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1单元第25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Word版含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十五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模拟题组]

1.(2016·广东惠州二模·1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

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A[“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 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 2.(2016·广东珠海一模·12)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思想是()

A.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C.三教并行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A[材料中“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信息说明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属于该时期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春秋大一统”属于董仲舒思想,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三教并行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

3.(2016·广东深圳二模·12)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B[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项错误。]

4.(2016·广东韶关一模·13)孔子作《春秋》时创设了一种写史方法:既强调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又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其政治思想明显体现“为尊者隐”的是()

A.墨子B.董仲舒

C.李贽D.黄宗羲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为尊者隐”无关,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有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特别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把封建君主抬到了“天子”的高度,皇帝代表“天”统治万民,作恶可原谅、可秘而不宣、可再给机会,做对了就是圣明,故B项正确;李贽批判孔孟学说,主张个性自由,故C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故D项错误。]

[易错题组]

5.《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D.为政以德

易错提示: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易出错

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

6.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政治角度来讲,大多为百姓而“鸣”,

只有一家为统治者而“鸣”,它是()

A.儒家B.法家

C.道家D.墨家

易错提示:诸子百家的思想易混淆

B[为统治者而“鸣”即为统治者服务,法家的“集权观”、“法制观”、“改革观”符合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割据的需要,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选择B项。]

7.“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易错提示:古代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理解易出错

C[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一句分析,批判了焚书和思想专制。]

8.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宋代

易错提示:新儒学的影响易出错

B[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董仲舒改造儒学。从题干中反映出外儒内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汉代。]

[最新题组]

9.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A[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由题干材料中礼乐的含义及“道德与音

乐居于同等地位”可知,道德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即孔子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项。B、D两项不是材料信息强调的重点;C项违背孔子思想。]

10.“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一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

A.法家B.儒家

C.道家D.墨家

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显然材料符合法家的君主专制等主张,故答案为A项。]

11.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

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

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

B[古代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欲通过顺应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谋求特定的阶级利益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

12.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天人感应”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都是上天的意志。“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