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1)

合集下载

农田水利学重点整理

农田水利学重点整理

农田水利学整理绪论1、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通过灌溉和排水设施,包括改变农田小气候);(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2. (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的水利措施:a.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b.排水措施 (即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等),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地区水情主要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的措施: a.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状况);b.调水、排水措施(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3、洪: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涝: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田间积水,使作物受淹减产; 旱: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作物需要使作物暂时凋萎或干枯死亡;渍: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的土壤含水量过大,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关系失调导致作物生长受抑或者死亡;盐碱化: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盐分含量高,导致作物“生理干旱”,土壤底层或地下水中的易溶性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第一章 农田灌溉原理1、 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土壤水按形态不同分类:汽态水、吸着水(吸湿水(无效水)&薄膜水(难有效水或无效水))、毛管水(有效水)、重力水(过剩水)(注:低于土壤吸着水即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为无效水,有效水通常是指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之间的水量。

);吸湿系数:吸湿水被紧束在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水的作用下自由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率:土壤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确定方法:在生产实践中,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为田持);凋萎系数:植物因干旱而产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其数量包括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农田水利学 (1)

农田水利学 (1)

农田水利学:是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以消除农田水旱灾害,利用水利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门学科。

农田水分状况: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与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农业水文学: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农业措施、农业工程方面各种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水量平衡:是指来水量和出水量的关系降水总量:是指在一定的时段内天空下降的水量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下垫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

(虹吸式雨量计测量降水量)流域:是指汇集地面来水和地下来水的区域径流:降水自流域内汇集到河网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径流总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

(Q)径流深(Y):将径流总量均匀的分布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

蒸发:水由液体或固体状态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

频率是指变量某值在样本中出现的机会。

灌溉保证率:是以灌溉设施供给灌溉用水全部获得满足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的。

作物需水量: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达到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所消耗的水量。

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使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所制定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

灌水定额:是指灌于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喷灌:是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输水,在一定压力下通过喷头把水喷到空中,散成细小水滴,想下雨一样灌溉农作物的一种灌溉方式。

滴灌:是用较小压力,通过管道一滴一滴将水滴于作物根区,湿润土壤,供给作物水分。

渗灌:是将水管通过管道渗入土壤,再通过土壤毛管作用供给作物的一种灌溉方式。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水土流失: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水力、风力和重力、冷融等外营力引起的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包括地表侵蚀和水的损失。

水资源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能够长期满足某种用途的水资源。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
(1)研究农田水分、盐分运动规律,以及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2)研究不同地区灌溉工程形式及其规划设计方法; (3)研究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管理方法。 2.研究地区水情及其调节措施 地区水情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有: (1)蓄水保水措施 (2)地区间调水、排水措施
我国状况
2.干旱缺水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我国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少,水资源分布与耕地、 人口、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北方地区干旱缺水严重。由于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供水工程建设严重滞后, 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与水污染严重,水供需矛盾不断加剧。21世纪以来,全国每年缺水量达400亿立方米。90年 代以来,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达3.7亿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2000年,我国发生大面积干旱, 全国累计受旱耕地面积达6亿亩,粮食减产约450亿公斤。灌溉工程管理工作也比较薄弱,重建轻管的问题尚未从 根本上扭转,管理粗放。部分工程配套不齐全,有些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效益衰减。
谢谢观看
农田水利学学科名来自目录01 研究对象
02 我国状况
基本信息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的科学。“灌溉与排水(irrigation and Drainage)”是世界上对本课程的一般命名,我国习惯称为“农田水利学”,原苏联称为“水利土壤改良”。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1.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及其调节措施农田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 是灌溉与排水。
存在问题
1.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的固定资产、44%的人 口、1/3的耕地、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工矿企业都位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 严重。现有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较为薄弱,江河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拦蓄洪工程建设不足,且有40%的水库带病运 行,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健全,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灵活运用的基本条件,启用困难。

农田水利学 (1)

农田水利学 (1)

3.2.2 沟灌
灌水技术要素:
u 沟的规格:间距0.5~0.8m(重粘土取大值),长30~ 100m ,断面常用三角形或梯形。 u 沟中蓄水深度:
单位沟长累计入渗量
沟内蓄水宽深
平均有效湿周
灌水定额、沟间距、沟长
3.2.2 沟灌
u入沟流量:
u灌水时间:
u改水成数:一般为0.7~1.0,对于地面坡度大、单宽流量大 、土壤入渗能力低的畦田,改水成数取低值。反之取高值。
• • • •
Ø Ø
喷头组合方式的选择
l
电子计算机模拟特性曲线法
l
组合均匀系数大于设计值 漏喷百分数 平均喷灌强度不大于允许喷灌强度 设备投资运行费用最小
3.3.4 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3.4 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3 喷头的选择
u 考虑因素:作物、土壤、市场、经济 u 原则:
Ø Ø Ø Ø
组合喷灌强度不超过土壤允许强度 组合均匀系数不低于规范要求 雾化指标应满足作物要求 总费用少
3.3.3 旋转式喷头的水力参数及影响因素
3.影响喷灌水量分布的因素 Ø Ø Ø Ø Ø Ø 工作压力 喷头布置形式和间距 风向风力 工作压力 喷嘴直径 粉碎机构
4.影响水滴直径的因素
3.3.4 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 选择喷灌系统形式 • 确定喷洒方式和喷头组合方式 • 选择喷头 • 布置管道系统 • 拟定灌溉工作制度 • 确定管材管径 • 选择水泵和动力 • 支管轮灌方式、管道设计流量
3.2.1 畦灌
【畦灌】
畦灌是指将田块 用畦埂分割成许多矩 形条状地块,灌溉水 以薄层水流的形式输 入田间并渗入土壤的 灌水方法。适合窄行 密植作物,小麦等。
畦灌布置示意图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

一:名词解释1.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2.吸湿系数:当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3.凋萎系数:使作物发生永久凋萎的土壤含水率,一般为吸湿系数的1.5~2.0倍4.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一般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5.干旱:由于根系吸水不足,破坏了植物体内水分协调和平衡的现象。

分为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6.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所需要的水量。

7.作物需水量:是指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土壤水分、养分的充分供应)下,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达到或接近该作物品种的最高产量水平时所需要的水量。

8.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m3/亩或mm)9.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m3/亩或m灌m)10.非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在缺水地区或时期,由于可供灌溉的水资源不足,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从而只能实施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或称非充分灌溉11.灌溉用水量:是指灌溉土地需从水源取用的水量12.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13.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14.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渠系水利用系数15.田间水利用系数: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16.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17.抗旱天数: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18.灌溉水质:主要指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含有物的成分及其含量19.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面水、地下水、土壤水状况和与其相关的通气、养分、热状况。

20.设计流量:相当于某一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灌溉临界期最大引水流量,m3/s;21. 大田蓄水能力:多余的地面水除利用田间沟网加以排除外,还应利用田块本身以及田块上的沟、畦、格田等,拦蓄一部分雨水,例如,旱作地区的灌水沟、畦,降雨时也可作为聚集雨水之用,暂时存蓄或将其导入排水沟中。

农田水利学(1-2)

农田水利学(1-2)

§1.1 农田水分状况
1 土壤水存在的形式(按形态分)
多孔 介质
(1) 汽态水:孔隙中的水汽
吸湿系数
(2) 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
最大分子 持水率
不含吸着水
(3) 毛管水:毛管作用下能保持的水
(4) 重力水:超出毛管含水率的部分
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土壤水分是农田量较少。有利于微生物活动。 • 2、吸着水 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 • A、吸湿水:被紧紧束缚于土壤颗粒表面,无法在重力和毛管 力作用下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为 吸湿系数。 土壤颗粒对吸湿水的吸附力在31~2000atm,无法被作物利用。 • B、薄膜水: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只能沿土壤表面进行速度 较小的移动。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为土壤最大分子 持水率。 最外层水分子所受到的吸附力约为6.25atm。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作用
• 进行含水量和土壤吸 力之间的转换 • 间接反映土壤孔隙的 大小 s=4σ/d • 分析不同质地土壤的 持水性能 • 为土壤水分定量分析 提供参数。
干旱的种类及其原因
• 根系吸收水分破坏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和协调称为干 旱 • 大气干旱:大气温度过高或者辐射过强,干热风等导 致蒸发大于吸水速度,所形成的干旱。西北和华北 地区较多。此时土壤含水量不一定很低。 • 防止方法:微灌、遮阳网等 • 土壤干旱:土壤水分过少,植物无法正常吸收以补 偿叶片蒸发所形成的干旱。是对植物危害最大的干 旱。 • 其他[生理(?)干旱]:其他非土壤水分条件引起的植物 干旱。如土壤溶液浓度过大(PEG试验)、土壤通气不 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
• 3、毛管水
– 毛管水是在重力作用下土壤中能够保持的水分。即重 力作用下土壤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或者说在毛管力 作用下能够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 上升毛管水:地下水能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当 地下水位较高时,下层水分可通过毛管上升。 – 毛管悬着水:降雨或灌溉后,上层土壤中由于毛细管 作用所能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由地面渗入〕。 –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 此时土壤毛管力在0.1~0.3atm之间。该指标是农田灌 溉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 生产中通常将灌水两后土壤所能够保持的含水量称为 田间持水量。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吸水力是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的,通过测定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的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成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4.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5.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6.充分灌溉:指通过灌溉措施,使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处于最优水分状态,作物产量最高。

7.灌水方法: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湿润作物根区土壤的方式8.畦灌: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田块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

适用于小麦、谷子、花生、芝麻等作物种植。

9.淹灌法:先灌溉至土壤水饱和,然后再土壤表面建立并维持一定深度水层的地面灌水技术。

10.灌溉水源:指天然水资源中可利用为灌溉的水体,主要有河川径流、当地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再生水等11.水质:指水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状,水中含有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含沙量、含盐量、有害物质含量、水温)12.集流效率:某时段内或某次集流面的集流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水量的比值二、填空题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固体、液体、气体,液态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吸着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部分有效),毛管水(有效水)包括上升毛灌水、悬着毛管水。

2.土壤水势的分类溶质势、基质势、重力势、压力势、温度势3.土壤干旱分为生理干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4.农田水分消耗主要五个方面植株蒸腾(生理需水)、棵间蒸发(生态需水)、深层渗漏、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5.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作物因素、土壤因素、农业因素6.农田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有土壤水分指标(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气候指标、作物水分生理指标7.灌水方法类型:地面灌水方法、喷灌灌水方法、微灌灌水方法、地下水浸润灌水方法8.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田间灌溉水储存率、田间灌水均匀度9.小畦灌“三改”指的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10.喷灌的工作制度分为齐头并进、交叉前进、两端交叉前进11.喷灌主要分为管道式喷灌系统、机组式喷灌系统,其中管道式由水源工程、水泵和动力机、压力管道、喷头、保护及控制装置等组成12.微灌按照灌水器的出流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滴灌、微型喷洒灌溉、地表下灌溉、涌泉灌溉13.微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四部分组成14.地表水取水方式主要包括: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水库取水、抽水取水15.地下水取水方式主要包括:垂直取水、水平取水、双向取水建筑物、引泉工程16.坎儿井主要包括竖井、暗渠、明渠、涝池17.雨水蓄集利用工程由集水工程、蓄水工程、灌溉工程构成18.集流面的处理国外主要采用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19.蓄水设施有涝池、旱井、水窖、水窑窖20.灌溉设计标准一般以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也可以以抗旱天数进行设计.21.现代化灌区的特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22.管道输水系统由水源与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田间灌水系统、附属建筑物与装置构成。

农田水利学:1章农田水分运动

农田水利学:1章农田水分运动
壤含水量

在形态上它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当含水量达到田持时,若继续供水,并不能使该土体的 持水量再增大,而只能进一步湿润下层土壤。田间持水 量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
影响因素:质地、有机质含量、结构、松紧状况等
不同质地和耕作条件下的田间持水量 (qm%)
二合土 耕后 紧实
21

土壤质地
(2)土壤膜状水
定义:土壤颗粒借助吸附力吸附在吸湿水外围的连 续液态水膜称为土壤膜状水
膜状水示意图
特点
膜状水比吸湿水所受的吸附力小得多,它具有液态水的
性质,可以移动,但因粘滞度较大,其移动速率非常慢。
一般是由水膜厚处向水膜薄处移动,如图所示 。
膜状水移动示意图
部分有效
膜状水的内层水,植物根无法吸收利用,为无效水, 而它的外层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但数量极为有限。 水分常数 土壤最大分子持水量: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 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吸湿量的2~4倍)。
思考题 1 农田水分存在基本形式是? 2 田间持水率是随土质变化的,粘性土田间 持水率低,砂性土田间持水率高? 3 吸湿系数、最大分子持水率、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率、土壤有效水分最大的是?土壤水 分中对农作物有效的是?
4 5 6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指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是指 大气干旱与土壤干旱
• • • •
吸附水: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形态观点)
依土壤水分所受的 力的作用划分类型
土壤颗粒表面的分子引力作用而被吸附在土粒周围的水分
1、土壤吸附水
(1)土壤吸湿水
定义:干燥土粒从空气(土壤、大气)中吸附的气态水
机制:表面能(表面分子引力: >31 × 105 Pa)

农田水利学一灌溉工程PPT课件

农田水利学一灌溉工程PPT课件
农田灌溉原理
水量平衡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
• 考虑计划湿润层增加时的灌溉制度确定。 – 腾发量减去计划湿润层增加的水量、地下水 补给量,是实际消耗的土壤水的数量。 – 当土壤中储水量小于适宜含水量时,需要灌 溉。
农田灌溉原理
4、水田灌溉制度的制定—列表法
• 基本原理,当田面水层低于适宜灌水深度时,灌水至适宜上 限;
• 灌水定额;作物的种植比例;灌水延续时间。 – 当灌水定额;作物的种植比例确定后,主要取决于 灌水延续时间。 • 灌水延续时间与作物种植面积、作物所处的生育 阶段、灌水条件等有关。 • 面积越大,延续时间越长。
农田灌溉原理
2.灌水率图及其修正
• 灌水率随时间变化的直方图。 • 修正的原因:
– (1)不同时间灌水率差异较大,造成渠道水位差异大; – (2)供水连续性差,管理部方便。 – 应该修正,使灌区渠道供水连续,水位差小。
• (1)净灌溉用水量:某作物一次灌水灌到田间的水量: – W=m×A • A-某作物面积;m-该作物的灌水定额 –各类灌溉作物累加,可达到灌区某个时段的净灌溉 用水量。
n
M净 (Ai mi) i1
农田灌溉原理
(2)综合净灌溉定额
• 相对于整个灌区而言,单位面积上某个时段内的平 均灌溉定额
– 包括不灌溉的耕地。
– 可以通过灌区面积和综合净灌溉定额计算净灌溉 用水量
n
(Ai mi) n
m净 i1 At
(t mi) i1
农田灌溉原理
综合净灌溉定额
–若灌区中面积20000公顷(其中12800公顷不灌溉) ,则5.1-5.15之间,综合净灌溉定额为 978/20000*10000=489方/公顷
农田灌溉原理
– 某些阶段的水分胁迫,具有改善品质的效果。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

绪论1.《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2.农田水利学研究对象:①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②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

【蓄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1.农田水分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吸着水,毛灌水和重力水】和地下水。

2.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其数量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3.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4.田间持水率:常将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5.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大气干旱;土壤干旱;作物生理干旱。

6.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①大气降水补给农田水分过多;②洪水泛滥、湖泊漫溢、海潮侵袭或坡地地面径流汇集等使低洼地积水成灾;③地下水位过高,上升毛管水不断向上补给;或因地下水从坡地溢出,大量补给农田水分;④地势低洼,出流条件不好。

7.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降雨量不足;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8.SPAC系统:土壤、作物、大气构成的水循环系统。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棵间蒸发;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2.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3.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4.作物需水临界期: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缺水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通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

5.水面蒸发量法(蒸发皿法或α值法),一般水稻用α值法比旱作物用此法好。

《农田水利学》教学[1]..

《农田水利学》教学[1]..

《农田水利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田水利学课程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31060261适用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时学:32 学分数:2执笔者:审核人:编写时间:2010.7.12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农田水利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研究农田水分和水资源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灌排基本理论和灌排技术、灌溉排水系统设计方法以及地区水利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了解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基本任务及地区性特点和发展概况及农田水利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和世界灌排事业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掌握农田水利学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第一章农田水分状况和灌溉用水量(4学时)了解农田水分的存在形式作物生长、对农田水分的要求;理解作物需水量和田间耗水量的联系与区别,综合灌水定额的概念;理解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需水规律、需水关键期,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提高(η水)的途径、措施,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步骤,需水量估算方法及其优、缺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净或毛灌溉用水的计算、灌溉用水量过程线的绘制方法,灌水率的计算、灌水率图的绘制方法、修正的原则以及灌水延续时间的确定;第二章地面灌水技术(4学时)了解各种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喷头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基本要求,微喷灌系统的种类和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及步骤,渗灌原理及其灌水技术要素;理解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畦灌和沟灌方法、要求以及适用条件,畦灌要素计算的基本原理,畦田规格和灌水技术要素,主要土壤的沟灌技术要素,喷灌的主要技术要素、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第三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4学时)了解灌溉水源的种类及其我国水源的数量及分布,灌溉水源的水质(包括泥沙、含盐量、有机化合物、有害物质、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容量或标准,灌溉带的划分和扩大灌溉水源的措施;理解灌溉取水方式(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泵站取水、水库取水)各自的适用条件、调节水源的作用、工程措施的组成以及工程布局的要求,灌溉设计保证率的概念;掌握饮水灌溉工程(无坝引水、有坝引水)的水利计算掌握灌溉设计标准及设计代表年的选择。

农田水利学题库

农田水利学题库

农田水利学题库一、单选题1、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不包括()A 吸湿水B 膜状水C 毛管水D 重力水答案:A解析: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包括膜状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吸湿水不能被植物利用,不属于农田水分存在的形式。

2、土壤水吸力的单位是()A 米B 帕C 厘米D 牛顿答案:B解析:土壤水吸力的单位是帕(Pa),它表示土壤对水分的吸引力大小。

3、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不包括()A 经验公式法B 水量平衡法C 蒸腾系数法D 抽样调查法答案:D解析: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有经验公式法、水量平衡法和蒸腾系数法,抽样调查法不是常用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4、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取值范围一般在()A 50% 75%B 75% 90%C 90% 95%D 95% 99%答案:B解析: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取值范围通常在 75% 90%之间,具体取值根据地区水资源状况、作物种类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

5、渠道防渗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 减少渗漏损失B 提高渠道输水能力C 降低工程造价D 防止渠道冲刷答案:C解析:渠道防渗可以减少渗漏损失、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和防止渠道冲刷,但一般会增加工程造价。

6、常见的渠道横断面形式不包括()A 梯形B 矩形C 圆形D 弧形答案:D解析:常见的渠道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和圆形,弧形不是常见的渠道横断面形式。

7、灌溉渠道的纵坡主要取决于()A 地形条件B 渠道流量C 渠道糙率D 渠道长度答案:A解析:灌溉渠道的纵坡主要取决于地形条件,要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合理确定纵坡,以保证渠道的正常输水和稳定。

8、排水系统的组成不包括()A 田间排水网B 排水闸C 排水泵站D 灌溉渠道答案:D解析:排水系统由田间排水网、排水闸和排水泵站等组成,灌溉渠道属于灌溉系统。

9、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不包括()A 除涝B 防渍C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D 增加土壤肥力答案:D解析:农作物对农田排水的要求主要包括除涝、防渍和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增加土壤肥力不是排水的直接作用。

(完整版)农田水利学

(完整版)农田水利学

第一章§1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水分:指农田中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地表积水。

土壤水:包气带中的水分。

地下水:饱水带中的水分(可自由流动的水体)。

与作物生长最亲密的是土壤水。

一、土壤水(一)土壤水分形态土壤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几种水分形态。

1.吸着水(1)吸湿水分子力、牢牢约束在土粒表面、不可以挪动、分子状态水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膜状水分子力、约束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挪动但不可以离开土粒表面、液态水膜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最大分子持水率。

2.毛管水对于单个土粒 ,只好依赖分子力吸附水分 , 但对于由很多土粒会合而成的土壤 ,其连续不停的孔隙相当于毛细管 ,所以还存在一种毛管力 ,依赖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

按水份供应状况不一样,分悬着毛管水和上涨毛管水。

(1)悬着毛管水浇灌或降雨后,在毛管力作用下保持在上部土层中的水分。

土壤储藏水的主要形式。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2)上涨毛管水在地下水位以上周边土层中,因为毛细管作用所保持的水分。

上涨毛管水达到根系,则可被作物汲取利用,但地下水位不一样意上涨到根系,以防渍害。

盐碱地域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发防发生次生盐碱化。

3.重力水土壤中超出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为重力水。

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

旱地应防止深层渗漏,以防备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

水田保持适合的深层渗漏是有利的,会增添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对水分的吸力:1000MPa —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力: 1.5 MPa 左右(1 MPa=9.87 大气压 =100m 水柱 )假如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小于 1.5 MPa, 作物可汲取利用 ;如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大于 1.5 MPa, 则作物不可以汲取利用。

1.5 MPa 是有效水和无效水的分界点。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能够用下列图来说明:(图:土壤水分有效性图)二、农田水分状况(一 )旱田适合的农田水分状况不一样意地表积水土壤适合含水率: 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 =0.6 β田地下水水质较好,则地下水位可较高, 但一下水位不可以达到根系层。

农田水利学-田间排水原理与方法(一)

农田水利学-田间排水原理与方法(一)

农田水利学-田间排水原理与方法(一)农田水利学-田间排水原理与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们对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农业用水的要求不断升级,农田水利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田间排水作为农田水利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田间排水的原理与方法。

一、田间排水的原理1、自然排水原理田间自然排水是指田间积水透过自然流动被排走。

自然排水的原理主要是地形、土壤的吸收能力、大气降水量等自然要素影响。

同时,田间水系的导流、截流、冲淤作用以及降低地下水位等因素也会影响田间自然排水的效果。

2、工程排水原理工程排水是指利用工程构造、设施、设备等手段,调节田间作物生长、改善田间地力、提高田地使用效益等目的,通过排水系统实现田间排涝的一种方法。

工程排水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排涝坡度:降低田间积水的坡度;②降水量和收水量:提高田间具有排涝功能的作物坑(井)的数量、大小和排涝沟的容量。

通过合理地配置排涝沟、排气井、泵站等排水设施,将田间积水排到外面的排水渠、河道、湖泊等地方。

二、田间排水的方法1、表面排水法表面排水法是指通过降低田间积水的坡度,使地面积水向下流,进而汇入排涝沟。

通常用于浅层积水的田间排水,在软土地区尤其适用。

表面排水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成本低廉,但排水效果较慢,且易造成土壤的侵蚀。

2、沟渠排水法沟渠排水法是通过挖掘排水沟、排涝沟、水沟等,使田间积水汇入沟渠,进而排放到外部水源。

沟渠排水法主要适用于田地面积水较深、排水区域较限制的地区,其优点是排水效果好,但建设难度较高,需要耗费一定的建设成本。

3、地下排水法地下排水法是指在田间挖掘排水井、收集井等设施,通过管道连接排放到管渠、河道等地方。

地下排水法适用于排水区域较小、水位较浅的情况。

地下排水法的优点是不占用土地,建设方便,但建设工程投入较大。

农田水利学(1-2)

农田水利学(1-2)
• 排水方法: 开挖排水明沟、地下鼠洞、埋设地
下暗管等。通过井群进行水平排水等。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一)质量含水量
• 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 土壤含水量(%)=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100
θm=(W1-W2)/W2*100 θm:土壤质量含水量(%) W1: 湿土质量 W2: 干土质量
• 传统淹灌处在烤田期外,其他时间均维持水层存 在,
• 地下水较浅地区,深层渗漏可使地下水位上升, 与地面水连为一体,土壤处于饱和状态。 。
• 地下水位较深地区,或出流条件较好,地下水位 保持在一定深度。土壤水分至上而下存在梯度, 土壤不一定饱和。
• 水稻可以在一定水层中生存。水层对改善田间小 气候和抑制杂草有一定作用。 但是若水层过深,土壤通气和热控制恶化, 处于还原状态,所产生有害物质对生长不利。
偿叶片蒸发所形成的干旱。是对植物危害最大的干 旱。
• 其他[生理(?)干旱]:其他非土壤水分条件引起的植物 干旱。如土壤溶液浓度过大(PEG试验)、土壤通气不 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
土壤盐分浓度与植物吸收水分
• 1、含水量减少,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土壤溶液 渗透压力提高。若其高于根系细胞液的渗透压力, 细胞失水,造成生理干旱。
–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 此时土壤毛管力在0.1~0.3atm之间。该指标是农田灌 溉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 生产中通常将灌水两后土壤所能够保持的含水量称为 田间持水量。
4、重力水
• 毛管力随着毛管直径的增加而减小。当土壤含水量超过 田间持水量,多余水分在无法为毛管所保持,在重力作 用下沿非毛管孔隙下渗排除。这部分水分称为重力水。
(四)土壤水贮量

[精品]农田水利学1

[精品]农田水利学1

1、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土壤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科学研究对象: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灌溉措施、排水措施)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2、农田水分状况是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3、农田水分存在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4、干旱:由于根系吸水不足以至破坏了植物体水分平衡和协调的现象大气干旱:在农田水分尚不妨碍植物根系的吸收,但由于大气温度过高和相对温度低,阳光国强,或遇到干热风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

都会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发需要。

这种情况称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若土壤含水率过低,植物根系从土壤中所吸取的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形成土壤干旱5、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解决措施原因:1、降雨量过大2、河流洪水泛滥,湖泊满溢,海潮侵袭和坡地水进入农田3、地形低洼,地下水汇流和地下水位上升4、出流不畅措施:排水,但在低洼易涝地区,必须与滞洪、滞涝等措施统筹安排,此外还应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共同解决农田水分过多的问题土壤水分不足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1降雨量不足2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量流失3土壤保水能力差,水分大量渗漏4蒸发量过大等措施:增加来睡或减少去水,增加农田水分的最主要措施就是灌溉,减少去水:水稻田中一般采取浅灌深蓄的办法,旱地上:尽量利用田间工程进行蓄水或实行深翻改土、免耕。

塑料膜和秸秆覆盖等措施,减少棵间蒸发,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无论水田或旱地,都应注意改进灌水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农田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6、菲利普公式:i= 考斯加夫公式7、土壤—作物——大气连续水分运动的概念:SPAC 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完整的解决农田水分运动的问题。

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称谓SPAC系统是一个物质和能量连续的系统8、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植物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植物蒸腾: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想象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深层渗漏: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9、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合称为滕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题:名词解释1、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2、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类别之一,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以及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农田水利学: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以消除农田水旱灾害,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4、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与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5、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未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之比6、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7、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8、重现期: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记录资料统计期内,大于或等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为该暴雨的重现期9、全面灌溉:灌溉时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传统的常规灌水方法都属于这一类。

10、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

11、微灌:一般灌溉流量都比全面灌溉小得多,因此又称为微量灌溉12、畸灌: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放入畦中,畦中水流以薄层水流向前移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层,13、沟灌:在作物行间开沟,灌水时,水在沟中边流边渗的灌溉方法称为沟灌。

14、渗灌:利用修筑在地下的专门设施(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耕作层借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湿润土壤,所以又称地下灌溉15、滴灌:滴灌是由地下灌溉发展而来的,是利用一套塑料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每棵作物根部,水由每个滴头直接滴在根部上的地表,然后渗入土壤并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的区域。

16、地面灌溉:水是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所以也称为重力灌水法。

17、喷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并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进行灌溉。

18、微喷灌:又称为微型喷灌或微喷灌溉。

是用很小的喷头(微喷头)将水喷洒在土壤表面。

19、涌灌:又称涌泉灌溉。

是通过置于作物根部附近开口的小管向上涌出的小水流或小涌泉将水灌到土壤表面。

20、排涝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涝量21、作物需水量: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中耗水分的最主要部分22、灌水定额: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23、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24、灌溉制度:指在一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下和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使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所制定的一整套向田间灌水的制度。

25、有效降雨量:蓄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供作物利用的雨量。

指天然降雨量排除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量后的雨量。

26、计划湿润层:旱作物是依靠其主要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因此把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溉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27、滴头:是重要的灌水设备。

28、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上的水量,或单位时间喷洒在地上的水深。

29、平均喷灌强度:地表上平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喷洒的水深30、喷灌均匀度: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灌质量的重要指标31、打击强度:是指受水面积内,水滴对作物或土壤的打击动能。

与水滴大小、降落速度和密度有关。

32、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和农业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33、水力最优断面:在渠道比降和渠床糙率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流量所需的最小过水断面34、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筑工程35、日常设计流量: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暴雨时,排水沟所能通过的平均流量为日常设计流量36、排涝设计流量:指在发生除涝设计标准规定的暴雨时,排水沟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为排涝设计流量二大题:判断题√1、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播种前及全生育期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

√2、作物需水量是指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播种至收获消耗于植株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的水分的总和。

√3、对于旱作物,湿润年份及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少,灌溉定额小;干旱年份及北方地区的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X4、机组式喷灌系统应该选在丘陵地区。

√5、畦灌是灌溉水沿畦田长边方向成薄水层流动,在流动中主要借重力作用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

×6、沟灌是灌溉水沿作物行间的灌水沟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主要靠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7、畦灌优点是技术简单,工程费用小,缺点是易形成深层渗漏和表土板结,浪费水量并恶化土壤结构X8、淹灌适用于玉米。

X9、覆膜灌溉也属于地面灌溉的一种方式。

X10、沟灌优点是大大减少了深层渗漏节省水量,不会造成表土板结而破坏土壤结构,整地工作量比畦田大,先平后做沟。

√11、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密播作物以及牧草等的灌溉。

X12、沟灌适用于窄行距的中耕作物。

X13、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是指灌水后,储存于计划湿润层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水量的比值。

√14、20%原则是指控制支管上任意两个喷头的工作压力水头之差不超过喷头设计工作压力水头的20%。

X15、多风地区发展喷灌较好多风地区发展喷灌较好。

X16、体积含水率(又称容积含水率)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X17、质量含水率(又称重量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土壤水所占的比例。

√18、单位换算:1m3/亩=1.5mm。

X19、选择喷灌系统时应不必考虑作物种类、耕作方式因素。

√20、影响作物灌溉制度的因素有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农业技术措施。

√21、喷灌系统的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价差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期间验收应由监理部门或水利主管部门负责。

√22、灌溉水利用系数是灌入田间的水量(或)流量与灌溉系统引入总水量(或流量)的比值。

√23、渠道防渗率是指灌区固定渠道最大过水表面中防渗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

√24、安全超高是衬砌护面应有一定的超高,以防风浪对渠床的冲刷,衬砌超高指加大水位到衬砌层顶端的垂直距离。

X25、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称为加大流量。

X26、田间水利用系数小于渠系水利用系数小于灌溉水利用系数。

(全部是大于)√27、灌溉渠系由灌溉渠道和排水沟组成。

√28、最小流量可校核对下一级渠道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等。

√29、渠道的灌水工作方式分为轮灌和续灌两种。

√30、渠系的净流量为:同时工作的农渠净流量之和。

X31、微喷灌系统是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

√32、灌水器是微灌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是直接向作物施水的设备,其作用是消减压力,将水流变为水滴或细流或喷洒状施入土壤。

√3、水源工程一般是指为从水源取水进行滴灌而修建的拦水、引水、蓄水、提水和沉淀工程,以及相应的输配电工程。

√34、渗灌即地下灌溉,它是利用地下管道将灌溉水输入埋设地田间地下一定深度的渗水管或鼠洞内,借助土壤毛管作用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X35、微灌包括喷灌、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重力滴灌、渗灌几种灌溉形式。

X36、滴灌系统工作制度分为续灌、轮灌和随机供水三种情况。

√37固定式微灌系统是指全部管网安装好后不再移动,固定在地表或埋入地下。

X38、土壤中的毛管水是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水分()X39、灌水定额是灌区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灌水量()X40、水库取水方式适用于河道水位和流量都满足灌溉引水要求的情况()41、规划固定式喷灌系统时,支管轮灌方式是否合理对于管的设计流量有显著影响()X42、设计灌溉渠道时,如果糙率系数取值偏小,就会使渠道断面偏小,从而影响渠道过水能力()X43、田间排水沟的间距取决于土壤性质和排水要求,和排水沟的深度无关()44、排渍模数是排水渠单位面积的排渍流量()45、灌溉渠道实行轮灌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渠道渗漏损失()X46、喷灌工程不适用于地面坡度变化复杂的农田使用()X47、用平均排出法计算的排涝设计流量比可能出现的排涝设计流量偏大()48.在一定的范围内,土温和水温增高,可以促进根系吸水。

()X49.非充分灌溉时,作物的产量因实际腾发量减少而减少,其净效益随之下降。

()50.地膜覆盖后,棵间蒸发减少,而植株蒸腾不变,因而可以节水。

()51.同样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同一作物的蒸腾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

()X52.滴灌系统中,若工作水头降低到一定程度,则滴头不需要消能装置。

()53.喷灌的工作压力越大,则射程越远,喷洒面积越大,喷灌强度越低。

()X54.当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率时,作物将会因土壤水分供给不足而产生缺水。

()X55.作物需要的水量与灌溉系统从水源的引水量之比即为灌溉水利用系数。

()56.地面灌溉采用畦灌时,畦长越短越节水。

()57.沟灌时,一般不能等到水流到末端才把入水口封掉。

()58在农田排水规划设计中,防洪除涝排水和控制地下水位排水对排水沟道的要求相同。

√59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

X60渠系水利用系数等于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之和。

X61.土壤中的水分总是从含量高的地方向含量低的地方流动。

62.作物需水系数是指每生产单位重量的籽实所需要的水分数量,其单位一般X由m3/kg表示。

二大题:填空1、影响土壤蒸发的土壤因素主要有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土壤地质、土壤颜色、下垫面状况、土壤结构。

气象因素主要有辐射、湿度、风、降水方式、温度2、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农业技术措施等3、地面灌水方法中,畦灌的技术要素有畦田规格、控制入畦流量、放水时间、农业机具、地面平整情况。

沟灌技术要素有沟长、入沟流量、灌水沟的间距、断面………………三大题:选择题C1.什么叫作物需水量?CA、灌溉作物所需满足的蒸发蒸腾量。

B、实际生长条件下作物的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C、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D、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A2.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

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及()3类。

A、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B、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C、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

D、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B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A、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及作物产量。

B、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