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中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掌握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能力目标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 情感目标5.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
6.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小事的关注和发现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课文《童年的发现》2.相关词汇和句型练习三、教学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教材2.复印好的课文和练习题3.黑板、粉笔、教学PPT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简短视频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的思考与回忆。
2.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
3.词汇练习:带领学生学习本课所涉及的生词和短语,进行互动练习。
4.句型练习: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要句型,并进行仿写练习。
第二课时1.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2.写作训练: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对童年的感悟和发现。
3.情感表达: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促进情感交流和共鸣。
4.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以《童年的发现》为题,写一篇题为“我的童年”,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能培养写作和表达能力,激发对童年的回忆和发现,达到了多方面的教学目标。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互动活动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童年的独特魅力。
23《童年的发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童年的发现》活动设计一、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风趣,把“我”的“童年的发现”写得意趣盎然。
比如,课文开头就很有意思,特别强调了“我”九岁时独立思考后有所发现的不同凡响,表现出“我”抑制不住的骄傲。
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就能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即使人们哈哈大笑,“我”也不以为意,仿佛在俏皮地跟读者打趣。
又如,“我”的梦是如此奇妙,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孩子的天真跃然纸上。
而在求教老师的部分,孩子的语言充满童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想要把问题探究清楚的心情。
老师也很幽默,既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又巧妙地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再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庆幸老师没容“我”解释的背后,是难以掩藏的强烈的自豪感。
“还不笑塌房顶”等夸张的表述、强烈的语气,表现出儿童独有的天真可爱。
课文结尾以自嘲的方式调侃“我”被老师误会轰出教室的事实,“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既暗指了历史上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也表达了“我”对被轰出教室一事的看法。
言下之意,“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的人并列,作为自我安慰的理由,再次体现了儿童独有的可爱与幽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第3自然段描写的“我”的梦境:一个可爱的孩子在空中轻盈地飞翔,下面有街道、白桦树、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等。
插图表现了孩子童年爱做梦、好想象的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教学目标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童年的发现教案范文
教案: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体验童年的发现并表达出来。
2.通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回忆童年的发现并加以表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PPT幻灯片。
2.班级留言簿。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利用PPT播放童年的照片,帮助学生回忆童年的时光。
二、呈现(15分钟)1.教师分享自己的童年发现,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出来。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发现。
三、探究(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童年发现的话题,例如:发现自己喜欢画画、喜欢收集漫画书等。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同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察事物。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童年发现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写在班级留言簿上,与全班分享。
五、拓展(15分钟)1.提问:你们觉得发现新事物对你们的成长有何影响?请大家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2.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班级留言簿上,并与全班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童年的发现是人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意识到要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案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选取的文本为《童年的发现》,着眼于展现童年时光中的趣事和感动情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深刻。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童年的感悟;•探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感情表达。
2. 难点•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对于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本《童年的发现》;•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准备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热身启动(5分钟)•播放童年回忆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情绪,回忆自己的童年。
2. 导入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童年的印象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能力。
3. 课文学习(30分钟)•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解析课文,分析作者的叙述技巧和感情表达。
4. 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回忆,分享心情;•小组交流,学生相互分享童年趣事和感悟。
5. 思考启发(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发现和感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更加深入,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5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 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__,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童年的发现》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胚、祸”等10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3、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胚胎发育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小组交流:“我”发现了什么?(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童年的发现》语文教案
【教材简析】【设计理念】【教学建议】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
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
(定稿)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的内容,把握主题。
2.能熟练朗读课文,流畅地表达课文内容。
3.能够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意思并能正确使用。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
2.熟练朗读,流畅表达。
3.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细节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细节理解与表达。
2.启发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四、教学准备
1.课文《童年的发现》。
2.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
3.教学反思表格。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一次有趣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教师指导并梳理思路。
3. 理解
•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总结课文内容和主旨。
•学生个人撰写感想或对课文的理解。
4. 拓展
•分组分享写作成果,学生间互相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新的问题探讨。
六、课堂作业
完成对课文的感想写作,并准备下节课的跟读。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和表达方面的局限,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理解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反馈做出调整和改进。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3篇《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衰绢侨眷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
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读题质疑,激发兴趣篇一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课时篇二一。
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认识探索自然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二、教具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2.多媒体设备3.图画、小道具等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记忆的回忆,引出童年的探索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谈论对童年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步:情境体验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童年时期的探索场景,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四步: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段、感悟,引导学生对文中情感进行理解和品味。
第五步: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拓展对童年探索话题的认知。
第六步:课堂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探索的看法和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第七步: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童年的意义和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体验和课文赏析,成功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记录一段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深入了解童年探索的主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5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5篇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育过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文学、修辞、逻辑等语文知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认识“胚”、“岂”、“痴”、“婴”、“窘”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
感悟作者童年时代求知若渴、寻根探究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在人长大或变老后,常常会回乡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二、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就下面三个问题中感兴趣的问题与同伴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重点交流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之所以有个发现,一是敢于提问,二是反复思考,三是大胆想象。
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第3——13自然段。
2、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俄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作者的故事,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2)结合知道的其他事情。
谈谈理解。
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选择觉得有趣的段落读一读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六、说说自己是否也有过有趣的发现。
七、总结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候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老师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
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
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
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
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
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学会了,还学会了。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童年的发现》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童年的发现》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7个生字并能熟练拼写,理解“澄澈、困窘、天赋”三个词语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大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发现”的过程,“我”的伟大的“发现”是怎么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发现问题寻根问底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句子的深刻含义四、课前准备上网收集人类生命进化的图片和资料,制作成便于课堂教学所用的卡片或powerpoint形式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4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胚胎发育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
师:“这叫做胚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这么小小的一个胚胎发育形成的。
人胚胎发展的规律现在对你们来说还比较难懂,但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究竟他真的发现了什么,又是怎么发现的呢?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他童年的发现。
”(板书“童年的发现”)(二)、带问题读课文,找出相关信息(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学习生字。
(8分钟)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赋(fù)、岂(qǐ)止、绞(jiǎo)尽脑汁(zh ī)、困窘(jiǒng)理解“澄(chéng)澈、天赋(fù)、困窘(jiǒng)”的意思2、带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我”的“发现”是什么,画出相关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案和教学反思《童年的发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童年的发现》本教案是为五年级学生设计的一节语文课,内容涉及到一篇古诗《童年的发现》,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提高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课前预习在本节课之前,老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一下本文的课文背景,告诉学生这篇古诗的作者是谁,以及作者写这首古诗的出发点是什么。
接下来,老师应当给学生分发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然后完成以下预习任务:1.读完课文后,理解诗中的每一个字,包括生僻字的意义,并为每个字注上拼音。
2.针对本文中描述的童年生活和童年时期的感悟,自己进行思考并写下3-5句话进行思考。
二、课堂讲解1.导入(10分钟)在开始讲解之前,老师应该先问一下学生对于本文的认知和看法,以此进入课堂讲解的主题。
然后,由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本文的主旨,帮助学生了解本文的来龙去脉。
2.诗歌鉴赏(30分钟)首先,老师给学生讲解古诗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征。
并注重与学生达成共识,对于每个术语和概念做到具体解释并实用课堂例子让学生理解。
接着,老师逐个讲解本诗中的每个字句,让学生理解它们在整篇古诗中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切勿遗漏语境中的一些小细节。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本诗的主旨,让学生总结出本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
3.语言运用(20分钟)针对本文中的语言运用,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诸如雕虫小技、画蛇添足、生僻用字等问题。
并且还可以导入到学生关于本句话的感受,利用这些生僻字改造一下这句话,看看改变生僻字会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等等问题。
4.学习方法(20分钟)在本节课的较后面,老师可以讲解一些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说如何快速读懂一首古诗,如何分析一篇经文的结构,如何区分一个生僻字和一个古词等等问题。
三、课后练习为了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老师可以在课后安排一些练习,如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力和语文的阅读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情境体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童年时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不断发现和进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对于作者成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发现,引入课文主题。
(1) 提问:你们在童年时期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2)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童年的发现》,就是一篇关于作者童年时期的发现的故事。
那么,作者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 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接着,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1) 自由阅读课文,圈画生字,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 逐段阅读,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的趣事。
(3) 整体阅读,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童年时的发现对于作者成长的意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作者和其他人物,进行对话练习,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推选出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作者和其他人物,进行对话练习。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使角色扮演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对原文的尊重和准确性。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语言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掌握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使用,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能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习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2.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涉及的一些难点词汇的意思及用法。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童年的发现》(1)课文内容梗概《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家里发现各种不同物品时的有趣经历。
通过对每个物品的发现和玩耍,表达了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和好奇心。
(2)课文重点内容整理•小男孩在家里的发现•物品的种类和用途•童年时的喜悦和好奇心2. 课文理解与解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热身朗读,感受语言节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和记忆•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分析文章中细节内容,掌握重点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课堂:通过图片、引言等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听读领读: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风格。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梳理重点。
4.师生互动: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5.课文分析: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逐段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6.课堂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简短故事引入课文主题《童年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听读领读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读跟读,熟悉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梳理思路,并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生猜测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
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
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__——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品读体验“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
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童年的发现-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案简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回顾和探索童年时期的一些重要经历,并通过回忆和观察发现童年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通过这堂课,学生将能够形成对童年的新认识,并掌握自我表达与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童年经历的重要性和意义;2.回顾与分享自己的童年记忆,加深对自我成长过程的认知;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会从细节中发现童年对个人的影响;4.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童年记忆;2.如何帮助学生将童年经历与个人成长联系起来。
四、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计算机;2.学生笔记本;3.白板和黑板笔。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有关童年的名言或故事,或是播放一段与童年相关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2.分享童年记忆(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一段或几段童年记忆,并引导他们回忆与记忆相关的感受和情绪。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分享的方式,如口头讲述、画画、写文章等。
3.观察与发现(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与童年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场景或对象对他们的童年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 这个场景(或对象)在你的童年中有出现过吗?- 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和经历?- 它是否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某种影响?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桌或全班分享。
4.对话与探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对话,就各自分享的童年记忆和观察发现进行探讨。
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辩论或分享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问题,如:- 大家有发现童年记忆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吗?- 那些影响你们的童年经历是否对现在的你们有什么影响?- 童年是一个怎样的阶段,它对个人成长有何重要性?5.总结与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探讨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观点供学生讨论,并鼓励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观察中找到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一、导入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同学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同学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同学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1、自由读全文,考虑: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身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身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依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办。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身观察,考虑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身的发现便笑出了声。
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身的体会: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⑷“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小朋友?(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⑴师简介有关史料: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严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⑵同学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考虑,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经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家长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同学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要求,学有目标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结果怎样?2、“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3、举例说说对“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四、再读课文,释疑解难1、再读课文,引导同学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朗读体会:引导同学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和当众受到惩办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身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⑷“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我”经过考虑、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4、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身的体会。
引导同学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5、用自身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⑴同学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⑵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同学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同学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7、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五、总结交流,开放拓展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引导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小朋友。
通过同学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小朋友。
2、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引导同学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考虑,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3、同学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同学自由发言。
师: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他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身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也许,这就是你发明、研究的开始。
六、读写结合,提高能力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
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
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
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生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童年的发现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从课题着手,同学提出自身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同学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同学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研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身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动身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考虑:“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身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身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研讨交流,理清脉络: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身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发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