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一)..共87页文档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第一节绪论一、元代社会概况二、元代文学特点:1.元代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文学迅速发展、繁荣。
戏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臧晋叔《元曲选》、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元杂剧作品162种元曲:元代文学的代表,主要包括杂剧(剧曲)和散曲。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王(郑)2.抒情文学:散曲成为新的文学体式。
隋树森《全元散曲》:散曲作家两百多人,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套数四百多套3.传统诗词仍是广大知识阶层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文学形式。
清顾嗣立《元诗选》等:诗人二千六百多人,诗作三万余首;元诗四大家;杨维祯“铁崖体”先秦歌舞汉魏六朝百戏(角抵)唐代参军戏、踏摇娘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北曲)、南戏明杂剧、明清传奇;三、元杂剧的体制特点1.结构形式:一本四折,楔子2.曲词和演唱特点:一折用一个宫调并一韵到底,一人主唱,曲调由北方歌曲、少数民族乐曲与中原传统音乐结合而成3.科范4.宾白5.角色:旦、末、净、杂;第二节关汉卿和《窦娥冤》一、关汉卿(1225?—1300?),大都人,共写有六十多种杂剧,现存十八种。
二、关汉卿杂剧内容其杂剧可划分为:公案剧、爱情婚姻剧和历史剧三类。
关的代表作《窦娥冤》即为公案剧。
三、《窦娥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为关汉卿晚年之作,叙写了一个冤狱平反的悲剧故事。
故事原型为汉代刘向《说苑》所载的“东海孝妇”故事。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窦娥冤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
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
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
小字端云,从三岁上亡了他母亲,如今孩儿七岁了也。
况如今春榜动,选场开,正待上朝取应,又苦盘缠缺少。
小生出于无奈,只得将女孩儿端云送于蔡婆婆做儿媳妇去。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元杂剧的发展分期:
三期: 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 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 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 1332)。 1332)。 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 1368)。 1333— 钟嗣成《录鬼簿》将元杂剧的作者分为三期:第一期(1234—1276) 钟嗣成《录鬼簿》将元杂剧的作者分为三期:第一期(1234—1276)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所录作者57人,皆北方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所录作者57人,皆北方 人。第二期(1277—1340) 人。第二期(1277—1340)“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及已死 才人不相知者”第三期(1341—1367) 才人不相知者”第三期(1341—1367)“方今才人相知者,及方今 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 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 。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 自的特点。
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 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 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 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 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 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 本准备了条件。 2、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 、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 卑微”“职位不振” 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 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宋金时代,在瓦舍勾栏等固定场所面向城市 民众的各类伎艺演出已经很盛。蒙古军攻占北方以后,在许多地方造成破坏, 但若干中心城市,却反而人口激增,财富更为集中,出现畸形繁荣;全国统 一以后,城市经济的增长更为迅速。而随着都市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自然 也相应地壮大,观赏既富于市俗性又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戏曲对于他们是很合 适的精神享受。他们以自己所拥有的财力支持了元杂剧的成长。3 适的精神享受。他们以自己所拥有的财力支持了元杂剧的成长。3
第一章元代文学
关于元杂剧和散曲作家作品的数量: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仲 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约200人, 作品近600种。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 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选辑,现存元 杂剧作品162种。 据今人隋树森辑录的《金元散曲》所载, 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200多人,小令 3800多首,套数400多套。
二、文学概况:
元代文学大致可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 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 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 约134年。 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曲——第一次 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元代话本在宋代话本的基础上继续盛行。
元曲
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 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 数。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 宋词、大元乐府,诚哉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 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 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 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 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与韵白之分, 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 文。宾白既可以插在各支曲子之间,也可以插在 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 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 情和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 生”的说法。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 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五、角色:元杂剧的角色,可分为旦、末、净、 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 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 的表演。
最新古代文学精品课件元代文学1
孔齐《至正直记》载:“浙西风俗太薄者, 有妇女自理生计,直欲与夫相抗,谓之 私。……今浙间妇女虽有夫在,亦如无夫, 有子亦如无子,非理处事,习以成 风。”“尝见浙西富家,多以母妻之党, 中表子弟,使之入室混淆。”
语言风俗
延祐元年六月二十二日,中书省奏:“在 先诸王、妃子、公主、驸马、各千户每朝 现的,并不拣甚么勾当呵,夏间趁青草时 月来上都有来。如今推称着缘故,不商量 了入大都去的多有,依先体例,休教入大 都去,不拣有甚么奏的并朝现来的勾当呵, 夏间来上都者。端的有忙勾当呵,差使臣 呵,怎生?”奏呵,“那般者。阔阔出、 撒孙每根底说了,教省会与各枝儿者”。 麽道,圣旨了也。钦此。
“答剌孙”(酒) “虎剌孩”(盗贼) “胡同”(水井)
(二)、元代的政治、文化制度
“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即第一 把手),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 永为定制。”
“务施实德,不尚虚文。”
元成宗大徳七年(1303)郑介夫上奏: “今中外百官,悉出于吏。观其进身之 初,不辨贤愚,不问齿德,夤缘势援, 互相梯引,有力者趋前,无力者居后。 口方脱乳,已入公门。目不识丁,即亲 案牍。区区簿书,期会之末尚不通习, 其视内圣外王之学为何物?治国平天下 之道为何事?苟图俸考,争先品级,以 致临政懵无所知。”
服饰风俗 “士庶咸辫发,椎髻深檐胡帽,无复中 国衣冠之旧。甚者易其姓名,为胡语, 俗化既久,恬不知怪。” “为士者亦皆雕几缋绣,习为容饰,以 趋附于时,冀速获仕进,否则讪笑以为 鄙怯。”
婚姻风俗
蒙古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征服, 是处于父权制初级阶段、妇女地位较高 的民族对父权制非常发达,妇女地位较 低的民族的征服。所以,这种征服不但 没有引起妇女地位的普遍降低,反而有 些许回升。
第二节 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
元代文学(一)课件
(二)作品分析
1、《单刀会》《西蜀梦》
《单刀会》
内容: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
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
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
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关羽接到请
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
在关汉卿的笔下,赵盼儿仗义拯救宋引章的一幕,是颇有英豪之气的。如果说,在《单刀会》中,关汉卿把拯厄扶危的希望寄审在历史
人物身上,是在王侯将相中寻觅英豪;那么,在《救风尘》中,他实际上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最有效的抵抗厄运的办法,是自己人救自己人。他让
) 〕 醋葫芦 赵盼儿在得悉宋引章备受周舍的摧残时,扪心自问:“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这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第二折〔
❖ 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折” 相当于一场戏,每折戏要用同一宫调演唱。但在一折中,场景却可有所变换。
❖ “楔子”的篇幅比较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前,起类似序幕的作用;也有放在两折之间作为剧情的过渡,它是四折一本形式的重要补 充部分。
乐终场,但也曲折地反映出封建时代女性地位的卑下及其受男性摆布的命运。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第二十30一页分,。共86页。
3、《窦娥冤》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我国古代悲剧代表作.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十二点 二十一分。第31页,共86页。
1)内容: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 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 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 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自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 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元代文学
元杂剧的三个组成部分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 科三部分组成。 主要部分。 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主要的动作、 主要部分。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主要的动作、表 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 情和舞台效果,叫作“
元杂剧的角色划分
元 代 文 学
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老旦、搽旦。正旦是主 包括正旦、外旦、小旦、老旦、搽旦。 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 要女演员。外旦、贴旦次要女演员。男演员演旦角称之
4.郑光祖及其作品 4.郑光祖及其作品 元 代 文 学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 西襄汾县) 生卒年不详。 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 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 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 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 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 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 西厢记》相媲美。 与《西厢记》相媲美。
古 典
文 学
——元代部分 元代部分
一.元代历史概述
元 代 文 学
元(1271~1368)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1206年, ~ )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 年 蒙古贵族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 蒙古贵族奉铁木真为大汗,尊号成吉思汗。1229年蒙古贵族大聚 年蒙古贵族大聚 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推举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即位后, 会,遵照成吉思汗遗命推举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即位后,决定 亲征金王朝。 亲征金王朝。 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元”。 年 忽必烈灭南宋,定都大都。改国号“ 元代统治下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元代统治下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在科举取士时,按照等级授予官位。 在科举取士时,按照等级授予官位。
元代文学
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 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 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 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 “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 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 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 议者只是王与郑。
北
曲
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 北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 乐的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 曲以及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 盛誉两宋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 则突破了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 自己的格律。作为一种戏曲声腔, 为与流行于南方的南曲相区别,故 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 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 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 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四)审美情趣的新变化 :元蒙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 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之中
第二章
元代诗文概述
诗:宗唐(近体)得古(古体) 唐诗、魏晋古诗 审美情趣:显而畅 总体趋势:急剧衰落 代表作家:
前期:刘因、戴表元、赵孟頫
中期: “元诗四家” 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
元杂剧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 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及 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 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元代文学课件
结构严谨:采 用四折一楔子
的结构形式
语言生动:运 用口语化、生
活化的语言
表演形式多样: 包括唱、念、 做、打等多种
表演形式
角色鲜明:人 物形象鲜明,
性格各异
音乐优美:采 用元曲音乐, 旋律优美,节
奏明快
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窦娥冤》:关汉卿的代表作,被誉为 “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
《西厢记》:王实甫的代表作,被誉为 “中国古典戏剧的巅峰之作”
特点:元代散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代表作家:元代散文的代表作家有元好问、刘因、王恽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历史价值。
元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洁明了,注重表达 思想
注重情感表达,情感真挚
注重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注重结构布局,条理清晰
第六章
元代文学的影响和地 位
元代文学发展历程
元代文学的兴起:蒙古族入主中原,带来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
元代文学的发展:元曲、杂剧等文学形式逐渐兴起,成为元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元代文学的高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代文 学的最高成就
元代文学的衰落:元朝灭亡后,元代文学逐渐衰落,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散曲的代表作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代表作,被誉为“秋思之祖”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的代表作,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代表作,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的代表作,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第五章
元代诗文
元代文学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壹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的历史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即公元1230—1368年)。
元代文学的发展,以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一、元曲:(一)元杂剧(二)元散曲(一)元杂剧前期代表作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关汉卿代表作:一共写了60多种杂剧,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望江亭》等。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选)(正末关公引周仓上,云)周仓,将到那里也?(周云)来到大江中流也。
(正末云)看了这大江,是一派好水呵!(唱)【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唱)【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带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白朴代表作:《梧桐雨》、《墙头马上》。
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二)元散曲主要形式:(1)小令(叶儿)(2)套数(3)带过曲1.元散曲前期代表作家:1)关汉卿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现存小令57首,套数14套。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像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
我也会唱鹧、舞垂手、会打围、会蹴踘、会围棋、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爷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吕·四块玉]《闲适》关汉卿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
元代文学概述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周贻白先生以为:戏曲是由“俳优”或“倡优”装 扮人物作表演开始,然后进而结合其他艺术构成一 种综合旳发展。这么才逐渐形成后世旳‘杂剧’或‘南 戏’一类体制。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戏曲是一门综合旳艺术,唱、做、
念、打缺一不可。 简朴地说,元杂剧就是在金院本
和说唱诸宫调旳基础上,融合多种表 演艺术形式而形成旳一种完整旳戏剧 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 唱文学旳基础上发明了成熟旳文学剧 本。
元代四大爱情剧: 元代四大悲剧。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元杂剧为何如此昌盛繁华? 首先是经济原因。 其次,是社会原因。 再次是作家原因。 最终是观众原因。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三)元杂剧旳衰落 宫天挺旳《范张鸡黍》希望统治者能起用贤士, 恢复纲常。《霍光鬼谏》、《豫让吞炭》《周公 摄政》、《赵礼让肥》等作品还经过对古代“圣 君贤相”“忠臣义士”旳表扬,要求恢复儒家旳“仁 政”,来维系濒临崩溃旳元代政权。就是爱情剧 ,也用来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倩女离魂》歌颂 一对义夫节妇,《刍梅香》宣扬孔孟之道,总旳 来说,元杂剧南移后就衰落了。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明万历年间,臧懋循编辑《元曲选》,选收 杂剧剧本一百种,其中除少许明初作品外,绝对 部分是杂剧,这是几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旳一部杂剧选本。
绪论 元代文学概述
另外,现存旳杂剧选集,还有元刊《古今杂 剧》30种;明代人陈与郊选编旳《古名家杂剧》 ;明代人息机子编旳《元人杂剧选》;明代人赵 琦美录校旳《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明代人孟 称舜编旳《柳枝集》、《酹江集》(两书合称为 《古今名剧合选》)等等。除掉反复,这许多选 集一共保存了140多种作品,已经涉及了许多主 要作家旳大部分代表作。今人隋树森所编《元曲 选外编》选入杂剧 62 种。
元代文学史
元明清历史分期:元朝:蒙古(1206-1270,太祖至世祖)元(1271-1368,世祖至顺帝/惠宗)北元(1368-1388)从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起,历史上都泛称为元朝。
忽必烈1260年即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
元顺帝(惠宗)1368年北走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始去元国号。
社会文化:国家统一,社会歧视,社会等级十等、知识分子第九,轻视科举、知识分子走向民间,宗教自由,程朱理学明(1368-1644,太祖至思宗)南明(1645-1663,福王、唐王、桂王、韩王)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红巾军。
1367年前用韩宋龙凤年号。
1367年未立国号,称吴元年。
1368年始称明朝。
1644年崇祯帝自缢后,明朝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几个政权,史称南明。
有福王弘光、唐王隆武、鲁王、唐王绍武、桂王永历、韩王定武等。
均为清所灭。
社会文化:政治上极度专治,经济上重农抑商,尊崇理学,后金(清)(1616-1636,1636-1643,太祖至太宗)清(1644-1919,世祖至废帝)满洲国(1932-1945,废帝)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
1644年,顺治帝福临定都北京。
1911年,宣统帝逊位。
1917年复辟12天。
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赶出北京。
1932年在日本扶持下于长春成立满洲国,1934年称帝。
1945年满洲帝国灭亡。
社会文化:专制体制强化,民族关系紧张,经学盛行。
元代文学史元代传统文学元代散曲元杂剧宋元南戏宋元小说元代传统文学——概说、前期诗文作家、中期诗文作家、后期诗文作家一、元代传统文学概说(一)元代文学体裁1.传统文学样式: 诗、词、文通俗文学样式: 散曲、杂剧、说唱、南戏、话本、章回小说(二)传统文学分期:元代诗文大致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一) 元代文学之一
[尾] 家家掩映渠流水, 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 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 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 不的笔!”
《马可波罗行纪》 大都:“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 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 携物而至,或以献君王,或以献宫廷, 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 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百物 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不息。· · · · · · 娼妓为 数亦伙,计有二万余。”又说:“此汗 八百里大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 臵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 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 · · · · · 通往市场的街道都很繁华,有些市场还
设有相当多的冷水浴室,有男女侍者分别担 任招待。· · · · · · 杭州市民每天都要沐浴,沐浴 的时间大都在晚饭之前。另外还有艺妓区, 艺妓很多,使我吃惊。她们衣服华丽,粉香 扑鼻。艺妓馆设备豪华,并有许多女仆侍侯 她们。· · · · · · 杭州主要街道的两旁,矗立着高 楼大厦。男人跟女人一样,皮肤很细,外貌 很潇洒。不过,女人尤其漂亮,眉目清秀, 弱不胜衣,她们的服装都是很讲究,除了衣 服是绸缎做的外,还佩带着珠宝,这些珠宝 价值连城。”
梁栋:大君天上宝剑化,小龙入海明珠沉。 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 礼部批复:“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谤讪,倘 使谤讪,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
一方面,由于元政府对科举的忽 视,使文人们失去了进身机会,另一 方面,也使他们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反而更增强个人的独立意识,更富于 批判意识,游离于政权之外,更多地 与一般民众相联系,更了解、接近他 们的人生观念、审美情趣,从而使元 代的文化和文学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 征东行中书省 :设于高丽,行省丞相由高 丽国王兼任,赋税不上缴中书省; • 岭北行中书省:地域相当于今内蒙古、新疆 一部分、和今蒙古全境、俄罗斯西伯利亚地 区。 • 元朝灭大理后,忽必烈在云南设行省,行省 下设立宣慰司、宣抚司、和路、府、州、县。 结束了南北朝以来云南长期割据的局面。
大学语文 元代文学
院本
院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并得 到发展的舞台艺术,其内容、形式、脚色以及“务在滑稽”、 唱念应对通“遍”的艺术特点,也与宋杂剧一脉相承。
价值
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①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 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 ②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
3、婚恋戏——反映妇女新形象
如《拜月亭》、《救风尘》等。有独特的创造性,主要是 以青楼女子为中心的风情戏。表现对青楼女子的同情,对女 性人格的尊重。
《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
一、《窦娥冤》的社会意义 1、揭露官吏贪赃枉法,冤狱层出不穷的黑暗现实。 2、反映强梁横行、道德败坏的黑暗时代。 3、揭露窦娥的遭遇是高利贷剥削的产物。
节选自《南吕.一枝花.不服老》
关汉卿戏剧主要分类
1、历史剧——反映时代精神 吸取平话和演义小说的手段,对史书进行了很大改造。如
《西蜀梦》关张鬼魂向刘备托梦的情节;《单刀会》关羽和 鲁肃的对话等。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 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銮兵的江水情惨且! (云)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元代文学
元杂剧和南戏 元代散曲 元代诗文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 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 十四年。
一代又一代文学变迁,继唐诗、宋词后,元曲登上文学 舞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各种 表演艺术形式于一体完整喜剧形式。又称北曲。主要特色是: “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曲白相生”、是严谨完 整、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一、元代文学资料
第六编元代文学概述从蒙古王朝灭金(1234年)——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年)元代文学辉煌了134年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征服与同化↓汉法与国俗↓政治体制农业、手工业、牧业、货币、运河、海外贸易↓城市商业繁荣↓市民群体(元曲的广大受众和社会土壤)元代文化格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构成的二元性基本格局理学为统治思想海涵众多文化的独特景观增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严酷的民族压迫: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触目惊心的黑暗:统治者吏治强梁冤狱苛税高利贷人口买卖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九儒十丐”之说停开科考78年,绝了仕途的知识分子“寒饿狼狈,冠衣褴褛”或隐遁山林,自寻解脱,或沉入社会底层,沦落于瓦舍勾栏,填词制曲,成为“书会才人”玉成了元代文学的辉煌。
元代文学以曲的成就为最高。
作为植根于元代特定社会土壤的艺术之花,其文化意义在于:第一,作为元曲主体的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主流由雅趋俗的大转折。
元杂剧及话本的辉煌标志着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胡适说:“文学革命,至元代而登峰造极。
”(《吾国历史上的文学革命》)第二,元曲的通俗表现为浓郁的民族民间色彩。
作者和受众崇尚自然,风格质朴刚健,前期杂剧:宋金时代民间流行的杂剧、院本、诸宫调、说话、货郎儿和俗曲民谚等,语言:方言、口语、俗谚和具有地域、民族色彩的特殊语汇,使其语言风貌前与唐宋、后与明清迥异其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韵味。
第三,元曲中的艺术形象,生动体现了进步的传统价值判断。
关汉卿的《窦娥冤》,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大团圆”的结局,表现了苦难中的人民希望驱除黑暗、迎来光明的美好愿望。
“大团圆”这种艺术处理方式因为符合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心理,因而得以反复不断地运用,终于形成一种俗套。
第四,元代文学开始显露出某些悖逆传统的新的思想因素。
那些着重“自娱”的散曲,或以玩世不恭的戏谑舒其怫郁或以倔强自傲的姿态张扬自我的个性与情感,它们都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载道”文学观。
元代文学(讲义)
元代文学概述(一)戏曲1、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认为戏剧起源有两个方面,一是远古时代的歌舞,如《尚书·舜典》、《吕氏春秋·古乐》、《论语·乡党》等的记载,即为节庆或祭祀时,用于娱神或娱人的歌舞,后来发展为傩戏。
一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与歌舞的结合,由叙事体变化为代言体,即产生戏剧。
汉代,开始出现带故事性的表演,如角抵戏中的《东海黄公》。
到南北朝和隋代,民间开始出现带故事性的歌舞,如“大面”、“拨头”、“踏摇娘”等,已经具备一定的戏剧因素。
唐代,歌舞故事结合滑稽、嘲讽的“参军戏”的出现,对戏剧的最终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宋代从汉魏“大曲”发展而来的“诸宫调”则更具备了戏剧的众多因素,并决定了中国戏剧集音乐、舞蹈、剧情为一体的综合形式,但仍是叙述形式的说唱样式。
宋金时期结合各种表演伎艺形成的“宋杂剧”和“金院本”,则标志了中国戏剧雏形的形成。
2、杂剧和南戏(1)杂剧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
其体例是:一本四折,楔子,四角色(旦、末、净、泥),每折由主角一唱到底,不能更改宫调和韵脚。
杂剧兴盛的原因:一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是统治者的喜爱,三是文人的参与,四是经济的繁荣。
杂剧的分期:以成宗元贞、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2)南戏南戏,又称戏文或南曲戏文。
源于地方小戏“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其体例是杂剧的发展:分出演出,以人物上下场分若干场次,第一出通常不是正剧,为“副末开场”或“家门大意”,宫调、套曲运用比较灵活,有七个角色(生、旦、净、丑、外、末、贴),凡出场者均可演唱。
较早的南戏剧目是《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弟子错立身》、《小孙屠》)。
成就最高的是高明的《琵琶记》。
(二)、散曲和诗文1、散曲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源于戏曲的演唱部分,不具备表演的性质,小令近于词,套数使用戏曲结构方式。
随杂剧的南移,散曲也多变化,主要表现为文人化的特点突出。
主要作家,前期多剧作家,如关、王、白、马等,后期有剧作家作散曲,多为文人创作,如乔、张等。
元代文学
绪 论
三、戏剧冲突
1.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 1.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 2.冲突第一次激化 2.冲突第一次激化 3.矛盾的转移 3.矛盾的转移 4.泰山压顶和四两拨千斤 4.泰山压顶和四两拨千斤 5.第五本 5.第五本
绪 论
四、人物、语言、影响 人物、语言、
1.主动追求爱情的莺莺 1.主动追求爱情的莺莺 2.志诚种和傻角 2.志诚种和傻角 3.机智泼辣的红娘 3.机智泼辣的红娘 4.文采与本色相生 4.文采与本色相生 5.禁毁与模仿 5.禁毁与模仿
三、元代的抒情文学
绪 论
(一)散曲之为“散” 散曲之为“ 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 散曲之所以称“ 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二)活泼明朗与穷形尽相 (三)元诗的风貌
四、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一)“自然”与显畅 自然” (二)抒情文学与叙事文学情趣的吻合 (三)大异于温柔敦厚
一、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一)散曲的兴起 (二)散曲的体制
元 代 散 曲
{
小令 套数 带过曲
(三)散曲的文体风格和审美取向 元曲在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元曲在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上的革新: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 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以俗为尚和口语化、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元 代 文 学
一、元代的社会与文学
绪 论
(一)民族压迫与融合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 海表。 海表。”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 诸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 报,许诉于有司 。” “知有违犯之人, “知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 。” 知有违犯之人 赤腾腾点着祅庙火。 (二)文化的沟通 “赤腾腾点着祅庙火。” 赤腾腾点着祅庙火 (三)都市繁荣、思想活跃 都市繁荣、 (四)儒生不幸的遭际
元代文学1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科 表示动作 末做谢科 表示情绪 旦做悲科 舞台效果 内做风科 雁叫科 题目正名 剧本末尾用两句或四句韵语概况剧情, 作为收场语。
22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1227年灭西夏 1234年灭金 1279年灭南宋
1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蒙古帝国 横跨欧亚 三千万平方公里 6个子国 国家元首大汗(可汗) 元帝国 西夏、金、宋、大理帝国、蒙古 可汗兼元帝国皇帝 中心 第一次少数民族控制全国 版图空前 统治黑暗
2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 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 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
3
第一章 元含杂剧 南戏 散曲:包含套数 小令
元代诗词、散文、小说均居次要地位
4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17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元杂剧常识 基本体式 一本四折加一楔子 人物角色 末 旦 外 净 杂 特殊称谓 驾—— 帝王 孤——官员
18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细酸 ——书生 卜儿——老太婆 孛老—— 老汉 徕——小孩 邦老—— 强盗、流氓、凶徒 宫调 曲牌 【正宫端正好】 【商调集贤宾】
19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第一节 元杂剧 全新的艺术 下流末技 《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 谱》 有名可考 200人 有目可查 737种
5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完整剧本 208 残本 29 臧晋叔《元曲选》 100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62
6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
第二编元代文学第一章概述、古典文学从元代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以诗文为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让位给了以叙事为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的叙事性文学。
元代文学以元曲为重点。
元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散曲,一是戏曲。
一、历史概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
1227年,北宋亡于金,1234年,蒙古族窝阔台灭金,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大元帝国,1279年,元灭南宋,1368年,元代灭于明,元朝统治中国98年。
二、元帝国特有的形态1.武力征服。
元军南下攻宋,官兵嗜杀,大肆抢掠:“财货子女则入于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州莽为丘墟”。
2.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撞击和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国号“元”,就取自于《易经》“乾元”之意,同时继承了宋王朝的官僚制度,表明他们对汉族文明的推崇。
3.版图扩大.1279年,元帝国结束了三百多年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台湾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 地理志》),一度拓展到欧洲多瑙河附近,疆域空前辽阔。
4.尊崇儒学,任用汉族儒士(姚枢、许衡),窝阔台灭金时,下令大修孔庙,元世祖时设学校,征儒生,推崇理学,任孔子51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
5.实行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①以法律的形式分全国人为四等。
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各族和来自中亚和东欧的贵族)、汉人(原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以及女真、契丹、渤海、高丽及部分四川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及各族人民)。
②政治上保留“千户”和“万户”的军事组织。
③信奉喇嘛教。
④轻视妇女贞洁。
6.儒生地位地下,知识分子被沦为被压迫者。
元朝把汉人分为九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匠、七工、八娼、九儒、十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元代文学(一)..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谢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