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单簧管奏鸣曲第二首 分谱

合集下载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是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作品,作为奏鸣曲的代表之一,它展示了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

这首奏鸣曲的作品编号是作品120号,表明它在勃拉姆斯创作生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文将从作品的背景、结构、特点和表现意义等方面,浅谈这部杰出的单簧管奏鸣曲。

让我们从勃拉姆斯本人来了解一下这部作品。

勃拉姆斯在1854年完成了这部单簧管奏鸣曲,原本是为了他的好友亚历山大·贝勒尼茨北京利用而创作的。

勃拉姆斯和贝勒尼茨是多年的好友,而贝勒尼茨本身也是一位杰出的单簧管演奏家,因此勃拉姆斯为他创作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也是出于对友情的表达和对好友音乐才华的尊重。

而这部作品也成为了单簧管曲目中的经典之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结构和特点。

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分别是快板、缓板和终板。

第一乐章的快板部分展现了勃拉姆斯的激情和豪迈,而缓板部分则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和细腻。

整个乐章的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旋律悠扬而富有感染力。

第二乐章则更显深沉和内敛,表现了勃拉姆斯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音乐的思考。

终板则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它以豪迈和激情的音乐语言,展示了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主题的全面表达。

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以其浓厚的复调和丰富的旋律著称,而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也充分展现了他的音乐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深邃而感人,起伏有致,让人仿佛置身感受着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而在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中,勃拉姆斯对旋律的设计和声部之间的对话尤为出色,音乐的表现力极强,令人为之倾倒。

勃拉姆斯对器乐的运用也颇具心得,他充分发挥了单簧管的音乐特色,让这部奏鸣曲成为了单簧管曲目中的经典之一。

让我们来谈谈这部《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的表现意义。

作为勃拉姆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单簧管奏鸣曲不仅展现了作曲家丰富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更是勃拉姆斯和他的好友贝勒尼茨之间深厚友情的见证。

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音乐分析

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音乐分析

当代音乐2020年第12期MODERNMUSIC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音乐分析王天时[摘㊀要]约翰内斯 勃拉姆斯是德奥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作曲家之一ꎬ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题材不同的音乐作品ꎮ在晚年期间ꎬ创作了非常成熟的«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ꎬ充分地表现出勃拉姆斯对室内乐的理解与诠释ꎮ本文在约翰内斯 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曲式结构与乐器的运用方面来探讨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的作品风格ꎮ[关键词]单簧管ꎻ勃拉姆斯ꎻ五重奏[中图分类号]J614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2-0095-03[收稿日期]2020-06-15[作者简介]王天时(1990 ㊀)ꎬ男ꎬ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ꎮ(杭州㊀311121)㊀㊀1891年勃拉姆斯结识了单簧管演奏家穆尔菲尔德ꎬ正是被穆尔菲尔德的演奏所吸引ꎬ才有了«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Op 115这部匠心之作ꎮ单簧管作为该作品中唯一的管乐器ꎬ有近四个八度的音域ꎬ各音区音色对比明显ꎬ轻响幅度大ꎬ属于华彩性技巧的乐器ꎮ弦乐器组每件乐器不同音区的声音色调㊁演奏法相对统一ꎬ与乐器组内的任何乐器之间都能够高度融合ꎬ具有极强的包容性ꎬ这是很多乐器组很难达到的ꎮ在弦乐组乐器的衬托下凸显出单簧管音色的圆润与张力ꎮ勃拉姆斯散文式的手法㊁节拍移位㊁展开式变奏㊁旋律与和声错位㊁调性夸张的转换都在«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Op 115中体现得淋漓尽致ꎮ勃拉姆斯十分善于运用弦乐的不同音区效果的对置或由声部排练顺序的倒置交错而形成的特殊色彩ꎮ无论是乐曲的结构还是乐器之间的运用都恰到好处ꎮ 被人们认为是20世纪现代音乐语言的 微复调 与 音色旋律 的完美结合 [1]ꎮ一㊁第一乐章音乐特点Allegro快板ꎬ以b小调为主写的奏鸣曲式ꎮ色彩极为温暖㊁暧昧ꎬ这使全曲在期待中开始ꎬ以传统的三度叠合构建进入全曲ꎬ运用看似古典主义的和声手法ꎬ但仅在第4小节弦乐声部就出现了还原Aꎬ给人的感觉像是D大调的开始ꎬ在和声音响中造成调性上的错觉感ꎮ随后第5小节单簧管加入ꎬ使有错觉感的调性变为明朗ꎬ确定为b小调ꎮ真正单簧管低音区的加入及小调自身的音响色彩特点ꎬ将全曲带入安静㊁忧郁的情绪中ꎮ在某些方面也能感觉到勃拉姆斯创作时的心境与用意ꎮ而后第一乐章的发展部与展开部多次转调ꎬ使乐曲层次色彩丰富ꎮ第一乐章28-31小节㊁87-94小节是全曲第一次五种乐器密集地交替轮奏ꎬ形成音色 转调 ꎮ音色的 转调 通过中间色调由A转到B的音色ꎮ在音色短暂的叠合之后变成另一个器乐演奏ꎮ在乐谱中乐器组之间转换 [2]ꎮ以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为主要特点ꎮ在各自最有特色的音区进行连接ꎬ由大提琴-单簧管-中提琴-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单簧管-中提琴-第一小提琴-单簧管结束ꎮ通过转换不难发现ꎬ单簧管与其他四个弦乐器ꎬ无论先后顺序ꎬ均加以对话ꎬ既突出了单簧管与弦乐器之间音区㊁演奏法的对比ꎬ创造出更多的音乐色彩ꎬ同时又体现了单簧管在这部作品中的重要性ꎮ由此可以看出勃拉姆斯根据不同乐器的自身特点来诠释他对配器的理解与运用ꎮ第一乐章的高潮部分在190-198小节ꎮ首先由单簧管和第一小提琴同时演奏出高音域的十六分音符ꎬ快速的两小节后ꎬ第三小节加入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ꎬ用各自最具有声音代表性的音区排列ꎬ加入十六分音符快速地演奏ꎮ在192小节的第二拍开始所有声部ꎬ用最饱满的织体来同时演奏出最激烈部分仅有的安静ꎬ这正是勃拉姆斯的高明之处ꎬ用音量的对比使第一乐章结尾更加具有张力ꎮ在194小节单簧管与第一小提琴强烈地连续切分ꎬ把整个乐曲推向最高点ꎮ在195小节紧接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旋律ꎬ还是由单簧管和第一小提琴同时完成ꎬ形成了音色的叠合ꎮ这与第一乐章的最开头非常安静的相同旋律形成极大的音乐性对比ꎮ紧接着197-198小节单簧管激烈地下行音阶ꎬ在织体上更凸显单簧管的音色与张力ꎮ第一乐章结尾205小节到最后ꎬ从大提琴最低音区开始到中提琴㊁第一小提琴紧接ꎬ由第一第二两把小提琴一起演奏回到主题元素ꎬ把开头的动机拉宽ꎬ结束在b小调590主和弦上ꎬ最后在无限延长的和弦上逐渐消失ꎮ这不仅使得第一乐章更加饱满ꎬ主题更加明确ꎬ又为第二乐章的开始做好了铺垫ꎮ由此可见勃拉姆斯对音乐整体性的熟练把握ꎬ他已经进入高超又成熟的音乐创作时期ꎮ二㊁第二乐章音乐特点Adagio柔板ꎬ以B大调为主写的三段式结构ꎮ开头由弦乐交替轮奏八分音符与三连音配合ꎬ三对二给人以迷离㊁沉浸㊁若隐若现的感觉ꎮ但这种写作手法在勃拉姆斯早期的作品中并不受欢迎ꎮ勋伯格曾明确地指出: 当勃拉姆斯要求钢琴家一只手演奏二连音或四连音ꎬ而另一只手演奏三连音时ꎬ人们很不喜欢ꎬ并说这使他们感到头昏脑涨ꎮ但是这可能是许多当代乐谱中复节奏结构的开端ꎮ [3]正是因为勃拉姆斯大胆的运用ꎬ才使得第二乐章整体的音乐结构在情绪上与传统古典音乐的形式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与创新ꎮ单簧管明亮的高音区作为旋律凌驾于其它弦乐器的音色之上ꎬ在优美的旋律中突然中断ꎬ好似美好的憧憬被切断ꎮ第二段以单簧管为主导ꎬ在弦乐规整的伴奏里面相对自由地演奏三十二分音符的六连音与六十四分音符的九连音ꎬ这更加表现出勃拉姆斯对音乐色彩㊁线条的构想丰富ꎬ也写出了勃拉姆斯性格㊁情感ꎬ以及他在经历世俗后对情感的沉淀ꎮ暗色调的运用ꎬ烦恼与困惑在一起纠缠ꎬ更加表现出勃拉姆斯较为纠结的音乐风格ꎮ与此同时ꎬ使演奏家们的表现力更加自由㊁狂放ꎮ第三段由单簧管引出ꎬ结构与第一段非常相似ꎬ与开头相呼应ꎬ又恢复到他对美好的憧憬ꎮ这一段似乎是匈牙利风格的狂想曲ꎮ开头1-7小节ꎬ单簧管明亮的高音区作为主旋律凌驾于其它弦乐器的音色之上ꎬ与此同时第一小提琴用较低的音区演奏另一种旋律ꎬ通过连续切分轮奏的演奏方式ꎬ营造出两条缠绵的㊁相互交融的旋律线条ꎮ第一小提琴在既定的节拍模式中ꎬ用连续切分破坏了原有的强拍㊁弱拍规律ꎬ造成重新划分重音的听觉效果ꎮ时而以为小提琴是正拍ꎬ时而以为单簧管是正拍ꎮ单簧管与第一小提琴柔和的演奏技巧ꎬ形成音乐色彩线条的对置ꎮ由弦乐中提琴-第二小提琴-大提琴ꎬ重复三连音与八分音符的轮奏ꎬ一直保持三对二的对位结构ꎬ使音乐的密度增加ꎬ律动缥缈灵活ꎬ织体更加丰富ꎬ铺垫出幽静的音乐背景ꎬ好似作曲家满怀愁寂与孤独ꎬ也像在回忆着美好的过去ꎬ给人以悲情㊁寂静的感觉ꎮ第52小节开始ꎬ突然情绪转换ꎬ在优美的旋律中突然中断ꎬ好似美好的憧憬被切断ꎮ以单簧管为主导ꎬ在弦乐规整的伴奏里面相对自由地演奏三十二分音符的六连音与六十四分音符的九连音ꎬ这更加表现出勃拉姆斯对音乐色彩㊁线条的构想丰富ꎮ弦乐声部以大线条规整的拍子作为铺垫ꎬ九连音与十一连音是奇数的拍子ꎬ所以更有向前的张力ꎬ这样通过不同节奏的递进ꎬ从简单到密集再到较为宽广的符点八分音符排列ꎮ第二乐章柔板由安静到狂热ꎬ密集又回到平静的音乐情绪里ꎬ通过多次的反复ꎬ从而表现出勃拉姆斯在第二乐章里纠结㊁犹豫不定又焦躁不止的音乐情感ꎮ这也反映出勃拉姆斯的性格㊁情感ꎬ以及他在经历世俗后对情感的沉淀ꎮ暗色调的运用㊁ꎬ烦恼与困惑在一起纠缠ꎬ更加表现出勃拉姆斯较为纠结的音乐风格ꎮ与此同时给演奏家们更多表现自由的音乐色彩㊁狂放夸张的音乐线条的构想空间ꎮ在第二乐章同样也能找到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相同元素演变而来的音乐讯息ꎮ第二乐章的高潮在70小节ꎮ前面69小节由弦乐的震弓以及大提琴密集的六十四分音符增加整体共鸣与紧张度ꎮ 单声部性质的音型化织体 体积 也不断 膨胀 最终构成了和弦性质的节奏音型化 增添了音乐的力度与气势 [4]ꎮ单簧管音域不断升高至第二乐章最高音 记谱音高g3ꎬ与ff的力度同时出现ꎬ在结构上达到最高的支撑点ꎬ这也是勃拉姆斯精心构架出来的ꎮ85小节单簧管以多次出现的密集音型的演奏方式来补充高潮部分ꎬ再次强调第二段的紧张度ꎮ87小节由大提琴开始ꎬ中提琴连接ꎬ再由单簧管起拍回到第二乐章开头的第一主题ꎬ结构与第一段非常相似ꎬ与开头相呼应ꎬ又恢复到他对美好的憧憬ꎮ这一段似乎是匈牙利风格的狂想曲ꎮ这样正是勃拉姆斯较为规整的三段式写作手法ꎮ三㊁第三乐章音乐特点Andantino㊁Prestononassai㊁maconsentimento小行板ꎬ带情感但不焦急的急板ꎬD大调为主的奏鸣曲式ꎮ没有太多节奏与调性的变化ꎬ开始至急板里面连续的切分与第一小提琴的交替切分ꎬ把第三乐章带入高潮ꎮ第三乐章只是起到了一个间奏曲的作用ꎬ 算不得真正的谐谑曲 (勃拉姆斯自述)ꎮD大调的行板开始ꎮ它不像一般的古典或是浪漫主义作品ꎬ在第三乐章运用三拍子的 小步舞曲 的模式ꎬ在这个行板的基础上 半小步舞曲半兰德勒舞曲 的方式以四拍子的结构构成ꎮ如第三乐章开始由单簧管㊁中提琴㊁大提琴以微复调形式开始ꎮ 微复调常发生在一个较为仄小的音区中ꎬ借此造成音色的交融ꎮ因此微复调也常发生在同族音色 尤其是弦乐组中 [5]ꎮ几乎同样的元素在第8小节开始ꎬ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加入ꎬ再一次强690当代音乐 2020年第12期化第三乐章的主题ꎬ加厚织体ꎬ使音乐的层次更明显ꎮ带有谐谑曲元素的轮奏由中提琴开始ꎬ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反复地轮奏ꎬ后由中提琴向第一小提琴轮奏过度ꎬ再一次把单簧管带回第三乐章主题ꎬ使得这一段作品具有完整性ꎮ带情感但不焦急的急板在34小节开始ꎬ由弦乐组演奏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和符点节奏ꎬ使这段音乐非常活泼ꎬ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动机ꎬ以此来确定副主题ꎬ元素来源是小快板 的前面四个音ꎮ在54-63小节㊁140-149小节开始仿佛捕捉到第二乐章连续切分的元素ꎬ但是又不失第三乐章急板的律动ꎮ主题与主体之间ꎬ犹如时空穿梭一般ꎮ这段一直保持着相同的速度ꎬ最后用跨小节的连线完成了好似放慢一倍的音乐感觉回到第一主题ꎬ最后结束在D大调上ꎮ曲中弦乐运用了大段拨奏ꎬ更加突出了作曲家对单簧管的喜爱ꎮ四㊁第四乐章音乐特点Conmoto速度加快ꎮ以b小调为主的变奏曲式ꎬ全乐章共有五段变奏ꎬ在乐章间多次反复演奏ꎬ多次呼应主题ꎮ这也非常像回旋曲式的写法ꎮ勃拉姆斯最具创造性的写作手法(即音乐创新的核心)是展开式变奏ꎮ有逻辑地变化㊁发展ꎬ在不断加入新的因素㊁融入新鲜血液的同时ꎬ构建起主题ꎬ发展成呈示部ꎬ音乐在保持内在统一的情况下ꎬ对包含几个乐章的大型套曲起到一种 结合 作用[6]ꎮ最后一次变奏由三八拍延伸至六八拍ꎬ与第一乐章的动机相互呼应ꎮ音区㊁音色㊁节奏音型化㊁线条音型化的运用ꎬ也是勃拉姆斯细心之作ꎬ在结构上更好地回归主题ꎬ使全曲更加完整ꎮ 音型化声部也可以构成更为蜿蜒曲折的旋律线ꎬ就好像是从内声部和声中派生出来的支声复调性声部一样ꎮ线条的起伏较大时ꎬ还可运用声部的转接ꎬ在不同音区中形成意趣盎然的模仿进行多层次旋律化音型的组合 [7]ꎮ在情绪上好像回忆当初的沉痛心情ꎬ直至寂静的曲终ꎮ此乐章的开始是以弦乐为主进行的ꎬ单簧管好似在其中点缀一般ꎮ第一变奏在33小节开始ꎬ由大提琴低音深沉的八分音符强有力而又连贯地演奏ꎬ单簧管同样在里面还是点缀的色彩ꎮ第二变奏在65小节开始ꎬ中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强有力地切分ꎬ单簧管还是点缀的色彩ꎬ只是这次演奏时ꎬ从超高音区开始向下的音在强的音量上演奏ꎬ更加凸显单簧管在其中的特点ꎬ也是开始推向紧张的气氛ꎮ第三变奏在97小节处开始ꎬ与上一个变奏形成非常大的反差ꎬ音量是由轻的㊁柔和的开始ꎬ在单簧管和第一小提琴弱起的十六分音符以连贯的演奏法相互交错缠绵ꎬ产生非常优美的旋律线条ꎮ在103小节处开始ꎬ单簧管的旋律加入断奏效果ꎬ使得第三变奏中增添活泼的元素ꎬ也与前面单簧管连奏的旋律产生小的对比ꎬ增加音乐的层次和色彩ꎬ更多地体现出单簧管的表现力ꎮ第四变奏在129小节处开始ꎬ单簧管在衔接第三变奏结尾非常轻的音量和音乐感觉开始ꎬ又把音乐带到了一个新的宁静甜美的旋律中ꎬ伴奏声部交替地演奏十六分音符ꎬ使得背景更为宽广ꎮ单簧管与第一小提琴的交替演奏ꎬ再一次确定了单簧管与第一小提琴在五重奏中的重要应用ꎮ第五变奏在161小节处开始ꎬ经典的三拍子舞曲风格的节奏ꎬ把大家带入到一个更加轻松的音乐情景中ꎬ也是为后面193小节处能顺利回到主题做一个非常完美的铺垫ꎬ相同的律动顺理成章地把大家带回主题ꎮ最后一个完满的终止式中再一次凸显单簧管灵动的旋律和音区色彩的丰富ꎮ最后211-213小节在一个非常安静的音乐情感中曲终ꎮ结㊀语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不仅是勃拉姆斯最具代表的经典五重奏作品ꎬ同样也是单簧管作品中里程碑式的存在ꎮ这部作品经常出现在国际赛事的曲目列表中ꎮ通过对作品的分析ꎬ更好地了解单簧管在与不同弦乐器之间对话时的角色ꎬ更好地了解勃拉姆斯对单簧管的理解与运用ꎬ以便更好地表现勃拉姆斯音乐的魅力ꎮ注释:[1]张大龙ꎬ徐孟东.勃拉姆斯«单簧管五重奏»第一乐章分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ꎬ1999(02):57.[2]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教程(中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2012:512.[3]SchoenbergꎬstyleandIdeaꎬed.LeonardSteinꎬLondonꎬ1975:131. [4]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教程(上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2012:203.[5]林㊀华.色彩复调[J].中国音乐学ꎬ1986(04):114. [6]大范围的主题研究 大跨度上的结构整合(structuralintegration)引用自MusgraveꎬMichael. Schoneberg sBrahms ꎬBrahmsStudiesꎬEditedbyGeorgeS.BozarthꎬOxfordpressꎬ1990:125. [7]杨立青.管弦乐配器教程(上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2012:208.(责任编辑:崔晓光)790王天时:勃拉姆斯«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音乐分析。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1. 引言1.1 勃拉姆斯作品简介勃拉姆斯《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19世纪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之一。

勃拉姆斯被誉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音乐结构。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勃拉姆斯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室内乐作品,其中《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部奏鸣曲是勃拉姆斯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创作于1894年,是他最后一部室内乐作品之一。

这部奏鸣曲展现了勃拉姆斯成熟的作曲风格,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乐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和情感表达力。

《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也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部奏鸣曲的精湛技艺和深刻情感使其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之作,被广泛演奏和研究,并被认为是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2. 正文2.1 曲目分析《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单簧管独奏曲,该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包括迅速的第一乐章、慢板的第二乐章、舞曲式的第三乐章和快板的第四乐章。

第一乐章的快速节奏和激烈的旋律展示了勃拉姆斯的独特风格,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第二乐章则展现了勃拉姆斯对柔和旋律和复杂和声的把握能力,音乐流畅而动人。

第三乐章的舞曲风格充满了活力和乐趣,展示了勃拉姆斯喜欢使用节奏和旋律的技巧。

第四乐章的快板部分展现了勃拉姆斯对于技术性和动态性的驾驭能力,充满了挑战性和表现力。

整个曲目结构严谨,旋律优美,和声精致,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才华和造诣。

2.2 乐器使用《F小调第一单簧管奏鸣曲》作品120号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作品中单簧管的运用是非常精彩的。

勃拉姆斯巧妙地运用了单簧管的独特音色和技巧,使得整个曲目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表现力。

浅谈勃拉姆斯《E大调单簧管与奏鸣曲》作品第120号

浅谈勃拉姆斯《E大调单簧管与奏鸣曲》作品第120号

乐器孛_佳作赏评浅谈勃拉姆斯《E大调单簧管与奏鸣曲》作品第120号文/原丁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

勃拉姆斯的作品极少采用标题,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有九十余首改编曲、创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这大大提高了他在室内乐创作中的地位,他的室内乐作品件件都是杰作。

勃拉姆斯晚年钟情于单簧管的音色是因为他在1891年结识了单簧管演奏家米尔菲尔德,更因为米尔菲尔德出色的演奏而喜欢和崇拜这位单簧管演奏家,勃拉姆斯认为单簧管的音色更适合与钢琴配合。

他的两首单簧管奏鸣曲是他创作的最后室内乐作品。

笔者一直非常喜欢勃拉姆斯的室内乐,认为晚年勃拉姆斯的作品更加完美、更加动 人、更加深刻,特别是《a小调单簧管三重奏》《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两首单簧管奏鸣曲》。

《第二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从题目来看,这首乐曲的钢琴份量很重,要求钢琴演 奏者与单簧管演奏者之间的配合要非常紧密,要像亲密无间的伙伴,在呼吸、气口、音色、细节等方面都对演奏者有极高的要求。

而我所阐述的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包括我对音乐的理解,与单簧管演奏者之间的合作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我认为要演奏好这首作品必须要对音乐进行分析,找出乐章之间的区别,以至于一些表情记号等都要做深入地研究分析。

这首作品跟《第一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一样,也于1894年创作完成,并于1895年1月首演于维也纳,而不同的是这首作品是三个乐章,它与前文所说的《a小调单簧管三重奏》《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一样,同属于勃拉姆斯晚年专门为单簧管演奏家米尔菲尔德创作的室内乐作品。

在此,我要强调的…点是,这首作品并非一首36~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佳作赏评乐器莩室带钢琴伴奏的单簧管独奏作品,而是单簧管与钢琴二 重奏作品。

当我们深入分析其中的主题动机、趋式结 构、音色布局时,我们就会发现,其中钢琴与单簧管 的份量是等同的。

单簧管演奏中的情感表达——以勃拉姆斯《降E大调第二单簧管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单簧管演奏中的情感表达——以勃拉姆斯《降E大调第二单簧管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单簧管演奏中的情感表达——以勃拉姆斯《降E大调第二单
簧管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
郑弘;姚智野
【期刊名称】《当代音乐》
【年(卷),期】2022()6
【摘要】单簧管优美的音色和丰富的技巧是其作为木管乐器中富有极大艺术张力乐器之一的显著特点,基于这两个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对于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丰富情感表达层次、拓宽情感表达意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单簧管演绎的经典作品《降E大调第二单簧管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通过浅析作品艺术背景、音乐特点与演奏技巧、作品情感价值的挖掘,总结单簧管在演奏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及特点。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郑弘;姚智野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管弦系;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1
【相关文献】
1.解析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演奏风格
2.对勃拉姆斯《第二号单簧管奏鸣曲》第一乐章的一些音乐理解
3.论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古典风格——以《降E大调单簧管奏鸣曲》第二乐章为例
4.浅析钢琴演奏中触键与
音色的关系——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OP.22》第一乐章为例5.贝多芬《降E大调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秋叶飘落——勃拉姆斯的单簧管重奏

秋叶飘落——勃拉姆斯的单簧管重奏

秋叶飘落——勃拉姆斯的单簧管重奏1890年,57岁的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在完成《G大调弦乐五重奏》之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倦。

并非是因为身体的虚弱,而是因为他觉得灵感似乎已经枯竭了。

于是勃拉姆斯宣布封笔,甚至开始准备遗书。

次年,当勃拉姆斯已经开始享受退休的时光的时候,他离开维也纳,前往梅宁根公国去拜访他的老朋友梅宁根公爵和公爵夫人。

十年前,也就是1881年,勃拉姆斯第一次来到梅宁根,并带来了他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引荐的人是时任梅宁根管弦乐团指挥的彪罗(Bülow)。

梅宁根公爵对音乐有着热情的喜爱,依旧保持着自巴洛克时期以来供养宫廷乐团的贵族传统。

正是在梅宁根管弦乐团的伴奏下,勃拉姆斯亲自独奏完成了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彩排。

尽管最终的首演地点选在了布达佩斯,但是之后在梅宁根的演出大获成功。

于是勃拉姆斯和梅宁根管弦乐团开展了一场欧洲巡演,将第二钢琴协奏曲传遍了整个欧洲。

梅宁根公爵虽然是贵族,但并不因为身份地位不同而对勃拉姆斯轻视怠慢,恰恰相反,他们反倒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勃拉姆斯曾将《命运三女神之歌》题献给梅宁根公爵,后来在写给公爵夫妇的信中说:「在梅宁根的日子,可以说是我音乐生涯中最好的时候了。

」这次勃拉姆斯封笔之后再度前往梅宁根,并没有什么新的作品可供上演,但依旧受到了公爵热情的招待。

然而殊不知,勃拉姆斯的此番行程,虽然只有七日,却燃起了他生命最后七年的火光。

勃拉姆斯晚期的重要作品,除了整理他青年时代的手稿之外,几乎全然是围绕着单簧管这件乐器而作的。

勃拉姆斯宣布封笔的那一年,就是他音乐生涯晚期的开端。

次年,在他拜访梅宁根的时候,在一场宫廷音乐会里,听到了单簧管演奏家穆斯菲尔德(Richard Mühlfeld)的演奏。

从当时的记录来看,穆斯菲尔德演奏的最可能是韦伯(Weber)的《f小调单簧管协奏曲》。

勃拉姆斯听了之后,在给克拉拉(Clara)的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就单簧管的演奏来说,没有人可以超越穆斯菲尔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