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历史七年级《青铜冶铸技术与甲骨文》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66d088aa5e9856a561260fa.png)
5、哪一种造字方法使用最多 形
?
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1、图2的名称各是什么?
图1是司母戊鼎; 图2是四羊方尊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总重量达832.84公斤
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 三百人同时操作。 这体现了青铜制造怎样的特点?
特点:规模大
这些图片反映了青铜器的什么特点 ?
达标测试
1、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C
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器制造业 D、.造纸业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甲骨文当时主要是刻在( A)
A.、龟甲和兽骨上、B.陶器和青铜器上 C.、骨器和石器上 D.铁器和木片上
A、启 B、禹 C、商汤 D、周文王
夏朝的建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夏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如何评价夏朝的建立?【夏朝建立的历史地位怎样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王朝后期国王(末代国君)昏庸残暴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夏、商、西周政治特点是什么?朝代更替快
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C 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 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半坡氏族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D
5、下列不属于甲骨文造字方法的是( ) 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音符
6、 2015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世界现存 最重的青铜器、“中华第一鼎”正式移驻A该馆。“中 华第一鼎”指的是(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5048db02768e9950e73800.png)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甲 骨 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 字
2.发现: 清朝,王懿荣
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祭祀、战争、农业、官制、刑法、医 药、气象、天文历法等.
“贞,登 妇好三千, 登旅万, 呼伐羌。”
1、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高超的制作工艺,知道青铜 器的代表作品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知道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掌握甲骨文记事及 造字特点。 3、认识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广大劳动人 民智慧的结晶。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发展演变
• 出现 —— 原始社会末期 • 发展 —— 夏朝
• 繁荣丰富—— 商周时期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思考:商周青铜器有没有完全相同的?
4.商代青铜器代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1.1米
司母戊鼎,也有学者 称为“后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这 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 亲而铸造的礼器。 重832.84千克,每个 1.33米 坩埚(gān guō)能冶炼 铜12.5千克,铸造该 鼎需要80多个坩埚。 铸造这样的大鼎,需 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木案 杆
木安 木干
栏 木兰
样 木羊
…… …… ……
十二生肖的辨识
破译甲骨文
破译甲骨文
破译甲骨文
请试着辨认下图中的甲骨文,并对其进行模 仿
人 立 牛 雨 明射 水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时间:商周时期
青铜器的 制作技术:泥范铸造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e2bb08a32d7375a5178004.png)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 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 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兵器
食器 农具
酒 器
特点:种类丰富 数量众多
盥(guàn)水器
乐 器 铜 镜
(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6)青铜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12(1)甲骨文。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2)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3)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商朝的历史;有助于了解和研究汉字
的演变。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 朝开始。
P16练习册
11(1)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祭祀。“泥范铸造法”。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3)1899年,王懿荣。商周 (4)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等。甲骨文是中国
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 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1.1米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 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 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 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 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
这说明了什么?
1.33米
司母戊鼎
特点:生产规模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发现情况: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 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 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赛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赛课获奖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b01b22577e21af45b307a89e.png)
导入新课
2、目标定向、明确任务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做到这两点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学习重点: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特点和成就;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3、预习检测、反馈信息
出示预习检测题
叫号抢答
4、合作探究、展示点拨(一)合 Nhomakorabea探究一(1)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两件青铜器的名称,组长评价是否正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具
教学多媒体
课时数
1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特点和成就;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1、 激励引领、情境导入:
齐读课堂宣言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问题及材料先独立思考2分钟,然后小组讨论3分钟.
小组抢答,其他小组补充或质疑。教师引导、点拨。
齐读课堂宣言
学习单元知识树
仔细阅读、领会
积极抢答、补充、质疑,为小组加分
举手抢答并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自己在导学案上写出青铜器的名称
认真阅读问题及材料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抢答、补充或质疑
渲染气氛,
突出主题
让师生的课堂活动目标明确
巩固重点知识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及正确书写历史事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阅读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甲骨文的问题
(1)下列图片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中的部分文字,你可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2)甲骨文中的某字,形状似丝线缠绕。
初中历史七年级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区一等奖)
![初中历史七年级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e9fac7165ef7ba0d4b733b67.png)
人教版(2011版课标)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厦门市金尚中学陈思思课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主题:文化传承文明象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
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和概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图片,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4.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影响5.难点理解青铜器文化和甲骨文文化是文明的象征二、教学策略1.教法选择图片法、比较法2.学法指导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
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三、教学设计(展示幻灯片)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并加以介绍介绍青铜器的功能,指出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备课资料:相传天子九鼎,既周天子以外,其他的官儿最多有用七个鼎、六个簋的--那些是诸侯,他们就吃不到鲜鱼和鲜腊了;接下来的卿大夫用五只鼎、四只簋的,第一鼎盛羊肉,还有猪、鱼、腊、肠胃等等;再接下来的上士就只能用三个鼎、两只簋,只能吃猪肉、腊肉和鱼肉了;下士则更惨,只能用一鼎一簋,只能吃猪肉,再能吃也没的吃。
如此递减到平民百姓,就只能吃鱼肉或者用鱼肉来祭祖了。
故而老百姓也被称为"鱼肉百姓"。
这也是周公立下的规矩,称为"列鼎制"。
(过渡)在众多的青铜器中有一个青铜器尤为珍贵,它就是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它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等奖优秀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一等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856cb50975f46527d3e16c.png)
甲骨文
1.定义: 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 次发现甲骨文
一片甲骨惊天下!
1899 年 , 清 朝 有 位 官 员 王 懿 荣 有 一 次 得 了 病 , 派人去买药,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 划着一些符号。这引起他的好奇。于是他以每片二 两银子的高价,把药铺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 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 字,由此,他展开了专门的研究,认定这些符号就 是商朝的文字。
“木” 部形 形旁 声旁 声字
案 木安 杆 木干 栏 木兰 样 木羊 …… …… ……
互动 体验
泥范铸造法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 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1. 工 匠 先 用 1000℃ 的 烈 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 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3. 金 属 冷 却 变 成 固 体 后 , 便 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 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1.1米
司母戊鼎
1.33米
司母戊鼎,也有学者称为“后母戊 鼎”,出土于河南安阳,这是商王 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
特点一: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食
器
西周大盂鼎
大碗
蒸锅
特点二:工艺高超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的青铜酒礼器,高58.3厘 米,重近34.5公斤,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 的方尊,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 其精美至尊。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外半伸的羊, 露出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 纹,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课件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8ffd6f6c85ec3a86c2c524.png)
休
形声
形用“一声木个最字为”表进示步类,别用,声组符成来新注字音,, 能部造出形大量文形字,旁现代声汉字旁很 多声都是字形声字。
木案 杆
木安 木干
栏 木兰
样 木羊
…… …… ……
探究活动: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对应的汉字, 并指出属于哪种造字法?
人牛水日
上
下
明
射
河
柄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文字演变过程
商周 王懿荣(清)
请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已知最早 体系完整 影响汉字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课堂检测
1.我国青铜制造业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晚期
B、商朝时期
C、周朝时期
D、西周时期
2.举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位于
A、黄淮平原
B、渭河平原
C、汉江平原
D、成都平原
3.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
D.mu'qi'a
夏商周时期的大量青铜器和甲骨文,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甲骨卜辞中又称为
这“出商 土是邑了青”大铜, 量位 商文于 代明河 的代南甲表省骨商安文,王阳,它市青后证西铜北器明妇殷。了都好中区华小墓屯文村明周的围, 悠久、辉煌,这是中华民族骄傲。
总结:请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
原′末期
商周 品种多 (四羊方尊)精美 (司母戊鼎)规模大 泥范铸造
发现10万余片,单 字总数4500多个, 已释读出1500多字。
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 对甲汉骨文字的的发现形地点成:殷发墟(展今产河南生安阳深小屯远村影) 响。
甲骨文都记载了什么?
甲骨文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 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甲骨文记录的大都是商王的活动以及商朝的政 治、经济情况。
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
![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eafc4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e.png)
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中历史公开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教案一等奖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甲骨文与青铜器》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
同时本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搜集4个甲骨文文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像,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ac248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9.png)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青铜冶炼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制作过程。
“青铜冶炼技术主要包括矿石开采、冶炼、铸造等环节。那么,古代工匠是如何在没有现代设备的情况下,制作出精美的青铜器呢?”
2.介绍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史料分析、逻辑思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青铜冶炼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在商朝,除了青铜器,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为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那么,甲骨文是如何被发现、又是如何影响汉字演变的呢?”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青铜冶炼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b.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探索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的奥秘,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撰写一篇关于青铜冶炼技术的短文,内容包括青铜冶炼技术的发展、基本原理及方法,并尝试分析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浓厚,但对于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这类较为专业且离现实生活较远的知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认知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事例和教学手段,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优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优课获奖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749c513cde80d4d8d05a4f0e.png)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甲骨文中有40%都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以及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教
学
重
点
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教
学
难
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方法又是什么呢?请打开书23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板书:
一.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设问: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中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师:
总结学生问题,归纳出本子目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powerpoint展示: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将问题归纳汇总,点出好问题,可以以后继续探讨。
展示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突出主干知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优质课教学设计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优质课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56c8bcccf90f76c661371a59.png)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内容标准: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专门的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
学好本课是陶冶学生情操,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渠道。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周青铜器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青铜工艺的制作,以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为代表的青铜工艺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识记甲骨文的发现,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知道甲骨文对商朝历史研究的价值,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通过对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的观察,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与想像能力。
通过对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对其进行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学习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找寻历史规律的能力。
设计“走近青铜器”和“解读甲骨文”两大板块,教师提供材料,学生通过猜一猜、算一算、说一说了解青铜器的特点。
通过视频,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设计“猜字大比拼”,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与汉字的渊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赏、对青铜器的造型及纹饰的鉴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使学生知道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今天的汉字是从它发展来的,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中华民族具有高度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创造出无数灿烂的文明,它们定格在时空中,成为我们民族的象征和引以为傲的标志。
比如,有人说过,不同时期的中国都向世界呈现出不同的名片。
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有没有同学知道,三千年中国的名片是什么?(青铜器)今天首先就让我们走近青铜器,一起来领略青铜器的庄重和华美。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cecdd131b765ce04081482.png)
他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清朝末年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 距今三千多年。
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 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 文历法等。
意义:①甲骨文---中国已发现的古 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 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 远的影响。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也由食器等 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 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数量 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 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 的成语呢?
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等
引导探究:种类丰富
鼎
纹豆
食器
商朝考古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 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殷都区 小屯村周围,出土了大量商代 的甲骨文,青铜器。
商王后 妇好 墓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时间:商周时期
青铜器的 制作技术:泥范铸造法
青 铜
高超工艺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器
含义:龟甲、兽骨上
与 甲骨文记事 内容:祭祀、战争……
甲
意义:最早、体系较完整
骨 文
甲骨文的
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等
造字特点 与汉字的关系:具备汉字基本
结构,沿用至今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
泥 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锡、铅按 范 一定比例熔化。 铸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372231aa00b52acec7caea.png)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2c15a779563c1ec4da7140.png)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 铅; (2)方法:泥范铸造 法
“泥范铸造法
青铜器青铜器的代表作
代表: ①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③利簋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
北京人、山顶洞 人时期用的生产 工具是什么?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铜
器
与
甲骨记事 —— 记载内容丰富
甲
骨
文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
使用象形、指事、会 意、形声等造字法
14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
汉字的成熟
甲骨文
甲骨文 发现者 王懿荣[ 清]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
书写材料的演变
甲骨
青铜器
竹木简
电脑
纸
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法: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转 注、假借等多种造字 方法。 “六书”
象形
夏商西周时期 用的生产工具 又是什么呢?
打制石器 石 器 时 代
磨制石器
青
青铜器
铜 时
代
二、甲骨文记事
1.甲骨文定义: 中国商周时期刻写 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 1899年,清朝,王懿荣
3.主要地点:安阳殷墟、陕西、山东
4.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官
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②使用象形、指事、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自学一、青铜冶铸技术
1、什么是青铜器? 2、青铜器是怎样制造的? 3、青铜器的主要代表?
4、青铜器的特点?
青铜器是 铜 锡 铅 熔化后合铸而成的
青铜器产生于
夏代 兴盛于 商代
青铜器的主要代表 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
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西周最著名的青铜器—毛公鼎
钺 戈
农具
通过图片的欣赏,想想青铜器的特点?
1、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
①、种类繁多,有礼器、饮食器、兵器、 工具等数十种
②、特点: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铸有花纹装饰,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的青铜器气势
及其宏大。
2、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后母戊鼎
独立自学二:甲骨文
阅读P21,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在课本上画 下来(时间3分钟):
叫钟鼎文
三、古老而神秘的三星堆青铜文化
1、三星堆文化简介 2、三星堆青铜器欣赏
三星堆大型铜神树
三星堆“鸟形”青铜器
三星堆顺风耳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三星堆千里眼
练兵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大约多少年? A.3100年 B.3600年 C.2800年 D.2500年 2、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妇好尊 D.司母戊鼎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
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滋生开始的时序。
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字的现代汉字吗?
人牛 水 日 上 下 明射
三.金文(钟鼎文)
商、周时 铸刻在青铜 器上的文字, 叫做金文 又叫 钟鼎文
知识拓展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 (周) ( 秦)(汉) (魏晋) (草 金书文)是指铸刻
在殷周青铜器 上的铭文,也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双项选择题
1.商周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金文
2.商朝是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பைடு நூலகம்那时的青
甲骨文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1.甲骨文的含义——商朝时期刻在龟骨 和兽骨上的文字。
2.甲骨文的发现地点——殷墟(今河南 安阳小屯村)
3.甲骨文发现的价值:殷墟出土的甲骨 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 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 重要的价值。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答案:1、 B 2、 D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c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尧舜禹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
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
A.半坡彩陶
B.大汶口黑陶
C.后母戊鼎
D.毛公鼎
3、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第5 课青铜冶铸 技术与甲骨文
情境导入
北京人、山顶洞
人时期用的生产
生 工具是什么?
产 工 具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的
什么?
发
夏商西周时期用
展
的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呢?
打制石器
石 器
时
代
磨制石器
青铜时代的到来!
夏、商、西周时,青铜在生 产、军事和生活中的地位十分重 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最早发现者是谁?它 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甲骨文:商朝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2、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这是因为甲骨 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
引导探究: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清):一片甲骨惊天下
他是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
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体系完 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铜器的代表是( )
A.司母戊鼎 B.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C.四羊方尊 D.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象:虽本属表示大象之象,然以其大借喻包容于天地
间之种种形象,如山川日月。再经转训为事物表象之象。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万:形如蝎子。安蝎子为胎生昆虫,性撢。母蝎产子,
每胎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 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 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喻不可胜数之“万”字。
引导探究:商朝考古
考古: 通过对地下的古代材料的发现,我们 可以直接感觉触摸历史。这些考古发掘的文物是 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考古帮 助我们超越时空和古人对话。这就是考古的价值 和殷意墟义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
邑 了”大,量位商于 代商河 的南 甲王省 骨后安文阳,妇市青好西铜北器墓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