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科目代码:[842]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控制古代汉语的语言逻辑,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评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控制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主意,以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须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1.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将通过对文言文的标点、翻译来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

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浮上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

2.有关知识: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第1 页/共9 页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主意(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B、相关借代C、相因推导2.词义引申的脉络A、连锁式B、辐射式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及许慎的定义2.四体二用3.汉字结构辨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主意六、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定义、形体、成因、辨识(二)异体字定义、类别、辨识七、判断句,也字(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三)语气词“也”的特点八、讲述句,矣字,焉字(一)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三)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五)语气词“焉”的用法九、一定句,一定词(一)一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二)“弗”“毋”“未”“无”“莫”的用法十、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孰”“安”“恶”“焉”“奚”的用法(三)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十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第3 页/共9 页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一)“者”的用法(二)“所”的用法(三)“者”和“所”的区别十三、连词,介词(一)介词“于”(於)“以”“为”的用法(二)连词“而”“以”“则”“且”的用法(三)“然而”“然则”“固然”的用法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二)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三)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十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十六、古书的注解(上)(一)古注的意义和历史(二)常见的体例本文、毛传、郑笺、孔疏、陆释文(三)古注的内容(四)古注的术语曰、为、谓之;谓;犹;貌;之言、之为言;读如、读若;读曰、读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如字;变读;衍文;脱文第二部分语言学理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与符号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2.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声学分析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第四节音位和音系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音位聚合群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第5 页/共9 页1.音节2.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法的组合规矩和聚合规矩2.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矩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矩2.词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矩第三节聚合规矩1.词类2. 形态3.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1.变换和句法同义2.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第五章词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词和词汇2.词的词汇意义3.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1.一词多义2.同义关系3.反义关系第三节句义1.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第四节语用1. 话题和说明2. 焦点和预设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1.文字及其作用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1.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个性和分类 2.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扬1.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2.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自立性第五节书面语1. 口语和书面语2. 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缘故和特点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3.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1.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1.借词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1.语言联盟2.系统感染第7 页/共9 页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1. 语言替换2.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1.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2. 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异常形式——混合语1. 洋泾浜2. 混合语3. 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1.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2. 语音演变的逻辑性和演变机制3.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矩的演变2.聚合类的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光: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古代汉语部分(1)文言文翻譯(25分)(2)阅读分析题(25)(3)论述题(25分)语言学理论部分:(1)解释术语 25分(2)简述 20分(3)论述 30分四、参考书目1.《古代漢語》(一、二册),王力主編,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

古代文学必看书目

古代文学必看书目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中国古代文学)《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或金开诚选注北京出版社《先秦散文选》罗根泽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陶渊明集》录钦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古典文学教研室《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古典文学教研室《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宋词选》胡云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宋诗选》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古典文学教研室《西厢记》王季思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牡丹亭》徐朔方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三国演义》罗贯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水浒传》(120回本)施耐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西游记》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红楼梦》(120回本)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桃花扇》王季思、苏寰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校注本《长生殿》徐朔方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或竹村则行,康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成注本考研学习书目:《中国文学史》读2-3遍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文学史》读1遍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2遍张少康《古代汉语》2遍王力中华书局《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2遍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另外必须要把上述“必读书目”中的书读一下(平时的学习中有计划的阅读)。

学好外语(平时加强学习,多做练习)、政治(可在考研当年准备)。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教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许嘉璐《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张世禄《古代汉语》复旦大学解惠全《古代汉语》南开大学朱振家《古代汉语》高等教育郭锡良《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湖南教育绪论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山东教育刘禾《古汉语入门》吉林人民郭锡良等《怎样学好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董琨《古汉语漫谈》齐鲁书社邹晓丽《古汉语入门》语文出版社刘树孝《古文学习捷径》西安交大文字许慎《说文解字》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荣宝斋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北京出版社陈政《字源谈趣》广西教育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齐鲁书社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陈世辉《古文字学概要》吉林大学郑廷植《汉字学通论》福建人民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北京语言学院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教育词汇何九盈等《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出版社邹联琰《文言词汇基础知识》天津人民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史存直《汉语词汇史纲要》华东师大赵克勤《古汉语词汇问题》河北人民潘元中《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王政白《文言实词知识》安徽人民语法马建忠《马氏文通》郑奠《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张之强《文言语法基本知识》北京教育易孟醇《先秦语法》湖南教育于富章《古代汉语语法新编》东北师大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东北师大李增文《文言实词特殊用法》辽宁大学王海芬《古汉语疑问虚词》浙江教育周法高《中国古代汉语·称代编》中华书局董冶国《古代汉语句型大全》天津古籍马汉麟《古代汉语语法提要》陕西人民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廖振佑《古汉语特殊语法》内蒙古人民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上海教育康瑞琮《古代汉语语法》辽宁人民李新魁《汉语文言语法》广东人民古汉语常用工具书梁信义等《文史工具书200种》黑龙江教育吴则虞《中国工具书使用法》上海古籍高尚举《古典文献学》吉林人民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中华书局梁·顾野王《玉篇》中国书店上古·无名氏《尔雅》汉·刘熙《释名》汉·扬雄《方言》清·阮元《经籍籑诂》中华书局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商务印书馆古书的注解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湖北人民杨端志《训诂学》山东文艺孙永选等《训诂学纲要》齐鲁书社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陆宗达《训诂研究》北京师大汪耀楠《注释学纲要》语文出版社宋金兰《训诂学新论》首都师大标点今译问题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陈蒲清《文言文今译教程》岳麓书社管敏义《怎样标点古书》书目文献阙勋五《古书标点例说》王迈《古文标点例析》语文出版社张仓礼等《古文断句与校点》阚景忠《古文标点翻译技法研究》石油大学吴孟复《古书读校法》安徽教育李圃《文言文阅读初阶》古汉语修辞方式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中华书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湖北教育季绍德《古汉语修辞》姜宗伦《古典文学辞格概要》云南人民古汉语语音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李新魁《古音概说》广东人民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陈振寰《音韵学》湖北人民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高本汉《中上古音韵纲要》齐鲁书社李新魁《汉语等韵学》中华书局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闭克朝《入声》湖北人民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

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

),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

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

)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

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一、教学参考书《古代汉语》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中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古汉语自学手册》周秉钧湖南人民出版社《古汉语概述》许威汉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汉语讲话》王力文化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习题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多类型题解》广西师大出版社《古代汉语百题》山东文艺出版社二、综合参考书、工具书《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江苏古籍出版社《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中国语言学史》王力中华书局《古汉语纲要》周秉钧《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久盈《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同源字典》王力商务印书馆三、文字学阅读书目《说文解字》[汉]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说文释例》[清]王筠《说文句读》[清]王筠中国书店《中国文字学》唐兰《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许慎和说文解字》姚孝遂《文字蒙求》中华书局《文字源流浅说》康殷桦辑《文字学发凡》马宗霍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字学》殷实商务印书馆《六书释例》马叙伦商务印书馆四、训诂学、词汇学阅读书目《方言》[汉]扬雄《释名》[汉]刘熙《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诗词曲语词汇释》张相《训诂学概论》齐佩瑢中华书局《训诂简论》陆宗达《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词汇学概论》张永言《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古汉语词汇讲话》何久盈蒋绍愚五、语法学、修辞学阅读书目《马氏文通》[清]马建忠商务印书馆《经传释词》[清]王引之中华书局《文言语法》杨伯峻2。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常识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第一册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上古汉语书面语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清浊”(又称“次浊”),包括鼻音声母明、微、泥、娘、 疑 ,半元音喻,边音来,以及日。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清与浊
清声
发音时不带 音的辅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γuai]
(一) 声方面的术语
6、清与浊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
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
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参考书目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7、何九盈《古音学》 8、李新魁《中古音》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一、教学参考书
《古代汉语》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中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古汉语自学手册》周秉钧湖南人民出版社《古汉语概述》许威汉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汉语讲话》王力文化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习题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多类型题解》广西师大出版社《古代汉语百题》山东文艺出版社
二、综合参考书、工具书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江苏古籍出版社《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中华书局
《古汉语纲要》周秉钧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久盈
《辞源》
《辞海》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同源字典》王力商务印书馆
三、文字学阅读书目
《说文解字》[汉]许慎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
《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
《说文释例》[清]王筠。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古代汉语》,郭锡良等,商务印书馆,1999年。

《古代汉语语法讲稿》,郭锡良,语文出版社,2007年。

《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年。

《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年。

《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年.《简明汉语史》(上、下)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修订版),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训诂简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0年。

《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训诂学简论》,张永言,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

《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说文解字》[东汉] 许慎中华书局,1963年12月《说文解字注》[清] 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1年。

《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年。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8月。

《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文字蒙求》(影印),[清]王筠,中华书局,1962年。

《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中华书局,1956年。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年。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年。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年。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90年。

《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2007年。

《语法讲义》朱德熙,中华书局,1982年。

《语法答问》朱德熙商务印书馆1985年7月《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2005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剑明,商务印书馆,2004年。

各所高校中文(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科目

各所高校中文(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科目

各所高校中文(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科目1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 唐宋文学03 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政治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③中外文学基础④文学评论写作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6册),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世纪欧美文学史》,汪介之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科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6册),郁贤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复试备注复试科目:⑤古代文学专题加试科目:⑥古代汉语⑦文学理论基础2 吉林大学研究方向 01隋唐五代文学02宋代文学03辽金文学04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5文学综合(含文学理论、中外文学史)④808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文学综合:《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本;《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欧美文学史》李尚信,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专业综合课(文学基础)同等学力加试: 写作、现代汉语3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2中国古代文学史?④873中国文化史参考书目初加《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大学版社、1996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以上三种任选其一、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上二种任选其一李道英、刘孝严、东北师大出版社、1988年《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文化史》(插图本)以上三种任选其一、许结、花城出版社2006年《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1999年《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2002年《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顾易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导师名单高长山曹胜高周奇文陈向春黄季鸿复试备注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古代汉语②文艺理论复试科目:专业经典名著阅读参考书目:参见东北师大文学院主页·研究生专栏,“本科学生必读书目”目录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书籍4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_ 01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研究_ 02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_ 03唐宋文学研究_ 04元明清文学研究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707文学基础理论④810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古代文学与文论(含作家作品)《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王力、中华书局美学《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707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文选《七月》

古代汉语文选《七月》

本讲是古代汉语文选。

作为韵文,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件的提示,从字、词、句、篇各个方面全面掌握《七月》的内容和在语言、文字、语法诸方面的特点,并熟读文选,培养自己的古代汉语语感。

本篇课文古今词义的演变和语法现象都是值得注意的。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陈子展《诗经直解》Ⅰ重点和难点提示一、文字方面(1)七月亨葵及菽。

亨——烹,古今字,烹煮。

(2)猗彼女桑。

猗(jǐ)——掎,通假字,拉住。

(3)八月剥枣。

剥(pū)——攴,通假字,打。

(4)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介(gài)——丐,通假字,祈求(5)八月断壶。

壶——瓠,通假字,葫芦。

(6)黍稷重穋(lù)。

重(tóng)——穜,通假字,早种晚熟的谷。

穋——稑,异体字晚种早熟的谷。

(7)上入执宫功。

上——尚,通假字,还要。

(8)三之日纳于凌阴。

阴(yìn)——窨,通假字,地窖。

(9)四之日其蚤。

蚤——早,通假字,早朝,祭祀司寒神的一种仪式。

第二十三讲七月Ⅰ重点和难点提示二、词汇方面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1)“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觱发(bìbō):双声联绵词,大风触物声。

栗烈:双声联绵词,犹如“凛冽”、“溧冽”。

2、“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2)“无衣无褐(hè),何以卒岁?”卒:终于,过完。

3、“民食果蓏蜯蛤。

”(3)“四之日举趾。

”趾:脚。

4、“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田畯至喜。

”同:偕同。

饁(yè):送饭。

至:程度副词,极。

5、“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5)“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载:开始。

阳:暖和。

仓庚:叠韵联绵词,鸟名,即黄莺。

6、“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6)“女执懿筐,遵彼微行(háng),爰求柔桑。

”懿:深。

遵:循着,沿着……走。

行:道路。

爰:相当于“于是”(在这儿)。

古代汉语课程总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课程总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一、相关参考教材《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古代汉语》(上中下),郭锡良等编,天津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编著,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必备)《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华夏出版社2003/语文出版社2008 《古代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新华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典故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修辞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马文熙、张归璧等编,中华书局《词诠》杨树达,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助字辨略》清刘淇,中华书局《经传释词》清王引之,江苏古籍/上海古籍/岳麓书社《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编,中华书局《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中华书局(注:以上五本在入门阅读阶段可选择有相应现代汉语注释的版本,有一定基础后直接读原本;既可以作为语言资料,也可以作为工具书。

)三、理论专著《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汉字学》刘志成主编,天地出版社《汉字学通论》孔祥卿、史健伟、孙易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讲义》杨剑桥,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诗词格律》王力,中华书局《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汉文文言修辞学》杨树达,中华书局《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训诂学》郭在贻中华书局《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汉语训诂学史》李建国,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书句读释例》杨树达,中华书局《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俞樾,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张舜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中国语言学史》王力,中华书局/复旦大学出版社四、经典文献《诗经译注》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岳麓书社《论语译注》杨伯峻注译,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注译,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左传译文》沈玉成译中华书局《战国策》(上下)缪文远、缪伟、罗永莲注译,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国语》陈桐生注译,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史记评注本》韩兆琦译注,岳麓书社(三册)或中华书局点校版(十册,入门可选读一个单行本的选译)《庄子》方勇注译,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墨子全译》奇瑞端、周才珠注释,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吕氏春秋译注》张双棣、张万彬、殷国光等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博雅文渊阁系列)《世说新语译注》(上下)张撝之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文观止全译》杨金鼎,安徽教育出版社注:1、古汉语经典书目很多初版出版年代早,历经多次重印,因此并未标明出版年。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1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书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沉玉成中华书局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词汇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语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语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汉语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训诂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辞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各院校古代文学考研科目

各院校古代文学考研科目

各院校古代文学考研科目西北大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8中国古代文学史④812综合二(含古代文论、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参考书目 608中国古代文学史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

812综合二(含古代文论、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1.《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古代汉语》郭锡良著,商务印书馆;3.《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

复试参考书目:1.《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唐代文学史》(上、下),乔象锺、陈铁民主编;3.《宋代文学史》(上、下),孙望、常国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4.《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册),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

导师名单李浩贾三强刘卫平方蕴华张文利孙尚勇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研究02.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03.唐宋文学研究04.元明清文学研究初试科目 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201英语(含法律硕士)631文学综合838文学专业基础参考书目 01.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02.袁行霈等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03.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04.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3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05. 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

06.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07.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隋唐五代文学04宋代文学05元明清文学06近代文学07中国文学批评史初试科目①政治理论101②英201或俄202或日203选一③中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608④汉语与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809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Ⅰ934参考书目 608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609高级英语《新编英语教程》(5—8)李观仪主编,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934中国古代文学Ⅰ《中国文学史》(1—4)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复试备注同等学力加试:1.中国现当代文学Ⅱ2.中国古代文学Ⅱ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7中国古代文学史④866中文专业文学基础常识参考书目 637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袁行霈主编866中文专业文学基础常识1《中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2002,袁行霈;2《文学理论教程》高教出版社1998,童庆炳等;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钱理群等;4《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金汉;5《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亚非卷)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朱维之等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汉魏六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宋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③601语言学概论④801中国文学史参考书目①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中国古代文学名作分析西南大学研究方向 01诗词学02先秦至隋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3日语③626文论与写作④853中外文学史参考书目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3、《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朱维之、赵澧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导师名单钟振振教授刘明华教授杨理论副教授韩云波教授张桂萍副教授刘明华教授黄大宏副教授胥洪泉教授何宗美教授复试备注本专业各方向复试:1、外语;2、所考方向本专业各方向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加试:1、古代汉语;2、现代文学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1文学理论④818中外文学史参考书目《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学科教学(语文)《现代汉语》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人民教育出版社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科目:①文学批评写作②中国文学史湖北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汉魏六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20专业论文写作④825语言基础与文学理论参考书目 620专业论文写作语言或文学专业学术小论文写作825语言基础与文学理论1.《古代汉语》(第一册)(校订重排本),王力,1999年5月第三版2.《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五版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各版次复试备注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江南大学研究方向 01古代文学与文化02中国诗学03中国古代文学史04中国食品文化研究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610中国古代文学④831文学概论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文学概论:《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四卷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朱栋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欧美文学:《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部分)郑克鲁主编高教出版社 2006修订版《外国文学史》.朱维之.南开大学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科目:古代汉语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01‘红学’与小说文化研究02魏晋至唐文学研究03先秦两汉文化与文学04宋代文学研究05元明清文学研究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7古代汉语与文学概论(各75分)④810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607《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王力主编《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教出版社、童庆炳810《中国文学史》高教出版社、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册)中国现代文学钱立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备注复试:古代文学作品研究同等学力加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兰州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05传统文化与现代化06中国戏剧史07中国文学批评史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③617中国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④833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参考书《中国文学史发展纲要》,庆振轩等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下),雷达等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古代文学评论同等学力加试:1.古代汉语2.古代文学史苏州大学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02唐宋文学03元明清文学04近代文学05古典小说、戏曲06文学文献学初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08文学基础综合④820评论写作(1)参考书目初试:1、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主编,《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

同等学力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

同等学力我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同等学力考试是一种重要的学历认证方式。

在我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同等学力考试中,参考书目是准备考试的重要资料。

通过对同等学力我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学科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一、汉语言文字学1.《我国语言文字概论》2.《现代汉语》3.《汉语方言学》4.《汉字形体学》5.《古代汉语》汉语言文字学是我国语言文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我国语言的历史、演变、结构和形态。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先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讲起,介绍一些关于汉字形体、字义和字音的基本知识,然后逐步深入讨论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以及方言的特点。

最后可以结合古代汉语的特点,讨论古代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方法。

二、我国古代文学1.《我国古代文学概论》2.《我国古代文学史》3.《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4.《我国古典诗歌选》5.《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与研究》我国古代文学是我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先从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入手,介绍古代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风貌,然后逐步深入讨论古代诗歌的格律和体裁、古代散文的特点和传统,最后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学意义。

三、现代和当代文学1.《我国现代文学史》2.《我国当代文学史》3.《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4.《我国现代文学批评与研究》5.《我国当代文学批评与研究》现代和当代文学是我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涵盖了近现代以来我国文学的发展和变迁。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可以先从我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脉络和文学思潮入手,介绍现代文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然后逐步深入讨论一些重要的现代和当代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结合一些文学批评和研究成果,探讨这些作品的文学风格和精神内涵。

总结回顾通过对同等学力我国语言文学学科参考书目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学科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

(二)韵方面的术语



6、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系联后,得到的不同的类别。以 现在术语说,每个韵中不同的韵类,是介音(韵头)的有无 或不同。因此韵类就是韵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相同的字 组成的音韵单位。即带声调的韵母。如东韵包含两个韵类: 东韵一等和东韵三等。 7、韵目:韵书中韵部的标目字(或称代表字)。如《广韵》 平声“先”韵,现代读“-an、-uan、-ian、-yan”等韵母的 字,如“先、天、千、年、烟、贤、玄、渊”等。同韵字中 领头字就是韵目。《广韵》有206个韵目。 8、韵摄: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 宋元等韵图把《广韵》韵部中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 再归并,称为“摄”。《广韵》206韵并为十六摄。
3、舒促
舒指平上去三声,促指入声,因其发音短促而得名。 又:
舒声韵:阴声韵和阳声韵为舒声韵。 阴声韵都是元音,声音舒缓。阳声韵虽有辅音韵尾,但是它的辅音是浊 鼻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鼻腔也参与共鸣,容易延长,所以阴声韵和 阳声韵就是舒声。 促声韵:入声韵就是促声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发音时有阻碍,读音急促,为促 声韵。
二、中古的声
(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二)四十一声类 (三)中古声母系统:字母表 (四)中古声的演变
二、中古的声
(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陈澧《切韵考》反切上字系联 (二)四十一声类



四十一声类: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 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与三十六字母对比: 三十六字母:照穿床审 喻 四十一声类:庄初崇生(二)于(三) 照穿神审(三)喻(四) “照三”后人称“章昌船书常”;“崇生”本称“床疏”
韵目是韵部的代表字,也是韵书的标目。 宋元的等韵学家把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部 归并为一类,称为韵摄(统摄)。 《广韵》206 韵归并为16摄。

打印的古汉语词汇学

打印的古汉语词汇学

古汉语词汇学与词汇史主要参考书目一、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二、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三、钟明立《段注同义词考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一章绪论一、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1、词汇学词汇学就是其中以词和词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词汇学通常分为普通词汇学和个别语言词汇学。

个别语言词汇学又可以分为历史词汇学和描写词汇学。

2、汉语历史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就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

3、古汉语词汇学古汉语词汇学,就是以古汉语(一般把它理解为“文言文”的同义语)的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历史词汇学的范畴。

二、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必须研究古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及其发展。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随着历史的演进,单音词逐渐向复音词转化,单音词与复音词之间构成了交错的、复杂的关系。

复音词的形成与发展,复音词的构成方式等问题,是古代汉语词汇学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2.古代汉语词汇学要研究词与词的关系。

在古汉语中,词与词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

意义相同的词,构成了同义词关系。

意义相反与相对的词,构成了反义词关系。

意义无关而读音相同的词构成了同音词的关系。

意义无关,读音不同而字形相同的词构成了同形词的关系。

总之,各种不同类型的词的排列组合,构成了古汉语的词汇系统。

对古汉语词与词的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对古汉语的词汇系统的研究。

3、古汉语的词义系统及其演变。

4、古汉语专书词义考释。

三、古汉语词汇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古汉语词汇学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汉语词汇学的形成而建立起来的。

它的建立主要吸收了我国传统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的成果,换言之,古汉语词汇学与训诂学和普通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关系最为密切。

其次,古汉语词汇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和中国语言学范畴内的文字、语音、语法、修辞都有密切的联系。

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参考书目

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参考书目

708我国语言文学综合参考书目一、汉语语言学1.《现代汉语》(第三版)李健清主编2.《现代汉语语法教程》张养民著3.《现代汉语词法学》王士雄著4.《汉语音系学》张钰如著5.《语言学概论》(第七版)汪德海著二、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陈道明著2.《古代汉语基础教程》王力著3.《古代汉语语法教程》沈亚之著4.《古代汉语学》(第二版)李学勤著5.《古代汉语字典》许钧著三、我国文学史1.《我国现代文学史》穆旦著2.《我国古代文学史》高罗佩著3.《我国文学史》(上下册)王士元著4.《文学概论》蒋翩著5.《我国文学发展史》贺敵著四、我国古代文学1.《我国古代诗歌史》钱钟书著2.《我国古代诗论史》曹丕真著3.《我国古代小说史》陈箴著4.《我国古代散文史》杜正勇著5.《我国古典文学概论》郁振武著五、我国现代文学1.《我国现代诗歌史》钱谦益著2.《我国现代小说史》王佐良著3.《我国现代散文史》沈西清著4.《我国现代戏剧史》周树春著5.《我国现代文学概论》陈敏著六、我国文学批评1.《我国文学批评史》何恕著2.《我国文学批评论著名选》李菊如主编3.《当代我国文学批评史》黄杰彬著4.《我国文学批评三十年》刘祎著5.《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刘笑梅著七、我国语言文学史论1.《我国语言史论》罗雪峰著2.《我国古代语言文学史论》谢翰君著3.《我国古代文学语言史论丛稿》李佳宁著4.《我国现代语言文学史论纲要》田州著5.《我国现代语言文学史论》白玉田著八、中外文学交流史1.《中外文学交流史》吴卫锦著2.《我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交流史》朱锋著3.《我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交流史》王铁生著4.《中外文学比较论丛》程维藩著5.《中外文学评传论》杨贤行著以上书目为我国语言文学综合参考书目,覆盖了汉语语言学、古代汉语、我国文学史、我国古代文学、我国现代文学、我国文学批评、我国语言文学史论以及中外文学交流史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书目涵盖了大量的知识,可供学习者深入学习和研究我国语言文学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
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1997
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
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
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2002
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23、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03
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
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03
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
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
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
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1
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1984
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1981
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1991
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
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1994
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
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
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1999
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1996
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
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
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1981
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1993
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
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2001
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
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
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
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
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
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
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1962
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
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
9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2001
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2001
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
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
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
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
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
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110.王宁《训诂学原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111.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12.郭在贻《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13.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年
114.蒋绍愚《古代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11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6年
11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17.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8.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19.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20.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年
121.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
122.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
123.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台联国风出版社,1959年
124.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数馆,1985年
125.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56年
126.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127.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齐鲁书社,1991年
128.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年
129.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
130.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年
131.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32.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133.王力《汉语词汇史》,《王力文集》11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134.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1年
135.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136.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
137.向熹《古汉语知识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138.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