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轻叩诗歌的大门》之《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叩诗歌的大门》之《走近李白》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诗词不仅给我们艺术的熏陶,而且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背诵古诗词,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很是重要。李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现存九百多首。古人云:诗以言志。只有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了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所以通过回忆和欣赏李白的一些诗歌,从中感受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从而引领学生走近李白,培养他们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诵读并且欣赏一些李白的古诗,对李白的为人和诗歌风格有所

了解。

2、了解诗歌背后的一些故事背景,更好的理解古诗。

3、学习吟诵古诗,从多方面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欣赏,理解古诗。

5、培养学生对李白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

祖国和热爱祖国的古诗词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顺势揭题

1、聊“唐代的文化三绝”,引出“李白的诗”。

2、导入:是的,在咱们这个诗歌的国度中,李白是浩瀚星海中最为璀璨的一颗,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叩响诗歌的大门,走近李白,上一节关于李白的古诗欣赏课。

3、出示课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二、整合资料,初识李白。

1、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或故事或诗作)。

2、出示贺知章对李白的“谪仙”评价。

3、出示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过渡:作为诗仙酒仙的李白,所创作的诗和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世界,感受他诗作中的“惊风雨,泣鬼神”的语言魅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借助学生零散的资料的简介而顺势提炼出对“谪仙”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简要解读,促使学生对李白是诗仙有所识、有所悟。)三、品赏诗作,感受仙味

(一)赏《望庐山瀑布》

1、课件出示、师配乐诵。

2、指名诵、齐诵。

3、赏、诵“紫烟”,感仙味。

4、悟、诵,感诗仙落笔之夸张、想象,品仙气。

过渡:是啊,随便一首诗都是这样惊风雨、泣鬼神--------

(二)赏《秋浦歌》

1、出示《秋浦歌》师吟诵。

2、师生轮番诵。

3、议悟诗仙的妙笔。

4、说故事,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过渡:走进一个故事,感受诗仙的“惊风雨、泣鬼神”的气魄。

(三)看故事、读诗,悟仙骨

(1)、讲述李白的故事,

(2)、欣赏《湖州迦叶司马问白何人》。

过渡:李白虽是诗仙,但他也是个人,那么,李白会有怎样的凡人情怀呢?那么我们以诗为证,再次领略诗仙的“惊风雨、泣鬼神”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望庐山瀑布》《秋浦歌》《湖州迦叶司马问白何人》的理解赏析李白诗作的美妙的意境与独特的表现手法,领会李白的艺术手法之精妙,初步体会“诗仙”的内涵。)

四、诵凡人情怀诗作,再次领略诗风

1、学生说情怀、诵古诗。

2、引读、配乐诵——

(1)、诵李白凡人情怀——思乡——《静夜思》《春夜洛城笛》(2)、诵李白凡人情怀——珍惜友情——《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诵李白凡人情怀——孤独——《独坐敬亭山》

小结:李白无论是处在仙的高度,还是回归人的本真,他的诗作洋溢的尽是雄奇、飘逸、豪放。

(设计意图:借助美妙的音乐背景,通过以上三组五首诗作的诵读,使学生了解到李白作为一个凡人的情怀。明了李白作为人间诗人,他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也十分孤独,渴望被人了解,被人赏识,他看重朋友间的友情,为朋友的分别而依依不舍。李白的诗既有充满浪漫主议色彩的夸张、想象,也充满人情温暖的叙述和描写,对李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五、总结寄语

同学们,这节课不是一个结束,更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学着老师这样找几首风格相似的诗去诵去品,走近李白,走近更多的诗人,继续叩响诗歌的大门,继续畅游诗海。

六、课外牵线,以进李白

1、收集李白或喜欢的诗人的诗作,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诗人的情怀。

2、阅读《李白传》、《李白之诗酒人生》、《话李白》、《康震说李白》

板书:

走近李白

仙————————————

意境

笔落想象诗成(雄奇、飘逸、豪放)

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