
著名的信阳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花轿到门前》、《车水歌》等。
1989年河南电视台又以信阳民间歌舞为内容拍摄了电视艺术片《情满大别山》并在中央台多次播出。
著名的信阳民舞有花挑、花扇、花伞、火绫子、狮子舞、春牛舞、竹马舞、旱船、龙灯等。
其代表作品《丰收乐》、《一把伞》、《山乡渔歌》、《锣鼓闹秧》等曾在全国汇演、调演比赛中获奖。
除此之外,信阳传统文化中还有一部分音乐演奏形式、节目;如"潢川锣鼓"、"商城丝弦"等。
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祖国步入繁荣发展的新形势,我区人民曾三次满载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把群芳争为开的《花挑》,绚丽多姿的《花伞》,欢腾雀跃的《围灯》,幽默恢谐的《丰收乐》,小巧玲珑的《三把伞》,优美动听的山歌等民间歌舞从信阳演到北京,向中央首长作汇报演出,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合影。
七十年代
1977年在商城县举办了全区民歌演唱会。
1978年省文化局在信阳市召开全省民歌工作经验现场会。
省电台、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程来信阳采录并向全国播放。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信阳广大民歌创作者谱写了大量新民歌,参加省、中央举办的大型比赛并屡屡获奖,不少作品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省电视台、对台办对外播放。
在其期间信仰的音乐舞蹈工作者推出了“歌乡行”电视专题片、“情满大别山”。
相信信阳市的民间歌曲在新的形势下更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在风格上更加新颖。
以上便是我暑假对家乡非文化物质遗产的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相信家乡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