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

《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祝福》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福》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分析、研讨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分析、讨论写作特点:1.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①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

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

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

鲁迅《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2. 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认清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迫;二、教学重点: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和无法摆脱的礼教枷锁。

三、教学难点: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残祥林嫂的肉体和心灵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所说的话。

问题: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老师:还有吗?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 丧夫——被认为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丧子——失去亲情的依靠? 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 没有人关心她?3. 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与结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抗争表现结局(1)第一次丧夫来鲁镇:勤劳工资被婆婆拿去,被抓回去强迫改嫁,(2)第二次丧夫:勤劳养育儿子儿子死了,被赶出屋(3)失独后来鲁镇:捐门槛,精神救赎被视为不洁,不准祭祀,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4)面对别人的嘲笑,她无言抗议更加孤独4.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

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宗法又以礼教与政权、神权、夫权、族权相结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环境——中国农村;、祥林嫂身边的人——鲁四老爷、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妈、卫婆子(1)封建礼教:失节者大、从一而终思想,使其处处受到鄙视;(2)封建迷信:摧残她的精神(死后被锯开来);(3)封建家长制:婆婆领走工钱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来收房,没有了去处;(4)封建地主阶级:经济上盘剥、精神上毒害。

明确:封建礼教、神权迷信使得祥林嫂尊严被践踏、被愚弄最终摧毁她的精神和肉体。

5.总结: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人,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压榨迫害的人,又是一个一直努力抗争命运的人,她善良、朴实、淳厚,想用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作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证。

《祝福》鲁迅教学设计

《祝福》鲁迅教学设计

《祝福》鲁迅教学设计每每教到鲁迅的文章的时候,我都能够深切的体会到,鲁迅,一个弃医从文的革命者内心的控诉。

下面是我的一篇《祝福》的教学设计,希望大家一起来分享。

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全文,能够具体说出故事的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能说出文章所采用的的倒叙的叙事手法,并能分析并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

3、能概括出祥林嫂一生所发生的事情。

4、能能体会祥林嫂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并能初步感知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教学内容:1、故事六大情节(重点)2、倒叙的作用(重点、难点)3、祥林嫂的人生阶段(重点、难点)三、教学过程:导入:在辛亥革命后的某一天,浙江绍兴鲁镇发生了一桩命案。

据说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妇人在新年祝福的时候死在了冰天雪地里。

而有一个人正好见证了整桩命案的发生,于是便将他所知道的叙述了出来。

那么,这个没有春天的年轻的老夫人到底是谁呢,在他身上到底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又是谁是这桩命案的始作俑者呢?而这个故事的见证者又是怎样为我们展现这个故事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鲁迅先生的《祝福》,一起去深入了解体会文中受害者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一)概括故事情节快速地浏览这篇文章,在读的过程当中要求大家:(展示ppt)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并且思考: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回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小问,明确小说采用的是倒叙的修辞手法。

再引导学生进行“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六部分的情节概括序幕:鲁镇准备祝福结局:祝福之夜惨死开端:逃避初到鲁镇发展:被逼卖到贺家高潮:再寡再到鲁镇尾声:鲁镇正在祝福请学生回答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祝福》教学教案

《祝福》教学教案

《祝福》教学教案教学目标:理解《祝福》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的基本内容。

分析并讨论小说中的主题、象征手法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课文《祝福》的复印件或电子书。

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件和播放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话题: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习俗,引出“祝福”的概念。

提问激发兴趣:你们对“祝福”有什么理解?在什么场合下会给予或接受祝福?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二、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义。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她的命运如何?三、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命运及其成因。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人物(如鲁四老爷、柳妈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如封建礼教的压迫、人性的冷漠与麻木等。

分析作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想要表达的社会批判意义。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祝福”的双重含义。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对话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

四、拓展延伸观看与《祝福》相关的视频片段或电影改编,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讨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以祥林嫂或其他人物的视角重写故事片段。

五、总结归纳归纳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及阅读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六、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题。

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文学评论,表达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通用8篇)一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特别是对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把握。

2、深刻认识作者塑造祥林赛形象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祥林嫂的悲剧及其典型意义。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疑难之处并做好标记,准备课堂质疑。

2、搜索并整理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红楼梦》。

他自己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

可见,鲁迅是拥有一双慧眼,看穿了社会的阴暗、世态的炎凉,塑造了无数个被炎凉包裹、直至吞噬的“小人物”。

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笔下另一位令人同情的人物——祥林嫂,感受一下她的悲剧命运。

二、学习过程(一)走进鲁迅——冰凉裹身阅读,整体把握并初步了解社会环境。

环境是人物命运的土壤,鲁镇是典型环境。

通过阅读,谈谈对鲁镇的整体印象。

明确:自然环境:冰冷沉郁(灰白色的沉重的万云,天色阴暗,雪花漫飞) 人文环境:落后、陈旧(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书房环境、祝福场景)人际关系:虚伪、淡漠(鲁四老爷对“我”的寒暄、众人对祥林嫂之死的反应)整体印象:鲁镇——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展示地”,这里气氛沉重、压抑,时时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这就为小说笼罩上了一层幽暗阴郁的色调,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悲惨。

(二)三见祥林嫂——怎一个“惨”字了得课文主要对祥林嫂进行了三次外貌描写,记录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

梳理课文,完成下表:分析:祥林嫂的境遇可谓每况愈下。

从第一次描写我们能看出她虽贫困、悲痛,但还有活力;从第二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极度悲哀,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从第三次描写我们看出她已经绝望、麻木。

三次描写层层深入,对照鲜明,震撼人心。

2、质疑:祥林嫂初来鲁镇不过二十六七岁,至死前后大约五年时间,课文中却写道“头发已经全白”,这是否太夸张了?明确:并无夸张。

祥林嫂生前饱受折磨——丧夫失子、再嫁的耻辱感、灵魂的有无,使她一次次陷入悲剧的泥淖,厄运已经把她折磨成非人非鬼、非死非活的模样,所以容貌与年龄很不相符。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

《祝福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把握小说的主题。

2. 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 难点:探讨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理解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3. 点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和归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引出《祝福》这篇小说。

2.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 教师提问:祥林嫂经历了哪些不幸?3. 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

- 讨论: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4. 主题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 明确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 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祝福》的理解和感受。

-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

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A、人物鉴赏:a、祥林嫂b、鲁四老爷c、柳妈d、卫老婆子e、四婶f、祥林嫂的婆婆g、我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C、环境鉴赏:a、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b、祝福景象的描写及其作用;c、文中关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

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

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2、祥林嫂死因探究3、祥林嫂个人简历4、文题—“祝福”之我见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6、雪景作用之我见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识记A、关于《彷徨》B、烟霭等词语2、理解、分析A、理解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B、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C、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及对主题的作用D、倒叙手法(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预习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1924年前后中国社会的状况2、读23遍课文第一课时一、导入1、列表回顾中学课本中所涉及的鲁迅的作品、文集、体裁2、关于彷徨及祝福的创作背景A、鲁迅此时的思想状况:由呐喊而彷徨B、1924年前后的历史:辛亥革命1911年、五四运动1919年。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

祝福教学设计(优秀7篇)等奖鲁迅《祝福》教学设计篇一一、课文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看了夏衍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祝福》,并布置同学们根据课文改写《祥林嫂的故事》,下面请位同学来讲讲《祥林嫂的故事》。

(用电脑把相关情节的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增强形象性。

)二、学生讲述祥林嫂是卫家山人,二十六七时死了男人,从家里逃出来后,由卫老婆子介绍给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鲁四老爷讨厌她是个寡妇,时常皱着眉头,一副不太高兴的样子。

日子很快过去了,祥林嫂做工十分卖力,甚至比男人还勤快,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都由她一人包办,这一年鲁家竟不用雇短工。

新年刚过了不久,祥林嫂到河边淘米洗菜,被婆家的人用白蓬船绑了回去。

婆家又把祥林嫂卖给贺家坳的贺老六,用买得的钱做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

祥林嫂拼死反抗,在拜堂时猛撞香案,血如泉涌。

好在贺老六待祥林嫂不差,家中又添了个男孩阿毛,日子还算安稳。

哪知两年以后,厄运再次降临到祥林嫂头上。

先是丈夫患伤寒去世,接着两岁的儿子阿毛又被狼衔去吃了五脏,只剩一只小鞋挂在刺柴上。

贺家大伯来收屋,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只好回到鲁镇做鲁四老爷家的女工。

鲁四老爷告诫鲁四太太,祭祀的时候不要让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反复地向人们诉说着阿毛被狼吃的悲惨故事,但镇上的人却渐渐对她失去兴趣。

自从和柳妈谈了天,知道死后的魂灵要锯开两半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捐门槛,让千万人践踏才能赎罪。

从此,祥林嫂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用历来积存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

她本以为可以坦然地做祭祀的活儿,但是鲁四太太仍然不让她插手,使他大受打击。

她的精神更不济了,记忆尤其坏,最后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鲁镇即将进行祝福之时,祥林嫂冻死在镇上,结束了她悲惨而又屈辱的一生。

三、寻找凶手究竟是谁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带着疑问、痛苦,也带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临死前有什么遗愿呢?她临死前提了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以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有没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吗?对魂灵,祥林嫂既“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鲁迅小说《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小说《祝福》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小说《祝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

(3)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认识到文学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提高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基本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小说深层含义的挖掘。

2. 鲁迅先生文学风格的特点。

3. 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祝福》的创作背景。

2. 阅读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祝福》,感知小说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3. 课堂讨论:针对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4. 内容解析:对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反讽手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鉴赏能力。

7.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巩固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以及分享和交流的能力。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对祝福的理解和掌握。

2.获得用祝福表达心情的技能。

3.培养学生心中充满祝福和关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学会用祝福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带有情感的祝福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任课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祝福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祝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完成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呈现出来。

3.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的祝福语录,让学生了解祝福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祝福。

要求学生分析祝福的表达方式,并且选出最感人的几句话。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祝福,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理解,让学生通过祝福语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祝福类歌曲或电影,以“生日快乐”的歌曲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惜,让学生领悟不同祝福语背后的深刻意义。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讲述自己所表达出的感受,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祝福价值的理解。

5.作业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要求学生写下一封祝福信或一个祝福信的片段,充分发挥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小组练习情况的检查。

2.祝福语理解能力的把握情况。

3.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对“祝福”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更感兴趣,产生更加自然深刻的理解。

当教师用一颗爱心去做好每堂课的设计,便会令学生成为健康、长期、积极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

初中语文祝福教案

初中语文祝福教案

初中语文祝福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会祝福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领会祝福的含义,培养爱心、同情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手法。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祝福?我们平时是如何给他人祝福的?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鲁迅的《祝福》,了解祝福的含义,感受作品中所传递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祝福的含义。

2. 强调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作品中所传递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 分析课文中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

三、情感教育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现象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 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现象。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祝福的含义。

2. 强调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祝福的含义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的教案

鲁迅《祝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探讨。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祝福》的基本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3)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祝福》。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2)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才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练习:(2)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6. 总结反馈:(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2)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祝福》,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文学评论:评估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能力,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通用5篇)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通用5篇)

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通用5篇)优秀语文《祝福》教学设计(通用5篇)1一、学习内容概述《祝福》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之一。

全篇充满了沉重的气息。

不仅有祥林嫂的穷、祥林嫂的苦和意外灾祸的沉重描述,更有封建的礼教制造的压抑的精神氛围。

文中故事是较易读的,但要理解故事中的深层次含义并非易事。

二、课程标准和课题研究中的相关内容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能自主选择恰当地课题,运用讨论、查找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展示交流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三、学习者分析__级自动化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但对鲁迅的主要作品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比较活跃,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word、PPT等信息处理工具,会利用bbs进行交流,初步会上网搜索资料。

四、教学目的1、学会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能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2、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简单的文学研究。

能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创造。

3、能联系生活,感悟作品环境,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工具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广播。

软件:采用《天空教室xp2》制作的网络教学平台。

2、学习地点:四楼微机室3、设计课时:3课时4、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六、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包括:参与讨论、协作与交流、作品创作小组评价包括:协调合作、成果评价、创新能力七、注意事项1、给学生学习的过程,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网络为语文服务,本质是工具性,关键是教师对语文的教学,而非技术3、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搞浮浅的热闹。

4、最终以学生获得研究方法、文学欣赏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为目的,以对课文的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为重点。

5、微机室学生思维不易集中,应加以注意。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

《祝福》教案《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挖掘本文的主题,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围绕主问题,思考讨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进而挖掘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提高学生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探究作品的主题。

文本比较长,给学生阅读分析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过程导入语:现代作家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那么,祥林嫂为什么非死不可呢?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呢?这节课,我们来深入探讨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和本文的主题。

1、(出示主问题)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是谁把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了深渊?2、围绕主问题,设计几个小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1)从祥林嫂的外部生存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外因。

思考她身边有哪些人?把他们分类,他们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命运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从祥林嫂的内心环境入手,分析悲剧的内因。

阅读“祥林嫂再嫁”一段,思考她闹得“真出格”,说明了什么?她的追求是什么?她为什么追求那样的生活?她有着怎样的道德观?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遭遇之间的矛盾,给她造成的影响是什么?3、学生思考,讨论。

4、学生发表讨论的结果,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师中肯评价,引导发言。

外因:鲁四老爷四婶剥削者政权剥削、鄙视祥林嫂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夫家大伯族权卖出祥林嫂,逼迫她赶走她,直接改变了祥林嫂的命运鲁镇人鲁四老爷家短工等普通群众夫权鄙视、奚落、嘲笑祥林嫂柳妈神权给祥林嫂沉重的精神负担内因:祥林嫂1)祥林嫂闹得越出格,说明封建思想对她毒害越深,她追求贞节的好女人形象;但封建制度却使她被逼再嫁,使她不能维护好女人形象;这对矛盾,使她产生强烈的负罪感,给她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她欲生不能。

2)死后被分尸等鬼神迷信思想又使她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使她欲死不敢。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3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3篇

《祝福》鲁迅教案设计8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过程、方法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情意目标: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2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用具课本设计理念《祝福》是短篇小说的精品,提供了丰富的小说鉴赏资源。

但鉴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侧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

首先,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结构有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其次,小说刻画的形象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方法丰富多彩,值得体味;再次,小说的主题特别深刻,但学生对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比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计划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

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五篇)鲁迅《祝福》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学*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祥林嫂的悲剧,了解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封建社会礼教吃的人本质。

[教学重点]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难点]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教学设想]1、文内容丰富深刻,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点。

2、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整体教学3、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教学方法]分析法、欣赏法,体会法[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有这样一个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褴褛地从现代名著中向我们走来,她有过年轻、美貌,有过幸福,却一步一步的走向绝望走向死亡。

这个女人就是祥林嫂,这个形象的缔造者就是鲁迅。

二、背景介绍《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

三、快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序幕写祝福景象;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考虑以下问题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体时间呢?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给世人留下过甜甜的笑容,请你找出来读读,你能在这些笑容背后发现什么吗?3、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鲁迅是怎样实践他的写作主张的?请你找出本文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并品出其中的内蕴。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祝福》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鉴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

3、鉴赏环境描写对人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方法】研讨、点拨。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想】__是鲁迅的代表著作之一,背景深,内容多。

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孔已己》《社戏》《故乡》等,但《祝福》对学生来说,难度仍然很大。

因而鉴赏这篇课文应建立在学生熟读__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进行鉴赏。

教学时不应面面具到,必须突出鉴赏小说中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把握难点即全文几次祝福场景描写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在许多__中还十分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来加以揭示和批判,意在复兴,在改善,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

今天,我们共同研讨鲁迅小说《彷徨》集中《祝福》为我们塑造的一个病态社会下的一个典型的妇女形象──祥林嫂。

二、作者简介1、学生回忆鲁迅。

2、教师补充。

三、背景资料1、《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

2、《祝福》写于1924年。

鲁迅还是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将年农村的一个小镇,而且唤作鲁镇。

鲁镇边式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

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以及镇上的人们,祥林嫂山村的婆婆、卫老婆子、贺老六,还有作为小说叙述者的我,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

祥林嫂的命运是为这个环境所决定的。

只有具体分析这个社会环境,才能深入认识这个病态社会的诸多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成都市华阳中学李涛
教学目标
1、初读文本,梳理小说的情节,掌握倒叙的情节结构及理解倒叙的作用。

2、初读文本,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命运,感知人物形象。

一:导入
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有一篇著名的演讲——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

我觉得对今天的青年学子来说很有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朗读温教授演讲中的一些句子,来开始今天的《祝福》之旅。

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尽管去世几十年,但他当年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到今天恐怕还是新鲜的。

近百年来,有那么多知识分子,但对中国文化了解最深入的,鲁迅可能是第一人,是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人还要发现是要发现的。

鲁迅的眼光不一样,他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的一些问题、弊病,现在还大量存在于社会中。

鲁迅的出现是个艺术,鲁迅是我们民族精神普遍溃败时的中流砥柱。

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克尔凯郭尔、帕斯捷尔纳克、布罗斯基这些思想家,是同一水准的。

把中国的病根看出来了,这是鲁迅的伟大。

希望同学们今后有意识地多看一些富含哲思的书,让自己成为有思想的高中生。

二:作家作品介绍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
《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2、鲁迅作品
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热风
1、鲁迅:由《呐喊》而到《彷徨》
(1)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
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2)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等。

(3)《彷徨》简介:
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

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

题《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示众》、《长明灯》等。

参考资料:公冶《孤独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时候。

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

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

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

因此他彷徨。

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

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

于是,他就彷徨。

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

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

生的无奈。


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名作欣赏》2001年5期,总第126期)一文中对《彷徨》的评价是‚色貌如冰,肝肠似火‛。

他还说:‚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

……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

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


三:解题
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公顷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四:初读文本、梳理情节
1、读完了这篇小说了,它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哪位同学能来为我们复述一些整个故事。

设计这一步的意图是:学生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的采用顺叙的方法,以此引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倒叙手法的思考。

2、复述故事的时候,同学们可能在复述重点的选择上都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感兴趣和情感触发点都不相同。

但是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活动的情节,是表现作家写作主题的情节,那它是一个客观的所在。

我们要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那就需要对故事情节进行仔细的梳理概括,看看作者在情节设置
上的用心之处和意图。

教师点拨: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学生自行概括情节。

明确:
序幕鲁镇的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死在大雪中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祥林嫂死后鲁镇的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3、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出小说的情节结构热点的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说明了这篇小说的结构为倒叙。

4、思考:为什么鲁迅在《祝福》的结构设置上采取倒叙的手法
明确:(1)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

与作品的写作意图有关系。

五:初读文本,感知人物
1、老舍先生说过:“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小说的阅读,首先是对人物形象的感知,继而才是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同学们读了这篇小说后,主人公祥林嫂给你留下怎样的初步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结合情节谈对祥林嫂的初步感受。

可能有的感受:1、命运悲惨,被压迫、被摧残的可怜人
2、勤劳善良、隐忍顽强
2.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扣着情节来仔细看看,祥林嫂到底有没有幸福的春天。

明确:
祥林嫂的人生:
快乐与幸福苦难与不幸
逃出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被婆家卖掉
满足,有笑影,白胖了拼死反抗
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有自己的房子她又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生了儿子胖了
被鲁镇的人歧视(阿毛、额头上
的疤)
被鲁四老爷歧视
对地狱的恐惧
捐门槛赎罪参加祭祀仪式被拒绝
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
鲁家,沦为乞丐
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而死
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

开头的“序幕”揭示
了主人公祥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接着用倒叙的手法,先写祥林嫂悲惨的人生结局。

同时,把祝福景象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连在一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时也设置了强烈的悬念。

然后对悲剧的主体内容,即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

按着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最后,仍以鲁镇的祝福景象作为尾声,首尾呼应,同时又是和人物的命运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凸显作者的写作主题。

七:作业安排
完成课后练习2:祥林嫂外貌的3次改变。

为下节课的人物形象分析做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