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者,称抱头火煤油灯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中医辩证分型】

多因多因血分有热,外受湿热火毒之邪,相互搏结所引起,发病与风热、湿热、火毒关系密切,而尤以火毒为先,临床以发病迅速,色如涂丹为主证,故本病属阳证。实证、热证。发于头面者挟有风热,辩为风热毒蕴;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辩为湿热毒蕴;发于新生儿,则辩为蜰毒蕴热。

【西医诊断要点】

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前驱闭关。

2、局部闭关:好发于颜面及下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

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在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红肿向四周迅速蔓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病情严重者在红斑中间出现大疱或血疱,很少化脓。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2)血沉可增快;

(3)病理切片真皮高度水肿,血管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4、鉴别诊断:

(1)类丹毒:常见于手部,与职业有关;范围小,来势慢;无明显全身症状。

(2)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原发性刺激物致敏史;病变多局限于接触部位;皮损以肿胀,水疱,丘疹为主,自觉刺痒,无触痛;无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皮肤紫红,肿形隆起,边缘炎症较轻,界限不清,稍发硬而坚实,按之有凹陷。

(4)药物性皮炎:发病前有服药史;变可见面部红肿,两目合缝,但边界不清;无恶寒发等全身症状。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分证论治:

(1)发于头面部,皮肤火焮红灼热,肿胀疼痛,或有水疱,眼胞肿胀难睁;兼见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力子5g、马勃3g、黄芩10g、黄连10g、连翘15g、板蓝根15g、薄荷3g、僵蚕5g、桔梗6g、柴胡6g、甘草6g。

(2)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皮肤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水疱、斑,甚至皮肤坏死,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见伴发热。口渴少饮,,便结或便溏臭秽,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银花15g、萆薢12g、牛膝10g、地丁草15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0g、丹皮10g、生薏仁20g、车前子15g(包煎)、黄柏10g、泽泻10g、桃仁10g。

(4)胎毒蕴热:发于新生儿,局部红肿灼热,可呈游走性,伴有壮热烦躁,舌质红,苔黄。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24g、丹皮10g、赤芍10g、黄连9g、黄柏6、黄芩6g、山栀9g。

2、针灸疗法:

下肢复发性丹毒,患部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

3、外治:青宝丹冷开水调成糊状后敷患部,每日三次。皮肤坏死者,切开外伤九一丹。(二)西医治疗

1、应用抗生素静滴。

2、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二次。

3、积极治疗足癣,以防复发。

4、患肢抬高,促进回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