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解读考纲

合集下载

解读2019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解读2019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五)高考数学试题来源:
①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旧题翻新);
②历届高考试题成为新高考试题的借鉴; ③课本与《课程标准》的交集成为试题的创新地带; ④高等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问题为高考题的命制提 供背景; ⑤国内外竞赛试题改编。
3
(一)课程基本理念
这些课程理念,必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 时间内,引领高中数学教师瞄准育人目标,明确 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行为,完成教学任务.与此 相应的高考,必将把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 思想、数学应用、数学文化等作为数学高考的重 要任务,并在试题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4
(二)大纲解读:
2019年的考试大纲与2018年相比,在考核目标、 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动,总体来看,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在指导思想、考核要 求及考试范围方面延续了2018年的要求: 1.继续坚持“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顶 层设计,继续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 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 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 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 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4.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 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 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 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四)高考数学新课标卷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 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 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 的数学核心素养. 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 考查考生对中 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 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大全(含考纲-知识-例题)

高考理科数学立体几何大全(含考纲-知识-例题)

第八章立体几何§8.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视图,柱、锥、台、球的定义与性质是基础,以它们为载体考查线线、线面、面面的关系是重点,三视图一般会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查,以给出空间图形选择其三视图或给出三视图判断其空间图形的形式出现,考查空间想象能力.1.棱柱、棱锥、棱台的概念(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______,其余各面都是________,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注:棱柱又分为斜棱柱和直棱柱.侧棱与底面不垂直的棱柱叫做斜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2)棱锥:有一个面是________,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__________,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注:如果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它的顶点在过底面中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则这个棱锥叫做正棱锥.(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注:由正棱锥截得的棱台叫做正棱台.※2.棱柱、棱锥、棱台的性质(1)棱柱的性质侧棱都相等,侧面是______________;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__________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______________;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且侧面、对角面都是________.(2)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侧面是全等的__________;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构成一个____________;§8.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了解棱柱、棱锥、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会利用公式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高考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以及相关元素的关系与计算,这些内容常与三视图相结合,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关系、侧面积、表面积以及体积.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S直棱柱侧=__________,S正棱锥侧=__________,S正棱台侧=__________(其中C,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S圆柱侧=________,S圆锥侧=________,S圆台侧=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3)柱或台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锥体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和.2.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1)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V棱柱=__________,V棱锥=__________,V棱台=__________(其中S,S′为底面积,h为高).(2)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V圆柱=__________,V圆锥=__________,V圆台=__________(其中r,r′为底面半径,h为高).3.球的表面积与体积(1)半径为R的球的表面积S球=________.(2)半径为R的球的体积V球=________.【自查自纠】1.(1)Ch12Ch′12()C+C′h′(2)2πrlπrlπ(r+r′)l(3)侧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2.(1)Sh13Sh13h()S+SS′+S′(2)πr2h13πr2h13πh()r2+rr′+r′23.(1)4πR2(2)43πR3§8.3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常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运用,特别是异面直线的概念、所成角的计算等.题型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有时也出现在解答题中,以此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1.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______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它的作用是可用来证明点在平面内或__________________.(2)公理2:过____________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的推论如下:①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②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③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2及其推论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一个平面,或用来证明点、线共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____________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它的作用是可用来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或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等问题.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2)异面直线①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注:异面直线定义中“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指“不可能找到一个平面能同时经过这两条直线”,也可以理解为“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但是不能理解为“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②异面直线的画法:画异面直线时,为了充分显示出它们既不平行又不相交,也不共面的特点,常常需要以辅助平面作为衬托,以加强直观性.③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a,b′∥b,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或夹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称两条异面直线__________,所以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分为相交垂直和§8.4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以立体几何中相关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本节在高考中,主要考查线线、线面以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难度适中,运用的数学思想主要有转化与化归的思想,即空间问题平面化(面面问题⇒线面问题⇒线线问题)、几何问题代数化等.近几年,在试题的形式比较稳定的基础上,高考对立体几何中这方面的考查进行了一些改革,加强了对开放题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则它们有__________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则它们___________公共点;(3)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们________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_________.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____________与此平面内的____________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即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__________与该直线__________.即线面平行⇒线线平行.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3.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两个平面平行,则它们______________;(2)两个平面相交,则它们______________.两个平面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①一个平面内的两条__________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②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即l⊥α,l⊥β⇒α∥β.④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即α∥γ,β∥γ⇒α∥β.(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①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______________.即面面平行⇒线线平行.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③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用符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自查自纠】1.(1)无数个(2)有且只有一个(3)没有直线在平面外2.(1)一条直线一条直线a⊄α,b⊂α,且a∥b ⇒a∥α(2)交线平行a∥α,a⊂β,α∩β=b⇒a∥b1.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1)利用平面几何知识;(2)平行公理:a ∥b ,b ∥c ⇒a ∥c ;(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 ∥α,a ⊂β,α∩β=b ⇒a ∥b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 ,β∩γ=b ⇒a ∥b ;(5)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m ⊥α,n ⊥α⇒m ∥n . 2.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方法 (1)利用定义(常用反证法);(2)判定定理:a ⊄α,b ⊂α,且a ∥b ⇒a ∥α; (3)面面平行性质:α∥β,l ⊂α⇒l ∥β; (4)向量法.m ⊄α,n ⊥α,m ⊥n ⇒m ∥α;(5)空间平行关系传递性:m ∥n ,m ,n ⊄α,m ∥α⇒n ∥α;(6)α⊥β,l ⊥β,l ⊄α⇒l ∥α.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1)利用定义(常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a ,b ⊂β,a ∩b =P ,a ∥α,b ∥α⇒α∥β;推论:a ,b ⊂β,m ,n ⊂α,a ∩b =P ,m ∩n =Q ,a ∥m ,b ∥n (或a ∥n ,b ∥m ) ⇒α∥β;(3)利用面面平行的传递性:⎩⎨⎧α∥βγ∥β ⇒α∥γ;(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α⊥lβ⊥l⇒α∥β.4.应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时,关键是找(或作)辅助线或平面,对此需要强调的是:(1)辅助线、辅助平面要作得有理有据,不能随意添加;(2)辅助面、辅助线具有的性质,一定要以某一性质定理为依据,不能主观臆断.5.注意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间的相互转化应用判定定理时,注意由“低维”到“高维”: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应用性质定理时,注意由“高维”到“低维”: “面面平行”⇒ “线面平行”⇒ “线线平行”.1.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a ,b ,a ⊂α,b ⊂β,且a ∥b ,则α与β的关系是( )A .平行B .相交C .平行或相交D .垂直解:可在平面α内作一直线c ,且c 与a 相交,若c 平行于面β,则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α∥β;若c 与面β相交,则面α与β相交.故选C.2.若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α,且l ⊄α,则( ) A .α内的所有直线与l 异面 B .α内不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 C .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 平行 D .α内的直线与l 都相交解:∵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α,且l ⊄α,∴l 与α相交.观察各选项,易知A ,C ,D 都是错误的.故选B.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6,AD =4,AA 1=3.分别过BC ,A 1D 1的两个平行截面将长方体分成三部分,其体积分别记为V 1=VAEA 1-DFD 1,V 2=VEBE 1A 1-FCF 1D 1,V 3=VB 1E 1B -C 1F 1C .若V 1∶V 2∶V 3=1∶4∶1,则截面A 1EFD 1的面积为( )。

2019届理科数学立体几何考纲解读和复习策略与建议

2019届理科数学立体几何考纲解读和复习策略与建议

2019届立体几何考纲解读和复习策略与建议一、近三年考点分布与考查情况二、考纲解读立体几何包括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等内容。

与2018年考纲相比,2019年考纲只是删除了中心投影和“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其他没有变化,而且这部分内容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的要求有所降低。

立体几何部分侧重考查空间概念、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

重点考查应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平面角,证明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平行与垂直等问题。

从近六年的全国1卷试题的考查情况来看,理科立体几何题一般为2-3道题,分值为17分或22分,小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面积与体积,且三视图是必考内容,解答题考查知识点基本相同,第(1)问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为主;第(2)问解决夹角问题,且以二面角为主,但2018年出现了求直线与平面所成夹角问题,题目放在解答题第二或第三位置,属于中档难度。

在2019年的高考中预计仍会以“一小一大或两小一大”的格局呈现,命题着重考查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与逻辑推理四大核心素养,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几何体体积或表面积的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仍是小题命题的热点,此类问题属于中档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题一般设计两问:第一问重点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尤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平行或垂直的证明,也有可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究意识的考查,如在几何体中作出与已知平面平行垂直的直线,此类问题也可能成为今后命题的一个趋势,其本质仍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逻辑推理,但对推理的严密性要求不高;第二问命题的重点是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线面角考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常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相结合,热点为二面角的求解,解决此类问题有几何法与向量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难度主要体现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准确计算上。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及二轮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及二轮备考策略
一、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1. 2019 年理科考试大纲
(1)考核目标与要求 ①知识要求;②能力要求;③个性品质要求;④考查要求 (2)考试范围与要求 ①集合;②指对幂函数;③立体几何;④平面解析几何;⑤算法初步;⑥ 统计;⑦概率;⑧三角函数及恒等变换;⑨平面向量;⑩解三角形;⑾不 等式;⑿常用逻辑用语;⒀圆锥曲线与方程;⒁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⒂ 导数及其应用;⒃推理与证明;⒄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⒅计数原理; 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⒇不等式选讲。
(3)易错题:来源于以往的作业和考试,突出纠错;
(4)模拟题:从各地模拟题中筛选。
2、编题:以新为主。适应、迁移、运用、指导
(1)改编题:用课本题、高考题、模拟题改编;
(2)原创题:如用“定义法”原创;
3、组题:以真为主。仿真、训练
(仿高考卷,难度设计上根据实际设计)

两大课型: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
B(2, b) ,且 cos 2
1 A. 5
B.
2 ,则 | a b | 3
C.
5 5
2 5 5
D. 1
2 x , x 0, 例 3. [2018·全国卷Ⅰ文 12]设函数 f ( x ) 则满足 f ( x 1) f (2 x)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1, x 0,
1.专题复习课:
(1)课堂容量问题;(2)讲练比例问题; (3)学生主体问题;(4)信息反馈问题。
2.试卷讲评课:
(1)对答案式讲评:别让“假象”蒙蔽眼睛! (2)一言堂式讲评:别因“封口”扼杀灵性! (3)就题论题式讲评:别因“时间紧”放弃变式! (4)缺乏提炼式讲评:别因“散打”寻不到规律! 策略:(1)讲评前要独立研做试卷; (2)通过调研制定讲评策略; (3)以学生的思维误区为基点分类讲评。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理科数学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 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 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 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 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2个专题.必考内容(一)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y =a x 与对数函数y =log a x 互为反函数(a 0,且a 1).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y=x ,y= x 2,y= x 3,y =x1,y= x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 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 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 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 = sin x ,y=cos x,y= tan 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 0,2π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2,2-ππ内的单调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 2 x +cos 2 x =1, sin x cos x = tan x .(5)了解函数 y =A sin(ωx+φ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 y =A sin(ωx+φ )的图像,了解参数A , ω,φ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 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 三角恒等变换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ab(a≥0,b≥0)4.基本不等式:a+b2(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十七)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2.导数的运算(1)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 C(C为常数), y x,y x2,y x3,y 1,y x的x导数.(2)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 (ax +b) 的复合函数)的导数.•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法则2:法则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1)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大纲及考试说明分析解读

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大纲及考试说明分析解读

全国卷注重对数学通性通法的考查,试题 以一道题为载体,呈现给考生的是一类题,是解 决这一类题的通用方法,也即一解多题.
(2018 全国Ⅱ理 20,12 分)
四 贴近生活实际 体现应用价值
全国卷在数学试题的设计上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 考生的现实生活,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体现了高考改革中加强 应用的特点,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 念. 例如(2017 全国Ⅰ理 12)
例 3 (2019 益阳高三调研 12)
例 4 (2018 河南省实验中学月考一 12)
例5
六构建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式识别能力
当遇到一道数学题目时,你的第一反 应是什么?当然是迅速形成解题方案.在经过 审题并且理解题意后,立即思考问题属于哪 一部分(代数部分、立体几何部分、三角部 分、解析几何部分等等) 、哪一章节? 与这 一章节的哪个类型比较接近?解决这个类型 有哪些方法?哪个方法可以首先拿来试用?这
例如(2017 全国Ⅰ理 20)
2.综合考查素养
全国卷中试题的问题情境更加丰富,设 问方式更加新颖,综合、灵活地考查了考生 的数学素养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例1 (2018 全国Ⅲ理7 文9 )
三 注重能力立意 突出通性通法
1.注重能力立意 全国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重点考查考 生的数学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 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试卷中都得到了较好的 考查. 2.突出通性通法
是研究变量与函数、相等与不等过程中的基本 数学思想. 解读一 参数思维: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 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 系的新变量(参数) ,以此作为媒介,再进 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运用参数解题 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引进参数,沟通已知和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理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理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角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常与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相结合,热点为二面角的求解,均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难度主要体现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准确计算上. 【重点、难点剖析】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则 (1)线面平行l ∥α⇔a ⊥μ⇔a ·μ=0⇔a 1a 2+b 1b 2+c 1c 2=0..(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ν⇔μ·v =0⇔a 2a 3+b 2b 3+c 2c 3=0. 2.空间角的计算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 ,b ,其夹角为θ,则cos φ=|cos θ|=|a ·b ||a ||b |(其中φ为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如图所示,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e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 与n 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e ·n ||e ||n |.(3)二面角如图所示,二面角α-l -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n 1,n 2〉=θ,则二面有α-l -β的大小为θ或π-θ.3.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问题的步骤(1)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的关系(可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也可以不建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 (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平行、垂直问题. (3)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4.空间向量求角时考生易忽视向量的夹角与所求角之间的关系(1)求线面角时,得到的是直线方向向量和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而不是线面角的余弦; (2)求二面角时,两法向量的夹角有可能是二面角的补角,要注意从图中分析. 【题型示例】题型一 向量法证明平行与垂直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面ABFE 和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B 的 中点,O 为DF 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证明: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 ⎛⎭⎪⎫12,0,0,O ⎝ ⎛⎭⎪⎫12,12,12.(1)OM →=⎝ ⎛⎭⎪⎫0,-12,-12,BA →=(-1,0,0),所以OM →·BA →=0,所以OM →⊥BA →. 因为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所以AB ⊥平面BCF ,所以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且OM ⊄平面BCF ,所以OM ∥平面BCF .(2)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n 1=(x 1,y 1,z 1),n 2=(x 2,y 2,z 2). 因为DF →=(1,-1,1),DM →=(12,-1,0),DC →=(1,0,0),CF →=(0,-1,1),由n 1·DF →=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解得⎩⎪⎨⎪⎧y 1=12x 1,z 1=-12x 1.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因为n 1·n 2=0,所以平面MDF ⊥平面EFCD . 【方法技巧】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的步骤(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载体中的垂直关系;(2)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表示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直线、平面的要素;(3)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研究平行、垂直关系; (4)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变式探究】如图,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点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证明 (1)以点A 为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AD 所在直线为y 轴,A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1,0,0),C (1,2,0),D (0,2,0),P (0,0,1).∵点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 ∴E ⎝ ⎛⎭⎪⎫12,1,12,F ⎝ ⎛⎭⎪⎫0,1,12,EF →=⎝ ⎛⎭⎪⎫-12,0,0,AB →=(1,0,0).∵EF →=-12AB →,∴EF →∥AB →, 即EF ∥AB ,又AB ⊂平面PAB ,EF ⊄平面PAB , ∴EF ∥平面PAB .【感悟提升】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如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化归为证明线线平行,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a ∥b ,只需证明向量a =λb (λ∈R )即可.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变式探究】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平面ABFE 和平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点M 为AB 的中点,点O 为DF 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证明 方法一 (1)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 ⎛⎭⎪⎫12,0,0,O ⎝ ⎛⎭⎪⎫12,12,12.OM →=⎝⎛⎭⎪⎫0,-12,-12,BA →=(-1,0,0),∴OM →·BA →=0,∴OM →⊥BA →. ∵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AB ⊥平面BCF ,∴BA →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 且OM ⊄平面BCF ,∴OM ∥平面BCF .(2)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n 1=(x 1,y 1,z 1),n 2=(x 2,y 2,z 2).∵DF →=(1,-1,1),DM →=⎝ ⎛⎭⎪⎫12,-1,0,DC →=(1,0,0),CF →=(0,-1,1),由⎩⎪⎨⎪⎧n 1·DF →=0,n 1·DM →=0,得⎩⎪⎨⎪⎧x 1-y 1+z 1=0,12x 1-y 1=0,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n 1·n 2=0,∴平面MDF ⊥平面EFCD . 方法二 (1)OM →=OF →+FB →+BM →=12DF →-BF →+12BA →=12(DB →+BF →)-BF →+12BA → =-12BD →-12BF →+12BA →=-12(BC →+BA →)-12BF →+12BA →=-12BC →-12BF →.∴向量OM →与向量BF →,BC →共面,BF ,BC ⊂平面BCF , 又OM ⊄平面BCF ,∴OM ∥平面BCF .(2)由题意及(1)知,BF ,BC ,BA 两两垂直, ∵CD →=BA →,FC →=BC →-BF →,∴OM →·CD →=⎝ ⎛⎭⎪⎫-12BC →-12BF →·BA →=0,OM →·FC →=⎝ ⎛⎭⎪⎫-12BC →-12BF →·(BC →-BF →)=-12BC →2+12BF →2=0,∴OM →⊥CD →,OM →⊥FC →, 即OM ⊥CD ,OM ⊥FC ,又CD ∩FC =C ,CD ,FC ⊂平面EFCD , ∴OM ⊥平面EFCD .又OM ⊂平面MDF ,∴平面MDF ⊥平面EFCD .【变式探究】如图,△ABC 和△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且AB =BC =BD =2,∠ABC =∠DBC =120°,E ,F 分别为AC ,DC 的中点.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α, 则cos α=|cos θ|=1-y 52·4y 2+5=255·1-y 4y 2+5, 令t =1-y ,则y =1-t , ∵0≤y ≤1,∴0≤t ≤1,那么cos α=|cos θ|=255·t 4t 2-8t +9 =255t 24t 2-8t +9=25514-8t +9t2, 令x =1t,∵0≤t ≤1,∴x ≥1,那么cos α=25514-8x +9x2,又∵z =9x 2-8x +4在[1,+∞)上单增, ∴x =1,z min =5,此时cos α的最大值=255·15=255·55=25. 答案 25【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 1B 1D 1­DCBA ,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E 为B 1D 1的中点,过A 1,D ,E 的平面交CD 1于F .(1)证明:EF ∥B 1C .(2)求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1)证明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知A 1B 1∥AB ∥DC ,且A 1B 1=AB =DC ,所以四边形A 1B 1CD 为平行四边形,从而B 1C ∥A 1D ,又A 1D ⊂面A 1DE ,B 1C ⊄面A 1DE ,于是B 1C ∥面A 1DE .又B 1C ⊂面B 1CD 1.面A 1DE ∩面B 1CD 1=EF ,所以EF ∥B 1C .(2)解 因为四边形AA 1B 1B ,ADD 1A 1,ABCD 均为正方形,所以AA 1⊥AB ,AA 1⊥AD ,AB ⊥AD 且AA 1=AB =AD .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D →,AA 1→为x 轴,y 轴和z 轴单位正向量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点的坐标A (0,0,0),B (1,0,0),D (0,1,0),A 1(0,0,1),B 1(1,0,1),D 1(0,1,1),而E 点为B 1D 1的中点,所以E 点的坐标为⎝ ⎛⎭⎪⎫12,12,1. 设面A 1DE 的法向量n 1=(r 1,s 1,t 1),而该面上向量A 1E →=⎝ ⎛⎭⎪⎫12,12,0,A 1D →=(0,1,-1),由n 1⊥A 1E →.n 1⊥A 1D →得r 1,s 1,t 1应满足的方程组⎩⎪⎨⎪⎧12r 1+12s 1=0,s 1-t 1=0, (-1,1,1)为其一组解,所以可取n 1=(-1,1,1).设面A 1B 1CD 的法向量n 2=(r 2,s 2,t 2),而该面上向量A 1B 1→=(1,0,0),A 1D →=(0,1,-1),由此同理可得n 2=(0,1,1).所以结合图形知二面角E ­A 1D ­B 1的余弦值为|n 1·n 2||n 1|·|n 2|=23×2=63.【举一反三】如图,三棱锥P -ABC 中,PC ⊥平面ABC ,PC =3,∠ACB =π2.D ,E 分别为线段AB ,BC 上的点,且CD =DE =2,CE =2EB =2.(1)证明:DE ⊥平面PCD ; (2)求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1)证明 由PC ⊥平面ABC ,DE ⊂平面ABC ,故PC ⊥DE . 由CE =2,CD =DE =2得△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CD ⊥DE . 由PC ∩CD =C ,DE 垂直于平面PCD 内两条相交直线,故DE ⊥平面PCD . (2)解 由(1)知,△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 =π4,如图,过D 作DF 垂直CE 于F ,易知DF =FC =FE =1,又已知EB =1,故FB =2.由∠ACB =π2得DF ∥AC ,DF AC =FB BC =23,故AC =32DF =32.以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 →,CB →,CP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P (0,0,3),A ⎝ ⎛⎭⎪⎫32,0,0,E (0,2,0),D (1,1,0),ED →=(1,-1,0),DP →=(-1,-1,3),DA →=⎝ ⎛⎭⎪⎫12,-1,0.设平面P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由n 1·DP →=0,n 1·DA →=0, 得⎩⎪⎨⎪⎧-x 1-y 1+3z 1=0,12x 1-y 1=0,故可取n 1=(2,1,1).由(1)可知DE ⊥平面PCD ,故平面PCD 的法向量n 2可取为ED →,即n 2=(1,-1,0). 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36,故所求二面角A -PD -C 的余弦值为36. 【感悟提升】1.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2)求出相关点的坐标;(3)写出向量坐标;(4)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5)转化为几何结论. 2.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的思路(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可以通过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cos θ=|cos φ|;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主要可以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φ求得,即sin θ=|cos φ|;(3)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利用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与棱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或通过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求得,它等于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提醒:当通过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求解时,其中一个法向量可从题中与该面垂直的直线的方向向量得到,而不必都求.【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H 是正方形 AA 1B 1B 的中心,AA 1=22,C 1H ⊥平面AA 1B 1B ,且C 1H = 5.(1)求异面直线AC 与A 1B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 -A 1C 1-B 1的正弦值;(3)设N 为棱B 1C 1的中点,点M 在平面AA 1B 1B 内,且MN ⊥平面A 1B 1C 1,求线段BM 的长. 【解析】(1)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B 为坐标原点. 依题意得A (22,0,0),B (0,0,0),C (2,-2,5),A 1(22,22,0),B 1(0,22,0),C 1(2,2,5).(1)易得AC →=(-2,-2,5),A 1B 1→=(-22,0,0),于是cos 〈AC →,A 1B 1→〉=AC →·A 1B 1→|AC →||A 1B 1→|=43×22=23. 所以异面直线AC 与A 1B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3. (2)易知AA 1→=(0,22,0),A 1C 1→=(-2,-2,5). 设平面AA 1C 1的法向量m =(x ,y ,z ), 则⎩⎪⎨⎪⎧m ·A 1C 1→=0,m ·AA 1→=0,即⎩⎨⎧-2x -2y +5z =0,22y =0.不妨令x =5,可得m =(5,0,2). 同样地,设平面A 1B 1C 1的法向量n =(x 1,y 1,z 1), 则⎩⎪⎨⎪⎧n ·A 1C 1→=0,n ·A 1B 1→=0,即⎩⎨⎧-2x 1-2y 1+5z 1=0,-22x 1=0.不妨令y 1=5, 可得n =(0,5,2).于是cos 〈m ,n 〉=m ·n |m ||n |=27·7=27,从而sin 〈m ,n 〉=357.所以二面角A -A 1C 1-B 1的正弦值为357.(3)由N 为棱B 1C 1的中点,得N ⎝ ⎛⎭⎪⎫22,322,52,设M (a ,b,0),则MN →=⎝ ⎛⎭⎪⎫22-a ,322-b ,52.由MN ⊥平面A 1B 1C 1,得⎩⎪⎨⎪⎧MN →·A 1B 1→=0,MN →·A 1C 1→=0,即⎩⎪⎨⎪⎧⎝ ⎛⎭⎪⎫22-a -22=0,⎝ ⎛⎭⎪⎫22-a -2+⎝⎛⎭⎪⎫322-b -2+52·5=0.解得⎩⎪⎨⎪⎧a =22,b =24,故M ⎝⎛⎭⎪⎫22,24,0, 因此BM →=⎝ ⎛⎭⎪⎫22,24,0,所以线段BM 的长|BM →|=104.【规律方法】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等于两条异面直线方向向量夹角余弦的绝对值;线面所成角的正弦等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夹角余弦的绝对值;二面角平面角余弦与二面角两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弦绝对值相等,其正负可以通过观察二面角是锐角还是钝角进行确定. 题型三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要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数值、图形等)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是否存在”的问题的命题形式有两种情况:如果存在,找出一个来;如果不存在,需要说明理由,这类问题常用“肯定顺推”的方法.【例3】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直线PB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PA =2CD ,PD =7,E 是棱PD 的中点.(1)求证:CD ⊥AE ;(2)在棱PB 上是否存在一点T ,使得平面ATE 与平面AP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05? 若存在,请指出T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P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CD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 ∴PA ⊥AB ,PA ⊥CD ,PA ⊥AD .∵直线PB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 ∴∠PBA =45°.∵△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A =AB =2. 又PA =2CD ,∴CD =1.在Rt △PAD 中,PD =7,PA =2,∴AD =7-4= 3.在△ADC 中,AD =3,CD =1,AC =2,∴AD 2+CD 2=(3)2+1=22=AC 2,∴CD ⊥AD . 又AD ∩PA =A ,∴CD ⊥平面PAD . 又AE ⊂平面PAD ∴CD ⊥AE .(2)假设在棱PB 上存在一点T 满足题意,PT →=λPB →(0<λ≤1),由(1)可知∠DAC =30°,所以∠DAB =90°,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如图所示,则A (0,0,0),B (2,0,0),P (0,0,2),D (0,3,0),E (0,32,1),设T (x 1,y 1,z 1),则PT →=(x 1,y 1,z 1-2),又λPB →=(2λ,0,-2λ),∴(x 1,y 1,z 1-2)=(2λ,0,-2λ),得x 1=2λ,y 1=0,z 1=2-2λ, ∴AT →=(x 1,y 1,z 1)=(2λ,0,2-2λ),AE →=(0,32,1), 设平面ATE 的法向量为n =(x 2,y 2,z 2), 则有⎩⎨⎧n ·AT →=0,n ·AE →=0,可得⎩⎪⎨⎪⎧2λx 2+2-2λz 2=0,32y 2+z 2=0令y 2=2,则z 2=-3,x 2=3-λλ,∴n =(3-λλ,2,-3)是平面ATE 的一个法向量.易知AD →=(0,3,0)为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 ∴|cos 〈n ,AD →|=|n ·AD →|n |·|AD →||=23-λ2λ2+7×3=2-λ2λ2+7=105,故 -λ2λ2+7=10,即-λ2λ2+7=10,解得λ=12,故在棱PB 上存在点T 且T 为PB 的中点,使得平面ATE 与平面APB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05. 【方法技巧】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须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变式探究】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AB ∥DC ,AB ⊥AD ,DC =AD =1,AB =2,∠PAD =45°,E 是PA 的中点,F 在线段AB 上,且满足CF →·BD →=0.(1)求证:DE ∥平面PBC ; (2)求二面角F -PC -B 的余弦值;(3)在线段PA 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FQ 与平面PF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63,若存在,求出AQ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 方法一 取PB 的中点M ,连接EM 和CM ,∵CD ∥AB 且CD =12AB , 且E ,M 分别为PA ,PB 的中点. ∴EM ∥AB 且EM =12AB ,∴EM ∥CD 且EM =CD ,四边形CDEM 为平行四边形, ∴DE ∥CM ,又CM ⊂平面PBC ,DE ⊄平面PBC , ∴DE ∥平面BPC .方法二 由题意可得DA ,DC ,DP 两两互相垂直,如图,以D 为原点,DA ,DC ,D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A (1,0,0),B (1,2,0),C (0,1,0),P (0,0,1),E ⎝ ⎛⎭⎪⎫12,0,12,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BC →=(-1,-1,0),CP →=(0,-1,1),由⎩⎪⎨⎪⎧m ·BC →=-x -y =0,m ·CP →=-y +z =0,得⎩⎪⎨⎪⎧x =-y ,y =z ,令y =1,则x =-1,z =1,∴m =(-1,1,1).又DE →=⎝ ⎛⎭⎪⎫12,0,12,∴m ·DE →=0,∴DE →⊥m , 又DE ⊄平面PBC , ∴DE ∥平面PBC .(2)解 设点F 的坐标为(1,t,0), 则CF →=(1,t -1,0),DB →=(1,2,0), 由CF →·DB →=0,得t =12,∴F ⎝ ⎛⎭⎪⎫1,12,0.设平面FP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CF →=⎝ ⎛⎭⎪⎫1,-12,0, 由⎩⎪⎨⎪⎧n ·CP →=0,n ·CF →=0,得⎩⎪⎨⎪⎧-y +z =0,x -12y =0,即⎩⎪⎨⎪⎧y =z ,y =2x ,令x =1,则y =2,z =2, ∴n =(1,2,2),则cos 〈n ,m 〉=n ·m |n ||m |=333=33,又由图可知,该二面角为锐角, 故二面角F -PC -B 的余弦值为33.【感悟提升】空间向量最适合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变式探究】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BC ,AC =BC =AA 1=2,点P 为棱B 1C 1的中点,点Q 为线段A 1B 上一动点.(1)求证:当点Q 为线段A 1B 的中点时,PQ ⊥平面A 1BC ;(2)设BQ →=λBA 1→,试问: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平面A 1PQ 与平面B 1PQ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010?若存在,求出这个实数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连接AB 1,AC 1,∵点Q为线段A1B的中点,∴A,Q,B1三点共线,且Q为AB1的中点,∵点P为B1C1的中点,∴PQ∥AC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BC⊥平面ACC1A1,又AC1⊂平面ACC1A1,∴BC⊥AC1.∵AC=AA1,∴四边形ACC1A1为正方形,∴AC1⊥A1C,又A1C,BC⊂平面A1BC,A1C∩BC=C,∴AC1⊥平面A1BC,而PQ∥AC1,∴PQ⊥平面A1BC.(2)解由题意可知,CA,CB,CC1两两垂直,以C为原点,分别以CA,CB,CC1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连接B1Q,PB,设Q(x,y,z),B(0,2,0),A1(2,0,2),P (0,1,2),B 1(0,2,2),∵BQ →=λBA 1→,∴(x ,y -2,z )=λ(2,-2,2),∴⎩⎪⎨⎪⎧x =2λ,y =2-2λ,z =2λ,∴Q (2λ,2-2λ,2λ).∵点Q 在线段A 1B 上运动,∴平面A 1PQ 的法向量即为平面A 1PB 的法向量, 设平面A 1PB 的法向量为n 1=(x ,y ,z ), BP →=(0,-1,2),PA 1→=(2,-1,0),由⎩⎪⎨⎪⎧ n 1·BP →=0,n 1·PA 1→=0,得⎩⎪⎨⎪⎧-y +2z =0,2x -y =0,令y =2,得n 1=(1,2,1),设平面B 1PQ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PB 1→=(0,1,0),B 1Q →=(2λ,-2λ,2λ-2).由⎩⎪⎨⎪⎧n 2·PB 1→=0,n 2·B 1Q →=0,得⎩⎪⎨⎪⎧y =0,2λx -2λy +λ-z =0,令z =1得n 2=⎝ ⎛⎭⎪⎫1-λλ,0,1=1λ(1-λ,0,λ),取n 2=(1-λ,0,λ),由题意得|cos 〈n 1,n 2〉|=|()1,2,1·()1-λ,0,λ|6·-λ2+λ2=16×2λ2-2λ+1=3010, ∴9λ2-9λ+2=0, 解得λ=13或λ=23,∴当λ=13或λ=23时,平面A 1PQ 与平面B 1PQ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010.【举一反三】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1)证明:BE ⊥DC ;(2)求直线BE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若F 为棱PC 上一点,满足BF ⊥AC ,求二面角F -AB -P 的余弦值.【解析】依题意,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B (1,0,0),C (2,2,0),D (0,2,0),P (0,0,2).由E 为棱PC 的中点,得E (1,1,1).(1)证明:BE →=(0,1,1),DC →=(2,0,0), 故BE →·DC →=0.所以BE ⊥DC . (2)BD →=(-1,2,0),PB →=(1,0,-2).设n =(x ,y ,z )为平面PBD 的法向量. 则⎩⎪⎨⎪⎧n ·BD →=0,n ·PB →=0,即⎩⎪⎨⎪⎧-x +2y =0,x -2z =0.不妨令y =1,可得n =(2,1,1)为平面PBD 的一个法向量,于是有cos 〈n ,BE →〉=n ·BE→|n ||BE →|=26×2=33.所以,直线BE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 (3)BC →=(1,2,0),CP →=(-2,-2,2),AC →=(2,2,0),AB →=(1,0,0).由点F 在棱PC 上,设CF →=λCP →,0≤λ≤1. 故BF →=BC →+CF →=BC →+λCP →=(1-2λ,2-2λ,2λ).由BF ⊥AC ,得BF →·AC →=0, 因此2(1-2λ)+2(2-2λ)=0, 解得λ=34,即BF →=⎝ ⎛⎭⎪⎫-12,12,32. 设n 1=(x ,y ,z )为平面FAB 的法向量, 则⎩⎪⎨⎪⎧n 1 ·AB →=0,n 1·BF →=0,即⎩⎪⎨⎪⎧x =0,-12x +12y +32z =0.不妨令z =1,可得n 1=(0,-3,1)为平面FAB 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ABP 的法向量n 2=(0,1,0),则cos 〈n 1,n 2〉=n 1·n 2|n 1||n 2|=-310×1=-31010.易知,二面角F -AB -P 是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31010.【感悟提升】(1)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但对运算有较高要求,运算结论要准确.(2)解题时,注意把要成立的结论做为已知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存在性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存在,在限制范围内是否有解”等,因此把空间问题转化为运算问题,使问题的解决变的简单更有效.(3)利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为: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 【变式探究】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D=1,E 为CD 的中点.(1)求证:B 1E ⊥AD 1;(2)在棱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DP ∥平面B 1AE ?若存在,求AP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二面角A -B 1E -A 1的大小为30°,求AB 的长.【解析】(1)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B =a ,则A (0,0,0),D (0,1,0),D 1(0,1,1),E ⎝ ⎛⎭⎪⎫a 2,1,0,B 1(a,0,1),故AD 1→=(0,1,1),B 1E →=⎝ ⎛⎭⎪⎫-a 2,1,-1,AB 1→=(a,0,1),AE →=⎝ ⎛⎭⎪⎫a 2,1,0.∵AD 1→·B 1E →=-a 2×0+1×1+(-1)×1=0,∴B 1E ⊥AD 1.(2)解 假设在棱AA 1上存在一点P (0,0,z 0),使得DP ∥平面B 1AE ,此时DP →=(0,-1,z 0). 又设平面B 1AE 的法向量n =(x ,y ,z ). ∵n ⊥平面B 1AE ,∴n ⊥AB 1→,n ⊥AE →,得⎩⎪⎨⎪⎧ax +z =0,ax2+y =0.取x =1,得平面B 1AE 的一个法向量n =⎝ ⎛⎭⎪⎫1,-a2,-a .要使DP ∥平面B 1AE ,只要n ⊥DP →,有a 2-az 0=0,解得z 0=12.又DP ⊄平面B 1AE ,∴存在点P ,满足DP ∥平面B 1AE ,此时AP =12.(3)解 连接A 1D ,B 1C ,由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及AA 1=AD =1,得AD 1⊥A 1D . ∵B 1C ∥A 1D ,∴AD 1⊥B 1C .又由(1)知B 1E ⊥AD 1,且B 1C ∩B 1E =B 1, ∴AD 1⊥平面DCB 1A 1,∴AD 1→是平面A 1B 1E 的一个法向量,此时AD 1→=(0,1,1). 设AD 1→与n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n ·AD 1→|n ||AD 1→|=-a2-a2·1+a 24+a2.∵二面角A -B 1E -A 1的大小为30°,∴|cos θ|=cos 30°,即3a 22·1+5a24=32, 解得a =2,即AB 的长为2.【规律方法】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变式探究】 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B =3,BC =5.(1)求证:AA 1⊥平面ABC ;(2)求证: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3)证明: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并求BDBC 1的值. 【解析】(1)证明 在正方形AA 1C 1C 中,A 1A ⊥AC . 又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且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C , ∴AA 1⊥平面ABC .(2)解 在△ABC 中,AC =4,AB =3,BC =5, ∴BC 2=AC 2+AB 2,AB ⊥AC∴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A 1(0,0,4),B (0,3,0),C 1(4,0,4),B 1(0,3,4),A 1C 1→=(4,0,0),A 1B →=(0,3,-4),B 1C 1→=(4,-3,0),BB 1→=(0,0,4).设平面A 1BC 1的法向量n 1=(x 1,y 1,z 1),平面B 1BC 1的法向量n 2=(x 2,y 2,z 2). ∴⎩⎪⎨⎪⎧A 1C 1→·n 1=0,A 1B →·n 1=0⇒⎩⎪⎨⎪⎧4x 1=0,3y 1-4z 1=0,∴取向量n 1=(0,4,3), 由⎩⎪⎨⎪⎧B 1C 1→·n 2=0,BB 1→·n 2=0⇒⎩⎪⎨⎪⎧4x 2-3y 2=0,4z 2=0.取向量n 2=(3,4,0) ∴cos θ=n 1·n 2|n 1||n 2|=165×5=1625.(3)证明 设D (x ,y ,z )是直线BC 1上一点,且BD →=λBC 1→. ∴(x ,y -3,z )=λ(4,-3,4), 解得x =4λ,y =3-3λ,z =4λ, ∴AD →=(4λ,3-3λ,4λ)又AD ⊥A 1B ,∴0+3(3-3λ)-16λ=0则λ=925,因为925∈[0,1],所以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此时BD BC 1=925.题型四 空间距离例4.(2015·江苏,2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PA ⊥平面ABCD ,且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BC =∠BAD =π2,PA =AD =2,AB =BC =1.(1)求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2)点Q 是线段BP 上的动点,当直线CQ 与DP 所成的角最小时,求线段BQ 的长. 解 以{AB →,AD →,AP →}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各点的坐标为B (1,0,0),C (1,1,0),D (0,2,0),P (0,0,2).(1)因为AD ⊥平面PAB ,所以AD →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AD →=(0,2,0). 因为PC →=(1,1,-2),PD →=(0,2,-2). 设平面P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PC →=0,m ·PD →=0,即⎩⎪⎨⎪⎧x +y -2z =0,2y -2z =0.令y =1,解得z =1,x =1.所以m =(1,1,1)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cos 〈AD →,m 〉=AD →·m |AD →||m |=33,所以平面PAB 与平面PCD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3. (2)因为BP →=(-1,0,2),设BQ →=λBP →=(-λ,0,2λ)(0≤λ≤1),又CB →=(0,-1,0), 则CQ →=CB →+BQ →=(-λ,-1,2λ), 又DP →=(0,-2,2),从而cos 〈CQ →,DP →〉=CQ →·DP →|CQ →||DP →|=1+2λ10λ2+2. 设1+2λ=t ,t ∈[1,3],则cos 2〈CQ →,DP →〉=2t 25t 2-10t +9=29⎝ ⎛⎭⎪⎫1t -592+209≤910.当且仅当t =95,即λ=25时,|cos 〈CQ →,DP →〉|的最大值为31010.因为y =cos x 在⎝⎛⎭⎪⎫0,π2上是减函数,此时直线CQ 与DP 所成角取得最小值.又因为BP =12+22=5,所以BQ =25BP =255.【变式探究】(2015·山东,17)如图,在三棱台DEF -ABC 中,AB =2DE ,G ,H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1)求证:BD ∥平面FGH ;(2)若CF ⊥平面ABC ,AB ⊥BC ,CF =DE, ∠BAC =45°,求平面FGH 与平面ACFD 所成的角(锐角)的大小.(1)证明 法一 连接DG ,CD ,设CD ∩GF =O ,连接OH ,在三棱台DEF -ABC 中,AB =2DE ,G 为AC 的中点,可得DF ∥GC ,DF =GC ,所以四边形DFCG 为平行四边形.则O 为CD 的中点,又H 为BC 的中点, 所以OH ∥BD ,又OH ⊂平面FGH ,BD ⊄平面FGH , 所以BD ∥平面FGH .法二 在三棱台DEF -ABC 中,由BC =2EF ,H 为BC 的中点, 可得BH ∥EF ,BH =EF ,所以四边形BHFE 为平行四边形,可得BE ∥HF .在△ABC 中,G 为AC 的中点,H 为BC 的中点,所以GH ∥AB . 又GH ∩HF =H ,所以平面FGH ∥平面ABED . 因为BD ⊂平面ABED , 所以BD ∥平面FGH .(2)解 法一 设AB =2,则CF =1.在三棱台DEF -ABC 中,G 为AC 的中点,由DF =12AC =GC ,可得四边形DGCF 为平行四边形,因此DG ∥FC ,又FC ⊥平面ABC , 所以DG ⊥平面ABC .在△ABC 中,由AB ⊥BC ,∠BAC =45°,G 是AC 中点. 所以AB =BC ,GB ⊥GC , 因此GB ,GC ,GD 两两垂直.以G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G -xyz . 所以G (0,0,0),B (2,0,0),C (0,2,0),D (0,0,1).可得H ⎝⎛⎭⎪⎫22,22,0,F (0,2,1), 故GH →=⎝ ⎛⎭⎪⎫22,22,0,GF →=(0,2,1).设n =(x ,y ,z )是平面FGH 的一个法向量, 则由⎩⎪⎨⎪⎧n ·GH →=0,n ·GF →=0,可得⎩⎨⎧x +y =0,2y +z =0.可得平面FGH 的一个法向量n =(1,-1,2). 因为GB →是平面ACFD 的一个法向量,GB →=(2,0,0). 所以cos 〈GB →,n 〉=GB →·n |GB →|·|n|=222=12.所以平面FGH 与平面ACFD 所成角(锐角)的大小为60°.法二 作HM ⊥AC 于点M ,作MN ⊥GF 于点N ,连接NH . 由FC ⊥平面ABC ,得HM ⊥FC , 又FC ∩AC =C , 所以HM ⊥平面ACFD . 因此GF ⊥NH ,所以∠MNH 即为所求的角.在△BGC 中,MH ∥BG ,MH =12BG =22,由△GNM ∽△GCF ,可得MN FC =GM GF, 从而MN =66. 由HM ⊥平面ACFD ,MN ⊂平面ACFD , 得HM ⊥MN ,因此tan ∠MNH =HM MN=3, 所以∠MNH =60°,所以平面FGH 与平面ACFD 所成角(锐角)的大小为60°.。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5 立体几何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5 立体几何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5 立体几何考纲原文(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学-科网•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运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2.空间向量的应用(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名师解读与2018年考纲相比没什么变化,而且这部分内容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在2019年的高考中预计仍会以“一小一大或两小一大”的格局呈现,命题着重考查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与逻辑推理四大核心素养.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几何体体积或表面积的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切、接问题仍是小题命题的热点,此类问题属于中档题目,难度不大.解答题一般设计两问:第一问重点考查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尤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平行或垂直的证明,也有可能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与探究意识的考查,如在几何体中作出与已知平面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此类问题也可能成为今后命题的一个趋势,其本质仍然是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逻辑推理,但对推理的严密性要求不高;第二问命题的重点是空间角,尤其是二面角,线面角考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解决此类问题有几何法与向量法两种方法,各有优势.解答题一般位于第18题或19题的位置,属于中档题目,难度不大.样题考向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样题1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由题意知,俯视图中应有一不可见的长方形,且俯视图应为对称图形.故选A .样题2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中的曲线是圆弧),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 .66π+B .46π+C .43π+D .63π+【答案】B【解析】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体的一半,所以表面积2312346S =π⨯+π⨯+⨯=π+.【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方法:或者也可根据三视图的形状,将几何体的顶点放在正方体或长方体里面,便于分析问题.样题3 (2017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90πB.63πC.42πD.36π【答案】B【名师点睛】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视图进行综合考虑.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考向二球的组合体样题4 (2017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A.πB.3π4C.π2D.π4【答案】B【解析】绘制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1,2AC AB ==,结合勾股定理,底面半径2r ==,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是223ππ1π24V r h ⎛==⨯⨯= ⎝⎭,故选B. 【名师点睛】(1)求解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元素以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样题5 (2017江苏)如图,在圆柱12O O 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12O O 的体积为1V ,球O 的体积为2V ,则12V V 的值是.【答案】32【解析】设球半径为r ,则213223423V r r V r π⨯==π.故答案为32. 【名师点睛】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①若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②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考向三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样题6 已知α,β是平面,m 、n 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 ⊥α,m ⊂β,则α⊥β;②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③如果m ⊂α,n ⊄α,m ,n 是异面直线,那么n 与α相交; ④若α∩β=m ,n ∥m ,且n ⊄α,n ⊄β,则n ∥α且n ∥β. 其中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 【答案】①④样题7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由已知可得,BF ⊥P F ,BF ⊥EF ,所以BF ⊥平面PEF . 又BF ⊂平面ABF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 (2)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名师点睛】高考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③求二面角,关键是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表示出所需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考向四 空间角和距离样题8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AA 则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BCD【答案】C【解析】用一个与原长方体相同的长方体拼到原长方体的前面,如图,则11B P AD ∥,连接DP ,易求得1DB DP =,12B P =,则1DB P ∠是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的角,由余弦定理可得22211111cos 25DB B P DP DB P DB PB +-∠===⋅.故选C.【名师点睛】平移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样题9 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 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 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 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答案】②③【解析】设1AC BC ==.由题意,AB 是以AC 为轴,BC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由,AC a AC b ⊥⊥,又AC ⊥圆锥底面,所以在底面内可以过点B ,作BD a ∥,交底面圆C 于点D ,如图所示,连接DE ,则DE ⊥BD ,DE b ∴∥,连接AD ,等腰ABD △中,AB AD ==,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60ABD ∠=,故BD =Rt BDE △中,2,BE DE =∴B 作BF ∥DE ,交圆C 于点F ,连接AF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BF DE ==ABF ∴△为等边三角形,60ABF ∴∠=,即AB 与b 成60°角,②正确,①错误.由图可知③正确;很明显,可以满足平面ABC ⊥直线a ,则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90°,④错误.故正确的是②③.【名师点睛】(1)平移直线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π0,2⎛⎤ ⎥⎝⎦,可知当求出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

立体几何-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解读考纲

立体几何-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解读考纲

05 立体几何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
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90B.63
C.42D.36
【答案】B
【名师点睛】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空间几何体理

2019年高考数学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空间几何体理

空间几何体【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1.以三视图为载体,考查空间几何体面积、体积的计算.2.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及简单的组合体问题.【重点、难点剖析】一、三视图与直观图1.一个物体的三视图的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主)视图的长度一样,侧(左)视图放在正(主)视图的右面,高度与正(主)视图的高度一样,宽度与俯视图的宽度一样.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的步骤一般先依据俯视图确定底面再利用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确定几何体.二、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高考中常见的一个考点,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类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把不规则几何体分割成几个规则几何体的技巧,把一个空间几何体纳入一个更大的几何体中的补形技巧.三、多面体与球与球有关的组合体问题,一种是内切,一种是外接.解题时要认真分析图形,明确切点和接点的位置,确定有关元素间的数量关系,并作出合适的截面图.如球内切于正方体,切点为正方体各个面的中心,正方体的棱长等于球的直径.球外接于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均在球面上,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等于球的直径.球与旋转体的组合,通常作它们的轴截面解题,球与多面体的组合,通过多面体的一条侧棱和球心(或“切点”“接点”)作出截面图.【高考题型示例】题型一、三视图与直观图例1、(1)(2018·全国Ⅲ)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带卯眼的木构件的直观图如图所示,由直观图可知其俯视图应选A.(2)[2018·全国卷Ⅰ]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B .2 5C .3D .2【解析】先画出圆柱的直观图,根据题图的三视图可知点M ,N 的位置如图①所示.① 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及M ,N 的位置(N 为OP 的四等分点)如图②所示,连接MN ,则图中MN 即为M 到N 的最短路径.ON =14×16=4,OM =2,∴ |MN |=OM 2+ON 2=22+42=2 5. 故选B. 【答案】B 【方法技巧】1.由直观图确认三视图的方法根据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定义及画法规则和摆放规则确认. 2.由三视图还原到直观图的思路 (1)根据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底面.(2)根据正(主)视图或侧(左)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的特征,调整实线和虚线所对应的棱、面的位置.(3)确定几何体的直观图形状.【变式探究】某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侧(左)视图可以为( )答案 B解析由俯视图与正(主)视图可知,该几何体可以是一个三棱柱挖去一个圆柱,因此其侧(左)视图为矩形内有一条虚线,虚线靠近矩形的左边部分,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为棱CD,CC1,A1B1的中点,用过点E,F,G的平面截正方体,则位于截面以下部分的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 )答案 C解析取AA1的中点H,连接GH,则GH为过点E,F,G的平面与正方体的面A1B1BA的交线.延长GH,交BA的延长线与点P,连接EP,交AD于点N,则NE为过点E,F,G的平面与正方体的面ABCD的交线.同理,延长EF,交D1C1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GQ,交B1C1于点M,则FM为过点E,F,G的平面与正方体的面BCC1B1的交线.所以过点E,F,G的平面截正方体所得的截面为图中的六边形EFMGHN.故可得位于截面以下部分的几何体的侧(左)视图为选项C 所示.【感悟提升】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从空间几何体的正面、左面、上面用平行投影的方法得到的三个平面投影图,因此在分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问题时,先根据俯视图确定几何体的底面,然后根据正(主)视图或侧(左)视图确定几何体的侧棱与侧面的特征,调整实线和虚线所对应的棱、面的位置,再确定几何体的形状,即可得到结果.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主)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左)视图进行综合考虑. 【变式探究】有一块多边形的菜地,它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直角梯形(如图所示),∠ABC =45°,AB =AD =1,DC ⊥BC ,则这块菜地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22在原图形中,A ′D ′=1,A ′B ′=2,B ′C ′=22+1, 且A ′D ′∥B ′C ′,A ′B ′⊥B ′C ′,∴这块菜地的面积为S =12(A ′D ′+B ′C ′)·A ′B ′=12×⎝ ⎛⎭⎪⎫1+1+22×2=2+22. 题型二 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例2、(2018·全国Ⅱ)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51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 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8+42+8 5B .24+4 2C .8+20 2D .28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的下底面是长为4,宽为2的矩形,左右两个侧面是底边为2,高为22的三角形,前后两个侧面是底边为4,高为5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4×2+2×12×2×22+2×4×5=8+42+8 5.(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答案143π 6+(6+13)π 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由四分之一球与半个圆锥组合而成,则该组合体的体积为V =14×43π×23+12×13π×22×3=143π,表面积为S =14×4π×22+12×π×22+12×4×3+12×12×2π×2×32+22=6+()6+13π.【变式探究】(1)求多面体的表面积的基本方法就是逐个计算各个面的面积,然后求和.(2)求简单几何体的体积时,若所给的几何体为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求解;求组合体的体积时,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组合体,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进行求解;求以三视图为背景的几何体的体积时,应先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的直观图,然后根据条件求解.【变式探究】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商鞅督造一种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寸),若π取3,其体积为12.6立方寸,则图中的x 为( )A .1.6B .1.8C .2.0D .2.4 答案 A解析 由三视图知,商鞅铜方升由一圆柱和一长方体组合而成.由题意得,(5.4-x )×3×1+πx ⎝ ⎛⎭⎪⎫122=12.6,解得x =1.6.(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 .11B .9C .7D .5 答案 D解析 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如图,它可分成一个三棱锥E -ABD 和一个四棱锥B -CDEF ,则V =13×12×3×3×2+13×1×2×3=5.题型三、多面体与球例3、[2018·全国卷Ⅲ]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则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 A .12 3 B .18 3C.24 3 D.54 3故选B.【答案】B【变式探究】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将它沿高AD翻折,使点B与点C间的距离为3,此时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中,AB=BC=AC=2,则BD=DC=1,AD= 3.在翻折后得到的几何体中,如图(2),AD⊥BD,AD⊥CD,则AD⊥平面BCD,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就是它扩展为三棱柱的外接球,球心到截面BCD的距离d=12AD=32.在△BCD中,BC=3,则由余弦定理,得cos∠BDC=BD2+DC2-BC22BD·DC=12+12-322×1×1=-12,所以∠BDC=120°.【变式探究】(1)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BC,若AB=2,BC=3,PA=4,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13πB.20πC.25πD.29π答案 D解析把三棱锥P-ABC放到长方体中,如图所示,所以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22+32+42=29,所以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为292,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2922=29π. (2)已知一个圆锥的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记该圆锥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1,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等于( )A .1∶2 B.1∶3 C.1∶4 D.1∶8 答案 C 解析 如图,由已知圆锥侧面积是底面积的2倍,不妨设底面圆半径为r ,l 为底面圆周长,R 为母线长, 则12lR =2πr 2, 即12·2π·r ·R =2πr 2, 解得R =2r ,故∠ADC =30°,则△DEF 为等边三角形, 设B 为△DEF 的重心,过B 作BC ⊥DF ,则DB 为圆锥的外接球半径,BC 为圆锥的内切球半径, 则BC BD =12,∴r 内r 外=12,故S 1S 2=14.。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6 平面解析几何

2019届高三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6 平面解析几何

2019年考试大纲解读6 平面解析几何考纲原文(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名师解读预计2019年的高考中,对平面解析几何部分的考查总体保持稳定,其考查情况的预测如下: 直线和圆的方程问题单独考查的几率很小,多作为条件和圆锥曲线结合起来进行命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命题的热点,需给予重视,试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命制,难度中等及偏下.圆锥曲线为每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题目一般为“一小(选择题或填空题)一大(解答题)”或“两小一大”,小题多是考查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解答题般作为压轴题出现,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定点、定值、范围及探索性问题等,其中以对椭圆和抛物线的相关知识的考查为主,题目难度较大,样题展示考向一 圆与方程样题1 (2018新课标Ⅲ理)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22(2)2x y -+=上,则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A .[]26,B .[]48,C .D .⎡⎣【答案】A【解析】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2,0,0,2A B ∴--,则AB =.点P 在圆22(2)2x y -+=上,∴圆心为(2,0),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1d ==故点P 到直线20x y ++=的距离2d 的范围为,则[]2212,62ABP S AB d ==∈△.故答案为A.【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属于中档题.先求出A ,B 两点坐标得到AB ,再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得到点P 到直线距离的范围,由面积公式计算即可.样题2 (2018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为直线:2l y x =上在第一象限内的点,(5,0)B ,以AB 为直径的圆C 与直线l 交于另一点D .若0AB CD ⋅=,则点A 的横坐标为________. 【答案】3【名师点睛】以向量为载体求相关变量的取值或范围,是向量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曲线方程等相结合的一类综合问题.通过向量的坐标运算,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解不等式或求函数值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考向二 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样题3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已知1F ,2F 是椭圆22221(0)x yC a b a b+=>>:的左、右焦点,A 是C的左顶点,点P 在过A的直线上,12PF F △为等腰三角形,12120F F P ∠=︒,则C 的离心率为 A .23B .12C .13 D .14【答案】D【解析】因为12PF F △为等腰三角形,12120F F P ∠=︒,所以2122PF F F c ==, 由AP2tan PAF ∠=,所以2sin PAF ∠=,2cos PAF ∠= 由正弦定理得2222sin sin PF PAF AF APF ∠=∠,所以2225sin()3c a c PAF ==+-∠, 所以4a c =,14e =,故选D . 【名师点睛】解决椭圆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的关键就是确立一个关于的方程或不等式,再根据的关系消掉得到的关系式,而建立关于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样题4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则其渐近线方程为A.y = B.y = C.2y x =± D.2y x =±【答案】A样题5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设1F ,2F 是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左、右焦点,O 是坐标原点.过2F 作C 的一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为P.若1|||PF OP =,则C 的离心率为 AB .2 CD【答案】C【解析】由题可知2PF b =,2OF c =,PO a ∴=, 在2Rt POF △中,222cos PF bPF O OF c∠==,在12Rt PF F △中,22221212212cos 2PF F F PF b PF O PF F F c∠+-==,b c=,即223c a =,e ∴=C .【名师点睛】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双曲线最重要的几何性质,求双曲线的离心率(或离心率的取值范围),常见有两种方法:①求出a ,c ,代入公式ce a=;②只需要根据一个条件得到关于a ,b ,c 的齐次式,结合b 2=c 2-a 2转化为a ,c 的齐次式,然后等式(不等式)两边分别除以a 或a 2转化为关于e 的方程(不等式),解方程(不等式)即可得e (e 的取值范围).样题6 (2017新课标I 理科)已知F 为抛物线C :24y x =的焦点,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直线l 1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l 2与C 交于D 、E 两点,则|AB |+|DE |的最小值为 A .16 B .14 C .12D .10【答案】A【解析】设11223344(,),(,),(,),(,)A x y B x y D x y E x y ,直线1l 的方程为1(1)y k x=-,联立方程214(1)y x y k x ⎧=⎨=-⎩,得2222111240k x k x x k --+=,∴21122124k x x k --+=-212124k k +=,同理直线2l 与抛物线的交点满足22342224k x x k ++=,由抛物线定义可知2112342124||||2k AB DE x x x x p k ++=++++=+22222212244448816k k k k ++=++≥=,当且仅当121k k =-=(或1-)时,取等号.故选A . 【名师点睛】对于抛物线弦长问题,要重点抓住抛物线定义,将到定点的距离转化到准线上;另外,直线与抛物线联立,求判别式,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是通法,需要重点掌握.考查最值问题时要能想到用函数方法和基本不等式进行解决.此题还可以利用弦长的倾斜角表示,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22||sin pAB α=,则2222||πcos sin (+)2p pDE αα==,所以222221||||4(cos sin cos p p AB DE ααα+=+=+ 222222222111sin cos )4()(cos sin )4(2)4(22)16sin cos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 考向三 直线与圆锥曲线样题7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为F ,过点(2,0)-且斜率为23的直线与C 交于M ,N 两点,则FM FN ⋅= A .5 B .6 C .7 D .8【答案】D样题8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设椭圆22:12x C y +=的右焦点为F ,过F 的直线l 与C 交于,A B 两点,点M 的坐标为(2,0).(1)当l 与x 轴垂直时,求直线AM 的方程; (2)设O 为坐标原点,证明:OMA OMB ∠=∠.【答案】(1)y x =或y x =;(2)见解析. 【解析】(1)由已知得(1,0)F ,l 的方程为x =1.由已知可得,点A 的坐标为或(1,,所以AM 的方程为2y x =-2y x = (2)当l 与x 轴重合时,0OMA OMB ∠=∠=︒.当l 与x 轴垂直时,OM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OMA OMB ∠=∠.当l 与x 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 的方程为(1)(0)y k x k =-≠,1221(,),(,)A y x y x B ,则12x x <,直线MA ,MB 的斜率之和为212122MA MB x x y yk k +=+--. 由1122,y k k x y k x k =-=-得121212(23()42)(2)MA MB x x x x k k x x kk k -+++=--.将(1)y k x =-代入2212xy +=得2222(21)4220k x k x k +-+-=.所以21221222422,2121x x x k k k x k -+==++,则3131322244128423()4021k k k k kk k k k x x x x --++-++==+. 从而0MA MB k k +=,故MA ,MB 的倾斜角互补,所以OMA OMB ∠=∠. 综上,OMA OMB ∠=∠.考向四 曲线方程的求解样题9 已知抛物线C :22y x =的焦点为F ,平行于x 轴的两条直线1l ,2l 分别交C 于A ,B 两点,交C的准线于P ,Q 两点.(1)若F 在线段AB 上,R 是PQ 的中点,证明ARFQ ;(2)若PQF △的面积是ABF △的面积的两倍,求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由题可知)0,21(F .设1:l y a =,2:l y b =,则0≠ab ,且2(,)2a A a ,2(,)2b B b ,1(,)2P a -,1(,)2Q b -,1(,)22a b R +-. 记过A ,B 两点的直线为l ,则直线l 的方程为0)(2=++-ab y b a x . (1) 由于F 在线段AB 上,故01=+ab . 记AR 的斜率为1k ,FQ 的斜率为2k , 则222111k b aaba ab a b a a b a k =-=-==--=+-=,所以AR FQ .(2)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0,(1x D , 则1111||||||||222ABF S b a FD b a x =-=--△,||2PQF a b S -=△.由题设可得11||||||22a b b a x ---=, 所以01=x (舍去)或11=x .设满足条件的AB 的中点为),(y x E . 当AB 与x 轴不垂直时,由DE AB k k =,可得)1(12≠-=+x x yb a , 而y ba =+2,所以)1(12≠-=x x y . 当AB 与x 轴垂直时,E 与D 重合,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12-=x y .考向五 圆锥曲线的其他综合问题样题10 (2018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22143x y C +=:交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10M m m >,. (1)证明:12k <-;(2)设F 为C 的右焦点,P 为C 上一点,且FP FA FB ++=0.证明:FA ,FP ,FB 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设1221(,),(,)A y x y x B ,则222212121,14343y x y x +=+=.两式相减,并由1221y x y k x -=-得1122043y x y k x +++⋅=. 由题设知12121,22x y x y m ++==,于是34k m =-.由题设得302m <<,故12k <-.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 ,则1212||||||||||2FB FA x x d =-=-= 将34m =代入34k m =-得1k =-,所以l 的方程为74y x =-+, 代入C 的方程,并整理得2171404x x -+=,故121212,28x x x x +==,代入①解得||28d =,所以该数列的公差为28或28-.样题11 设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为1F 1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被(1)求椭圆C 的方程;(2)若24y x =上存在两点M N 、,椭圆C 上存在两个点P Q 、满足: 1P Q F 、、三点共线,1M N F 、、三点共线且PQ MN ⊥,求四边形PMQN 的面积的最小值.【解析】(122b a=∵离心率为2,∴ 2c a =,又222a b c =+,解得1,1a c b ===.∴椭圆C 的方程为2212x y +=.(2)当直线MN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PQ 的斜率为0,此时4,PMQN MN PQ S ===四边形 当直线MN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MN 的方程为()(1)0y k x k =-≠,联立24y x =,得()2222240(0)k x k x k ∆-++=>,设,M N 的横坐标分别为,M N x x , 则242M N x x k +=+,∴MN由PQ MN ⊥可得直线PQ 的方程联立椭圆C 的方程,消去y ,得()22224220(0)kx x k ∆+-+-=>,设,P Q 的横坐标分别为,P Q x x ,则24,2P Q x x k +=+P Q x x∴)2212k PQ k +==+,)()22221122PMQNk SMN PQ k k +=⋅=+四边形,令21(1)k t t +=>,则()()2222111111PMQN S t t t t ⎫===+>⎪-+--⎭四边形, 综上,()minPMQNS =四边形.。

立体几何-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解读考纲

立体几何-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解读考纲

05立体几何(三)立体几何初步i•空间几何体(i)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⑵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B. 63■:C. 42二【答案】BD. 36■:【解祈】由题意,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下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幻高为4的圆柱,其休积P;= 7ix3:x4 = 367i ,上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6的圆柱的一半,其体积K=ix(nx3*x6)= 277r J故该组合体的体积了―片+孔=36応+2了兀=6航.故选氏【名师点睛】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 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视图进行综合考虑•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 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 相应体积公式求解.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3n B •4nD.—4【答案】B【解析】绘制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 -,『二;ir 咕二兀其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是【名师点睛】(1)求解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元素以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 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样题5 (2017江苏)如图,在圆柱O 1O 2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 1O 2的体积为y ,球O 的体积为 V ,则 严的值是V 2考向二 球的组合体样题4 (2017新课标全国川理科)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结合勾股定理,底面半径LX1 = -JT,故选B.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3【答案】-2K 财*2尸3 门——3【解析】设球半径为r,则—-•故答案为•2T-J【名师点睛】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①若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②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 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考向三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样题6 已知a, B是平面,m、n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①若m丄a, m? 3,贝U a丄3;②若m? a, n? a, m// 3, nil 3,贝U a// 3;③如果m? a, n? a, m , n是异面直线,那么n与a相交;④若 aA 3=m , n // m ,且n? a, n? 3 贝 U n //a且n // 3其中命题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④【解析】①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所以①正确;②中…打X不一定是相交直线)不符合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所以②不正确;③中,还可能""血所以③不正确』④中;由于n H叭呻心釈匸閔则汕巾同理打"禺所以④正确.故壇①@)一样题7 (2018新课标全国I理科)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 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 _ BF .(1)证明:平面PEF _平面ABFD ;(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由已知可得,BF丄PF, BF丄EF,所以BF丄平面PEF.又BF 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丄平面ABFD .(2)作PH丄EF,垂足为比由(1)得,PH丄平面ABFD.一以H为坐标原点,HF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 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由(1)可得,DE1PEJI DP=2f DET,所以又阿=1, EF=1,故卩瓦L PF可得PH^.EH = -7 ' 7则H(O0O)护(00芈)0(7-R丽=(谆芈)「为平面卫旳的进问量所以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①一4【名师点睛】高考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③求二面角,关键是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表示出所需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考向四空间角和距离样题8 (2018新课标全国n理科)在长方体曲F -念覚公_中,AB =BC =1 , AA, = .3,则异面直线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立体几何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90πB.63π
C.42πD.36π
【答案】B
【名师点睛】在由三视图还原为空间几何体的实际形状时,要从三个视图综合考虑,根据三视图的规
则,空间几何体的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实线,不可见轮廓线在三视图中为虚线.在还原空间几何体实际形状时,一般是以正视图和俯视图为主,结合侧视图进行综合考虑.求解以三视图为载体的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直观图的形状以及直观图中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
考向二 球的组合体
样题4 (2017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π
B .
3π4 C .
π2
D .
π4
【答案】B
【解析】绘制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
由题意可得:,
结合勾股定理,底面半径,
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是,故选B.
【名师点睛】(1)求解空间几何体体积的关键是确定几何体的元素以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利用相应体积公式求解;(2)若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等积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
样题5 (2017江苏)如图,在圆柱12O O 内有一个球O ,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12
O O 的体积为1V ,球O 的体积为2V ,则
1
2
V V 的值是 .
【答案】
32
【解析】设球半径为r ,则
.故答案为
32
. 【名师点睛】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①若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②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
考向三 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
样题6 已知α,β是平面,m 、n 是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 ⊥α,m ⊂β,则α⊥β;
②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
③如果m ⊂α,n ⊄α,m ,n 是异面直线,那么n 与α相交; ④若α∩β=m ,n ∥m ,且n ⊄α,n ⊄β,则n ∥α且n ∥β. 其中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_. 【答案】①④
样题7 (2018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由已知可得,BF ⊥P F ,BF ⊥EF ,所以BF ⊥平面PEF .
又BF ⊂平面ABFD ,所以平面PEF ⊥平面ABFD . (2)作PH ⊥EF ,垂足为H .由(1)得,PH ⊥平面ABFD .
以H 为坐标原点,HF 的方向为y 轴正方向,||BF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
【名师点睛】高考对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②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③求二面角,关键是转化为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和表示出所需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考向四 空间角和距离
样题8 (2018新课标全国Ⅱ理科)在长方体
中,1AB BC ==,13AA =,则异面直线1
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
B .56
C .
55 D .
22
【答案】C
【解析】用一个与原长方体相同的长方体拼到原长方体的前面,如图,则11B P AD ∥,连接DP ,易求得
,12B P =,则1DB P ∠是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的角,
由余弦定理可得.故选C.
【名师点睛】平移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学-科网
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
π
,当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
样题9 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 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 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
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答案】②③ 【解析】设
.由题意,AB 是以AC 为轴,BC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由

又AC ⊥圆锥底面,所以在底面内可以过点B ,作BD a ∥,交底面圆C 于点D ,如图所示,连接DE ,则DE ⊥BD ,DE b ∴∥,连接AD ,等腰ABD △中,
,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故2BD =
,又在Rt BDE △中,
,过点B 作BF ∥DE ,交圆C
于点F ,连接AF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ABF ∴△为等边三角形,
,即
AB 与b 成60°角,②正确,①错误.
由图可知③正确;很明显,可以满足平面ABC ⊥直线a ,则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90°,④错误.故正确的是②③.
【名师点睛】(1)平移直线法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常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平移直线,把异面问题化归为共面问题来解决,具体步骤如下:
①平移: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认定:证明作出的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计算:求该角的值,常利用解三角形;
④取舍:由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π0,2
⎛⎤ ⎥⎝

,可知当求出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两条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要特别注意异面直线之间所成角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