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完化学必修1,必修2后的一个选修模块,供侧理学生选学。

《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知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及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研究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其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例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和放热)化学平衡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影响的重要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的计算是判断某一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着力挖掘和体现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知识结构、思想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到的核心观念有化学反应的能量观、平衡观和化学反应中微粒观。

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相统一例: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现象与本质相统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相统一《化学反应原理》同样是探究式教学,但与必修1、2相比无论是探究的能力还是探究的开放度都有很大不同,《化学反应原理》则更适合于开展基于定量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探究活动。

必修1、2更多的只是现象的描述,几乎没有理论的依托,如电解NaCl溶液,只需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不许要解释为什么,而解释为什么则由选修来完成. 4.本模块新增加的内容1。

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丁伟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编写的总体思路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变、方向、限度、速率以及机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设置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

专题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

专题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内容。

专题 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着重介绍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作为继必修课程《化学 1 》、《化学 2》之后的选修课程,编写时,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了新的内容体系,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更加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1 / 12学素养的提高。

与原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四大变化:1.教材内容有所增加与原教材相比,主要新增了以下内容:焓变、熵与熵变、盐桥、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电离度、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

对于新增内容,我们首先要理清其中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认识《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94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94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焓变,ΔH 的“+”与“―”,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知识要点 焓变 反应热
❖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
❖ 符号:用△H表示。 ❖ 单位:一般采用kJ/mol。 ❖ 反应热数值: 计算或实验测量
确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6.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
6.1 运用启发和问题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建议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出 发,尽量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 内容,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注意尽量采用启发和问题驱动方式。如可从家 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化学暖炉”、 “热敷袋”等入手创设情境进行讨论。尽可能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5. 重难点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 断裂和形成间的关系。
2.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能正确书 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热化学方程 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及限定条件。 4.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
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本章教学难点:
1.熟悉ΔH的“+”与“-”的运用,能正 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对燃烧热的概念及限定条件的理解。 3.对盖斯定律涵义的理解,用盖斯定律正
应热H。
3.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并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5.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燃烧热是一种应用较广的 反应热,认识燃烧热的限定条件。 6.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 的简单计算。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剖析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剖析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

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80
• 务实——按需(三维)设栏 • 见新——视野新(资料类),功能新
(活动类)
教材装帧
• 黑白+彩插(成本与实际需要) • 摄影+手绘(真实与清晰)
原理示意图多
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
装置、操 作手绘, 求清晰
实实验验摄摄影影,, 求真真实实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 习题
小计
各章栏目数
小计
一 二 三 四 各栏目数 类栏目数 类栏目比 总数
21 71
11
18 46 ~57% 80
04 21 07 53 02 23 20 22 42 51 01 00 11 31 11 11
7
15
28
7
6
12
19
~24%
1
6
4
15 ~19%
34 44
11
13 23 31 17
热化学方程式
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 高
原因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

学2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 的利弊及新能 源的开发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 高
化形式

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 选 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 修4

举例说明熵增与 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选择性举例
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正文内容
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探究
溶度积常数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2007-11-10《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与原教材有相似之处,与《化学2》也有相似之处,但同中有变:内容变化了,增加了熵与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要求变化了,某些知识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例如,盖斯定律从“阅读”提高到“能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化学平衡常数从“了解”提高到“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转化率”等等;内容组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增设了很多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比较、归纳,更加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突出化学的应用价值。

各种变化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相应变化调整。

根据我们备课组在新课教学以及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些体会,现将该模块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总结如下:一、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比较(一)两种版本教材的相同之处1.注重科学性,并突出新思想、新内容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教材尽量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例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注重科学性,尤其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地、错误地解释概念,使教材在科学性上具有相对长的生命力(例如:焓变、熵变的引入)。

2.重视知识的框架结构,重在介绍学术思想使知识点服从于知识的框架结构,并尽可能使同学们多了解学术思想的形成、演变与发展,从本质上理解这些人类知识结晶的精髓,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人教版教材共有21个实验,苏教版教材共有22个实验。

4.突出模型化研究方法的特点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5.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衔接(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据→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焓变、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沉淀溶解平衡),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搬来,简单下移,而是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基本的了解,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更高水平的把握留待大学阶段解决。

高中人教版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高中人教版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③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④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①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②通过实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局限性,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在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②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①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②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难点:①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②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燃烧热的含义③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②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③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物质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②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②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使命感、责任感;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①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②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①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②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②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③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方法,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感悟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 课件(52张)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 课件(52张)

问题5:体会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变化?
提高: 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 , 充分反应并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92.4kJ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原因是_____ _____。
问题6:讨论归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什么?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 kJ/mol或J/mol; 2、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不用↓↑); 3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仅表示已参加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因此化学计量数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简单分数; 4、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 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 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
• △H1= △H2+ △H3 • △H2 = △H1- △H3 = -393.5 kJ/mol -(-283.0 kJ/mol) = -110.5 kJ/mol • C (s) + ½ O2 (g) = CO2(g) △H=-110.5 kJ/mol
反馈练习
已知:2CO(g)+O2(g)=2CO2(g) Δ 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 H=-226 kJ/mol C.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 23 为6.02 × 10 2×6.02×1023
4 4.0
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明确 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原理 (包括反应原理、推出定量原理)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设计
( 控制准量原则 )
合理的利用有利因素 分析并控制干扰因素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最新资料推荐------------------------------------------------------ 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丁伟一、《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编写的总体思路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变、方向、限度、速率以及机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设置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三个专题。

专题 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量、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

专题 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内容。

专题 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着重介绍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内容。

《化学反应原理》作为继必修课程《化学 1 》、《化学 2》之后的选修课程,编写时,在继承科学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了新的内容体系,在内容的编排上更好地融合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的线索,更加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1 / 12学素养的提高。

与原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四大变化:1.教材内容有所增加与原教材相比,主要新增了以下内容:焓变、熵与熵变、盐桥、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化学平衡常数及计算、电离度、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

对于新增内容,我们首先要理清其中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认识《课程标准》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023最新-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优秀5篇】

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优秀5篇】本节重点: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壶知道的精心为您带来了5篇《化学反应原理的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篇一化学反应速率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属于化学动力学的范畴。

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2—1.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及其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计算,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提高有关化学概念的计算能力2、提高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能力,掌握比较化学反应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过程、实例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四、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用实验2—1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得出只根据看到的气泡产生的快、慢来表示反应的速率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判断。

通过教科书图2—1的提示,学生很容易想到可以从测量H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的快慢。

这种测量可以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H2体积的多少,也可以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所耗时间的多少。

如果相同时间内测量溶液中H+浓度的变化,测量锌粒质量的变化,也都可以定量比较这个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发现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有多种,因此,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测定某些反应的速率。

在交流中得出: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共同之处,都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来表示。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新课标 鲁科版

高二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新课标 鲁科版

较深入分析问题、较全面拓展知识
更深入的提高内容
需要教师明确的几点知识
提高对熵的认识
1.建立有序与无序的概念; 8枚硬币分布方式:
1 正 反 8 0 1
2 7 1 8
3 6 2 28
4 5 3 56
5 4 4 70
6 3 5 56
7 2 6 28
8 1 7 8
9 0 8 1
2.从分子微观运动看熵与混乱度的关系;
溶质 与水 的相 互作 用
盐类水解原理
盐类的 水解 水解平衡移动 盐在水 溶液中 的行为
水解原理应用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平衡常数 (溶度积)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 平衡的移动
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生成 沉淀的转化
沉淀在水中 建立的一种 化学平衡
利用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 问题
沉淀溶解平 衡的应用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历程 理 论 基 础
化学反应 速率的定 量描述
影响化学 反应速率 的因素
定量研究基础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将基元反应的概念作为反应速率教学的起点
现存问题:*学生不了解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滥用质量作用定律、碰撞理论 片面解释活化能概念。
本教材特意安排了揭示化学反应复杂性的内容: “ 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提出 “反应历程”和“基元反应 ”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若干 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Sm(g)>Sm(l)>Sm(s) (2)同类物质,摩尔质量越大,Sm值越大 (3)摩尔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结构越复杂Sm值越大 (4)同一物质随温度升高而熵值增大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规律
1
影响速率的因素
2
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例如浓
度、温度和催化剂。
3
速率常数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研究速率常 数和速率方程。
反应机理
研究反应机理和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和解 离过程。
化学平衡及其规律
平衡常数
勒沙特列定律
学习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了解平衡状态和动态平衡。
研究勒沙特列定律,探索如何通 过改变条件来影响化学平衡。
单质反应
了解单质反应的定义和特征,研究不同元素之间的反应。
2
置换反应
详细研究置换反应的机制和应用,探索金属离子和非金属之间的反应。
3
加成反应
探索加成反应的机理和过程,学习双键和三键的加成反应。
介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例如置换反应、加 成反应和消除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研究电子转 移和氧化还原态的变化。
化学反应热力学
反应焓变
探索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焓变,理 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内能变化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内能变化,研 究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量守恒原 理。
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如何编写和计算化学反应的 热化学方程式。
平衡反应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平衡反应,包括 气相反应和液相反应。
酸碱反应及其规律
酸碱概念
探索酸碱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酸性和 碱性物质的性质。
酸碱滴定
了解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习如何计 算滴定体积和浓度。
酸碱指示剂
学习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检测酸碱反应,研究 指示剂的原理和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
研究酸பைடு நூலகம்中和反应的平衡过程,探索中和反应 的应用。

09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09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化学选修4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
第三节
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化学选修4
燃烧热
能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本章知识结构
引言 本章基 本思想
以熟悉的事 例重点说明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热能、电能、光能等 能量释放、吸收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能量的多少以反应物、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化学选修4
相关知识的前后衔接
初中
化学反应伴随着 能量变化
高中必修
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原因
化学键
高中选修
化学反应中能 量变化的计量
热化学 方程式 盖斯定律
化学能与其他能 可以相互转化
化学能与电能转 化的关键 氧还反应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化学能可以充分 利用 生活中能量转化 的应用、电池
建议从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出 发,尽量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 内容,可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注意尽量采用启发和问题驱动方式。如可从家 庭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煤、“化学暖炉”、 “热敷袋”等入手创设情境进行讨论。尽可能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化学选修4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 高 原因 中 化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 学2
高 中 选 修4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 化形式 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 使用化石燃料 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 的利弊及新能 用率的实际意义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 源的开发 2009年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培训化学选修 4 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化学方程式
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 高
原因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互相转化

学2
燃烧热 中和热
使用化石燃料 的利弊及新能 源的开发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 高
化形式

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 选 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 修4
用率的实际意义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
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
初中
化学反应伴随着 能量变化
高中必修
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原因
化学键
高中选修
化学反应中能
热化学 方程式
量变化的计量 盖斯定律
化学能与其他能 可以相互转化
归纳与整理 习题
小计
各章栏目数
小计
一 二 三 四 各栏目数 类栏目数 类栏目比 总数
21 71
11
18 46 ~57% 80
04 21 07 53 02 23 20 22 42 51 01 00 11 31 11 11
7
15
28
7
6
12
19
~24%
1
6
4
15 ~19%
34 44
11
13 23 31 17
交叉内容的处理
内容 反应速率
原电池
角度和重点
由定性描述到定量 表达,实验测定
原电池由无盐桥到 有盐桥(铜锌)
知识范围 深化
深化、 拓展
焓与熵的处理

简化(~反应热)
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 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反 应吸热或放热,由生成物与 反应物的焓值差焓变决定。
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通 常遇到的反应是在敞口容器 中进行的,反应系统的压力 与外界压力(大气压)相等, 也就是说,反应是在恒压条 件下进行的,此时反应的热 效应就是焓变。

举例说明熵增与 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选择性举例
电离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正文内容
电离平衡常数
实验探究
溶度积常数
练习巩固 科学视野
栏目设计——求实不求多,实中见新
栏目类型 栏目名称
活 思考 思考与交流
动 交流

学与问
栏 实验 实验

科学探究
实践
实践活动
资料 性 栏目
资料 科学史话 科学视野
复习巩固 栏目
几点说明
• 对概念模型的表述尽量简化,从一种科 学方法的角度有所领悟即可,进一步的 认识有待随学习的深入而取得
• 对绪言中指出的“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 计算或推测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理论方法” 注意使学生从两方面来认识:人类科学 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无止境
• 催化剂不是理论模型,但其在化学反应 原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了解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认识概念 模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
• 初步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认识催化剂对于 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 为其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课时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 方法——概念模型法。 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 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课时建议:2课时。
化学能可以充分 利用
化学能与电能转 化的关键 氧还反应
生活中能量转化 的应用、电池
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电解原理及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
以熟悉的事 例重点说明
引言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热能、电能、光能等
本章基 本思想
能量释放、吸收以变化的物质为基础, 能量的多少以反应物、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80
• 务实——按需(三维)设栏 • 见新——视野新(资料类),功能新
(活动类)
教材装帧
• 黑白+彩插(成本与实际需要) • 摄影+手绘(真实与清晰)
原理示意图多
实验装置图:手绘,清晰
装置、操 作手绘, 求清晰
实实验验摄摄影影,, 求真真实实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教 材 分 析
基本情况
• 模块特点 • 教材定位、使用对象及变化 • 教材体系及视角变化(广角与
微距)
内容
绪言
引子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能 与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
热 能
平衡理论

及其应用
电 能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本书编排、设计特点
• 注意与必修模块的衔接 • 恰当定位教材的理论水平 • 教材容量适当,留有发展空间 • 栏目设计与装祯,求新务实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AgCl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反映实验现象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再现客观事物
彩插的作用
• 真实再现客观事物
绪言内容
课程内容概述
理论、概念模型选讲
反纷 应繁 有复 规杂 律的 可化 循学
的化 基学 本反 内应 容原

的化 学学 习反 方应 法原
资料——体系与环境 二、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 1.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压强,反应物、产物的状态 2.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可以是分数
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体验反应热,了 解相关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反应热与初、高中的衔接
悬念——至今没有观察到能量直接转化为物质的事例

反应热 焓变


1

与 热化学方程式

焓变

盖斯定律
燃烧热
2
能源
化学反应热计算 焓变 3
燃料的使用 节约能源的意义 开发新能源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 焓变 要点: 1.反应热的概念(举例说明化学键能→反应热效应→
吸、放热反应)
2.焓变简化后的意义=恒压下反应的反应热H 3.放热反应的H为“-”






















绪言的特点
提 纲 挈

提出问题
已有知识 和经验
反应的条件、速率、
内 限度的不同(有规律可循)


• 概述全书内容
反应速率、限度、反应
热、电化学

龙 点

•法
介绍几个模型或概念
有效碰撞模型、
睛 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
教学目标
• 认识物质的各种化学性质是有规律可循 的,而这些规律是化学的精髓,需要下 工夫学习掌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燃烧热 能源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与大纲内容比较
现行高中大纲
新课标
化学反应中的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了解通过化
能量变化
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放热反应和吸 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

热反应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燃料的充分燃 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