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习题_动物病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病理学习题

(Animal Pathology)

一、名词解释

1. 病理学;2. 疾病;3. 诱发因素;4. 颗粒变性;5. 变性;6. 坏疽;7. 液化性
坏死;8. 凝固性坏死;9. 纤维蛋白样变性;10. 玻璃样变性;11. 脂肪变性;

12. 萎缩;13. 溃疡;14. 褐色萎缩;15. 细胞程序性凋亡;16. 充血;17. 淤血;
18. 心力衰竭细胞;19. 槟榔肝;20. 血栓形成;21. 微血栓;22. 栓塞;23.梗死;

24.出血性梗死;25. 水肿;26. 肺水肿;27. 肾性水肿;28. 肝性水肿;29. 钠、
水潴留;30. 脱水;31. 高渗性脱水;32. 低渗性脱水;33. 等渗性脱水;34. 脱
水热;35. 挥发酸与固定酸;36.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7. 标准碳酸氢盐与实
际碳酸氢盐;38. 二氧化碳结合力;39. 缓冲碱与碱剩余;40. 阴离子间隙;41. 酸
碱平衡紊乱;42. 代谢性酸中毒;43. 缺氧;44. 组织中毒性缺氧;45. 淤血性缺
氧;46. 紫绀;47. 发热 48. 过热;49. 致热原;50. 热型;51. 内生性致热原;
52. 发热激活物;53. 应激;54. 应激原;55. 全身适应综合征;56. 应激性溃疡;
57. 炎症;58. 渗出;59. 炎性浸润;60. 炎症介质;61. 假膜性炎;62. 化脓性
炎;63. 出血性炎;64. 卡他性炎;65. 管套现象;66. 变态反应;67. 细胞毒性
反应;68. 免疫复合物的反应;69. 免疫病理学;70. 自身免疫;71. 免疫缺乏;
72. 白血病;73. 肿瘤;74. 恶病质;75. 癌珠;76. 膨胀性生长;77. 浸润性生
长;78. 纤维腺瘤;79. 肉瘤;80. 癌;81. 异型性;82. 遗传性疾病;83. 性染
色体疾病;84. 染色体病;85. DIC;86. FDP;87. 裂体细胞;88. 微血管病性溶
血性贫血;89. 心源性休克;90. 低血容量性休克;91. 感染性休克;92. 多器官
衰竭;93.暖休克;94. 冷休克;95. 心力衰竭;96.充血性心力衰竭;97. 心脏前
负荷;98. 呼吸衰竭;99. 急性肾功能衰竭;100.多系统器官衰竭












二、填空题

1.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

2. 病理学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__________规律,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
__________;各论是讲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__________规律。

3. 病理解剖学侧重于从____________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生理学侧重
于从___________研究疾病的本质。

4. 能够引起疾病的某种特定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_。

5. 能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谓之__________。

6. 能够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叫做__________。

7. 疾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般规律包括:①______;②_____; ③____。

8. 疾病的经过一般可分为四期,即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9.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疾病发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等。

11. 细胞变性主要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它是实质细胞的一种________
性损伤。

12. 细胞肿胀旧称_______,镜下可见细胞肿大,胞质内出现_______,故又称
________。

13. 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含蛋白质少、脂质多的器官。如_____、____组织的坏
死,或为________占优势的坏死病灶。

14. 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萎缩。

15.细胞坏死在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是__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

16. 局部充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及②__________两类。

17. 动脉性充血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扩张,血管内充满__________。

18. 引起淤血的主要原因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及③__________。


19. 淤血的基本形态特征是__________扩张,血管内充满_________。

20.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组织和器官体积____,颜色____,代谢和功能_____,温度
_____。

21. 淤血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等后果。

22. 慢性肺淤血多见于________患畜。镜下,肺泡壁________扩张充血,肺泡

腔内可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23.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4. 血栓形成的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

25. 血栓的结局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26. 血栓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27. 栓塞常见类型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栓塞。

28. 梗死的原因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29. 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

30. 出血性梗死形成的原因除动脉阻塞外,还须有_______和_______等条件。

31. 过多的液体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中积聚称为水肿。积水是指_________
中液体积聚过多。

32. 水肿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3. 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间液静水压之差称为_________,是促使_________液体

向_________滤出的力量。

34. 引起毛细血管血压增高最常见的原因是_________增高。引起血浆胶体渗透
压下降最常见的原因是_________含量减少。

35. 水肿液根据蛋白含量的不同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6. 钠、水潴留是指_________及_________中的钠水_________积聚过多。

37. 脑水肿按发病机理一般分为三类: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38. 肺水肿一般

起始于___________,然后进入__________。

39. 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右心衰竭时_______,
_______增高,导致________;左心衰竭时,________增高,导致________。

40. 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肾小球滤过率_________所致的
_________。


41. 细胞内、外液渗透压是________。当一侧渗透压改变时,主要靠________的
转移来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的相对平衡。

42. 按其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同脱水可分为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和

③_________ 三种类型。

43. 高渗性脱水可由失水过多引起,机体失水的途径除皮肤和肺外还有___和___

44. 低渗性脱水几乎都是治疗不当,即失液后只补充__________或滴注
_________而未补充__________时发生的。

45. 低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血容量减少可导致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等外周循环衰竭症状。

46. 任何__________大量丢失所致的脱水在短期内均属等渗性脱水。

47. 等渗性脱水时主要丢失细胞外液,________和_______均减少,但_______变
化不大。

48. 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因此,细胞内水向_________转
移,此时脱水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

49.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受________的调节,细胞外液的容量主要受________的
调节。

50. 因为失钠大于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____,水向渗透压较_____的
________转移。

51. 正常动脉血pH的变动范围是__________,细胞内pH比细胞外液
pH________。

52. 血液pH的正常取决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浓度比为_______。

53. 体内的酸性物质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

54. 机体酸碱平衡的维持是靠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和④________
的调节来完成。

55. 体液缓冲系统主要是由__________缓冲对、___________缓冲对、_________
缓冲对和__________缓冲对组成的。

56.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缓冲系统是________,对碳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
缓冲系统是________。

57. 排泻固定酸的器官是_______,排出挥发酸的器官是________。


58.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主要在_________发挥缓冲作用,磷酸缓冲系统主要在
_________发挥缓冲作用。

59. 失代偿性酸中毒时,血pH_______,SB______,BB______,BE______,
PaCO2______,血[K+]______。

60. 酸中毒常伴有________血钾;碱中毒常伴有________血钾。

61. 代谢性酸中毒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________。

62. 外呼吸功能障碍因肺 不足、气体 障碍,致使肺 通气与肺
血流的比例失调而 导致缺氧,此型缺氧又称为 缺氧。

63. 血氧饱和度等于 量减去 量然后除以 量的百分数。
64. 氰化物引起组织中毒性却氧

的机制是该物质迅速与 型细胞色素氧
化酶的三价铁结合为 细胞色素氧化酶,使之不能转变为 型细
胞色素氧化酶,以致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利用氧。

65. 急性缺氧初期,心率 ,心肌收缩力 ,心输出量 ,
此为机体适应型反应。

66. 缺氧时,局部代谢产物如① 、② 、③ 以及H+、
K+、磷酸盐等增多,可使冠状血管扩张。

67. 有致热原所致的发热称为__________;根据致热原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热两类。

68. 发热的基本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它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它是由
_______产生和释放。

69. 近年发现体内至少有四种内源性致热原,包括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

70. 发热过程可相对的划分为①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71. 发热机理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它们是①________,②______和③_________。

72. 畏寒是由于皮肤血管________,体表温度________,皮肤________感受器受
刺激,冲动传至中枢而引起的。这导致散热_________。

73. 影响发热的主要因素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等。




74. 根据体温曲线的动态与特点,可将发热分为① 、② 、

③ 、④ 四种热型。

75. 应激的抵抗期表现出肾上腺皮质激素____________的适应反应。

76. 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内分泌激素是_____________。

77. 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正常反应性有赖于____________的支持。

78. 糖皮质激素对多种化学介质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有__________作用,因而
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79. 应激时能量代谢____________;物质分解代谢____________。

80. 应激时泌尿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_和③________。

81. 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_。

82. 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改变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强烈兴奋。

83. 炎症蔓延扩散有以下几个途径:_________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

84. 在急性炎症中常见的吞噬细胞是:__________,而慢性炎症中常见的炎症细
胞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5. 急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微
循环改变表现为__________;血管通透性升高表现为___________,白细胞渗出
和吞噬作用即是__________。

86. 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的炎症细胞是________,而肉芽肿性炎常以_______增生
为主。

87. 根据发生原因和部位不同,化脓性可分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五种类型。

88.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①______、②_______和③________三个基本方面。


89. 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

90. 炎症组织增生主要包括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的增生。

91. 炎症的局部症候主要有①__、②__、③__、④__和⑤_______ 五个方面。

92. 纤维素性炎又称纤维蛋白炎,是以渗出液中含有大量__________为特征。按
炎灶组织坏死的程度不同,它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93. 免疫细胞恶性增生,又称为_________增生,常见的鸡病中可见有
________________等。


94. 以________免疫反应为主的组织增生呈弥漫型淋巴细胞增生,可见皮质和副
皮区有大量淋巴样细胞出现,其实际是________细胞的繁殖。

95. 宿主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基本反应。

96. Ⅰ型变态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过敏反应,其发生大致可分为①_______ 、
②________ 及③________三阶段。

97. 在病毒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中发现,①________、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__
等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关。

98. 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表现为:瘤细胞层次_______,排列_______,形态
_______,体积_______,细胞核_______,核分裂相增多,并可出现____________。

99. 白血病的特点是在血液、骨髓、淋巴结及各内脏器官的间质中出现
__________浸润。

100. 恶性肿瘤由原发部位沿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直接延伸扩展至
邻近器官组织称为____________。

101. 与炎症增生不同,肿瘤细胞异常增生的特点是:___________①,
___________②。

102. 肿瘤生长方式一般有________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和________④。
其中,良性肿瘤多呈________生长,恶性肿瘤多呈________生长。

103. 区别肿瘤良、恶性主要形态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104. 所有肿瘤总体上都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105. 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________,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
________。淋巴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________。

106. 根据突变对机体的影响程度可将突变分成① 、② 、③ 。

107. 基因突变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事件,其特点是① 、②

③ 、④ 等。

108. 病理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方式通常有① 、② ③ 。

109. 染色体畸变的表现形式为① 、② ③ 。

110. 各种动物染色体数目是固定不变的,在配子内称为 ,在受精
后的合子内称为 。如果在生殖细胞承受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
就会引起 。


111. 二条染色体同时断裂,一条染色体断裂下来的断片与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
的断端相结,结果可导致染色体 。

112. 染色体中间的断片倒转180,再嵌入染色体内的过程,如果发生在臂内就叫
做 ,如倒装的断片中包括着丝点区域叫 。

113. DIC是以________系统和___

_____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114. DIC分为,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期和____________期。

115. 出血开始于DIC的__________期,而微血栓最早形成于________期。

116. 按照病情进展速度可将DIC分为①____性、②_____性和③___性三种类型。

117. 按照机体代偿状态可将DIC分为①____ 型、②_______型和③________型。

118. 造成DIC原因很多,最常见原因大致分为五类,包括①_________、②
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和⑤________。

119. 肝功能严重障碍时,其__________降低,__________减弱,__________合
成障碍,____________释放增多,诱发DIC。

120. DIC常见的诱因可分为①_____、②____、③_____、④____和⑤______五类。

121. 广泛内皮细胞受损可激活凝血因子________,启动________凝血系统,并
相继激活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

122. ________被激活是触发内源性凝血过程的开始步骤;而_________是触发外
源性凝血过程的开始步骤。

123. 红细胞受损可释放_________及_________参与DIC的形成。

124. 入血后引起DIC的最常见的促凝物质有①____、②_____、③____及④____。

125. FDP具有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作用、及__________作用而引起出血。

126. DIC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和④_______。

127. DIC的纤溶亢进期,凝血酶原时间______,3P实验_____,优球蛋白溶解时
间______。

128.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以致组织发生继发性损伤,致使________
机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

129. 当失血、烧伤或创伤造成_________或因剧烈呕吐、腹泻引起___________
时,易导致_________性休克的发生。

130. _________系统兴奋、_________释放增多及微循环________减少是多种因素


导致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

131. 休克早期,微循环小血管收缩,毛细血管_________阻力增加显著,使大量
毛细血管网关闭,致使微循环灌流处于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

132. 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是因为机体通过代偿反应使_________增
多、_________增加和_________升高所致。

133. 休克早期,__________增多使腹腔内脏、皮肤、肾等部位_________积聚减
少,而对___________血流两影响不明显。

134. 休克期,微动脉__________,微静脉_________,致使微循环灌流处于
________的状态。

135. 休克期,持续的缺血缺氧可引起________酸中毒,降低_______和________
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致使毛细血管前阻力________后阻力,大量毛细血管开放。

136. 休克晚期,微循环小血管丧失对_________的反应性,致使微循环处于
________的状态。

137. 根据微循环变化的特征,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又

分别称为

①___________期、②____________期和③__________ 期。

138. 心肌抑制因子的主要生成部位是_____ ,其主要作用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和③________。

139. 在休克过程中所生成的体液因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能增强心肌收
缩力,而_________和_________则抑制心肌收缩力。

140. 休克早期是__________最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因缺血首先引起_________
功能衰竭,当严重缺血致_________坏死时,可导致_________功能衰竭。

141. 在感染性休克时,组织细胞因缺血缺氧和内毒素作用可分别发生____损伤
和____损伤。

142. 低排低阻型心源性休克的发病环节是__________,其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
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病环节是________,包括________性休克、________
性休克及________性休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是心输出量________、外周
阻力________。

144. 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容量丢失的________和________,当快速失血


量超过机体__________的20%时,即可导致休克的发生。

145. 烧伤性休克的发生早期与疼痛和________有关,晚期若继发感染,可发展
为________,并易合并__________。

146. 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的基础
上可适当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147. 中心静脉主要反映__________功能和回心血量,___________主要反映左心
功能和回心血量,当发生__________休克时,宜动态监测后者进行补液。

148. 心力衰竭的原因可分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三类。

149. 根据心脏的受损部位,可以把心力衰竭分为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③_______ 三种类型。

150. 左心衰竭时机体表现出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以及
________、_________引起;右心衰竭时机体表现出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由于
①________、② ________以及③_________引起。

151. 心力衰竭时,血液发生重新分布,其中________的血液量减少最为显著,
其次是_________和________,而________和_________的血液供应可不减少。

152. 心脏负荷有两种,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53. 急性心力衰竭时,由于_________,使动脉血压____;慢性心力衰竭时,机
体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性使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通过_______等代偿使
动脉血压______。

154.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功能降低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动脉系统________,静脉
系统___________。

155. 凡能使心肌的__________增加和/或__________减少的因素都成为心力衰竭
的诱因。

156. 根据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变部位,分为________性呼吸衰竭和________性呼
吸衰竭,后者又称为_________呼吸衰竭。

157.

根据发病原因,通常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①_____、②____和③____三类。

158.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_________病变而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称为肾性急性肾
功能衰竭。

159. 造成急性肾小球坏死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160. 根据尿量的变化,可将急性肾功能衰竭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
种类型。

161. 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可以分为①____、②____和③____三期。
162.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造成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 _ 、

②_________ 和③___________ 。

163.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和

④______四个阶段。

164. 慢性肾实质损伤造成肾浓缩功能减退而稀释功能正常时,患畜出现____尿;
随病情发展,当肾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均丧失时,患畜出现________尿。

165.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管分泌H+和分泌NH4+的能力首先降低,患畜出现
________中毒;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晚期,由于________严重降低,体内磷酸根、
硫酸根及其他阴离子排出减少,患畜出现________中毒。



三、选择题

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较全面地、动态地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A、动物实验 B、组织和细胞培养 C、活体组织检查 D、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是指:

A、对病变组织、表面脱落或刮取下来的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

B、用穿刺或手术等方法从病畜身上取下病变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

C、在动物实验中,对活体组织进行形态学检查

D、对病变组织进行体外组织培养并加以形态学观察

3.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

A、研究疾病过程机体的病理变化

B、侧重于形态结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C、侧重于功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D、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4.病理解剖学的任务是:

A、研究疾病过程机体的病理变化

B、侧重于形态结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C、侧重于功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D、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5.病理学的任务是:

A、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B、研究疾病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D、研究疾病转归和后果的规律

6.疾病的概念中下列哪一种提法较确切?

A、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B、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所以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

C、疾病是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

D、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
障碍

7.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

的?

A、疾病的发生中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B、有的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有的则延缓疾病的发生

C、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

D、对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

8. 疾病从一般症状开始到出现主要症状前的阶段称为: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转归期

9.下列致病因素中最常见的是:

A、物理性因素 B、生物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10.疾病诊断的依据主要取决于: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转归期

11.细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均质无结构、嗜酸性染色的物质,称为:

A、气球样变 B、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C、颗粒变性 D、浊肿

12.凝固性坏死常发生于:

A、脂质多的组织 B、蛋白含量高的组织

C、脑组织 D、酶性消化占优势的坏死病灶

13.骨折病畜因肢体长期石膏固定,导致局部肌肉和骨组织发生萎缩,属于:

A、废用性萎缩 B、压迫性萎缩 C、神经新性萎缩 D、缺血性萎缩


14. 营养不良性萎缩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A、肌肉组织 B、脾 C、上皮组织 D、脂肪组织

15. 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

A、细动脉 B、小动脉 C、微动脉 D、中动脉

16. 气球样变属于:

A、细胞肿胀 B、水样变性 C、颗粒变性 D、浊肿

17. 组织坏死后,原有组织结构轮廓消失,呈现一片红色颗粒状物质,这种病灶
属于:

A、干酪样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 D、贫血性梗死

18. 脂肪变性最常见于:

A、肝 B、肺 C、心 D、脂肪组织

19. 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A、组织缺血的程度 B、发生部位不同

C、并发症的区别 D、有无腐败菌感染

20. 组织坏死后,组织细胞结构消失,原有组织结构轮廓依然隐约可见,此病灶
属于:

A、干酪样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 D、坏疽

21. 液化性坏死常发生于下述病变或组织,但哪项除外?

A、脑梗死 B、含蛋白量少、脂知多的组织 C、干酪样坏死 D、脓肿

22. 下列关于纤维蛋白样变性的叙述,哪一项不妥:

A、发生在结缔组织或血管壁的一种病变

B、多发生于免疫性疾病

C、是一种可复性损伤

D、其染色反应与纤维蛋白相同

23. 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B、局部呈鲜红色

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D、局部温度升高

24.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脏器是:

A、肝 B、肺 C、肾 D、脑


25. 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可引起下列哪个脏器淤血:

A、肝 B、肾 C、肺 D、脾

26. 在血栓形

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红细胞 C、单核细胞 D、血小板

27. 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溶解 B、吸收 C、机化 D、钙化

2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形成的血栓是:

A、红色血栓 B、白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微血栓

29. 引起梗死的最常见原因是:

A、血管受压闭塞 B、血栓形成 C、动脉痉挛 D、淤血

30.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脾、肾、肠 B、肺、肾、脑 C、肾、心、脑 D、脾、肝、肺

31. 出血性梗死最常发生在哪一个器官?

A、肾 B、肺 C、脑 D、脾

32. 下列哪项不属于淤血的后果?

A、淤血性水肿 B、淤血性出血 C、栓塞 D、淤血性硬化

33. 下列哪项不符合肺淤血的病理改变?

A、肺泡腔内有水肿液 B、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C、肺泡腔内有多量中性粒细胞及纤维蛋白 D、肺泡腔内出现红细胞

34. 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血栓形成的机制?

A、血液浓缩 B、释放组织因子 C、激活Ⅻ因子 D、血小板粘集

35. 下列哪项关于水肿的说法不正确:

A、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B、细胞内液体过多称为积水

C、水肿不是独立的疾病

D、水肿是许多疾病时一种常见的病理过程

36. 下列关于有效流体静压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有效流体静压是促使血管内液体向组织间隙滤出的力量

B、静脉系统淤血时,有效流体静压升高


C、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效流体静压降低

D、有效流体静压等于组织间液静水压减去毛细血管血压

37. 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38. 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的重要原因是: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球蛋白减少

C、血浆珠蛋白减少 D、血Na+含量降低

39. 水肿造成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肾小管失衡 D、肾小球滤过增加

40. 维持正常机体钠水动态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A、皮肤 B、肺 C、胃肠道 D、肾

41. 右心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由于:

A、体循环静脉回流障碍 B、钠、水潴留

C、淋巴回流增加 D、微动脉收缩

42. 下列哪项不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重要因素:

A、肝静脉回流受阻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醛固酮、ADH灭活减少 D、循环血量增加

43. 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发生的机制是:

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B、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C、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醛固酮。ADH分泌增加


44.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重要机制是:

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45. 细胞内、外液的含量

A、是固定不变的 B、主要由动脉血压变化来决定其动态平衡

C、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 D、主要由细胞膜两侧渗透压决定其动态平衡




46.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

A、Na+ B、K+ C、Ca2+ D、Mg2+

47.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

A、HCO-3
B、HPO42— C、Cl— D、蛋白质阴离子

48. 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容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49. 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血蛋白 B、Na+ C、K+ D、Ca2+

50. 高渗性脱水患畜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中枢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C、肾血流量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51. 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

A、散热减少 B、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C、产热增加 D、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52. 低渗性脱水时,首先出现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血浆渗透压增加 D、组织间液渗透压增加

53. 低渗性脱水幼畜发生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主要是由于

A、血容量减少 B、细胞内液减少

C、组织间液减少 D、细胞外液减少

54. 下列哪一类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钠血症 D、低钠血症

55. 机体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最大量的酸性物质是:

A、碳酸 B、乳酸 C、丙酮酸 D、磷酸

56. 从肾小球滤过的碳酸氢钠被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近曲小管 B、髓袢 C、远曲小管 D、集合管


57. 磷酸盐酸化的主要部位是:

A、肾小球 B、近曲小管 C、髓袢 D远曲小管

58.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为代偿性的主要指标是:

A、标准碳酸氢盐 B、实际碳酸氢盐 C、pH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59. 直接受机体呼吸功能影响的指标是:

A、SB B、BB C、CO2CP D、PaCO2

60. 直接反映血浆[HCO-3]的指标是:

A、AB B、BE C、PaCO2 D、BB

61. 血浆[HCO-3]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62. 血浆[H2CO3]代偿性降低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63. 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升高,其最常与细胞内哪种离子进行交换:

A、Na+ B、K+ C、HCO-3
D、Ca2+

64. 代谢性酸中毒时肾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泌H+、泌NH3及重吸收HCO3-增加

B、泌H+、

泌NH3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

C、泌H+、泌NH3减少,重吸收HCO3-增加

D、泌H+、泌NH3不变,重吸收HCO3-增加

65. 严重贫血可引起:

A、循环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组织中毒性缺氧 D、低动力性缺氧

66. 血液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一般均正常


D、血氧容量,血氧含量一般均降低

67. 循环性缺氧时静脉的:

A、血氧分压正常、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B、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C、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

D、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含量均正常

68. 循环性缺氧可由下列那种原因引起:

A、血中红细胞数减少 B、肺泡弥散到循环血液中 的氧减少

C、组织供血量减少 D、血中红细胞数正常但血红蛋白减少

69. 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导
致缺氧的发生:

A、硫酸盐 B、亚硝酸盐 C、肌酐 D、乳酸

70.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心脏 B、大脑 C、肺 D、肾

71. 缺氧引起冠状血管扩张主要与哪一类代谢产物有关:

A、钠离子 B、钾离子 C、肾上腺素 D、腺苷

72. 缺氧是由于:

A、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C、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D、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73.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慢性贫血 D、氰化物中毒

74. 静脉血短路流入动脉可造成:

A、血液性缺氧 B、缺血性缺氧 C、组织中毒性缺氧 D、淤血性缺氧

75.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76. 内生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皮肤血管 D、汗腺

77. 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性致热原

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5-羟色胺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78. EP是一种

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79. 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产EP细胞

C、皮肤血管 D、汗腺

80. 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A、外源性致热原 B、内生性致热原

C、5-羟色胺 D、环磷酸腺苷

81. 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C、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

保持高水平

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82. 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83. 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B、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C、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84. 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

A、体温的高低 B、体温的持续时间

C、体温的曲线形态 D、体温的波动幅度

85. 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产生的

A、特异性反应 B、非特异性反应

C、生理性反应 D、损害性反应

86. 应激过程最突出的表现为

A、胸腺细胞肥大 B、淋巴细胞增生

C、肾上腺皮质增大 D、淋巴细胞增多

87.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反应下列哪一项既具有防御意义又具有不利影响?

A、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 B、血液重新分布

C、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D、儿茶酚胺增多

88. 应激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糖皮质激素

89.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不具有下列哪一种作用

A、促进蛋白分解 B、促进脂肪动员

C、稳定溶酶体膜 D、降低血糖

90. 应激时心血管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心收缩力减弱 B、心率增快 C、心率失常D、血管收缩

91. 应激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无关?

A、粘膜缺血使能量供应不足及细胞再生能力降低

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胃粘膜屏障受损

C、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

D、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加

92. 应激时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尿少 B、尿比重高 C、尿钾降低 D、尿钠降低

93. 应激时体内蛋白质代谢变化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蛋白质利用增加 B、蛋白质分解加强

C、尿氮排出增加 D、出现负氮平衡


94.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GC)对机体的保护机制下列哪项因素是错误的?

A、升高血糖B、抗炎作用C、抗过敏作用 D、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95. 由生物病原引起的炎症称为:

A、化脓 B、感染

C、菌血症 D、损伤反应

96. 急性炎症时组织变鲜红的主要原因是:

A、血管内血栓形成 B、肉芽组织形成

C、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 D、动脉充血

97. 急性炎症时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A、组织增生 B、局部液体渗出

C、静脉阻塞 D、肉芽组织形成

98. 下列有关炎症的

改变中,最有防御意义的是:

A、炎症介质的释放 B、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C、白细胞渗出 D、炎性充血

99. 卡他性炎一般常发生的部位是;

A、皮肤 B、粘膜 C、浆膜 D、脑膜

100. 感冒早期鼻粘膜的炎症属于:

A、粘液性卡他 B、化脓性卡他 C、浆液性卡他 D、化脓性炎症

101. 化脓性炎渗出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浆细胞 D、嗜中性粒细胞

102. 白细胞游出到炎区的重要作用是:

A、趋化作用 B、吞噬作用

C、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害 D、防止病原菌扩散

103. 炎症中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产生免疫球蛋白 B、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C、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和组织碎片 D、释放炎症介质

104. 急性炎症后期,炎区主要出现哪种症细胞?

A、嗜酸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105. 急性炎症的特征性改变是: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B、炎症充血

C、液体的渗出 D、血管变化和渗出性改变

106. 在寄生虫感染病灶中渗出的炎症细胞较多见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嗜碱性细胞

107. 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浆细胞

108. 具有吞噬能力,又能把抗原信息传给免疫活细胞的炎症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109.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机体防御反应的表现?

A、白细胞增多B、淋巴结肿大C、肝脾肿大D、实质器官变性坏死

110. 下列哪种白细胞吞噬能力最强,并参与免疫反应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111. 急性病毒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症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中性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112. 在过敏性炎症中特征的炎症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中性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113. 急性炎症早期和急性化脓性炎症时,主要渗出的炎性细胞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浆细胞

114. 下列那种物质属于内生致热原:

A. 细菌外毒素 B..细菌内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115. 下列肿瘤中哪个是良性肿瘤?

A、淋巴瘤 B、肌母细胞瘤 C、白血病 D、肾母细胞瘤




116. 肿瘤的异型大,表示该肿瘤细胞:

A、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低

117. 癌与肉瘤的区别主要是根据:

A、肿瘤的组织来源 B、肿瘤质地

C、转移的途径 D、发生肿

瘤的部位

118. 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形态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

A、癌细胞呈多角形 B、呈巢状生长

C、有角化珠 D、向周围浸润生长

119. 病理性核分裂相是指:

A、各种病理情况下出现的核分裂相

B、肿瘤细胞中出现的核分裂相

C、恶性肿瘤细胞中出现的核分裂相

D、恶性肿瘤细胞中的不对称性核分裂相

120. 染色体发生基因重复,重复片段紧接在原有相同基因序列的后面,两者的
基因序列完全相同,这种重复属于:

A、顺接重复 B、反接重复 C、移位重复 D、易位重复

121. 妊娠母畜误食重金属元素造成中毒,导致胎儿发育不全,这种胎儿为:

A、遗传性疾病

B、先天性缺陷

C、既为遗传性疾病,又为先天性缺陷

D、既不是遗传性疾病,又不是先天性缺陷。

122. 以下哪一项不是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A、有家族史,一般遗传度高

B、子代中连续产生两个以上的患者,亲代携带较多易感性基因

C、既与基因组织有关,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D、遗传缺陷性状不连续一代一代出现

123. 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遗传性物质重新排列,称为:

A、缺失 B、易位 C、倒立 D、重复


124. 某一幼畜出生后被发现体细胞中多了一条X染色体,变成核型为XXY,它
可能患有:

A、Tuner氏综合征 B、雌雄间体

C、睾丸雌化 D、 Klinefelter氏综合征

125. DIC的主要特征是

A、广泛微血栓形成 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功能紊乱

126.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生成大于消耗的情况见于

A、失代偿型DIC B、代偿型DIC

C、过度代偿型DIC D、急性DIC

127. 下述哪项不是DIC的病因

A、细菌感染 B、恶性肿瘤转移

C、严重挤压伤 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

128. 妊娠期高凝状态与下述哪项无关

A、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增多 B、纤溶活性增高

C、高脂血症 D、抗凝活性降低

129. 下述哪项不参与肝功能障碍诱发DIC的过程

A、肝清除FDP的作用减弱 B、肝解毒功能减弱

C、肝生成凝血因子减少 D、肝生成血小板减少

130. 内皮细胞受损引起DIC,与下述哪项无关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补体系统 D、激活纤溶系统

131. 内皮细胞受损,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是通过活化

A、凝血酶原 B、Ⅻ因子 C、组织因子 D、纤维蛋白原

132.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C、激活补体系统 D、激活激肽系统

133. 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

A、磷脂蛋白和ADP B、Ⅻ因子和Ⅴ因子


C、组织因子和凝血酶 D

、纤溶酶和激肽释放酶

134. 下列哪项是DIC的直接原因

A、血液高凝状态 B、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C、肝功能障碍 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抑制

135. 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136.DIC病畜晚期出血的原因

A、纤溶系统被激活 B、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

C、凝血系统活性>纤溶系统活性 D、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

137. 下述哪项不是DIC时产生休克的机制

A、回心血量减少 B、出血 C、补体激活 D、儿茶酚胺增多

138. DIC病畜在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A、凝血酶时间延长

B、3P实验阴性

C、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

D、血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下降

139. DIC造成的贫血属于

A、缺铁性贫血 B、大细胞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140.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检查方法是

A、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C、末稍血红细胞形态镜检 D、红细胞脆性实验

141. 休克的概念是

A、休克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

B、休克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C、休克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

D、休克是因急性循环障碍使全身组织血液流量减少,以致组织细胞损伤、重要
生命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42.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143. 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血管紧张素Ⅱ

144. 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145. 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变化不明显 D、先降后升

146. 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肺 D、肾

147. 休克早期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D、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

148. 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

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

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收缩

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

D、微动脉端舒张程度大于微静脉端舒张

149. 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多流 D、多灌多流

150. 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 B、多灌少流 C、少灌多流 D、多灌多流


151. 休

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不灌不流 B、少灌少流 C、少灌多流 D、多灌多流

152. 休克期血中儿茶酚胺的含量

A、高于正常 B、低于正常 C、接近正常 D、可高可低

153. 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154. 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失衡类型是

A、混合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D、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

155. 血栓素A2产生的部位主要是

A、血小板 B、内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156. 组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A、肥大细胞 B、内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血小板

157. 前列环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

A、内皮细胞 B、肥大细胞 C、巨噬细胞 D、血小板

158. 在感染性休克中起关键作用的体液因子是

A、肿瘤坏死因子 B、血小板活化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159. 能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体液因子是

A、组胺 B、儿茶酚胺 C、血栓素A2 D、前列环素

160. 能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体液因子是

A、血小板活化因子 B、激肽 C、前列环素 D、组胺

161. 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

A、心脏 B、肾 C、肝 D、胰腺

162. 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

A、组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激肽 D内皮舒张因子

163.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 C、肺 D、肾






164. 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165. 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166. 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阳性菌

C、病毒 D、真菌

167. 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

A、失多少,补多少 B、需多少,补多少

C、宁多勿少 D、宁少勿多

168. 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畜补液的指标

A、动脉血压 B、心率

C、尿量 D、肺动脉楔压

169. 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

A、充分补充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改善心脏功能 D、去除原发病因

170. 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过敏性休克

171. 下述哪项不是心力衰竭的原因

A、心脏负荷增加 B、感染

C、弥漫性心肌病变 D、心肌缺血缺氧

172. 关于心力衰竭的叙述,下面哪项适用于所有心衰病畜

A、心力衰竭病畜心肌肥大 B、心力衰竭病畜血容量增加

C、心力衰竭病畜心输出量低于正常 D、心力衰竭病畜心率加快






173. 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

难的主要机制是

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

C、肺淤血、肺水肿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174. 出现严重胸膜病变时,病畜可发生

A、弥散障碍 B、限制性通气不足

C、阻塞性通气不足 D、死腔气量增加

175. 一般情况下,弥散障碍主要导致血中

A、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B、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C、氧分压不变,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D、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不变

176. 肺泡呼吸面积减少到何种程度,就会因弥散障碍而导致呼吸衰竭

A、1/5以上 B、1/4以上

C、1/3以上 D、1/2以上

177. 下述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患畜的主要临床表现

A、高钠血症 B、水潴留

C、高钾血症 D、代谢性酸中毒

178.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急性肾炎 B、肾血栓形成

C、休克 D、汞中毒

179. 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

C、输尿管结石 D、肾结核

180.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内血流量减少最明显的部位是

A、肾皮质外层 B、肾皮质内层

C、肾髓质 D、肾间质








四、问答题

1. 病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 动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3. 生物性因素的致病特点?

4.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5.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6. 玻璃样变性病变的特征是什么?

7. 细胞变性形态学有何主要特征?常见类型有几种?

8. 纤维蛋白样变性病变有何特点?

9. 组织、细胞坏死后形态学上有何主要特征?

10. 组织坏死的结局如何?

11. 淤血的主要病变特点是什么?

12.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3. 血栓形成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14. 概述梗死的类型及形态特点,各好发于什么脏器?

15. 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有何联系?

16试述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原因及机制。

17. 试述引起钠、水潴留的原因及机制。

18. 心性水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什么?

19. 比较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等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容量和
渗透压变化各有何特点

20. 试述等渗性脱水的发病机理。

21. 试说明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的症状、体征有何异同

22. 试述碳酸氢盐缓冲系统在调节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3. 简述肾在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24. 试述代谢性酸中毒发病原因及机制。

25. 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生机制。

26. 缺氧时,心功能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

27. 缺氧时组织与细胞 出现何种变化?


28. 试述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9. 发热与过热有何异同?



30. 试述EP引起发热的机理?

31. 试述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32.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有何反应?

33.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激时的兴奋有何防御意义?

34. 应激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持续强烈的兴奋对机体有何影响?

35. 简述渗出液在防御中的作用?

36. 叙述炎症细胞种类、特点与功能?

37. 简述炎性浸润的四个过程及其主要改变?

38. 试述渗出性炎的类型及病变特征?

39. 试述重要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其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40. 体液免疫在病理组织学上的表现特点?

41. 免疫性疾病包括哪几种类型?

42. 四种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

43. 肿瘤性增生与炎症、损伤修复后的病理增生有何本质上的区别?

44.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并举例说明。

45. 简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

46. 简述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7. 肿瘤扩散有哪些形式?

48. 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49. 遗传性疾病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0. 染色体病、先天性缺陷与遗传病的区别?

51. 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染色体畸变的遗传方式?

52. 试述休克与DIC的关系。

53. 严重肝功能障碍病畜为什么容易出现DIC?

54. 试述DIC的发病机制?

55. 为什么DIC病畜常有广泛出血?

56. DIC造成的贫血有何特点


57. 针对DIC过程中凝血和纤溶的变化,对DIC的治疗应掌握什么原则?

58. 试述休克早期机体组织器官血液重新分布的变化及其机制。

59. 简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其机制。

60. 试述休克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其机制。

61. 试述休克晚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及其DIC形成的机制

62. 左心衰竭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简述其发生机制。

63. 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有哪些?

64. 肺弥散障碍常见于哪些情况?

65. 比较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与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