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说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PPT(实用课件)名师课件
新知导入
知识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 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什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最新版本说课稿人教版高中物理《实 验探究 加速度 与力、 质量的 关系》P PT(实 用课件) 名师pp t课件 (优选 )
新知讲解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不同力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
与力的关系。 (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 与质量的关系。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人P教PT版-[高人中教物版理《]实高 验中探物究理 加史速《度实 与验力:、探 质究量加的速 关度系与力》P、P质T(量实 的用关课系件)》名PP师T全 pp t文课课件件((优最选新)版本) 推荐
新知讲解
(2)力的测量 现实中,仅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几乎不存在,所以实验中作用
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那么,如何测小车所受合外力F合? 我们通过下面具体实验来说明。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人P教PT版-[高人中教物版理《]实高 验中探物究理 加史速《度实 与验力:、探 质究量加的速 关度系与力》P、P质T(量实 的用关课系件)》名PP师T全 pp t文课课件件((优最选新)版本) 推荐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人P教PT版-[高人中教物版理《]实高 验中探物究理 加史速《度实 与验力:、探 质究量加的速 关度系与力》P、P质T(量实 的用关课系件)》名PP师T全 pp t文课课件件((优最选新)版本) 推荐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定量探究电流间的安培力
定量探究电流间的安培力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四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二、实验器材电子分析天平,两个学生电源,两个电流表,两个线圈,细铜丝两根,铁架台,电键,导线若干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化学仪器(电子分析天平)为物理所用,利用它的“去皮”功能,把安培力转化成质量加以显示,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
(2)用两个平行线圈替代平行直导线,一方面增加了电流产生的磁场;另一方面相当于增加了受力线圈的长度,起到了双重放大的作用。
(3)不仅演示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且还能研究决定安培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高中实验条件下的电流间安培力较小。
本实验利用LP203型电子分析天平来“称量”微10N,且用两个线圈替代两根直导线实验,增加匝数放大力,从小的安培力,精度可达到5-而显示安培力,再用控制变量法进一步研究安培力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让学生直观体验电流间的微小的安培力,知道安培力与部分相关因素的关系(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数表软件处理数据的技能(二)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实验运用的转化测量法、放大法及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分工合作,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精神,力求通过学生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六、实验教学内容(1)体验安培力的值 (2)控制变量法探究安培力相关因素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变定性实验为定量探究、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书本演示实验:平行通电直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定性实验,我们是不是很想知道电流间的安培力到底有多大?今天我们一起来找寻答案。
(二)直陈测量疑难,讲清设计原理我们实验条件下电流间的安培力较小,如何定量实现安培力的测量呢?我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更精密的测力计,偶然间看到物理同仁用电子分析天平测电荷间的库仑力,于是想到也可用此仪器来测电流间的安培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说课课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之多功能静电加速器的设计与使用实验》
目录
素养与目标
背景与材料
原理与过程
展示与效果
创新与改进
实验素养与目标
实验素养与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观察多功能静电加速器,知 道仪器的设计思想。 2.通过观察带电小球的加速运动, 树立电场的物质观和能量观。
科学思维
1.通过重组实验器材,构建带电小球 直线加速和圆形加速的物理模型。 2.观察仪器结构,学会分析推理带电 小球的加速原理。 3.通过静电加速器学习,创新认识加 速器的工作原理。 4.能对静电加速器提出新的改进方案。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美国费米实验室加速器
制作材料
有机玻璃板
导线+钩码
圆形轨道 有机玻璃板 (有机玻璃)
圆形铁环
导电小球
铝箔
导电小球
高压电源
铝箔
直线加速器
导线+钩码
圆形加速器
实验原理与内容
实验原型
2新0圈1层5年浙江省高考理综
静电也能使小球加速,而且能循环加速
基本思想
圆
直线
直线加速器原理图与实物图
教学内容
• 学会利用器材制 作多功能静电加 速器。
• 通过多功能静电 加速器的使用, 能分析解释其工 作原理。
• 提出多功能静电 加速器的改进方 案。
实验展示与效果
实验创新与改进
创新亮点
设计思想巧妙
圆
直线
用一种器材,变换组合后完成直线加速和圆形加速两个实验
创新亮点
原理简单明了
采用静电加速,导电小球与铝箔接触后,变换电性,不断加速
选择性必修第2册 P17
设计背景2
回旋加速器的设计思路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探究向心力》说课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以及为万有引力做知识储备。(二)教材设计思路课本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再利用课本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这个实验虽简单直观,但是实际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二、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事实经验出发,推理猜想,再用实验验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得出结论。(一)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二)科学思维: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三)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1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三、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学生感受向心力和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二)教学难点学生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从理论上推出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对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已经熟练掌握。学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加速度公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2.学生能力层面: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已经掌握用EXECL软件处理数据,合理选择变量,拟合图像的方法,初步具备探究实验的能力(四)实验方法定性关系实验:感受向心力定量关系实验: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1)2图11.控制变量法(1)控制小球质量、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2)控制小球质量、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3)控制小球角速度、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2.图像法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将实验数据代入向心力表达式F=mrω2计算出结果,理论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实验结论,得出结果。四、实验创新设计(一)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1.【实验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向心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342.【实验装置】(图2)图23.【实验创新点】 这个实验装置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甩动摆球,感受绳对手的拉力去体验向心力的大小。该实验现象明显,能很快让学生得到定性地结论,在具体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与猜想,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向心力可能与半径、质量、角速度、线速度等有关系。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继续提问:角速度、线速度、周期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线速度公式r Tr ωπ==2v 可以推理出其关系,于是缩小研究范围,讨论F 与m 、r 、ω、这4个物理量的关系。那么它们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目前讨论向心力定量关系的实验有这些,通过实验研究我发现它们存在以下不足:课本圆锥摆实验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传统的向心力仪器,只能粗测,不够精确。现在市面上最新、普及率最广的郎威传感器也存在以下不足:1、向心力间接测得,误差大。 2、只能生成F-ω图像,不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需求。 3、数据图像直接生成,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我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3),突破教学难点。图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是一个可以直接测F和ω的仪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各部分结构介绍如图4—11所示。图4这是角速度仪,可以直接显示角速度的大小,利用单片机驱动步进式电机获得稳定的角速度,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角速度的大小。外壳采用透明材料,让学生清晰看到内部构造,激发学生的兴趣。5图5这是测力计,内部安装拉力传感器,采用无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显示向心力的大小。我设计了2种显示力大小的方式,第一种、数字显示。第二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显示力的大小有2种方式:(图6、7)图6 第1种:数字显示图7 第2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这是圆心(图8),通过轨道上的标尺可以读出小球运动的半径(图9),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0),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图(11),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出,还有可以调节水平的水平仪。6图8 圆心图9 读半径图10 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1 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学生通过自制创新实验教具可以测出实验所需要的物理量——F、m、r、ω(图12)图12(二)创新实验——无线向心力测量仪1.【实验目的】(1)使学生探究向心力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完成实验。2.【实验装置】(图13)7图1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3.【实验创新点】教师自制教具简单直观,该仪器可以直接显示向心力和角速度的大小,并且读数方便准确,非常有说服力。这个实验装置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要求,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树立科学探究意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到本节课的实验方法:4.【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①控制m、r不变,讨论F、ω关系。②控制m、ω不变,讨论F、r关系。③控制ω、r不变,讨论F、m关系。(2)图象法:把数据输入电脑,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实验数据代入F=mrω2计算,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结论。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学生实际操作的视频 (图14)8图145.【实验数据处理】如图15、16、17所示(1)控制m、ω不变,探究F—r关系。 (图15)图15实验结论:F与r成正比。(2)控制m、r不变,探究F—ω关系。(图16)9图16学生通过观察F—ω图像,发现是一条抛物线,于是猜想F与ω2有关系,于是制出F—ω2图像。(图17)图17实验结论:F与ω2成正比。(3)控制ω、r不变,探究F—m关系。(图18)10。
高中物理-胡克定律说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胡克定律,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 探究的一些根本技能。
难点依据:在实验探究中,要对实验数据 进行作图归纳,而学生用物理图象描述物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四、说学情:
1、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弹力有 了初步的认识,对弹力大小有了定性的认识 ,同时通过近半学期的高中物理学习,学生 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这些都是这 节课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要组织好这些“ 旧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使学生的 学习能够循序渐进,知识和能力能够逐步提 高。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Hale Waihona Puke 、说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为了使全体学生直观的分析弹簧的形变和提高课堂效率,采 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2、目标导学法: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 探索、发现
3、合作探究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 识,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胡克定律,采用了实验合作探究的方法。
的关系呢?
2、合作探究,推进新课 〔1〕设计探究方案 〔2〕开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探
究结论
〔3〕全班讨论、归纳总结得出胡克定律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十分。
八、说教学反思:
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结 论、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 道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在得出结论时用 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在实验中如何控 制条件和物理变量,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 现物理规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 维方法进行再创造。根据实验条件启发学 生思考,把胡克定律得出,探索事物的规 律,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说课
问题四:为了结约,把用旧了的电池和新电池混搭使用合理否? 讨论得出:不合理,由于用久了的旧电池内阻较大,混在一起反而降低新电池的效率。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把科学与生活相连接,用实验探究解决实 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实验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手段。
三、重新实验,处理数据: 换用旧电池,重做上述实验(实验时,调节测滑动变阻器,让电流成倍变化,以 方便后面作图),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数据,如何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思考得出:1、公式法:原理公式:E=U+Ir E=U1+I1r E=U2+I2r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 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和方法及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难点:用代数法和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及实验误差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对比法、讨论法
六、课前准备及课时安排: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 伸拓展学案,实验器材的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七、实验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新的、旧的、即将报废的都准备好,用以做对比实 验)、开关、滑动变阻器(0-20Ω)、导线、坐标纸等。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 2、理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体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 内阻的探究过程。 3、用 公式法和图象法求解电动势和内阻。 4、让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 路、选择仪器和对比实验,开阔思路,激发兴趣。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课件
5自由落体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物理》必修
(1) 养成去伪存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2) 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5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物理》必修
三、学情分析 有利条件: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匀变速直线 运动规律,并会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探究有足够的知识 准备。
5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物理》必修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本节内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分 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 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 识。
5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的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人教版《物理》必修
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
【设计意图】: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重的物体下落 快”的错误构想暴露出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调动了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 察和思考能力。
5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物理》必修
(二)实验探究、答疑解惑
问题: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物体下落情况会怎样呢?
牛顿管演示验证猜想:
把硬币和羽毛放在一个 玻璃管的底部,将其倒竖起 来,我们会看到什么?
若抽去管里的空气,然 后在把它倒竖起来,我们又 将看到什么?
5自由落体运动
人教版《物理》必修
(二)实验探究、答疑解惑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的运动 情况与物体的轻重无关,没有空气阻力作用 时,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说明影响物 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就是——空气阻力。
阿波罗登月实验
阿波罗登月实验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ppt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串点成面· 握全局]
思考题:---2分钟
同一物体再从相对静止到相对滑动的过程中, 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大小关系怎样?
法1:生活经验法(日常生活中推重物的体验)。 法2:视频演示。
板书设计:
静 摩 擦 力 滑 动 摩 擦 力 产生条件:弹力、粗糙、有相对运动趋势 大小:0<F≤Fmax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产生条件:弹力、粗糙、相对滑动 大小:F=μFN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作用点:接触面上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其方向,知 道最大静摩擦的概念。 ( 2)知道滑动摩擦力及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 ( 3 )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会用公式 F=µFN计算其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 生的实验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的精 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 修养。
教学重点
( 1)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 ( 2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 向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相对运动方向及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被动特征和大小 范围。
自由落体运动(说课PPT)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目标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掌握重 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用其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 方法目标 2.通过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 移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等能力。
指出:这个公式反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它 可以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中。反过来,我们也 可以通过这个结论来验证某些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 运动。
知识线索
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教学活动设计
提出问题 演示:小球比纸片下落快 猜想:影响下落快慢的原因 讨论:怎样证明是空气阻力造成的 演示:纸片捏成团后,下落加快 进一步演示:真空中铁片和羽毛 的下落 教师总结、定义 介绍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 Δx规律 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研究 重锤下落 分析纸带数据,得到Δx相同的结 论 分析纸带数据,计算加速度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目标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认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Nhomakorabea重点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性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掌握 和运用
难点
(1)对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理解 (2)对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推导
突破的方法:
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实验,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建
第一环节:检查导学案 通过检查同步学案中的课前预习导引, 对预习导引中存在的简单问题,由小组 内讨论解决,而对于那些经讨论之后还 未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汇总交给教师, 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强调。
第二环节: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电容器和电容
电容器和电容一、使用教材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六节。
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简易电容器、电容器充放电演示装置。
感应起电机、数字式电压表、电容器、电容表、平行板电容器等。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用生活中的废塑料杯、锡箔纸,自制电容器。
(2)利用自制电容器的充放电演示装置,演示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直观清楚。
(3)用相同电容器接触平分电荷的方法,间接测量电容器电荷量的变化。
(4)用电容表直接测量电容的变化,优于教材中的间接测量.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趣味实验、自制教具、巧设实验、勇于创新”四个关键环节的实验安排。
达到了让学生在趣味中进入课堂,在思考中启迪思想、在参与中成长。
五、实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容器的作用、构造以及常见电容器。
(2)知道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特点。
(3)掌握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和定义式。
(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其定性关系。
(5) 会用平行板电容器进行动态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认识物理实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 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数据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有趣实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让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索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4)关心科技发展,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静电场之后的一个重要应用,我通过“自制电容器储存电荷和电能”的趣味实验引入新课,并展示电容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在充满怀疑和极大兴趣中走入新课的学习。
通过“自制电容器充放电演示装置”的演示,让学生轻松得到相应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处理纸带的方法,用描点 法画图像的能力.
教法学法 :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两种打点计时器是 一种新的实验仪器,学生对它并不了解, 但是结构和原理比较简单,所以采用学生 自主学习两种打点计时器,了解打点计时 器的构造,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是教学重点,采用讲授法结合演示实验法, 纸带的处理和画图则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 小组合作完成。
复习速度表达式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引 入新课 (1)如何求瞬时速度?
教材内容:本节教材主要内容包含两种打 点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利用 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和利用图像表示 速度。
上一节学习了速度的概念,这一节就通过 打点计时器介绍如何求速度,起到了承上 的作用,在下一章中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需要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并通过速度时 间图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必修2 中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和验证机械能 守恒定律实验中(2016年全国卷1)都需要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所以本节的学习 内容尤为重要
2、因为频率一样,所以相邻点间时间一样 是0.02s
3、刻度尺可以算出点间的距离,从而知道 物体运动的位移。
假如物体速度均匀增加,上面数字表示速 度大小。最靠近12的数字是11.9和12.1在 12的前面和后面。
所以某点的速度最靠近它的就可以认为是 它的速度
因此:某点附近的平均速度就是某点速度 注意是包括前面和后面
(1)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
(2)能根据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 并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练习册能力提高部分习题
1、学生容易遗忘知识点 2、对瞬时速度求法有多少人掌握了 3、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程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电压4-6v周期 0.02s
(4)能运用实验数据描绘速度-时间图像,能够根据图像 描述物体运动特点。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方法。
(2)通过本实验的具体操作,体会粗略确定 物体速度的方法,会求某段时间的平均速 度和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先通电源再放纸带 原因:如果先放纸带就使得初速度不是0 2、打完点要及时关电源
原因:多余的重复的打点会损害磁针和复 写纸等零件。
标准的纸带是打出的点清晰可以测量的, 但是遇到不清晰的原因是复写纸不好用或 者磁针位置离复写纸太远或振片变形
1、打出点可以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交流电压220v周期 0.02s
3、某点速度求法:v瞬时=v附近 v附近=s附近/t 注意:要算某点前后时间一样的位移。
4、画v-t图
谢谢
纸带才有点,所以记住顺序:
磁针——复写纸——纸带 4、纸带穿过限位空,不给纸袋偏离方向。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原理不同,但由于打点 的是电火花和墨粉,阻力较小,通过电火 花加热墨粉印在纸带上,所以打出的点比 较均匀清晰。
1、电火花需要高压,所以用220v电压
2、因为也使用同频率的交流,所以点间的 时间一样。
针对课程标准要求(用打点计时器,频闪 照相或其它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以 及教材和学生学情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
构和工作原理。
(2)能够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 (3)能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物体的速度,理解用平均速
度表示瞬时速度的思想,并能够利用这种方法计算瞬时速 度。
要算某点速度就可以通过算它附近的平均 速度等于某点瞬时速度
v瞬时=v附近 注意:要算某点前后时间一样的位移。
v附近=s附近/t
用求出的瞬时速度描点画出V-T图,并用平 滑曲线连线。
汽车速度表是通过霍尔传感器把速度转化 为电信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电磁打点计 时器求出速度,再把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也 是可以成速度表的。
(2) 汽车的瞬时速度表又是怎么
制作的呢?
1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 线圈 振针 振片 永久磁铁 限位孔 复写纸
2原理 接通交流电源后振片被磁化为某一 极,振片受到永磁体的作用力,当电流方 向变化时,振片被磁化为另一极,受到方 向相反的力,所以振片会带动振针上下往 复振动。
1、因为要往返运动,所以用交流电 2、考虑安全性,所以用低压电4v——6v. 3、打点靠磁针打在复写纸上,复写纸再压
在上一节学习了速度的表达v=s/t
可以用一段时间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速
度,研究了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和某一时 刻的瞬时速度,并且时间t趋向于0时的速 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
所以同学对于速度已经有一定的认识,本 节利用打点计时器中纸带上两点的位移与 两点之间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实际上就是 速度公式的应用,因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 的知识基础。另外初中同学已经学习过描 点作图,所以利用图像表示速度也有一定 的作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