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之议论型文言文专题训练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文体专练-----论辩类(含解析)
文言文文体专练-----论辩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四臣论[明]高启古之所以能国者,有四臣焉。
何谓四臣?曰社稷之臣、腹心之臣、谏诤之臣、执法之臣也。
何谓社稷之臣?忠荩孚于上下,威望加于内外,敌国闻之而不敢谋,奸宄畏之而不敢发,正色立朝,招之不来而麾之不去,若汉汲黯、吴张昭、唐郭子仪是也。
何谓腹心之臣?识足以达天下之机,略足以济天下之业,从容帷幄,谋成而群臣不知,计定而将军不闻,若汉良、平、魏荀彧、秦王猛是也。
何谓谏诤之臣?匡君之非而纳君于善,不阿顺以取容,不迎合以求悦,正言不回,触犯忌讳,雷霆发于上而不惊,鼎镬具于前而不顾,若唐魏征、褚遂良、张九龄是也。
何谓执法之臣?直道而行,不惮权贵,逢奸必举,遇恶必击,使豺狼狐狸屏息而不敢动,若汉王章、盖宽饶、唐宋璟是也。
盖社稷之臣以忠,腹心之臣以智,谏诤之臣以直,执法之臣以刚,此四臣者,国之不可以一日无者也。
夫以匹夫之取友,尚有能死义者,能忠谋者,能责善者,能御侮者,而况于国君乎?而况于天子乎?故国无社稷之臣,则无以抗大难;无腹心之臣,则无与图大功;无谏诤之臣,则无以格大过;无执法之臣,则无与除大奸。
无与抗大难,必危;无与图大功,必败;无与格大过,必昏;无与除大奸,必弱。
故古之兴者,未尝无四臣,而亡者未尝有四臣也。
呜呼!四臣者岂真不易得耶?君无优养作起之术尔。
故所以待社稷之臣者当尊以礼高爵而重禄之使危言不能中细故不能疏则彼必以社稷之忧为己忧社稷之辱为己辱,毅然以身徇节而不变,而大难可抗矣。
待腹心之臣者,当推以诚,略去苛礼,示之坦然,食则同器,坐则促席,所言无不用,所欲无不与。
则彼必竭思虑之精,效胜负之计,而大功可图矣。
待谏诤之臣者,则当纳以宽,凡有所论奏,停舆以受之,赐帛以旌之,虽激切不怒,虽指斥不罪。
则彼必务尽直心,政事之阙日闻,聪明之道益广,而大过可格矣。
待执法之臣,当假以威,不以私爱挠其权,不以谴辱挫其气,使强者不敢伤,谗者不敢毁。
则彼必竦踊①风生,刺举无避,以尊朝廷之势,而奸可除矣。
议论类文言文北京试题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有答案
(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
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
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
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
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
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
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
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
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注】①:弯曲。
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
③涔:积水。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易.也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略:简略【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
“略行”的意思是“大节”,“略”可以作“大体,简要”解。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使.曹子计不顾后使.管仲出死捐躯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今人君论其臣.也【解析】选C。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政论文言文分析(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政论文言文分析(附练习及答案)壹~知识梳理~知识点1:中国古代政论文概述从先秦至明清,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经历大都带有很浓烈的政治色彩。
中国文人尽管总是在“入世”和“出世”的边缘地带左右徘徊,其实心中最难割舍的还是仕途政治。
可以说,除了一部分真正以隐居为乐的人以外,中国古代文人几乎都很热衷政治。
而古人参与政治、热衷政治的表现之一,就是留下了数量繁多、种类繁杂的政论文,这些文章议论时政,观点鲜明,气势澎湃。
如贾谊《过秦论》、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封建论》、苏轼《留侯论》、辛弃疾《美芹十论》等。
知识点2:中国古代政论文的特点1、在论证方法上,多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2、鲜明的语体风格,多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格,汪洋恣肆,纵横捭阖。
3、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或政治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
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为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以纠前代之失,绝少抽象的思辨和繁琐的论证。
4、古代政论文一般的思想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儒家思想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把三纲五常视为治国之本。
伦理化的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贰~例题汇总~练习一:争臣论(韩愈)①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
晋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
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
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②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
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
少好学,善《三礼》。
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
晋孝武帝太元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
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
焘议曰:“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
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
”议者从之。
顷之,去官。
以母老家贫,与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
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
服阕,除临沂令。
义旗建,为太学博士。
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
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岂可不敦厉风尚。
想复弘之。
”参高祖中军军事,袭封高陵亭侯。
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广曰:“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
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或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
准傍事例,宜瘗埋。
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
”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
义熙十四年,除侍中。
元熙元年,以脚疾去职。
高祖受命,征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餐,不改其旧,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
永初三年,致仕。
其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宋书·臧焘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B.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C.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D. 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高三议论性文言文练习和答案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杂说欧阳修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见星有殒者。
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
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
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
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
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
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
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
其精气不夺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
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
而惑者方日:“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
日一岁而一周。
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
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
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
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劳,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
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
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
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
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
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仰视天与月星行.度行:运行B.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抑:抑制C.其精气不夺.于物夺;改变D.其动而不劳.劳:疲倦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亦有所求邪?抑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之.二虫又何知C.何其聒然而.不止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D.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9.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故 B.亦 C.以 D.然1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高考真题必刷】202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议论杂记类)
2023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议论杂记类)(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答案】10.CEG 11.B 12.C13.(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14.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高考语文考前押题 文言文阅读(议论说理)
高考语文考前押题 文言文阅读(议论说理)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如此,则白黑分矣。
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①以任事。
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
故内无伏怨②之乱,外无马服③之患。
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
如此,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
”而世未尝无事也。
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
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
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④;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
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
上下之利,莫长于此。
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使燕王内憎其民而外爱鲁人,则燕不用而鲁不附。
民见憎,不能尽力而务功;鲁见说,而不能离死命⑤而亲他主。
如此,则人臣为隙穴⑥,而人主独立。
以隙穴之臣而事独立之主,此之谓危殆。
释仪的⑦而妄发,虽中小不巧;释法制而妄怒,虽杀戮而奸人不恐。
罪生甲,祸归乙,伏怨乃结。
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故圣人极;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
发矢中的,赏罚当符,故尧复生,羿复立。
如此,则上无殷、夏之患,下无比干之祸,君高枕而臣乐业,道蔽天地,德极万世矣。
(选自《韩非子·用人第二十七》,有删节)[注] ①权衡:法令。
②伏怨:怀怨于心。
③“马服”本指赵奢,这里指其子赵括。
④夺威:夺权。
⑤离死命:冒死罪。
⑥隙穴:孔隙,比喻隐患。
⑦仪的:靶子,目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伯夷、盗跖不乱 乱:叛乱B .而苦乎以一负二 负:担负C .数以德追祸 追:补救D .释仪的而妄发 发:放箭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莫怀余力于心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而苦乎以私夺威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C.⎩⎪⎨⎪⎧ 伏怨乃结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君高枕而臣乐业蟹六跪而二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君主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高考阅读之议论型文言文专题训练
(付出才会有收获)(2分钟)1看下列图片,思考是否记得这些文章的主旨?《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让学生温习熟悉的议论型文言文,进行总体复习。
高考阅读之议论型文言文专题训练2 在上海高考试卷的第二篇文言文,经常出现议论型文言文,得分较低。
高考年份篇名分值难度写作意图《九疑山图记》13分大借九疑山峻伟而不列五岳,指出世间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随情况变化而有所改变的弊病。
《稼说送张琥》12分中散文诗文言文《潭州东池戴氏堂记》11分大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教师风采展示)(15分钟)议论性文言文是作者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表明观点、阐述道理的文言文。
在这类文言文中,作者提出观点,运用事例从不同方面论证,体现一定的感情倾向。
议论性文言文有别于其他类型文言文的考点主要是在分析综合部分。
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者所阐述的道理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要求能找到某个论点的论据,论点的起因,作者的态度、愿望;能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等。
议论性文言文的阅读要求为: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知识典例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正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鬼。
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故曰卜居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卜居序》,有删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
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
八年,疏言:“国家宜重名器。
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
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
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
非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
”上韪其言,并严饬行。
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
上下相诿,彼此相安。
国家事安得不废,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治,首在择人。
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
”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
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
令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
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
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
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
”上甚嘉之。
会岁旱求言,与尚书王弘祚廷辨,卒从之弼议。
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
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
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
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
”诏并如所请。
十四年,以母丧去官。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高考真题精选(2022-2024)-议论类(含解析)
议论类(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于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
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
”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
臧霸先从陶谦,后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
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操定兖州,翕、晖投霸。
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
”操叹其贤。
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
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等,皆以嫌忌杀之。
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
然后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
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
关、张、赵云,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即.羁旅奔逃,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
此固.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
至托孤于亮,曰:“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
”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
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
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
”此策之得士也。
陆逊镇西陵,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
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愤郁而死。
权后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论说文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奋.六世之余烈奋:振兴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军队C.而倔起阡陌..之中阡陌:田间小路,这里代指田野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①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
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防卫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①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
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①段阐述了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议论类
文言文阅读:议论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才臣,而清贞者不少概见,贞观....虽称多士,未有与焉。
唯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馀年之中,而朝廷乃知有廉耻,天下乃藉以又安,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焉。
大臣以清节著闻者,类多掣曳才臣以不得有为,亦非国民之利也。
汉、宋之世,多有之矣,孤清而不足以容物,执竞而不足以集事,其于才臣,如水火之相息、而密云屯结之不能雨也。
乃三子之清,又异于是,劲者自强,慎者自持,和者不流,而固不争也。
故璟与姚崇操行异而体国同;怀慎益不欲以孤介自旌,而碍祟之设施;九龄超然于毁誉之外,与李林甫偕而不自失,终不与竞也。
唯然,而才臣不以己为嫌,己必不替才臣以自矜其素履,故其清也,异于汉、宋狷急之流,置国计民生于度外,而但争泾渭..于苞苴竿牍之间也。
呜呼!伟矣!杨震也,包拯也,鲁宗道也,轩、海瑞也,使处姚崇、张说、源乾曜、裴曜卿之间,能勿金跃于冶冰结于胸否邪?夫三子之能清而不激,以永保其身、广益于国者,抑有道矣。
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
而怀清之大臣,遂欣受之以为臭味,于是乎和平之度未损于中,而激扬之情遂移于众,竞相奖而交相持,则虽有边圉安危之大计,黎民..生死之远图,宗社兴衰之永虑,皆不胜其激昂之众志,而但分流品为畛域,以概为废置。
此三子者,器量远矣,其身不辱,其志不移,昭昭然揭日月而行者,但以率其固然之俭德,而不以此歆召天下,奉名节为标榜,士固无得而附焉。
故君子秉素志以立朝,师三子焉斯可矣。
(节选白王夫之《读通鉴论》)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B.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C.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D.士之始进也/自非猥鄙性成/乐附腥膻者/则一时名之所归/望之所集/争托其门庭以自处于清流之选/其志皆若可嘉/其气皆若可用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不同的皇帝年号不同,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也各有年号。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体裁:议论类(原卷版)
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体裁:议论类一、文言文阅读(2020·上海市宜川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治学(东汉)徐幹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①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矇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①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①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①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①,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
①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1.第①段方框处的字在传世的典籍中均已脱落,根据推测,此处的虚词可能是()A.兮B.哉C.夫D.矣2.请用“/”给第①段的划线句断句。
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3.第①段运用了设喻说理的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4.本文第①段和《劝学》第①段都用一组形式整齐的句子来阐述观点,请分析整句的表达效果,并分别写出两段的观点。
(1)整句的表达效果:(2)《治学》第①段的观点:(3)《劝学》第①段的观点:(2020·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末)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议论类文言文阅读训练
议论类文言文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尉执事执事:供使令的人B.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广阔,盛大C. 恐遂汩没汩没:沉沦,埋没D. 使得优游数年之间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知天地之广大B. 称其气之小大其居家所与游者C. 可登览以自广太尉以才略冠天下D. 且夫人之学也且学为政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苏辙希望拜见韩太尉的一组是①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②太尉以才略冠天下③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④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⑤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⑥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始引用孟子的话和司马迁的事例,是为了论述“文章是人气质的体现”的观点。
议论性文言文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斯论(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付出才会有收获)(2分钟)1看下列图片,思考是否记得这些文章的主旨?《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让学生温习熟悉的议论型文言文,进行总体复习。
高考阅读之议论型文言文专题训练2 在上海高考试卷的第二篇文言文,经常出现议论型文言文,得分较低。
高考年份篇名分值难度写作意图《九疑山图记》13分大借九疑山峻伟而不列五岳,指出世间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随情况变化而有所改变的弊病。
《稼说送张琥》12分中散文诗文言文《潭州东池戴氏堂记》11分大本文描绘了戴氏堂的美景,称赞了戴简离世乐道的情操,颂扬了弘农公治政、识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教师风采展示)(15分钟)议论性文言文是作者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表明观点、阐述道理的文言文。
在这类文言文中,作者提出观点,运用事例从不同方面论证,体现一定的感情倾向。
议论性文言文有别于其他类型文言文的考点主要是在分析综合部分。
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者所阐述的道理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要求能找到某个论点的论据,论点的起因,作者的态度、愿望;能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等。
议论性文言文的阅读要求为: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知识典例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学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观点、论证方法、使用的事例、作者的感情倾向。
近年来,高考议论性文言文阅读中关于“筛选文中的信息”题多是客观选择题。
题型主要有两类:一是表明作者某种观点的句子有哪些。
二是对全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命题上既有对原文观点、论证方法的较为直观的叙述的题,又有对原文的观点或论证方法加以转述、评论的题。
题型有客观选择题,选出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也有主观题,要求概括、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等,如201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文言文阅读《九疑山图记》,“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九疑山图记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
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
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
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
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
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
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
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
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质量是关键)(20分钟)(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①弘农公刺潭①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
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
池之胜于是为最。
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
”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
为堂而居之。
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
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
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
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②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
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
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
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
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
强化练习议论型文言文包括政论散文某某论 游记散文 说、 序、书、表右军集》1.内容概要:序文既记叙了兰亭的山水胜景及宴会盛况,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抒发了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感慨。
2.艺术手法:写景抒情,言简意赅,妙趣天成;全文首尾圆合,一气呵成;景语、情语、叙事之语,清新有致。
第18课《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1.内容概要:散文篇名。
南宋文天祥作。
是作者诗集《指南录》的序之一。
文中回顾了作者出使元军被扣留,逃出后历尽艰险,多次濒临死亡的经过,抒发了誓死报国的慷慨豪情。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军进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扣押,后乘隙逃归。
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为“后序”。
2.艺术手法: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
例如第2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
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直接抒情。
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
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知识典例(教师风采展示)(15分钟)一、“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书序”和“赠序”。
(一)“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
还有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梅圣俞诗集序》,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曾巩的《战国策目录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等。
1、写在作品前面的称为“前言”。
“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写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2、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
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是议论文。
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
(二)“赠序”始于唐初,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用于临别赠言,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如: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送石处士序》,曾巩的《赠黎安二生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这里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意译是指按原文的大意翻译,即允许在内容不走样的前提下,用合适的话和表达方式表示。
凡是遇到古今异义、词义通假、词序颠倒、句式特殊的句子,直译后语意不通顺,表达欠准确,则可联系上下文,适当用意译。
②要熟练掌握一些常见的翻译技巧———留、换、补、删、调。
留,即保留原词。
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即改换词语顺序。
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本字换成通假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增补词语。
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即删略词语。
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即调整句式。
③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④注意文句中带修辞意味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⑤语句翻译完成后,再回头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漏译,语句是否通顺。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平时对一些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的积累。
离开了这一点,将是“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扩大阅读面和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识记、积累的习惯。
学生有了丰厚的知识积累,在解题中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强化练习(质量是关键)(20分钟)(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1分)《南游集》序叶燮中的感悟渗透到自己的事业中去。
见识广博的人能够文采斐然,志向高远的人能够感触精深。
所以,欧阳仲山经过周瑜的墓,才能够有这些诗歌【十篇为一“什”,这里究竟是十篇、还是泛指诗歌,不确定】,思绪开阔无碍、文采灿烂卓越,从中可以窥见即使艰难困苦也要坚守正道【盘桓居贞,典出周易】的道理,(可以窥见)梁甫山中、壮士墓前,咏叹历史的《梁父吟》所要表达的意味。
【这里的梁父吟,应是相和歌辞“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那一首、一类,也是葬歌,仍扣着“墓”字。
】凡是有要唱和(欧阳仲山的)诗歌的人【这篇文章就是为欧阳的诗作序】,应当留意一下这一篇文章。
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C——议论型文言文说课堂导入()(4分钟)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
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
“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