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相关知识整理
丹毒专题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丹毒专题知识宣讲
1
丹毒的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部位,以小腿多见,头面次之。局
部皮肤呈鲜红色,稍突出皮肤表面,与周 围皮肤界限清楚,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 消退。红肿向四周蔓延,可从一侧颊部扩 展到另一侧,或可在附近出现新的红斑再 与原病损相连,且中央红色消退、脱屑, 呈棕黄色。病情严重者在红斑中间出现大 疱或血疱,水肿程度视发病部位而不同, 如眼眶部肿胀最明显。同时,可伴发淋巴 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
1/10/2021
丹毒专题知识宣讲
4
二)坏疽性丹毒: 为化脓性细菌及绿脓杆菌或变形杆菌、大 肠杆菌等的混合感染,也可由链球菌或葡 萄球菌引起。皮损特点为红肿,中间为黑 褐色痂,疼痛剧烈,痂皮脱落后有脓液流 出,出现坏死组织,此型丹毒预后差。
1/10/2021
丹毒专题知识宣讲
5
三)复发性丹毒:
丹毒未完全治愈而再发生,多见于老年体 弱抵抗力低下或治疗不当的患者,约为急 性丹毒患者的1%。其特点为全身症状轻, 可以不发烧,红肿程度也轻,由于淋巴管 炎引起淋巴管阻塞,小腿水肿,纤维组织 增生,最后形成象皮腿。
1/10/2021
丹毒专题知识宣讲
18
健康教育
(一)提高洁肤护肤意识:勤洗澡,保持皮 肤清洁。保持皮肤完整,避免抓挠,护理 好每一个小创口,因为看似无足轻重的毛 囊炎,都有可能为丹毒埋下祸根。
(二)及时治疗皮肤病:对于容易皮肤皲裂 的人,一定要注意在洗浴之后,在全身或 者局部涂抹保湿霜。患有皮肤干燥症等皮 肤敏感人群,更要注意观察皮肤、保护皮 肤。
1/10/2021
丹毒专题知识宣讲
3
并发症
包括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及败血症等。慢性复 发可引起象皮腿。儿童患者在病后可以引起肾小 球肾炎。其他菌类所致丹毒: (一)葡萄球菌性丹毒: 由葡萄球菌引起,大都由毛囊炎、疖子或虫咬后 继发感染引起。其症状与链球菌丹毒不同处为皮 肤红肿,中间发白,皮肤境界有时不清楚,炎症 浸润重,疼痛较强,局部蔓延速度较慢,因葡萄 球菌缺少溶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酶。
丹毒精品医学课件
2023丹毒精品医学课件CATALOGUE目录•丹毒的基本概念•丹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丹毒的治疗与预防•丹毒的并发症及处理•丹毒患者的护理与康复•丹毒的研究进展与趋势01丹毒的基本概念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由链球菌属的感染引起,尤其是在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通常发生在皮肤表面,表现为炎症、水肿和疼痛丹毒的定义丹毒的发病机制细菌进入真皮层并引发免疫反应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血管扩张、渗出和水肿链球菌感染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丹毒的病理生理局部皮肤组织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皮肤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02丹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丹毒的常见症状皮肤突然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通常始于一个毛囊或小片皮肤,并迅速蔓延。
皮肤红热肿胀皮肤瘙痒烧灼感水疱患者感到皮肤瘙痒,且瘙痒逐渐加重。
患者感到皮肤烧灼感,疼痛剧烈。
皮肤出现水疱,可伴有疼痛和瘙痒。
丹毒的诊断标准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伴有瘙痒和水疱。
临床表现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病史。
病史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加快。
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可见肺部感染灶。
影像学检查丹毒的鉴别诊断由于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或金属而引起的皮肤炎症,表现为瘙痒、灼热感和红肿,无感染病史。
接触性皮炎类丹毒蜂窝织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表现为红色斑块或斑片,中心可有水疱或脓疱,疼痛和瘙痒较轻。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炎症,表现为红肿、疼痛和瘙痒,但无水疱。
由过敏引起的皮肤病,表现为局限性水肿,常伴瘙痒和呼吸困难。
03丹毒的治疗与预防1丹毒的药物治疗23早期、足量、高效抗生素的应用是关键,外用药物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原则首选青霉素,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抗生素选择一般治疗时间为2-4周,期间需要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疗程及复诊使用紫外线照射、半导体激光、红光照射等方法,可缓解患部疼痛、红肿等症状。
丹毒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丹毒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丹毒(Cellulitis)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是由细菌进入皮肤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丹毒通常由链球菌或葡萄球菌引起,常常发生在皮肤破损或创伤部位,如溃疡、切口或烧伤的周围区域。
在外科护理学中,护士的角色是提供丹毒患者的综合护理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与丹毒相关的外科护理学术语的解释:
1.抗感染治疗:丹毒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药物,以
杀灭感染的细菌。
外科护理师负责监测患者对抗生素的反
应和副作用,并确保患者按照医嘱正确使用药物。
2.创面护理:对于有创口或溃疡的患者,外科护理师负责创
面的清洁、消毒和更换敷料。
他们确保创面的适当保护,
并关注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或分泌物增多。
3.疼痛管理:丹毒通常伴随着疼痛和不适。
外科护理师负责
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或舒适措施)来缓解疼痛。
4.患教和家庭支持:外科护理师需要向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提
供有关丹毒的信息和教育,包括预防感染、如何正确处理
创伤和识别感染迹象的指导。
5.感染控制和预防:外科护理师负责确保丹毒患者的环境清
洁,并采取必要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细菌传播和交叉
感染的风险。
以上是和丹毒相关的一些外科护理学术语的解释。
外科护理师在丹毒患者的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抗感染治疗、创面护理、疼痛管理、患教和家庭支持,以及感染控制和预防等方面。
他们的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士丹毒知识点总结
护士丹毒知识点总结一、丹毒的病因丹毒是由A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感染引起的,这种细菌生活在人体的皮肤和呼吸道内,尤其是在患有皮肤损伤的人体表面。
当细菌侵入人体后,会引发皮肤感染并产生毒素,进而导致皮肤红肿、热痛、水泡等症状。
二、丹毒的临床表现1. 皮肤红肿:患部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局部皮肤充血、水肿。
2. 水泡:丹毒患部往往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内含有混浊的液体。
3. 皮肤脱屑:患部皮肤表面出现大片脱屑,皮肤组织变得松动。
4.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到38摄氏度以上。
5. 淋巴结肿大:丹毒患者局部淋巴结常常肿大疼痛。
6. 皮肤溃烂:严重的丹毒病例患部皮肤可能出现溃烂,甚至流出脓液。
三、丹毒的诊断方法1. 临床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患者皮肤的表现来初步诊断丹毒。
2. 细菌培养:通过患部分泌物或者血液等样本进行培养,从细菌的培养结果来确认是否感染A型链球菌。
3. 血象分析:丹毒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总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亦升高,C-反应蛋白也升高。
四、丹毒的治疗方案1. 抗生素治疗:口服或者静脉滴注抗生素对丹毒的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对于严重病例,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以加速病情好转。
2. 抗炎药治疗:丹毒患者常伴有明显炎症症状,因此同时给予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发热症状。
3. 清创处理:对于有脓液或溃烂的患部,护士需要进行定期的脓液排除和伤口清洁,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
4. 对症支持治疗:丹毒患者常伴有一定的并发症,如高热、脱水等,护士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5. 预防感染:对于确诊丹毒的患者,护士需要做好隔离与感染预防工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丹毒的护理要点1. 伤口护理:对患部的伤口进行清洁和包扎,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2. 保持患者卧床休息:丹毒患者需要充分的休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丹毒护理查房-PPT
发生在小腿丹毒者因高度肿 胀、皮肤粗糙增厚称为象皮 肿。
5
丹毒的临床表现
6
病例介绍㈠
姓名 床号 性别 年龄 诊断:
住院号
民族 居住地
孙贤海 17床 男性 53 岁 右下肢丹毒
285711
汉族 安徽 霍邱县
一般资料7病例介源自㈡简要病 史患者系出现右下肢红肿热痛伴全身发热五天余,最高体温38℃,且双 下肢红肿渐进性加重,为求进一步治疗于 2015年8月12日入住我科。
一例丹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2
丹毒的概述
1、定义:丹毒,西医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指致 病细菌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或其他感染灶侵入淋巴 管,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本病发无定处,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 病名:发于头面部者,称为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 胯者,称为内发丹毒;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 于新生儿者,称为赤游丹。
1 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2 患者的疼痛感逐渐减轻 3 患者对疾病及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4 患者情绪稳定 5 无并发症发生
18
健康指导(一)
• 1、提高洁肤护肤意识: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 肤完整,避免抓挠,护理好每一个小创口,因为看似无足 轻重的毛囊炎,都有可能为丹毒埋下祸根。 注意与他人隔离,洁具专用,每日用温水洗脚,忌用热水 烫洗局部皮肤。
8
中医辨证及治则
• 中医诊断:流火 • 中医辨证:湿热毒蕴症;湿热下注,复感外邪,
湿热毒邪淤结于下肢,郁阻肌肤,经络阻塞而发。 •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9
10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菌感染有关
2、患肢肿胀疼痛 与局部水肿创面刺激有关
3、知识缺乏 4、焦虑
缺乏预防感染的知识 与发病突然、病情严重有关
丹毒的健康宣教
刀客特万
目录
01. 丹毒的基本知识 02. 丹毒的预防措施 03. 丹毒的治疗方法 04. 丹毒的康复护理
丹毒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丹毒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丹毒是一种皮 肤感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 肤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
丹毒的病因包 括细菌感染、 皮肤损伤、免 疫力低下等。
复查时间:根据病情和医 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复查目的:了解病情恢复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 发症
复查内容:包括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 命体征,以及局部症状、 皮肤状况等
复查注意事项: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 累和刺激,注意饮食和休 息
谢谢
丹毒的传播途 径包括接触感 染、伤口感染 等。
丹毒的治疗方 法包括抗生素 治疗、局部治 疗、提高免疫 力等。
丹毒的临床表现
皮肤红肿: 局部皮肤出 现红肿、疼 痛、发热等
症状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 可伴有疼痛
发热:体温 升高,可伴 有寒战、头
痛等症状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 可伴有关节 肿胀、活动 受限等症状
02
避免皮肤摩擦:穿着宽松舒适 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03
避免皮肤感染:避免蚊虫叮咬, 及时处理伤口
04
增强皮肤抵抗力: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 息、饮食均衡、适当运动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感 染源,如皮肤破损、伤口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பைடு நூலகம்态:保持乐 观、积极、平和的心态
01
手术适应症:丹毒反复发作、 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者
丹毒的名词解释
丹毒的名词解释丹毒是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也被称为红斑狼疮或红斑。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水泡、溃疡和/或发痒,通常会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发热和全身不适。
丹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丹毒,另一类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丹毒。
急性丹毒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通常在皮肤破损处开始,如皮肤溃疡、割伤或烧伤处。
这些破损的皮肤提供了感染进入身体的门户,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造成红斑、水泡和溃疡的形成。
急性丹毒的症状会迅速恶化,局部感染会传播到周围组织,导致深部组织的感染。
严重情况下,感染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到淋巴管和淋巴结,导致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发生。
亚急性或慢性丹毒较少见,通常源于皮肤的长期感染,如慢性溃疡、皮肤湿疹或真菌感染。
亚急性或慢性丹毒的症状通常较轻,并逐渐出现,包括红色斑块、皮肤增厚、发痒和溃疡形成。
丹毒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采集皮肤溃疡或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确认感染的细菌种类。
如果丹毒已扩散到淋巴管和淋巴结,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评估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
丹毒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以杀灭细菌感染。
局部处理皮肤病变可能需要清洗、切开和引流溃疡。
病人也应该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避免进一步感染或皮损的发展。
早期治疗丹毒可以显著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丹毒可能会扩散到深部组织和器官,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和蜂窝织炎。
因此,及时就诊和治疗对于丹毒的病人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丹毒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水泡、溃疡和/或发痒。
丹毒分为急性丹毒和亚急性/慢性丹毒两种类型,通过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
及时就诊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丹毒知识点总结
丹毒知识点总结病因与发病机制丹毒的病因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可导致各种不同的感染,包括咽喉炎、皮肤感染和中耳炎等。
在丹毒患者中,链球菌通常是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咽喉感染,然后经过血液传播到达皮肤和软组织,引发丹毒的发病。
此外,链球菌也可以通过皮肤上的伤口或破损处进入体内,引发丹毒。
丹毒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反应和毒素产生。
链球菌感染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白细胞的增加和炎症因子的释放。
此外,链球菌也会产生一种称为红斑病毒素的毒素,这种毒素能够导致皮肤的红斑和水肿。
在丹毒患者中,这些免疫反应和毒素作用共同导致了皮肤的病变和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丹毒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皮肤的红斑和水肿。
丹毒通常表现为皮肤的红斑,呈现淡红色或鲜红色,可呈片状或斑丘状分布。
此外,患处皮肤还会出现局部的水肿和温度升高。
伴随发热。
丹毒患者多会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寒战和全身不适。
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其他症状,如头痛、咽痛、全身乏力等。
在丹毒的初期,患者通常会感到局部的瘙痒和灼热。
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的红斑和水肿会逐渐扩展,最终覆盖整个患处皮肤。
此外,丹毒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败血症、心肌炎和肾炎等。
因此,在出现丹毒症状后,及时就医和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诊断与治疗丹毒的诊断主要是基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通过细菌培养和血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来确诊。
在进行治疗前,医生通常会收集患者的咽拭子或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链球菌的种类和敏感性。
此外,血液检查也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免疫状态。
丹毒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和对症治疗来进行。
抗生素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一般口服或静脉注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调整。
同时,对症治疗也是丹毒治疗的重要部分,包括局部冷敷、消炎止痛药和保持皮肤清洁等。
丹毒的健康教育内容
丹毒的健康教育内容1、什么是丹毒丹毒是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链球菌侵入皮肤淋巴管引起。
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疼痛、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
丹毒可能在身体任何部位发生,但最常见于下肢和脸部。
2、预防丹毒预防丹毒的关键是保持个人卫生和避免外伤。
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丹毒:(1)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并使用温和的皮肤清洁剂;(2)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衣物和鞋子等个人物品;(3)保持皮肤干燥,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4)及时处理皮肤外伤,用消毒液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3、治疗丹毒治疗丹毒需要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
以下措施有助于治疗丹毒:(1)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口服阿莫西林或外用红霉素软膏;(2)局部使用冰袋或热毛巾敷贴,缓解红肿疼痛;(3)避免挤压患处,以免加重感染;(4)若出现淋巴水肿,可采用抬高患肢、压迫包扎等方式减轻症状。
4、避免诱发因素以下因素可能诱发丹毒:(1)过度疲劳: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2)营养不良:缺乏必需的营养物质,影响皮肤健康;(3)感染:如口腔、耳道、尿道等处的感染,可能扩散至皮肤。
为避免诱发丹毒,应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增加丹毒发生的风险。
为预防丹毒,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激动等情绪变化。
6、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关注皮肤变化,及早发现丹毒并及时治疗。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7、合理用药在治疗丹毒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
以下是用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和时间服用药物;(2)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停药;(3)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4)不要滥用药物,避免药物过敏或药物相互作用。
8、寻求专业帮助如发现丹毒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或自行用药。
如有需要,可以寻求理疗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丹毒的名词解释
丹毒的名词解释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通常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溃疡和淋巴结肿胀。
丹毒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也可发生在面部、鼻部、耳廓等部位。
一、丹毒的病因丹毒的病因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创口、破损的皮肤以及皮肤上的慢性疾病如湿疹等进入机体。
此外,自身免疫功能低下、伤口护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丹毒的发生。
二、丹毒的症状丹毒开始时,患处会出现局部红肿,伴有疼痛和触痛。
红肿范围逐渐扩大,并有局部发热和淋巴结肿胀的表现。
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水肿、溃疡、脓肿等并发症。
丹毒感染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除非感染范围广泛或病情严重。
三、丹毒的治疗丹毒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治疗来控制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红霉素等。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并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局部切开引流或静脉给药。
四、预防丹毒的方法预防丹毒的方法包括个人卫生的重视和伤口的处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内衣,减少接触感染源。
同时,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应及时清洁伤口、涂抹消毒药物,并保持伤口干燥。
对于一些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疾病,如湿疹,也需要积极治疗和预防。
五、丹毒与其他皮肤疾病的区别丹毒的早期症状与其他一些皮肤疾病相似,如湿疹、荨麻疹等。
然而,丹毒的局部红肿范围往往较大,并伴有局部发热和淋巴结肿大。
此外,丹毒疼痛明显,触痛明显,与其他皮肤疾病的疼痛感不同。
六、丹毒的并发症与预后丹毒严重时可能引起并发症,如淋巴管扩张、脓肿、血行感染等。
丹毒的预后一般较好,经过适当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
然而,如果治疗不当,病情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结语丹毒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虽然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丹毒的较大范围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因此,及时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很快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知识拓展—丹毒
丹毒丹毒(erysipelas)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是发生于皮肤和黏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常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
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
治愈后容易复发。
一、病因丹毒的病原菌常为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亦可由B、C和G型链球菌所致。
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患者常先有皮肤或黏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二、临床表现1.好发部位以小腿多见,头面次之,婴儿多见于腹部。
2.局部症状局部皮肤呈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隆起。
用手指轻压,红色即可消退,但松开手指后红色即很快恢复。
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
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疼痛。
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反复发作,有时还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较多见于下肢及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3.全身症状患者常有头痛、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
4.其他若于某处多次复发者,称复发性丹毒。
患病时间长,可引起慢性淋巴肿。
发于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称为“象皮肿”。
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三、检查1.血液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等;2.约5%患者血培养阳性;3.皮肤分泌物的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4.必要时可行血管超声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5.可疑坏死性筋膜炎可行CT及MRI检查。
四、诊断结合患者全身临床表现及病变局部皮损特点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五、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脓肿、坏死性筋膜炎、血栓性静脉炎、坏疽和转移性感染。
(医学课件)丹毒
抗生素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药物以减轻炎症和疼 痛,并防止感染扩散。
冷敷和热敷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来减 轻疼痛和肿胀。
公共卫生措施
宣传教育
向公众宣传丹毒的预防和控制知识,提高公众的 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感染控制
加强医院和社区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丹毒的 传播。
水源和环境卫生
改善水源和环境卫生条件,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的机会。
细菌在皮下组织大量繁殖 ,导致炎性细胞浸润和水 肿,进而引发丹毒。
丹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和细菌 培养等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蜂窝织炎、淋巴管炎、 疖病等疾病进行鉴别。
02
丹毒的病因与易感因素
病因学
01
02
03
04
皮肤或黏膜破损
如足癣、口腔溃疡等,导致细 菌易侵入并引发感染。
病例三:儿童丹毒诊断与治疗
01
儿童丹毒特点
儿童丹毒病情较重,发展迅速,常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02 03
诊断要点
注意观察患儿的全身症状,特别是下肢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症状。若发 现皮肤红疹、局部皮温升高、压之褪色等典型症状,应考虑丹毒可能性 。
治疗建议
立即就医,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静脉滴注或口服抗生素。同时注意保持 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外伤和摩擦等刺激。若出现局部坏死、溃疡等 严重并发症,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避免长时间站立、劳累过度和潮湿环 境等诱发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 感染的风险。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皮肤破损 和摩擦,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足部护理
特别注意足部卫生,保持足部干燥和 清洁,以预防足部感染和丹毒发生。
丹毒相关知识整理
丹毒一.概念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
二.病因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链球菌所致。
多由皮肤或粘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病人常现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起病急,潜伏期2~5天。
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
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
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
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
好发于小腿、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具体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
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
有的可起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
病情加重时全身性脓毒症加重。
此外,丹毒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滞。
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在含高蛋白淋巴液刺激下局部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甚至发展成“象皮肿”。
婴儿及老年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
是在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
再发的症状较一般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
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其次为面部,反复发作后,患处组织往往肥厚成为慢性淋巴水肿。
四.实验室检查伤口破损处的拭子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血抗链和血白细胞;下肢丹毒应行足趾间皮屑真菌学检查;面部丹毒应行鼻旁窦放射线检查。
丹毒(中医)【知识科普】
丹毒(中医)(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丹毒,中医病名,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
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
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丹毒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二病因病机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黏膜破伤(如鼻腔黏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
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三临床表现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
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
可有皮肤、黏膜破损等病史。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
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
一般预后良好,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
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
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
患处附近可发生肿痛。
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新生儿丹毒常游走不定,多有皮肤坏死,全身症状严重。
本病由四肢或头面走向胸腹者,为逆证。
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火毒炽盛,易致毒邪内陷,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四鉴别诊断1.发局部色虽红,但中间隆起而色深,四周较淡,边界不清,胀痛呈持续性,化脓时跳痛,大多可坏死、溃烂;全身症状没有丹毒严重;不会反复发作。
丹毒护理知识点总结
丹毒护理知识点总结1.保持患部清洁对于丹毒患者来说,保持患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患部应该用温水轻轻清洗,避免用肥皂或者其他刺激性清洁用品。
同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患部,避免摩擦或者挤压感染部位。
2.定期更换敷料对于丹毒患者来说,定期更换敷料也是非常关键的。
医生一般会采用湿敷或者干敷的方式来治疗丹毒,患者需要严格按医生的要求更换敷料,保持患部的干燥和清洁。
3.定时服用药物治疗丹毒的关键是定时服用药物。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准确地按时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同时要避免忘记服药。
只有坚持定时服药,才能有效控制丹毒的感染。
4.避免自行处理患部丹毒患者需要避免自行处理患部,尤其是不要用手挤压感染部位。
挤压会导致细菌扩散,加重感染,同时也会增加疼痛和不适感。
如果出现脓包,患者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
5.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对治疗丹毒非常有帮助。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6.避免过度劳累治疗丹毒的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
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病情的治疗不利。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
7.定期复诊治疗丹毒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定期复诊能够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总之,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病,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合理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对丹毒护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求助。
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丹毒
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 的火鸡、鸡、水禽等多种禽类 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心外膜 点状出血、肝脾肿大、出血和 坏死为特征。也可通过伤口感 染人,引起类丹毒。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2
丹毒
【流行特点】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3
丹毒
多种禽类能感染本病,家 禽中,以火鸡最易感;各种年 龄均易感,4~7周龄禽多发, 秋冬季节发病频繁;主要通过 伤口感染。经口、鼻、眼、人 工感染也可诱发本病。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10
丹毒
色质
坏地
乱死脆
相灶弱
似,,
,呈有
应斑针
注驳尖
意状大
鉴,小
别与的
禽米
霍黄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11
丹毒
脾脏肿胀、质地脆弱,呈紫黑色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12
丹毒
【防治要点】
保持圈舍干燥卫生,不喂 不洁的鱼及其下脚料。病禽用 长效青霉素治疗,效果最好, 也可用庆大霉素、土霉素、磺 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13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4
丹毒
【临床特征】
丹毒专题散 病发 禽, 精偶 神见 沉雏 郁鸭 ,死 嗜亡 睡率
丹毒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6
丹毒
衰弱,步态不稳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7
皮肤发绀 丹毒专题知识讲座
8
丹毒
心脏弥漫性出血丹毒专点题知识,讲座 冠状沟部多见9
丹毒
60日龄乌骨鸡肝脏黄染,弥漫性出血、坏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毒
一.概念
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感染,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所致。
二.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链球菌所致。
多由皮肤或粘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病人常现有皮肤或粘膜的某种病损,如皮肤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发病后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病变蔓延较快,常有全身反应,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三.临床表现
起病急,潜伏期2~5天。
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
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
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炎。
也可出现脓疱、水疱或小面积的出血性坏死。
好发于小腿、颜面部,亦可见于其他部位,婴儿多见于腹部。
具体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境界较清楚。
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
有的可起水疱,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皮肤和淋巴结少见化脓破溃。
病情加重时全身性脓毒症加重。
此外,丹毒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淤滞。
下肢丹毒反复发作导致淋巴水肿,在含高蛋白淋巴液刺激下局部皮肤粗厚,肢体肿胀,甚至发展成“象皮肿”。
婴儿及老年体弱者可继发肾炎及败血症,皮损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
复发性丹毒是一种慢性丹毒。
是在原发损害部位上,每隔几天、几周或几月甚至几年再发一次。
再发的症状较一般丹毒为轻,每次发作时,患部稍微红肿、病人轻度发热和周身不适,往往在数日以后自然痊愈。
复发性丹毒的好发部位是下肢,其次为面部,反复发作后,患处组织往往肥厚成为慢性淋巴水肿。
四.实验室检查
伤口破损处的拭子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血抗链和血白细胞;下肢丹毒应行足趾间皮屑真菌学检查;面部丹毒应行鼻旁窦放射线检查。
组织病理其病理特征是强烈水肿,血管扩张,血管附近有很多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链球菌。
淋巴管内壁的内皮细胞肿大。
五.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鉴别。
(1)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史。
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
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
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2)蜂窝组织炎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
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3)多形日光疹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
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4)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
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六.预防
(1)提高洁肤护肤意识: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完整,避免抓挠,护理好每一个小创口;
(2)及时治疗皮肤病:对于容易皮肤皲裂的人,一定要注意在洗浴之后,在全身或者局部涂抹保湿霜。
患有皮肤干燥症等皮肤敏感人群,更要注意观察皮肤、保护皮肤;
(3)与丹毒有关的足癣,溃疡。
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避免复发。
(4)在接触丹毒病人或是换药后,应洗手消毒,防治医源传染。
七.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1)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疗程10~14天。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复发性丹毒患者在淋巴管炎的活动期间,大剂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继续以间歇性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以取得完全效果。
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5天,以防复发;
(2)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窦炎等;
(3)局部治疗:皮损表面可外用各种抗菌药物。
加压治疗可减轻淋巴水肿,有助于预防复发。
卧床休息,下肢应抬高患肢,局部可以50%硫酸镁液湿热敷,呋喃西林液热敷,外用抗菌素类药物:如百多邦软膏等;
(4)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
(5)中医疗法:
(1)辨证用药及方剂:
①风热毒蕴证:治法:宜清热解毒,凉血疏风。
方剂:普济消毒饮加犀角地黄汤:双花15g、地丁15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牛蒡子10g、蚤休15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生石膏30g、知母10g、羚羊角粉0.6g。
②湿热感毒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剂:解毒清热汤加除湿胃苓汤加减:野菊花15g、地丁15g、蒲公英15g、蚤休15g、大青叶15g、丹皮10g、赤芍10g、猪苓15g、六一散(布包)30g、黄柏10g、牛膝10g、萆薜10g。
(2)单方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连翘败毒丸、小败毒膏、活血消炎丸。
(3)外用药物:初期红肿热痛时可用马齿苋水剂煎液冷敷,敷后可用凉茶水调如意金黄散30g、化毒散1.5g、混匀粉剂外敷,或鲜白菜取汁混匀外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如糊状调敷。
若出现水疱、血疱时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疱液,如水疱破溃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30g,红肿未破溃者可用化毒散膏、芙蓉膏等量调匀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