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和防治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5cab2e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0.png)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和防治什么是奶牛流行热奶牛流行热(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一种由BVD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影响到奶牛、山羊和其他反刍动物。
BVD病毒分为两个亚型,分别是BVDV-1和BVDV-2。
BVDV-2只在北美群体流行,而BVDV-1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奶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泌乳减少、性成熟障碍、生殖问题、免疫抑制和死亡。
除了直接感染奶牛,BVD病毒还可以通过胚胎和精液传播下去,导致新生牛犊先天感染。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奶牛流行热的诊断需要通过病原学、血清学和临床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奶牛流行热诊断方法:1.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和PCR检测,可以检测到BVDV病毒的存在并确认感染。
2.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可以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抗体来判断奶牛是否感染了BVDV病毒。
3.临床检查:临床检查主要通过观察奶牛的临床症状来诊断BVDV病毒感染。
奶牛流行热的防治奶牛流行热的防治需要综合使用预防性和治疗性措施。
以下是常用的奶牛流行热防治方法:预防性措施1.病毒隔离:将感染奶牛隔离,并消毒粪尿等分泌物。
2.疫苗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奶牛建立免疫保护,预防奶牛流行热的发生。
3.严格的动物交易检验:在交易奶牛时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奶牛没有感染BVDV病毒。
治疗性措施1.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奶牛的临床症状,但不能根治感染。
2.对症治疗:对症治疗包括给予营养支持、预防二次感染等措施,可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结论奶牛流行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过病原学、血清学和临床检查可以进行有效的诊断。
为了预防奶牛流行热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如病毒隔离、疫苗接种和严格的动物交易检验。
对于已感染的奶牛,需要及时对症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减少病死率。
牛流行热的防治
![牛流行热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fb648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2.png)
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该病以突发高热,呼吸急促紧迫,并且伴有消化道机能障碍和行动障碍为主要特征。
发生该病的牛多数经过2-3天呈良性经过,但也有造成继发感染死亡病例,据报道,奶牛发病后呈全群爆发,发病率可达80%,死亡率6%左右,严重影响产奶量。
1.流行病学该病毒主要侵害牛,其中奶牛、黄牛和水牛均易感,流行季节性强,见于多雨潮湿和蚊蝇较多的季节,同时周期性强,约3~4年大流行1次。
发病牛为传染源,处于高热期牛血液中含有病毒,人工静脉接种易感牛经过3~7日便可发病,自然条件下传染媒介为吸血昆虫,当吸血昆虫消失时该病流行即相应停止。
2.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3-8天,本病的发热很急,在几小时内达40℃-42℃并持续12小时以上,所有病牛基本表现出相似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将症状分为呼吸型、消化型、瘫痪型。
呼吸型主要表现为病牛持续高温,呼吸困难,心跳加速。
病牛体温在41℃左右持续2-3天,心跳加快至100-130次/min,呼吸急促至70-120次/min。
呈腹式呼吸,表现呼吸困难,苦闷状,呻吟。
随病情加重,病牛腹部鼓动明显,鼻孔开张,举头伸颈,张口呼吸,眼球突出,目光直视,后期上、下眼睑肿胀,烦躁不安,站立不安。
消化型病牛体温正常或升高到40℃左右,以胃肠炎为主要特征。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鼻和口角有清亮口水流出,呈拉线样,有腹痛症状,瘤胃蠕1动音减弱或消失,排少量干燥的黑色粪便,并有黏液。
有的先便秘后腹泻,有的肛门松弛,排暗黑色血样粪便。
瘫痪型病牛以运动障碍为主,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为特征,不愿行走。
有的病牛初期体温升高,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但卧地不起,平躺在地上,四肢伸直,眼睑闭合,精神沉郁,呼吸微弱。
有些病牛四肢关节肿大、疼痛,躯干僵硬,站立和行走困难,最后卧地不起。
3 病理变化牛流行热急性死亡病例,病变通常表现在肺、鼻腔、咽喉、气管、口唇和齿龈出血,甚至糜烂。
牛流行热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牛流行热的症状及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02c31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1.png)
疫病防治LIVESTOCKANDPOULTRYINDUSTRYNo.8,2022牛流行热的症状及处理方法张彩华(滦南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滦南063500)摘 要:牛流行热是由库蠓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播速度快、病程短,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
分析牛流行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病理变化、诊断情况等,提出几点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相关的防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牛流行热;症状;处理方法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2.08.030 引言牛流行热具有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特点,感染该病会对牛的品质造成一定影响,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因此,需要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政府相关部门和防疫站应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养殖户掌握该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引导养殖户发现问题后及时联系防疫站人员,通过专业人员诊断,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养殖户也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疫苗、消灭牛场内的传播媒介等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
流行病学牛流行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雨量多、气候炎热的季节。
北方一般多发于8—10月,南方可提前。
有明显的中期性,3~5年会流行一次。
气候炎热,蚊蝇肆虐,一些营养不良的牛很容易感染该病,一旦受到病毒的侵害,会先从脏腑和肌肉发病。
牛流行热病毒是导致发生牛流行热的直接原因,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内,可以在肾脏、睾丸以及牛胎肾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病变。
该病的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在短时间内能够使多牛感染。
发病特征为高热,四肢不同程度地肿胀疼痛,出现跛行的情况。
青壮年发病较多,犊牛和8年以上的老牛很少发病。
一些牛的抵抗力比较弱,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低,日料营养不足,精料和粗料的比例不大,导致病牛体内毒素增多,钙磷比例失调,容易感染此病。
此外,如果牛舍卫生环境比较差,很容易出现传染源,再加上牛的免疫力较低,就很容易感染牛流行热。
临床特点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它只有一种血清型,各地的毒株同源性高。
牛流行热发病新特征及防治措施
![牛流行热发病新特征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0e35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b.png)
05
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介绍
1 2
病例一
某养殖场出现大量牛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 状,发病率高达80%,死亡率超过30%。
病例二
某散养户牛出现类似症状,但病情较轻,发病率 和死亡率均较低。
3
病例三
某规模化养殖场出现类似症状,但病程较短,一 周内自行缓解。
防治经验分享
预防措施
定期对牛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通风良好,定 期消毒。
接种方法
根据疫苗种类和生产厂家的建议,采用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或口服等方法进行接种。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对于已经感染牛流行热病毒的牛,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如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
解热镇痛药
对于出现发热、Leabharlann 痛等症状的牛,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进行对症治 疗。
抗生素
对于并发细菌感染的牛,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诊断技术与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采集病牛的血液、分泌物等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确 定病原。该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实验室条件。
血清学诊断
通过检测病牛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判断牛是否感染过该病毒。 该方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检测等,对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该方法灵敏度高,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毒变异研究。
治疗药物与疫苗研发
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针对牛流行热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有一些药物在实 验阶段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毒效果,但还需进一步验证和临床试验。
疫苗的研发与改进
现有的牛流行热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随着病毒变异和疾病流行趋 势的变化,疫苗的研发和改进也需要不断进行。新型疫苗的研究方向包括多价疫 苗、基因工程疫苗和联合疫苗等,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使用方便性。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和防治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4da0af24431b90d6d85c7a1.png)
奶牛流行热的诊断和防治作者:尹树科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2期尹树科�(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同兴镇动物防疫检疫站 222233)奶牛流行热是因牛感染流行热病毒而出现高热、流涎、流泪、关节障碍、精神萎靡等症状,危害比较大,给奶牛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牛流行热的发病具有流行期,通常三年左右会出现一次比较大范围的疫病。
�1 流行病学�引起牛流行热疾病的是牛流行热病毒,该病毒的血清型为一个,且该病毒灭活简单,对外界环境非常敏感,尤其是高热环境,在37℃环境下18h就可以灭活,在56℃环境下仅需10min,对酸性和碱性环境也非常敏感,普通的消毒药即可产生较好的效果。
奶牛流行热的传染源以受到感染的牛为主,经由血液传播,所以一般都是群发性的出现,通过蚊虫叮咬就可以大量传播给健康牛。
在夏秋季发生率高,该疾病的传播非常快速,受到风向的影响,发病率非常高,死亡率大约是1%。
�2 临床症状�患病的牛在发病的初期会有寒颤的症状,体温持续处于40℃以上,且精神萎靡,呼吸加速,脉搏急促微弱。
眼部可见红肿和流泪,嘴部流涎。
食欲逐渐减少甚至不进食,无反刍,站立不行,关节僵硬。
若是孕期牛患病则流产和死胎率极高。
少数的病牛会在症状消退后出现神经症状,一般患病牛可以平安度过36h,在之后的10d内逐渐的恢复健康。
�3 病理变化�大部分的病牛会发生肺气肿、肺充血、肺水肿等症状,剖检可以看见其肝有黑红色的病变,肩部淋巴结出现肿胀出血,皱胃和盲肠有血性炎症反应。
因肺气肿导致了其背部、腰部、肩部、四肢等处产生皮下气肿症状。
�4 诊断方式�病原学检查可以使用仓鼠等动物进行接种实验,使用细胞培养检查。
血清学检查主要是采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实验。
病料采集可以从患病有发热症状的奶牛身上取血液。
通过病牛的表现、症状、检验结果综合的进行奶牛流行热病判断。
�5 治疗措施�西药治疗。
方1∶1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维生素C 5~8g,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0~20g,为防止继发感染用舒强西林粉针4~5g,混合1次静脉注射。
牛流行热的诊断及防治
![牛流行热的诊断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d85e6340912a216147929ee.png)
牛 流 行 热 的 诊 断 及 防 治
孙传 禄 孔 繁琪 z
( . 宁省 庄 河 市大郑 畜牧 兽 医站 1 6 1 ,. 宁省 庄 河 市栗子房 动物 卫 生监 督所 16 1 ) 1辽 1 4 9 2辽 14 5
牛 流 行 热 ( 名 三 日热 ) 由牛 流 行 热 病 毒 引 又 是 起 的急性 热 性 传染 病 。其 特 征 为突 然 高 热 ,呼吸 促
稠
养殖技术 问 2 1.0 员 0 01
林 格 氏液 、 钠 咖 、 生 素 B 和 维 生 素 C等 药 物 静 安 维
脉注射 , 每天 2次 。四肢 关 节疼 痛病 牛 可静 脉 注射水 杨 酸钠 溶 液 。 对于 因高热 而 脱 水 和 由此 而 引 起 的 胃 内容 干涸 , 可静 脉 注 射林 格 氏液 或生 理 盐水 2 4升 , ~ 并 向 胃内灌 人 3 5 %~ %的盐类 溶 液 l ~ 0升 。加强 消 02 毒, 搞好 消灭 蚊 蝇 等 吸血 昆 虫工 作 , 用 牛 流 热 疫 苗 应 进 行 免疫 接 种 。 此 外 , 可用 清肺 、 喘 、 咳 、 痰 、 热 和通 也 平 止 化 解 便 的 中药 , 证施 治 。如 “ 昧姜 活 汤”, 活 4 辨 九 姜 0克 ,
威胁牛 , 可用 高 免血 清 进 行 紧急 预 防注射 。高 热 时 , 肌 肉注 射 复方 氨 基 比林 注 射 液 2 ~ 0毫 升 ,或 3 % 04 0
安 乃 近 注 射 液 2 ~ 0毫升 。重 症病 牛 给 予 大 剂 量 的 03 抗生素 , 常用 青 霉 素 、 霉 素 , 用 葡 萄 糖 生 理盐 水 、 链 并
病 牛 突 然 出 现 高 热 ( 0 以上 ) 一 般 维 持 2 3 4% , —
牛流行热的诊断措施与防控方法 - 养牛技术
![牛流行热的诊断措施与防控方法 - 养牛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d351d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1.png)
牛流行热的诊断措施与防控方法-养牛技术肉牛流行热也叫做牛三日热、暂时热或者僵硬病,是由于感染牛暂时热病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可通过节肢动物传播,肉牛、奶牛以及水牛都能够感染。
任何品种的肉牛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且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比较容易在早春、深秋时节发生。
多种因素都可引发该病,如环境温度骤然发生变化,缺乏营养,环境阴冷潮湿、卫生过差等。
该病会对牛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死亡。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流行热的诊断措施与防控方法。
1、临床症状该病具有2~7天的潜伏期,主要特征是一过性高热,呼吸器官障碍,体质虚弱。
牛往往突然出现发病,初期只有个别ILIJ现发病,之后会逐渐增多。
病牛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到40~42℃,流泪,结膜潮红,有黏液性泡沫从口流出,鼻镜干燥,有水样鼻液排出,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
呼吸加快,达到60~100次/min,心跳加速,达到100~130次/min。
张口伸舌,伸直头颈,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发出如拉风箱粗厉的喘气声。
停止反刍,胃肠蠕动减弱甚至完全停止,排出少量干硬粪便,有些则胃肠蠕动机能亢进,排出稀粪,有时甚至排出水样粪便。
减少排尿,排出暗褐色的浑浊尿液。
妊娠母牛会发生流产、早产以及产死胎。
泌乳母牛产奶量明显降低,有时日产奶量至少减少5 kg,部分甚至停止泌乳。
有些病牛四肢关节疼痛,肌肉震颤,走动僵硬或者跛行,往往由于较难站立而卧地不起,有时会由于跛行瘫痪而只能够被淘汰,或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而出现继发感染,最终发生死亡。
最急性病牛,发病经过2~5 h就会发生死亡,个别经过12~36 h才会死亡。
2、实验室诊断血液学检验,即抽取处于高热期疑似病牛的血液进行检查,如果存在明显的白细胞象变化,尤其是幼稚型杆状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快速增加,且超过10000,血浆纤维蛋白水平达到正常值1~3倍以上,同时血钙水平降低20%~35%,血浆碱性磷酸酶也有所下降。
血清学诊断,即取处于发病期和恢复期病牛各1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检测特异性血清抗体。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办法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930b5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5.png)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办法牛流行热,又称牛瘟,是一种由牛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该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对牛类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本文将介绍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办法。
一、发病特点1.病原体:牛瘟病毒属于一种RNA病毒,有多个亚型,病毒质量轻,能在外部环境中存活一定时间。
2.易感动物:牛是牛流行热的主要宿主,虽然其他与牛科动物也有可能感染牛瘟病毒,但其症状相对较轻。
3.传染途径:牛流行热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传播,也可能通过蚊虫等昆虫传播。
进行人工授精、移植组织等操作,也有可能导致沙门氏菌的传播。
4.潜伏期:牛流行热潜伏期一般为3-5天,病畜常见症状包括干咳、眼结膜炎、鼻炎、呼吸急促和体温升高等。
5.临床症状:牛流行热临床表现为热、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器官损害等,晚期可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昏迷、倒地等。
6.死亡率:牛流行热的死亡率可达到80%-90%,对于小幅度流行则为10%至20%。
二、防治办法1.强化管理:对饲养场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环境卫生控制、建立动物检测系统等措施有助于保持动物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播。
2.及时隔离:出现疑似牛流行热症状的牛只,应立即隔离,进行全面诊断和治疗,避免其与健康的牲畜接触。
家庭养殖莫将患病的动物销售给数字人群,应将其送到指定场所进行治疗。
3.控制蚊虫:养殖场可以采用纯天然植物防蚊措施,如茉莉花等当地的草草植物,也可以使用特殊的环境杀虫剂,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4.预防注射:牛流行热可选用不同的疫苗进行预防。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B超/香港牛流行热、患病牛该病强毒苗、普通牛流行热灭活疫苗等多种类型的疫苗。
但疫苗的作用并不是百分百有效的,需要结合其他措施进行育种和预防控制。
且目前尚无特效疫治技术。
综上所述,了解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对于防治措施的制定至关重要。
强化管理、及时隔离、控制蚊虫、疫苗预防是防治牛流行热的主要措施。
尤其要加强养殖场的卫生和检测,切实保护动物的健康。
牛流行热防治要点.doc
![牛流行热防治要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7bf61bbf6137ee06eef91877.png)
牛流行热防治要点概述:进入夏季,牛流行热是牛极易流行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壮年的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性较强,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
本病常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经2-3日即恢复正常,故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牛流行热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进入夏季,牛流行热是牛极易流行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壮年的黄牛和乳牛,黄牛易感性较强,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
本病常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经2-3日即恢复正常,故俗称“三日热”或“暂时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牛流行热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方法。
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的牛流行热病毒。
本病毒主要侵害牛,各种牛均可感染发病。
该病毒主要存在病牛高热期血液中,也可随鼻汁、粪便及其他排泄物排毒,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进行传播,所以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于7月份开始流行,9~10月为高发期,约于12月停息。
本病毒耐寒不耐热,能抵抗反复冻融。
牛流行热发病快,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口水样粘液,呈线装;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急促,每分钟80次以上,肺部肝诊,肺泡音高亢:后肢微肿并有痛感,不愿行走,喜卧、不赶不起,起后站立不稳,强行驱赶步态不稳,后肢上提困难,呈擦地行走;排粪多为便秘呈现黑褐色,夹有粘液,尿量减少,孕牛有流产,病牛经及时综合治疗2—3天可恢复采食。
牛流行热诊断本病的流行特点是大群发生,传播快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致死率低,故结合临床症状:如一过性高热,呼吸促迫,跛行等,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但确诊还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还可通过分离病毒、动物接种试验及血清学诊断技术来确诊本病。
牛流行热防治防治:(1)预防:免疫接种:用弱毒苗接种,共注射两次间隔期为一个月,免疫期为六个月自然发病的牛康复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本病有一定的免疫力。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积极消灭蚊蝇,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牛流行热的临床特点、症状及防治措施
![牛流行热的临床特点、症状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01a3d5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4.png)
在治疗呼吸型疾病的 过 程 中,要 做 到 以 下 几 个 方 面:① 解 热,妊娠母牛可肌肉注射 40mL安乃近,用药 3次 /d;如是非妊 娠母牛或病情严重牛,除要肌肉注射 40mL安乃近外,还要静 脉注射 70mg地塞米松磷酸钠,其治疗效果显著。②缓解呼吸 困难,可在病牛鼻孔中插入氧气管进行输氧。③强心补液,工 作人员 可 选 取 20% VC50mg、5% 葡 萄 糖 氯 化 钠 溶 液3000 mL、20%安钠咖,将以上药物混合均匀后静注,用药 2次 /d为 宜。④缓解酸中毒,工作人员可选用 5%碳酸氢钠 800mL静 注,用药 2次 /d。⑤为避免继发感染,可为病牛静注 600万 IU 青霉素。 3.1.2 瘫痪型
. Al流l行特Ri点ghts Reserved.
牛流行热的主 要 感 染 对 象 是 黄 牛 和 奶 牛,水 牛 易 感 性 较 低,通常来讲,产奶量高的母牛发病率要远大于产奶量低的母 牛。同时,肥胖牛的患病症状较为严重。牛流行热在发病后会 有明显的周期性,4年左右流行 1次,继大流行后还会出现小 流行。牛流行热的传染源源于病牛,病牛可通过呼吸道和带毒 血液传播,例如,吸血昆虫在叮咬病牛后,就可作为传播媒介感 染健康牛,因此,牛流行热的发病时间与吸血昆虫的流行时间 具有一致性[1]。另外,牛流行热有明显的季节性,该病毒喜潮 湿、炎热季,一般会在夏、秋季流行,但是因南方地区气候条件 较好,少数牛可在 3月发病。由于牛流行热病毒的传染力较 强,发生后传播速度极快,所以,可在短时间内波及整个牛群。 临床症状
牛流行热病的诊治
![牛流行热病的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4fcd55b333687e21ae45a972.png)
牛流行热病的诊治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它的流行特点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其特征为突然高热,消化道、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和四肢关节运动障碍等,感染本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日~3日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
本病病势迅猛,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过去曾将本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
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对症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鉴于本病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往往导致大群发病,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其中少数长期瘫痪食欲废绝的病牛被淘汰或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
近年本病流行周期由过去3~5年缩短到2~4年,2004年以来,平顶山市卫东区东高皇乡每3~4年流行一次,共发生牛流行热病牛410例,多发于7~9月份,经治疗痊愈396头,淘汰和死亡共14头,死淘率为3.4%,现将牛流行热发病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病原牛流行热病毒为RNA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暂时热病毒属,只有一个血清型,发热期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中。
该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对热敏感,56℃10min,37℃18h灭活,pH2.5以下或pH9以上于10min内使之灭活,对脂溶剂、紫外线和酸碱敏感,一般常用消毒药物均可杀灭该病毒。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牛是本病的传染源。
一般认为,主要经血液传播,传播媒介为吸血昆虫,由吸血昆虫(库蠓、蚊、蝇等)叮咬传染,蚊蝇叮咬病牛时将血液内的病毒吸入,这种带毒的蚊蝇再叮咬其他牛群时,即可将病毒注入牛体;另外本病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人工感染时,静脉注射病牛血能引起发病,而其他途径接种的结果则不一致,与病畜接触的人和用具的机械传播也是可能的。
2.易感对象本病主要侵害奶牛、黄牛和水牛。
发病牛中,年龄、性别没有严格的区分,但以青壮年牛发病较多,8岁以上的老牛和6个月以内的犊牛很少发生,奶牛发病重,特别是怀孕后期的奶牛更重,发病率以奶牛高于黄牛、水牛,青壮牛高于老牛、犊牛。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研究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1e46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4.png)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研究牛流行热是一种由牛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口腔和眼部粘膜病变、呼吸道症状和全身性病理变化。
牛流行热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分娩产生的分娩物以及饮用被感染的水源等途径传播,对牛群健康和生产造成巨大损害。
本文将从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1. 高度传染性牛流行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患病的牛只能通过密切接触、空气传播以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染给健康的牛只,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疫情。
在牛流行热疫情流行期间,牛只之间的交叉感染率较高,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染链反应。
2. 急性发病牛流行热的潜伏期较短,患病牛只很快出现高热、厌食、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影响牛只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
患病的牛只很快进入临床期,病程急剧,很快就会出现死亡或者症状加重。
3. 全身性病理变化牛流行热病毒主要影响牛只全身系统,引起高热、口腔和眼部粘膜病变、呼吸道感染、心脏炎症以及神经系统受损等全身性病理变化,对牛只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二、防治措施研究1. 疫苗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牛流行热的主要措施之一。
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牛只的免疫能力,减少疫情的扩散。
定期对牛只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牛流行热的发病率,减轻疫情对牛只健康和生产的危害。
2. 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牛流行热病毒主要通过排泄物、分泌物以及空气传播等途径传播,因此加强牛舍和周边环境的卫生管理是预防疫情发生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空气流通和光照,加强消毒和防疫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毒在牛舍内的传播。
3. 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报警及时发现疾病传播和病毒变异现象是预防牛流行热的重要环节。
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报警工作,及时发现疫情蔓延趋势,采取针对性的控制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4. 加强免疫力和营养调理加强牛只的免疫力和营养调理,提高牛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是预防牛流行热的重要措施之一。
浅析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浅析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1b61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6.png)
浅析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渠拥军1,王越1,程飞鹏2,赵付良2(1.山东省东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菏泽274500;2.山东省东明县畜牧服务中心山东菏泽274500)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袭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本病在发生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四肢疼痛和大便干燥等情况,严重的病牛可以出现瘫痪甚至是死亡。
处于妊娠期的母牛还会出现流产和死胎等。
本病的发生可以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牛流行热的全面分析和归纳总结,旨在为广大养牛场提供一些防治本病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流行热;流行特点;防治方法牛流行热通常被称为暂时热或三日热,是在养牛场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病死率较低。
疾病发生后可以引起病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下降,会严重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对该病予以足够的重视,进而避免该病发生。
1病原简介牛流行热的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其属于弹状病毒[1]。
本病毒具有较强的毒力,可在短时间内致死小鼠。
病毒对环境抵抗力较弱,通过紫外线可以将病毒杀死。
其对常规消毒剂敏感,尤其是对脂溶剂特别敏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杀死。
病毒通常在环境中能够长期存在,在治愈后的牛体内还含有病毒,仍然还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
2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病牛和感染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些发病后治愈的牛也会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本病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也可以通过蚊虫叮咬的方式来进行间接传播,病牛和健康牛通过直接接触也能够造成本病的传播。
尤其是给公牛采精或者是在公母牛进行交配时也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
本病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牛,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牛均有易感性。
但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的牛易感性不同。
通常处于3~5岁的牛易感性最高。
超过9岁的牛通常不会被感染。
6月龄以内的犊牛在感染病原后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且黄牛和奶牛的易感性要高于其他牛。
在同品种的牛中,体重较重的牛发病后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和严重[2]。
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及有效防治技术
![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及有效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8a752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1.png)
文章对不同类型的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从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诊断方法与要点。
在此基础上,以对症治疗、配套治疗手段、预防策略为切入点,着重阐述了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与技术要点,以期加速实现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治愈,避免更多牛患病。
夏秋季高温气候条件下,牛流行热高发,黄牛、奶牛容易感染该疾病,导致牛的产奶量及饲料消化率下降。
如果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则容易导致大规模感染,且病牛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升高,容易产生病牛瘫痪、丧失役用性能等症状。
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展开对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防治。
一、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临床症状分析第一,呼吸型。
发病初期,病牛体温迅速升高(最大至42℃),3日内有所下降;精神沉郁;泌乳期母牛的产奶量大幅下降。
转入失能期后,病牛持续高热,鼻镜干燥、腹式呼吸、脉搏加快,能观察到四肢功能障碍。
部分病牛在头部、颈侧等位置会出现气肿,支气管音粗糙;部分病牛会发生肺气肿疾病,并在3日内死亡。
第二,瘫痪型。
受到关节囊腔、后驱运动神经感染病毒的影响,病牛很可能会瘫痪。
此时,能够观察到病牛行走无力、四肢关节肿痛、步态艰难、出现便秘或是下痢,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条件下,病牛可能会瘫痪。
如果是妊娠期的母牛染病,那么很可能发生早产、流产或是死胎等症状。
第三,消化型。
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显著升高(最大至40℃),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便秘、腹痛、流涎;发生瘤胃疾病;排出的尿液较少且浑浊程度明显。
发病后期,能够观察到病牛腹泻、排出血便。
二、夏秋高温牛流行热的诊断方法与要点分析1、鉴别诊断第一,夏秋高温牛流行热与牛恶性卡他热之间的鉴别诊断。
恶性卡他热病毒为牛恶性卡他热的致病原,1-4岁的黄牛、水牛更容易发病,且该病全年均可能发病,通常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季节(早春、冬季)中更容易发病。
而牛流行热病毒为牛流行热的致病原,3-5岁的黄牛、水牛、奶牛更容易发病,通常在温度相对较高且多雨的季节(夏秋季)中更容易发病。
牛流行热的防治
![牛流行热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fce508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f.png)
牛流行热的防治措姆/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 624400摘 要:牛就行热又被称为暂时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由牛流行病毒引起。
主要的特点有高热和呼吸急促,同时会造成消化系统障碍和行动障碍。
牛流行热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比较常见,因为该季节的蚊虫比较多,很容易引发该病。
此外,牛流行热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对牛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为此,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很关键。
关键词:牛流行热;预防;治疗;措施1 临床症状牛流行热的潜伏期为3~8d,有些患病牛突然发病,起初为一头到两头,很快蔓延到整个牛群,患病之后牛只的体温升高到40℃以上,持续2~3d,除了发热之外,患病牛只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同时反刍停止或者减少。
有些患病牛只眼结膜充血,眼角会流出脓性的分泌物。
此外,如果妊娠期的母亲患病的话,会导致母牛的流产。
一般情况下,该病的病程为3~5d,多数病牛都能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会造成病牛的淘汰或者死亡。
2 流行病学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牛只都可能染病,犊牛发病率较低。
牛流行热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通过呼吸道感染。
此外,如果蚊虫叮咬后的话也会造成疾病传播。
牛流行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每年的7月份到10月份高发,呈现地方流行性的特点。
该疾病还呈现地方周期性的特点,可能3~5年流行1次,如果没有出现继发感染的话,死亡率比较低。
3 诊断要点首先,如果病牛突然出现高温,保持在40℃以上,持续1~2d,并且患病牛知的眼睑和结膜充血,流鼻涕,食欲下降,反刍停止等。
其次,奶牛患病之后油量下降或者停止,发病率比较高,但是死亡率比较低。
另外,如果将患病牛只剖检可以发现呼吸道黏膜充血,肺部充血和水肿,淋巴结充血和水肿,小肠部位会渗出性出血,也可进行诊断。
最后,在发热的初期阶段,可以采取病毒分离鉴定的方式,能够确诊该疾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和其他的传染性疾病相鉴别。
4 治疗手段虽然该病死亡率比较低,但是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容易造成病情的加剧,为此,应该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治疗该疾病。
闽北地区牛流行热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闽北地区牛流行热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a9a44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0.png)
4612024闽北地区牛流行热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詹文辉1王燕玲2邱拥仁3李杨珍4应林发5(1.南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354200;2.邵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邵武354000;3.三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三明365000;4.永泰县农业农村局塘前畜牧兽医站福建永泰350700;5.邵武市大竹镇畜牧兽医站福建邵武354015)摘要牛流行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根据临床症状和表现形式,分为呼吸型、运动型和消化型。
据调查,近几年牛流行热在闽北地区普遍发生,即使通过疫苗免疫也有零星散发。
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急促、目赤流泪、口中流涎、鼻流泡沫状黏液为特征。
部分牛只后肢跛行、卧地不起,一般2~3d就可恢复,临床也称“三日热”。
该文主要报道闽北地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关键词闽北地区牛流行热流行诊断防治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24)01-0056-02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在低温环境中,牛流行热病毒有一定的适应力,但在高温环境下耐受力下降。
夏秋季节随着蚊蝇的活跃与频繁,闽北地区牛流行热的发生具有典型的季节性,据我们对周边牛发生的流行热调查发现,牛流行热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若第1d发现某牛出现牛流行热疑似症状,第3~4d同群牛就会出现相似症状,但该症状多呈一过性,一般发病3~5d后患牛体温恢复正常,因此也叫“三日热”。
当牛群出现共感染后,临床症状更明显,发病更快,周期更短,病死率更高。
有基础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的牛群发生牛流行热时损失更严重。
所以,对牛流行热不能置之不管,应加强疫苗免疫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牛及时隔离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开展针对性治疗,提高患牛的抗病力。
1流行特点1.1病原特征牛流行热病毒是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 80nm。
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很多蚊虫等吸血类昆虫是该病毒的中间宿主,通过叮咬皮肤经血液传播。
牛流行热的症状与防治
![牛流行热的症状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83a7a657e21af45b307a88f.png)
牛 流 行 热 的 症 状 与 防 治
郭德 明 (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畜 牧科 黑龙江友谊 1 三日 热”) 是由牛流行热病 毒引起 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病特征为突然
高热 , 呼 吸急 迫 , 流 泪 和 消化器 官 的严 重卡 他性 炎 症 和 运动 障碍 。本病 病 势迅猛 , 但多 为 良性 经过 。对 部 分 病 牛 的生 产性 能 影 响较 大 , 常 因瘫痪 而被 淘 汰 , 可 造 成 较大 的经 济损 失 。 大部分 病 牛发 病后 经 2 ~ 3天 即可恢 复正 常 。本 病常 引起 牛大群发 病 , 可明显 降低
泌 乳 牛的产 奶量 。牛是 本病 最易感 的动 物 , 主要 侵 害 奶 牛 和 黄牛 , 多发 于 3 - 5岁牛 , 犊 牛 和 9岁 以上 的老
( 3日 热) , 呼吸急迫 , 因关节疼痛而引起跛行。
4 治 疗 措 施
对体温过高的牛 ,应及时使用 5 毫升庆增安注 射液 , 肌 肉注射 1 O 支; 空怀牛用 5 毫克地塞米松磷 酸钠注 射液 , 肌 肉注射 1 O支 。发病 较 轻时 , 可在 2 3
5预 防措施
加强牛的卫生管理对 本病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 管理不 良时发病率高 ,并容易成为重症 , 增高死亡 率。应立即隔离病牛并进行治疗 , 对假定健康牛和受 威胁牛 , 可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在疫区和 周 边地 区每 年 实施 疫苗 接 种 。本 病 具 有 明显 的季 节
1 临床 症 状
潜 伏期 为 3 ~ 7天 。 病 牛 突 然 体 温 升 高 , 达 3 9 . 5 ~ 4 2 . 5 , 经2 ~ 3天后 下 降 , 恢 复 正 常 。体 温 升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实验室检验
但确诊本病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必要时采取病牛全血, 用易感牛作交叉保护试验。
病原分离应取病牛发热期的血液白细胞悬液,接种于 乳白鼠肾或肺或猴肾细胞。
血清学诊断
用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补 休结合试验及ELISA等,都能取得良好的检测结果。
动接种试验
采取病牛发热初期血液(收集血小板层和白细胞,做 成悬液)接种于生后24小时以内的乳鼠、乳仓鼠等脑 内,一般接种后5-6天发病,不久死亡。取死鼠脑做成 乳剂传代,传3代后可导致仓鼠100%死亡,然后进行 中和试验。
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1、5~10%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毫升,内加四 环素1~2克,利巴韦林100毫升,静脉注射,以预防继 发感染。配合应用解热镇痛药,如肌肉注射百尔定 10~15毫升,或复方氨基比林20~50毫升,每天2次。
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2、地塞米松每次50~100毫克,配合5~10%葡萄糖 500~1000毫升、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静脉注射 (妊娠牛慎用或禁用)。
2、胃肠型
病牛眼结膜潮红,流泪,口腔流涎及鼻流浆液性鼻液, 腹式呼吸,不食,精神萎靡,体温40℃。
粪便干硬,呈黄褐色,有时混有黏液,胃肠蠕动减弱, 瘤胃停滞,反刍停止。
还有少数病牛表现腹泻和腹痛等,病程3-4天。
3、瘫痪型
多数体温不高,四肢关节肿胀,疼痛,卧地不起,食 欲减退,肌肉颤抖,皮温不整,精神萎靡,站立则四 肢特别是后躯僵硬,不愿移动。
牛流行热死亡率不超过1%,但有些牛因跛行、瘫痪而 被迫淘汰。
三、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病例:咽、喉黏膜呈点状或弥漫性出血,有 明显的肺间质性气肿,多在尖叶、心叶及隔叶前缘, 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压迫肺呈捻发音。 或肺充血与肺水肿,胸腔积有多量暗紫红色液,肺间 质增宽,内有胶冻样浸润,肺切面流出大量暗紫红色 液体,气管内积有多量泡沫状黏液。
3、对于瘫痪病牛,可静脉注射10%水杨酸钠100~300 毫升,地塞米松50~80毫克,10%葡萄糖酸钙300~ 500毫升。病程长的适当加维生素B、C和乌洛托品,静 脉注射。
六、治疗方法
3、用抗菌药物防止并发病和继发感染。 4、呼吸困难病例应及时输氧。 5、治疗时,切忌灌药,因病牛咽肌麻痹,药物易流入
气管和肺里,引起异物性肺炎。
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没有特效方法,主要进行对症治疗。 退热:高热时,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安乃近。 抗菌:重症病牛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 链霉素、四环素、头孢噻呋。 强心:主要是樟脑注射液。 止痛:对四肢关节疼痛牛,可静脉注射水杨酸钠溶 液。 消炎: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吲哚美辛等药物。
治疗处方(仅供参考)
增强抵抗力:对于体质弱的牛补充能量和维生素C、 复合维生素B;对于因高热而脱水和由此而引起的胃内 容干涸,可静脉注射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2升~4升, 并向胃内灌入3%~5%的盐类溶液10升~20升。
加强护理:给发病的牛提供相对干净、干燥的环境, 经常巡察牛舍,用白醋喷洒牛鼻,对已瘫痪的牛经常 翻身。
五、预防பைடு நூலகம்施
1、预防牛流行热主要应根据本病的流行规律,做好疫 情监测预防工作。
2、注意环境卫生,清理牛舍周围的杂草污物,加强消 毒、扑灭蚊、蠓、蝇等吸血昆虫,每周用杀虫剂喷洒 一次,切除本病传播途径。
五、预防措施
3、注意牛舍通风,对牛群要防晒防暑,饲喂适口饲料, 减少外界各种应激因素。
4、发生本病时,要对病牛 及时隔离、治疗,对假定 健康牛及受威胁牛群可采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接 种。
5、自然病例恢复后可获得2年以上的坚强免疫力。
六、治疗方法
1、牛群一旦发生牛流行热,多采用对症治疗,减轻病 情,提高机体抗病力。
2、病初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退热、强心、利尿、整肠 健胃、镇静,停食时间长可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 糖溶液。
三、病理变化
心内膜,心肌乳头部呈条状或点状出血,肝轻度肿大, 脆弱。脾髓粥样。
肩、肘、跗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呈浆液性。关节 液中混有块状纤维素。
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和出血。真胃、小肠和盲肠呈 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四、诊断
1、临床诊断
牛流行热的特点是大群发生,传播快速,有明显的季 节性,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结合病牛临诊上表现的 特点,可以初步诊断。
7、牛流行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8、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吸血昆 虫(蚊、蠓、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二、临床症状
按临诊表现可分为三型: 呼吸型 胃肠型 瘫痪型
1、呼吸型
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 病牛主要表现为食欲减少,体温40-
41℃,眼结膜潮红,流泪,结膜充血, 眼睑水肿,呼吸急促,口角出现多量 泡沫状黏液,精神不振,病程3-4天。 严重病牛发病后数小时内死亡。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 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 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为突然高热,流泪,有泡 沫样流涎,鼻漏,呼吸迫促,后躯僵 硬,跛行,一般呈良性经过。
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一、流行特点
1、牛流行热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 水牛较少感染。
2、以3-5岁牛多发。母牛尤以怀孕 母牛发病率高于公牛,产奶量高的 母牛发病率高。
一、流行特点
3、牛流行热呈周期性流行,流行周期 为3-5年。
4、牛流行热具有季节性,夏末秋初, 多雨潮湿,高温季节多发。
5、流行方式有跳跃式蔓延,即以疫区 和非疫区相嵌的形式流行。
一、流行特点
6、牛流行热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 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呈流行或大流 行。(2018年呈现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