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古代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感悟传统价值观念,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本导学案将介绍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一、经史子集《经史子集》是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包括《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等。

其中,《四书五经》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著作,被誉为“儒家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尚书》、《礼记》、《诗经》、《易经》、《春秋》等。

这些著作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古代智慧和思想。

二、礼仪之道在古代文化中,礼仪被认为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方式。

《仪礼》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总论,规定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古代人注重礼仪,认为礼让之风可以传承美德,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学习古代礼仪之道,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相处之道,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诗词歌赋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代表着古代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三类诗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唐代被誉为诗歌的“盛世”,诗人李白、杜甫等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歌赋,我们可以欣赏到古代的艺术之美,感受到诗人的辞藻之妙。

四、历史典故古代历史典故是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历史典故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既是历史的再现,也是文学的艺术。

通过学习历史典故,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领悟到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五、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弘扬了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传承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梳理,古为今用。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古)——枣庄(今)庐州(古)——合肥(今)修水(古)——艾邑、分宁(今)点播:历史上有颇负盛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微博上有人吐槽说,“兰陵王”搁现在是“枣庄王”,“兰陵王入阵曲”就成了“枣庄王入阵曲”,意蕴全无。

古时的才子之乡——安徽庐州,现在叫合肥。

结果呢,庐州才子被称作合肥才子,清逸俊秀的翩翩少年一下多了大腹便便之感。

艾邑、分宁和“修水”相比怎么样?颇具古风古韵的城市名称,经过现代的加工改造,反而少了一些味道。

对于古今地名的沿革,大多数网友也表现出对古地名的钟爱,认为这些古地名更具文化底蕴。

2、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尝试结合课本上“古代文化常识”这一专题,对我国传统文化作些初步的梳理探究。

二、重点探究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中两幅图片,比较异同,要求学生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发式:古代男子15岁束发;20岁行弱冠礼,代表成年。

服装颜色:达官贵人一般穿艳丽的颜色;平民只能穿素色。

服装材质:有钱人穿丝帛;平民只能穿粗布麻衣,称布衣。

服装纹饰:平民不能有纹饰;龙袍是皇帝专用,私造龙袍要满门抄斩。

跪坐姿势:严肃隆重的场合里的标准坐姿。

教师补充:“左衽”和“右衽”:“右衽”:前襟向右,左襟在上,右衽是汉族的象征;少数民族的服装相反,称“左衽”。

国民党元老、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右任”这一笔名,就是取“右衽”的谐音。

名字中体现了他年轻时反清救国的决心和志向。

“左衽”还代表死人(在陪葬的壁画和先人的画像中使用,以示阴阳有别。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探究活动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探究活动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探究活动设计活动目的:1、知识与能力:梳理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联系文本,挑选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小组查找资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活动重点:与课程教材中文言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化常识,如古代天文、姓氏称谓等活动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资料的查阅、思考和归纳活动安排:一课时活动设想:我和郑文娟是同桌,在平时的阅读中都对古代的文化知识很感兴趣,正好这学期的语文课本必修5中“梳理探究”部分涉及到了《古代文化常识》这个专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通过对教材所列资料的阅读和分析,我们两个了解到这个专题主要是让同学们就中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些梳理探究,从中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但是我们也发现,课本上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虽然比较多,包括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等,但仅仅是对各方面的常识进行了简明解说,要想完成这个专题的梳理探究,仍然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思考、归纳。

于是我们就和桂老师商量了一下,由我们两个负责整个专题梳理探究活动的设计,桂老师很高兴地同意了,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与学过的古诗文阅读紧密联系,保证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

接下我和郑文娟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同学们进行问卷调查,选择了几个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的专题内容,删繁就简,将同学们按照这几个小专题分成了四个兴趣小组。

我和郑文娟也分别加入了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并综合大家的意见,给每个小组明确了相关的探究选题,一方面注重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结合了同学们的实际。

在整个活动设计过程中,桂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建议和意见,而在课堂上,主要是由各小组进行活动,桂老师则负责引导、指正和补充。

活动过程预设:布置活动内容:1、成立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2、各小组搜集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进行系统梳理3、各小组根据需要制作幻灯片4、明确各小组组织的探究选题:兴趣小组一——结合文本,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与星宿有关的诗句。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纪年说课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纪年说课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思考题:2008年是戊子年,那么2012年是什么年?
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如: 2071年(尾数1表示天干数是“辛”) 2071/12=172…… 7(余数7表示地支数是“卯”) 验证:请问1949年是什么年?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之初。 (王羲之《兰亭集序》)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
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与下列纪时名称有关的诗句
平明:
夜阑:
暮春:
三春:
三秋:
自主学习 阅读第96页“姓名字号”部分,梳理姓、名、字、号分别指的是什么。
姓名 字号
1、也叫姓氏;
2、春秋以前,姓氏分开;
3、秦以后,姓氏不分;
4、汉代,统称为姓。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此部分内容作为文字排版占位显示 (建议使用主题字体)。
标题文本预设
Please replace text, click add relevant headline, modify the text content, also can copy your content to this directly.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2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2
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
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
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等。
2、谥号。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四、延伸拓展:
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白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阅读《有趣的语言翻译》,了解语言翻译的常识。




完成《资源与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





“链式课堂”课时导学案(共案)
课题
古代文化知识
备课时间
执笔人




知识与技能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引导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二、引导学习: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中《古代文化常识》的专题,对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做了系统梳理,以此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课文对古人的姓名字号作了简明阐释,重点解说了名与字的关联及古人谥号等问题,让学生了解古人的姓名字号,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古人姓氏名字号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古人姓名字号文化内涵的并不多。

由于古人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因此在对古人姓名字号进行探究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是有些难度的。

【教学目标】1.了解姓氏的来源。

2.掌握古人的名、字、号的相关知识。

3.提高学生对古人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探究,明确古人名与字的关联。

教学重点:通过梳理探究,把握古人谥号的作用和分类。

【教学方法】梳理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教学准备】学习任务单,微课,智慧课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刚才,当老师喊出“上课”两个字的时候,同学们都全体起立统一向老师问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的课堂礼仪和常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人姓名字号”。

【设计意图】即景导入,拉近师生距离,并拉近学生与文化常识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文化常识就在我们身边。

2预习检查,回顾旧知请大家说说黑板上这几组词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板书:苏轼子瞻东坡居士)预设:苏是姓,轼是名,子瞻是字,东坡居士是号【设计意图】回顾古人的姓名字号,唤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对古人姓名字号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3梳理探究合作展示(一)姓——考其源1.请一位同学说说以下姓氏的来源。

①姬、姜、嬴、姚②郑、陈、越、秦③东郭、南郭、西门④司徒、司马、司空⑤巫、卜、陶、屠⑥马、牛、柳、梅预设:① 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五导学案:《古代文化常识》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五导学案:《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五梳理探究之“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导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2017年新修订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地将“文化常识”作为一个必考的考点。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感受它独特的魅力!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①积累高考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提升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为了检测大家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老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12道选择题,已经让大家课下预习完成了,下面就请先进行小组谈论,然后派代表展示你们的答案!【知识与能力检测】1.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答案: D 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名是成年时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C.冠,即帽子。

免冠,就是脱帽。

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18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

笄礼是年满16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答案:B(A项应为“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四年级语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优秀教案范本

四年级语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优秀教案范本

四年级语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优秀教案范本【教案】主题: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适用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古代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制作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和道具。

2.复印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的内容和意义。

二、新知讲解(10分钟)1.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学生讲解古代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教师通过PPT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古代建筑、服饰、食品等。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三、知识拓展(15分钟)1.教师分发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要求学生在课后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在此阶段多给予学生引导和指导,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教师设计一套选择题和填空题,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

2.老师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的巩固与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有关古代文化的问题,并形成小结报告。

2.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古代文化的知识。

六、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古代文化常识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教案设计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分层学习目标]A级通过积累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的能力。

B级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C级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预习探究]1、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涉及“二十八宿”“牛郎星”“织女星”等的语句,谈谈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提及这些星宿的。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

(1)河内..。

..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3、孔子见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 ( 《论语·为政》 )(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 《论语·子罕》 )(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 《论语·雍也》 )(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 《论语·子张》 )4、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与下列纪时名称有关的语句,体会古人纪时的“文化韵味”。

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5、从广义上说,节日也是一种纪时方式。

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涉及哪些古代传统节日 ? 它们的延续情况如何 ? 请归纳整理。

6、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年号纪年的 ? 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 ? 查找历史年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

7、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从学过的课文中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8、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解析下列作家的名、字关系。

(1) 班固,字孟坚。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天文地理和纪年纪时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

2、搜集有关诗文,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预习案1、阅读《古代文化常识》中关于“天文地理"、“纪年纪时"的内容.2、全班分七个组,根据导学案分组完成知识梳理与探究。

预习遇到的疑问,请写下来:探究案探究之一:天文地理1、什么是“二十八宿”和“分野”?(第一组)2、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涉及“二十八宿”“牛郎星”和“织女星”等的语句.(第2组)3、古代地名中有些习惯性称呼,很多与现代所指不大相同。

(例如:河北,指黄河以北)请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类似的古代地名.(第3组)4、古人为何如此重视天文?(第4组)知识归纳:1.“二十八宿”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

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2.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3.一般情况下,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4.古时称江河,以东面为左,以西面为右。

5.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探究之二:纪年纪时5、归纳整理古人纪年纪时的方法(第五组)①纪年②纪月:③纪日:④纪时:天色计时地支计时序数计时6、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介绍一个你比较熟悉的节日的习俗?(第六组)7、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涉及纪年纪时的语句,思考古人是如何纪年纪时的.(第七组)知识归纳:1.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2.古人纪月纪日,除了用序数,还有特殊的称谓(孟、仲、季,朔、望、既望、晦)。

3.古人纪时比较复杂,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

训练案1、五岳是指:五湖指:四海指:九州指:2、P94第2题。

3、P95第3题.《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姓名字号与礼仪制度方面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探求古代文化的现实意义.预习案1、阅读《古代文化常识》中关于“姓名字号”、“礼仪制度”的内容。

最新《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最新《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立足教材,掌握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

2、通过思考与练习,初步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体会古代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学习难点: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过程】梳理探究一:纪年纪时●请分别写出“干支纪法”中的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十二地支:1、纪年: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年份: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③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④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兰亭集序》纪年法小结:●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查找历史年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

2、纪月: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月份: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庾信《哀江南赋》)③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之一》)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归去来兮辞并序》)纪月法小结:3、纪日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日子: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②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记承天寺夜游》③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纪日法小结:4、纪时⑴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时刻:①日中扶杖憩树阴,仿佛形容认相识。

(薛逢《追昔行》)②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白居易《人定》)③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杜甫《示从孙济》)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劝学诗》)⑤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纪时法小结:⑵将以下天色纪时一一对应填入表格:鸡鸣、日入、平明、夜半、日出、食时、人定、日昳(dié)、晡时(bū)、黄昏、日中、隅中梳理探究二:姓名字号1、思考:先秦前后的姓氏有何不同?2、找出下列例句当中的名字:①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高中新课程(人教版)编写:钱序宜【学习目标】1.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2.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预习导学】一、整体感知1。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1.官职谥号号2.令尊家慈3.冠礼笄礼字4.141二、问题呈现【合作探究】一、小组活动:我们在课文和生活中,有哪些词是古人用来纪日和纪时的?上古时代纪日,不是像现在这样,以初一、初二、初三……十一、十二、十三……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的顺序纪日,这是稍后才使用的方法。

最早是用天干纪日,如夏代后期几个帝王使用“孔甲”“胤甲”“履癸”等名号,即可为证。

殷代已使用干支配合纪日法。

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有一块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的牛胛骨,上面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很可能就是当时为计算日数所使用的干支表。

据考证,春秋时期第一次日食发生在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现经科学推算,这个日期是准确的。

而从那以后,各代史书都使用干支纪日法,一直延续下来,没有间断。

而民间则主要使用顺序纪日法。

近人还有使用韵目纪日法的。

取平水韵之106韵目依次分别代表一个月中的某一天,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等。

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新部编)

19《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新部编)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导学练习答案 1.官职谥号号 2.令尊家慈 3.冠礼笄礼字 4.141 5.伯仲叔季 6.堂房亲属已去世;7. 伯仲叔季堂房亲属王公年次记年法帝王年号记年法干支记年法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8.朔望晦;9.五七;10.立朔五立春雨水惊蜇春分;11.壬辰龙;12.五子晚上11点第二天凌晨1点;13.金木水火土;14.冀冀15.儒教佛教道教;16.盘古女娲精卫;完成练习答案 1.坐西朝东坐北朝南坐南朝北坐东朝西 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经史子集4观灯踏青扫墓登高赏菊 5.琴棋书画 6松竹梅 7宫商角徵羽 8.父母兄长 9.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附课本答案:P94:1.(1)日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斗之间。

(苏轼《赤壁赋》)(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滕王阁序》)(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2.(1)河内:黄河以北;河东:黄河以东。

(2)山东:崤山以东。

(3)河西:黄河以西。

(4)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6)淮左:淮水东面。

3.(1)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 北辰:以德治国的统治者。

(2)逝者:流逝的时光。

(3)知者乐水:智者是聪明人,善于思考,反应敏捷,像水一样灵动。

仁者乐山:仁者是仁慈宽厚的,安于义理,不易冲动,像山一样稳重。

(4)日月之食:日食,月食。

犯了错误,人们都能看到,知错能改,人们都会敬重他。

P95:1.A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B 而日中时远也。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目标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学习重点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如古代授官、称谓等学习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时一课时知识链接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文化常识导学案

文化常识导学案

三生三世桃花依旧,四海八荒文化璀璨 ——《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探究BCA 导学案导读: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 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2.了解古代文化所体现的和谐美与人情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 解能力。

2、立足现代社会,探求古代文化的现实意义。

B 案:自主学习案使用说明:利用自主学习时间,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

1、天文地理C 案:讨论展示案使用说明:利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合作,完成文化常识的基本讲解。

A案:知识运用案使用说明:结合B文化常识知识练习1、古代汉族传说中的“四大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下面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所代表的四方之神的顺序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之神、南方之神、北方之神、东方之神B、东方之神、西方之神、南方之神、北方之神C、南方之神、北方之神、东方之神、西方之神D、北方之神、东方之神、西方之神、南方之神2、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1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1
三、反馈训练:
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
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
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农历十月)
(三)、古代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
2、天干地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
3、月相纪日法。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胐(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采草药》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农历十月) ——庾信《哀江南赋》
3、时令纪月法
二、引导学习:(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法



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从古代诗歌中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一、教学目的1、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古典诗歌,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2、通过指导学生查阅收集一定量的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较为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深厚的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丰富的诗歌中蕴涵着的民族文化传统。

2、品味鉴赏学生所收集到的表现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初步认识我国古代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从而了解诗歌文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学过许多古代诗歌,同学们大多是从鉴赏角度来学习的,比如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情感和表达技巧,其实古人写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后人来鉴赏,而是要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反映他们的生活现状,所以从流传至今的古代诗歌里,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生活的精彩画面,感受到他们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习俗。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古诗的学习,来了解并积累一些古代传统节日文化的常识。

我们先看下面这幅对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请猜一猜这是说的哪一个夜晚?——除夕夜(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虽然是两年,但只隔着一夜,一夜五更就把两年分开了。

)(一)传统节日——除夕1、从下面一首诗中我们看到除夕夜有什么习俗?宋·郑望《除夕》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

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

这首诗写的是年夜饭中喝屠苏酒的情景。

在一个数代同堂的大家庭里,大家欢聚在一起,儿孙们无拘无束,一个接一个地畅饮屠苏酒。

等轮到这位长者喝酒时,元日的太阳已经升起老高。

在家庭关系上,封建社会一向是长者为尊,儿孙辈是不能跟长者平起平坐的。

可是在除夕夜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却可打破这一戒律,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立足教材,掌握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

2、通过思考与练习,初步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3、体会古代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学习难点:
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过程】
梳理探究一:纪年纪时
●请分别写出“干支纪法”中的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
十二地支:
1、纪年:
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年份: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③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
④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兰亭集序》
纪年法小结: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查找历史年
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

2、纪月:
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月份: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庾信《哀江南赋》)③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之一》)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归去来兮辞并序》)
纪月法小结:
3、纪日
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日子: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
②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记承天寺夜游》
③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
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
纪日法小结:
4、纪时
⑴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时刻:
①日中扶杖憩树阴,仿佛形容认相识。

(薛逢《追昔行》)
②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白居易《人定》)
③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杜甫《示从孙济》)
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劝学诗》)
⑤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
纪时法小结:
⑵将以下天色纪时一一对应填入表格:
鸡鸣、日入、平明、夜半、日出、食时、人定、日昳(dié)、晡时(bū)、黄昏、日中、隅中
梳理探究二:姓名字号
1、思考:先秦前后的姓氏有何不同?
2、找出下列例句当中的名字:
①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王勃《滕王阁序》
③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④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苏武传》
●说说古人出于礼节,什么情况下称名?什么情况下称字?
3、请指出下列人物中名与字之间的关系:
班固,字孟坚诸葛亮,字孔明韩愈,字退之王绩字无功
4、下列历史人物的名字,化用了哪些诗句?
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
5、列举古人“号”的分类:
●试着给自己或别人起字号,并说明理由。

【真题检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课外活动】
1、从课内外搜集更多关于纪年纪时、姓名字号方面的例句。

2、自主梳理教材列举的天文地理、礼仪制度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3、关注高考题中涉及的各种古代文化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