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合集下载

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1课时分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3.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1课时分子)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新课学习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分子
原子
离子
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 铜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温故知新
电解水可以产生氧气和氢气。氧气能助燃,氢气能燃烧,而水能灭火, 它们各有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不同。
分子之间有间隙。 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固态时 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液态时之间 的间隙较小,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 隔最大。
新课学习
一、分子
2、分子的性质
①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③ 分子之间有间隙。
交流讨论
下列现象或事实说明了分子的哪些性质? (1)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_____分__子__的__体__积__和__质__量__都__很__小__。______________ (3)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晒干。 _____分__子__在__不__停__地__运__动__,__温__度__升__高__,__分__子__的__运__动__速__率__会__加__快__。__
B.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故A正确。
4、“航天点亮梦想”。液氢是航天工业常用的一种燃料,氢气
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D )
A . 分子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分子质量 D. 分子之间有间隙
的质量大约是3×10﹣26 kg。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12345678
返回目录
8. (2023·广州段考)化学指导我们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 识世界。 (1) 某兴趣小组表演了一个魔术,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中可观察 到脱脂棉团由白色变为 红色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现象: 氨分子

在不断运动,溶于酚酞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 ⁠
D. 粒子不运动
12345678
返回目录
2. 我国科学家通过操纵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铜表面成功地用
101个铁原子“写”下“原子”二字(如图所示),这也是迄今为止最
小的汉字。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B )
A. 该技术使人类能够观测到原子、分子的真实存在
B.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第5题 (1) 图甲:用A、B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水和空
气,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活塞慢慢推入,
发现吸取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更容易推入。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 气 ⁠
体分子间间隔大,液体分子间间隔小 。 ⁠
12345678
返回目录
(2) 图乙:先向烧杯D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 不变色,再向烧杯C中加入3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 杯。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烧杯D中溶液变红 。
返回目录
7. (2023·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段考)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 的是( D ) A. 久置的米酒变酸——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 香水必须密封保存——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乒乓球内气体分子的体积变大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24)_1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质量减小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种类改变
【答案】C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感受分子的微小,从而理解分子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特性。
设计实验通过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直观地展示分子的运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加深对分子运动特性的理解。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到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性质的理解,还能体会到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差异。
【交流讨论】你知道如何解释以下现象?
①走过花圃,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②湿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变干?
③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
【学生1】是因为扩散,分子热运动
【过渡】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生活中,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实验当中的现象吧!
【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板书】二、微观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
【图片展示】花香在空气中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总结】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活动】任务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这些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科学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微观粒子的存在及其性质。这样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化学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还培养了他们的微观想象能力。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问题】怎样才能认识分子运动呢?
【预测】氨(NH3)分子易溶于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氨分子的运动。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练习
1.以下事例能明显地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改变的是( A)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八月桂花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 10-26kg——分子质量很小; C.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分__子_、_原_子__等。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例如,水是由_水__分_子__构成的,酒精是由_酒__精__分_子__构成的。如 果将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充分混合,你会发现混合后液 体的体积_小__于_200mL,这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_有__间_隔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物质由微观粒子 构成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自学课本P48内容
观察品红在水中扩散的现象。
观看实验
现象: 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结论: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问题: 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到整杯水里?
答:品红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这些粒子不断运动, 从而扩散到整杯水中。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品红在水中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分子。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一 亿个水分子,每秒钟喝一口,那么喝完一滴水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是50万年。
可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作业:练习与应用1(1)、2(1)~(5)
现象 解释
烧杯A
烧杯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P49)
现象 解释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2.学会用微观粒子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3.认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转变为离子。

4.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知道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5.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是不变的,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知道可以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

(二) 核心素养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通过分析微观示意图,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敢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见解,勇于修正或放弃错误观念。

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

3.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建立物质的微观与宏观的桥梁,因此本课时占据重要地位。

学会从原子、分子视角初步分析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知道表示分子、原子的符号,可以用符号表示物质的组成,认识“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探索的发展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后,会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根源心生好奇。

通过科学史实使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与结构的智慧,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图片展示、实验现象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以及分子的运动。

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道分子有质量小、体积小的基本特征并且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 运动加快。
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
100ml
100ml
50ml 50ml酒精 50ml水混 合后,总体 积是否等于 100ml?
100ml 50ml
50ml
50ml酒精
50ml水
混合后<100ml
结论: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
一、物质的构成: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证明:
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 子等构成的。如:水是有水分子构成 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汞是由 汞原子构成的
O原子
H原子
H 2O
H2
现代科学 技术已能 将构成物 质的粒子 放大后呈 现在我们 的眼前。
扫 描 隧 道 显 微 镜
实验探究 2
活动与探究 P49
1、向盛有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 5-6滴酚 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溶液的颜色。
现象 结论
溶液为无色
酚酞遇水不变色
2、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 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溶液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 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 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3.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B)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 D A.打气筒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分子和原子(1)-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

分子和原子(1)-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讲义+分层作业(人教版)(解析版)

3.1.1分子和原子(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品红在水中会扩散,温度越高,品红扩散速度越快。

2.证明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事实:苯分子的图像;移走硅原子形成的最小的汉字“中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3.常见的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过氧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氢气、氧气、氮气……(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氦气、氖气、氩气、硅、石墨、金刚石……(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二、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步骤1步骤2步骤3在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如5一6滴酚酞试液,搅拌均匀,观察现象取步骤I得到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将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烧杯A中由无色变为红色,烧杯B中无变化实验解释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烧杯A中,使溶液变成红色,烧杯B中没有氨分子进入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三、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以分子为例)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2.微观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

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热胀冷缩现象:受热时分子间隔增大,遇冷时分子间隔变小;分子本身大小不变。

2024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

2024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 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 压的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加压、降温可以使气体液化。
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的三态与分子间隔的关系
你能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吗?
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 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分子大小没有变化。
一般情况下,对于同种物质:
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液态分子间的间隔>固态分子间的间隔
宏观
微观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面三幅图说明什么?


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某种有机物分子 (Ⅰ)和银原子(Ⅱ)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性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实 1 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相 当于乒乓球和地球相比。
事实 2 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3×10-26 kg, 1 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 计)中 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如果 10 亿人来数 1 滴水里的水分 子,每人每分钟数 100 个,日夜 不停,需要 3 万多年才能数完。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02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
导入新课
0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实验1:品红的扩散
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下面两幅图说明什么?
2.篮球气垫鞋内的气垫在跳起着地时,气垫内的空气能够被压 缩从而发挥其缓震性。气垫内的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 C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1.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运动越慢 。 ⁠
知识梳理
基础演练任务群 中档提升任务群 能力拔高任务群 -20-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请规范地抄写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写两遍。
氧气O2 O2O2 氯气 Cl ClCl
氨气NH3 NH3NH3
氢气H2 H2H2 二氧化碳 CO2 CO2CO2
知识梳理
基础演练任务群 中档提升任务群 能力拔高任务群 -21-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2)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在不断运动 。 ⁠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图2实验的优点是 更环保,节 ⁠
约药品 。 ⁠
(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 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慢 (选填“快”或 “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温度越低,分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知识点一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1.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B )
A. 水
B. 铜
C. 氢气
D. 氯化钠
知识梳理
基础演练任务群 中档提升任务群 能力拔高任务群 -4-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2. (教材P57素材改编)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8.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 “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 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D ) A. 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 水分子间间隔增加 C. 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知识梳理 基础演练任务群
中档提升任务群 能力拔高任务群 -13-
本质原因是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 ⁠
(3)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本质原因是 同种分子化 ⁠

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ppt

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ppt

金原子的性质不活泼,故C错误;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
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
闻到花香,故D正确。
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ppt
2020/8/14
知识管理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粒子观: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等微观粒
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 性 质:①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很小;
②分子总是在 不断运动 着。温度高,分子 能量增大, 运动速率 加快;
3.[2016·乐山]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
动”的是
(D)
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 B.气体热胀冷缩
C.真金不怕火烧
D.墙内开花墙外香
【解析】 春天,冰雪开始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
的间隔改变,故A错误;气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
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B错误;真金不怕火烧,是因为
分子在不断运动
10 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后体 C 积小于20 mL
分子之间有间隙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 水分子的体积和质
D
分子
量都很小
【解析】 温度降低,汽油的密度增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 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是因为 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 花香,故B正确;10 mL酒精与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 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 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正确;一滴水中含有约 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D 正确。 【点悟】 通常用闻到气味、热胀冷缩、气体液化等现象来说 明分子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等微粒基本性质。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内容:物质由微粒构成、分子的特征
2.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学业要求: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3.学情分析(明确期望学生去哪里,而学生现在在哪里)
(1)分子和原子学生在物理中所学:“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物理老师说化学老师会讲到)”“分子原子很小,分子原子是看不到的”“扩散:不同的
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扩散最快,固体扩散最慢(二
氧化氮与空气、硫酸铜与水现象、煤球放墙角处墙变黑)”“扩散现象说明分
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间隙”
“不能说分子扩散”。

(2)一些物理上学过的可以快速讲,如小、动、间隔等,主要讲与物理的不同点,为后面的学以致用留时间。

4.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生活现象和“点小点”等可视化手段,引导学生体会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说出分子等微粒的特征,并反过来利用分子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3)通过分子的特征和生活现象的双箭头,体会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相结合的化学观念。

5.评价任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反思
1. 分子在不断运动的实验要做,最起码拿浓氨水,否则学生不知道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会污染空气。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酒精、水、量筒3个、注射器2个、废液缸、烧杯、胶头滴管
2.科教版用到了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素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分子和原子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晾干。
二、随堂练习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可分的
二、随堂练习
2.某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由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液态或气态,主要是由于
解释魔棒生烟?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一、知识点拨
? 探究: 1+1=2
50mL水与50mL酒精相混合后体积是否为100mL?
3、分子的性质三:分子间有间隔。 实验:取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5mL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住 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体积变化情况。 现象:空气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大,
水不容易压缩,体积减小较小。 压强越大,间隔越小;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 D)
A、分子形状发生变化 B、分子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谢 谢!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实验3-1:向盛有等体积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 的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一段时间后,水都变红了,且热水里红得更快。 结论:品红在水中会扩散,温度越搞扩散越快。 学者们的设想:物质都是由微小粒子组成的。
一、知识点拨
石墨中的碳 原子图像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证明:分子、原子是客观存 在的。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一般有:分子、原子、 铁的表面移动铁原 离子等。
一、知识点拨4、分子的性质四: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 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 本身没有变化)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物质是我们周围环境中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实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然而,物质的结构却是非常微观的,由微观粒子组成。

这些微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和离子,它们以一种有序的方式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一个中心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中心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带有中性电荷。

电子则带有负电荷。

原子是根据元素来分类的,每个元素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

元素的质子数称为其原子序数,通常用来表示元素的位置。

例如,氢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其原子只含有一个质子;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其原子含有八个质子。

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因此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当多个原子结合在一起时,它们形成了分子。

分子是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实体。

分子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每种组合方式对应不同的分子式。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其分子式为H2O。

二氧化碳分子则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其分子式为CO2。

除了原子和分子,离子也是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离子是具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正离子是失去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净正电荷;负离子则是获得了一个或多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带有净负电荷。

离子的生成通常与化学反应有关。

通过不同数量和排列方式的原子、分子和离子,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得以实现。

例如,金属由具有类似结构的金属原子构成,具有电导性和高熔点等特点。

与之相反,非金属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或分子组成,通常具有低电导性和较低的熔点。

此外,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物质可以呈现出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固态中,微观粒子组成了有序的、紧密排列的结构。

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其中,晶体是一种代表性的有序固体,其微观粒子按照规律的几何排列方式组成。

液体是微观粒子无规则排列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是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的统称,包括我们能够看到、触摸和感知的一切实体。

物质的组成一直是科学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并非是不可分割的,而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微观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们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物质。

在经典物理学的观点中,基本粒子主要包括原子、分子和更小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量子物理学的框架下,微观粒子的构成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由原子核和围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其中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的轨道运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原子结构。

原子的种类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包括氢、氧、铁等等。

不同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元素的周期性表明了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来组成分子。

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各种分子。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形成了水的分子。

水分子具有独特的性质,如密度、沸点、凝固点等。

除了原子和分子,物质的构成还涉及到更小的粒子,如亚原子粒子、基本粒子等。

亚原子粒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它们构成了原子的核心部分。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它们共同组成了原子核。

电子带有负电荷,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

基本粒子是目前已知的最基本的粒子,它们不能进一步分解为其他更小的部分。

基本粒子包括了费米子和玻色子。

费米子是一类遵循费米-狄拉克统计的粒子,如电子、质子和中子等。

玻色子是一类遵循玻色-爱因斯坦统计的粒子,如光子和声子等。

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相互作用包括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引力是由物体之间的质量引起的吸引力,决定了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电磁力是由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力,包括静电力和磁力。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B练)21-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AB练(人教版)解析版

3-1-1 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B练)21-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AB练(人教版)解析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建议时间:25分钟)1.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本身变大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D .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答案】B【分析】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水分子的间隔在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水分子的间隔在增大,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

【详解】A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变,水分子本身不变,故A 不正确;B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B 正确;C 、水分子的数目不变,故C 不正确;D 、水分子受热不会集中到容器的一端,故D 不正确。

故选B 。

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由此推断分子的体积很小B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由此推断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 .50mL 水和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由此推断分子之间存在间隔D .在加压条件下,6000L 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 的钢瓶中,由此推断氧气分子变小了【答案】D【详解】A 、一滴水里大约有 15 万亿亿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A 正确;B 、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更快,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故B 正确;C 、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50mL 水和50mL 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故C正确;D 、在加压条件下,6000L 氧气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钢瓶中,氧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了,故 D 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答案】B【详解】A、给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3.1-1物质由微粒构成(吴德康)

3.1-1物质由微粒构成(吴德康)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能运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重点
认识分子和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认识微观粒子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2.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3.氨气的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使烧杯A中的无色酚酞变红。
指导学生回答简答题的一般方法,并由学生试用语言进行精简有效的简答。
布置任务,流动指导,展示答案,精读点拨。
巩固练习
1.小李同学测得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毫升,这个事实说明()
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
难点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环节
学习过程
第二次备课
活动1:自学与思考
1.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2.分子、原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3.你能证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吗?
4.请用事实说明分子和原子都很小。
活动2: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P49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1现象:。
实验2现象:。
试根据实验1和实验2小结你的实验结论。
4·为何夏天晒衣服比冬天干的快?
教学
反思
灌云县光裕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周次
6
年级学科
化学
主备人
吴德康
审核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叶青备课日期10·8
授课日期
10·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1)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糖块放入水 中后,会逐渐变小;(2)由于构成糖的分子和水分子 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所以糖块完全溶解后,液 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此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15.(中考·武汉)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 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 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 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 塞紧,试管戊中的 小药瓶上无瓶塞。
8.(2017•日照)以下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B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分子不断运动
B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C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6 000 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
D
分子间有间隔
L的钢瓶中
9.在下面(1)~(3)事实后的空格内,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 本特征的字母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 分子性质不同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相__同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 质__不__同____。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 __化__学____性质的最小粒子。
5.(2018·昆明)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是 因为( B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可分为原子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C
1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水__分__子____________。 (2)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__分__子__在__不__断__运__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10.以下事例能证明分子间的空隙可以改变的是( A )
11.(2017·河北)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 的是( )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 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运动 D.1 L大豆与1 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 L,是由于分 子间有间隙
__分__子__间__间__隔__变__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_空__气___由__不__同__种__分__子__构__成__,__氧__气__由__同__种__分__子__构__成______。
(5)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氮气中熄灭 _不__同___种__分__子__性__质__不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糖块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_分__子__在__不__断__运__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糖块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____低____(填 “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__分__子__之__间__有__间__隔_______。
(3)糖水是____混__合__物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8B
答案呈现
10 A 11 C
12 (1)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间间隔变小 (4)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氧气由同种分子构成 (5)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6)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13 (1)溶液变红色 (2)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
14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低;分子之间有间隔 (3)混合物
6.(2018·成都)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 花溪”。诗人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B ) A.分子很轻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体积小 D.分子间有间隙
7.(2018·襄阳)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 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C ) A.分子个数增多 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间隔增大 D.分子体积变大
(6)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 __同__种__分__子__性__质__相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兴趣:向盛有少量酚酞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浓氨水,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溶__液__变__红__色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如图所示):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B__烧__杯__中__的__酚__酞__溶__液__变__红__色__;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这 一现象的原因是_分__子__在__不__断__运__动__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00 mL水, 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容器外壁用铅 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2.(中考·常德)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 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质量 C.微粒间有间隔 D.微粒不运动
3.下列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能用肉眼看到的 C.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是相同的 D.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的在不断地运动,有的是不能 运动的
【点拨】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故A选项解释错误;变瘪的 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间 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解释错误;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 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选项解释正确;1 L大豆与1 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 L,大豆是宏观物质, 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D选项解释错误。
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 ②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③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 ④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本题采用对比实验法进行解答。图2实验是 在密封的小容器内进行的,与图1相比更环保,更节 约,故①正确;图1中乙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 丙烧杯中的酚酞不变色,图2中丁试管中滤纸条不变 色,戊试管中滤纸条上的酚酞变红,图1和图2实验都 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②正确;如果丁中没有小 药瓶,仍可与戊形成对比实验,故③正确;
4.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__质__量____和___体__积___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
不着。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运__动_______着,在受热情况下,分
子能量____增__大______,运动速率___加__快_______。
(3)分子间有__间__隔____,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___大_____, 而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___小_____,所以水变 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变____大____,而不是分子 本身的体积变大。
15 A 16 D
1.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 成的,如___分__子___、___原__子___等。如氧气由_氧__分__子__ 构成,液氮由_氮__分__子___构成,水由___水__分__子___构成, 二氧化碳由__二__氧__化__碳__分__子__构成。硅由__硅__原__子__构成。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如果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 条上的酚酞也能变红,只不过温度降低,分子运动的 速率减慢,酚酞变红得较慢而已,故④错误。
【答案】A
16.(2018·临沂)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D)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均能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D_____。
(2)如图所示,用长颈漏斗小心地将硫酸铜溶液(蓝色)注入 水的下面,可以看到明显的界面。静置几天后,界面 逐渐模糊不清了___C_____。
(3)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100 mL____B____。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1 分子;原子;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硅原子
2C
3A
4 (1)质量;体积 (2)运动;增大;加快 (3)间隔;大;小;大 (4)相同;不同;化学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5B
6B
7C
9 (1)D (2)C (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