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合集下载
cvp监测与临床护理

手术室应用
在手术过程中,CVP监测能够协助医 生判断患者的循环血量状况,提高手 术安全性。
人工智能与CVP监测的结合
数据挖掘与分析
人工智能能够对CVP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协助医生做 出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自动报警与提醒
人工智能能够根据CVP监测数据 自动触发报警和提醒,使医护人
员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监测CVP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低血压和休克的风险 ,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调整输液速度、补充血容 量等,以维持血压稳定。
指导用药
CVP监测可以协助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为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提供依据,如血管活性药物 的输注速度和剂量。
护理工作对CVP监测的影响
准确记录CVP数据
CVP监测能够实时监测患 者的中心静脉压,及时发 现和解决潜在的循环血量 不足或心脏功能问题。
指导治疗
通过CVP监测,医生可以 了解患者的循环血量和心 脏功能状况,从而制定更 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评估预后
CVP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 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 依据。
缺点
操作难度大
CVP监测需要专业的操作 技能和经验,操作不当可 能导致感染、血栓等并发 症。
个性化护理计划
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结果,医护 人员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
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效果。
05
CVP监测与临床护理的关联性
CVP监测对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指导液体管理
CVP监测能够实时反映患者的循环血量和血管内容量,为 护理人员提供准确的液体需求信息,有助于指导补液和脱 水治疗。
预防低血压和休克
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优化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课件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需 求,选择合适的血流动力学监 测设备。
准备监测设备
确保监测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 性,检查设备的连接线和插头 是否完好,确保设备能够正常 工作。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监测的目的和注意事 项,让患者了解并配合监测工
作。
监测过程中的护理
01
02
03
04
正确连接监测设备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连接监测设 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
04
CHAPTER
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识别与处 理
低血压的识别与处理
总结词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受损。
详细描述
低血压的识别主要依据血压测量值,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即可诊断。处理低血压时应迅 速补充血容量,如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同时根据病情调整血管活性药物。
提高救治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准确的生 理参数,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 的病情,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
测量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无创和有创两种。无创测量方法包括超声 心动图、心电图等,有创测量方法则需要通过插入导管或传感器进行测量。
工作原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设备,测量 患者的血压、心输出量、血管阻力等生理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仪进行显 示和分析。
有创监测
有创监测是通过侵入性方式获 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如 通过插入导管或传感器到血管 或心脏内进行测量。
有创监测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 实时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用 于需要精确监测的患者,如重 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常见的有创监测技术包括肺动 脉导管、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准备监测设备
确保监测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 性,检查设备的连接线和插头 是否完好,确保设备能够正常 工作。
患者准备
告知患者监测的目的和注意事 项,让患者了解并配合监测工
作。
监测过程中的护理
01
02
03
04
正确连接监测设备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连接监测设 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
04
CHAPTER
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识别与处 理
低血压的识别与处理
总结词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器官功能受损。
详细描述
低血压的识别主要依据血压测量值,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即可诊断。处理低血压时应迅 速补充血容量,如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同时根据病情调整血管活性药物。
提高救治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准确的生 理参数,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 的病情,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
测量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无创和有创两种。无创测量方法包括超声 心动图、心电图等,有创测量方法则需要通过插入导管或传感器进行测量。
工作原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设备,测量 患者的血压、心输出量、血管阻力等生理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护仪进行显 示和分析。
有创监测
有创监测是通过侵入性方式获 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如 通过插入导管或传感器到血管 或心脏内进行测量。
有创监测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 实时的血流动力学数据,适用 于需要精确监测的患者,如重 症监护病房的患者。
常见的有创监测技术包括肺动 脉导管、中心静脉压监测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

血管阻力
反映血管的舒张和收缩状态, 对于评估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
力学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03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 应用
手术中监测
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评估患者 的生理状态、预测手术风险以及指导 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麻醉效果, 指导术中用药,以及预测术后恢复情 况。
通过监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 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低血压、心动过 速或心动过缓等,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等,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血流动力学监测还可用于科学研究,如评估新药物或新疗法的疗效、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等, 有助于推动医学进步。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领域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仍有待进一 步发展和完善,如无创监测技术 、便携式监测设备等,以提高监
异常值处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数据,如有必要,采取相应 措施。
趋势分析
对连续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患者病情变 化趋势。
06
总结与展望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关键手段,对于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心血管疾病监测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流动力 学参数,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
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 者的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压等 指标,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治
疗效果如何。
对于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或心脏手术的患 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医生评估手
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
04
反映血管的舒张和收缩状态, 对于评估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
力学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03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 应用
手术中监测
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评估患者 的生理状态、预测手术风险以及指导 手术操作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数据还可以用于评估麻醉效果, 指导术中用药,以及预测术后恢复情 况。
通过监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 血流动力学异常,如低血压、心动过 速或心动过缓等,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确保手术安全。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的输注、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等,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
血流动力学监测还可用于科学研究,如评估新药物或新疗法的疗效、探索疾病发病机制等, 有助于推动医学进步。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领域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仍有待进一 步发展和完善,如无创监测技术 、便携式监测设备等,以提高监
异常值处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数据,如有必要,采取相应 措施。
趋势分析
对连续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患者病情变 化趋势。
06
总结与展望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关键手段,对于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心血管疾病监测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流动力 学参数,以评估心脏功能和治疗效果。
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医生可以了解患 者的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压等 指标,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治
疗效果如何。
对于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或心脏手术的患 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医生评估手
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
04
血流动力学监测ppt课件.ppt

用物准备
深静脉穿刺针:BD、ARROW单、双腔 消毒用物、一次性穿刺包、手术衣 冲洗装置:肝素冲洗盐水、5-10单位/毫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BD、益心达) 压力模块、数据线、监护仪
测量部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影响因素
(1).病理因素:CVP升高鉴于心力衰竭,房颤,肺梗死,支气管痉挛,输血输液多,纵隔压迫,张力性气胸及血胸,慢性肺部疾患,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及先天和后天心脏病。CVP降低见于失血和脱水及周围血管扩张如过敏性休克。 (2).神经体液因素:交感神经兴奋时CVP增高。 (3).药物因素:用血管活性药都影响CVP。 (4).其他:缺氧、肺血管收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挣扎、控制呼吸时胸内压增加、腹内压增高的手术等均使CVP升高。麻醉过深或椎管内麻醉是血管扩张,CVP降低。
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变化的处理原则
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原因
处理原则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快速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
强心输氧利尿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升高
扩张血管
正常
低
血容量轻度不足或
心功能不全
快速补液实验
区别原因后处理
1、Allen’s试验阳性禁穿桡动脉 2、严格无菌操作 3、减少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有血块及时抽出 6、及时更换测压部位 7、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8、定时肝素盐水冲洗
动脉测压管护理
加压、密闭:无血及气泡,三通仅在归零或采血时打开 固定:薄膜湿、松动、渗血时及时更换 无菌操作:尽早拔除导管,留置一般3-5天,不超过7天 观察:灌注不良(温度改变,有色斑)立即拔除测压管 更换测压系统:压力传感器BIW,冲管液QD
深静脉穿刺针:BD、ARROW单、双腔 消毒用物、一次性穿刺包、手术衣 冲洗装置:肝素冲洗盐水、5-10单位/毫升、一次性压力传感器(BD、益心达) 压力模块、数据线、监护仪
测量部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
影响因素
(1).病理因素:CVP升高鉴于心力衰竭,房颤,肺梗死,支气管痉挛,输血输液多,纵隔压迫,张力性气胸及血胸,慢性肺部疾患,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及先天和后天心脏病。CVP降低见于失血和脱水及周围血管扩张如过敏性休克。 (2).神经体液因素:交感神经兴奋时CVP增高。 (3).药物因素:用血管活性药都影响CVP。 (4).其他:缺氧、肺血管收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挣扎、控制呼吸时胸内压增加、腹内压增高的手术等均使CVP升高。麻醉过深或椎管内麻醉是血管扩张,CVP降低。
中心静脉压和动脉压变化的处理原则
中心静脉压
动脉压
原因
处理原则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快速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
强心输氧利尿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肺循环阻力升高
扩张血管
正常
低
血容量轻度不足或
心功能不全
快速补液实验
区别原因后处理
1、Allen’s试验阳性禁穿桡动脉 2、严格无菌操作 3、减少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有血块及时抽出 6、及时更换测压部位 7、妥善固定,避免移动 8、定时肝素盐水冲洗
动脉测压管护理
加压、密闭:无血及气泡,三通仅在归零或采血时打开 固定:薄膜湿、松动、渗血时及时更换 无菌操作:尽早拔除导管,留置一般3-5天,不超过7天 观察:灌注不良(温度改变,有色斑)立即拔除测压管 更换测压系统:压力传感器BIW,冲管液QD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

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固定装置,确保其完好无损,如有松动或滑脱,应及时调整。
4
保持清洁:保持固定装置的清洁,避免感染。
监测技巧
2
1
监测设备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监测报警处理:及时处理监测报警,确保患者安全
监测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设置监测参数
监测数据记录:实时记录监测数据,便于分析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09
水肿:下肢水肿,全身水肿
10
体征表现
血压:监测血压变化,了解血流动力学状况
心率:监测心率变化,了解心脏功能状况
02
呼吸: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呼吸功能状况
皮肤颜色: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了解组织灌注情况
尿量:监测尿量变化,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05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了解脑功能状况
实验室检查
01
保持输液通道通畅:确保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输液中断
02
监测尿量:观察尿量变化,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03
监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04
监测呼吸功能: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调整呼吸机参数
05
监测皮肤状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预防压疮和皮肤损伤
06
监测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预防谵妄和昏迷
异常情况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监测
特殊人群监测: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进行监测频率调整
监测部位
动脉导管:监测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
肺动脉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和静脉回流量
心室导管:监测心室压力和心室容积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固定装置,确保其完好无损,如有松动或滑脱,应及时调整。
4
保持清洁:保持固定装置的清洁,避免感染。
监测技巧
2
1
监测设备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
监测报警处理:及时处理监测报警,确保患者安全
监测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设置监测参数
监测数据记录:实时记录监测数据,便于分析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09
水肿:下肢水肿,全身水肿
10
体征表现
血压:监测血压变化,了解血流动力学状况
心率:监测心率变化,了解心脏功能状况
02
呼吸:监测呼吸频率和深度,了解呼吸功能状况
皮肤颜色:观察皮肤颜色变化,了解组织灌注情况
尿量:监测尿量变化,了解肾脏功能状况
05
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了解脑功能状况
实验室检查
01
保持输液通道通畅:确保输液速度稳定,避免输液中断
02
监测尿量:观察尿量变化,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03
监测体温:观察体温变化,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04
监测呼吸功能: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调整呼吸机参数
05
监测皮肤状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预防压疮和皮肤损伤
06
监测意识状态: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预防谵妄和昏迷
异常情况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监测
特殊人群监测: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进行监测频率调整
监测部位
动脉导管:监测动脉血压和心输出量
肺动脉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
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和静脉回流量
心室导管:监测心室压力和心室容积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护理

心脏射血能力
静脉回心血量
1cmH2O=0.737mmHg
*
CVP的影响因素
血容量 血管容量 肺动脉压 胸腔内压 心脏顺应性
测定结果的解释
影响因素:
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测定时零点的标定、药物、神经体液、CVC位置
CVP升高:
高血容量、血管收缩、心功能降低、心包填塞、IPPV、PEEP、CVC插管过浅、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动脉轮廓分析法得到的连续性参数 连续心输出量 PCCO 动脉压 AP 心率 HR 每搏量 SV 每搏量变异 SVV 脉压变异 PPV 系统血管阻力 SVR 左心室收缩力指数 dPmx*
血液动力学和容量进行监护管理
+两部分参数
PiCCO
PiCCO是一种技术, 是一种简便、微创、 高效费比的,对重症病人 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 进行监测的工具。
[s]
0
1
0
2
0
3
0
4
0
5
0
0
,
0
0
,
2
0
,
4
0
,
6
[
°
C
]
-
D
T
注射
热稀释测量曲线
Tb = 血流温度 Ti = 注射指示剂温度 Vi = 注射指示剂容积 ∫ ∆ Tb . dt = 热稀释曲线下面积 K = 校正系数
*
0 10s 20s
0 10s 20s
0 10s 20s
120
100
80
mmHg
收缩压 心室收缩(中期)时动脉压达到的 最高值。正常值 (100-120mmHg)
舒张压 心室舒张(末期)时动脉压降到的 最低值。正常值 (60-80mmHg)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

目的。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或血肿,可遵医嘱 使用止血药物或抗炎药物进行治
疗。
其他并发症应对策略
血栓形成
01
对于长期卧床或血流缓慢的患者,应鼓励其进行肢体活动或使
用弹力袜等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动脉损伤
02
在穿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穿刺或过度压迫动脉,以减少
动脉损伤的发生。
导管堵塞
03
定期冲洗导管并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堵塞导致监测结果不
确保操作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符 合无菌操作要求。
操作过程规范
核对信息
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诊断等信息 ,确认穿刺部位。
02
消毒皮肤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范围直径 大于10cm,待干。
01
连接监护仪
将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调整零 点,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05
03
穿刺置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 择合适的穿刺针和导管,按照无菌操 作原则进行穿刺置管。
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将会更加普及和个性化,监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
捷,护理理念和方法将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本次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价值,分析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 措施。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 接受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另一组接受常 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 预后情况等指标。
疗方案。
经验教训总结
充分准备
在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前,应充分评 估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
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或血肿,可遵医嘱 使用止血药物或抗炎药物进行治
疗。
其他并发症应对策略
血栓形成
01
对于长期卧床或血流缓慢的患者,应鼓励其进行肢体活动或使
用弹力袜等预防措施,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动脉损伤
02
在穿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复穿刺或过度压迫动脉,以减少
动脉损伤的发生。
导管堵塞
03
定期冲洗导管并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堵塞导致监测结果不
确保操作环境安静、整洁、光线适宜,符 合无菌操作要求。
操作过程规范
核对信息
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诊断等信息 ,确认穿刺部位。
02
消毒皮肤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范围直径 大于10cm,待干。
01
连接监护仪
将压力传感器与监护仪连接,调整零 点,确保监测数据准确。
05
03
穿刺置管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 择合适的穿刺针和导管,按照无菌操 作原则进行穿刺置管。
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将会更加普及和个性化,监测技术将更加精准和便
捷,护理理念和方法将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
本次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价值,分析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 措施。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 接受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另一组接受常 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 预后情况等指标。
疗方案。
经验教训总结
充分准备
在实施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前,应充分评 估患者病情和监测需求,制定详细的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

冲洗装置的连接
盐水压力:大于300毫米汞柱,可以达到2~4毫升 每小时的自动冲洗效果 必须彻底排空管道内的空气,否则导致收缩压偏 低,舒张压偏高
2018/11/26
2008《护理研究》
传感器高度
传感器高度应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 传感器高于右心房水平时血压显著下降,而在低于 右心房水平时显著升高
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室性相关心律失常 室颤
心室停顿
影响心电信号的因素
外科电设备 对干扰波形没有进行过虑 没有外接地线 心电电极没有安置好 使用过期的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安置电极片部位皮肤未清洁或皮屑、毛 发导致电极接触不良 导联线的缠绕打结、受损导致接触不良
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 量动脉内压力
能够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可直
接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对于血管痉挛、休克、体外循环的病人监测结果 更为可靠
快速而有效的判断血压
-桡动脉 SBP > 80 mmHg
-股动脉 SBP > 70 mmHg
颞浅动 脉 下颌面动脉
无创血压(NBP)监测
袖带宽度适宜,应为上臂周径的1/2,成人12~14cm,小儿 应覆盖上臂长度2/3
避免肢体活动和压迫袖套而引起的血压测不出 病人手臂位置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避免测压过于频繁、测压时间太久和间隔太短而引起的肢 体缺血、麻木等并发症
对需要频繁测量血压的患者应定时松解袖带片刻,必要时
注意:有创血压随距离心脏的位置变化数值变化,越远则收缩压越 高而舒张压越低。
ALLEN试验
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测结果 ;②注意使用专用的血压 袖带 ,测量 中确保 袖带 管路不受 查管腔是否堵塞 。如堵 塞 ,可 以用肝 素盐水缓慢 通管 ,观察 参
血 流动力学监测是现代 重症 监护 病房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 , 2.1.2 置管方法 穿刺部 位一 般选择右 侧颈 内静脉 ,这是漂 浮
其主要包括无创伤性 和有创 伤性两 大类 ;目前无创监 测 方法有 导管操作的最佳途 径 ,导 管可 以直 达右 心房测方法有 肺动 脉漂浮 导管 (PAC),经 功 。置入 的导管首先进 入 右心 房 ,在监 护仪 上即 出现 右心房
维普资讯
临乐和实验 区学杂志 2007年 8月 弟6卷 弟8期
·181 ·
血 流 动 力学 监 测 护理
叶学英 叶雪花(东莞市太平人 民医院 广东 东莞 523900)
【摘要 】 目的 探 讨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血流动 力学监 测方法及其 护理 。方 法 结合 我 院重症监 护病房 患者应 用血 流动 力学监测 生命体征的 临床资料 ,阐述各种血流动 力学监测 方法 以及 血流动 力学监测护 理进 展 。结果 血流动 力学 监测方法 包括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 两大类 ,对于有血 流动 力学不稳 定的 患者在 其监 测 下治疗及 配合正确 的护理 ,效 果 明显。结论 目前 血流动力学监 测手段 不断进步 ,各有特点 ,护 士应 掌握 适应证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准确配合 ,严 密观 察动 态变化 ,尽可 能避免发 生或 减少严重 并发症。 【关键词 】 血流动 力学监 测 护理
1.1 临床资料 2003年 6月 至 2006年 6月在重 症监护病 房进 床 医生较常采用 的方法。本研究 中 13例患者在漂浮导管进行的
行胸电阻抗法监 测血流动力学的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 患 血液动力学监测 下进行治 疗 ,根 据获 得的全套 血流动 力学参数 ,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应套在导丝上。当穿过皮肤和软组织时,注意不要将引导 管末端弄钝。
❖ 5.导丝和扩张管,经引导管撤除,从引导管侧口回抽血液 和冲注。此时病人可从。固定导管鞘,覆盖敷料。 Trendelenburg体位恢复至正常体位。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34页
气囊漂浮导管安置
❖ 置管操作 ❖导管人导管鞘: 将导管置于病人身上以观察其自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32页
气囊漂浮导管安置
❖5.测压系统通畅及冲洗: 可分为连续冲洗和间断 冲洗。现多用含肝素等渗葡萄糖液(300ml含 2500u肝素)滴注加压连续冲洗洗导管和换能器。
❖6.测压系统阻尼检测: 导管插入前应先作快速冲 洗试验,以证实整个测压系统阻尼正常。
❖7. 导管准备: 导管套无菌保护套保护至距导管末 端 60cm 处。注 1.5ml 气体检验气囊充气是 否匀称。肺动脉和CVP腔均用盐水冲注。在插入 前举高或放下 PAC远端并观察压力描记对应改变 来作为定标和敏感性快速测试。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25页
影响中心静脉压原因
❖ 药品原因 ❖ 测压时或测压前应用血管收缩药可使中心静脉压升高。 ❖ 应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可使中心静脉压下降。 ❖ 输入50%糖水或脂肪乳剂后测压可使中心静脉压下降, 故普通用等渗
液测压。 ❖ 其它原因 ❖ 零点位置不正确(高则中心静脉压偏低, 低则中心静脉压偏高);体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15页
CVP监测
❖测定中心静脉压对了解血容量, 心功效、心包填 塞有着重大意义。
❖ 可了解原因不明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量性还是 心源性;少尿或无尿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 效衰竭。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16页
❖ 5.导丝和扩张管,经引导管撤除,从引导管侧口回抽血液 和冲注。此时病人可从。固定导管鞘,覆盖敷料。 Trendelenburg体位恢复至正常体位。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34页
气囊漂浮导管安置
❖ 置管操作 ❖导管人导管鞘: 将导管置于病人身上以观察其自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32页
气囊漂浮导管安置
❖5.测压系统通畅及冲洗: 可分为连续冲洗和间断 冲洗。现多用含肝素等渗葡萄糖液(300ml含 2500u肝素)滴注加压连续冲洗洗导管和换能器。
❖6.测压系统阻尼检测: 导管插入前应先作快速冲 洗试验,以证实整个测压系统阻尼正常。
❖7. 导管准备: 导管套无菌保护套保护至距导管末 端 60cm 处。注 1.5ml 气体检验气囊充气是 否匀称。肺动脉和CVP腔均用盐水冲注。在插入 前举高或放下 PAC远端并观察压力描记对应改变 来作为定标和敏感性快速测试。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25页
影响中心静脉压原因
❖ 药品原因 ❖ 测压时或测压前应用血管收缩药可使中心静脉压升高。 ❖ 应用血管扩张药或强心药可使中心静脉压下降。 ❖ 输入50%糖水或脂肪乳剂后测压可使中心静脉压下降, 故普通用等渗
液测压。 ❖ 其它原因 ❖ 零点位置不正确(高则中心静脉压偏低, 低则中心静脉压偏高);体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15页
CVP监测
❖测定中心静脉压对了解血容量, 心功效、心包填 塞有着重大意义。
❖ 可了解原因不明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量性还是 心源性;少尿或无尿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 效衰竭。
常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
第16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

⑥需要用血管扩张药或收缩药治疗的患者;
⑦呼吸心搏骤停后复苏的患者 。
(二)周围动脉置管途径
①桡动脉:位置表浅相对固定,穿刺易于成功且便于管理
,穿刺前一般需行Allen实验。 ②股动脉:血管搏动清楚,穿刺成功率高,但不便管理, 潜在感染机率大,不宜长期保留导管。 ③足背动脉:穿刺置管并发症少,但血管细难以触及。
⑤测压管道。
(六)并发症
1、血栓形成或栓塞引起的血管阻塞,严重的有肢体缺血 和坏死;
2、出血;
3、动脉瘤; 4、感染; 5、动静脉瘘等。
预防动脉栓塞形成的措施有: ①注意无菌操作; ②减少动脉损伤;
③连续或经常用肝素稀释液冲洗;
④套管针不宜太粗; ⑤末梢循环欠佳时,应立即拔出动脉套管,恢复血供。 套管留置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的机会,一般不宜超过7日 ,必要时更换部位。
2. 相对禁忌症 ⑴ 严重心律失常:可能诱发一过性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⑵ 凝血障碍 :大静脉穿刺插管时,可能发生出血、血肿。
⑶ 近期置起搏导管者:可能导致起搏器导线脱落。
(三)检测方法
1.器材与仪器 常用Swan-Ganz四腔导管。主要用于测量CO。
所需的 仪 器有: 压 力监测 仪 、换能 器 、 CO 测 量 仪、
三 测压方法
1.器材与装置 1)中心静脉穿刺的器材主要包括:套管针、穿刺针、导
引钢丝、深静脉导管等,市场上常供应配备完善的一次
性中心静脉穿刺包。 2)测压装置可采用多功能生理监测仪(含压力监测仪) ,也可用简易的测量装置。
2.穿刺插管方法
①颈内静脉穿刺方法主要分为前路、中路和后路三种。 ②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方法:包括锁骨上和锁骨下两种。
身体各部分动脉血压波形不同,脉冲传向外周时发生 变化,越是远端动脉,压力脉冲到达越迟,上升支越 陡,收缩压越高,舒张压越低,但重搏切迹不明显。 这是动脉压波形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即远端脉搏的放 大现象。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

点选不合格数据,则 非选取数据变为红色
“保存C.O.校准CCO”
“血液动力计算”
PICCO测量
• 点击“进行计算”键→记录测量值
记录测量值
PICCO护理注意 事项
• 注意: ① 操作手勿触碰冰盐水 ② 勿将感温装置支撑于床面用作注
射时支撑点,会损坏感温探头
③ 固定手勿触碰蓝色感温装置
④ 操作时勿触碰注射器前端及QSyte附近,以免污染
触及冰盐水以免温度 上升 ②操作时勿触碰针头及 穿刺点附近,以免污 染 ③如若出现可疑污染立 即更换注射器及盐水
注意无菌操作!!
PICCO测量
• 注射器连接Q-Syte→ 打开三通至“注射端 与中心静脉端相通” 位置→将盐水于3秒内 快速注射入中心静脉 腔
注意无菌操作!!
PICCO测量
• 连续测量≥3次,选取≥2个误差±0.5以内数据,剔 除不合格数据→点击“保存C.O.校准CCO”→点击 “血液动力计算”
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同时监测
CVP
BP
意义
措施
-
-
血容量不足
快速补液
-
N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补液
+
-
心功能不全
强心,扩血管
+
N
容量血管收缩
扩血管
N
-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 强心,扩血管,
足伴容量血管收缩
适当补液
协和重症医学科的最新推荐:在保持循环 稳定的情况下。CVP越低越好!
有创动脉压监测
何时需要有创动脉压监测?
(GEDI) 625
压力电缆
温度测量电缆
动脉热稀释导管
PULSION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
“保存C.O.校准CCO”
“血液动力计算”
PICCO测量
• 点击“进行计算”键→记录测量值
记录测量值
PICCO护理注意 事项
• 注意: ① 操作手勿触碰冰盐水 ② 勿将感温装置支撑于床面用作注
射时支撑点,会损坏感温探头
③ 固定手勿触碰蓝色感温装置
④ 操作时勿触碰注射器前端及QSyte附近,以免污染
触及冰盐水以免温度 上升 ②操作时勿触碰针头及 穿刺点附近,以免污 染 ③如若出现可疑污染立 即更换注射器及盐水
注意无菌操作!!
PICCO测量
• 注射器连接Q-Syte→ 打开三通至“注射端 与中心静脉端相通” 位置→将盐水于3秒内 快速注射入中心静脉 腔
注意无菌操作!!
PICCO测量
• 连续测量≥3次,选取≥2个误差±0.5以内数据,剔 除不合格数据→点击“保存C.O.校准CCO”→点击 “血液动力计算”
中心静脉压与血压同时监测
CVP
BP
意义
措施
-
-
血容量不足
快速补液
-
N
血容量轻度不足
适当补液
+
-
心功能不全
强心,扩血管
+
N
容量血管收缩
扩血管
N
-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 强心,扩血管,
足伴容量血管收缩
适当补液
协和重症医学科的最新推荐:在保持循环 稳定的情况下。CVP越低越好!
有创动脉压监测
何时需要有创动脉压监测?
(GEDI) 625
压力电缆
温度测量电缆
动脉热稀释导管
PULSION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
PICCO监测和护理

康复治疗监测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picco监测可实时评估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 据。
谢谢观看
位是否合适等,并做相应处理。
picco监测报警未处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低血压报警
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迅 速查找原因并处理。
高血压报警
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需 迅速查找原因并处理。
温度过高或过低报警
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烫伤或冻伤等严重后果,需迅速查找原 因并处理。
picco监测的原理
总结词
Picco监测基于热稀释法和动脉压力波形分析的原理。
详细描述
Picco监测通过热稀释法测量动脉血流量,同时记录动脉压力波形,结合温度变 化,利用特定的公式计算心输出量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这种技术能够提供连 续、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picco监测的优势
评估治疗效果
Picco监测可以协助急诊科医生评估 治疗效果,如血管活性药物的疗效 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03
picco监测的护理
picco监测导管的护理
01
02
03
导管固定
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将 picco监测导管固定在患 者身上,防止导管移位或 脱落。
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避 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预防措施
针对报警原因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导 管位置、保持管路通畅等, 以减少报警的发生。
04
picco监测的并发症及处 理
picco监测导管的并发症及处理
导管堵塞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发现堵塞,可采用加 压冲洗或更换导管的方法处理。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 picco监测可实时评估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 据。
谢谢观看
位是否合适等,并做相应处理。
picco监测报警未处理的并发症及处理
低血压报警
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器官灌注不足、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迅 速查找原因并处理。
高血压报警
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脑出血、急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需 迅速查找原因并处理。
温度过高或过低报警
如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烫伤或冻伤等严重后果,需迅速查找原 因并处理。
picco监测的原理
总结词
Picco监测基于热稀释法和动脉压力波形分析的原理。
详细描述
Picco监测通过热稀释法测量动脉血流量,同时记录动脉压力波形,结合温度变 化,利用特定的公式计算心输出量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这种技术能够提供连 续、准确的血流动力学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picco监测的优势
评估治疗效果
Picco监测可以协助急诊科医生评估 治疗效果,如血管活性药物的疗效 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03
picco监测的护理
picco监测导管的护理
01
02
03
导管固定
使用适当的固定装置将 picco监测导管固定在患 者身上,防止导管移位或 脱落。
保持通畅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避 免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预防措施
针对报警原因采取相应的 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导 管位置、保持管路通畅等, 以减少报警的发生。
04
picco监测的并发症及处 理
picco监测导管的并发症及处理
导管堵塞
定期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如发现堵塞,可采用加 压冲洗或更换导管的方法处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

5、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 或血栓性静脉炎。
6、定期消毒换药,穿刺点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渗液、渗血及时 更换。
19
整理课件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是用以判断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状况 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应用气囊漂浮导管行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而实现的。
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全长110cm,每 10cm有一刻度,气囊距导管 顶端约lmm,可用0.8~lml 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气充胀,充
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血气胸患者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14
整理课件
临床意义:
1.中心静脉压及血压均低,血容量不足。
2.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示心收缩功能良好,血 容量相对不足。
3.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示心输出量降低,(常见 于心衰),而血容量相对过多。
4.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或高,示容量血管过度收 缩,循环阻力增加 。
患者上臂平腋中线第四肋间,调节监护显示屏
幕,显示动脉压曲线后,进行校零,校零时传
感器内压力与大气相通,校零成功后将传感器
旋钮调至与动脉相通,显示正常压力波形和数 值。
10
整理课件
护理要点:
1、压力传感器的各个接头连接处应旋紧,防止脱开和渗漏,并置于无 菌治疗巾中。
2、换能器零点校正应保证与心脏水平位置一致,保持测量数值的准确, 变换体位时也应保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
4
整理课件
分类: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率、 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
心电图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5
整理课件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参数
IBP 动脉压
CVP 中心静脉压
RAP 右房压
6、定期消毒换药,穿刺点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渗液、渗血及时 更换。
19
整理课件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是用以判断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状况 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应用气囊漂浮导管行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而实现的。
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全长110cm,每 10cm有一刻度,气囊距导管 顶端约lmm,可用0.8~lml 的空气或二氧化碳气充胀,充
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血气胸患者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14
整理课件
临床意义:
1.中心静脉压及血压均低,血容量不足。
2.中心静脉压低,血压正常,示心收缩功能良好,血 容量相对不足。
3.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示心输出量降低,(常见 于心衰),而血容量相对过多。
4.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或高,示容量血管过度收 缩,循环阻力增加 。
患者上臂平腋中线第四肋间,调节监护显示屏
幕,显示动脉压曲线后,进行校零,校零时传
感器内压力与大气相通,校零成功后将传感器
旋钮调至与动脉相通,显示正常压力波形和数 值。
10
整理课件
护理要点:
1、压力传感器的各个接头连接处应旋紧,防止脱开和渗漏,并置于无 菌治疗巾中。
2、换能器零点校正应保证与心脏水平位置一致,保持测量数值的准确, 变换体位时也应保证换能器与心脏水平一致。
4
整理课件
分类: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心率、 呼吸、脉搏、血压、氧饱和度、
心电图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5
整理课件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参数
IBP 动脉压
CVP 中心静脉压
RAP 右房压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病理生理机制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由于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紊乱,引发快速型室性心律失 常。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电信号传导障碍,引发缓慢型心律 失常或心脏停搏。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患者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 、抽搐、呼吸停止、脉搏消失等表现 。
背景介绍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紧急状 况,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CPR)和后续治疗。
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管理对于 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制定专家共识护理课件旨在为 医护人员提供关于心脏骤停复 苏后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专业指 导和建议。
目的和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脏骤停复苏后 血流动力学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护理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估指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 估指标,如护理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 、护理效果的评价量表等。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将护理效 果反馈给医护人员,以便调整护理措 施。
PART 05
护理实践中的挑战和应对 策略
护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
患者病情复杂
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密切监测和精细护理 。
护理在复苏后血流动力学 管理中的作用
监测和评估
01
02
03
监测指标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 血氧饱和度等,以及心电 图、血流动力学参数等。
评估内容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生 命体征、心肺功能、液体 平衡等,以及是否存在并 发症和危险因素。
动态监测
定期或持续监测患者的生 理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为后续护理和治疗提 供依据。
ECMO的护理

.
ECMO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ICU 胡应炉
何为ECMO
.
监护仪
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呼吸机
心律失常
CRRT
多脏衰、感染、 出凝血障碍
ECMO
烦躁、恐惧
.
患者在很长时间内几乎依赖ECMO系统生存, ECMO出现问题可直接致命。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四、溶血
.
观察尿色 观察有无黄疸 观察游离血红蛋白 观察血常规 观察肝肾功 及时告知医师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我们的!
ECMO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ECMO是万万不 能的!
dan ECMO成功要素!适应症和应用时机。无多器 官衰竭及严重并发症。原发病的治疗。医院整 体实力!
体外膜肺氧合 (Persistent Life Support) (生命支持系统) 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式 氧合器(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 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治疗期间,全身氧 供、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心 肺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处理-- 迅速钳闭动脉,静脉端,立即通知医生,查找 原因
-- 准备撤离物品,药品,抢救设备
-- 做好床旁监测
.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同时为你关闭一扇门!
ECMO并发症
.
限制ECMO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栓塞
出血
ECMO 并发症
感染
溶血
一、出血
因素
肝素化
.
手术创面大、脱管
血小板耗竭
ECMO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ICU 胡应炉
何为ECMO
.
监护仪
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呼吸机
心律失常
CRRT
多脏衰、感染、 出凝血障碍
ECMO
烦躁、恐惧
.
患者在很长时间内几乎依赖ECMO系统生存, ECMO出现问题可直接致命。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四、溶血
.
观察尿色 观察有无黄疸 观察游离血红蛋白 观察血常规 观察肝肾功 及时告知医师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我们的!
ECMO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ECMO是万万不 能的!
dan ECMO成功要素!适应症和应用时机。无多器 官衰竭及严重并发症。原发病的治疗。医院整 体实力!
体外膜肺氧合 (Persistent Life Support) (生命支持系统) ECMO是将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式 氧合器(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 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治疗期间,全身氧 供、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心 肺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处理-- 迅速钳闭动脉,静脉端,立即通知医生,查找 原因
-- 准备撤离物品,药品,抢救设备
-- 做好床旁监测
.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同时为你关闭一扇门!
ECMO并发症
.
限制ECMO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栓塞
出血
ECMO 并发症
感染
溶血
一、出血
因素
肝素化
.
手术创面大、脱管
血小板耗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动脉:搏动清晰、易于穿刺、不便管理、易感染 肱动脉:并发症少,出血几率大 颞浅动脉:血管扭曲,置管困难,多用于小儿置管; 腋动脉:易于定位,并发症少,可长期使用 足背动脉:极少栓塞,常做为备用血管,足背动脉保留方便
注意:有创血压随距离心脏的位置变化数值变化,越远则收缩压越 高而舒张压越低。
必须彻底排空管道内的空气,否则导致收缩压偏 低,舒张压偏高
2019/11/3
2008《护理研究》
传感器高度
传感器高度应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 传感器高于右心房水平时血压显著下降,而在低于
右心房水平时显著升高 传感器的位置每改变5cm,血压值就会改变3mmHg~
4 mmHg
2019/11/3
化 对于血压不稳定的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反映血压骤降
的病情变化
SBP DBP
低血压时,袖套式测 量血压已没有准确性
袖套 肱动脉
有创血压(ABP)监测
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 量动脉内压力
能够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可直 接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对于血管痉挛、休克、体外循环的病人监测结果 更为可靠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丁正艳
概述
血流动力学监测含义
通过有创或无创的手段对各种压力,波形, 心排血量,动静脉血气,氧合等数据进行测 量和分析以判断病人的循环功能状态。
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氧耗 等方面的功能指标。
护士的职责
能安全使用监测仪器 提供准确的数据 能分析获得的数据
ALLEN试验
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 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动脉的同时,让 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
如5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挠动脉侧支循环 良好,Allen试验阴性
5s~10s期间为可疑,如果长于以上时间则禁忌 穿刺置管
冲洗装置的连接
盐水压力:大于300毫米汞柱,可以达到2~4毫升 每小时的自动冲洗效果
颞浅动 脉 下颌面动脉
快速而有效的判断血压
-桡动脉
SBP > 80 mmHg
-股动脉
SBP > 70 mmHg
-颈总动脉
SBP > 60 mmHg
股动脉
足背动脉
颈动脉
肱动 脉
桡动脉
腘动脉
踝动脉
ABP的适应症
各类危重病人、循环功能不全、大血管外科、脏 器移植等可能术中大失血的手术
严重低血压、休克、和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的疾 病,或者无创血压难以监测者
2008《护理研究》
传感器高度
右侧卧位时有创血压值无明显的变化 左侧卧位时由于传感器高于右心房水平,有创血
压值显著低于仰卧位的有创血压值,收缩压平均 低12.30 mmHg,舒张压平均低10.43 mmHg。
影响心电信号的因素
外科电设备 对干扰波形没有进行过虑 没有外接地线 心电电极没有安置好 使用过期的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安置电极片部位皮肤未清洁或皮屑、毛
发导致电极接触不良 导联线的缠绕打结、受损导致接触不良
主要内容
心电监测(EKG) 血压监测(NBP、ABP) 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
避免肢体活动和压迫袖套而引起的血压测不出 病人手臂位置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避免测压过于频繁、测压时间太久和间隔太短而引起的肢
体缺血、麻木等并发症 对需要频繁测量血压的患者应定时松解袖带片刻,必要时
应每6-8小时更换测量部位1次
注意点
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收缩压低于50-60mmHg) 自动测压需要一定时间,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
电极位置
R-右上 L-左上 C-胸前 N-右下 F左下
RA LA C RL LL RA LA LL 不同的监护仪导联线颜色标识不同,看清
英文标识
电极位置
心电监测设置
设置报警范围 设置QRS音量 选择滤波器 设置振幅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
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室性相关心律失常 室颤 心室停顿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降压或升压
需要反复抽血动脉血气分析时
ABP的禁忌症
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如脉管炎等;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 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测压。
动脉的选择
桡动脉:首选,常用左侧,易定位,侧支丰富。穿刺前必须做 ALLEN试验。
血压(BP)监测
无创与有创血压监测 无创:气体震荡法。震荡法测量无创血压的
前提是要寻找到规则的动脉压力脉动 有创: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
测仪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常值
正常成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脉压 差30-40 mmHg,平均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
血流动力学监测分类
无创性 袖带血压、心率、超声、CT、核素
扫描等 有创性
有创血压、Swan-Ganz 肺动脉漂浮 导管 PiCCO等
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
体循环监测参数 —HR、BP、CVP、CO、SVR
肺循环监测参数 —PAP、PAWP、PVR
氧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参数 — DO2、VO2、Lac、SVO2、SCVO2
主要内容
心电监测(EKG) 血压监测(NBP、ABP) 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
心电监测
心电图(EKG)是心脏电学活动的记录 24h持续监测,数据可靠,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正常心率60~100次/分,随年龄而变化,小儿心
率较快。老年人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病人的心率 较慢 虽然直接显示,仍需听诊、触摸脉搏搏动强弱
小儿的收缩压(年龄×2)+80 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 的1/3--2/3
正常人右上肢稍大于左上肢,下肢大于上肢10-20 mmHg
怀疑夹层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四肢血压的测量 >140/90 mmHg —— 高血压 <90/60 mmHg —— 低血压
无创血压(NBP)监测
袖带宽度适宜,应为上臂周径的1/2,成人12~14cm,小儿 应覆盖上臂长度2/3
注意:有创血压随距离心脏的位置变化数值变化,越远则收缩压越 高而舒张压越低。
必须彻底排空管道内的空气,否则导致收缩压偏 低,舒张压偏高
2019/11/3
2008《护理研究》
传感器高度
传感器高度应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 传感器高于右心房水平时血压显著下降,而在低于
右心房水平时显著升高 传感器的位置每改变5cm,血压值就会改变3mmHg~
4 mmHg
2019/11/3
化 对于血压不稳定的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反映血压骤降
的病情变化
SBP DBP
低血压时,袖套式测 量血压已没有准确性
袖套 肱动脉
有创血压(ABP)监测
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测仪直接测 量动脉内压力
能够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可直 接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对于血管痉挛、休克、体外循环的病人监测结果 更为可靠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丁正艳
概述
血流动力学监测含义
通过有创或无创的手段对各种压力,波形, 心排血量,动静脉血气,氧合等数据进行测 量和分析以判断病人的循环功能状态。
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氧耗 等方面的功能指标。
护士的职责
能安全使用监测仪器 提供准确的数据 能分析获得的数据
ALLEN试验
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 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动脉的同时,让 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
如5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挠动脉侧支循环 良好,Allen试验阴性
5s~10s期间为可疑,如果长于以上时间则禁忌 穿刺置管
冲洗装置的连接
盐水压力:大于300毫米汞柱,可以达到2~4毫升 每小时的自动冲洗效果
颞浅动 脉 下颌面动脉
快速而有效的判断血压
-桡动脉
SBP > 80 mmHg
-股动脉
SBP > 70 mmHg
-颈总动脉
SBP > 60 mmHg
股动脉
足背动脉
颈动脉
肱动 脉
桡动脉
腘动脉
踝动脉
ABP的适应症
各类危重病人、循环功能不全、大血管外科、脏 器移植等可能术中大失血的手术
严重低血压、休克、和其他血流动力学不稳的疾 病,或者无创血压难以监测者
2008《护理研究》
传感器高度
右侧卧位时有创血压值无明显的变化 左侧卧位时由于传感器高于右心房水平,有创血
压值显著低于仰卧位的有创血压值,收缩压平均 低12.30 mmHg,舒张压平均低10.43 mmHg。
影响心电信号的因素
外科电设备 对干扰波形没有进行过虑 没有外接地线 心电电极没有安置好 使用过期的或重复使用一次性电极片 安置电极片部位皮肤未清洁或皮屑、毛
发导致电极接触不良 导联线的缠绕打结、受损导致接触不良
主要内容
心电监测(EKG) 血压监测(NBP、ABP) 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
避免肢体活动和压迫袖套而引起的血压测不出 病人手臂位置应与心脏同一水平 避免测压过于频繁、测压时间太久和间隔太短而引起的肢
体缺血、麻木等并发症 对需要频繁测量血压的患者应定时松解袖带片刻,必要时
应每6-8小时更换测量部位1次
注意点
不适用于严重低血压的病人(收缩压低于50-60mmHg) 自动测压需要一定时间,无法连续显示瞬间的血压变
电极位置
R-右上 L-左上 C-胸前 N-右下 F左下
RA LA C RL LL RA LA LL 不同的监护仪导联线颜色标识不同,看清
英文标识
电极位置
心电监测设置
设置报警范围 设置QRS音量 选择滤波器 设置振幅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
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室性相关心律失常 室颤 心室停顿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降压或升压
需要反复抽血动脉血气分析时
ABP的禁忌症
穿刺部位或其附近存在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 患有血管疾病的病人,如脉管炎等; 手术操作涉及同一部位; ALLEN试验阳性者禁忌行桡动脉穿刺测压。
动脉的选择
桡动脉:首选,常用左侧,易定位,侧支丰富。穿刺前必须做 ALLEN试验。
血压(BP)监测
无创与有创血压监测 无创:气体震荡法。震荡法测量无创血压的
前提是要寻找到规则的动脉压力脉动 有创: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通过压力监
测仪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正常值
正常成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 mmHg,脉压 差30-40 mmHg,平均压=1/3收缩压+2/3舒张压
血流动力学监测分类
无创性 袖带血压、心率、超声、CT、核素
扫描等 有创性
有创血压、Swan-Ganz 肺动脉漂浮 导管 PiCCO等
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
体循环监测参数 —HR、BP、CVP、CO、SVR
肺循环监测参数 —PAP、PAWP、PVR
氧动力学及氧代谢监测参数 — DO2、VO2、Lac、SVO2、SCVO2
主要内容
心电监测(EKG) 血压监测(NBP、ABP) 中心静脉压测定(CVP)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
心电监测
心电图(EKG)是心脏电学活动的记录 24h持续监测,数据可靠,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正常心率60~100次/分,随年龄而变化,小儿心
率较快。老年人和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病人的心率 较慢 虽然直接显示,仍需听诊、触摸脉搏搏动强弱
小儿的收缩压(年龄×2)+80 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 的1/3--2/3
正常人右上肢稍大于左上肢,下肢大于上肢10-20 mmHg
怀疑夹层动脉瘤的病人进行四肢血压的测量 >140/90 mmHg —— 高血压 <90/60 mmHg —— 低血压
无创血压(NBP)监测
袖带宽度适宜,应为上臂周径的1/2,成人12~14cm,小儿 应覆盖上臂长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