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论文模板2019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生态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环境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受人干预的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门科学,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是生态学现在的主要目的,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几篇环境生态学论文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参考此类范文时,有所帮助。

环境生态学论文经典范文10篇之第一篇: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摘要:目前,由于长期对林区的过度使用,致使森林资源迅速减少,林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居住在林区的居民生活艰苦,经济发展出现滞后的状况。

并且,由于大幅度减少的森林面积,导致我国发展的经济建设逐渐落后。

基于此,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

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林场为例,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对策;我国发展国民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林业资源,林业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对林业发展不断提升的重视程度,逐渐将林业生态环境和林业经济发展相互融合,将林业整体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已经逐渐成为当前林业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一、林业生态环境功能(一)生态性功能在森林资源中,林业产业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从林业发展趋势能够看出林业资源的一般现象,林业产业和森林资源同样具备生态功能。

林业资源在调节空气和净化空气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不良现象逐渐蔓延,导致林业资源具备的生态功能被忽视,只是将林业资源当作经济开发的主要源头,这对林业产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林业发展的面貌可以直接体现出社会发展趋势,只有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才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方法已经不能确保人类进步,故此,必须重视林业产业生态功能,从而为人类长远发展营造健康的环境。

(二)经济性功能林业资源具有的经济功能是通过间接经济与直接经济表现。

环境生态学论文3000字(模板参考)

环境生态学论文3000字(模板参考)

环境生态学论文3000字(模板参考)关于西北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研究问题摘要: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且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植物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它也是人类环境的原始创造者,可以说,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

目前,在城市生态绿化过程中,植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改善人们生活、城市生态甚至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城市生态学;环境保护;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协调人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一、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根据资源、环境保护、生态的理念开展的。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可以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现状,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生态和环境保护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的发展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注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道路。

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环境带来的威胁,就能减少污染指数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降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缓解,可以保证城市的发展的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调整发展的结构性缺陷,以及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和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载体。

只是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忽视的是,生态城市的建设是自然与人的和谐,调整经济发展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同时,另外也需提高人们的生活需要注意加强文明的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城市的发展。

在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的科学发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经历,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强有力的推进力,可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工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城市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生涯中,城市的发展来说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20世纪初,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生态学本科毕业论文篇一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研究教育系统内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核心在于实现教育生态结构的最优化和教育生态功能的最佳发挥[1]。

卫生事业管理学这门学科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然而在本科生教学中,课堂上主要以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实践为辅,而事实上实践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和理论学习出现了严重脱节,因此出现了生态失平衡,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微观研究出发,为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念,为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全新途径。

1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中的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卫生事业管理学教学应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使其能够养成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这些未来卫生事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生态学的多样性和主导性原理认为,一个成熟的体系要有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性的要素,才能增加稳定性;务必有优势的要素主导,才有发展潜力[2]。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教师的多元角色定位,同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教学活动,二者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子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学生个体、整个班级、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各个因子形成了一个相互依托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动往往都会引起其他因子发生变化,从而对整体的教学结果产生影响。

根据教育生态学中的“限定性因子定律原理”[3]:在教育生态环境中,近乎全部的生态因子均可能成为限制的因素。

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分析每一种限制因子[4]。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生态学的核心思想强调各种异质要素之间的互生、互补和互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案例分析论文范文篇一自从十九世纪产生了生态学观念以来,这门学科始终与别的学科进行交叉,逐步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特别是与自然科学加以结合,让生态学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生态学和社会学进行结合,从而为生态学的进一步普及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逐步形成了教育生态学和法律生态学等新兴学科。

以上学科的出现让生态学的内容变得空前繁荣起来。

教育生态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

具体到英语教学中,教育生态学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机制,为英语创新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一、生态学及教育生态学解读生态学是为希腊文Oikos所衍生,是德国知名动物学家赫尔克在其《有机体普通形态学》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它主要一门研究研究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彼此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理论所探讨的正是探讨生物与环境间的各类因素彼此联系与作用的理论,因而又被称之为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则是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这门学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各类教育内容,其中不仅有微观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有教学、文化与理念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教育生态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的,其产生是深入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与教学体制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套从定义与理论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

所谓教育生态学,主要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及其方法,将教育与自然、社会等教学原理等加以结合,把教学规律、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理念等进行结合和优化,从而揭示出教育生态学之原理。

教育生态学之构成以课堂生态主体为其主要标准,包含了师与生等两个不同的方面,是具备了主观能动性之主体,在课堂生态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均独立存在,但他们并非是相互鼓励的,也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标准进行发展的,而是围绕学习这一中心目标而实施的。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降水228 mm条件下,W1(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70%+开花期70%)和W4(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5%+开花期85%)处理总耗水量高于W0(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65%+开花期65%)、W2(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80%+开花期80%)和W3(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0%+开花期80%)处理,W1和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1处理增加了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了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模系数,提高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W4处理在开花至成熟期、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较大.调亏灌溉条件下,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最低;随灌溉量增加,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耗水量最高的W1和W4处理产量也最高,W1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高于W4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处理.关键词冬小麦调亏灌溉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152.7, S512.1 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Abstract: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n wheat plants (cv. Jimai 22) at Shiwang Village,Yanzhou, Shandong, China. Under 228 mm annual precipitation precondition, the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of treatment W1(with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RWC) of 80%, 70% and 7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and W4 (with SRWC of 90%, 85% and 8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0 (with SRWC of 80%, 65% and 6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2 (with SRWC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of 80%, 80%, and 80%,respectively), and W3 (with SRWC of 90%,80% and 8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4, the treatment W1increased the ratio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sed more water in 0-200 cm soil layers, and it de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stages, whereas increased that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The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s of W4 at both stages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and anthesis to maturity were higher. Under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condition, although the WUE of treatment W0 was higher, its grain yield was lowest. The WUE of other treatments firstly increased, thereaf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amount. Treatments W1and W4with 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had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Furthermore, the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irrigation benefit of treatment W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4. Thu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rrigation regime of treatment W1 would be the optimal one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Key words:winter wheat;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water use efficiency.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急需解决的问题.黄淮海平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的 6.65%,而灌溉面积却占全国灌溉面积的40%,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5%,供需矛盾突出[1].该区大部分地区常年降雨量为500~7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少,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冬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亏灌溉是调控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关系,降低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关于大田作物调亏灌溉的研究国内外进展较快,并主要集中在棉花、玉米和小麦上[2-3].研究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可显著抑制冬小麦的蒸腾速率,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速率具有补偿效应,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4].在西北干旱地区,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5%~50%,对作物产量没有不利影响,但可明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5-6].孟兆江等[7]研究表明,在冬小麦三叶至返青期进行40%~60%田间持水率处理,调亏处理平均比对照增产0.88%~8.25%,节水12.80%~18.5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也有研究指出,在冬小麦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8],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可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9],随着灌溉量和降雨量的增加,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的能力下降[10].但有关冬小麦调亏灌溉技术尚不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为基础,通过准确定量,研究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制定冬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王村(35.41° N,116.41° E)大田进行,供试材料为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试验田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0g•kg-1、全氮1.0 g•kg-1、碱解氮62.6 mg•kg-1、速效磷25.0 mg•kg-1、速效钾139.8 mg•kg-1.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播种至拔节期51.4 mm、拔节至开花期88.4 mm、开花至成熟期88.2 mm.播种前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20 cm和120~14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4.70%、25.27%、24.73%、25.01%、24.63%、23.51%和23.18%,土壤容重分别为1.55、1.50、1.51、1.52、1.53、1.58和1.56 g•cm-3,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2.42%、54.60%、75.44%、89.36%、77.49%、77.00%和82.73%.试验设置的灌水组合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设2个水平,拔节水设4个水平,开花水设4个水平,共5个处理,分别用W0、W1、W2、W3和W4表示(表1).表1水分处理方案(0~14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值)Tab. 1 Water treatments (average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0~140 cm soil layer)处理Treatment灌水时期Irrigation stage播种期Sowing 拔节期Jointing 开花期AnthesisW080% 65% 65%W180% 70% 70%W280% 80% 80%W390% 80% 80%W490% 85% 85%灌水量由灌水定额计算公式确定[11],计算公式为:m=10ρb H(βi -βj)式中:m为灌水量(mm);H为该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cm),本试验计划湿润层深度为140 cm;ρb为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容重(g•cm-3);βi为目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乘以目标相对含水量);βj为自然含水量,即灌溉前土壤含水量.灌水量用水表计量.小区面积4 m×4 m,小区间设置1.0 m隔离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冬小麦播种前,前茬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基肥用量为N 10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12.5 kg·hm-2;拔节期追施N 135 kg•hm-2.所施肥料为尿素(含N 46.4%)、磷酸二铵(含P2O5 46%,N 18%)、硫酸钾(含K2O 52%).2007年10月8日播种,4叶期定苗,基本苗为180株•m-2,其他管理措施同丰产田,2008年6月11日收获.1.2 水分测定与计算方法1.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用土钻取0~200 cm 土层土样,分层取土,20 cm 为一层,置于铝盒中,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公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鲜质量-土壤干质量)/土壤干质量×100%. 1.2.2 农田耗水量的计算 采用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的方法[12],耗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ET 1-2 =∑=n1i 10γi H i (θi1-θi2)+M +P 0+K式中:ET 1-2为阶段耗水量(mm );i 为土层编号;n 为总土层数;γi 为第i 层土壤干容重(g •cm -3);H i 为第i 层土壤厚度(cm );θi1和θi2分别为第i 层土壤时段初和时段末的含水率,以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计;M 为时段内的灌水量(mm );P 0为有效降水量(mm );K 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 ),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 m 时,K 值可以忽略不计,本试验的地下水埋深在5 m 以下,故地下水补给量可视为0.日耗水量=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生育阶段天数 耗水模系数=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麦田总耗水量1.2.3 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的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3-14]为:WUE=Y/ET α,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4]为:IWUE=Y/I ,灌溉效益的计算公式[15]为:IB=ΔY /I ,式中:WUE 、IWUE 和IB 分别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 -2•mm -1)、灌溉水利用效率(kg•hm -2•mm -1)和灌溉效益(kg•hm -2•mm -1);Y 为籽粒产量(kg•hm -2);ΔY 为灌溉后增加的产量(kg•hm -2);ET α为小麦生育期间实际耗水量(mm ),为各阶段耗水量之和;I 为实际灌水量(mm ).1.2.4 棵间蒸发的测定 采用自制的小型蒸发器[16]测定冬小麦棵间蒸发量,将其置于冬小麦行间土壤. 该蒸发器用PVC 管做成,内径为7.5 cm ,壁厚5 mm .每次取土时,将其垂直压入土壤内,然后用自封袋封底,称量.每天17:00用精度为0.001 g 的电子天平称量后立即放回行间,2 d 内质量的差值为其蒸发量,测定时段内每天蒸发量的逐日累加值为累积蒸发量.为保证操作时不破坏附近土体结构,用内径为10 cm 的PVC 管做成外套,固定于土壤中,使其表面与附近土壤持平.蒸发器中原状土每2~3 d 更换1次,降雨或灌溉后立即更换原状土体. 1.3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采用DPS 7.5和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 法). 2 结果与分析2.1 调亏灌溉后0~1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由表2可以看出,底墒水调控所得相对含水量和目标相对含水量的相对误差(以下简称“调控误差”)分别为0.7%( W 0、W 1、W 2)、0.5%(W 3和W 4),拔节水W 0、W 1、W 2、W 3和W 4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6.0%、4.4%、1.5%、3.9%和2.8%,开花水4个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0.2%、1.1%、7.7%、6.0%和2.2%;各处理平均调控误差为2.8%,表明按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所得水量进行调亏灌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对含水量.表2 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0~140 cm 土层平均值)Tab.2 Irrigation amount and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verage value of 0-140 cm)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 Treatment底墒水Pre-sowing water 拔节水Water at jointing stage 开花水Water at anthesis stage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W 08079.430.76561.076.06565.100.2W180 79.43 0.7 0 70 66.90 4.4 0 70 69.21 1.1 43.83 W280 79.43 0.7 0 80 81.16 1.5 37.78 80 73.86 7.7 45.25 W390 90.43 0.5 80.90 80 76.86 3.9 0 80 75.22 6.0 22.48 W490 90.43 0.5 80.90 85 82.63 2.8 55.92 85 83.12 2.2 63.952.2调亏灌溉对麦田耗水量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W0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各灌水处理,耗水来源于降水和土壤贮水.不同处理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1>W2>W3>W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总耗水量为W4、W1>W2>W3,W4与W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提高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促进了冬小麦对灌溉水的利用,降低了其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其中土壤贮水消耗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87.65%和82.88%,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为11.45%,表明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有较大的调控范围,降低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能达到提高土壤贮水利用比例、节约灌溉水的目的.表3不同处理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Tab. 3 Sources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ir 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Treatment耗水来源Water consumption source总耗水量Waterconsumptionamount(mm)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consumption amount 灌水量Irrigationamount(mm)土壤贮水消耗量Soil waterconsumptionamount (mm)降水量Precipitation(mm)RIW(%)RPW(%)RSW(%)W00 101.34b 228.0 329.34d 0 69.23a 30.77b W143.83d 153.63a 228.0 425.46a 10.30d 53.59d 36.11a W283.03c 63.29c 228.0 374.32b 22.18c 60.91c 16.91c W3103.38b 21.10d 228.0 352.48c 29.33b 64.68b 5.99d W4200.77a -2.22e 228.0 426.55a 47.07a 53.45d -0.52e CV(%)87.31 92.60 —11.40 82.88 11.45 87.65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下同The same below.RIW: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irriga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PW: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precipitation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SW: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CV: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2.3调亏灌溉对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冬小麦可以利用0~200 cm各土层的土壤水分.W0处理0~40 cm和10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9.43%、61.07%和65.10%时,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随着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 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呈下降趋势. W1处理0~180 cm 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W2和W3处理次之;W4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最低,均在7.83 mm以下,表明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90.43%、82.63%和83.12%时,显著抑制了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5-10-5510152025303540土壤贮水消耗量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mm )土层 S o i l l a y e r (c m )图1 调亏灌溉对不同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2.4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在冬小麦抽穗期,W 3和W 4处理的累积蒸发量显著高于W 0、W 1和W 2处理,其中W 3和W 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 2和W 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浇底墒水+拔节水的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促进了冬小麦抽穗期的棵间蒸发。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稿件编号:Times New Roman,小五,左对齐,2倍行距[标题(中文):黑体,三号,左对齐,2倍行距] [作者(中文):楷体,四号,左对齐,2倍行距][作者单位(中文):宋体,小五,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城市邮编2 XXXX,城市邮编摘要:[中文摘要: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间分号分隔][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左对齐,22磅行距] [作者(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倍行距][作者单位(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五,斜体(编号、邮编正体),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2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Abstract: [英文摘要: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500个词左右Key Words:[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间分号分隔][正文:宋体,五号,两端对齐,倍行间距]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按1→→,…;→,…;2→,……,编排1[一级标题,黑体,五号]1.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1.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1.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3[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xxxxxx, xxxxxx):宋体,六号]*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2 [一级标题,黑体,五号]2.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2.2.2[三级标题,宋体,五号]3[一级标题,黑体,五号]3.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文内图表规范:图题、坐标名、表题、表头都具中英两种文字并给出法定计量单位;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图(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图(矢量图转换方式)(即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不需要转换成jpg或者tif格式),图序不分章节,完全按顺序统一编号,如图1、图2……图n(不可图1-1,图3-2等形式);图题、表题使用6号(或8p)黑体字。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稿件编号:Times New Roman,小五,左对齐,2倍行距[标题(中文):黑体,三号,左对齐,2倍行距][作者(中文):楷体,四号,左对齐,2倍行距][作者单位(中文):宋体,小五,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 城市邮编2 XXXX, 城市邮编摘要:[中文摘要: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 ,关键词间分号分隔][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左对齐,22磅行距][作者(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1、5倍行距][作者单位(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五,斜体(编号、邮编正体),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2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Abstract: [英文摘要: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500个词左右Key Words:[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 ,关键词间分号分隔][正文:宋体,五号,两端对齐,1、5倍行间距]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按1→1、1→1、1、1,…;1、2→1、2、2,…;2→2、1,…2、2…,编排1[一级标题,黑体,五号]1.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1.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1.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3[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一级标题,黑体,五号]2.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xxxxxx, xxxxxx):宋体,六号]*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xxxxxxx@xxx、xx]2.2.2[三级标题,宋体,五号]3[一级标题,黑体,五号]3.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文内图表规范:图题、坐标名、表题、表头都具中英两种文字并给出法定计量单位;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图(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图(矢量图转换方式)(即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不需要转换成jpg或者tif格式),图序不分章节,完全按顺序统一编号,如图1、图2……图n(不可图1-1,图3-2等形式);图题、表题使用6号(或8p)黑体字。

植物生态学报论文模板

植物生态学报论文模板

中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作者1作者2作者3*(仿宋四号居中)(1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 (2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3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宋体六号居中)摘要主要说明文章的背景、方法、结果及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1(空格)关键词2 (3~5个)ENGLISH TITLEZHAO Ai-Guo1*, QIAN Jian-Jun2, and SUN Zi31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Molecular 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nd 3College o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Abstract Aim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Method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Important Findings Community-level recruitment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Key words annual plants, community level,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摘要撰写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充分反映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原始研究论文英文摘要内容包括3部分,分别是:目的、方法和主要结果(综述和论坛除外),字数350~450字。

生态环境论文范文3篇

生态环境论文范文3篇

⽣态环境论⽂范⽂3篇海域⽣态环境论⽂1主要环境问题和压⼒1.1海域总体污染加剧历史调查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各主要港湾⽔质指标基本上都符合⼆类海⽔⽔质标准;进⼊90年代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出现超标现象。

近年来随着福建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临海⼯业的发展,陆域直接或间接⼊海的⽣活污⽔、⼯业废⽔、农业⾯源污染物不断增加,海洋倾废、船舶排污和事故泄漏以及⾼密度⽔产养殖和过度投放饵料等都对海域⽣态环境增加压⼒,导致局部海域污染加重,近岸海域污染⾯积呈扩⼤趋势,福建沿海氮、磷和⽯油类超标严重,有的海域甚⾄出现溶解氧偏低、化学需氧量超标;局部⽔域底质硫化物、铜、铅含量超标;贝类体内粪⼤肠菌群超标⽐较普遍。

1.2局部海域⽣态系统遭到⼀定程度破坏河流上游⽔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旱年份河流⼊海径流量的减少,对河⼝地区的⽣态环境产⽣重⼤影响。

局部围填海等海岸⼯程开发建设,使海洋⽣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红树林⽣态系统、滩涂和河⼝湿地⽣态系统等重要⽣态功能区⽔域⾯积逐渐减⼩,⼀些关键的⽣态通道受到破坏,局部海域⽣态功能明显下降。

1.3海洋灾害频繁发⽣由于海域污染和富营养化等原因,福建沿海是我国⾚潮的多发海区之⼀,⾚潮发⽣频率⾼、持续时间长,有毒⾚潮⽣物发⽣的⽐例⾼,对渔业和养殖业⽣产的破坏性⼤,严重影响福建省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

福建闽东沿岸、闽江⼝近岸和厦门近岸海域3个海域⾚潮的发⽣次数占福建省⾚潮的77.8%。

闽东沿岸、闽江⼝、平潭沿岸和厦门近岸海域4个⾚潮监控区成为福建省⾚潮多发区。

当前福建沿海⾚潮灾害历年不断,发⽣⾯积逐年扩⼤。

福建省浅海滩涂⼴阔,海洋⽣物多样性丰富,研究发现互花⽶草和沙筛贝等外来物种已经成功⼊侵福建省海域,其中互花⽶草遍布福建省⼤多数海湾滩涂,沙筛贝在许多封闭型围垦区均有发现,部分海域仍有⼈为种植互花⽶草和养殖沙筛贝的现象。

福建省对外贸易发达,⼤型港⼝遍布沿海各地,海上航运繁忙,船舶压舱⽔携带的浮游动植物及海洋⽣物幼体进⼊福建省海域;海⽔养殖历史长、⾯积⼤、品种多,部分引进品种可能具有⼊侵性,省内养殖苗种交流频繁,外来养殖品种及可能携带的病原体扩散到全省⼤多数海⽔养殖区。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_生态学类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态学类论文2500字(一):谈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数学课堂生态的构建论文摘要:高职数学课堂的质量根本上影响了数学教育程度,利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来帮助找到高职数学课堂中生态平衡,本文以研究高职数学课堂为例,审视在教育生态视角下,我国目前高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解决研究方法。

关键词:高职数学;课堂;生态平衡;教育策略引言教育与所处的生态环境之中有着可循的作用和规律,正是为教育生态学。

我们研究现阶段下高职数学课堂下的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之中的关系,利用教学的内容、资源来分析目前高职数学课堂中生态失衡的缘由,再去探知高职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1高职课堂中教学现状1.1教育生态学的概念1935年时英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谭斯利提出了生态平衡这一概念,它是指: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生态系统的各部分的构成和功能将处于平衡协调的动态化之中。

生态系统这个概念中我们把教育比作一个系统,课堂作为教育生态系统里的子系统,系统中必定会产生许多失衡的情况。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方式和场所,思考在高职数学的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主体去形成生态平衡,促进各个主体和谐发展,教育中构建生态课堂是利用教学实践来形成教育生态学[1]。

1.2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环境的失衡传统的教学只有课堂一个方式和场所,所有的失衡、冲突、共生等都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

课堂中无效且“霸王”式的的教学生态环境,是不能促成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

再加上学生作为生态主体,数量并未控制在生态系统可接纳的范围内,活动空间受限,固定座位的方式也是缺乏考虑的编排制度,这类半封闭或者说全封闭的教育方式,脱离社会实际、能量流严重,呈现一种单向流动,信息输入和输出程度大量阻塞,缺乏活力与生机,所以导致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环境失去平衡[2]。

1.3课堂生态主体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失衡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主体上一直是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在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已经不能适应区域里生态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大量生态危机反复出现,是实打实的“瓶颈”期,虽说现在区域政府对待职业教育的方针出现了倾斜,但是社会和大众对于此还是缺乏重视,还是认为高职教育不算主流教育,在作为生态主体的高职授课教师方面,很容易失去了对教育的热情和自信,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平衡。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学和化学,生态学被看作是系统性的科学,所以普遍认为生态学是反还原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教学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受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当前的园林生态学教学中还存着很多弊端,阻碍了教学进步,急需改革。

在此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包括教学观念和内容的更新、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课的增加,以及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园林生态学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园林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等领域,因实用性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而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缺少实践锻炼、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室内装潢等行业备受重视,这就对环境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针对以往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的缺陷,应进行改革,掌握多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1]。

1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1.1理念更新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首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突显其主体性。

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积极主动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要敢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新的尝试。

环境设计专业经常需要人工绘图、搭配色彩、提出新创意,并熟练操作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兴趣和心理规律,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理念。

其次,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应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要重视实践。

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辨别装饰材料、熟悉施工流程的能力,若只传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

但若是带领学生在材料市场或施工场地学习,将会取得更好效果。

1.2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同样重要,首先,课程要和专业紧密结合,环境设计的范围其实很广,涉及领域较多,尤其是在基础课上,必须结合专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生态环境学报》论文内容和格式要求(1)《生态环境学报》(原刊名《生态环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

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和2008年版)。

本刊是环境科学类的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对某个重大的科学前沿问题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综述和观点类文章。

所有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在所著述的领域或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其中,综述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具有副高级以上的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本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欢迎国内外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投稿。

(2)本刊今后侧重于报道重要的原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和重大的调查报告,以及重要的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这方面要求第一作者为较资深的研究人员)。

如文章所讨论的内容有行政区域的限制,则该行政区域不能小于一个副省级市;如文章是受其他方面的区域限制,则该区域不能小于一个较大的流域,或一条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河流,或一个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湖泊,或一座较大的山脉,除非文章所要阐述的是新发现的自然规律或是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创新性的结论,或该区域是典型的(被公认有代表性的)地带,或是已被确定为世界级的或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3)文章要求精练。

每篇研究论文、综述一般不超过10页码(按本刊的版式计算,10页超过2万字,特别优秀的研究论文、综述可放宽至12页码;正文字号为“五号”字,图表、参考文献字号为“六号”字;正文行距为15磅,参考文献为12磅);图表只附最必要的,除必要的说明文字之外,图表之间不要重复。

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但暂不分栏,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使用规范简化字。

(4)每篇文章附上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英文摘要可适当扩充;关键词5~8个);研究论文中的摘要应包括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和结论。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生态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设计、形成、存储的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资源.作为高校办学实力的一种体现,这些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成本和实际效益要有效契合,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教师积极提升信息素养,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出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时并没有考虑两者的有效契合点和适切度,在应用时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使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甚至出现“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成本效益存在认识上的盲区,没有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在生态课堂和有效课堂构建备受关注的大环境下,从生态学视角出发,研究多媒体教学资源成本效益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保证高校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的事情.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管理必须要解决好其有效利用、有效管理和节约建设的问题.尝试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对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尝试构建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的科学模型,以期对教学信息化发展评价提供一些参考.1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1.1资源配置偏重外延发展而忽视内涵的深化现阶段,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重点支持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注重提高普及率.在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并未实现配套跟进.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期目标来看,这种重视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张的建设思路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教育信息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远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矛盾.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任务也应由过去的硬件规模达标建设转向教育质量、内涵的全面提升,以往注重外延扩张的资源配置方式已明显不适应教育内涵深化发展的基本要求.1.2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缺少成熟的评价体系就目前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仍然存在“重投入、轻产出”的倾向.教育行政主体关注较多的是资源投入去向、投入数量,对如何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注度稍显不够.目前,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缺乏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结果缺少有效的信息反馈,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主体的投入预期与资源使用者的成本效益观念始终处于不对称状态.这也导致资源配置主体并不能直接掌握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益,当然也就无法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施加有效干预,教学监督和管理也时而处于缺位或信息不对称状态.1.3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上很多学校都下了足够的功夫,但涉及到具体应用和实际效益产出层面,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现状还差强人意.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效率是教学资源配置追求的两大核心目标.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优质软件资源)本身属于稀缺性资源,其使用效率和成本效益是投资主体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资源的配置必须要以系统的组织管理结构作为协调,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干预机制,通过合理的分配、有效的激励以及科学的评价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总体而言,要达到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不断提升其实际效益的目标,仍需兼顾、协调好多方因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推进.2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2.1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教育生态学属于教育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法学院劳伦斯•克雷明教授提出.该学科主要研究教育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机理.教育生态系统中包括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部分,在宏观上主要表现为径流(较明显迁移),微观上则表现为潜流(不明显迁移).研究所涉及的教育生态主要把焦点放在“技术、人以及相关实践活动间的联系上”.就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本身而言,是一个促进教育发展持续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涉及诸多要素,且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引入教育生态学的概念,以系统和生态的观点来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强调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影响及其生态内涵,对解决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特殊性体现较为明显.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教育资源必须要能够进行转化和分配,而且要具备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交换的基础,包括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交换.要形成一个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各子系统间的合理调配.在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已经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如何按照实际需求,合理调配已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是保证教育生态系统均衡发展的关键.但是,也应该看到教育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短时间失调”现象,这是教育效果滞后效应产生的必然结果,这些结果往往又是隐性存在,难以直接反馈、表示出来的.要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教育生态平衡,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借助平衡原理和科学检测等手段主动去分析和研究,能动地加以适当调节,否则,将因此而付出昂贵的代价.2.2教育生态观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的启示在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现实情况总是滞后于期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分关注技术本身,而不注重如何应用的趋势造成的.所以,在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应用导向设计”应该是突破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瓶颈,深层次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按照教育生态观的观点,评价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就是从以促进“硬件建设”为核心的低级教育生态向以“人本”为核心的高级教育信息生态转变.评价思想也应由“以硬件建设评价为主”转变为“以应用效果评价为核心”.这一评价思想的转变将更有利于技术应用与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目前,评价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大多也由“绩效评估”取代了过去的“水平评估”;评估对象也从过去的“学校个体”转向了“区域整体”;评价的目的也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均衡考察”;在评价方法上也一改以往“单一量化考核”做法,采用“量化考核”和“质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趋于科学、多样;评价结果也更理性和客观.受教育系统生态观的启发,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适当关注各生态因子之间的联系,以“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综合考虑教育生态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协调配置,使得各子系统能够在稳定、平衡的状态中向纵深发展.3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构建3.1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基于生态学的视角,对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进行评价是需要纵观全局、系统规划和理性思考的系统工程.这其中,需要合理区分基础设施投入、软件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应用服务、管理机制体制变革、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等多方面的关系.受教育生态学观念的启发,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要着眼于人和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着眼于教学资源配置和深层次应用.如果从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出于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架构考虑,课堂教学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评价的模型构建难点在于如何通过内部特征分析,准确把握系统的总体特征,所遴选的指标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评价.基于此,试图结合教育生态学的启示,从“硬件设施、内涵建设、管理评价”三个维度,构建一个动态反映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评价模型.3.2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的维度阐述3.2.1硬件设施维度该维度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网络平台以及资源建设三部分.其中,基础设施主要观测点定位于多媒体基础设施结构设置的合理性和设备管理运行状态的考量;网络平台主要观测点定位于软件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资源管理服务性、开放性和模块化层面;软件资源的建设侧重衡量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否具有丰富、共享,可持续发展潜力是否与教育教学实现有效契合.3.2.2内涵发展维度该维度包括了观念意识、技术氛围以及使用水平,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观念意识主要考察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的行政主体、使用群体(教学团队负责人、任课教师等)的信息化发展意识;技术氛围的主要观测点定位于学校信息化发展环境氛围,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氛围评价;使用水平的主要观测点定位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程度,包括知识呈现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差异化教学的水平以及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程度.3.2.3管理评价维度该维度对应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信息化发展规划、多媒体教学资源保障这三类评估指标.其中,多媒体教学资源投入的主要观测点在于人、财、物的实际投入量和所占比重,投入的差异性、连续性、阶段性和成本效益也在观测范围之内;相关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等的考量则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评价的范畴;多媒体教学资源保障不仅包括对制度文件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侧重考察学校的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应对措施评价.3.3多媒体教学资源配置评价模型适用的评价方式该评价模型中强调的是对系统中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考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针对“硬件投入、软件建设、应用水平”的考量,该模型是一个立体、动态、开放的三维空间模型,是注重在系统观、生态观指导下的过程性评估.建议使用的评价方法:除采取听取资源配置情况汇报,现场查阅资料等方法外,还要加入质性研究,可以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考察和随机听课等方式进行.此外,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获取隐性的信息,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在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比较科学、客观及合理的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教育生态系统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建设、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应用情境等基础因子构成了一个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要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全面分析其中的限制因子,发挥各主体的能动性,建立和完善基于生态学视野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坚持适时、适度原则,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使教育生态系统充满活力与动力.作者:刁海军生态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二一、引言随着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资源短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日益涌现,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论文(5篇)

生态环境论文(5篇)

生态环境论文(5篇)生态环境论文(5篇)生态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21年,是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的本土翻译理论。

它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引入翻译讨论,“借助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的同构隐喻,以生态整体主义为理念,以东方生态才智为归依,以翻译生态、文本生态、‘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关系为讨论对象,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翻译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进行综观和描述”,是一种生态范式的译学讨论。

该理论视阈下的翻译是一种“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

译者进行翻译时,需要从“三维”(语言维、交际维和文化维)着手,使译文能够达到最佳整合适应选择度。

翻译生态学最初是爱尔兰闻名翻译理论家Mi-chaelCronin在《TranslationandGlobalization》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他指出,全球一体化引发了语言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一些语言前所未有的消亡速度。

因此,翻译应当维护语言多样化,传递文化和语言的独特性。

Cro-nin虽然提出了翻译生态学这一术语,但并没有做系统性探究。

许建忠受此启发,建立起一套具有特地的讨论对象和任务以及特定讨论领域的独立理论体系,于是有了《翻译生态学》这部专著。

和生态翻译学以适应选择论为原理不同的是,翻译生态学依据的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和机制,以此来讨论各种翻译现象及其成因。

该理论主要涉及翻译生态环境及其因子、翻译生态结构(包括宏观生态和微观生态)、翻译生态的层次分析、翻译水平结构、翻译生态的分布模式,同时还探讨了“限制因子定律”、“最适度原则”、“局部生态效应”、“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翻译生态的边缘效应”等一系列翻译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翻译生态的基本规律,如平衡与失调、良性循环、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迁移和潜移规律、富集与降衰规律等。

生态翻译学和翻译生态学同为生态学和翻译学交叉的产物,名称上又很接近,不免让人产生混淆之感。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

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WTT整理的生态环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态环境论文1摘要:文章针对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展开系统分析,通过研究数据预处理、基于ArcviewGIS的信息提取、数据库的建立、成果整理与数据挖掘、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监测要点,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GIS技术的认知,提升动态监测结果的通畅性。

关键词:GIS技术;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与全球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能够对区域内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提升整个监测过程的有效性。

1、监测过程中的主要事项在具体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在对区域内部进行监测摄影时,需要对区域内的天气情况进行提前了解,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云量在10%以内的天气进行影像勘察,并且区域内的云雾不能对地形进行遮挡。

在监测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时,对于采集到的图像需要及时进行修正,修正工具为DEM,并且修正后的误差需要控制在10m以内,而图像配准误差应用过程中,误差单位需要控制在0.5个像元内。

(2)在监测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性的坐标系统,从而准确了解各个控制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通常情况下,所选择的坐标系统以高斯坐标系统为主。

(3)在绘图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了解区域的基本情况,可以构建不同地貌、地类的特征图斑,便于后续数据的分析应用,而各个类型的图斑数量需要超过10个,并且在分类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最大相邻法对其进行合并,从而有效提升整个应用结构使用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变化图斑时,其数量应控制在50%以内,以便于后续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使用。

2、基于GIS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要点2.1数据预处理在对资源与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时,数据的采集属于基础应用环节,但是在采集到数据信息后不能直接进行数据分析,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操作。

生态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论文范文

生态学论文范文生态学论文范文随着生态学学科的不断开展、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当今生态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

下面是为大家的生态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所谓鸟击指的是,航空器与鸟类发生相撞事故。

在飞机开展历程中,鸟击事件一直存在,给航空运输埋下了极大的平安隐患,轻那么导致航班延误,重那么导致机毁人亡。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鸟击事件出如今飞机的起降环节,所以,重视和做好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1963年在法国举行了第一届国际鸟击会议,相当部分专家和学者的观点是,音响设备是防范鸟击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没有充分考虑生态学因素及其方法,因此成效并不显著。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兴旺国家开场重视生态学知识在鸟击防范中的应用,且获得了较明显的研究成果。

我国鸟击防范工作尽管起步偏晚,然而国家民航总局一直保持着高度重视的态度国内大中型机场均先后启动了鸟类生态学和鸟击防范工作,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安康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所谓生态管理技术指的是,在充分把握生态系统的根底上,制定和施行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对其构造与功能进展适当调整,以符合人类的普遍期望,关注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处、共同开展,管理策略强调立足于措施所对应的阶段性结果,同时辅以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对管理方案的及时、有效调整。

机场对鸟类的吸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食物链上,机场及周边的土壤、草坪中生存着大量的小型动物,在鸟类食物链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可能是鸟类的直接食物,也可能是鸟类的间接食物。

在整条食物链中,蚯蚓等昆虫会成为鸟类的直接或者间接食物;开花结籽植物可以为植食性以及杂食性鸟类提供大量食物;小体型的鸟类那么是老鹰等猛禽的目的。

机场及周边水体可以对鸟类形成较大吸引力,使其前来觅食或者栖息,特别是鸭类等游禽,假设这些鸟类聚居在机场附近,那么将会大幅提升鸟击事件的.发生概率。

生存于排水沟或者水塘中的鱼虾将会吸引鸭类飞鸟前来觅食;夏天飞行区那些较低洼处的积水为水生昆虫提供了适宜生存的环境,也可能吸引一些鸟类前来觅食。

生态学论文2400字_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论文2400字_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生态学论文2400字_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生态学论文2400字(一):教育生态学与中小学素质教育分析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于中小学的教育要求也有所变化,当代中小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文化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认识教育生态学和中小学素质教育,并将两者有效结合,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针对教育生态学及中小学素质教育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希望能对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中小学素质教育;分析研究引言近年来为了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质量,相关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地探索努力,力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能有效改变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为中小学素质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然而,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仍不是非常乐观。

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中小学素质教育必须加强重视程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一份保障。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教育生态学,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教育指导思想之一,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上,教与学、师生之间的生态平衡等。

教育学和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两大理论基础,将教育和生态紧密结合,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共同作用保证教学效率。

教育生态学融合了教育学和生态学中优秀的研究方式,把教育环境中加入自然现象和人文情怀中来。

不仅如此,教育生态学还揭示了教育过程中合理的生态结构、生态作用、生态规律等,教育学和生态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具备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中小学素质教育概述中小学素质教育在一定方向上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强调应用科学合理地方式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不将成绩分数作为中小学生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对中小学生有一个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中小学素质教育已经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并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中小学素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篇一中药生态农业[摘要] 该文针对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及经济学问题,在介绍生态农业的起源、概念、特点及实用技术,总结我国生态农业的起源和常用技术和特点,着重介绍我国在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和基因等不同生物层次上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的背景及现状,提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包括:①全国中药材生产格局分析及规划;②区域中药农业典型特征提取;③各区域典型中药材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规律及机制研究;④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⑤中药生态种植模式提取及固化;⑥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

文章指出中药材GAP与中药生态农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各有特点,但并不矛盾。

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是中药材GAP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生态农业; GAP; 中药材; 种植;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agriculture: future of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Chinese materia medicaGUO Lan-ping, ZHOU Liang-yun, MO Ge, WANG Sheng,HUANG Lu-q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di Herbs,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i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we introduced the origin,concept,features and operative technology of eco-agriculture worldwide,emphasizing its modes on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of landscape, ecosystem,community, population, individual and gene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w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and proposed its development ideas and key tasks, including:①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the production patter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nation al wide. ②Typical features extrac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③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its mechanism between typic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each region and the micro-ecology of rhizosphere soil.④ Study on techno log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⑤ Extrac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mod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⑥ Study on the theor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lso we pointed out that GAP and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re both different and relative, but they are not contradictory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promote eco-agriculture in th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nd coordinat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 GAP;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ultiv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doi:10.4268/cjcmm20151707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不但造成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下降,也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导致农田蚯蚓等有益生物及微生物数量急剧下降,大规模的单一机械化种植,加剧了土壤恶化的程度,使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家畜生态学报格式

家畜生态学报格式

家畜生态学报格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按以下方式编写:引言是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重要部分,它主要用于引起读者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内容提供背景和上下文。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家畜生态学的相关问题和研究领域,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科学家、农业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指导,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实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家畜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方面,往往忽略了家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家畜生态学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家畜在农业系统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食品和原材料,同时也承担着维持农业系统稳定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通过概述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探讨家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将介绍家畜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负荷方面的特点,包括饲料需求、气体排放、水质污染等。

其次,将探讨家畜生态学在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如循环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动物福利等。

最后,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未来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旨在对家畜生态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家畜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深入了解,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平衡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第2节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呈现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2.1 第一个要点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我们将探讨家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野外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2.2 第二个要点在本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家畜生态学的具体应用和案例研究。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稿件编号:Times New Roman,小五,左对齐,2倍行距[标题(中文):黑体,三号,左对齐,2倍行距] [作者(中文):楷体,四号,左对齐,2倍行距][作者单位(中文):宋体,小五,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城市邮编2 XXXX,城市邮编摘要:[中文摘要: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间分号分隔][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左对齐,22磅行距] [作者(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1.5倍行距][作者单位(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五,斜体(编号、邮编正体),左对齐,单倍行距] 格式:1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2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Abstract: [英文摘要: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500个词左右Key Words:[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间分号分隔][正文:宋体,五号,两端对齐,1.5倍行间距]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按1→1.1→1.1.1,…;1.2→1.2.2,…;2→2.1,…2.2…,编排1[一级标题,黑体,五号]1.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1.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1.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3[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xxxxxx, xxxxxx):宋体,六号]*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2[一级标题,黑体,五号]2.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2.2.2[三级标题,宋体,五号]3[一级标题,黑体,五号]3.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文内图表规范:图题、坐标名、表题、表头都具中英两种文字并给出法定计量单位;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图(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图(矢量图转换方式)(即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不需要转换成jpg或者tif格式),图序不分章节,完全按顺序统一编号,如图1、图2……图n(不可图1-1,图3-2等形式);图题、表题使用6号(或8p)黑体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