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精)

合集下载

中医类别全科岗位培训大纲

中医类别全科岗位培训大纲

附件 1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试行)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全科医学概念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

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1 .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或者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2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技能的培训,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与服务模式,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诊疗与思维方式。

掌握中医学的健康概念,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等理论。

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及疾病的关系。

掌握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模式与原则。

熟悉病人管理与教育及医源性疾病的预防。

熟悉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及有关问题。

掌握社区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与不同人群的用药特点。

掌握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病历的书写,中医药特色的全科医疗综合模式与医患交流的技巧,掌握社区诊断的方法,熟悉居民家庭档案的建立与运用。

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区别,老年用药、儿童用药特点,中药、西药合用的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社区常见精神疾病(老年痴呆、抑郁症等) 防治的中医药基本知识,熟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与全科医学的关系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意义。

掌握社区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掌握社区常见精神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用药及方法,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伦理问题的处理。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熟悉疾病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的概念,掌握疾病频率测量的常用指标。

熟悉常用计量、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合用范围。

掌握社区疾病预防策略与三级预防的概念,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预案,了解我国卫生工作基本方针。

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培训大纲

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培训大纲

中医住院医师全科培训大纲(一)培训目标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医理论基础、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综合诊疗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诊疗、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合格中医全科医师。

并通过医师直接参加中医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掌握中医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培养基层卫生服务意识,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12个月。

培训内容分三个部分,即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社区相关科室轮转、全科相关理论学习。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6个月)本部分培训内容主要在中医综合治疗特色浓厚的中医病房或门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完成,包括中医四诊辨证思维、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经典在临床中的应用等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

时间安排详见下表。

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训练科室及时间安排培训内容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通过强化中医四诊技能、中医经典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学习,着重培养医师正确的中医思维方法、临证思维模式和中医特色诊疗技能,逐步养成临证时善用中医经典理论,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思考问题、辨证论治,形成正确的中医诊治思路,掌握中医适宜技术,切实提高中医全科医师中医临床综合诊疗技能的水平。

掌握:掌握中医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病证结合,辨析疾病本质;掌握中医疾病诊断,命名与分类;掌握中医医案的基本写作方法与技巧,能正确表达中医理、法、方、药过程;掌握常用方剂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治疗手段、中医适宜技术;掌握感冒、肺炎、哮喘、胃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肿瘤等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并能结合中医养生保健康复理论和手段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

熟悉:熟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重要原文,总结中医经典原文运用于临床实践体会;熟悉中医特色治疗手段,能综合运用熏洗、敷贴、拔罐、食疗、情志疗法、康复等手段治疗疾患。

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导用书——中医全科医学

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导用书——中医全科医学

第七章妇科疾病
第一节崩漏 第二节闭经 第三节痛经 第四节带下病 第五节胎漏、胎动不安 第六节产后病 第七节异位妊娠 第八节不孕症 第九节月经病
第八章儿科疾病
第一节胎黄 第二节感冒 第三节咳嗽 第四节肺炎喘嗽 第五节哮喘 第六节口疮 第七节厌食 第八节泄泻 第九节遗尿
第九章骨伤科疾病
第一节骨折 第二节脱位 第三节筋伤 第四节颈椎病 第五节骨关节炎 第六节肩关节周围炎 第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指导用书——中医全科医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 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1
第十五章基本 卫生保健
2
第十六章社区 用药
3
第十七章社区 康复
4
第十八章中医 养生
5
第十九章常用 中医适宜技术
第十五章基本卫生保健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健康中国战略 第三节公共卫生服务
第十六章社区用药
第一节合理使用药物 第二节常用中成药
第十七章社区康复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康复评定 第三节康复治疗 第四节几种常见病的康复
第三章医学人文
第一节卫生法规 第二节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医患沟通
第四章临床科研方法
第一节医学统计学 第二节流行病学 第三节循证临床实践
第五章内科疾病 第六章外科疾病
第七章妇科疾病 第八章儿科疾病
01
眼科 疾病
03
第十一章常 见急症与急 救
04
第十二章针 灸推拿
第十二章针灸推拿
第一节针灸概述 第二节推拿概述 第三节针灸治疗 第四节推拿治疗
第十三章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第一节发热 第二节胸痛 第三节咳嗽 第四节咯血 第五节心悸 第六节水肿 第七节腹痛 第八节恶心与呕吐 第九节腹泻

中医类全科助理培训计划

中医类全科助理培训计划

中医类全科助理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全科基本知识和临床辅助技能,熟悉中医基本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的全科助理人员。

希望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基本的临床实习能力,了解中医药法规政策,熟悉中医临床实践操作规范等能力。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等基本知识;2. 中医诊疗技能学习中医四诊法,包括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方法,并且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3. 中药学学习中药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等,学习中药的煎煮方法、配伍禁忌等;4. 针灸推拿理论熟悉针灸学说和推拿理论,了解经络穴位、针灸方法和推拿手法;5. 临床实习参与临床实习,学习如何进行初诊、辅助检查、辨证治疗等工作,积累临床经验。

6. 相关法规政策了解中医药法律法规,掌握中医临床实践操作规范等。

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授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讲解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授课;2. 实践操作设置实训场地,让学员进行中医诊断、针灸推拿等实际操作,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3. 临床实习安排学员到具有临床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实习,由临床医师指导,实践操作;4. 网络学习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设置在线课程、视频教学等方式,方便学员进行自主学习。

四、培训课时安排本培训计划共设立300个课时,具体课时安排如下:1. 中医理论课程(80课时)基本理论(20课时)经络学说(15课时)脏腑学说(15课时)气血津液(10课时)中医四诊法(20课时)2. 中医诊疗技能课程(60课时)问诊技巧(15课时)望诊技巧(15课时)闻诊技巧(10课时)切诊技巧(20课时)3. 中药学课程(50课时)中药基本知识(20课时)中药煎煮方法(15课时)中药配伍禁忌(15课时)4. 针灸推拿理论课程(40课时)针灸基本知识(15课时)推拿手法(15课时)经络穴位(10课时)5. 临床实习课程(50课时)临床初诊实习(15课时)辅助检查实习(15课时)辨证治疗实习(20课时)6. 相关法规政策课程(20课时)中医药法律法规(10课时)中医临床实践操作规范(10课时)五、培训评估1. 课程考核每个阶段的课程结束后,设置笔试、实操和口试等方式进行课程考核;2. 实习评估对学员进行临床实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实习表现和实操能力;3. 综合考核设立总结性的综合考核,对学员进行总体能力的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国中医药通〔2021〕1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国中医药通〔2021〕1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告国中医药通〔2021〕1号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局组织开展了中医药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工作。

经2021年2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会议审议通过,现将我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

特此通告。

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04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2月24日附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104件)一、综合(4件)序号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形式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1〕46号2011年10月12日2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和《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1〕46号2011年10月12日3中医药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关于印发《中医药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15〕15号2015年5月21日4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函〔2018〕160号2018年7月25日二、新闻宣传(2件)序号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形式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及《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本标准(2019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新函〔2019〕145号2019年6月4日2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本标准(2019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及《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基本标准(2019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新函〔2019〕145号2019年6月4日三、人事教育(13件)序号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形式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6〕63号2006年11月3日2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中医药继续教育登记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6〕63号2006年11月3日3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21号2007年5月9日4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45号2007年10月18日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主管社会团体会议活动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业务主管社会团体会议活动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9〕4号2009年1月8日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10号2009年4月17日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34号2009年10月21日8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5号2014年12月1日9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5号2014年12月1日10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5号2014年12月1日11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关于印发《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5号2014年12月1日12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学术传承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学术传承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8〕6号2018年2月14日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19〕2号2019年2月21日四、医政管理(69件)序号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形式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3〕56号2003年11月25日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3〕56号2003年11月25日3乡村医生(中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6〕15号2006年3月6日4关于加强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6〕44号2006年7月31日5关于修订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的通知关于修订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6〕52号2006年9月4日6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11号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妥善解决中医、民族医医师资格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妥善解决中医、民族医医师资格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43号2007年9月26日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中医医师开展计划生育手术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中医医师开展计划生育手术有关问题的复函国中医药办函〔2008〕116号2008年7月23日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8〕12号2008年8月11日10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3号2009年3月16日11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4号2009年3月16日12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6号1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7号2009年3月25日1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9〕148号2009年8月7日15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10〕3号2010年2月22日16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10〕18号2010年4月21日17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29号2010年6月11日18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意见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9号19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2010年10月20日20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1〕53号2011年12月28日21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4号2012年2月10日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管理保证用药安全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管理保证用药安全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2〕22号2012年5月4日23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函〔2012〕96号2012年5月29日2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医疗机构膏方推广应用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14号2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6号2013年7月4日26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命名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命名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9号2013年9月29日2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盲人医疗按摩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盲人医疗按摩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批复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3〕148号2013年10月21日28关于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执业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盲人医疗按摩人员执业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4〕2号2014年1月21日29关于中医类别医师从事精神障碍疾病诊断与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中医类别医师从事精神障碍疾病诊断与治疗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5〕9号2015年3月17日30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和《中医肛肠医院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5〕23号2015年7月10日31中医肛肠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骨伤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和《中医肛肠医院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5〕23号2015年7月10日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5〕29号2015年10月20日33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2号2016年1月13日34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2017年9月13日35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36三级民族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2017年9月13日37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2017年9月13日38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2017年9月13日39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2017年9月13日40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41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2017年9月13日42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医院、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7〕26号2017年9月13日43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44三级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45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46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47三级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48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49三级中医骨伤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50三级中医肛肠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51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三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发〔2018〕6号2018年2月24日52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53二级中医骨伤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医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54二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医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55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医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56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医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57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58二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医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59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医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60二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医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88号2018年5月29日61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函〔2018〕96号2018年6月12日62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2018年6月12日63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函〔2018〕96号2018年6月12日64二级民族医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函〔2018〕96号2018年6月12日65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函〔2018〕96号2018年6月12日66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二级民族医医院评审标准等有关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函〔2018〕96号2018年6月12日67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试行)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8〕163号2018年9月7日68诊所改革试点地区中医类诊所基本标准(2019年修订版)关于印发诊所改革试点地区中医诊所和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2019年修订版)的通知2019年12月17日69诊所改革试点地区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关于印发诊所改革试点地区中医诊所和中医(综合)诊所基本标准(2019年修订版)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9〕277号2019年12月17日五、科研管理(10件)序号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形式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受理中医药无偿捐献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受理中医药无偿捐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6〕1号2006年1月4日2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管理规范》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发〔2010〕40号2010年9月8日3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规范(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平台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1〕34号2011年7月6日4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1〕36号2011年7月6日5国家中医临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管理办法》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单位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2〕11号2012年3月5日6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单位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管理办法》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单位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2〕11号2012年3月5日7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7号2012年3月13日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函〔2012〕98号2012年5月31日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科技发〔2012〕48号2012年12月17日10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国家中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办科技发〔2013〕22号2013年6月28日六、外事管理(1件)序号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形式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出国中医药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出国中医药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7〕37号2007年7月30日七、法制标准化建设与监督(5件)序号规范性文件名称发布形式文件编号发布日期1关于规范中医医疗广告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规范中医医疗广告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发〔2009〕14号2009年4月29日2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09.28•【文号】国中医药人教发〔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等文件的通知国中医药人教发〔202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委、教育厅(教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教育局,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部直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改革完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突出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特色,促进中医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进一步提高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我们组织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形成《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地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办法)等,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抓好修订后的实施办法和培训标准的贯彻落实。

附件:1.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2.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3.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标准(2023版)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2023年9月28日。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总则一、前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渊源、深厚内涵和独特特色。

为了推动中医事业发展,加强全科医生中医学科知识储备,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规范化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制定本标准总则。

二、培养目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具备中医学及其临床应用知识,掌握基本医学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可在全科医疗领域开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服务的医学人才。

三、培养规模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的培养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规模。

培养方式包括全日制本科教育、在职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

四、培养要求1. 师资队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有集中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师资结构应当合理,有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师为主,老中青结合,有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为骨干。

2. 课程设置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课程内容应当全面、系统、实用、前沿。

中医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临床诊疗实践等应当得到重视。

3. 实践环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全科医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包括全科医生全科实践基地、中医临床实习基地、公共卫生实践基地等。

4. 考核评价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应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评价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保证,体现培养质量和效果。

考核评价内容应当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

五、培养过程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过程应当分为学前基础阶段、临床基础阶段、全科实践阶段和毕业实习阶段。

1. 学前基础阶段学前基础阶段是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础,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课程等。

通过学前基础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医学科和临床诊疗有一个整体化的了解和基础性的掌握。

中医类助理全科培训计划

中医类助理全科培训计划

中医类助理全科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基本中医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中医类助理,使其能够胜任中医门诊工作,并具备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辅助服务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知识2. 中医诊断技能3. 中医疾病治疗基本原则4. 中药知识5. 推拿按摩技能6. 针灸技术7.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8. 中医护理技能9. 中医仪器操作技能10. 中医辅助检查项目三、培训时间安排1. 中医基础知识:3天2. 中医诊断技能:5天3. 中医疾病治疗基本原则:3天4. 中药知识:3天5. 推拿按摩技能:5天6. 针灸技术:7天7.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4天8. 中医护理技能:5天9. 中医仪器操作技能:4天10. 中医辅助检查项目:4天四、培训教学方法本培训采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员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中医知识和技能。

五、培训师资力量本培训由具备丰富中医临床经验的专业医生担任主讲老师,搭配具有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助理老师进行教学指导,保证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六、培训评估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将颁发中医类助理全科培训证书。

七、培训效果经过本培训的学员将具备基本中医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中医门诊工作,并具备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辅助服务的能力,为中医门诊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八、培训总结本培训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学员对中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具备了为中医门诊工作服务的能力,达到了培训目标。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招录对象、方法及招收比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一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面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人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比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二、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17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3.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8个月,基层实践3个月。

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月及12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二)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月,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生保健学、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方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具体安排见附件1。

中医科培训计划及内容

中医科培训计划及内容

中医科培训计划及内容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随着全球中医学的发展和受欢迎程度的提高,对于中医医生的培训和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的中医科培训计划及内容,对于提高中医医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医科培训计划1. 培训目标中医科培训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胜任中医医生的工作。

同时,通过培训,学员将学会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预防和保健,并掌握一定的中医药研究能力,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培训内容中医科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中药学、针灸学、经络学、中医养生学等。

学员将系统学习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腧穴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等。

同时,学员还将学习中医的基本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观察症候、辨证论治等。

此外,学员还将系统学习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气功疗法等。

在培训过程中,还将注重对中医养生学的学习,提高中医医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3. 培训方式中医科培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理论教学、临床实习、实践操作和科研训练。

其中,理论教学是培训的基础,可以采用课堂教学、讲座和研讨等形式进行。

临床实习是培训的重要环节,可以在医院的中医科进行,学员将近距离接触实际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实践操作是培训的关键环节,学员将学习并操作中医药的制备、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技术。

科研训练是培训的提高环节,学员将学习并参与中医药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提高中医医生的科研能力。

4. 培训评价中医科培训的评价将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核、临床实习督导、科研成果评定等。

通过考试和评定,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价,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实践能力、职业道德等,从而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学员的综合素质。

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中医院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是指通过中医全科医学培养,掌握中医学、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主要在基层提供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程度较高的中医执业医师。

随着医疗诊疗模式的发展,全科医生在诊疗活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要求,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招录对象、方法及招收比例根据省中医药局统一部署,每年定期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平台,面向全国招录中医学(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已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并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人员,或中医类别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比例不低于当年招收培训学员总数的10%。

二、培养时间1.本科学历、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26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24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17个月,基层实践6个月。

3.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员:培养时间为12个月,其中理论学习1个月,临床轮训8个月,基层实践3个月。

专业型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减免培训时间到24个月及12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培养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三、培训内容(一)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军事化训练、医德教育、规培相关制度、病历书写、院感培训、感恩教育等,为期1周。

(二)理论学习1.全科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为期1个月,学习内容包括: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康复学、社区常见病症及处理、中医养生保健学、医学心理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概论、科研方法与设计、综合素质培养等。

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授课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和临床案例为重点,保证教学效果,具体安排见附件1。

2022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

2022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

2022年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为做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临床培训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人员:
参加2022年河北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项目。

二、培训时间:
2022年3月7日一2022年月12日
三、培训内容:
分为临床理论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两部分。

其中临床理论培训不少于40学时;临床轮转科室为:中医内科4个月(呼吸、心血管、神经);急诊(包括院前急救)2个月;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五官科(选择其中4个科室进行轮转,所选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1个月)。

培训的重点是掌握临床常见症状的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的中西医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中西医诊疗操作技术。

四、要求:
1、学员进入科室后,由所在科室负责对学员的考勤与管理。

2、学员除每周参加医院组织的理论培训外,学员所在
科室要就本专业内容对学员进行理论培训,每月不少于4学时。

3、学员出科时,由所在科室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给予填写实习鉴定表。

全科医师规培—中医科培训计划

全科医师规培—中医科培训计划

全科医师规培—中医科培训计划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

为全面提高全科医师规培学员的中医药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科室研究决定,特制定培训计划如下: 全科医师住培教学小组:
组长:李艳
秘书:中医科教学干事
成员:李明强范为民韩诚正胡怡芳谷绍飞
一、培训内容
1.中医药理论与技能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
2.中医经典学习:《伤寒论》、《内经》、《温病学》、《金贵要略》等;
3.临床学习: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

二、培训形式
自学、小讲座、带教查房
三、集中培训事项:
小讲座:
1.时间:入科的星期一下午。

2.地点:国医大师工作室、医生办公室。

3.参加人员:全科规培学员。

4.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准时参加,如确有原因不能参加需要向教学干事请假,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无权准假。

教学查房:
1.时间:入科的第一周星期三上午。

2.地点:中医科病房。

3.参加人员:全科规培学员。

4.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准时参加,如确有原因不能参加需要向教学干事请假,临床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无权准假。

中医全科培训计划

中医全科培训计划

中医全科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中医全科培训旨在培养具备中医全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医生,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技术和中医药的运用,能够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进行诊断及治疗,并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培养中医医生积极进取、善于学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培训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辨证学等内容的系统学习。

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员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

2. 中医诊断与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中医四诊法、脉诊、舌诊、问诊等诊断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以及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疗法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3. 中医药学: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药性、中药配伍、中药药材辨识等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中医临床实践:通过病例分析、临床实习、任务考核等实践环节,培养学员对中医临床实践的能力和技巧。

5. 专业知识综合考核:对学员进行中医全科培训的学业考核,包括笔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等方面,全面测评学员中医全科培训的学习成果。

三、培训方式和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形式,传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中医诊断技术、中医疗法操作等实践操作训练和临床实习。

3. 专业讲座:邀请中医专家和临床医生进行专业讲座,分享临床经验和案例。

4. 病例讨论:组织学员进行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考核评估:定期组织学员进行学业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全面评估学员的学习和实践水平。

四、培训时间和费用:中医全科培训通常为一年制,学员需要在培训期间全职学习,不能参与其他工作。

培训费用由培训机构负责,包括学杂费、住宿费和餐饮费等,学员需自行承担。

五、培训机构:中医全科培训机构可以是中医院校、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院等中医专业机构。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学员手册(2018)

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学员手册(2018)
培养要求: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不同健康问题的个人健康档案(其中5份有中医内容),并能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家庭健康档案10份,进行连续管理。参与3个以上健康问题的健康教育,独立完成3次以上健康教育,时间不少于1小时,听众不少于15人。
1-2.健康档案的书写与使用—家庭健康档案…‥…‥‥…‥…‥…‥…‥…‥…‥‥…‥‥…‥……‥…‥…6
2.健康教育…‥…‥‥…‥…‥…‥…‥…‥…‥‥…‥‥…‥……‥…‥……‥…‥‥…‥…‥…‥…‥…‥…‥‥…‥‥…7
(二)健康管理学习记录表‥…‥…‥…‥…‥…‥…‥…‥‥…‥…‥…‥…‥…‥…‥…‥…‥…‥…‥‥…….8
1.过程考核登记表1-2‥…‥…‥…‥…‥…‥…‥…‥‥…‥…‥…‥…‥…‥‥…‥……‥…‥……‥…‥……….20
2.综合要求考核表…‥…‥…‥…‥…‥…‥‥…‥…‥…‥…‥…‥…‥…‥‥…‥…‥…‥…‥…‥…‥…‥…‥…22
3.自我鉴定及基地鉴定‥…‥…‥…‥…‥…‥…‥…‥‥…‥…‥…‥…‥‥…‥‥…‥…‥…‥……‥…‥…‥…23
熟悉:社区传染病管理,以及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方法;社区用药,熟悉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和康复措施;运用健康档案和社会调查,正确作出社区诊断的方法;中药营养保健品的合理应用。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及其相关政策和法规
了解:我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任务与目标;常用药物的外观性状、储存方法及能引起粪便、尿液变色的药物;膳食及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中毒主要表现和简单处理方法;卫生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依不同经济水平为病人合理用药。
1-1.儿童保健—新生儿访视‥…‥…‥…‥…‥…‥…‥……‥…‥…‥…‥‥‥…‥‥‥…‥‥‥…‥‥‥…‥…‥.…8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计划

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计划是为了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具有全科医师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

通过培训,使学员能够掌握中医传统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方法,提高综合医疗水平,掌握一定的临床诊疗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能力。

二、培训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中医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腧穴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中医诊断学(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舌诊面诊、脉诊等)、中医病因、病机与病理等。

2.中医临床技能主要包括中医临床技能的培训(包括刺灸、推拿、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方剂、中草药、制药学等。

3.中医诊疗主要包括中医诊疗技能的培训(包括辨证施治、病症辨证、经方验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等)。

4.现代医学知识为了与现代医学相适应,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计划还将涵盖现代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等)。

5.实习培训学员将在医院或相关医疗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实习培训,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提升临床技能和实践经验。

三、培训目标1.掌握中医基本理论要求学员全面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腧穴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中医基本理论。

2.掌握中医诊断技术要求学员熟练掌握中医诊断技术,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八纲、舌诊面诊、脉诊等中医诊断方法。

3.掌握中医临床技能要求学员熟练掌握中医临床技能,包括刺灸、推拿、针灸、拔罐、艾灸等中医临床技能。

4.掌握中医病因、病机与病理要求学员了解中医病因、病机与病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生理病理变化。

5.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为了与现代医学相适应,要求学员了解现代医学知识,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等现代医学知识。

6.提高综合医疗水平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综合医疗水平,包括临床诊疗技能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能力等。

四、培训方式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的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中医康复学
马波
刘茜
强刚、来忠
6
社区基本诊查技能
盛红
陈磊
周逢仓、王爱梅
7
社区中医适宜技术
汪兴洲
汪安宁
储成志、胡铁中
8
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
晏行三
高治平
张敏、吕向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推荐人选名单(初定稿)
序号
教材名称
推荐主编
推荐副主编
推荐编委
备注
1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
王义祁
王璟
谢强、周爱民
2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
唐晓伟
陈晓杰
梁枫、陈玉梅
3
预防医学与流行病学概论
赵国胜
王旭光、李爱剑
4
中医养生保健学
佘建华
李广德பைடு நூலகம்
张宏、王晓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