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蛇(冯至)专题1
《蛇》习题1
第三单元一、课内双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纰漏(ī) 颀长(í)抹桌子(ā) 虚与委蛇(í).内讧(à) 干坼(è)悭吝人(ā) 刚愎自用(ì).角斗(é) 攻讦(é)刽子手(ì) 一叶扁舟(ǎ).琐屑(è) 弄堂(ò)迫击炮(ǎ) 呶呶不休(á)【答案】(.讧:ò,.扁:ā,.弄:ò).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奥巴马总统下令冻结伊朗政府和伊朗所有金融机构在美国境内的资产,伊朗政府扬言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战争呼之欲出。
.《悲惨世界》是冉阿让个人心灵的史诗,更是大时代的史诗。
它所包含的人生命运主题与社会历史主题交织,相得益彰,显现了作品的思想艺术深度。
.在儒道思想的共同影响下,很多文人在仕途失意后往往不再热心于功名,转而退隐山野,求田问舍,过着逍遥惬意的隐居生活。
.冬春之交,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上病毒肆虐,流感疫情方兴未艾,我国台湾地区在数天内有人因感染流感而死亡。
【答案】(.呼之欲出,形容人物画得逼真或描写得生动,好像一叫就会走出来。
.相得益彰:益,更加;彰,明显。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好处。
.求田问舍:舍,房子。
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舍。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多含贬义。
.方兴未艾,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不用于贬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
因此有不少网友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一只从荷兰出发、去个国家个城市“游历”的大黄鸭突然风靡全球。
不少专家纷纷表示,大黄鸭的风靡,和炒作无关,和童年有关。
大黄鸭与《致青春》可以说是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客观验证了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即创意是“人性的艺术”。
《蛇》教案(精选14篇)
《蛇》教案(精选14篇)《蛇》篇1课题蛇№2教学目标德育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智育蛇这一意象的特点,代表什么美育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教学难点意象的探究教学关键情感价值课型教学方法朗读分析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总结练习作业一、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学生朗读三、蛇的意象的探讨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四、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
四、分析结构全诗分为三节,诗的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
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
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
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导入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板书设计蛇将“寂寞”比喻为“蛇”,就是“爱”的同义语课后记事《蛇》教案篇2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2、引导幼儿通过猜读的方法阅读画面,理解故事的画面内容。
3、在猜测、操作中,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活动准备:故事ppt、黑板、双面胶、小蛇、水果图片若干、小蛇教具若干活动重点:通过猜读的方法阅读画面,理解故事的画面内容。
语文课件《蛇》
诗的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一个人一旦陷入痛苦寂寞的境地,常表现为无 言的沉默。第一句很突兀,以一个奇特隐喻开始,将“寂寞”比喻为“蛇”,一是抽象的情感 ,一是具体的动物,两种事物的性质有很大的距离,然而,作为诗歌语言,这个隐喻将 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意义,提示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体验。写“蛇”的游 走,取“蛇”的修长和无言的自然特征,“静静地没有言语”,既是蛇的特点(形体修长而冰 凉无言),也是当心爱的姑娘不在身时“我”而感到寂寞的写照。表现抒情主人公深沉的相 思,并祈求“姑娘”:千万不要因此而害怕。因为蛇会咬人、缠人,所以“我”紧接着告诉心 爱的姑娘,万一梦到它时,不要悚惧。这里用“梦”字而不用“见”字,也显露了诗人的匠心 :“梦”是姑娘在想念,而“见”则似乎只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这个“梦” 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
前两句写出了兰溪山 水清秀明澈的特点。 水清秀明澈的特点。全诗 未出现一个“人”字,但 未出现一个“ 我们处处感受到“ 我们处处感受到“人”的 存在,标题“棹歌” 存在,标题“棹歌”即船 首句中的“ 歌;首句中的“凉”字则是写出人对景物的感 次句中的一个“ 受;次句中的一个“看”,分明道出景中之 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 人;而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清爽皎洁,都透 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 露出渔民的欣快欢畅,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 水充满蓬勃生机。 水充满蓬勃生机。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 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写蛇像月 光般轻轻走过,同时为“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 境,姑娘的梦境,可以作多种理解,如她的心境,她的爱 意,她的希望,她的理想,甚至她对“我”的感情等等。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一方面是暗示姑娘心境、感情, 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的意愿,“我”的企盼。这 时,抒情主人公也就非常心满意足。这种写法,有诗情诗 趣。把“我”的爱意,她不在身边时的寂寞的心,化成了 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给人难忘的印象。
语文:3[1].1《蛇》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蛇
冯至
“爱的心语”
这个单元五首诗歌均以爱情为主题。 把爱情的寂寞比做“蛇” 把爱情的期待比做“年轻的神” 以“窗”“你的字”“神女峰”具 体的物象 来表达心中的爱情追求和价 值观。 诗人采取不同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独 特的感受,以“我”的特定心境弥散
断章
• • •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特点?
“蛇蝎之心” 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 鄙夷的态度。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 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 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 是柔情、爱、美。
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 怎样的感受和渴望?
• 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 归来,寄托了当时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深挚浓 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 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 意愿。 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 物的特点,为“我”衔来姑娘绯 红的花朵般的梦境。
“梦境”的多种理解: 如她的心境,她的爱意,她的 希望,她的理想,甚至她对“我”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方面是暗示姑娘羞涩含蓄。 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对 姑娘爱慕的意愿与企盼。 把姑娘的梦境比喻成“绯红的花 朵”,则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 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 的欢喜。
卞之琳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 字君培,河北涿州人。 有诗歌《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十四行诗集》《西郊集》 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 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 论文集《诗与遗产》等。 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 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的蛇阅读笔记500字
冯至的蛇阅读笔记500字
冯至的《蛇》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现代诗歌。
诗歌中的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爬行动物,而是作为了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象征。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阅读笔记。
首先,我被冯至在诗中展现出的细腻情感所吸引。
他以蛇为对象,描绘了它的孤独、骄傲、聪明和神秘。
蛇的这些特点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诗人自身的情感紧密相连。
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蛇有着深厚的情感,甚至将蛇视为自己的化身。
其次,我感到震撼的是冯至在诗中展现出的思想深度。
他通过蛇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死亡、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考并非直接陈述,而是通过蛇的形象和诗人的想象展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诗中,蛇成为了诗人思考生与死的象征,它代表了生命的奥秘和死亡的恐惧。
此外,我特别欣赏冯至在诗中使用的象征手法。
他通过蛇的形象,表达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蛇的柔软和坚韧,它的孤独和骄傲,都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
这些象征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
最后,我认为冯至的《蛇》是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
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普遍思考。
这种普遍性使这首诗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总的来说,冯至的《蛇》是一首充满情感、思想和智慧的现代诗歌。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蛇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考和表达方式使这首诗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1《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二语文 3.1《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
2,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活着或死了,到底应该站在哪里?教学重点:1,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揣摩语言教学难点:学习深入思考和探究,掌握阅读文化散文的技巧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我们没有读到余秋雨的《都江堰》,我们会一直认为,伟大的奇观、胜地肯定是类似世界八大奇观的那些事物。
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会有一些新的思索……二、用短语的形式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文意。
参考: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的魅力;魅力的缔造者;贴近苍生的神(最后一部分有难度,可以暂时放一放,等到讲解到时再仔细揣摩)。
三、解读第一部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1.学生回答第一个小标题。
根据学生回答,分析是否掌握到位。
如果有人把侧重点放在单一的长城或者都江堰上,就说明没有把握好。
2.运用的手法:对比。
(1)角度:规模、社会功用、历史、品格。
(2)目的:从各种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让人们认识到都江堰的伟大(注意:并没有否定长城的伟大)(3)结论:第一段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
四、解读第二部分———都江堰的魅力这一段很明显是结合上一段进行的,目的是告诉别人都江堰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伟大。
(1)手法:欲扬先抑,层层推进。
(2)作用: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震撼。
(3)目的:本节最后一句: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第二课时五.解读第三部分——魅力的缔造者:李冰父子如此激动人心的都江堰,这样富有魅力的水,究竟是谁,赋予了它们无尽的生命,千百年来唱着动人的歌?那就是李冰父子。
一句遥远的看不见面影就把历史的厚度和沧桑推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走进了李冰生活的那个时代。
1.李冰其人:秦,蜀,郡守。
行为:实践目的:浚理、消灾、滋润、濡养品格:具体、质朴--->冰清玉洁.2.辩论中的李冰。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1《蛇》ppt课件(含答案)
(2)诗中的 “蛇 ”实际上就是 “爱 ”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 ”情 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在 “蛇 ”这一冰冷寂寞的象 征体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 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3 新课堂 · 合作探究 1.这首诗以“蛇”为叙述主体,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 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1 新情境 · 激趣引航 想见得你温柔的眼眸,想见得你绰约的身影。想要为你祈祷,不 要抛落给我无尽的苦愁与孤单。“春秋一场多少泪,萧瑟红颜为谁 亡?”从不敢奢求缘定三生,但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 肩而过!在你路过的一刹那,可曾留意身后那默默的注视?你回眸的 瞬间,带走了我孤寂的心„„你恰似那满城的春雨飘洒在我心底,而 我于你只不过是喧嚣生活中的一缕微光, 终究换不来只言片语的提及。 我不求相伴永远,只是珍惜那初相见时澎湃于心的炽烈与飘荡于眉间 的温柔。
3. 在最后一节中为何要将“你的梦境”比喻为“绯红的花朵”?
提示: 把 “你的梦境 ”比喻为 “绯红的花朵 ”,以温暖的颜色修 饰花朵,点缀姑娘的梦,意味着对姑娘应许的期待以及姑娘一旦应许 的醉心的欢喜。色彩上淡与浓的对比与变化,反衬出诗人情感的痴迷 和浓烈。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梦,梦境像 “绯红的花朵 ”,竟然也 是这 “蛇 ”衔来的。
简介:冯至 (1905~ 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地位: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成就:有诗集《昨日之歌》 《北游及其他》 《十四行集》等。曾与 废名创办《骆驼草》周刊。
2.相关知识 寂寞相思之歌 ——《蛇》 冯至在早期的诗歌里,哀婉地吟咏着爱情、寂寞、苦闷和忧郁, “诗里抒写的是狭窄的情感、个人的哀愁”和“‘五四’以后一部分 青年人的苦闷”。 《蛇》 便是冯至早期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在该诗中, 诗人婉约地歌咏着怯懦而寂寞的爱情,他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形象, 将阴郁而冰冷、令人不寒而栗的蛇描绘得轻灵忧伤,至情至性。 《蛇》 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表现了作者青年时期对于“寂寞” 的深切感受。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冯至(含解析)
【高考语文】2023届第一轮复习小说专题练习—冯至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生黑丝(节选)冯至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
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四个多月了。
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
相处熟了,大家无话不谈。
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来。
天寒水浅,渔网常常冻得撒不开,可官家的渔税总是有增无减。
听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亡得无影无踪。
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
渔夫们说完自己的苦楚,看见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
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
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飘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
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的药材,逢到市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
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肉。
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
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
杜甫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想起许多。
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
自中年以后,衣食成了问题,谁像这些渔夫那样关心过自己?想不到几个萍水相逢的渔夫,对自己这样体贴照顾,无微不至,让人感到无限温暖。
正想着,宗武提着药袋回来了,后边跟着一个客人。
客人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瓘幕府里的从事。
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
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
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
蛇
是他当时太紧张 了,根本无暇顾及这 些。
没 ,没什么事,我只是随便走走。 李枫赶忙否认 ,像是做贼被人当场抓 了个正着。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 这么无能,但双颊发烫却是事实,一颗 心自然是“咚咚咚”地跳个不停。
没事就进来坐一会儿 ,陪我聊聊
天。陈雪文仍笑着说。李枫皱皱眉,犹 豫不决。陈雪文见状摇摇头,出来拉住 他的手说 ,进去吧 ,反正大家都挺熟 的,用不着不好意思。陈雪文说这话时 脸上荡着甜甜的笑意,那股青草似的 甜味实在让人无法抗拒。李枫一时不 知所措 ,接着便迷迷糊糊地跟她进去
多。
陈雪文当初选择住居民宿舍楼是 因为害怕冷清 ,如今搬进海边别墅则 是为了避免纷杂 ,断绝李枫和史美仙 的来往。陈雪文曾捏住李枫的脸说,你 是我的,我绝不能让别的女人碰你。陈 雪文说这话是在六月的一天,那时李 枫就要毕业了。
我已经联系好工作了,毕业后去 广州。李枫轻轻拿开她的手说。陈雪文 迷人的眼眸里顿时流露 出一丝迷惘 , 然后冷冷地说,为什么去广州? 呆在上 海不是很好吗?
喂狗 。
以后的事实证明陈雪文在这方面 简直是天才。陈雪文经常发现李枫上 午或者下午幽灵似的出没于史美仙的 房间,而那也恰恰是史美仙的女儿云 云上学的时候。陈雪文曾不止一次地 发现李枫和史美仙在客厅里拥抱亲 吻,甚至还 目睹过他对她行使男人的 权利。那时的李枫一改往 日的羞涩腼 腆而变得异常勇猛 ,而史美仙呢,在陈 雪文的记忆里,史美仙是一条蛇。李枫 是个身强力壮且年轻英俊 的单身男 子,而史美仙则是个精力旺盛还颇有 点姿色的中年寡妇。两个寂寞的人 ,又 都在那个年龄上 ,难免会弄出点事来。 想到寡妇 ,陈雪文还突发灵感作 了两 句不怎么像诗的诗:
以后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 ,却也 有些令人难以启齿。在陈雪文言语和 行为的刺激下,李枫经历了一种叫作 天旋地转的感觉 ,并且产生了和史美 仙在一起的错觉。那当然是一种叫人 有犯罪的经历。后来在陈雪文那张松
冯至《蛇》阅读理解
冯至《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年1.诗中“蛇”这一意象代表什么?作者描绘这一意象时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为什么诗人会把“蛇”写成一个可爱、亲切的形象?2.诗人为什么要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的“梦境”?3.第二节中“茂密的草原”和“浓郁的乌丝”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这首诗以“蛇”为题,在构思上有什么好处?【答案】1.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诗人为爱而寂寞,为爱而冥想,为爱而期盼,他把寂寞这一抽象、虚无的情绪化作“蛇”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寂寞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人沉浸其中,挥之不去。
而爱的寂寞既痛苦又甜蜜,既热烈又冷寂。
这种感觉就像蛇的沉寂无公言、忠诚缠绕,这种相似性是诗人选择“蛇”这一意象的原因。
2.诗人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的“梦境”,写出了姑娘的爱的羞涩与热烈。
3.“茂密的草原”是蛇的故乡,而“茂密的草原”与“头上的、浓郁的乌丝”恰巧有形态上的相似,因此在具有解释作用的破折号之后,将形容的“物”与被形容的“人”联结起来,物所思者即为人所念者,即印“蛇”所想念的“草原”就是“我”思念的姑娘的发丝。
4.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中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中‘蛇’这一意象代表什么?作者描绘这一意象时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为什么诗人会把‘蛇’写成一个可爱、亲切的形象”,然后到诗歌中圈出描写“蛇”的内容,把握“蛇”的特点,再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从诗中来看,诗人将自己对爱人的暗恋之思说成是“寂寞”,并将其比喻成“蛇”。
诗人不仅用“蛇”来比喻自己的寂寞,在接下来还说“它是我忠诚的伴侣”,这不仅表达了某种感激之情,而且还暗示出寂寞之深;而诗人的寂寞是和一种热烈而又默默的爱联系在一起的。
蛇(冯至)
蛇冯至教学目的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蛇这一意象的特点,代表什么。
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学内容赏析《蛇》。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教学难点意象的探究。
教学方法朗读、分析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新课,导入新课。
率先致力于新诗探索的胡适在他的一首《蝴蝶》小诗中写道:“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这首小诗用简洁朴素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一种孤寂落寞之感。
当我们还在古诗词的含蓄意蕴中徘徊时,初读这首小诗会有一种轻松的愉悦感,这就是现代诗歌给我们带来的别样体验。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蛇》一诗,走进这不再受诸多格律平仄纠缠,情感肆意释放的现代新诗的领域。
二、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1905年9月生於河北涿州。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3年转本科德文系。
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曾参加浅草社。
1925年与友人创立沉钟社,创作了大量诗文。
1927年毕业于北大德文系。
1927年毕业后曾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及北京孔德学校任教,曾与冯文炳合编文学刊物《骆驼草》。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从1930年到1935年,在德国深造,专修德国文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
五年后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
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曾任上海同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3年2月病逝於北京。
冯至的著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十年诗抄》、《冯至诗选》等,小说《侄子胥》、散文随笔集《山水》、《文坛边缘随笔》、《立斜阳集》等,学术著作《杜甫传》、《诗与遗产》、《论歌德》等,译著有歌德的《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与夫人姚可 合译)、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与范大灿合译)、海湟的《哈尔次山游记》等。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蛇 冯至 课件(共17张PPT)
第二节——“蛇”的“相思” (乡思为相思谐音)
间接表现法: “我”的寂寞──蛇;蛇栖息于草丛,它的乡思
──草原;草丛与姑娘的发丝近似──姑娘的乌丝。 经过三个转折才将“我”对姑娘的相思暗示出来。 比喻新奇,表达了诗人对情人的热切想念。 诗情、诗意、诗趣三者兼具。
第三节——“蛇”的归来
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 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为 “我”衔来姑娘绯红的花朵般的梦境。
比喻为“蛇”,一是抽象的情感,二是具体的动 物,这个隐喻将两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新 的意义,表达了恋人不在身边,诗人倍感“寂寞” 之情。
静静地没有言语
既是蛇的特点(沉寂无言,忠诚缠绕),又是寂寞 的特征(寂静)。
用“梦” 而不用“见”字,也显露了诗人的匠 心:
“梦”是姑娘在想念,
“见”则似乎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 “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 联的作用。
“梦境”的多种理解: 如她的心境,她的爱意,她的希望,她的理 想,甚至她对“我”的感情等等。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方面是暗示姑娘羞涩含蓄。 另一方面也隐约地暗示“我”对姑娘爱慕的意愿与 企盼。
把姑娘的梦境比喻成“绯红的花朵”,则意味着姑 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 喜。
整体感知
蛇
冯至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盛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第一节——蛇的游走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蛇的意象 第一句很突兀,以一个奇特隐喻开始,将“寂寞”
高中语文 诗歌部分 第三单元 精读 蛇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蛇【步步高】(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诗歌部分第三单元精读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海拾贝别离冯至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身边感到冷,眼前忽然辽阔。
像刚刚降生的两个婴儿。
啊,一次别离,一次降生,我们担负着工作的辛苦,把冷的变成暖,生的变成熟,各自把个人的世界耘耕,为了再见,好像初次相逢,怀着感谢的情怀想过去,像初晤面时忽然感到前生。
一生里有几回春几回冬,我们只感受时序的轮替,感受不到人间规定的年龄。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河北涿州人。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
1941年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
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
著有诗集《十年诗抄》、《冯至诗选》和《立斜阳集》,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中篇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诗人自己这样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兹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
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不给人以任何美感。
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
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戴望舒、卞之琳、冯至、何其芳等。
由于这些诗人的创作都深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也由于他们的诗作大多发表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上,因而被称为“现代诗派”。
行走的花朵——冯至、邵洵美诗《蛇》的读解
行走的花朵——冯至、邵洵美诗《蛇》的读解第一篇:行走的花朵——冯至、邵洵美诗《蛇》的读解行走的花朵——冯至、邵洵美诗《蛇》的读解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的生命在这一瞬间,/仿佛在第一次的拥抱里/过去的悲欢忽然在眼前/凝结成屹然不动的形体。
//我们赞颂那些小昆虫,/它们经过一次交媾/或是抵御了一次危险,//便结束它们美妙的一生。
/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承受/狂风乍起,彗星的出现。
(《十四行集》之一《我们准备着》)这里有着冯至从里尔克那里得到的对物的着意推重和歌咏,漫长岁月里的生命瞬间突然击中诗人的记忆——其实是经验——过去的悲欢凝结成物象:雕塑式的美。
对这些曼妙瞬间的期待值得诗人用“美妙的一生”去交换,如彗星或交媾与危险过后的小昆虫,哪怕那瞬间转瞬即逝。
这是长久生命积淀后发见的对生命体验的礼赞,这体验,就是里尔克推崇而为此时的冯至熟知并化用的“经验”:“我们应该以一生之久,尽可能那样久地去等待,采集真意与精华,最后或许能够写出十行好诗。
因为诗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是情感(情感人们早已足够)——诗是经验……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回忆许多爱情的夜……如果回忆很多,我们必须能够忘记……因为只是回忆还不算数。
等到他们成为我们身内的血、我们的目光和姿态,无名地和我们自己再也不能区分,那才能以实现。
在一个很稀有时刻有一行诗的第一个字在它们的中心形成,脱颖而出。
”(里尔克《马尔特手记》)这一几乎为诗歌作者与批评者奉若圣经的论断在冯至那里也有诗性的表述——接连落了半月的雨,/你们自从降生以来,/就只知道潮湿阴郁。
/一天雨云忽然散开,//太阳光照满了墙壁,/我看见你们的母亲/把你们衔到阳光里,/让你们用你们全身//第一次领受光和暖,/日落了,又衔你们回去。
冯至《蛇》赏析
冯至《蛇》赏析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一、此诗在海峡两岸都拥有极多的注目和掌声,但在大陆的诗集中,第一段的第二句多為「冰冷地没有言语」,而臺湾的诗集所选,多為「静静地没有言语」。
但无论何者,都是述说「蛇」的特性,今择以「冰冷地」似比静静地更能表现「蛇」的特性。
二、意象经营法此诗最為人称道的是作者的构思新奇,创新之处是作者将「寂寞」与「蛇」联想在一起,而以「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的譬喻法,发展整首诗的主要架构。
将「譬喻」法加以扩张铺写的其中一种修辞法即是「详喻」法,也就是将喻依加以详细说明与解释,让文气延长而加强譬喻的效果。
例如先提出「A像B」的譬喻,然后接著铺陈B的性质、特色等等,让文句拉长,藉由对喻依阐述说明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喻体的解说,此即為「详喻」。
例如:十年间,我宛如一头牛,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
(黄武忠〈岁月的河床〉)此例的A(喻体)是「我」,B(喻依)是「一头牛」,C(喻解)则是「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
而当对B进行铺陈的时候,也就是在C中进行叙述的时候,是不直接对A予以述说,而以经营意象的方式对B进行意象的构筑或塑造,比较简单的是静态的描述(静态式意象),比较复杂的是动态(动态式意象),甚至,在串连诸多动态后形成情节(情节式意象),此即為「意象经营法」(详见王昌焕《语文表达能力祕笈》首次定义及解说)。
由於「意象经营法」是经营画面的艺术手法,在性质上偏於新诗的创作手法,技巧上较為繁复,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较為少见,但在新诗的创作中,却是大可加以发挥的创作方式。
冯至此诗实即「意象经营法」极佳的典范。
高中语文蛇(冯至)试题
高中语文蛇(冯至)试题 2019.09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 .5 亿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周道奇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地质学家克里斯托费尔·斯科特斯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和深入计算之后指出,经过2.5亿年之后,我们地球上的所有陆地又会重新聚集成一块巨大的超级大陆--所谓的“联合古陆”。
到那时,地中海将不复存在,在地中海原地会耸立起一些山脉,这些山脉具有如今喜马拉雅山顶峰的形状。
非洲南端将被夹在南美洲和东南亚之间,并渐渐地下沉变成为一个巨大的湖泊。
在2.5亿年之后,澳大利亚会完全与印度、中国相连接,而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岛会变成高原或高地。
在2.5亿年之前,名为联合古陆的超级大陆就已存在,后来它分裂成两部分--劳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随后由于地球岩石圈的运动,从这两部分大陆又分裂成了现在的北美洲、南极洲、欧亚、非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在斯科特斯博士的站点上可以看到大量图片,这些图片分别模拟再经过0.1亿、0.3亿、1.25亿年后,各大洲的分布情况。
斯科特斯博士认为,非洲将继续以每年5~7厘米的速度向北运动,在遥远的将来,现在的地中海海底会从亚速尔群岛至伊朗的山峰高高地耸立起来,如今的阿尔卑斯山脉在以后的0.4亿年里会升高到海平面以上10~15千米。
现在的地中海的面积在某个时候会增大,但在以后的1亿年里它的面积会减小。
澳大利亚会以每年4~6厘米的速度缓慢地向北沿欧亚方向“漂移”,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会“上升”到目前喜马拉雅山的高度。
喜马拉雅山也是在某个时候印度半岛与欧亚大陆挤压的结果,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上升”会在0.5亿年里发生。
正如斯科特斯博士指出的,北美和南美将向东面下沉变成沼泽地,而北美和南美的西面会增高,使西面的山峰的高度升高,缓慢地远离欧洲和非洲,同时挤压太平洋岩圈板块,更快地朝欧亚大陆移动。
大西洋在经过2.5亿年之后是地球上唯一的海洋。
自然,这样的地质变化会引起气候的重大改变,模拟结果表明,在形成联合的超级大陆之后地球上的气候会明显变冷。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版精品学案《蛇》
第八课冯至的诗——蛇
【学习目标】
1.了解冯至及相关背景介绍。
2.结合课下注释及现代汉语词典,掌握生字词。
3.再次朗读诗歌,体会作者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并整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了解感知
1.了解诗人
冯至(1905年-1993年),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人,冯家为天津著名盐商,盐引在直隶涿州,八国联军侵华后避难于涿州,故生于涿州。
曾就读于北京四中。
1923年加入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
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年至1939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2.创作背景
他创作此诗曾受到德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的启发,那“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
诗人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的热烈向往想象为一条蛇;将少女的梦境想象为一朵“绯红的花朵”,却也不失为一种唯美主义的尝试。
单纯的暗恋、热烈的相思以及月光下的草原和那飘逸的秀发以及娇艳欲滴的花朵。
3.字音检测
绯()红
4.字词解释
绯红:一种颜色
二、深入学习
1.概括诗歌的大体内容。
冯至,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蛇》备课(作品赏析)
冯至,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蛇》备课(作品赏析)第三单元爱的心语之一精读蛇饮尽相思,醉卧尘埃,依稀梦里,还有你深切的关爱。
相思是苦涩的,泪水是滚烫的,你是否愿意跌落泪海。
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无奈,你说,只要坚强,苦难就会变得渺小,我要做你生命里的王牌。
赏美文冯至,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中,我们虽为朋友,但我心中始终把他当老师来看待。
借用先师陈寅恪先生的一句诗,就是“风义平生师友间”。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亲身感受,我发现冯先生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可亲的人。
他淳朴,诚恳,不会说谎,不会虚伪,不会吹牛,不会拍马,待人以诚,同他相处,使人如坐春风中。
我从来没有见他发过脾气。
前几天,我到医院去看他的时候,他女儿姚平告诉我说,有时候她爸爸在胸中郁积了一腔悲愤,一腔不悦。
女儿说:“你发一发脾气嘛!一发不就舒服了吗?”他苦笑着说:“你叫我怎样学会发脾气呢?”冯至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奇特,这样一个貌似平凡实为不平凡的人。
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生性内向,懒于应对进退,怯于待人接物。
但是,在八十多年的生命中,也有几个知己。
我个人认为,冯至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在漫长的开会历程中,有多次我们住在一间屋中。
我们几乎是无话不谈,对时事,对人物,对社会风习,对艺坛奇闻,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几乎没有丝毫分歧。
我们谈话,从来用不着设防。
我们直抒胸臆,尽兴而谈。
自以为人生幸福,莫大于此。
我们的友谊之所以历久不衰,而且与时俱增,原因当然就在这里。
冯至的一生是满载着荣誉的,但他却为何一直不被别人提起?这与冯至先生的为人处世低调有很大关系。
他唯一一次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是因为他早年的抒情诗《蛇》,但这首诗的知名度岂能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戴望舒的《雨巷》相提并论?我第一次知道冯至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借来一本厚厚的《海涅全集》,译者是冯至与张玉书先生。
由于我更爱好的是诗歌(张玉书先生主要翻译的是小说,比如茨威格的小说),于是冯至这个名字才渐渐被我熟知。
《蛇》教案(人教版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蛇》教案(人教版高一) 教案教学设计整理教学重点:“蛇”的意象教学难点:抒情特征教学课时:2学时一、介绍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
中国现代闻名诗人、学者、翻译家,。
早年既开头诗歌创作和翻译。
1923年曾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创办浅草社,出版《浅草季刊》。
1925年又与人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
浅草和沉钟都是五四后曾发生较大影响的文学团体。
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冯至的诗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1、二十年月,主要是抒情诗歌的创作,讲究意象,注意感觉,用特别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
2、四十年月集中创作了一批十四行诗,胜利移植了这种外国诗体(分为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十四行集》在新诗体式移植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二、作品赏析(一)冯至诗歌《蛇》的意象蛇的意象无论是在日常的想象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蛇好像都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什么美妙的形象。
它身上总是覆盖着妖异之气,常让人“悚惧”,而很难使人联想到“忠诚”。
但在这首《蛇》中,诗人一改我们心目中蛇的原型,使它轻灵悲伤,至情至性。
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
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于是诗人将少年对爱情“孤独”而纯真的憧憬融入这条“悄悄地没有言语”的蛇之中,借蛇“热闹的乡思”暗喻痴情的相思,又用“茂密的草原”比附恋人“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只这一层比方已经使诗歌奇崛不凡,但诗人意尤未尽,更进一步使蛇活动起来。
它从恋人的梦中出来,“从你那儿轻轻走过”,仿佛爱的使者,“把你的梦境衔了来”,“绯红的花朵”也成了爱的羞怯与热闹。
我们知道,爱的抒情诗极易变得夸张,直抒胸臆常会显得激扬有余而深情不足,那么这首构思精致,结构完善而意象新奇的诗当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蛇(冯至)专题12020.031,请根据语境及拼音,将恰当的字工整地书写在下面填字格中。
烦恼yōu□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
这样,春风秋雨会渐渐舒缓你急 z ào□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chí你紧张的神经。
那遥指杏花村的牧童,那误入藕花深处的小舟,无不使你 yí然自得,超然物外。
2,【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乙】子曰:“默而识之,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更也,人皆仰之()2、选出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仁以为己任以功补过 B.其恕乎其乐无穷C.是知也真知灼见 D. 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并选择其中一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句:(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句:4、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甲文中“”一句阐述了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
(2)乙文中生动地说明了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的句子是“”5、孔子富有哲理的言论至今让人受益匪浅,请从文中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我选句,3,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鲜后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 (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 l )香远益清益: ( 2 )亭亭净植植:( 3)陶后鲜有闻鲜: ( 4)宜乎众矣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答: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恐龙在我们的头上飞1857年,赫胥黎将当时他所能找到的世界各地的恐龙化石与驼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恐龙有30多个特征与鸟类完全一样。
这位头发凌乱、从不安分、一向以发表惊世骇俗观点闻名的32岁英国科学家,向世人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假说:鸟类是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
人们以为赫胥黎又发疯了。
在一般人看来,恐龙早已灭绝,在天上飞的小鸟怎么可能是由在地上爬行的恐龙变的呢?这话无论出自谁的口都是疯话,出自赫胥黎这个“十足的疯子”的口就更是疯话。
闲极无聊的贵族绅士们再一次以谩骂赫胥黎为乐,一直骂到赫胥黎的晚年。
到了 20世纪 80年代初,这时演化界的权威、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先生通过对德国始祖鸟、美颌龙和美洲恐爪龙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赫胥黎是对的,鸟肯定是由恐龙演变而来的。
”然而,奥斯特隆像赫胥黎一样无奈,都没有找到必需的化石标本作为证据。
赫胥黎的时代还没有发现具有叉骨的恐龙化石标本,而叉骨是鸟类特有的构造;奥斯特隆则缺乏由恐龙到鸟中间的那个过渡性生物,他没有找到这种化石标本。
1996年8月 12日,一个农民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的办公室,从布包里拿出一块从自家园子里挖出来的70厘米×50厘米的石头。
石头上有一个清晰的恐龙造型,季强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块典型的食肉性恐龙化石。
这本也没什么稀奇,因为一年前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最早发现了这种化石,却把它当作一块普通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收藏在仓库里,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被错过了。
化石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吸引了季强,就是恐龙身上长着很短的纤维状皮肤衍生物。
科学家的高度敏感性使季强一下子就想到了赫胥黎和奥斯特隆所缺的证据和环节。
此后两个多月,季强多次到这块化石出土地辽宁北票四合屯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在这年第十期的《中国地质》上他撰文指出:“化石上的皮肤衍生物具有分叉现象,这正是当年赫胥黎没有找到的。
”他分析道,分叉现象是羽毛的特征而不是毛发的特征,所以,这种皮肤衍生物应是羽毛而不是毛发。
他正式将这种化石上的生物命名为“中华龙鸟”。
季强的文章引发了一场世界科学家的大论战。
为了找到更为详实的证据,季强在 1996年到 1998年多次到四合屯进行挖掘,找到了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化石,这两种鸟都是属于中华龙鸟和现代鸟中间的过渡性生物,身上既有中华龙鸟的纤维状的原始羽毛,又有现代鸟的一些羽毛。
这是证明中华龙鸟是鸟的一个铁的证据。
199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宣布:龙鸟之争已经结束。
1999年7月,兴奋异常的奥斯特隆在美国耶鲁大学为季强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宣布鸟类起源问题彻底解决。
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突然来到会场说:“我现在知道了鸟是恐龙变的,中国辽宁西部发现的中华龙鸟是本世纪重大的科学发现。
”1.通读全文后,你觉得文章的题目好吗?为什么?答:2.阅读全文,完成下面填空。
赫胥黎发现了;奥斯特隆所处时代发现了的化石标本;而中国科学家季强则先后发现了的恐龙化石标本和的化石标本,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用事实有力地证明了鸟类是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假说是科学的。
3.中国科学家季强为什么将这种化石上的生物命名为“中华龙鸟”?答:①②③5,下面一段话中的五个划线句,有三个有语病。
请写出病句的序号并加以修改巴尔扎克说得多么好:a弱者对于苦难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则是前进的阶石。
生活中,b“没有哪一个聪明的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
你不是很喜欢英国著名作家约翰·克里西的作品吗?当初,c他在接到743张退稿单时说过曾经这样一段话:“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不敢去承受的大量失败的考验,d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变得毫无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全部要重新计算。
”是的,e如果你就此沉沦了,因此无非等于被人言中:“你是个蠢才!”但倘若你在挫折面前奋发有为了,这些话的意义就会重新计算!①()句,修改:。
②()句,修改:。
③()句,修改:。
6,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①同学们收集到以下广告词。
请研读以下广告词,并选择其中一则,说明其中的妙处。
A.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丰田车广告词B.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 “天仙”牌电扇广告C.口服、心服 --矿泉水广告D.不打不相识 --打字机公司的广告答:我选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为南京的某一商品(如:雨花石、云锦、桂花鸭、秦淮小吃)拟一条宣传广告。
答:商品()广告词: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
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她不屈从命运。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巳敛去辽阔的绿氅(ch ǎ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
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
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一一这就是野菊花!⑥她不禁锢自己。
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
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⑦她不固守现状。
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
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
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A)。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垄;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⑧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B).⑨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1.野菊花的“野性”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答:(1)(2)(3)2.野菊花之所以让作者体味出了“一种人生境界”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野菊花在秋雨秋霜万木凋零时豪放壮烈地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