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540e2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c.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16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1《窃读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
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一方面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首先在课前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接着,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在学生交流时,我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幸福。
此外,我在教学时一方面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文章虽没有什么情节冲突,大起大落,但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另一方面,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仔细品味这样写的好处感悟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6346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b.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窃读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窃读记》教学反思篇1《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加以体会,体会着作者在阅读中的内心感受,既怕被店员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和哄赶,又被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读书的快乐,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读书的惧怕,接下来同位进行交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体会,并通过朗读把这种体会读出来,通过理解,谈体会,朗读,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这种窃读的滋味,的确是“很快乐,也很惧怕”。
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对读书的热爱。
文章的教学到此远远没有结束,在体会作者通过细腻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描写表现作者热爱读书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文章结尾的部分“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句话是老师在鼓励我们要把读书的重要性看成和吃饭一样。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指的是心灵上的精神需要。
《窃读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a7c92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2.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窃读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窃读记》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窃读记》教学反思篇1《窃读记》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篇散文,回忆少年时代因贫穷买不起书,但又酷爱读书,只能到书店蹭书看的少年往事。
文章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对当时“窃读”的心情描写得惟妙惟肖,相当的生动感人。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我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思路:一、以“窃”引领全文我上课时首先问学生,窃是什么意思?很多学生都知道是偷、盗窃的意思。
我问那“读”呢?学生说是读书、阅读的意思。
我接着问,说“窃书”可以,但“阅读”怎么可以“窃”呢,这里的“窃”和盗窃的“窃”一样吗?学生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然后我马上要他们通读全文。
二、紧抓心理描写,体会“窃”的滋味《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通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等。
学生很快在书中找到许多,因为“窃”读的快乐和惧怕无处不在,作者其实就是在这样的矛盾的描写里,充分的体现“窃读”的欣喜。
比如学生找到了开头写到饭店的香味,但放学后她“急匆匆”赶去的,不是饭店,而是书店,让人充分的体会到作者对书的喜爱,对“读”的迫切。
还有一处典型的描写“最令人开心的事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3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0288f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7.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3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带来的《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本店铺给您最好的朋友。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c4e7d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e.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教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资料,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经过动作和心理活动。
我抓住中心句“我恨欢乐,也很害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把握这几方面进行设计、组织教学的。
其中我经过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资料,感受“窃读”滋味的动作心理描述及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并经过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受到了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但学生只停留在了明白哪些是动作描述,哪些是心理描述,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述,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述,怎样将学到的描述方法学以致用,怎样迁移到学生的作文当中这一点感觉还是指导得不够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述方法。
《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希望学生理解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初步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以提高写作水平。
课上完以后发现学生只停留在知道哪些是动作描写,哪些是心理描写。
如何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进行准确生动的心理描写,怎样将学到的描写方法学以致用,这些方面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感觉还是自己指导得不够到位,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些描写方法。
小组探究环节每个小组探究一个问题,对其他小组的问题只是简单的听一听答案,没有参与其他小组的问题讨论。
在小组发言代表展示本组探究成果之后的点评环节我做的也不到位,只是简单说一句你们的答案不错。
为什么不错,答案好在哪里,没有进行详细点评。
这些都是这节课的不足和缺点。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5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584a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e.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5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其目标主要是: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
初读这篇文章,我马上就被吸引了,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明明很开心可以在下雨的时候在书店看书,却“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己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谵,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在“窃读”时“急忙打开书,一爷,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担心受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临其境。
所有这些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喜欢,因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师生在研读课文的时候都感受到了快乐。
在教学“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时,学生感悟比较到位,学习气氛也比较浓厚。
课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二这堂课我的主要设计意图:1.让学生质疑,体现了顺学而导思想。
2.谈感受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又引导学生从全文整体领悟。
3.让学生说一说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这堂课的问题有哪些呢?1.在谈感受时,没有体现层次性。
按常理,一般是初读课文,学生不结合句子简单地谈一谈感受。
然后是细读,在老师指导下深入品读,产生新的感受。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7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c8c14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4.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7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7篇窃读记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窃读记教学反思的写作思路。
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学习《窃读记》,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能算偷”的话来。
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的“窃”的则是读,情趣大相径庭。
品读课文时,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则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致腿酸腰痛、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样的。
印象?学生交流时,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可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其中“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予以重点体会,然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其次,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采用各种各样的读来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用悟读、赏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在读中学生就体会到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通过读这些语句,学生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品味出这样写的好处。
较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
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二这是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记述童年经历的记叙文,又与本组单元“读书”的主题特别契合,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亲切。
一,围绕课题,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d80d1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6.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今天,我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窃读记》,我们收获都很大。
课堂上,同学们在体会作者动作细节描写时,万淇同学说:课文中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为什么作者用动词跨;和踮;,而不用跑;呢?不是更节约时间吗?他的疑问提出,我十分欣喜,我太渴望学生质疑了。
浩天同学立马站起来回答:我;本来就是窃读;的,心理就很虚,生怕弄出大声响,如果她是跑;进书店,那动静太大,惊动了书店老板或店员,估计会被斥责或被赶走。
因此,她必须要悄悄地、趁人不注意时溜;进书店。
听了浩天的解答,我和同学们都向投去佩服的目光。
他回答得真深刻!分享:《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二教学目标:1.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使用教材的构想: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我”“窃读”的经历一波三折,“窃读”时的心理、动作描写更是入木三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对读书的酷爱。
教学流程一、直奔“窃读”。
整体感知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
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2、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c924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0.png)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窃读记》的教学反思1《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加以体会,体会着作者在阅读中的内心感受,既怕被店员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和哄赶,又被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读书的快乐,哪些语句表现了我读书的惧怕,接下来同位进行交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体会,并通过朗读把这种体会读出来,通过理解,谈体会,朗读,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这种窃读的滋味,的确是“很快乐,也很惧怕”。
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对读书的热爱。
__的教学到此远远没有结束,在体会作者通过细腻传神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描写表现作者热爱读书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__结尾的部分“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句话是老师在鼓励我们要把读书的重要性看成和吃饭一样。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要,读书长大指的是心灵上的精神需要。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只有不断增长一个人的知识与智慧的人才能真正成长为健康的人。
接下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了这一课,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呢?此时,学生积极发挥想象,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想象说话没有及时进行进一步指导写话练习,比如自己在看书中的趣事、收获等等,课下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a0f5a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9.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精选3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学习《窃读记》,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能算偷”的话来。
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的“窃”的则是读,情趣大相径庭。
品读课文时,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则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致腿酸腰痛、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可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其中“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予以重点体会,然后,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其次,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采用各种各样的读来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用悟读、赏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在读中学生就体会到作者对读书的渴望。
通过读这些语句,学生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品味出这样写的好处。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
《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二《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文章以小女孩的视角叙述,通过自悟式的独白,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读书嗜好。
儿时的林海音因为喜欢读书而又无钱买书,只能辗转于几家书店窃读。
那尴尬而又惊险的滋味,读来让人感动而又心酸。
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林海音窃读的百般滋味,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是关键。
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坚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能够表达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通过分析交流,去深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情感、意境,充分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为了读书,可以放弃同龄人快乐的游戏;为了读书,可以忍受书店老板的白眼甚至蔑视的驱逐;为了读书,想尽千方百计,藏于别人身边,冒充别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机会;为了读书,经常忍饥挨饿,饱受站立之苦……学生在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受作者爱读书的感染,也萌生了“多读书,在书中寻找乐趣”的想法。
《窃读记》教学反思15篇(模板)
![《窃读记》教学反思15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c60ea2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f.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15篇《窃读记》教学反思1《窃读记》“窃”总有一丝不光彩的含义,“窃读”怀着好奇,我仔细地品味这篇__。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那里”这多少有点逆向思维,回家去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卡通,多带劲呀!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读到那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气——因为书!“从大人的腋下逃票”为进书店门口,小作者首闯第一关;“逢上顾客满盈”,学会把自我隐藏起来,贴在大人身边,至少能够光明正大读上几本书;逢上下雨,以避雨为由,在书店“磨蹭”时光……这一切“花招”,给了我第二个印象;聪明绝顶——因为书!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概念。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也猛然发现自我处于现实这个空间。
空着肚子看书可不是一件舒服事,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能熬过两个多钟头,看着作者的身影,我的第三感也油然而生;执着——因为书!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的动力从何而生?回答是:书的魅力!书,我素不明白竟能拥有如此强效的魔力。
作者结尾处作了精辟地回答:“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每逢读书,难道没有一种汲取智慧的愉悦吗?难怪她“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有简便之感。
”仔细地品尝完《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写自古勤读书的程度的词儿:“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儿,仿佛在鼓励我,嗯,我想,从今以后,我必须要勤读书,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我正陶醉其中,又有一种冲动劲涌上心头,我甚至还想写一本书呢!在品读《窃读记》中我发现我正在一点点长大。
《窃读记》教学反思2课文《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窃读记教学反思(15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73bb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2.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15篇)窃读记教学反思1(783字)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一文中,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并用“我很欢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句进行总的概括。
教学前,教师对于文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细心的揣摩,在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后,精心设计了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1、“我很欢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你所画出的描述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作者欢乐的源泉从何而来试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体会到“‘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以及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一文本的价值取向。
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深入,学生对“窃读”滋味的理解不再拘限于“欢乐与惧怕”的表面意思,而是出现了“乐、累、苦、怕”“酸、甜、苦、辣”“忧中有喜,苦中有乐”等学生体验的多元化局面,应对课堂精彩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及时表扬了学生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理解和深入地体会出作者“欢乐与惧怕”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并乘胜追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高潮——“作者欢乐的源泉从何而来”让课堂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课堂的精彩源自于教师的精彩。
教师的精彩表现源自于他们的教学智慧。
给学生架设一座座桥梁,点拨和引领学生经历一段段心路历程,引导他们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超越教师,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的精彩源自于对话的精彩。
对话的精彩源自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学生精彩的生成。
正是由于教师的睿智,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捕捉到了文本的切入点、引导点、和着力点,引发了生成,课堂上才会迸发出心灵交流、情感共鸣、智慧碰撞的生命的火花。
窃读记教学反思2(867字)学了第一单元的课文,我被第一课《窃读记》中的一句话深深打动,那句话是:我很欢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作者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欢乐,却显示时刻怕被店员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紧张,使欢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齐,构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7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7450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2.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7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一在《窃读记》的教学中,我从课题入手,以记字为线,串起课文,扣住窃读,体味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和窃读的滋味。
1、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体验文本的语言特色。
课堂上让学生直面文本,品读重点词句,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窃读过程中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
并结合文中语句,联系自身感受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然后再次研读课文,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为散发点,从具体语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2、关注学生言语现象,让学生学“语”习“文”。
语文教学的主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欣赏、品悟课文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交流中充分体现了高段语文的表达特点,不是片言只语,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课文的语言进行大段语言铺陈叙述,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这过程中,训练了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二《窃读记》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在教学时,我抓文章的中心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仅局限于快乐与惧怕。
为此,我引导学生除了书本上谈到的感受,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窃读的滋味。
比如,长时间的站着会觉得怎样?一点拨学生都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说窃读的滋味。
如一本书要换几个书店才能看完,看书时还要察颜观色,心累。
饿着肚子看书的滋味。
学生谈得都很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生动感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采用各种各样的读来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用悟读、赏读、品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班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f5691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1.png)
窃读记教学反思优秀6篇窃读记教学反思篇一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窃读记》一文中,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并用“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句进行总的概括。
教学前,教师对于文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细心的揣摩,在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后,精心设计了两个贯穿全文的问题: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你所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作者快乐的源泉从何而来?试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体会到“‘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以及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这一文本的价值取向。
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深入,学生对“窃读”滋味的理解不再拘限于“快乐与惧怕”的表面意思,而是出现了“乐、累、苦、怕”“ 酸、甜、苦、辣” “忧中有喜,苦中有乐”等学生体验的多元化局面,面对课堂精彩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及时表扬了学生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理解和深入地体会出作者“快乐与惧怕”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并乘胜追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高潮——“作者快乐的源泉从何而来?”让课堂精彩不断,高潮迭起。
课堂的精彩源自于学生的精彩。
孩子的精彩表现源自于孩子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从而回应文本的喜怒哀乐,进而产生了学生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的精彩源自于教师的精彩。
教师的精彩表现源自于他们的。
教学智慧。
给学生架设一座座桥梁,点拨和引领学生经历一段段心路历程,引导他们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超越教师,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课堂的精彩源自于对话的精彩。
对话的精彩源自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学生精彩的生成。
正是由于教师的睿智,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捕捉到了文本的切入点、引导点、和着力点,引发了生成,课堂上才会迸发出心灵交流、情感共鸣、智慧碰撞的生命的火花。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通用3篇)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10df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5.png)
窃读记的教学反思窃读记的教学反思(通用3篇)窃读记的教学反思1《窃读记》“窃”总有一丝不光彩的含义,“窃读”?怀着好奇,我仔细地品味这篇文章。
“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这多少有点逆向思维,回家去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卡通,多带劲呀!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读到这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气——因为书!“从大人的腋下逃票”为进书店门口,小作者首闯第一关;“逢上顾客满盈”,学会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大人身边,至少可以光明正大读上几本书;逢上下雨,以避雨为由,在书店“磨蹭”时光……这一切“花招”,给了我第二个印象;聪明绝顶——因为书!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概念。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也猛然发现自己处于现实这个空间。
空着肚子看书可不是一件舒服事,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能熬过两个多钟头,看着作者的身影,我的第三感也油然而生;执着——因为书!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的动力从何而生?回答是:书的魅力!书,我素不知道竟能拥有如此强效的魔力。
作者结尾处作了精辟地回答:“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每逢读书,难道没有一种汲取智慧的愉悦吗?难怪她“脚站得有些麻木,却浑身有轻松之感。
”仔细地品尝完《窃读记》,脑中浮现出了写自古勤读书的程度的词儿:“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这些词儿,仿佛在鼓励我,嗯,我想,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读书,积累更多的词汇,让我的“优势”如虎添翼,“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从书中了解世界,我正陶醉其中,又有一种冲动劲涌上心头,我甚至还想写一本书呢!在品读《窃读记》中我发现我正在一点点长大……窃读记的教学反思2许多课文都有着作者独特的视角,需要我们去敏锐地洞察。
文中所蕴含着的写作特色更是可以让人收获连连。
尤其是一些微妙的心理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文字的魅力。
课文《窃读记》便是如此,它记叙了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2篇
反思一
《窃读记》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上课前:
因为是开学第一篇课文,准备的比较充分,主要想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重温课堂的滋味。
而本学期,教室刚装上多媒体,我和学生都比较兴奋,因此对课文的思路和课件也很在乎。
但是,影响因素也有,天气很热,我们的教室在最上层,室内更加闷热。
而打开多媒体,电扇就会发出“嗡嗡”的轰叫声,只能关了。
在下午的第一节,师生在这样的室内上课效果可想而知。
我是大汗淋淋,可以说,昏头转向了。
班级一下子两个班合并,我还是有些不适应,在课堂上,出现了“脑袋搬家”现象,走神了。
上课时:
1、教学思路主要还是围绕“我”读书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展开。
抓住窃读前,窃读时,窃读后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
朗读体会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如饥似渴的样子。
2、抓住主要句子理解。
从“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两句话入手,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体会。
学生从句子中读出了物质(粮食)的重要性,但是精神(读书)的食粮也很重要。
根据现状,特别是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
性人人都知道。
我说,“食物是一只风筝,而读书是一阵风。
如果
没有风,风筝永远飞不起来。
读书有助于你奔跑,有助于你成长。
”
3、拓宽阅读。
补充《窃读记》原文,学生从“我”被店主赶、
羞辱感受到当时穷人读书的不易,深入感受那种“偷偷”的感觉,
却丝毫没有减少作者对读书兴致的影响。
4、说说、写写。
因为体会了“我”读书的困难,感受到他们读
书与我们现在学生的区别,所以我让学生比比我们的不同,用“我
来和你比读书”为题说一段话,学生的精神内涵通过语言的表达得
以体现,让精神与言语达到同构。
也明确是知道了“我们身在福中
不知福”的状况。
再用“小女孩,我对你说……”来些一段话。
这
样既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认识,精神经历了一场洗礼。
上课后:
1、开始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个别学生的朗读和体会比课始
有进步。
但两个班级的习惯不同,在课内产生冲突,使思想有所涣散。
在第一课时,我还是较少地顾及这些,有些遗憾。
2、人数太多,我还是想着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锻炼,造成了一
些不必要的发言,这样的时间有所浪费。
3、应该加强组内讨论、交流的机会。
这节课,我没有安排这样
的环节。
应该说,我还是得尽快适应这样的班级。
反思二
开学第一课,上了《窃读记》,很有些感悟:
《窃读记》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表达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在教学时,我抓文章的中心问“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
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仅局限于快乐与惧怕。
为此,我引导学生除
了书本上谈到的感受,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窃读的滋味。
比如,
长时间的站着会觉得怎样?一点拨学生都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说
窃读的滋味。
如一本书要换几个书店才能看完,看书时还要察颜观色,心累。
饿着肚子看书的滋味。
学生谈得都很到位,在教学过程
中应侧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录些教学片断:
1.仿写片段:
师:作者爱读书,要窃读,怎么办?想了这样一个妙招:换另一
家书店接着找书看。
但每次放下书,心情一定糟糕透了,走进另一
家是的心情又会怎样?那一家一定会找到那本书吗?我们来想象下:
我跨进另一家书店,急切地寻找那一本书。
哦,它在这,还没有卖光,真是()。
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我(),()。
师:找到书时欣喜若狂,没找到自然情绪低落,同学们的`想象
非常符合一个爱读之人的心情。
2.补白写话: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盆大雨越高兴......(课文
原文)
师:为了躲避书店老板的驱逐,小英子要窃读成功,还会找这样的借口。
小英子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大得让我()。
我知趣
地放下书走出去,走进另一家。
可是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后一家书店。
昨天
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
上面只是课堂中的两个片段,这篇文本作者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方面非常细腻、真实,但窃读的内容又有点远离了班中同学的生活,文中的表达内心活动的细腻描写,是教学难点和重点。
但还是问题多多,自己有很多的困惑:
1.课堂的语文味渐渐被知识难度冲淡了,让学生概括了文本主要内容,教了两种概括的方法,学生的感情投入就似乎变淡了,如何
处理好培养阅读能力及学生兴趣的关系呢?
2.另外,这篇文本的距离和学生有点远,因为现在的学生都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书店读书,也没人说什么。
而文章在教材选编的时候
把阅读的快乐凸显,把惧怕的这一块内容删掉了点,(详见教参的窃
读记节选,拓展阅读),让我感觉很难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品读不
到位。
有时候,文本重难点很多,知识点也很多,想讲得面面俱到,反而有困难,是该想想怎么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