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粮食行业
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发展形势-4-第一节发展现状-4-第二节发展需求-6-第三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第二章总体要求-10-第一节指导思想-10-第二节基本原则-10-第三节总体目标-11-第四节发展理念-14-第三章重点建设任务 -15-第一节实施行业大数据战略-16-第二节推动粮食收储信息化发展-16-第三节提升粮食物流业信息化水平-18-第四节提升粮食加工业信息化水平-18-第五节强化粮油市场动态监测能力-19-第六节促进粮食市场信息化发展-20-第七节提升行政监管信息化水平-21-第八节提升应急保供信息化水平-22-
第九节实施行业信息服务开放行动-23-第四章保障措施-23-第一节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23-第二节强化信息化建设科技保障-24-第三节壮大信息化专门人才队伍-24-第四节多渠道加大建设资金投入-24-第五节落实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25-
为加快推进河南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粮食行业信息化尤其电子政务、局域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取得了一定发展。通过建立粮食资源网,实现了省粮食局机关内部以及与局直属单位和18个省直辖市、10个省直管县之间的网络办公,省粮食局制发的各类非涉密公文、政务信息等文件材料实现了即时传输,局直属单位和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能够及时上报公文、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同时,省粮食局还通过接入河南省政府办公平台、河南省委电子政务内网以及国家发改委纵向网,保证了与上级部门和其他省直部门之间公文信息、涉密文件的安全传输,为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互动,真正发挥信息化对全省粮食流通事业的促进作用打下了基础。
2015年5月,经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专家评审,河南被列为“粮安工程”仓储智能化升级三个重点支持省份之
一。该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5.6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2.24亿元,省财政2亿元,各市县财政配套和企业自筹资金1.4亿元),实施省粮食局“粮安工程”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和371个智能化粮库项目。
省粮食局“粮安工程”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为“4381”工程,即:打造四个中心─省局云数据中心、GIS
服务中心、数据交换中心、调度监控中心;构建三个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维服务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八个系统─数字政务办公系统、仓储智能化管理系统、粮食交易管理系统、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粮油加工业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宏观调控监测预警系统、特殊业务管理系统;搭建一个平台─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内容包括网络及硬件设施建设、机房建设二个方面。
全省智能化粮库项目分四种类型建设,一类库建设包括无纸办公、业务管理、移动监管、粮食出入库系统、多功能粮情测控、智能气调、智能通风、智能安防、三维可视化、专家决策与分析系统、远程监管接口和中控室等;二类库建设包括无纸办公、业务管理、移动监管、粮食出入库系统、多功能粮情测控、智能通风、智能安防、三维可视化、专家决策与分析系统、远程监管接口和中控室等;三类库建设包括无纸办公、业务管理、粮食出入库系统、多功能粮情测控、智能安防、远程监管接口和中控室等;四类库建设包括业务管理、粮食出入库系统、安防监控、粮情测控、远程监管接口等。智能化粮库项目和省局
“粮安工程”智能化管理平台建成联通后,可实现对粮库人、财、物和粮食购、销、存的全方位在线监测和全面风险管控。将大大提升我省粮食流通监管水平,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虽然我省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具备一定基础,但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现有办公自动化信息应用系统仅能满足最基本的办公需要,业务工作缺乏相应的系统支持,办公自动化程度较低;各粮库硬件设备严重老化,软件系统相对落后,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没有互联互通,严重制约了监督管理效率;全省尚未建立统一粮食市场信息监测平台,不能实时掌握粮食市场价格变动,及时做出反应;粮食应急网点数据库尚未建立,应急监测预警网络不完善,存在应急反应措施滞后的风险。
第二节发展需求
“十三五”是全面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期,是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攻坚期,是全面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的转型期,是全面促进粮食市场深度融合的机遇期。新形势下,粮食行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需求将更加迫切:
一是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为进一步破解粮食流通各环节发展不协调,粮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应急保障发展滞后等问题,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构建涵盖粮食收购、储藏、加工、物流、消费等各个环节,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资
源共享的行业信息化体系,提升粮食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二是粮食宏观调控精准化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对全省粮食市场的把控牵引能力,提高各级储备粮的运行效率,服务国家和本地区粮食宏观调控,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统计调查、市场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加强对粮食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破解粮食供应阶段性结构矛盾,健全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切实增强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三是粮食流通监管常态化的需要。为进一步增强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确保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可靠,需要汇聚整合、开发利用大数据资源,完善和优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质量监测、企业信用评价等覆盖粮食行业核心业务的应用系统,提升粮食流通监管服务能力,为行业全面推行“双随机”监管提供支撑。
四是粮食企业经营高效化的需要。为进一步激发粮食产业经济活力,需要推动互联网与行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构建“互联网+粮食”行业发展新引擎,催生企业生产经营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企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增强粮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行业服务方式多元化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行业信息服务能力,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需要推动互联网和行业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