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内容

合集下载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井筒、桩基础等)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突破了传统热力学模型的理论局限;首次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逆反应的内在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多相渗流模型,构建了水合物分解气、水运移理论框架;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压-热联调强化水合物分解方法;首次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边界。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提升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提名者:秦顺全,陈政清,缪昌文提名意见:大跨度悬索桥是国家交通网络跨越江、海、峡谷的控制性工程,工程规模大、建设难度高,提升其全寿命周期性能,实现经济合理、风险可控、运维便利的高质量建设,一直是桥梁界追求的目标。

该项目针对影响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和工程验证,历时8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首创了三跨连续悬索桥缆-梁弹性支承体系,突破了吊索、主梁内力分配不均衡的技术瓶颈,提升了上部结构及附属构件的全寿命周期性能;首创了悬索桥主缆分布传力锚固系统,提高了锚固单元的传力能力,减小了锚碇尺寸、提高了耐久性;首创了“∞”字形地连墙深基坑支护结构,减小了基础规模,节约了建设成本,解决了建筑密集区建设大型深基础的技术难题;首创了适用于“持续高温、重载”的复合浇注式沥青(PGA+AC)钢桥面铺装结构,提升了桥面铺装服役寿命。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4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2部,编制并颁布标准规范3部。

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4项,并在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等10余座特大型桥梁中推广应用,累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0亿元,引领了大跨度悬索桥建设技术的发展方向,增强了中国桥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对推动中国桥梁从大国向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以上所述,郑重提名“提升大跨度悬索桥全寿命周期性能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为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大跨度悬索桥是公路和铁路交通生命线跨越江海、峡谷等自然天堑的首选乃至唯一可选桥型,提升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安全性、经济性、施工风险可控性、耐久性、抗疲劳性和运营维护低成本性等全寿命周期性能,实现悬索桥经济合理、风险可控、运维便利的高质量建设,一直是桥梁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由悬索桥大国向悬索桥强国迈进的关键环节之一。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丽水市中心医院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丽水市中心医院
二、研制了高性能125I放射性粒子及配套的功能性消化道支架,拓展了消化道肿瘤放射治疗的适应症,有效控制了放射性损伤。针对传统放化疗对消化道肿瘤治疗的局限,基于射线对肿瘤直接杀伤效应,研制了新型高性能125I放射性粒子,肿瘤局部性120天可控持续照射,对于胰腺癌、肝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较传统放疗显著提升,并大幅降低放射性损伤。对于上消化道和胆道处消化道肿瘤,研制了与125I粒子配合使用的功能性支架,能够在疏通恶性梗阻的同时对肿瘤进行持续性放疗。
3.姓名:奚杰峰
排名:3
行政职务:首席科学家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南京微创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在本项目中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OCT-3D、一次性远程注射针产品的研发设计;全面负责OCT-3D、一次性远程注射针产品的产业化生产与应用;负责OCT-3D产品的学术推广工作;对关键技术创新点及技术原理与方案(一)做出了贡献,支撑材料: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5篇,见附件1及5-2)
项目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含美国等国际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发表SCI论文75篇,总他引1100余次;取得CFDA、FDA医疗器械注册证40余件,放射性粒子及粒子支架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0%和100%,排名首位;食管和肠道支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67%,排名首位。近三年新增销售额近7亿元,含出口创汇3.2亿元。产品推广应用到中国、美国等10余个国家的1400余家医院,受益患者近百万人,列入卫生部“十年百项”适宜技术。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生物炭模块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
中国
ZL201510134441.5
2016.8.24
2208613
山东大学
张建, 刘华清, 安沫霖, 胡振, 张成禄
有权
主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人情况
1、姓名:张建 排名:1
行政职务:常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对本项目贡献: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明确了不同湿地植物种群在不同季节条件下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和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创新性构建了“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强化技术;主持研发了湿地植物生物质高价值利用技术,提出了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环境优化技术,并解析了湿地设计与运行参数对湿地水力流态的影响。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技术标准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指南
中国
DB37/T3394-2018
2018.9.17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一种防堵塞快速渗滤系统
中国
ZL201010118102.5
2012.5.9
943754
山东大学
张建,吴海明,张成禄,范金林,李聪,张金勇
有权
授权发明专利
可拆卸式均匀布水器
中国
ZL201010616982.9
2013.4.3
1166154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卢少勇,蔡珉敏,金相灿,赵斌,包裕尉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公示材料项目名称: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提名者:谢建新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毛新平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学部刘正东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冶金工程技术提名意见:项目针对高速重载系列钢轨及异型材高质量轧制技术中的难题,在复杂孔型系统高效设计、产品内部及表面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控制、全长尺寸高精度控制等复杂截面型材生产的核心技术上取得创新性成果,研发出一整套高铁、重载铁路系列钢轨及异型材数字化高质量制造技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项目的主要创新包括:研发出基于数字化虚拟制造的全轧制过程孔型系统智能设计技术,实现钢轨及异型材孔型系统智能设计-配辊-轧辊加工,使新产品研发效率大幅度提高;开发出全轧程三维模拟精准预测轧件参数及生产过程质量稳定性控制技术,实现系列钢轨及异型材轧制全过程工艺优化和质量稳定性控制,显著提高了产品内在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开发出基于大数据及在线控制的钢轨轧制金属流动预测-补偿模型和全长尺寸精度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高铁百米轨,重轨全长尺寸在线高精度控制难题;研发出钢轨局部润滑轧制及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显著减少了轧疤等钢轨表面质量缺陷。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7件,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53篇,专著1部,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所开发的技术已大规模应用于系列高速重载钢轨及异型材的高质量制造过程中,产品在京沪高铁、青藏铁路及大秦重载铁路等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大规模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技术对发展新一代钢铁材料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提名该项目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一、项目简介我国高铁、重载铁路及工程机械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和品牌,高铁运营里程占世界66%。

高铁百米轨、重轨及特种异型材是铁路及机械装备的关键基础材料,其质量与精度对列车运行平稳安全性、服役寿命及建造成本影响极大。

浙江拟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

浙江拟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

品,1 项产品评为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项目团队获批成立磁性材料浙江省工程 实验室和浙江省新型(磁性)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
客观评价:
(一)对整体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的客观评价 1、都有为、沈保根、李卫 3 位院士领衔的的鉴定委员会,对“功率型高频宽温低 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评价为: “开发了锰锌与镍锌功率铁氧 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创新性设计了高频宽温低功耗锰锌与镍锌铁氧体配方, 揭示了不同掺杂离子间的交互作用及对磁性能的影响;创新和集成关键生产技术 和核心装备,研发了锰锌铁氧体六段气氛烧结技术和镍锌铁氧体低压烧结技术, 首次研发了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技术,建立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块体和薄片功率软 磁铁氧体成套技术和装备,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了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成 果创新性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产品具有工作频率高、工作温度宽、功率损 耗低等特性,主要性能和功耗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产品已应用于中国 散裂中子源、月球车、卫星电源、洲际导弹和反导系统雷达等重大装备,实现了 26 个系列军用模块电源的国产化,并用于高铁、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手机、 家用电器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2、2010 年, “高性能锰锌、镍锌铁氧体材料与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浙江省 科学技术一等奖; 3、2018 年, “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浙江省 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18 年, “主导制定铁氧体磁芯国际标准”项目获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 5、 2013 年,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6、2018 年,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7、 “高频 NiZn 铁氧体 TN40L 新材料” 、 “功率 MnZn 铁氧体 TP4B 新材料” 、 “高速局 域网用宽温环形变压器小磁体” 、 “LCD、PDP 电源变压器用高 Bs、低损耗 DMR90 磁 心材料” 、 “功率 NiZn 铁氧体 TN120L 材料”先后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8、2018 年, “无线充电用高磁导率 FS500 铁氧体片”评为浙江省优秀工业产品; 9、经检测,锰锌铁氧体饱和磁通密度≧520mT,初始磁导率≧850,25℃、3MHz、 10mT 功耗≦40kW/m3,25℃、5MHz、10mT 功耗≦70kW/m3,120℃、5MHz、10mT 功耗 ≦80kW/m3。产品频率和温度特性优异,功耗超低; 10、经检测,镍锌铁氧体饱和磁通密度≧320mT,初始磁导率≧100,25℃、3MHz、 10mT 条件下功耗≦150kW/m3,25℃、5MHz、10mT 功耗≦130kW/m3,25℃、10MHz、 5mT 条件下功耗≦130kW/m3。产品频率和温度特性优异,功耗超低。 (二)对各创新点的其它客观评价 创新点 1 1、沈保根、都有为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对“宽温高磁导率 MnZn 铁氧体 TSR10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院内提名书(模板)【模板】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院内提名书(模板)【模板】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院内提名书(模板)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2018年__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2019年度)一、候选人基本情况二、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二、推荐专家名单11本单位最多1人。

三、工作简历四、候选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请如实客观地填写候选人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所做的创造性工作;简明扼要表述以候选人为主完成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技术创新要点,在学科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近5年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单列成段表述;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注:请以附表形式列出不超过___个代表性课题或成果。

)五、候选人曾获奖励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2019年度)二、第一完成单位意见二、推荐专家名单2(适用于提名一等奖项目)2本单位专家最多1人。

三、项目简介(限__页)四、重要科学发现1. 重要科学发现(限__页)2. 研究局限性(限__页)五、客观评价(限__页。

围绕科学发现点的原创性、科学价值、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度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著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等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不超过__篇)补充说明(视情填写):承诺:上述论文专著用于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作者的同意。

知识产权归国内所有,且不存在争议。

第一完成人签名: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八、附件1.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__篇)2.检索报告(对检索机构和“他引总次数”的检索数据库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须提供网络搜索引擎结果页面)3.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见附表1)附表1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019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奖励类别:二、提名意见(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围绕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评价。

填写的评价意见要有客观依据,主要包括与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比较,国家相关部门正式作出的技术检测报告、验收意见、鉴定结论,国内外重要科技奖励,国内外同行在重要学术刊物、学术专着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公开发表的学术性评价意见等,可在附件中提供证明材料。

非公开资料(如私人信函等)不能作为评价依据。

)六、应用情况和效益1.应用情况(限2页)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限2页)承诺:上述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用于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情况,已征得未列入项目主要完成人的权利人(发明专利指发明人)的同意。

第一完成人签名: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十、附件一、必备附件1.“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前3项2. 应用满三年的佐证材料3.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审批的批准文件4.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及情况汇总表(模板附后)二、其他附件1. 应用情况和效益佐证材料2. 其他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承诺:本人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完成人合作关系及上述内容的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

第一完成人签名:特别说明:因为是内部提名,提交提名书纸质资料时所有附件材料可以是复印件,原件自己保存。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填写要求第一部分总体要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是评审的基础文件和主要依据,原则上应由提名者提供,以第三人称表述。

提名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必须由提名者客观、如实、准确作出;主要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目录,以及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情况等客观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可以由被提名的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提供,但提名者要对有关内容认真严格审查,并承诺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项目名称:油气田环保钻井液与固废资源化成套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完成时间:2015年12月31日应用时间:2013年01月申报奖励类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完成人:邓皓、张振华、夏福军、黄山红、王占生、李兴春、许明标、刘光全、谢水祥、吴百春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江大学提名者: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该项目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如提出了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分子设计思路,并以此为主要剂型建立了环保型钻井液体系;耦合了固液界面调控、粒径级配控制、电化学吸附等复合处理方法,集成了水力旋流分离、压力过滤分离和振动过滤技术,开发了废弃钻井液在线一体化固液分离装置,首次实现了钻井废弃物不落地随钻处理;发明了含油污泥热解处理技术与装备,含油污泥处理后残渣的含油率≤0.3%,污泥中油回收率≥80%。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由多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对该项目成果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本项目取得了多个技术突破与创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环保型钻井液、废弃钻井液微小劣质固相去除方法、含油污泥热脱附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的创新成果构成了油气田环保钻井液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系列,上述成果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伊朗、厄瓜多尔、乍得、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古巴等18个油田规模化应用,取得了显著地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同时显著提升了我国石油行业在油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核心竞争力。

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本项目属油气田环境保护技术领域,主要解决油气勘探开发固体废物产生与资源化处理难题。

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加大油气开发是保证能源供应安全的必然选择。

浙江省拟提名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

浙江省拟提名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

浙江省拟提名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人情况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高分子组织再生材料的表界面设计及功能构筑”全部是在浙江大学完成的,是项目完成人高长有、马列、毛峥伟和仝维鋆密切合作的科研成果。

1996年,高长有在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以下简称“高分子系”)建立了组织修复与再生医用高分子材料课题组,开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研究。

项目开展期间,高长有作为项目总体研究思路提出人及负责人,先后主持与该项目密切相关的两项973计划课题(2005CB623902、2011CB6062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0425311)和重点项目(20934003)。

高长有参与所有论文的发表,是代表性论文1、4、6、7、8的唯一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2、3、5的共同通讯作者。

1999年马列进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在高长有的协助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代表性论文7的相关工作。

毕业后留在高分子系工作。

主持了与该项目密切相关的863计划(2006AA03Z442),高长有是该项目的副组长。

2002年毛峥伟进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在高长有的协助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代表性论文7的部分工作。

博士后完成后,2010年回到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工作,作为青年教师协助高长有指导博士研究生韩璐璐、任探琛等,开展了梯度材料的相关工作,是代表性论文2和3的共同通讯作者。

2002年仝维鋆进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在高长有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2007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作为青年教师协助高长有指导博士研究生佘书鹏,开展了仿红细胞结构微粒的相关工作,是代表性论文5的共同通讯作者。

2008年,高长有、马列、毛峥伟和仝维鋆共同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类)一等奖(“超分子层状组装微胶囊的制备、性能与功能化研究”)。

完成人合作关系情况汇总表。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

附件: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自然科学奖)项目名称: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提名者:谈和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宣益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工程热物理一、提名意见二、项目简介(限1页)天然气水合物是最具开采价值的新型清洁能源,我国南海储量达800亿吨油当量,是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已探明储量的总和,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是我国重大战略需求。

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过程存在水合物分解相变复杂、热质传递困难、储层胶结强度弱化显著等问题,导致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低、持续性差,甚至引起储层失稳等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实现其安全高效开采是世界性难题。

该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支持下,针对水合物分解多孔介质内复杂相态转化理论、含相变过程多相多组分运移机制、储层胶结强度弱化及其与海底结构物相互作用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十余年的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突破和科学发现:1. 发现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相态转化-多相渗流-胶结弱化规律,建立了水合物分解运移与储层变形演化理论。

建立了海洋多组分体系水合物相平衡方程,发现了水合物分解亚稳态纳米气泡富集现象,认识了分解过程水合物再生成本质;发现了微孔隙内水合物赋存形态转化特性,提出了水合物相变渗流模型;发现了水合物储层粘聚力随水合物分解的衰减规律,揭示了水合物储层变形过程中胶结结构的演化机制。

2. 揭示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驱动与失稳机理,提出了水合物分解强化与储层安全调控方法。

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存在压差驱动-显热主导-传热控制表观动力学演化三历程,提出了强化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方法;发现了二氧化碳水合物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提出注二氧化碳强化储层结构强度方法;建立了水合物储层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模型,确定了水合物分解对海底结构物的影响作用。

3. 构建并验证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开采系统。

吴海明教授参与申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示内容

吴海明教授参与申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示内容

吴海明教授参与申报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基于生物调控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关键技术与应用二、申报奖种科技进步奖三、提名单位教育部四、提名意见该项目围绕人工湿地在大型工程应用中存在冬季净化效率低、复氧能力弱等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创新性构建了基于生物调控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冬季净化效果及其常年运行的稳定性。

项目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申请国际PCT专利2件,主持编制环境技术标准2项,在Water Research,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

技术应用于山东、河北等十几个省份的百余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为淮河、海河等流域的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与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五、项目简介人工湿地技术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生态作用实现污水的有效净化,具有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生态景观优美等重要优点,在发展中地区流域水污染治理、再生回用及生态修复等领域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流域污染治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人工湿地在大型工程应用中存在冬季净化效率低、复氧能力弱、水力条件差、以及植物易退化和腐烂等问题,导致湿地占地面积大、污染物负荷低、水体易黑臭等系列突出问题。

上述技术瓶颈极大限制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工程应用规模和效果。

本项目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历经十余年科技攻关和工程实践,创新性构建了基于生物调控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关键技术,攻克了人工湿地冬季净化效率低等技术瓶颈问题,显著提升了人工湿地技术的冬季净化效果及其常年运行的稳定性,为我国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经济有效且生态良好的水质净化关键技术。

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针对冬季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严重降低的问题,突破了可大幅提升冬季净化效果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强化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2019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 二、提名单位:四川省 三、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由四川农业大学柯永培教授主持的 “西南玉米优异自交系选育与应用” 项目推荐书及附件,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符合填写要求。 该项目根据西南生态特点和玉米产业发展需求,针对优异自交系匮乏、育种效率低等关 键问题,发掘优良种质资源,开展材料创新、方法创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历时30年, 育成高配、高产、多抗、优质自交系156、698-3、成自2142、K169、K236和K305,取得了玉 米优异自交系选育的突破,拓宽了西南玉米种质基础;育成审定优良杂交种19个,取得了优 质、高产、生物与非生物抗性聚合育种的重大突破及西南耐夏播与宜机品种选育的突破,有 力地促进了西南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实现自交 系和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培育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新材料,丰富了 玉米基因资源。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5篇。育成品种在西南区大 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5亿余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8亿多元,为西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和 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 项、二等奖1项。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了品种支撑。 3、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显著提高了育种效率。以S1和S3单株 配合力测定为核心技术, 通过南北穿梭和多生态鉴定选择, 5年内育成自交系2个和杂交种2个, 实现自交系与杂交种“同步定向”选育,完善了玉米育种技术体系。 4、以育成自交系为核心种质,培育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新材料,丰富了玉米基因资源。 其中,优良新自交系8个,高配合力诱变系6个,大刍草基因导入系3个,矮秆系4个,强分蘖 多穗系、抗旱系和雄性不育系各1个。 5、 研究玉米功能性状21个, 初步探明了其遗传特性。 检测到18个营养品质性状QTL35个, 贡献率3.5-30.1%;有效穗数QTL7个,贡献率1.18-27.31%;将核不育基因ms305定位于2号染色 体长臂端,丰富了玉米性状遗传理论。 6、研究形成配套技术规程20套。优化集成了杂交种高产制种技术规程10套,提高了制种 产量和质量;轻简抗逆与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0套,促进了新品种的快速推广应用。 获植物新品种权15项、国家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115篇。育成品种从1997年开始,在 西南7省(市、区)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1.5亿多亩,增收玉米59亿多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 益88亿多元。成果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201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公示内容 (科技进步奖)

三、客观评价
3.1 项目鉴定、验收评价 (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工业废渣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与产业化”(桂科 验字[2014] 550),2014 年 5 月 23 日验收:研发相应的物理及化学激发技术,使 之部分替代水泥生产天然原材料、熟料、天然石膏、混凝土掺和料。技术结果: 工业废渣在水泥生产中的平均利用率达到 30.9%。项目实施期间,水泥生产中年利 用工业废渣量达 100 万吨以上,混凝土生产年利用工业废渣 7 万吨,水泥单位生 产成本下降约 28.75 元/吨,每立方混凝土可以节省 14.6 元以上。 (2)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水泥节能制成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验字[2013] 678),2013 年 8 月 11 日验收:项目围绕“绿色”主题,在广西 13 家水泥企业进行 水泥绿色成套技术推广,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累积节约成本 9965.45 万元,节电 8575 万 kWh,多掺废渣 47.83 万吨,减排 CO226.48 万吨,节能减排 效果显著,该水泥绿色制造成套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3)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生态水泥绿色制成技术集 成”(编号:17-1128),2017 年 4 月验收:应用本技术生产绿色生态水泥时,综 合电耗 27~31kWh/t, 粉磨电耗 22~26kWh/; 生产矿渣微粉时, 综合电耗 58~68kWh/t; 生产锰渣微粉时,综合电耗 51~55kWh/t,平均节耗 10~15%。生态水泥中渣材总掺 量由 40~50%提高至 65~75%,总掺量高于复合水泥中渣材用量,同时渣材品种达 3~6 种。本技术投资同比节省 10~15%,投资回收期缩短 1/3。形成成熟、完善、 适用性强的新型水泥粉磨站生产线工程设计模式。 (4)广西科技计划项目“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 究与工程应用”(桂科鉴字[2012] 84) ,2012 年 3 月 28 日鉴定:项目自主研发了锰 渣制备混凝土掺合料过程中的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锰渣制备绿色混凝土掺合料 的工业化生产成套技术。研究了基于锰渣微粉的混凝土高性能话技术,提高了锰 渣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和混凝土的产品性能。对推动我国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发 展绿色循环经济意义重大,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 (5)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混凝土低碳生产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海工硅酸盐水 泥的研制与产业化”(桂科验字[2016] 513),2016 年 7 月 6 日验收:研制了一种 适合于海洋工程的特种水泥-海工硅酸盐水泥、经检测,产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 标准《海工硅酸盐水泥》(GB/T31289-2014),形成一条年产 30 万吨的海工硅酸盐 水泥生产线,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6)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 “利用水泥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污泥关键技术研究” (桂 科鉴字[2014] 196),2014 年 7 月 3 日验收:在节省投资的条件下,研发和应用直 接入窑焚烧工艺、重金属固化技术,处理掺入量达生料 5%的高含水污泥,实现污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拟提名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哈尔滨工业大学

ZL 20071012 4547.2
2010.3.2 4
登记号第 605172 号
滕军
滕军; 马 伯涛
无效
ZL 20151032 3777.6
2018.4.1 7
登记号第 2885144 号
卢伟
卢伟; 滕 军; 陈露
有效
滕军; 刘 ZL 20061003 5412.4 2009.6.2 4 登记号第 513926 号 红军; 刘 滕军 文光; 马 伯涛; 李 祚华 Ding, Yang; Wu, Min; Xu, Long-He; Zhu, HaiTao; Li, ZhongXian Teng Jun; Li ZuoHua; Ou JinPing; He XueFeng. Li, Hongyu; Li, Zuohua; Teng, Jun 无效
2014.01. 29
登记号第 1339902 号
北京交通 大学
徐龙河; 吕杨; 李 忠献 有效
李祚华; 滕军;单 庆飞;李 羽
连肢剪力墙 发明 专利 耗能连梁钢 板阻尼器及 其使用方法 一种焊接箱 发明 专利 型截面钢节 点多尺度有 限元建模方 法 减小大跨或 发明 专利 悬挑结构振 动的耗能阻 尼片 Seismic damage evolution of steel–concrete hybrid spaceframe structures Fiber damage analysis model for RC beam-column based on EEP superconvergent computation A dynamic analysis algorithm for RC frames using parallel GPU strategies 中国 中国 中国

浙江拟提名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

浙江拟提名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

浙江省拟提名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内容项目名称 跨媒体的基本理论研究提名者 浙江省提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填写要求。

跨媒体计算是新一代搜索引擎、数字内容产业和公共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的共性基础。

针对传统多媒体研究缺乏对文本、图像和视频等不同类型媒体进行综合智能处理这一不足,该项目通过“模态互补、逐层抽象、结构约束”来实现不同类型媒体之间协同互补和语义关联,提出了耦合建模、结构稀疏表达和跨媒体度量学习等新方法,揭示了跨媒体内在本征表达和关联模式,发现了“稀疏特征结构选择”及“特征隐性共享”等认知机理,为解决“异构鸿沟”和“语义鸿沟”难题提供了新的计算模式,建立了以一种类型媒体检索另外一种媒体的信息检索新形式,形成了“跨媒体计算”特色基本理论和方法。

8篇代表论文Web of Science他引773次、SCI他引566次、Google scholar他引1256次,1篇代表作为ESI 高被引论文。

该项目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获聘973首席科学家、1人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培养教育部全国百优博士论文1篇和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论文2篇。

该项目成果已获2015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鉴于该项目理论创新突出,成果丰硕,满足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多媒体信息理解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迄今,已积累了对图像、音频、视频、图形等类型媒体进行处理的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然而在多媒体语义理解上,底层特征和高层语义之间的“鸿沟”一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究其因,传统的多媒体语义理解研究方法关注单一媒体自身的特征,而缺乏对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媒体进行交叉关联与综合处理的能力。

该项目提出了“跨媒体计算”基本理论,突出媒体之间的“跨越”这一科学问题,创造性提出了耦合关联建模、结构稀疏表达和跨媒体度量学习等一系列新方法,揭示了跨媒体内在本征表达和关联模式,发现了“结构稀疏选择”及“模态特征-隐性结构-高层语义”级联共享等认知机理,为解决“异构鸿沟”和“语义鸿沟”难题提供了新的计算模式,建立了以一种类型媒体检索另外一种媒体的信息检索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提名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统计相关信号欠定盲分离理论与方法
二、提名意见
作为一门现代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具有重大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其 中,统计相关信号欠定盲分离是长期以来的国际难题。项目组通过多年攻关,取 得如下成果:
发现点 1:揭示了源信号数目估计、盲辨识与平行因子分析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了“源信号数目估计”和“概率聚类”的全新理论框架和方法,有效的解决 了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Amari 等提出的“低稀疏度欠定盲辨识问题”;
第一完成人因其在盲分离领域的成就入选 IEEE Fellow 并先后担任 IEEE TNNLS 和 IEEE SMC 副主编,主持了基于盲信号分离的复合材料检测重大仪器专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成果培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3 项、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1 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3 名、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2 人。部分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 步一等奖。
8 篇代表性论文被 SCI 他引 576 次,总他引 1032 次;3 篇论文入选 ESI 前 1% 高被引论文,1 篇论文入选 IEEE CIS 计算智能社区热点论文。5 篇论文入选 所在刊物的年度特色论文(Featured Paper)。成果引起广泛关注,得到包括美、 英、加等 10 余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
四、客观评价
1.欧洲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澳门大学首席教授 C. L. Philip Chen(IEEE Fellow)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Changyun Wen 教授(IEEE Fellow)联合撰文指出:代表性论文 1 在非平稳欠定盲分离方面取得显著进展(As reported in [71], the developed approach in it can recover exactly the
3.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Asoke Nandi 教授(Brunel University)对代表作[3] 评价指出:在 fMRI 数据本征源数目估计问题中,He 等人所提出的 SORTE 方法计 算上非常高效,并且无需重采样。(SORTE is very efficient in the computing and does not require the resampling process (He et al., 2010). )…… 另外,文献(Cong et al.,2013)指出 SORTE 方法对于 EEG 数据本征源数目估计也 非常成功:“SORTE 方法对于滤波后的 fMRI 数据仍然非常有效,该方法对于这类 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8 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 IEEE T PAMI 等本领域顶级刊物上,被 SCI 他引 576 次,总他引 1032 次;3 篇论文入选 ESI 前 1% 高被引论文,1 篇论文入选 IEEE CIS 计算智能社区热点论文。5 篇论文入选所在刊物的年度特色论文(Featured Paper)。成果引起广泛关注,得到包括美、英、加等 10 余位院士在内的国内外 学者的高度评价:“非常高效(very efficient)”、“补充和完善(complemented) 了整个概率聚类分析理论框架”、“当前最高水平(state-of-the-art)”等。
1
复杂领域的信号检测中,源信号构成复杂且数目通常远多于传感器个数。此外, 源信号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问题仅在源信号充分稀疏的情况下得到较 好的解决,而应用更为广泛的低稀疏度环境下统计相关源欠定盲分离仍然是国际 上的公开难题。项目组通过多年攻关,在如下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发现点 1:揭示了源信号数目估计、盲辨识与平行因子分析之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了“源信号数目估计”和“概率聚类”的全新理论框架和方法,有效的解决 了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Amari 等提出的“低稀疏度欠定盲辨识问题”;
发现点 2:发现了全新的矩阵函数微分公式,借此证明并完善了美国两院院 士 T. Sejnowski 等提出的“自然梯度理论”,为相关信号盲分离自适应方法奠定 了严格的理论基础;
发现点 3: 揭示了最小体积约束与非负性、稀疏性和唯一性的内在联系, 建立了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高相关信号盲分离新方法,为高相关非负源的盲分离 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4.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IEEE 信号处理理论与方法技术委员会主席 Mats Viberg 教授(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对代表作 8 评价指出:我们 采用文献[21]中提出的多维复值随机变量“类 Laplace 概率密度函数”刻画多维 复值稀疏信号,在此基础上利用贝叶斯方法优化 LASSO 代价函数,进而提出了“复 值稀疏信号贝叶斯重构方法”,实现水下长距离语音通信。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 等奖。
三、项目简介
在许多复杂工程领域的信号检测中,如桥梁缆索拉力实时检测、心电信号病 理特征波的提取、发动机故障诊断等,采集信号是多个待检测的本源信号以及各 种噪声的混叠。如何在仅有观测数据的情况下提取和分离出各个本源信号? 这是 信号检测领域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的科学难题,即著名的盲信号分离问题。独 立成分分析方法主导了盲信号分离的早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在以上
2
sources … This i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underdetermined blind separation for nonstationary sources. )。
2.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Sridhar Krishnan 教授(Ryerson University)对代表 作 3 评价指出:另外一个方法是文献[13]中提出 SORTE 方法,该方法借助张量矩 阵化所得的样本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形态特征实现聚类分析类别数目 K 值估计, 计算方面更为高效(more efficient)。
发现点 2:发现了全新的矩阵函数微分公式,借此证明并完善了美国两院院 士 T. Sejnowski 等提出的“自然梯度理论”,为相关信号盲分离自适应方法奠定 了严格的理论基础;
发现点 3: 揭示了最小体积约束与非负性、稀疏性和唯一性的内在联系, 建立了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高相关信号盲分离新方法,为高相关非负源的盲分离 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