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江油厚坝小学学校郭先林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由老师留作业的形式所强化的是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样,可实际上学生每个人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就好比是老师给同一尺码的鞋子让所有的学生去穿,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大部分学校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考察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工厂职工(冶炼厂、食品厂经常开夜工)、或在外打工,接触子女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南街学校小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小学数学常规》中也明确规定了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的量要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业的功能除了传统的功能外,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2、实践意义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数学课外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
以上观点正是我们选择此课题的意义所在。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特色
目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课外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及理论研究都很活跃。我国为促进学生生活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全面实现育人目标。新的课程计划及设置更为合理,学科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日益受到教育理论作者和教师的关注。同时,新课程新课标强调各学科要尝试开放性作业的布置,优化各种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而课外作业设计是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创新性的设计,从生活性、综合性、探究性等方面来考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业并真正成为教育。”苏联教育家沙塔夫教学体系也包括,让学生课外相对自由选择习题,自我评价完成的作业,个别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课后对学习内容产生联想,讲感兴趣的自然现象,以及学习的其他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角度教学艺术的事情。”
从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课外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有关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课题报告层出不穷:比如常州市东方小学的刘丽霞老
师在《小学生作业问题的研究》中提出: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作业实现教学目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快乐;杨光伦在《关于小学数学作业处理的研究方案》中提出:合作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中强调学生的合作、互补,所以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应该有合作和互补的情况发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张秋英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如何进一步改变现状,在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上有突破性进展,关键是在设计常规性作业的同时,根据新课改要求更应设计自主性作业。要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数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学习与借鉴。
2、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完成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构建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的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数学作业模式。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既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又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广大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研究内容
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作业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