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多写、多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读、多说、多问、多写

邓思

关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①叶老还进一步说:“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

‘略’。无论教师与学生都须认清楚这个意思,在实践方面又须各如其分,做得到家,略读一事才会收到它预期的效果。”②这就是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提纲挈领”而“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实现师生之间的“各如其分”,实现学生的“自得”。这就告诉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摘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想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读、说、问、写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让语文课绽放精彩。

【关键词】

多读多说多问多写

一、多读

“书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教懂的”,我国古代的私塾先生很

少讲解,总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抑扬顿挫,没有声嘶力竭的讲解,却读出了很多文学家。很多名师的课堂也总是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他们的课堂也总是精彩纷呈,所以“书声琅琅”应该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体现以读为本,课堂上多给学生读的机会,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欣赏。为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如个人读、集体读、小组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等。然而,充分的读并不等于收到了读书的最佳效果,要读好书,应该注意:

1.目的性。读书如果没有了目的,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对学生的每次读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如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边读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2.层次性。对一次次的读要不断提高要求,如初读,要求正确、流利,大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细读,理解重点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读,品析好词好句,探究性地学习;练读,有感情地、创造性地朗读。

3.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加强指导朗读,低年级重点是教师示范,中、高年级重点指导朗读技巧、感情处理等,可以教师点评后示范,学生互相评议后练读等形式。

在教学《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教法。我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读顺课文,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静静地默读,在头脑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感受神奇的异域风光,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荷兰特点的句子,并反复小声读,体会这些优美的句子是如何表现荷兰的美的。然后结合老师的指导,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最后进行小组比赛读,力求读得更完美,读出文本的美。这样以充分的读、形式多样的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在厄运面前谈迁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读不但是理解和体会的过程,而且是发展思维和不断提高认识的过程。

二、多说

培养学生具有准确、流利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要用嘴来说,“说”在某种程度上比“写”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单元一次的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要立足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要求学生注意把话说完整,有恰当的语速、语调和感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听的机会多于说的机会,不但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而且会僵化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灵性,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不到培养和发展。所以,课堂上教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撬开学生的嘴巴。如让学生选择词语说句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谈谈读课文后的体会、复述课文等。不愿说、不敢说是学生的通病,所以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学生说的愿望,除了问答式外,还可以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辩论、接龙复述等,而且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发表自己心中的真实感受。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首先共同讨论自学情况,小组派代表汇报时其他小组可以发表不同意见或作补充。然后小组内交流自

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教师指名汇报。最后鼓励学生想想面对致命的打击谈迁心里是怎么想的,如果谈迁在你的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从谈迁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品质,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说的机会非常多,而且做到了面向全体,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多问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上还要引导学生多“问”。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学生只能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贸然发问,生怕自己的问题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同学的讥笑。要使学生“多问”,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不但要敢问,而且要“善问”,开始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空泛的,有的问题过于简单,失去思考的价值,有的问题没有围绕文章的主题,太偏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重点段落,围绕课文的中心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阅读。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因此,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来深入思考、探讨问题,对文本的理解也更深入。

四、多写

写,包括课堂上练字和练笔,写好字功在课堂,如果课堂上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