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一.先秦文学上古神话(一)上古神话产生在史前时代,其传播方式除仪式表演或者图像刻画之外,主要是口头讲述,文字出现之后便有了书面记录。
今见保存上古神话较多的著作有《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此外(诗经》《左传》《逸周书》《穆天子传》《尸子》《列子》《昌氏春秋》《世本)风俗通义》等也有一些关于神话或与之相关的传说的零星记载。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最具神话学价值。
(二)上古神话故事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
(2)始祖神话:造人神话、女娲补天。
(3)治水神话:鲧禹治水。
(4)战争神话:黄帝与炎帝及蚩尤的战争。
(5)英雄神话: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
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一)《周易》《周易》古经成书于殷末周初,是一部由周人创制、流行于周代的古老筮书,由六十四卦符号及分属在各卦各交后面的卦辞交辞两部分组成。
其《周易》中的“卦爻辞”,多以短句为主,且天然形成整齐、对仗、押韵的句式,颇具谣谚形式和韵味。
(二)《尚书》《尚书》是一本由先秦诸子所著的哲学论著,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尚书》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它以记言为主,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诗经(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以音乐为标准,分风、雅、颂三类,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
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
所收诗歌地域范围大致以河南为中心,西至陕西,东至山东,南至河南湖北之间,绝大部分属于黄河流域北中原地区。
(二)《诗经》的采诗、献诗、删诗《诗经》的编订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古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
古代⽂学作品读书笔记5篇《蒿庵闲话》有乾隆四⼗年(1775)刻本;嘉庆重刻本;⼭东书局光绪⼗五年(1889)刻本。
下⾯是的⼩编为你们整理的⽂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蒿庵闲话》偏重于经史训诂⽅⾯考证的笔记,⼆册,张尔歧撰。
张尔歧(1612—1678),字稷若,号蒿庵,⼭东济阳今店⼦乡张稷若村⼈。
⾃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百家。
以诸⽣⼊清,不求闻达。
所居败屋不修,集其弟四⼈讲说三代古⽂于母前,愉愉如也。
妻朱婉婉执妇道,劝尔岐勿出,以教授乡⾥以终。
张尔歧是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编纂有《仪礼郑注句读》,⼜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经《礼记》勘正脱误共300余处。
晚年精研“三礼”,在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
后来,顾炎武在谈师论道时称赞张尔歧:“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清史稿·儒林》中有传《蒿庵闲话》是张尔岐⼊清“废举⼦业”以后⼆⼗年间的作品。
书稿成于康熙九年(1670),为笔录读书所得,也有议论考据之作。
卷末蒋因培的《附记》中有云: “此书⾃叙谓⽆关经学不切世务,故命为闲话,然书中教⼈以说闲话、看闲书、管闲事为当戒,先⽣邃于经学,达于世务,凡所礼记皆多精义,固⾮闲话之⽐。
”其中考辨“三礼”,解释名物,多有可取。
顾炎武《⽇知录》卷⼗四“丧礼主⼈不得升堂”条即引述《蒿庵闲话》说法。
诗⽂部分举韩愈《送⽂畅序》、《送⾼闲序》和《送⽂畅北游》诗为例批评韩愈“不类儒者”:“韩⽂公《送⽂畅序》有儒名墨⾏、墨名儒⾏之语,盖以学佛者为墨,亦据其普度之说⽽以此名归之。
今观其学,⽌是摄炼精神,使之不灭,⽅将弃伦常割恩爱,以求证悟,⽽谓之兼爱可乎。
⼜其《送⽂畅北游》诗,⼤以富贵相夸诱,⾄云酒场舞闺姝,猎骑围边⽉,与世俗惑溺⼈何异。
《送⾼闲序》为蓄有道⼀段,亦以利害必明⽆遗锱珠,情炎于中、利欲⽃进,为胜于⼀死⽣,皆不类儒者。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
中国古代文学类笔记5篇《程氏演繁录》、《续演繁露》有明万历四十五年邓渼刻本,两淮马裕家藏本;丛书集成初编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学林》宋代考据辩证类笔记,10卷,亦称《学林新编》,王观国撰。
王观国,字不详,长沙人。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前后在世。
绍兴中,以左承务郎知汀州宁化县,主管动农公事兼兵马监押。
《学林》10卷,凡358则。
这部书专门考辨六经史传以及其它书中的字体、字音、字义,并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唐书》之文以前人诗歌,广采《说文》《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参校异同,加以订正。
附带兼及词语、解释名物。
资料收集详备,辨析精赅,是宋人笔迹中较有学术价值的一种。
其它如谈沈括论杜诗之拘泥,谈双声叠韵之分别亦甚精到。
解释名物者,如说琥珀乃松脂凝结入地而成,驳斥琥珀生于地中,为龙血入地而成的缪说,也表现了作者的见识通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引据详洽,辨析精核,可谓卓然特出之著”。
《学林》有武英殿聚珍本;嘉庆十四年(1809),萧山陈春将此书收入《湖海楼丛书》;同治五年(1866)刻本等。
今有:《学林》,中华书局1988年版。
《东轩笔录》宋代历史轶事笔记,十五卷。
北宋魏泰撰。
魏泰,字道辅,襄阳人。
出身世族。
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
魏泰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
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
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
善辫,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
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
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
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
以本人名则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
《东轩笔录》记载北宋太祖至神宗六朝官场见闻,以仁宗、神宗两朝事居多,由于魏泰昌与上层人物多有交往,熟知内情,所记当时历史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相关资料,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
古代文学史读书笔记【篇一:古代文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陶渊明与谢灵运,作为魏晋时期杰出的两位诗人,都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都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所以经常被拿来作比较。
例如有人想要研究唐代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就不得不牵扯到这二位,一个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一个是中国山水诗奠基人,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前者上承先秦古风,古朴自然,后者开一代诗风先河,声色华丽。
陶渊明与谢灵运最直接的联系就是生活的年代相近。
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陶谢二人年少之时均是身怀满腔豪情出仕做官,期盼着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但是最终均是由于文人意气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落得个退隐田舍纵情山水的结局。
但是偏偏一只竹竿偶尔的涂涂抹抹,最后却留下了千古绝句余音绕梁。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各朝各代都少不了这样的人,不知道这到底是中国文人的幸还是不幸。
陶谢二人除生活年代之外,其他都差距甚大。
首先是出身不同。
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出身直接决定着一个人最初时的家庭环境,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这四者相互作用,潜移默化之间就完成了人格的确立,从而影响一生的发展。
尤其是魏晋时期,完全由世家大族掌握政治话语权。
可以这么说,陶谢二人之间所有的差别都是由出身在一开始就决定的。
陶渊明的身世比较复杂。
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的官职还要低一些,且很早就去世了。
在魏晋那个格外重视门阀的时代,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提并论,但是又不同于寒门。
况且陶侃本是寒微出身,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的乱臣贼子。
可以想见,陶渊明当时在政治上的出境时十分尴尬的。
陶渊明是在农村度过他的少年时代的,由于家庭的限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几乎是靠自学。
在农村长大,又是自学成才,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诗歌古朴自然的原因之一。
少年时期的农村生活深深地影响了陶渊明,于是在多次出仕辞官,辞官出仕心力交瘁之后,他毅然决然的隐居田舍,躬耕陇亩。
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_0802文档
2020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_0802文档EDUCATION WORD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_080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唐代反映京城歌妓生活的笔记。
孙�ぷ�。
孙�ぃ�字文威,自号无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龙纪中和(889)前后在世。
曾官侍御史及中书舍人。
一说曾为翰林学士,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以为此说不可信。
著有《北里志》一卷,写成于中和四年(884)。
《北里志》记载中和以前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北平康里的歌妓生活,故名《北里志》。
记大中进士游侠平康事。
孙光宪以为�ひ庠诩サ笔痹紫嗦�杞。
书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生活的一个侧面,有少数条目也反映了歌妓们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并保存了一些文士和歌妓的诗歌作品,为后来编集唐诗者所采录。
《北里志》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记载娼妓的专著。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唐代市井妓女这一历史群体发展的整体特点,以及市井妓业逐渐成为一门行业所反映出的历史内涵,以及它在整个唐代社会及由唐入宋的社会变革所起的作用。
如“东回三曲”一则所记妓女的级别、来源、老鸨与妓女的关系、妓女的生活起居等,可供“中国娼妓史”和“中国社会史”提供原始资料:“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
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
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
其南曲中曲,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
二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事。
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榻帷幌之类称是。
诸妓皆私有所指占,事皆彩版以记诸帝后忌日”。
“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
国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国学书籍读书笔记国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书籍读书笔记1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
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
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xx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水浒传读书笔记1《水浒传》是一部十分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述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它以杰出的艺术描述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状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
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用心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
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
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
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最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
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齐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
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
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齐。
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十分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
古典文献学读书笔记
古典文献学读书笔记【篇一】《离骚》(《离骚》篇名的意义,司马迁引淮南王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二说虽不同,但都可以讲通。
)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诗人写作《离骚》时已经度过了大半生。
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腐朽的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了濒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溶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离骚》对诗人的理想有清楚的完整的表现。
在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富强的道路,甚至由它来统一中国。
他列举历史上兴国的圣君和乱亡的昏君,希望楚王以“遵道得路”的尧舜为榜样,以“捷径窘步”的桀纣为戒鉴,把楚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
不仅如此。
处于当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大变革时期,诗人为了真正达到这一目的,还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
这是与维护贵族特权的世袭制度和“背法度而心治”的原则针锋相对的。
可以说,祖国的富强是诗人理想的目标,进行政治革新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与追求进步政治的精神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这既说明了诗人思想的进步性,也说明了他的爱国理想的深刻性与人民性。
《离骚》的基本内容就是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
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从篇首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一部分;从“妇媭之婵媛兮”到篇末为后一部分。
前一部分是诗人对已往历史的回溯。
他叙述了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辅助楚王进行政治改革的斗争。
诗人从早年起就汲汲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并决心把这一切献给祖国的富强事业。
文言文读书笔记范文参考五篇
文言文读书笔记参考文言文读书笔记范文参考五篇篇一:古文读书笔记要求古文读书笔记要求1、题目、文体、作者、出版社2、选择选修课本《唐宋散文选读》《诸子散文选读》《必修4》《必修5》或者《战国策》、《史记》、古代人物传记等3、找抄文言特殊句不少于5句(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突破120》4、找多义实词(120个)(多义词、通解字、古今异义词。
或词类活用的词5个解释用法。
((1)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使动、意动(3)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
5、找18个文言5个解释虚词中的3至,写词义和用法。
《突破120》笔记示范《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
第一个片断,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178字)现代文读书笔记要求:1、题目、作者、出版社、文体2、可选《必修3、4、5》《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或名家名篇3、摘抄好词好句(关键句、中心句、描写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等)4、仿写或写读后感、评论赏析。
5、总字数不少于400。
篇二:《古文观止》读书笔记《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观止”一词,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_读书笔记_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5篇《因话录》通行本有《唐宋丛书本》,仅一卷,不全;《稗乘》本,三卷;《稗海》本六卷(与《稗乘》三卷本同),《宝颜堂秘笈》本,丛书集成本。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资暇集》又作《资暇录》,三卷,唐代考据辨证类笔记,李匡乂撰。
旧本或题李济翁,盖宋刻本避宋太祖赵匡胤讳,以其字署之。
李匡乂,又作李匡文,晚唐人,字济翁,宰相李夷简子,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初(806),初任洛阳主簿兼图谱官。
据郁贤皓《唐刺史考》,李匡乂在宣宗大中、懿宗咸通年间曾任漳州刺史、房州刺史。
僖宗幸蜀,李匡文随至成都。
昭宗时先后任太子宾客、贺州刺史、宗正少卿、宗正卿。
寻卒,年约八十多岁。
著述除《资暇录》外,尚有《唐皇室维城录》、《十代镯疑史目》、《汉后隋前瞬贯图》、《两汉至唐年纪》等凡十二种。
《资暇录》上卷多纠正俗说之謬,如“李”字,除水果名、地名、姓氏之外,更无别义,《左传》“行李之往来”乃错字;又如“挽歌”始于春秋;“押衙”应作“押牙”等。
下卷多谈物品,如记毕罗、琴甲、茶托子、书题签、席帽、承床等,都有益于考据。
此外像论证《文选》五臣注尽出于李善之注反排斥李善之说等,亦有新意。
书中虽有一些误解、谬说,为宋人所驳斥,但就全书而言,还是有价值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价值云:“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
全书均考证之文….谓《论语》宰子昼寝作画寝,乃梁武帝之说;伤人乎不问马,不字断句,乃经典释文之说,均不始於韩愈笔解;谓五臣注《文选》窃据李善之本;谓韩愈《讳辨》误以杜度为名;谓有母之人不可称舅氏为渭阳;谓作《诗疏》之陆玑名从玉傍,非士衡;谓万几字讹作机由汉王嘉封事;谓除授二字有分,以至座前阁下之别,竹甲题签、门杖之始,皆引证分明,足为典据”。
版本有:《资暇集》三卷,清嘉庆谢氏授经图屋抄本;《新刻資暇集》三卷,清抄本,佚名録,清勞格校并跋;《资暇集》三卷,明胡氏文会堂刻格致丛书本,王国维校并跋;丛书本:《说郛》本资暇集》三卷,明陶宗仪编,明·钮氏世学楼抄本,清顺治三年李际期宛委山堂刻本;《百家名书一百三种》本《新刻资暇集》三卷,明胡文焕编,万历胡氏文会堂刻本清方功惠跋;《百川学海》本,《资暇録》一卷,明吴永编;《学海类编》本,《资暇集》三卷,清曹溶编,清道光十一年晁氏活字印本;《墨海金壶》本,《资暇集》三卷,清张海鹏编,清嘉庆十三年至十六年张海鹏刻本。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03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篇1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书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读书时间:2021年3月一、背景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贵族社会逐渐走向衰败的过程。
二、对比与参照: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封建贵族社会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三、创作风格:《红楼梦》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
作者采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歌谣等文学形式,描写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同时,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小说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四、深入分析: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封建贵族社会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丑陋。
同时,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命运遭遇,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五、个人观点:个人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还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丑陋。
同时,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六、结论:总的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
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还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丑陋。
同时,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篇2《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1.背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从先秦到清朝的数千年的文学历史。
其中,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形式丰富多彩,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篇一】唐代记述唐代教坊制度和轶闻的笔记,1卷。
崔令钦撰。
崔令钦,生卒年不详,唐博陵(今定州)人。
玄宗开元年间官著作佐郎,历左金吾卫仓曹参军。
肃宗朝迁仓部郎中,官终国子司业。
教坊是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唱、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它是唐代宫廷乐伎聚居之地。
教坊乐伎大多是女子,演出歌舞和乐曲,为皇家宫廷服务。
《教坊记》系撰者为左金吾(掌东城戒备防务的主官)仓曹参军时,教坊中下属官吏为其所述的教坊故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主要记述了开元年间教坊制度、有关轶事及乐曲的内容和起源。
开始部分记述乐伎日常生活以及学艺和演出情况,中间列出325首曲名,包括《献天花》、《和风柳》、《美唐风》等大曲46个,一般曲目278个,最后还说明若干乐曲和歌舞的来源,是研究盛唐音乐、诗歌的重要资料。
宋代晃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说开元中教坊特盛,令钦记之,率皆鄙俗,非有益于正乐也。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虽然有同感,却又看到本书后记谆谆于声色之亡国,意在示戒,其风旨有中取者,同时特别指出书中所列曲调名足为词家考证。
《教坊记》最早刻本为南宋《类说》本,曾慥编。
另有《说郛》百卷本,元陶宗仪编;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俨山书院及青藜馆原刻本;明嘉靖间(1522—1566)陆楫本;明天启六年(1626)刻本;《古今逸史》收录本明弘治间(1488一1505)郁文博补足百卷本;明末陶珽校订一百二十卷抄本;明崇祯间(1628—1644);《续百川学海》本清顺治三年(1646)重印121卷本;《唐人说荟》本,清陈莲塘编,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刻本,清嘉庆、光绪间(1796—1908)重刻本,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清道光元年(1821)酉山堂复明刻本;民国四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涵芬楼据明本排印本;《古今说海》本;《五朝小说大观》收录本;《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收录本;《香艳丛书》收录本,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图书公司铅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篇一】李贺《李凭箜篌引》如何表现音乐?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被誉为唐诗中描写音乐题材的名篇。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纵观全篇,此诗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出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不同凡响的音乐世界。
“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把本来诉于听觉的音乐声响转变成具体可见的生动形象。
移情于物,把云彩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空山凝云和湘娥素女互相补充,极力烘托出箜篌声响的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前四句,诗人先写琴,再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接着诗人从更多的侧面描摹箜篌奇异变幻乐声。
五、六句正面写乐声。
“昆山”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变化。
“芙蓉”句则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
其中,“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一个“逗”字把乐声强大的艺术魅力和奇幻瑰丽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后几句运还用神话传说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出李凭演奏技巧的高超和乐声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篇二】隋朝之诗,都还是处于南北融合发展的过程之中。
1.初唐a.上官体(贞观、龙朔之间,由作家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工五言诗,其诗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和声辞之美,体现出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形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题材狭窄,上承杨、李、虞,下开“文章四友”(名词解释)和沈宋)b.王绩(诗风独特,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自己的隐逸生活,创造出宁静淡泊、朴厚疏野的诗歌境界。
但并不构成初唐诗歌发展的重要环节)c.初唐四杰一是卢、骆约早王、杨十岁,四人创作个性不同,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但都确有文才自负很高,希望博取功名,不甘人下。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2篇)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2篇)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2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书籍读书笔记篇1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
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
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
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
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
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
《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
《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
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同事中人才济济,读大学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
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
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
”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
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
初中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5篇
初中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5篇诗,是十里桃花的繁华,是牵肠挂肚的思念,是保家卫国的豪情;诗,是漂泊中的孤独无依,是雨夜里的痛彻心扉,是记忆里的江山如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篇1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很多本书,最喜欢的当然是《唐诗三百首》了。
他虽然没有童话书读起来饶有兴趣;没有科幻书读起来那样惊险刺激;没有历史书那样精彩;却蕴含着中国古代诗人的心血和思想感情。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高峰。
有唐一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代的诗人们,如果悲哀失意了,会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哂然一笑,便情绪好起来了。
如果以前大受挫折,之后又东山再起,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潇洒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压力太大,被人排挤,会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如果看不惯有些人眼高手低,妄自尊大,会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而这些诗句,对于我们这天的人来说,又是多么适用!正是这古今相通的人性,使得唐诗虽然和我们相隔了一千余年的距离,却仍然深深植根于我们心中。
让我们自他们的诗中找到一种寄托,一种鼓励。
然而,毕竟是相隔了千年的时空距离,是我读起来,由于语言与时代背景带来的障碍,总还是会觉得有些语言佶屈聱牙。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辉煌的帝国渐行渐远,在它背后却留下了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
这些巨匠大师使唐诗迸发出最壮美的光彩,而盛唐气象,也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
我所以而相信,即使这个世界在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依然会有像你我一样为他沉醉,被他启发。
那么,就让我们从此刻开始,读唐诗吧!初中必读书目《唐诗三百首》的读书笔记篇2初读《唐诗三百首》,恰似一泓清泉流入我心,滋养着我的心田,深入我心灵的内部;又似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挥洒在我心上,让我嗅到这前所未有的浪漫之意;梗死一部影片,将诗人的一切一切全都倾注于现代社会,使现代社会的人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当我三岁时,用稚嫩的双手捧起这本大大的《唐诗三百首》,一股清新之墨香拥入心脾,沁人肺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5篇《涑水记闻》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南唐近事江南余载》宋代历史轶事笔记,专记南唐轶事。
北宋郑文宝撰。
郑文宝(953~1013)字仲贤,一字伯玉,汀洲宁化(今属福建)人,父郑彦华,为南唐右千牛卫大将军。
文宝以荫授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补广文馆生,登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累迁陕西转运副使,官终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
文宝好谈方略,以功名为己任。
久在西边,参预兵计,心有余而识不足,又不护细行,所延荐属吏至多,而未尝择也。
其子在家乡扰民亦疏于管教。
能为诗,善篆书,工鼓琴。
有集二十卷,又撰《谈苑》二十卷、《江表志》三卷。
善篆书,工琴,以诗名世,风格清丽柔婉,所作多警句,为欧阳修、司马光所称赏。
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
《南唐近事》有一卷、二卷、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
书成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
作者痛惜南唐覆亡,史事湮没,故为此作。
其自序称:“南唐烈祖、元宗、后主三世,共四十年,起天福丁酉(937)之春,终开宝乙亥(975)之冬。
君臣用舍,朝廷典章,兵火之余,史籍荡尽,惜乎前事十不存一。
”本书虽多传闻,但有一定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提要》评为“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
则是研究南唐政治、文化的重要资料。
《南唐近事》有明万历本、崇祯本、《四库全书》、《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说郛》本、《宝颜堂秘笈》、《唐宋丛书》等本存世。
今有:《南唐近事》中华书局1991年版;《南唐近事》张剑光点校,郑州大象出版社“全宋笔记”20xx年版。
该书是以《四库全书》二卷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本、崇祯本、《宝颜堂秘笈》本、《唐宋丛书》本等,并据陈尚君辑录成果续辑得佚文一卷。
《唐语林》历史轶事故实笔记,专记唐代历史轶事、风俗民情、名物。
宋代王谠撰,字正甫。
生卒年不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吕大防之婿。
曾为京东排岸司。
元祐四年(1089)任国子监丞。
后改少府监丞。
《唐语林》共8卷,末有辑佚一卷。
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将《世说新语》原有的35门(按今本《世说新语》共36门),扩大为52门。
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虽仿《世说》,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视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
且所采诸书,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不可没。
”由于其中很多著述今已失传,故经此书采录而保存下来的资料殊为可贵。
不足的是,卷首虽附采录书目,但所采各条未注明出处。
《唐语林》原书在明初散佚。
清代编《四库全书》时,据明嘉靖初齐之鸾刻残本及《永乐大典》所载,加以校订增补,以后各丛书所收多用此本。
今传有聚珍板本、《惜阴轩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等。
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
今有:《唐语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唐语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唐语林》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三编,20xx年版。
《归田录》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欧阳修撰。
欧阳修简介绍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欧阳文忠公集”。
二卷,凡一百十五条。
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
此书之体例略近李肇的《国史补》,多记当代朝廷轶事,兼录士大夫诙谐之言。
其自序云:“《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唐李肇《国史补》序云:‘言报应、叙鬼神、述梦卜、近帷箔,悉去之;记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
余之所录,大抵以肇为法,而小异于肇者,不书人之过恶,以谓职非史官,而掩恶扬善,君子之志也。
览者详之。
”书中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
如太宗知李汉超、仁宗恭俭、陈尧咨、卖油翁等条,含意深刻。
卷一记仁宗朝屡改年号的原因,卷二记大宴时枢密使侍立殿上等宋代典制,均足补史阙。
《归田录》与司马光《涑水记闻》中有的记载雷同但情节有出入,这可能是当时传闻本身就有出入。
《归田录》对后人影响颇大,朝请郎庐江朱定国仿此著《归田后录》十卷,清代梁章鉅作《归田琐记》八卷。
《归田后录》通行本有《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等。
今有:《渑水燕谈录·归田录》吕友仁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版,20xx 年再版;《归田录》,林青校注,三秦出版社20xx年版;《归田录》,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xx年版。
《涑水记闻》宋代历史琐闻类笔记,北宋司马光撰。
司马光简介见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资治通鉴”。
《涑水记闻》通行本16卷,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北宋从太祖到神宗六朝(906-1070)的国故、时政、内忧、外患,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为后世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
据说司马光打算杂采实录、国史、异闻,编撰《资治通鉴后纪。
这部《涑水记闻》就是他搜集的材料。
司马光为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故以此作书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该书“杂录宋代旧事,起于太祖,迄于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
书中各条大都注明何人所说,采自它书者,亦标出处于后。
其中故事,一般皆详述本末,颇近史体。
如卷一载太祖用赵普之谋,削夺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兵权;记太祖死后,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赵德芳,继隆竟召太宗赵匡义嗣位;卷二记太祖长子魏王赵德昭在从太宗征幽州时,因遭太宗斥责而畏罪自杀,全是宋初宫廷轶闻,可看出当时的宫廷矛盾。
其他记载,与”正史“传闻不同者,也足资参考。
今有:《涑水记闻》邓广铭,张希清点校,中华书局唐宋史笔记丛书,1989年版;《涑水记闻》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xx版;《涑水记闻》大象出版社“宋人笔记”第一编,20xx年版。
《梦溪笔谈》北宋一部涉及天文、历法、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类笔记,二十六卷,沈括撰。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
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
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
熙宁五年(1072)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
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
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精研天文,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他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
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方药,多有记录,著有《沈存中良方》(得称《良方》),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中,均有涉猎,如提及秋石之制备,论及四十四种药物之形态、配伍、药理、制剂、采集、生长环境等。
其《良方》由后人与苏轼之《医药杂说》合并,成《苏沈良方》,现有多种版本行世。
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沈括文武双全,不仅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且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担任河北西路察访使和军器监长官期间,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军事科学上。
同时,沈括对弓弩甲胄和刀枪等武器的制造也都作过深入研究,为提高兵器和装备的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
《梦溪笔谈》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
《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
《续笔谈》一卷,不分门。
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
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
“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我们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
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
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
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
《梦溪笔谈》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其中日本早在19世纪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梦溪笔谈》的国家。
从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册陆续出版了《梦溪笔谈》的日文译本。
《梦溪笔谈》最初刻本为三十卷,内容比今本要多,但早已散佚,仅二十六卷本经宋元明清刊刻,流传下来。
北宋有扬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今皆不存,现存最古的版本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元代大德九年(1305)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
书在元代曾藏宫中,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得之,赠与太子朱标,后又归宫中“文渊阁”。
清代从宫中流出,为汪士钟的艺芸精舍、松江韩氏先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