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1第一章 总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本章重要名词1.四柱清册——“四柱清册”是唐宋时期形成的会计结账与报账方法。
“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期末结存,其间存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恒等关系。
2. 龙门账——明末清初,我国商人设计了“龙门账”,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包括业主权益)”,其相互关系为“进-缴=存-该”,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双轨计算盈亏,并在办理结算时验证两方差额是否相等,这种检查账目平衡的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
“龙门账”也由此而来。
3. 天地合账——清末,出现了“天地合账”。
在这种方法下,一切账项,都要在“来”账和“去”账上分别登记,以反映账项的来龙去脉。
账簿采用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为“天”,下格记付,为“地”,上下两格所记金额必须相等,称之为“天地合”。
4.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促使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信息管理活动。
5. 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
会计目标的完整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的终极目标,即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会计的直接目标,即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关于会计目标,目前有两种学术观点,一是决策有用观;二是受托责任观。
6. 决策有用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来帮助他们作出合理的决策,这种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二是关于经济业绩和资源变动的信息。
7.受托责任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受托人为了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最新《数理金融学》题库答案
b bb C 1bw0,a,b第一章练习及参考答案1. 假设1期有两个概率相等的状态a 和b 。
1期的两个可能状态 的状态价格分别为a 和b 。
考虑一个参与者,他的禀赋为(e oga&b )。
其效用函数是对数形式1U (C o ;C ia ;G b ) log C o 2(l°gG a logG b )问:他的最优消费/组合选择是什么?解答:给定状态价格和他的禀赋,他的总财富是w e o a e a b e 1b 他的最优化问题是1max C 0,C 1a,C1logc 。
-(log^a logG b )s.t.WGa C1ab C lb) 0G , Ga ,C 1b 0其一阶条件为:1/C o 1-(1/C !a ) 21 匚(1/务)2C 0a C 1a iC o,i给定效用函数的形式,当消费水平趋近于0时,边际效用趋近于无穷。
因此,参与者选择的最优消费在每一时期每一状态都严格为正, 即所 有状态价格严格为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一阶条件中去掉这 些约束(以及对应的乘子)而直接求解最优。
因此,i C i 0(i 0,a,b )。
对于C我们立即得到如下解:1 c —, 1 1 c1a , 1 1c2b2 1a2 1b把c的解代人预算约束,我们可以得到的解:2最后,我们有1 1 w 1 wc w,G a ,c1b244可以看出,参与者把一半财富用作现在的消费,把另外一半财富作为未来的消费。
某一状态下的消费与对应的状态价格负相关。
状态价格高的状态下的消费更昂贵。
结果,参与者在这些状态下选择较低的消费。
2.考虑一个经济,在1期有两个概率相等的状态a和b。
经济的参与者有1和2,他们具有的禀赋分别为:0 200 e : 100 ,e?: 00 ' 50两个参与者都具有如下形式的对数效用函数:1U(c) logc g -(log c a log C D)在市场上存在一组完全的状态或有证券可以交易。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辨析题(请先判断对错,再说明原因)1、哲学得基本派别就是一元论与二元论。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得焦点在于就是否承认事物就是可以被认识得。
二、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笛卡儿认为,物质与精神就是两种不同得实体,精神得本性就是思维,物质得本性就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
物质与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就是世界得本原。
【材料2】贝克莱认为“存在就就是被感知,人得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就是“绝对观念”得“外化”与产物。
【材料3】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就是各种物得总与,而这个概念就就是从这一总与中抽象出来得”。
马克思指出“观念得东西不外就是移入人得头脑并在人得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得东西而已。
”请说明:(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错误得实质就是什么?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得观点有什么不同,错误在哪里?(2)请结合材料3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非子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材料2】《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不就是风动,不就是幡动,仁者心动”。
【材料3】列宁指出把主要得注意力正就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得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得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得“自己运动”得钥匙,才就是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得中断”,向对立面得转化,旧东西得灭亡与新东西得产生得钥匙。
”请说明:(1)材料1与材料2得观点有何异同?(2)材料2与材料3得主要分歧就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3、阅读下列材料: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就是由很小得微粒组成得,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得证明。
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得波动学说被光得干涉与衍射实验以及后来得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得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得数学形式与极其精确得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得波动说,认为光就是由微粒组成得,但这种微粒就是具有波动性得,称之为光量子。
教育学基础 第一章 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爱弥尔》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斯宾塞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B、斯宾塞C、布鲁纳D、克鲁普斯卡娅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主主义与教育》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B、布鲁纳C、根舍因D、杜威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B.教育科学C.普通教育学D.教育原理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教育起源于劳动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A.生产劳动B.家庭活动C.交往活动D.社会现象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A.学校教育B.义务教育C.学年教育D.基础教育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1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就是()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17.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赫拉克利特18.最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学家是()A.裴斯泰洛奇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19.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教育,这是()A.卢梭的观点B.杜威的观点C.康德的观点D.华生的观点20.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E.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软件测试练习第一章作业(带答案)
一、单选题1、软件测试的目的:( c )A. 避免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错误B. 发现软件开发中出现的错误C. 尽可能发现并排除软件中潜藏的错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D. 修改软件中出现的错误2、软件测试是采用( a )执行软件的活动。
A.测试用例B.输入数据C.测试环境D.输入条件3、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 )A.软件需求说明书B.设计方案C.编码D.维护4、在下列描述中,关于测试与调试的说法错误的是(d )A、测试是显示错误的行为;而调试是推理的过程;B、测试显示开发人员的错误。
调试是开发人员为自己辩护;C、测试能预期和可控。
调试需要想象、经验和思考;D、测试必须在详细设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开始;没有详细设计的信息调试不可能进行。
5、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最低( a )(A)需求分析(编制产品说明书)(B)设计(C) 编码(D)产品发布6、软件测试员究竟做些什么。
( c )(A)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B)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C)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确保其得以修复(D)软件测试员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缺陷,尽可能早一些,并将其得以修复7、某次程序调试没有出现预计的结果,下列( b )不可能是导致出错的原因。
A.变量没有初始化 B.编写的语句书写格式不规范C.循环控制出错 D.代码输入有误8、软件缺陷修复的代价最高的阶段为( a )A、发布阶段B、需求阶段C、设计阶段D、编码阶段9.软件测试按照测试层次可以分为( c )A.黑盒测试、白盒测试B. 功能性测试和结构性测试C.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D、动态测试和静态测试10、软件测试是采用( a )执行软件的活动。
A.测试用例B.输入数据C.测试环境D.输入条件11.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的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下列哪个(些)是软件测试的任务?答案:( d )1预防软件发生错误 2发现程序错误 3提供诊断错误信息A.只有1B.只有2C.只有3D.都是12、导致软件缺陷的最大原因是:( a )A.软件需求说明书B.设计方案C.编码D.维护13、测试用例是为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或高效的揭露隐藏的错误而精心设计的少量测试数据,至少应该包括( a )A、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练习及答案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个是利益相关者的含义?()A.利益相关者是指股东.债权人等可能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有要求权的人。
B.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C.是与公司有联系或影响的各种群体。
D.是组织内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
答案:C解析: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A答案指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部分对象。
B答案是外部利益相关者,D答案不正确,利益相关者不仅是企业内部,也包括企业外部。
所以选C,利益相关者涉及与公司有联系或影响的各种群体。
2.哪一项不是利益相关者?()A.雇员B.供应商C.政府D.外地社区答案:D解析:外地社区和企业没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利益联系。
本地社区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3哪一项最恰当地描述了利益相关者这个概念?()A.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直接联系的所有群体B.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间接相关的所有群本C.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任意一种联系的所有群体D.利益相关者可能是客户内部的(如雇员),也可能是客户外部的(如供应商或压力群体)答案:C解析:只有C答案正确且全面。
4.哪一项最精确的描述了环境这个词?()A.环境与影响组织运作方式的境况或状况有关B.环境是雇员生活和工作的区域C.环境与生产过程导致的污染有关D.环境与尚未利用的具有作为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潜力的土地有关答案:A解析:环境与影响组织运作方式的境况或状况有关。
尚未利用的土地不看成是与企业利益相关。
B.C答案不全面。
5.哪一个是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例子?()A.潜在投资者B.公众C.股东D.政府机构答案:C解析:内部利益相关者是以直接方式参与组织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股东直接参与组织的管理或活动或受到企业活动的影响。
6.哪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例子?()A.消费者B.股东C.管理者D.环境答案:D解析:外部利益相关者指以间接方式参与组织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初二第一章练习题答案1. 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根据物理学的基本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参量,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在初二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常常需要研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的答案:题目1:一个从静止开始的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3 m/s²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求它在5秒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v = u + at,其中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0,加速度a=3 m/s²,时间t=5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v = 0 + 3 × 5 = 15 m/s。
题目2:一辆汽车在道路上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过10秒后它的位置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位移公式s = ut,其中s是位移,u是速度,t 是时间。
给定速度u=25 m/s,时间t=10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s = 25 ×10 = 250 m。
题目3:一个物体的速度从10 m/s增加到20 m/s,经过2秒的时间,求它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物理学中的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是加速度,v是末速度,u是初速度,t是时间。
给定初速度u=10 m/s,末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公式计算可得a = (20 - 10) / 2 = 5 m/s²。
2.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以下是第一章练习题中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的答案:题目1:一辆质量为1000 kg的小轿车以20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和一辆质量为1500 kg的卡车以15 m/s的速度向东行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车结合在一起,求结合后的速度是多少?答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前的总动量等于碰撞后的总动量。
小轿车的动量为mv1,卡车的动量为mv2,碰撞后的总动量为(m1 +m2)v。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A.唯理论和经验论B.唯物论和唯心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世界观和方法论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D.客观性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1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13.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B.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14.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15.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规律1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高一地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发射探测器可以到达木星附近,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离开()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是()A.许多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其有一定相关性B.耀斑爆发对地面短波无线电通讯有利C.其促进了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D.太阳色球层的“磁暴”干扰地球磁场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③为()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总星系4.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三者的关系的是()A.a B.b C.c D.d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9月7 日13时40分(西五区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
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6.此时“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占全球()A.一半B.一大半C.无法计算 D. 小于二分之一为了冬季采光,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对不同纬度带的住宅间的合理间距有明确规定。
分析表1 (表中H是住宅的建筑高度)。
回答7~10题。
表1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日照间距城市冬至正午太阳高度理论实际采用①24º45' 2.02 H 1.7 H②40º28' 1.18 H 1.2 H③35º21' 1.41 H 1.1~1.2 H④26º36' 1.86 H 1.6~1.7 H7.表1中的四个城市所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④①8.冬至日,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①B.②C.③D.④9.根据表中信息,在北京修建两栋20米高的住宅楼,其理论日照间距约为()A.23米B.28米C.37米D.40米10.表1反映出我国建筑物的日照间距()A.由南向北逐渐缩小B.由南向北逐渐扩大C.由西向东逐渐缩小D.由西向东逐渐扩大雷米某日在北京香山观看日落景象,19时他看到太阳缓缓落下,回答11~12题。
经济学原理课程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2.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3.研究某个厂商、某种产品和单个居民行为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4.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5.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A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C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6.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7.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A应该如何运行 B实际如何运行 C应该是什么 D应该怎样8.“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 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 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 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 B 通货膨胀率的决定C 一家光碟厂商的产量水平D 广告业雇员人数10.宏观经济学的观点:A 包括对经济个体单位行为的分析B 研究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决策C 是以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D 是以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1.D2.C3.D4.C5.D6.B7.B8.D9.B 10.C二.填空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2.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问题。
3.需求的无限性与生产的有限性就引出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稀缺性;它是相对的4.得到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中把这种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5.在经济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分析工具是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集合与函数基础测试一、选择题 ( 共 12 小题,每题 5 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函数 y== x2-x+10在区间(,)上是()1624A.递减函数B.递增函数C.先递减再递增D.选递增再递减.x y22.方程组{x y 0 A.{( 1,1)}的解构成的集合是()B.{1,1}C.(1,1)D.{1}3.已知集合 A a,b,c},下列可以作为集合 A 的子集的是()={A. aB. {a,c}C. {a, e}D.{a, b,c,d}4.下列图形中,表示M N 的是()M NN M M N MNAB C D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0}B.{ 0}C.{ 0}D.{ 0}6、设集合 A={x|x 参加自由泳的运动员 } ,B={x|x 参加蛙泳的运动员 } ,对于“既参加自由泳又参加蛙泳的运动员”用集合运算表示为()A.A∩BB.A BC.A∪BD.A B7. 集合 A={x x2k, k Z } ,B={x x2k1, k Z } ,C={ x x 4k1, k Z } 又a A,b B, 则有()A. ( a+b) AB. (a+b)BC.(a+b) CD. (a+b)A、B、C任一个)8.函数 f (x)=- x2+( a-) x+2在(-∞,)上是增函数,则 a 的范围是(214A. a≥5B.a≥3C.a≤3D.a≤- 59. 满足条件 {1,2,3}M{1,2,3,4,5,6}的集合 M的个数是()A. 8B. 7C. 6D.510.全集 U={1,2 ,3,4 ,5 ,6 ,7,8},A={3 ,4,5} ,B={1 ,3 ,6} ,那么集合 { 2,7 ,8}是()A.ABB. A BC.C U A C U BD.C U A C U B11. 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A.y x B. y x C. y x2D. y x31 12. 如果集合 A={ x | ax 2+ 2x +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 a 的值是()A.0B.0 或1C.1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 ( 共 4 小题,每题 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函数 f (x)=× -| x|的单调减区间是.13223___________.函数 y= 1 的单调区间为___________.14x+115. 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 a,b,1},又可表示成{ a2, a b,0},则a2 0 0 3 b2 0 0 4a .。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章节练习及参考答案讲解
B.鉴证对象可以识别
C.不同的组织或人员对鉴证对象按照既定标准进行评价或计量的结果合理一致
D.注册会计师能够收集与鉴证对象有关的信息,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支持其提出适当的鉴证结论
5.下列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中,属于特殊目的编制基础的有( )。
A.会计准则
B.计税核算基础
D.审计可以用来有效满足那些与财务报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2.下列关于财务报表审计业务与财务报表审阅业务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审计业务以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审阅业务以消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阅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
B.审计业务所需证据的数量与审阅业务相同
20.注册会计师在审查应收账款时,发现账上记录一笔应收A公司的货款100万元,通过函证A公司,检查销货记录等,证实根本没有发生该笔销售业务,那么注册会计师首先认为应收账款账户的( )认定存在问题。
A.存在
B.完整性
C.准确性
D.计价和分摊
21.下列( )认定是与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同时也是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C.注册会计师的目标是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绝对保证
D.审计目标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如何发表审计意见
8.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当年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并未转入固定资产,在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应界定违反了固定资产项目( )认定。
A.存在
B.完整性
C.权利与义务
D.计价与分摊
B.管理层精心策划的舞弊
C.在合理的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的需要
D.审计的收费标准
第一章 营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综合练习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脂肪主要是一分子的和三分子的组成称为也就是。
2.蛋白质的消化率可分为和。
3.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类无机盐是,贫血是由于人体内缺造成的,缺碘易患病。
4.花生四烯酸在人体内可由转变而来.5.维生素A又名,只存在于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的是维生素A的前身,在体内可以转化。
6.人的皮肤中含有经紫外线或阳光,照射后能转变为。
7.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8营养学上常把蛋白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9.水可以调节人体的________,能促进体内营养素的______、。
10.人体热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
11.糖类在营养学上又叫 ,它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12.脂肪是由、、 ____三种元素组成,常温下呈液态的脂肪习惯称为________,呈固体的脂肪称为 _______。
13.淀粉在肠道内是以形式被吸收。
14.肝素具有什么作用。
15.果糖的甜度比葡萄糖。
二、不定项选择题1.钙的消化吸收与食物中的哪种因素有关。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2.克汀病主要是由于缺乏所造成的。
()A.钙B.碘C.锌D.铁3.食物中的脂肪可以促进的吸收。
()A.葡萄糖B.蛋白质C.脂溶性维生素D.无机盐4.钙的最好来源是。
()A.乳制品B.肝脏C.黑豆D.豆腐5.谷类蛋白质的限制性氨基酸是。
()A.赖氨酸B.蛋氨酸C.丙氨酸D.色氨酸6.食物中含有的会抑制锌的吸收。
()A.钙B.植酸C.磷酸盐D.柠檬酸盐7.人体血糖主要是指。
()A.果糖B.蔗糖C.麦芽糖D.葡萄糖8.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维持恒定的器官是。
()A.大肠B.胃C.肝D.骨骼肌9.“一代甲,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说明了对人体的重要性。
()A.铁B.蛋白质C.碘D.钙10.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1.太阳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自东向西绕地球转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D.太阳自西向东绕地球转2.我国一艘远洋运输船,12月中旬从我国某港口出发,一个月后到达澳大利亚的港口城市悉尼,到达目的地时的季节是()A.冬季B.夏季C.秋季D.春季3.8月25日22:00左右,新疆喀什斜阳余晖照射在树干上,拖出了长长的影子,而此时的北京已经进入沉沉黑夜。
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球的公转C.纬度位置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冬至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夏至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春分、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当北半球得到太阳光热最多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上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全球昼夜平分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A.甲处和乙处B.甲处和丙处C.乙处和丁处D.乙处和丙处6.地球位于丙点时,我省有可能有的现象是A.草色遥看近却无(春)B.黄梅时节家家雨C.玉蟾清冷桂花孤(秋)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7.由太平洋珊瑚礁(岛)示意图可知,图中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A.热带地区B.北温带地区C.南温带地区D.北寒带地区8.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产生昼夜交替现象B.出现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出现了时间的差异D.产生了季节的变化9.下图为某日地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该日,我国()A.东北地区银装素裹B.长江流域进入汛期C.广州正午有直射现象D.北京昼长达一年最长10.地球公转产生了()A.四季变化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C.昼夜更替D.火山地震11.下列节日株洲市日出时间最早的是()A.建军节B.劳动节C.儿童节D.国庆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2.地球的公转方向()A.和自转相反B.为自东向西C.为自西向东D.呈顺时针13.①①①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依次是()A.劳动节、国庆节、元旦B.国庆节、劳动节、元旦C.元旦、劳动节、国庆节D.劳动节、元旦、国庆节14.从d到a,北京的昼夜长短关系为()A.昼逐渐变长,昼长夜短B.昼逐渐变长,昼短夜长C.昼逐渐变短,昼短夜长D.昼逐渐变短,昼长夜短15.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C.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D.太阳在不停地绕地球转动16.地球上终年炎热的地区是()A.温带地区B.两极地区C.高山地区D.南北回归线之间2022年暑假,家住南三环附近的小明计划带表妹到北京环球度假区畅游。
电路原理》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1-1说明题1-1图(a )、(b )中:(1)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 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 )中u >0、i <0;图(b )中u >0、i >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a ) (b )题1-1图1-4 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 和i 的约束方程(即VCR )。
(a ) (b ) (c )(d ) (e ) (f )题1-4图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 (b ) (c )题1-5图1-16 电路如题1-161(a ) (b )题1-16图 1-20 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 1及电压u 。
题1-20图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R 2=8k ?。
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 2和电流i 2、i 3:(1)R 3=8k ?;(2)R 3=?(R 3处开路);(3)R 3=0(R 3处短路)。
题2-1图2-5用△—Y 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 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Y 形变换为△形。
题2-52-11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
题2-11图2-13 题2-13图所示电路中431R R R ==,122R R =,CCVS 的电压11c 4i R u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电压10u 。
题2-13图2-14 试求题2-14图(a )、(b )的输入电阻ab R 。
(a ) (b )题2-14图 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练习题3-1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画出题3-1图所示电路的图,并说明其结点数和支路数:(1)每个元件作为一条支路处理;(2)电压源(独立或受控)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电流源和电阻的并联组合作为一条支路处理。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章练习题及答案第⼀章⼀、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维势箱解的量⼦化由来()a. ⼈为假定b. 求解微分⽅程的结果c. 由势能函数决定的d. 由微分⽅程的边界条件决定的。
答案:d.2.下列算符哪个是线性算符()a. expb. ▽2c. sind.答案:b.3.指出下列哪个是合格的波函数(粒⼦的运动空间为0→+∞)()a. sinxb. e-xc. 1/(x-1)d. f(x) = e x ( 0≤ x ≤ 1); f(x) = 1 ( x > 1)答案:b.4.基态氢原⼦径向分布函数D(r) ~ r 图表⽰() a. ⼏率随r 的变化b. ⼏率密度随r 的变化c. 单位厚度球壳内电⼦出现的⼏率随r 的变化d. 表⽰在给定⽅向⾓度上,波函数随r 的变化答案:c.5.⾸先提出微观粒⼦的运动满⾜测不准原理的科学家是()a.薛定谔b. 狄拉克c. 海森堡 c.波恩答案:c.6.⽴⽅势箱中22810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a. 11b. 3c. 7d. 2答案:c.7.⽴⽅势箱在22812mah E ≤的能量范围内,能级数和状态数为(),20 b. 6,6 c. 5,11 d. 6,17答案:c.8.下列函数哪个是22dxd 的本征函数()a. mx eb. sin 2xc. x 2+y 2d. (a-x)e -x答案:a.9.⽴⽅势箱中2287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a. 11b. 3c. 4d. 2 答案:c.10.⽴⽅势箱中2289ma h E <时有多少种状态()a. 11b. 3c. 4d. 2 答案:c.11.已知x e 2是算符x P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 a.ih 2 b.ih 4 c. 4ih d.πi h 答案:d.12.已知2e 2x 是算符xi ??-η的本征函数,相应的本征值为()a. -2b. -4i ηc. -4ihd. -ih/π答案:d.13.下列条件不是品优函数必备条件的是() a. 连续 b. 单值 c. 归⼀ d. 有限或平⽅可积答案:c. 16.氢原⼦基态电⼦⼏率密度最⼤的位置在r =()处a. 0b. a 0c. ∞d. 2 a 0答案:a.ψ的简并态有⼏个()17.类氢体系m43a. 16b. 9c. 7d. 3答案:a.18.对氢原⼦和类氢离⼦的量⼦数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它的取值规定了m的取值范围b. 它的取值与体系能量⼤⼩有关c. 它的最⼤取值由解R⽅程决定d. 它的取值决定了轨道⾓动量M的⼤⼩答案:b.ψ的径向节⾯数为()321a. 4b. 1c. 2d. 0答案:d.ψ的径向节⾯数为()22.Li2+体系3pa. 4b. 1c. 2d. 0答案:b.的径向节⾯数为()23.类氢离⼦体系Ψ310a. 4b. 1c. 2d. 0答案:b.24.若l = 3 ,则物理量M z有多少个取值()a. 2b. 3c. 5d. 7答案:d.25.氢原⼦的第三激发态是⼏重简并的()a. 6b. 9c. 12d. 16答案:d.26.由类氢离⼦薛定谔⽅程到R,○H,Ф⽅程,未采⽤以下那种⼿段()b. 变量分离c. 核固定近似d. 线性变分法答案:d.27.电⼦⾃旋是()28.具有⼀种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b. 具有⼀种类似地球⾃转的运动c. 具有⼀种⾮空间轨道运动的固有⾓动量d. 因实验⽆法测定,以上说法都不对。
必修一物理第一章练习(含答案)
必修⼀物理第⼀章练习(含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段和⽅法,考前需要做好各⽅⾯的知识储备。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必修⼀物理第⼀章练习习题,请认真学习! ⾼⼀物理第⼀章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太阳从东边升起,⻄边落下,是地球上的⾃然景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地区上空⻜⾏的⻜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边升起的微妙现象/但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机正在由东向⻄⻜⾏,⻜机的速度必须较⼤ 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机正在由⻄向东⻜⾏,⻜机的速度必须较⼤ 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机正在由东向⻄⻜⾏,⻜机的速度必须较⼤ 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机正在由⻄向东⻜⾏,⻜机的速度不能太⼤ C,⻜机的速度必须较⼤就相当于赶上地球⾃转的速度了(因为纬度⾼),傍晚的太阳在⻄边,你向⻄⻜,太阳就相对于你是向后的了,再由于你⾯对⻄⾯,也就是从⻄⽅升起了. 2.河⽔以恒定速率向下游流淌,某时候从⼀逆⽔⽽⾏的游艇上掉下⼀只救⽣圈,经过10min后船公才发现失落了救⽣圈,⻢上调转船头追赶,设调转船头所⽤时间不计,船对⽔的速率始终不变,求从调转船头追赶到追上救⽣圈⽤时多少 10min,以⽔为参考系来⽤多⻓时间,去也⽤多⻓时间 3.为了测定⽓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厘⽶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作⽤下先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个光电⻔的时间为0.3秒,通过第⼆个光电⻔的时间是0.1秒.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个光电⻔到开始遮住第⼆个光电⻔的时间为3秒,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有多⼤? (2)两个光电⻔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1、通过第⼀个光电⻔的速度V1为0.030/0.3=0.1m/s 通过第⼀个光电⻔的速度V2为0.030/0.1=0.3m/s 滑块的加速度为(0.3-0.1)/3=0.06667m/s^2 光电⻔间距离s=1/2*(v1+v2)*t=0.5* (0.1+0.3)*3=0.6m 4.甲、⼄两名跳伞运动员,从静⽌在空中的直升机上先后跳下,在打开伞前的⼀段时间内,后跳的运动员⼄看到甲的运动情况是 ( ) A.向下匀速运动 B.静⽌不动 C.向下匀加速运动 D.向下变加速运动 解析:甲跳下的速度v甲=gt,经Δt⼄跳下,则v⼄=g(t-Δt),v甲⼄=v甲-v⼄=gΔt,即甲相对⼄匀速下落.故正确答案为A. 答案:A 5.某赛⻋⼿在⼀次野外训练中,先利⽤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的地⽤了5分钟,赛⻋上的⾥程表指⽰的⾥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内速度计指⽰的⽰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解析:整个过程中赛⻋⼿的平均速度为v=xt=95/60 km/h=108 km/h.A正确,B错误;⽽平均速率v=lt=155/60 km/h=180 km/h,C错误;⻋内速度计指⽰的速度为汽⻋通过某位置的瞬时速度,D正确. 6.关于物体的运动,下⾯说法可能的是( ) A.加速度在减⼩,速度在增⼤B.加速度⽅向始终改变⽽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时速度最⼩,速度最⼤时加速度最⼩ D.加速度⽅向不变⽽速度⽅向变化 解析:对于加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减⼩时,速度在增⼤,只不过增⼤变慢,A可能;加速度⽅向发⽣改变,即加速度存在,有加速度存在速度就在改变,B不可能;加速度仅仅反映速度改变的快慢,若加速度⽅向与速度⽅向相反,加速度最⼤时,速度减⼩得最快,当然速度可能最⼩,若加速度⽅向与速度⽅向相同,当加速度最⼩时,速度增⼤得最慢,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可能取最⼤值,C可能;物体做平抛运动,加速度⽅向不变速度⽅向时刻变化.D可能. 答案:ACD 7.⼀辆汽⻋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速度v2=20 km/h⾏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那么汽⻋在前2/3路程上速度的⼤⼩是( ) A.25 km/h B.34 km/h C.35 km/h D.38 km/h 解析:设全程的路程为x,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汽⻋⾏驶全程和后1/3的路程所⽤时间分别为t=xv,t2=x2v2=13xv2 则⾏驶前2/3路程所⽤时间为t1=t-t2=xv-13xv2=x28-13x20=2x105 ,所以v1=x1t1=23x2x105=35 km/h,选项C正确. 答案:C 8.⼀质点沿直线Ox⽅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3+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 (m/s).则该质点在t=2 s时的瞬时速度和t=0 s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8 m/s、24 m/s B.24 m/s、8 m/s C.12 m/s、24 m/s D.24 m/s 、12 m/s 解析: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t=2 s时的速度为:v=6t2 m/s=6×22 m/s=24 m/s;由x与t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0 s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为:v=ΔxΔt=x2-x0t2-t0=19-32 m/s=8 m/s.应选B. 答案:B 9.汽⻋从甲地由静⽌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地,经过⼄地时的速度为60 km/h;接着⼜从⼄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20 km/h,求汽⻋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通过甲、⼄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丙两地的时间为t2. 甲到⼄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t1=l v甲+v⼄ /2=2lv⼄. 从⼄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t2=l v⼄+v丙 /2=2lv⼄+v丙所以v甲丙=2lt1+t2=v⼄ v⼄+v丙 2v⼄+v丙=45 km/h. 答案:45 km/h 10.⼀辆汽⻋从静⽌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的速度: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1 3 6 9 12 12 9 3 (1)汽⻋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否为12 m/s?汽⻋做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和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否相等? (2)汽⻋从开出到停⽌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3)汽⻋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解析:(1)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样,但所需时间不⼀样. (2)汽⻋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2=vt-v0t=3-91 m/s2=-6 m/s2. 设汽⻋经t′秒停⽌,t′=vt′-v0′a2=0-3-6 s=0.5 s. 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 (3)汽⻋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1=v2-v1t2-t1=6-32-1 m/s2=3 m/s2, 汽⻋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Δva1=12-03 s=4 s, 匀减速的时间t2=Δva2=0-12-6 s=2 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11-4-2)s=5 s 则汽⻋总共运动的路程s=v2 t1+vt2+v2t3=(122×4+12×5+122×2) m=96 m. 答案:(1)是不相等 (2)11 s (3)96 m。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1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判断题 1 若 lim f x = A ,则 f x o 二 A ;xJ x o2、已知f x 0不存在,但lim f x 有可能存在; ^^03、若f x 0 0与f x 0 -0都存在,则lim f x 必存在;6、若f(x),g(x)在点x 0处均不连续,则f(x) g(x)在x 处亦不连续;( )7、 y =| x |在x = 0处不连续;8、 f (x)与X 。
处连续当且仅当f (x)在x 0处既左连续又右连续;( )9、 设y =f(x)在[a,b ]上连续,且无零点,则f (x)在[a,b ]上恒为正或恒为负;( ) 10、 设y=f(x)在(a,b)上连续,则f (x)在(a,b)内必有界;()1 •设f X 在R 上有定义,函数f x 在点X 0左、右极限都存在且相等是函数f x 在点X 。
连续的(C )A .充分条件 C •必要条件B .充分且必要条件 D .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lim 沁 X —•”x选择题4、22 •若函数f x 在某点x o 极限存在,则(C ) A • f x 在x o 的函数值必存在且等于极限值 B. f x 在X 。
函数值必存在,但不一定等于极限值 C. f x 在x o 的函数值可以不存在 D. 如果f X 。
存在的话,必等于极限值 3.数列0, 1,2,3,4,3456…是(B )A .以0为极限B . 以1为极限C .以“ 一2为极限n D . 不存在在极限14 . lim xsin ( C )A . ::B .不存在C . 1D . 02x5 . lim i 1=( A )xixA . e ,B .二C . 0D .-26 .无穷小量是(C )A .比零稍大一点的一个数B . 一个很小很小的数C .以零为极限的一个变量D .数零X 二 1■在R 上连续,则a 的值为(D )x 1C . -1D . -2xe8 .设 f (x )=」1a + x 要使f x 在x = 0处连续,则a 二A . 2B . 1C . 0D . -17.若函数f (x )=」x 2+a COS 让X,I . x 037 . lim 3n sin 二=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E.劳动资料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E.织布厂的纺织机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C.能源设施 D.未经人们劳动加工的自然物质E.已经人们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4.生产关系( )。
A.是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B.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C.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关系D.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E.决定生产力5.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说法正确的包括(A.前者具有客观性,后者不具有客观性B.前者与人们的经济活动密切联系,后者可以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C.前者绝大多数只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作用,后者大多数是长久不变的D.前者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受阶级或集团利益的局限,后者则不受这种限制E.前者能按照人的主观意志去废除、创造或改造,后者则不行(三)名词解释1.劳动对象2.劳动资料3.生产关系4.上层建筑5.经济规律(四)简答题1.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简述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
3.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
4.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五)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2.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D;2.B;3.B;4.C;5.A;6.B;7.B;8.A;9.D; 10.C(二)多选题1. BCE;2.ABCD;3.ABC;4.ABCD;5.BCD(三)名词解释1.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界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2.劳动资料: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
其基本上可分为生产工具、基础设施和能源设施三大类,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其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其实质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4.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
5.经济规律:是指发生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四)简答题1.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所以,研究政治经济学,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人手。
而且,物质资料生产既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们要生活,就需要有生活资料;人们要获得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
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屋等生活资料,样样都是生产得来的。
生产如果停止,人类就会饥寒而死,社会就要灭亡。
(2)物质资料生产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除了生产活动外,还要进行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及国防、军事等社会活动,而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
2.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有三个简单要素,即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不管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就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在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
(3)劳动资料(或称劳动手段),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资料,是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
生产过程,就是上述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就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是生产中的主观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客观因素,是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有劳动能力的人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
3.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1)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生产起着决定作用。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
是否有产品生产出来或生产多少,决定着是否有或有多少产品可供分配。
而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的方式决定的。
其次,生产决定交换。
各个生产者生产出不同产品,才有可能把不同产品进行交换;如果大家都生产同一产品,没有社会分工,也就没必要进行交换了。
生产越发展,生产的产品越多,可供交换的产品也就越多,交换的发展程度决定于生产发展的程度。
同样,生产的性质也决定着交换的性质。
最后,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要投入消费领域。
如果产品没有生产出来,就没有东西可供消费,生产的产品越多,可供消费的产品也越多。
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消费的发展。
生产还能创造出新的消费需要。
(2)但是,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分配、交换、消费不只是为生产所决定,也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如果分配合理,就会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如果交换发展了,市场需要更多的产品,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生产的发展。
如果消费发展了,产品很快被消费掉,就需要不断生产出新的产品来供应消费,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又为生产创造出动力;相反,如果消费阻滞,商品卖不出去,则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4.经济规律是指发生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这种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l)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生作用的,如果经济条件改变了或消失了,经济规律的作用也会改变或消失;如果产生了新的经济条件,新的经济规律就会产生并发生作用。
(2)不论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还是不认识,它都会按其本身的要求发挥作用。
(3)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废除某种经济规律,也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创造或改造某种经济规律。
(4)当人们在工作中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时,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人们就会受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
(五)论述题1.作为经济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在17世纪初出现的。
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孟克列钦在1615年发表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名称,后来这一名称又在英国和法国普遍使用,产生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继承英、法传统,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经济学说。
15世纪末,西欧进入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产生的时期,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对流通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这就产生了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
重商主义者仅仅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仅仅研究流通领域的表面经济现象,不可能对资本主义经济有全面的理解,更不可能揭露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当然也不可能建立系统而完整的政治经济学。
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逐步确立,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这时产生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一方面,由于当时资本主义还处于正在向前发展的上升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当时现实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得出了一些科学的结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回避或掩盖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深刻矛盾,不可能彻底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固有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在日益发展。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庸俗政治经济学。
其不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研究,而是极力掩盖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
19世纪初,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小资产阶级在竞争中不断产生两极分化:少数人上升为资本家,大多数人沦为无产者。
这时,代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和利益要求的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产生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它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另一方面把小商品生产理想化,企图返回到资本主义以前的小商品经济中去。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是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当然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论述。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不断成长壮大。
同这一时期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和不成熟的阶级关系相适应,产生了反映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
它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无情的批判,同时对未来的社会制度作了不同的猜测和描绘,其中包含了许多积极的思想。
但它们是从历史唯心主义和自然理性原则出发,幻想出一个合乎理性的未来社会,制造出一些不可能实现的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