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ppt演示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ppt演示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1、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外力接触的部位,包括撞击、挤压、坠堕和金创火器等(能量传 递?),轻者皮肉受伤,重者筋骨脏腑受损。如引起软组织挫伤、摩擦力损伤、擦伤等。 2、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这离万里接触的部位。多见传达、扭转杠杆等外力或复合外力形成体 现。是暴力作用于机体的某一部,力量通过机体的传导,引起另一部的损伤。 3、肌肉猛烈收缩亦可造成损伤,其多发生在肌肉起止点肌腱的附着部,如跌仆是股四头肌强烈 收缩所致的股骨骨折。 4、慢性劳损:是长期积累外力所致。 (二)、强力任重 可引起胸部屏伤、闪腰、椎弓根骨折等。 伤气、伤血 (三)邪毒感染 细菌、损伤积瘀及六气(六饮),风寒暑、湿燥火。瘀血:及时冷敷加压包扎。 (四)、七情内伤 因病致郁:喜、怒、忧、思、悲、恐、惊。 二、内因:内因是指人体产生伤病的内在因素。损伤的发生,主要是由外力伤害所致,但伤病的 发生、发展往往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局部解剖结构、职业性质、兵力因素及先天性疾患有关。 第二节 病理 慨念:人体伤病发生后,局部和全身的病理变化和机理 人体是由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 损伤可分为:外损:皮肉筋骨。内伤:气血、经络、脏腑、津液。 关系:皮肉、筋骨 气血 气滞血瘀 外损 内伤:气血凝滞、经络阻塞、津液亏损、脏腑不和 一、气血与损伤的关系: 气与血的慨念:“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损伤后,内、外出血 血液的丧失 瘀血,如股骨骨 折失血可达800ml以上。 (一)血瘀气滞 . 5 内、外出血 瘀血 气滞,特别是闭合性骨折 行气活血法(疏肝)

• • •
1
上篇 总论
• • • 第一章 发展简史 一、中医骨伤科学的慨念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组织伤病的科学(防治人体损伤的 学科)。 二、结合体育系卫生方向(体卫)的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情况: 1、熟练掌握运用中医骨伤科的知识,对中、小学校学生的运动创伤有能熟练处理的能力。(动 手、实践能力) 2、掌握上篇及下篇的慨论(治则)及重要的各论。 3、掌握、了解各论的知识小点。 三、本学科的知识涉及面广,难点所在,力求学生有全新的学习兴趣。 1、中医方面:《医古文》、《内经》、《中医学基础》、《温病学》、《中医学》、《方剂 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推拿学》、 《针灸学》。 2、西医方面:《基础化学》、《组织学》、《胚胎学》、《解剖学》、《生物化学》、《胜利 学》、《病理学》、《西医诊断学》、《X线诊断学》、《生物力学》、《医学伦理学》、《卫 生统计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动物手术》等。 3、中医骨伤科方面:骨伤、筋伤、骨病、骨科手术、手法是特色。总之,难度较大,因此: A、补充实用方剂 D、补充治疗细则 B、补充伤科推拿 E、补充相关针灸学、穴位 C、补充其它运动创伤

(医学课件)骨伤科发展简史ppt演示课件

(医学课件)骨伤科发展简史ppt演示课件


.
15

骨伤科在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并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16
葛洪:《肘后救卒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口内整 复方法,他还记载了烧灼止血法,并创立以口对口 吹气法抢救卒死病人的复苏术、夹板固定骨折
.
17

《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对金疮、痈疽的诊治有详尽的论述
.
1

骨折? 跌打? 接骨?
.
2



中医骨伤科学的定义:研究人体皮肉、筋骨、气血、 脏腑、经络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与方法+骨伤科学 研究的病位:皮、肉、筋、骨、关节、经、脉、络 等。 研究的疾病:骨折、脱位、软组织(皮、肉、筋、 经、脉、络等)损伤、骨病、畸形、肿瘤等。外带 一些相关脏腑损伤性疾病。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随着帝国主义文化侵略, 中医伤科学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
26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确贯彻党的中医政策, 祖国医学犹如枯木逢春,欣欣向荣 。
.
27

广东:何竹林(1882~1972)伤科专家、武术家
◦ 广东名家


上海:石筱山(1904~1964)理伤名家 河南:郭氏(平乐正骨):自成系列,源于清代嘉 庆年,正史有记载
.
20



宋代的医事制度分为九科,内有疮肿兼折疡肿和今 镞兼书禁科。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记载了小儿先天并指的截除 术。 《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很有价值的法医学专书, 其中也记载了不少检查外伤的方法。
.
21


元代在医制十三科中,除了金疮肿科之外,又成立 了正骨科。 危亦林著的《世医得效方》在伤科学上有伟大的成 就,他继承了唐代蔺道人等的伤科经验,系统的整 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成就,并有很多创新和发展, 使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更臻完善。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
医结合治疗骨折等。
指导康复锻炼
中医骨伤科理论指导下的康复 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 速骨折愈合、防止关节粘连等 ,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医骨伤科的历史演变
古代中医骨伤科的发展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医骨伤科源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其中的《灵枢》部分详细论述了 骨骼系统及伤后治疗方法。
隋唐时期的骨伤科
认知度不足由于中医骨伤科的学习期长,难度大,导 致人才匮乏。
由于宣传和普及不够,中医骨伤科在很多地 区认知度不足。
中医骨伤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西医结合
中医骨伤科应积极与现代医学结合,发挥 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人才培养
加强中医骨伤科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水 平和社会认知度。
科技支持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技术更新和创新 ,提高诊疗水平。
效果
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退等。
中医骨伤科的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以达到调和气 血、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适应症
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骨伤科疾病 ,如颈肩腰腿痛、风湿病等。
效果
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 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等。
中医骨伤科的中药治疗方法
01
02
03
中药治疗
通过服用中药,以调和气 血、平衡脏腑功能的目的 。
药物治疗
中医骨伤科药物治疗以中药为主, 根据不同的病情,配制不同的药方 ,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等作用。
中医骨伤科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补充现代医学
中医骨伤科在骨折愈合、关节 功能恢复、防治感染等方面有 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现代
医学的不足。
与现代医学结合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课件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详解PPT课件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骨科器具应用
刀、制药用具、
复位用工具、
材料选择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蔺道人的《仙》未载入正史,以秘方形式流
传,《苏沈良方》中的“神授散”与《仙》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唐:王寿《外台秘要》 1. 大分类:内、外伤
2. 小分类:骨折、脱位、
内伤、金创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接骨丹”相同

宋元时期,骨伤科文献与外科集中一起 北宋:“大医局”——疮疡兼折疡科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 五世医家祖传
2. 集元以前大成,承蔺道人之学,发展整
复术
3. 首创脊柱手法——“悬吊复位法” 4. 明代评价:“正骨兼金镞,推危氏言其
整复手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 椅背复位法(肩关节脱位)先进 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 肘、腕、髋脱位的复位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改进固定方法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对整复手法贡献 麻药的应用
二药:草乌(麻醉) 生葱(解除)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PPT课件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PPT课件

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 论述了痹痿、腰痛与痈疽的 诊治方法。 记载的大黄牡丹汤、桃核承 气汤等伤科方剂沿用至今。
东晋葛洪编著的一部古代急诊全
书,又名《肘后救卒方》。
根据《内经》“腰为肾之府”的
论断,创拟“独活寄生汤”。
唐代蔺道人著。
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对损伤后因风寒湿侵袭形成的痹
痹—闭阻不通也。痹证是指以外邪稽留经络,而发生
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 甚或关节肿大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
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 多见,故有“痿躄”之称。
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临床医
学文献,论述外科疾病达30多种。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四位家分别从各
自的学术观点出发,对痹证、痿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治则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刘河间认为“热甚客于肾部,而气血不能宣通,则痿痹
。”
张子和对风、痿、痹、厥四病从病因病机方面作了明确
的鉴别。
李东垣认为痿证的发病大多因于脾胃虚弱。
朱丹溪指出“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
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骨痈疽”范畴。中医将现代
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称为“附骨疽”。 中医所称的“骨痨”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关节结核 ,又名“流痰”。
晋代陈延之著。
将“附骨疽”分为急、缓两种。
描写了类似髋关节结核和脊柱结
核症状、体征的阴疽和筋疽。
中医骨病学
第一节 中医骨病学 发展概况
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定义。
熟悉历代中医骨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著述和

最新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教学讲义ppt
化痰等法。 ⑶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或亡血
者,均应慎用或禁用泻下剂,必要宜配伍补益扶正之 品。 ⑷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⑸少食或忌食油腻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泻下剂Ⅰ类
《伤寒论》
寒下剂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1、阳明腑实证
热 便秘,脘腹胀痛硬满而拒按

互 结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大承气汤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 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实质:热实互结阻滞肠道,以致邪热 胁迫津液从旁流下。
大承气汤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热厥 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气不 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本方 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
泻下剂
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泻下剂
2、适应病证
里实证
泻下剂
3、分类
寒下--里热积滞实证 温下--里寒积滞实证 润下--肠燥津亏,大便秘结证 逐水--水饮壅盛于里的实证 攻补兼施--里实正虚之大便秘结证
泻下剂
4、使用注意
⑴里实已成,兼有表证者,应权衡轻重,灵活运用。 ⑵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
❖ 中医所称的“骨痨”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 关节结核,又名“流痰”。
❖ 晋代陈延之著。
❖ 将“附骨疽”分为急、缓两种。
❖ 描写了类似髋关节结核和脊柱结 核症状、体征的阴疽和筋疽。
❖ 东晋刘涓子编著《鬼遗方》,经 南齐龚庆宣重新编次定名。
❖ 采用内服外治方法治疗骨疽。

中医骨伤学ppt课件

中医骨伤学ppt课件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二)、手法
1.正骨手法:拔伸(欲合先离,离而复合)、旋转、 屈伸、提按、端挤、摇摆、触碰、分骨、折顶、回 旋、蹬顶、杠杆。 2.理筋手法的功效: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 络、解除痉挛,理顺筋络、通利关节,松解粘连、 通利关节,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4、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 ③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 解除夹板进行检查,防止压迫性溃疡发生。 ④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保持1cm的正常移动度 ⑤定期进行X线检查 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练 ⑦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 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第三章 中医骨伤科病证辨治概要
2、用药用方
归尾兼生地,槟榔赤芍宜; 四味堪为主,加减任选移。 乳香并麦药,骨碎以补之; 头上加羌活,防风白芷随; 胸中加枳壳,枳实又云皮; 脘下用桔梗,菖蒲厚朴治; 背上用乌药,灵仙妙可施; 两手要续断,五加连桂枝; 两胁柴胡进,胆草紫荆医; 大茴与故纸,杜仲入腰肢; 小茴与木香,肚痛不须疑; 大便如阻隔,大黄枳实推; 小便如阻塞,车前木通提; 假使实见肿,泽兰效最奇。 倘然伤一腿,牛膝木瓜知。 全身有丹方,饮酒贵满卮; 苎麻烧存性,桃仁可累累; 红花少不得,血竭也难离。
二、治疗方法 (一)药物治疗(内治、外治法) 1、内治法分期: 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 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ppt课件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8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 系统整理(开放骨折、清异物、止血) 2. 分类:骨折、扭伤 3. 对妇女、儿童分治
完整版ppt课件
9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年,正史有记载 山东:梁铁民(1915~1978)正骨理筋手法
完整版ppt课件
37近代中医伤科成就 Nhomakorabea中西结合:骨感染、骨髓炎、关节炎、陈旧骨 折、关节内骨折、脊柱骨折、骨坏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1958) 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原则 方先之、尚天裕、苏绍三(天津)
第一章绪论 中医伤科学发展史
“中医伤科学”定义: 是指研究骨、关节、周围筋肉损伤 与疾病的学科
部位:损伤(骨折、脱位、软伤) 疾病(骨病、畸形、肿瘤)
最早出现清代:胡延光《伤科汇纂》
完整版ppt课件
1
萌芽(夏、商、周时期)
工具(砭石、骨针)
骨疾(手、肘、胫、骨) 分科(食医、疾医、疡医 折疡、兽医) 诊断方法(瞻、察、视、审)
完整版ppt课件
13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建立诊疗常规
“一煎水洗,二相度损处, 三拨伸,四或用力收入骨, 五捺正,六用黑龙散通, 七用风流散填症,八夹缚, 九服药,十再洗”
完整版ppt课件
1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

中医骨病学发展概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远程诊疗模式探讨
远程会诊
借助互联网平台,中医骨病专家 可对偏远地区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在线咨询
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随时 随地向中医骨病医师进行在线咨询, 获取专业建议。
健康管理
利用可穿戴设备及移动应用,对患 者进行持续的健康监测和管理,提 高中医骨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 量。
关节炎及其他疾病
诊断
关节炎根据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结合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其他疾病如强 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需结合相应检查进行确诊。
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同时配合西药治疗、物理治疗等 ,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04 特色技术与疗法介绍
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辨别 疾病的寒热虚实、脏腑经络归属,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
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药物治疗以中药内服、 外用为主,注重方剂的配伍与加减;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艾灸等,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
03 常见中医骨病诊断与治疗
康复锻炼与养生保健建议
康复锻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 炼方案,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 平衡与协调训练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养生保健建议
中医骨病学强调“治未病”,提倡通过合理 的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来预防骨科疾病 的发生。例如,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 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注意保暖防潮,避免风寒湿 邪侵袭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最新[基础医学]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ppt课件

最新[基础医学]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ppt课件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
关于蔺道人:会昌年间,怀才不遇、悲观厌世、 消极混日,是当时“下岗” 僧人,从长安流落 到江西宜春,过隐居生活;蔺为他的帮工彭之 子治好骨折,医术精甚传开,把《理伤续断方》 传给了彭,不辞而别。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1. 外治法 2. 创口感染 3. 化脓性关节炎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 系统整理(开放骨折、清异物、止血) 2. 分类:骨折、扭伤 3. 对妇女、儿童分治
后改为“外科”和“正骨科” 特点:伤科专著出现(20多种)
名医辈出,学派形成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明)
明,异远真人《跌损妙方》
1. 最早少林派伤科派 2. 按穴位用药,用药特点是微温、辛甘、
甘凉之行气活血化瘀药
3. 评价:“用药平稳,立法精禅,洵医
林中廑见之作,可补《灵》、《素》 所未备。”
[基础医学]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萌芽(夏、商、周时期)
工具(砭石、骨针)
骨疾(手、肘、胫、骨) 分科(食医、疾医、疡医 折疡、兽医) 诊断方法(瞻、察、视、审)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1. 下颌关节脱位 2. 骨折固定 3. 开放性损伤处理 4. 止血法(外)
1. 五世医家祖传 2. 集元以前大成,承蔺道人之学,发展整
复术
3. 首创脊柱手法——“悬吊复位法” 4. 明代评价:“正骨兼金镞,推危氏言其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中医正骨学ppt课件

精选ppt
46
第二阶段:原始骨痂形成期(4-8 周)
内、外骨膜的成骨细胞 断端间和髓腔内的纤维组织
骨样组织
软骨组织
内骨痂、外骨痂
环状骨痂、腔内骨痂
膜内化骨
骨折愈合
软骨内化骨
膜内化骨过程短、愈合快 ,临床上应防止较大血肿
精选ppt
47
原始骨痂形成期示意图
精选ppt
48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 周)
骨小梁的排列不规则 应 力
规则
精选ppt
49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且排列逐渐规则致密,骨折 断端经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替代形成骨性连接,这一 过程大约需要8~12周。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应力轴线上的 骨痂不断得到加强,应力轴线以外的骨痂逐渐被清除,并且 骨髓腔重新沟通,恢复骨的正常结构,最终骨折的痕迹从成 骨细胞大量产生,钙盐也逐渐在成骨细胞周围沉积下来,纤 维组织逐渐变为骨组织。此期相当于损伤三期辩证的后期,
精选ppt
6
近三十年来,在中西医共同发展的政策鼓舞下,中医 骨伤科学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中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 坏死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治疗 拇(足+母)趾外翻及相关畸形”,山东文登整骨医院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手部大范围多元组织毁损的研究” 等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肝肾不足为主要临床表现。
精选ppt
50
第三阶段:骨板形成塑型期(8-12周)
精选ppt
51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①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② 局部无反常活动;(勿试) ③ 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④ 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无异常; ⑤ 去除外固定后,上肢向前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唐代孙思邈著。
❖ 我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 应用按摩导引法治疗各种筋骨痹 痿病症。
❖ 唐代王焘著。
❖ 一部重要的方剂学参考文献。
❖ 收集了自汉代张仲景以后治疗痹 证的方剂。
❖ 收载四物汤加附子治疗“风湿百 节疼痛,不可屈伸”等症。
“金元四大家”
❖ 对骨科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四位大家 分别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出发,对痹证、痿证 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 中医所称的“骨痨”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骨、 关节结核,又名“流痰”。
❖ 晋代陈延之著。
❖ 将“附骨疽”分为急、缓两种。
❖ 描写了类似髋关节结核和脊柱结 核症状、体征的阴疽和筋疽。
❖ 东晋刘涓子编著《鬼遗方》,经 南齐龚庆宣重新编次定名。
❖ 采用内服外治方法治疗骨疽。
❖ 对骨疽并发症(类似现代所称的 败血症)已有所认识。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痹—闭阻不通也。痹证是指以外邪稽留经络, 而发生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重 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痛为主要表 现的一种疾病。
❖ 痿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 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 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躄”之称。
❖ 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临床医 学文献,论述外科疾病达30多种。
❖ 杨清叟提出了“肾实则骨有生气”的精辟之 见。
❖ 薛己描述了筋瘤、血瘤、肉瘤等六种肿瘤的 症状、体征及其病因病机和治疗大法。
❖ “正宗派”和“全生派”对于骨肿瘤的认识 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 赵濂良在《医门补要·医案》里记载了多发性 骨软骨瘤。
复习思考题
❖ 1.首次记载骨肉瘤的医家是( )。 ❖ A.张仲景 B.华佗 C.葛洪 D.孙思邈 E.蔺道人 ❖ 2.提出“肾实则骨有生气”这一精辟见解的
❖ 论述了痹痿、腰痛与痈疽的 诊治方法。
❖ 记载的大黄牡丹汤、桃核承 气汤等伤科方剂沿用至今。
❖ 东晋葛洪编著的一部古代急诊全 书,又名《肘后救卒方》。
❖ 根据《内经》“腰为肾之府”的 论断,创拟“独活寄生汤”。
❖ 唐代蔺道人著。
❖ 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 对损伤后因风寒湿侵袭形成的痹 证主张用汤药熏洗。
❖ 元代杨清叟著。 ❖ 主张用刀切开清除死骨治骨疽。 ❖ 力主用补肾药治疗骨疽。
三、骨肿瘤
❖ 肿瘤古称肿疡,始载于《周礼》一书。 ❖ 《五十二病方》记有治瘤赘的方药。 ❖ 《内经》记载了筋瘤、骨瘤的病名。 ❖ 葛洪首次记载了肉瘤。 ❖ 《诸病源候论》描述了类似骨病继发肿瘤的
恶疮、恶肉的临床表现。 ❖ 《备急千金要方》首次把肿瘤分类诊断。
医家是( )。 ❖ A.陈实功 B.王维德C.高秉均D.杨清叟 E.薛己 ❖ 3. 简述“金元四大家”对于痹证、痿证的认
识。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对于伤筋及骨缝损伤引起的颈椎病、 腰腿痛以及关节炎症已有论述。
❖ 是我国现有医学文献中最早的 一部经典著作,也为中医骨病 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 础。
❖ 进一步阐述了损伤的病因病机 是外伤瘀血不散,或者劳伤气 血筋骨,外感六淫之邪导致病பைடு நூலகம்痛。
❖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
❖ 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开 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
中医骨病学
中医骨外教研室
第一节 中医骨病学 发展概况
❖ 掌握中医骨病学的定义。
❖ 熟悉历代中医骨病学的主要学术成就 及著述和创造发明。
❖ 了解中医骨病学的起源、形成、发展 、成熟等阶段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 上对人民健康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中医骨病学是运用中医药学 的理论研究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疾 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防治规律的 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骨伤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刘河间认为“热甚客于肾部,而气血不能宣 通,则痿痹。”
❖ 张子和对风、痿、痹、厥四病从病因病机方 面作了明确的鉴别。
❖ 李东垣认为痿证的发病大多因于脾胃虚弱。
❖ 朱丹溪指出“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 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至理。”
❖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中医“骨痈疽”范畴。中 医将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称为 “附骨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