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构建“书院、学院、学科”制为一体的育人新模式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构建“书院、学院、学科”制为一体的育人新模式的思考
周奔波乔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如何创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有益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已经成为高校制定发展规划时的首要问题。本文阐述了书院制的起源及其精髓,提出了书院制与现行高校管理机制相融合的特点,说明了构建“书院、学院、学科”制为一体的育人新模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书院制高校发展人才培养
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转变;从以道德和政策管理为主向依法管理和以德管理相结合转变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在高等学校推行书院制,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实现学生工作由对学生的刚性管理转变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这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书院、学院、学科制的由来及其特点
在我国,书院是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萌芽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明,普及于清代,在清末被改为学堂。书院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著名的书院有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
(一)书院制的精髓
书院教育源远流长,“其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体现在四个方面:
1、体现了“传道而济斯民”的办学目的
对于中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目的,世人众说纷纭,直到宋代岳麓书院主教、著名的理学家张拭在对官学的弊端全面审视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书院的办学目的是“传道而济斯民”时,书院的办学目的才开始明确。张拭所说“的传道而济斯民”,即是传承圣道、发明圣道和持续道统,提升道德人格,匡时济世
和拯救黎民。后来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又对张拭的“传道而济斯民”进行了解释,朱熹认“为传道”就是传承忠孝之道“,济斯民”就是要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处于封建时代的书院,其“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书院要以忠孝为“理”,以“济斯民”为道,就是要培养具有国家社会责任感的儒生达到感化天下的目的,由对学生的培养进而达到对人类终极关怀。
2.体现了机会均等的教育理想
在等极森严的古代社会,个人的受教育权要受到身份、门第、家庭出身的限制,受教育成为了社会上层人士的专利品。但在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史上,不同时期著名书院的山长或洞长都非常强调书院教育要打破学生的身份限制,彻底改变学生的组成成分,改变唯官家子弟是教、是学的传统,打破“学在官府”的特权,使更多想接受教育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在《白鹿洞志》中载有招收生员的规定“:聚四方之秀,仅非取材于一域。”书院这种打破地域性和身份限制的教育,大大促进了贫民子弟个人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古代教育机会均等理想的萌芽。
3.体现了“完人”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
古代书院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儒生为目标。对书院儒生的培养,张拭提出了三个伦理道德模型:第一,要有正确的方向,有修齐治平的大志。第二,儒生应该要有明确的人生目的,“以致君泽民”为自己人生目标,有为天下献身的精神。第三“,儒者之政,一一务实,为所当为,以护养邦民为先耳,此则可贵也。”书院把儒生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个人的发展三者结合在一起。这说明书院教育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国家和社会意识的培养,也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4.体现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古代的书院教育为了培养“完人”,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了《四书》、《五经》之外,还开设了其他课程。“若论为学,修己治人,有多少事。至如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皆是着实有用之事业,无非自己本分内事。古人六艺之教,所以游其心者,正在于此,其与玩意于空言,以较工拙于篇牍之间,其损益相去万万矣。”在朱熹看来,在《四书》、《五经》之外,还应学习一些实用之学,所以书院除了开设儒家经典外,还开设了注重儒生技能训
练的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等课程,满足儒生毕业后的各种生存需要。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现代的书院制跟过去的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过去的书院承担着教导学生做人做事与传授学问的双重任务,而现代的书院制,更多的是借用了古代书院的名称,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的新模式。
现代高校的书院制主要是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其主要职能主要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对主修课程以外的不同学科有更广博的认识。大学生入校后,在属于某一专业院系(主要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根据本人意愿,均分别隶属其中的一所书院。书院透过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非形式教育(即非课程形式),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书院、学院、学科”的特点和教育理念
1、现代“书院、学院、学科”制的特点及主要功能
第一,书院和学院分工明确,互不隶属。学院和学科主要负责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及科学研究。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则由书院负责实施和管理。通识和兴趣教育在学时安排上不冲击专业教育,通常以3-5个学分为宜。第二,不同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提供的非形式教育不但有不同的特色,而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各具特色的培养计划,并定期进行文化交流、周会和个人成才辅导等。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崇基书院以关心社会和领导组织能力的培养为特色,新亚书院以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为特色,而逸夫书院则以电脑科技和两文三语为特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兴趣来选择书院,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第三,不同学院和学科专业的学生吃、住、活动在一起,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思想、情感、文化、信息等方面相互交融、影响、促进和提高,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第四,书院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可独立支配其资源,可向学生提供环境优雅、设备先进的学习、生活、娱乐条件。如拥有自己的报告厅、文娱中心、宿舍、学生食堂等。第五,书院有较完备的组织机构和精干高效的人员配置。各书院均设有董事会和院务委员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