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教学教案
啦啦操教案

啦啦操教案(一)年级大一班数媒2班周次7 课次 4 人数25 授课教师张俊杰日期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教学目标1.技能目标:巩固学生对于啦啦操前两节动作的掌握,90%的学生可以掌握啦啦操第三节的动作,80%的学生可以掌握啦啦操第四节的动作。
2.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啦啦操的锻炼作用,让他们自主的参与练习。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以及不怕累的精神。
教学内容1、复习啦啦操第一至第二节2、啦啦操第三至四节的学习重点啦啦操动作的掌握以及身体姿态的控制难点啦啦操动作的协调课序活动内容教与学运动负荷组织教法次数时间强度开始部分一、课堂常规1、体委集合清点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4、安排见习生二、热身活动1.慢跑一圈2徒手操①头部运动②扩胸运动③振臂运动④体转运动⑤腹背运动⑥弓步压腿⑦腹部压腿1.体育委员清点人数,并且报告上课人数2.教师宣布本堂课的教学内容,3、安排见习生,准备开始热身活动。
1.安排体育委员带队跑步一圈1.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徒手操。
(每节4个8拍)2.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规范完成热身活动要求:1.教师声音洪亮、精神饱满、注重仪表、语言亲切2.学生要静、快、齐组织:绕田径场慢跑一圈400米要求:体育委员带队、精神饱满、队伍整齐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要求:认真练习,动作规范基本部分一、啦啦操第一、二节的复习二、啦啦操第三节1、在教师的带领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动作技术2、巩固练习,以便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第九个八拍:手臂动作:1-2拍双手成上A手位;3-4拍双手向下成H手位;5拍双臂平行向右上方斜冲拳;6拍双手下压扶右膝;7拍垂直于大腿前方;8拍屈臂收于腰间。
步法:1-2拍双脚大分腿站立;3-4拍屈膝俯身;5拍身体右转后靠,两腿分立半蹲,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左脚跟提起;6拍保持体位重心移至两腿之间;7拍调成并布直立;8拍右脚在前成锁步。
互动动作啦啦操教案

互动动作啦啦操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3.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啦啦操的基本动作;2.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动作;2.如何让学生在团队中协调合作。
四、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器;2.啦啦操的音乐;3.教练员的示范动作。
五、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1)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为啦啦操课程做好准备。
(2)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放松身体。
2.啦啦操基本动作的教学。
(1)老师向学生介绍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如高抬腿、手臂摆动、转身跳跃等;(2)老师示范这些动作,并让学生跟随示范一遍;(3)老师逐个细致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技巧,让学生掌握。
3.团队合作练习。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6-8人组成;(2)每个小组练习啦啦操的基本动作,要求动作整齐、协调;(3)老师在一旁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帮助他们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啦啦操表演。
(1)每个小组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进行啦啦操表演;(2)表演时,要求学生动作整齐、协调,配合音乐的节奏;(3)老师和其他学生观看表演,给予表演者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啦啦操的基本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啦啦操教学设计(2)

啦啦操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啦啦操教程》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1. 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2. 啦啦操的编排方法和技巧;3. 啦啦操的表演和比赛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3. 提高学生表演和比赛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的掌握;难点:啦啦操的编排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以及表演和比赛技巧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音乐光盘、啦啦操教程教材、镜子、把杆;学具:笔记本、水杯、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拉伸和热身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活动能力。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讲解和示范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如跳跃、旋转、平衡等,让学生分组练习,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组合教学(10分钟):根据基本动作,编排简单的啦啦操组合,让学生跟随音乐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
4. 编排教学(10分钟):讲解啦啦操的编排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编排属于自己的啦啦操组合。
5. 表演和比赛技巧教学(10分钟):通过观看视频和现场示范,讲解啦啦操的表演和比赛技巧,如表情管理、舞台表现力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啦啦操基本动作、组合编排、表演比赛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排一段属于自己的啦啦操组合,下节课进行展示。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编排一段富有创意的啦啦操组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能够在音乐中完成编排,但在表演和比赛技巧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表演和比赛技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啦啦操比赛,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024年体育《啦啦操》教案.

(2024年体育《啦啦操》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体育教材《啦啦操》第五章“团队协作与竞技啦啦操”,内容涵盖竞技啦啦操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及团队配合要领。
详细内容包括:啦啦操的基本手位、脚步动作、跳跃动作以及团队配合的阵型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竞技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配合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团队配合的阵型变化和动作的整齐度。
教学重点:竞技啦啦操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播放器、哨子、教学视频。
学具:体操垫、啦啦操服装、道具(如花球、旗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啦啦操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啦啦操的基本手位、脚步动作和跳跃动作。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动作。
3. 组合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组合动作,并分解讲解动作要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团队配合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团队配合的阵型变化,讲解配合要点。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配合练习,教师指导并给出建议。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教师点评并给出改进意见。
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竞技啦啦操基本动作手位、脚步动作、跳跃动作2. 竞技啦啦操组合动作动作组合、阵型变化3. 团队协作要点配合、整齐、默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习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拍摄练习视频。
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团队配合阵型,并描述其变化过程。
2. 答案:视频中需展示啦啦操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的正确做法。
描述团队配合阵型的创意和变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啦啦操社团教案

初中啦啦操社团教案年级学科: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啦啦操基本动作、队形变化、表演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学资源:1. 啦啦操教材、视频资料2. 音响设备3. 训练场地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观看啦啦操表演视频,感受啦啦操的魅力。
二、基本动作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啦啦操基本动作,如跳跃、旋转、扭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力度和节奏感。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队形变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队形变化训练(15分钟)1. 教师设计队形变化图案,如圆形、方形、心形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队形变化,注意动作的整齐划一。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队形变化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表演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啦啦操表演技巧,如笑容、眼神、手势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表演技巧,注意表情管理的到位。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如基本动作、队形变化、表演技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增强团队凝聚力。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动作练习、队形变化、表演展示等。
2. 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队形变化的整齐度、表演的默契度等。
3. 个人进步: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个人成长,如动作的准确性、表现力的提升等。
注意事项:1. 确保训练场地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幼儿园啦啦操教学教案 幼儿园操教案

【幼儿园啦啦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3.激发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的体态训练:包括站姿、坐姿、走姿、手势等;2.基本的音乐节奏感训练:通过简单的音乐节奏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3.学习操操舞基本动作:教授幼儿基本的啦啦操动作和舞蹈动作;4.啦啦操音乐的欣赏和学习:通过播放啦啦操音乐,让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啦啦操基本动作和舞蹈动作的教学;难点:协调性和速度的要求,需要耐心教导和细心指导。
四、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动作,预备幼儿的身体;2.基本体态训练:教授幼儿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和手势;3.音乐节奏感训练:播放简单的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4.学习啦啦操基本动作:教授幼儿基本的啦啦操动作,包括手臂、腰部的动作;5.学习啦啦操舞蹈动作:教授幼儿啦啦操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脚步和身体的协调动作;6.啦啦操音乐欣赏:播放啦啦操音乐,让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亲自示范动作,让幼儿模仿学习;2.分组练习法: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啦啦操动作的练习;3.游戏教学法:通过一些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啦啦操。
六、教学工具1.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啦啦操的音乐;2.啦啦操道具:如手抓颜色球、手摇铃等;3.教学图片或视频:用于给幼儿示范啦啦操的动作。
七、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动作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够与团队协作;2.听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理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以及是否能够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八、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是否能够引导幼儿积极参与;2.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啦啦操教案全大学体育全套

课程名称:啦啦操授课班级:大学二年级女生班(30人)授课地点:田径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啦啦操花球的特点以及技术特征。
2. 通过基本步伐和基本手位的学习,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啦啦操动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优良的学习作风。
4. 提高学生的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步伐2. 学习基本手位,同时掌握基本步伐与手位的配合3. 基本动作组合与套路练习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器材:CD机、垫子、花球、线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开始部分1. 值日生集合整队,向老师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要求。
3. 安排见习生协助老师播放音乐,观摩教学过程。
二、准备部分1. 绕田径场慢跑一圈。
2. 韧带拉伸练习:弓步压腿48拍、膝踝运动48拍、头部运动48拍、扩胸运动。
三、基本步伐学习1. 教师示范基本步伐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四、基本手位学习1. 教师示范基本手位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五、基本步伐与手位配合练习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基本步伐与手位配合练习。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至第八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基本步伐、基本手位及配合动作。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基本动作组合与套路练习1. 教师示范基本动作组合与套路,讲解动作要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教师逐一纠正动作。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自编组合练习1. 学生分组自编组合动作,教师指导。
2. 各组展示自编组合动作,教师点评。
四、课堂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步伐、基本手位及配合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自编组合练习中的创新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啦啦操优质教学教案

啦啦操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校体育课程标准》中的“啦啦操”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啦啦操的基本动作、组合动作、队形变化以及音乐节奏的配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如跳跃、翻腾、转体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啦啦操的组合动作和队形变化。
教学重点:基本动作的熟练掌握和音乐节奏的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体操垫、镜子、教学视频。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啦啦操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动作教学:教师示范并讲解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如跳跃、翻腾、转体等,学生跟随练习。
3. 组合动作教学:将基本动作进行组合,教师示范并讲解,学生分组练习。
4. 队形变化教学:教授简单的队形变化,如直线、圆形、三角形等,学生分组练习。
5. 音乐节奏配合: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奏,练习在音乐伴奏下完成啦啦操动作。
6. 随堂练习:设置实践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啦啦操表演,互相观摩、交流、改进。
六、板书设计1. 啦啦操教学2. 内容:a. 基本动作:跳跃、翻腾、转体等b. 组合动作:示例组合c. 队形变化:直线、圆形、三角形等d. 音乐节奏配合:示例音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组进行啦啦操表演,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班级群,教师评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啦啦操比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团队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啦啦操领域的发展,学习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啦啦操的基本动作的熟练掌握,这是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设计方案及教案(水平五)
溧水第三高级中学董艳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标为依据,按水平五课程目标,旨在落实并推行体育新课程,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为目的。
本课采用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思维与练习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
在啦啦操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空间,给出思维和参与结合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学习方法得到掌握,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在以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啦啦操,学生只是通过一些途径,对啦啦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没有真正的去尝试过。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啦啦操,但其中学生已有的知识、身体基础、身体素质等差异性较大,学生学习的出发点也不一样。
三.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状况,结合啦啦操教学的特点,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应用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1)依据简单易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依据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边学边用,逐步推进学生思考、改进、提高。
(3)在教学中注重使学生多用友伴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发挥集体作用共同提
高。
(4)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5)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贯穿教学过程。
四.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基本步伐和啦啦操练习为基础,拓展学生的欣赏与自编组合动作的能力,通过导、议、组、练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解、示范、观察、模仿、创新、展示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练习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能力,发挥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步伐的规范性与动作的组合能力
2、动作与节奏的吻合
七.场地与器材:
田径场一角,一台录音机,海绵垫,自制道具等。
八.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位:120—140次/分
运动密度约为35%
九.教学过程如下(教案)
啦啦操教案(水平五)
班级:高二选修人数:40人任课教师: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