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

合集下载

时代楷模陈俊武个人先进事迹研讨会发言材料

时代楷模陈俊武个人先进事迹研讨会发言材料

时代楷模陈俊武个人先进事迹研讨会发言材料时代楷模陈俊武个人先进事迹研讨会发言材料时代楷模陈俊武个人先进事迹研讨会发言材料1每每提及陈俊武工程院院士,我的脑子里总是会闪过进出职后第一次看到陈工程院院士的场景。

那就是一个早晨,我急着往公司办公室走,一仰头,看到远远地的楼梯道终点,有一位身型削瘦的老年人正立在打印机前专心致志地打印文档,太阳缓缓的洒在他稍微驼背的身上。

这名老年人便是陈俊武工程院院士。

要不是亲眼看见,我不敢相信已经工作上的陈工程院院士,已经是一位年近90岁的老年人。

直到如今,他依然坚持不懈工作。

因为和陈工程院院士在同一楼房办公室,我常常能在过道或电梯厅遇到他。

他的脚步有一些步履蹒跚,但是精神头儿仍然高昂往上。

陈工程院院士曾说:“人的一生,是五千年历史中短暂性的一瞬,应当过得有使用价值、更有意义。

对社会发展的无私奉献应当永无止尽,从社会发展的获得只有掌握分寸。

”针对无私奉献和索要,他有自身的一套“不等式”。

他说道:“无私奉献低于索要,人生道路就黯淡;无私奉献相当于索要,人生道路就平平淡淡;无私奉献超过索要,人生道路就璀璨。

”陈工程院院士对自身很“小家子气”。

到异地公出,他经常为节省旅差费而斤斤计较,本人日常生活十分勤俭节约。

他婉言拒绝了企业给他们配文秘、配快车的权威专家工资待遇,坚持不懈徒步工作20多年。

20xx年7月,企业大部分工作人员搬到深圳工作,依照有关现行政策,企业给陈工程院院士预埋了一套拆迁安置房。

陈工程院院士听闻了,确立表明不必。

公司领导与同事数次劝他,也有些人提示他,假如自身不了,能够交给闺女,或是之后卖了,也是一笔很大的收益。

陈工程院院士无动于衷,在给企业的书面形式建议上写到:“我已年届九十,不可以去深圳工作定居,无须为我预埋住宅,感谢公司的照顾!”陈工程院院士对别人又十分“空气”。

在抚顺市工作中时,他把自己技术创新得到的礼品交到团体或赠给别的朋友。

搬到洛阳市工作中后,他还把自己的奖励金捐赠企业幼稚园和出色民办教师,并默默地支助一名贫困学生直至大学毕业。

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五篇

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五篇

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五篇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五篇【篇一】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

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陈俊武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

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使命:铭记自己入党的初衷,铭记对党许下的诺言,自觉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忘我奋斗、无私奉献。

自觉地将人生价值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当中,XXXX、奋斗不止,科技报国、永不言悔,陈俊武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激励着我,引领着我。

陈俊武同志是国家的先进人物,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石化行业的忠诚和热爱,他始终牢记“XXXX、XXXX”。

我们要深入学习陈俊武院士忠诚爱国、信念坚定、矢志不移、立足岗位、XXXX将陈俊武院士的精神融入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把陈俊武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学习陈俊武院士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淡泊明志的高尚品格,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风云变幻,静心读书,增长才干,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学习陈俊武院士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以身许国的精神,不忘入党的誓言,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陈俊武同志的事迹弘扬陈俊武同志砥砺国家情怀坚守责任担当,大家充分利用媒体,从认识“认识”陈俊武同志,进而”“了解、“敬佩”最终发自内心向他学习,掀起学习陈俊武精神的热潮。

【篇二】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陈俊武 奉献一生的时代楷模

陈俊武 奉献一生的时代楷模

◎编辑|任红雨|大家|陈俊武 奉献一生的时代楷模中国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的,这项技术的奠基人就是年逾九旬仍然坚守初心、矢志奉献的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洛阳工程公司经理陈俊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从依靠“洋油”到成为炼油技术强国,中国石化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陈俊武等老一辈炼油化工科学家功不可没,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炼油化工技术领域的多项“共和国第一”,为我国流化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授予陈俊武“时代楷模”称号。

陈俊武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

17岁那年,陈俊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

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工矿企业凋敝衰败。

1946年,正读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留下的煤制油工厂,中国石油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心中当即立下志愿:一定要投身石油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大学毕业后,陈俊武谢绝了亲情的挽留,1949年12月,他如愿进入辽宁抚顺矿务局工作,成为人造石油厂(后更名为抚顺石油三厂)的一名技术员,从此开启了70年科技报国的峥嵘岁月。

至今,抚顺石油二厂北催化车间门前仍立有一块石碑,书有“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1965年5月”字样,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五朵金花”之一,陈俊武就是这套装置的设计师。

流化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的关键| Grand Garden of Science | 43 . All Rights Reserved.技术,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石油精炼中最重要的转化工艺之一。

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不过几十套,技术被层层封锁。

1959年,横空出世的大庆油田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原油,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多使用的是苏联的技术,不能对原油进行有效深度加工,也无法从中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

陈俊武事迹学习心得

陈俊武事迹学习心得

陈俊武事迹学习心得
终生求学,严谨治学,这是陈院士的标签,放弃退休后安逸的生活,这位90后没有选择歇一歇,而是继续著书育人,将自己毕生的智慧与心血传承下去。

习总书记曾说:一名党员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他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

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
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

在学习陈院士事迹的过程中,我意识到陈院
士就是那面旗,他不敢歇的精神,他为振兴石化所做的贡献,都是在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年轻的石化人,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项目上为期半年的工作给
我上了走进社会的第一堂课,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重量。

打造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
源化工公司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有成绩。


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对我来说,需要上万张图纸的练习,需要反复的建
模计算,需要更艰苦、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培养出精湛的业务能力。

作为公司的新生力量,向陈俊武院士学习,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路走扎实,才能把努力奋斗变成一种本能。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美好生活
加油!。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
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认为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振奋了我的精神,深刻地感受到了他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奋斗精神,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强国必须强军”的重要性,这对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来说,更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陈俊武先进事迹,是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故事。

他是一名优秀的战地记者,曾经跟随我军官兵奋战在多个危险战区,用他的镜头记录了一个敢打硬仗的中国军队。

更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给我们生动地呈现了一个担当使命、追求卓越的大国儿女的风貌。

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他在离开战地之后,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陷入享乐和安逸中,而是毅然决定返回军队报效祖国,成为我军一名优秀的新闻宣传员,用他的才华和热情宣传着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他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推进自己的职业发展。

陈俊武先进事迹的精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要拥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无畏精神,因为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坚信自己的职业梦想,始终努力地追求卓越,这既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社会的回馈。

时代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青年应该不断努力,在实现自我的同时,更要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陈俊武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仰、勇往直前,才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使我深受启发和鼓舞。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增强信仰力量,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俊武事迹心得体会200字

陈俊武事迹心得体会200字

陈俊武事迹心得体会200字陈俊武事迹心得体会陈俊武曾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校长,但他的事迹却感动了无数人。

他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的贫困小学工作,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砸钱购买课堂设备、筹措贫困学生生活费。

这种自我牺牲、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看了陈俊武的事迹之后,我受到非常大的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是无价之宝。

无论是否处于贫困地区,教育都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陈俊武看到家乡贫困学生们不敢上学、家长不重视教育的局面后,他决定回去改变,毕竟,哪怕是一天都不能让孩子们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投入,才能产生更快的进步,实现更高的效益。

其次,爱心能带来更多的爱心。

陈俊武砸钱为家乡学生购买设备、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让他们爱上学习、感受到了他不仅鼓励学生勤奋,还为他们承担一部分生活费用。

正是这种爱心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助学行列,给更多的孩子带去了希望。

还有,个人利益和家族荣誉不能成为阻碍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独立因素。

陈俊武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回到家乡教书育人,实现了自我投身到社会的愿望。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不能将自己的利益放在自己的责任面前。

当然,实现这种愿望不是一天的功夫。

陈俊武虽然目前是众所周知的一位慈善家,但他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坎坷。

然而,他不轻言放弃,并在不断摸索中为自己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最后,我想说,陈俊武事迹不会仅仅停留在他本人,而会激励人们追求更好的未来。

陈俊武作为一个可以信奉的榜样,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每一个个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可以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只有在我们积极投入的同时,才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陈俊武的事迹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不必在校园或者教育行业中,都可以成为实现自我、回报社会的动力之一。

让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体现陈俊武的精神,持续投注于自己,支持他人,将人类共同如何进步的理念推向更高到更高的高度。

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

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

陈俊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5篇【篇一】陈俊武院士70年矢志报国的决心、献身科学的追求、著书育人的热情、无私奉献的品格,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要深入持久学习陈俊武院士灵魂里的忠诚、骨子里的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坚定信念、埋头苦干、勇于登攀,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公司全面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曹操的《龟虽寿》,我最喜欢的当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正如陈俊武院士一样,不管时代如何变幻,他始终站在科研前沿,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样的时代楷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

翻看陈老的履历,70年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着两个字:石油。

1946年,正读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留下的煤制油工厂,中国石油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心中当即立下志愿:挽弓当挽强,一定要投身石油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留在沈阳工作的机会,如愿进入辽宁抚顺矿务局工作,成为人造石油厂的一名技术员。

他一头扎进车间,与技术专家和老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逐步成长为一名青年技术骨干。

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需,这是他最初的信念,始终不改。

学习陈俊武同志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

1968年冬,为解决胜利炼油厂新建的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大量跑损的难题,陈俊武带领攻关小组来到黑龙江大庆,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爬上大庆炼油厂30多米高的催化裂化装置两器平台,监测反应器、再生器运行情况,记录流态化数据。

手冻僵了,脚冻麻了,钢笔也冻得写不出字了……但工作仍然要继续,为了方便对比分析,他又和同事辗转来到抚顺石油二厂催化裂化装置区,收集第一手资料,对三个装置的流态化数据反复对比,找出了催化剂大量跑损的原因,总结出现场操作要点,进而提高为迄今仍然采用的催化裂化装置流态化测试理论和方法。

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范文3篇

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范文3篇

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范文3篇【篇一】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

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陈俊武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学习。

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使命:铭记自己入党的初衷,铭记对党许下的诺言,自觉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忘我奋斗、无私奉献。

自觉地将人生价值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当中,不忘初心、奋斗不止,科技报国、永不言悔,陈俊武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着我,激励着我,引领着我。

陈俊武同志是国家的先进人物,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石化行业的忠诚和热爱,他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要深入学习陈俊武院士忠诚爱国、信念坚定、矢志不移、立足岗位、不忘初心将陈俊武院士的精神融入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把陈俊武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

学习陈俊武院士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淡泊明志的高尚品格,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风云变幻,静心读书,增长才干,切实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学习陈俊武院士的事迹就是要学习他以身许国的精神,不忘入党的誓言,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陈俊武同志的事迹弘扬陈俊武同志砥砺国家情怀坚守责任担当,大家充分利用媒体,从认识“认识”陈俊武同志,进而”“了解、“敬佩”最终发自内心向他学习,掀起学习陈俊武精神的热潮。

【篇二】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1
每当提到陈俊武院士,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入职后第一次见到陈院士的情景。

那是一个清晨,我急着往办公室走,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楼道尽头,有一位身形消瘦的老人正站在复印机前专心地复印文件,阳光轻轻地洒在他略微佝偻的背上。

这位老人就是陈俊武院士。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难以相信正在工作中的陈院士,已是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

直到现在,他仍然坚持上班。

由于和陈院士在同一楼层办公,我时常能在走廊或电梯间碰见他。

他的步履有些蹒跚,可是精神头儿依然昂扬向上。

陈院士曾说:“人的一生,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应该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对社会的奉献应该永无止境,从社会的获取只能适可而止。

”对于奉献和索取,他有自己的一套“不等式”。

他说:“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暗淡;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


陈院士对自己很“小气”。

到外地出差,他常常为省点差旅费而计较,个人生活非常节俭。

他谢绝了单位给他配秘书、配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20余年。

20xx年7月,公司多数人员搬到广州工作,按照相关政策,公司给陈院士预留了一套安置房。

陈院士听说了,明确表示不要。

公司领导和同事多次劝他,也有人提醒他,如果自己不住,可以留给女儿,
或者以后卖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陈院士不为所动,在给公司的书面意见上写道:“我已年届九十,不能去广州工作居住,不必为我预留住房,感谢公司的关照!”
陈院士对他人又很“大气”。

在抚顺工作时,他把自己技术革新获得的奖品交给集体或送给其他同事。

搬到洛阳工作后,他还把自己的奖金捐给公司幼儿园和优秀民办教师,并默默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

作为郑州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从来不让学校负担任何吃住行费用,反而经常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xx年3月,陈院士将在郑州大学6年授课所得20万元全部捐出,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而他只接受了学校送给他的一束鲜花,献给了久病卧床的爱人。

陈院士在90岁生日时说:“回忆逝水年华,因有所为而有所成,也因有所未为而有所失。

雪泥鸿爪,人生如斯,一生未得休闲固然是有所遗憾,但毕竟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

”他的每根白发和每道皱纹,都写着豁达、超然和宁静。

以身许国,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眼中的陈院士。

他从科学攀登中收获快乐,从培育后人中收获满足,从奉献国家中收获幸福,与共和国风雨同舟70载,完美解答了自己的“人生等式”。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稿2 每年3月17日前后,我都会去看望陈俊武先生,为他送上生日祝福。

常有朋友问我,是什么,让你一直追随陈老?
是什么呢?是他传授知识的方法吗?是他钻研学术的劲头吗?
我想,更多的还是他以“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1999年,我接到通知:到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参加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

没有想到三十天的封闭培训后,像历届高研班一样,我们也收到了陈院士的一份大礼——每个人都有一个题量超大、周期超过一年的大作业。

这份大作业让我意识到封闭培训,只是高研班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陈院士要求我们汇集整理自己所在装置的数据,按高研班教授的方法做计算,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最后还要提出解决方案。

这相当于对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炼油装置,在不停工的情况下,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来一次CT,还要从CT片中发现疑难杂症,再去开出治病的药方。

在计算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完成这样的大作业主要靠手算,我们都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全部完成。

作业完成后,陈院士还要组织面试,逐一提问。

这一招,逼着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滥竽充数。

当时我的大作业一共涉及数据1万多个,涉及各类公式500多个,全篇打印件达到200多页,6万多字。

同样的作业,陈院士要审阅很多份。

答辩前的一天,我接到他的电话:“小宫,有几处问题需要和你商量,在第6页第10行,你引用的公式不对,原因是不是这样……还有第89页第7行,你的分析结论是对的,但支持这个结论的数据有问题,原因是不是这样……
当时我震惊了,我的作业就有上万个数据啊,加上其他同学的作
业,足足有几十万个数据,年过七旬的陈院士居然逐一检查我们的作业,而且到了这么细致的程度:连我错的那些不起眼的数据,他都一个一个找出来告诉我。

他可是著名的院士啊!
后来得知,20xx年那一年,不要说平时的节假日,就连过春节,陈院士也在批改我们的作业。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陈院士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