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
关于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

关于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你想知道古代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铁棒磨针)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智慧小语: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史,往往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因为勤奋过人。
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那就是2%的灵感加上98%的汗水,但那2%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8%的汗水都要重要。
”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庄子鼓盆而歌)庄子的老婆死了,惠施去吊丧。
想不到的是,庄子竟然一屁股坐在地上,叉开双腿地敲着盆唱着歌呢!“哎,庄兄,”惠施开了口,“你老婆跟你夫妻一场,生儿育女,从靓妞苦到鸡皮老奶,死了不哭,已经可以了,可你还要敲盆唱歌,不过分吗?”“别瞎说,敝人生平不二色。
”庄子说。
“那为什么?”惠施问。
“孩子他妈刚死时,我怎么不难过?不是说'一夜夫妻百日恩’吗?”庄子的语气有点凄然,“可后来一想,生从死来,她源于无生无形无气,混沌太初,无中生有,先变而有气,再变而有形,复变而有生,如今又从生变回去、变成死,回老家了,不犹如春夏秋冬四季代序一样自然么?孩子他妈现在已安静地躺在天地这座巨室之中,托体同山阿(ē),我还哭得死去活来,惠施,这叫通达天命吗?”说完,庄子不再搭理惠施,神情专注地继续敲他的盆唱他的歌。
智慧小语:死亡是什么?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人人都会死,死亡是生命的一个必然历程。
悲伤的眼泪对亡人无益,看破生死,人生就会有另一番气象。
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古代教育孩子的典故

古代教育孩子的典故1、“曾子杀猪”:身教重于言教曾子是孔子晚年重要的弟子,被后人尊称为“宗圣”。
和曾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曾子杀猪”。
据说曾子有一次想要去赶集,孩子哭闹非要跟着一起去,曾子的妻子为了哄孩子就说:“你如果听话不跟着爸爸去集市,等爸爸回来给你杀猪炒肉吃。
”曾子的妻子本来是说的一句哄孩子的谎话,但是曾子从集市回家之后,果然把家中的猪杀掉给孩子炒肉吃了。
这个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带给家长朋友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同时也说明,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决不能当成儿戏,随意用谎言欺骗自己的孩子。
2、“孟母三迁”:环境影响教育孟子生活的时代比曾子稍晚,也是重要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和孟子有关的教子故事是着名的“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父亲死得早,他的母亲为了教育他成才,三次搬迁住处。
第一次搬迁的住处靠近墓地,由于经常看到别人出丧,调皮的孟轲也学会了哭丧。
孟母发现之后,不得不再次搬家。
第二次他们搬的住处靠近集市,年幼的孟轲又学会了模仿商贩叫卖,孟母发觉后再次搬迁。
第三次他们搬迁的住处靠近学校,孟轲潜移默化渐渐变得知书达理,长大之后终于成为一个着名的大学问家。
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讲的是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对此一定不能够忽视。
3、“画荻教子”:寒门也出贵子画荻教子出自《宋史。
欧阳修传》,讲的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幼年的故事。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非常贫寒。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具有远见,为了培养欧阳修成才,在买不起纸和笔的情况下,欧阳修的母亲在地上铺上沙子,用芦苇在沙子上写字,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长大之后,不仅成为文学家,还先后做了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大官,成为北宋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画荻教子”的故事启迪家长朋友们,家庭贫富不是决定孩子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只要父母用心教育,再贫寒的家庭也能培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国学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

国学 || 教育孩子的10个国学经典小故事1.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舜的故事。
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很多,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店铺一起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历史上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1、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和母亲住在坟地附近,早晚跟祭坟的人学悲号啼泣。
孟母怕耽误了儿子的学业,便搬到屠宰场附近居住。
孟子又学屠宰之事。
孟母再次搬迁,住到学宫附近。
孟子于是跟从学宫中人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孟母为给儿子找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迁其居,后世传为佳话。
孟母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看到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人。
(《烈女传》)2、买肉啖子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有一次,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
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
”“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到:“是给你吃啊。
”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杀的猪,我却欺骗了他。
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了。
3、断机教子“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
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
”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
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
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
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5则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故事。
中国名人的家教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家教故事是关于我国名人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欢迎阅读!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一: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
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名人的家教故事篇二: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
古代教子故事

古代教子故事在古代,教育子女一直被视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许多父母都会讲述一些有趣并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给他们听。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教子故事。
1. 《包公断案》在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包拯的官员,他以公正无私、聪明睿智而闻名于世。
包公断案的故事中,他面对诸多奇案,始终坚持公正原则,将真相揭示给人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公正的人,不偏不倚,正直应对。
2. 《孟母三迁》孟夫人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的母亲,在孟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希望孩子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多次迁居以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的坚持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给予了孟子优秀的品德和学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韩非子刺股励志》韩非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他年轻时刺破自己的腿肉来警示自己,表明立志努力的决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勇于付出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4. 《管仲治疗草包》管仲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治理国家时,遇到一个无能的官员,他并没有将其革职,而是采取耐心地指导和帮助的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位官员逐渐改正错误,成为一名出色的官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长辈或者领导者,应该给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引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5. 《孔子与会稽山》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与一位山野中的老人交流,从中学到了人生的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和宽容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经验。
这些古代教子故事不仅给予孩子们娱乐和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些故事在古代被广为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让我们一起从这些古代故事中汲取智慧,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

古代名人教子故事20篇1. 孔子教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观念深受后世影响。
据说孔子教子非常严格,要求孩子们在学习上要有恒心、专注和勤奋。
2. 墨子教子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爱人平等、普遍博爱,他教育孩子的方式以和平、公正、思考的态度去对待人生中的事物,提倡孩子们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晏婴教子晏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以孝著称。
他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关心家庭,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修养。
4. 孟母教子孟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她教育孩子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刻苦的毅力,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面对,不轻易放弃。
5. 陆游教子陆游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思维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6. 程颢教子程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教育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生活态度,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7. 曾国藩教子曾国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8. 杨继绳教子杨继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朱熹教子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
10. 王阳明教子王阳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内心世界的美好,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中寻求自己的内心真实。
11. 魏源教子魏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们的事业心和公益意识。
12. 陶渊明教子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灵和审美意识,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寻找快乐和美好。
经典教育孩子的故事

经典教育孩子的故事:1、孟母择邻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
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烧纸又跪拜。
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
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
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智慧小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
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弟子规》中说:“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近,百事坏。
”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
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2、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
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
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名的教子故事
古代有许多有名的教子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
境,不断搬家的故事。
她先是住在墓地旁,孟子学会了哭丧;然后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会了做买卖;最后搬到学堂旁,孟子学会了读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2.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讲述了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不惜杀猪的故事。
当曾子的妻子要带孩子去市场时,曾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再杀猪给孩子吃。
当曾子回来看到妻子已经把猪杀了,他非常高兴,认为孩子以后会相信父母的话。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3.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
在花园里玩耍,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其他小朋友都惊慌失措,但司马光却冷静地用石头把水缸砸破,救出了那个小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应该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孔融让梨:这个故事讲述了孔融四岁时的故事。
有一次,他的父亲带回了
一篮子梨,孔融从中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留给了哥哥和弟弟。
他的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小,应该吃小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和关心他人的道理。
这些教子故事不仅在古代有影响力,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借鉴。
这些故事中的教育方法和价值观对现代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代教育孩子的故事1、画荻教子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认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2、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仉氏不再结婚。
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这个地方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
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至屠场附近,这次,孟子又学起屠夫宰杀猪羊,孟子妈妈知道了,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3、断机教子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陶母戒子陶侃在青年时期作过鉴察鱼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鱼给母亲。
古时有名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时有名教育孩子的故事
1.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吧!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竟然搬了三次家,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就好比现在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想尽办法买学区房一样。
你说是不是很厉害呢?
2. 曾子杀猪立信的故事也特别经典呀!曾子为了教育孩子诚信,真的把猪给杀了。
这就像我们答应了别人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到,不然以后别人怎么还会相信我们呢!难道不是吗?
3. 画荻教子听过没?欧阳修的母亲呀,用芦苇在地上写字来教欧阳修学习,真是太有创意了!这就好像在困难的环境下,我们也得想法子让自己成长呀,能不佩服吗?
4. 陶母退鱼的故事也很感人呀!陶侃的母亲把别人送的鱼退回去,教导陶侃不能贪图小利。
这和我们现在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多值得学习呀!
5. 岳母刺字那更是了不起!岳飞的母亲为了让岳飞记住精忠报国,竟然在他背上刺字!这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呀!就好像我们为了实现梦想,也得有坚定的信念呀,是不是?
6. 欧母画荻这个也很牛啊!欧阳修的母亲用荻草教他写字读书,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这么重视教育。
这就像我们无论处于什么境地,也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对吧?
7. 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也值得一提呀!他教育出了五个优秀的儿子,这可不简单!就跟我们培养孩子要全面发展是一样的,多不容易呀!
8. 诸葛亮诫子书也很有名呀!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里面满满的都是教导和期望。
这就如同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期望一样呀,特别珍贵!
我觉得这些古时教育孩子的故事都太经典了,给我们现在的父母很多启示和借鉴呀,真的应该好好去了解和学习!。
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

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我国古代很多家庭都是严父慈母,古人认为“棍棒下出孝子”,因此对待孩子往往是非常严格。
一起看看古人成功教育孩子的故事吧。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篇1司马光教子“节俭”司马光.字君实,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出生于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受过比较系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039年考取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主持变法.司马光持反对态度,自动离开京师,花费l9年的时问编写了《资治通鉴》,这本历史巨著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事实。
此外,司马光还著有《稽古录》和《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作为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特别教育子女生活要节俭。
司马光当了宰相以后,家庭生活仍十分俭朴。
他认为节俭是一个人可贵的品德.是事业成功不可缺乏的条件。
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还以此作为家教的一项重要内容。
司马光晚年时,给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信,谆谆教导他一定要养成节俭的美德。
他说,我们家向来清寒,清白的家风要世代相承。
我从小就不喜欢豪华奢侈。
小时候,大人要我穿那种饰有金银丝的华丽衣服,我觉得太奢侈而不肯穿。
我一生只求吃饱穿暖,别无奢望。
司马光认为,“衣取蔽寒,食取充饥”。
他对儿子说:“许多人都以奢侈为荣,而我却以节俭朴素为美德。
别人取笑我,说我简陋,我不认为这是缺点。
孔子讲过,一个人因为勤俭节约而犯过失的事是很少见的。
读书人虽有志于追求真理,却以吃粗菜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学问的。
”司马光还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以俭成名,以侈自败”的故事来教育儿子。
他说,宋仁宗时的张知白,虽位在三公,俸禄很多,盖的却是布被。
春秋时鲁国的季文子,当过三朝的丞相,但他的妻妾却没有穿过帛制的衣服,他家的马也没有喂过粟。
但是西晋的石崇,官为侍中,只是一个荆州刺史,生活却极度奢侈,曾与贵戚王恺比奢侈。
有一次,他与王恺比富,用蜡当柴烧,道路两旁以锦为屏障,长达50里.令王恺自叹不如,但石崇最后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死。
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欧母画荻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与他母亲是分不开的。
在欧阳修很小的时候她母亲郑氏就开始给欧阳修讲如何做人的故事,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道理。
她教导孩子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以后,郑氏就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
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却增强了读书的兴趣。
到了欧阳修上学的年龄,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笔,郑氏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所以欧阳修的笔风及文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就是欧母画荻的典故。
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断机教子孟子年少时不认真学习,有时还会逃课出去玩,有一次孟子逃课回家,母亲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课,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孟子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跪在地上请教母亲。
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割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
学习如果不一直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成为一代圣贤!古人教育孩子的故事:诸葛亮教子“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告诫子女想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静心静思,不断修身和自省;要自我约束,不放纵自己,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古代教育孩子故事,这些故事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们不断前进,它们语言优美、发人深省,有利于帮助小朋友们形成正确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元觉劝父)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
”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汉文帝侍母)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
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
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
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
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古代教育孩子故事(李绩焚须)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
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
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故事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故事中国古代有很多伟人,你知道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伟人教育孩子事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故事1、一叶蔽目三国时期邯郸淳《笑林》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楚国有一个书生,家里很穷。
一次,他在读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时,看到书中写着:“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蔽身体的那片树叶,具有隐身的功能。
”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蝉时藏身的叶子。
一天,他果然看到一只螳螂藏身在一片树叶下,正准备捕捉它前面的蝉。
他兴奋极了,连忙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谁知,由于太激动了,居然没有拿住,那片树叶就飘飘摇摇地掉落在树下,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再也分辨不出了。
于是他找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打算一片一片地试。
书生拿起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后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回答:“看得见。
”他又举起一片树叶问:“你能看得见吗?”如此反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就这样整整被问了一天,妻子实在是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就随口答道:“看不见了!”他一听喜出望外,连忙带着这片叶子到集市上去,拿了别人的东西就走。
店主十分惊奇,把他抓住送往官府。
县官也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书生说了原委,县官听后大笑,说道:“你真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呀!”智慧小语:凡事要看清全局,就要拓宽心量,学会适时地放下曾经的失意,勇敢地面对未来;要保持理智,就要捐弃狭隘与偏执的固守,让心灵在平和中更加明朗。
移开树叶,或许眼前会豁然开朗。
古代伟人教育孩子故事2、神来之笔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
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
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历史典故 孩子

历史典故 孩子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与孩子相关的历史典故,这些故事往往富含教育意义,被后世用来启迪儿童或成人。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
1. 孟母三迁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三次搬家,最终搬到了学校附近。
这个故事强调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母亲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感。
2. 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小时候的故事流传很广。
有一次,家人分梨吃,孔融作为弟弟,却把大的梨让给了哥哥们,自己挑了最小的。
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尊老爱幼,学会谦让。
3. 曹冲称象
曹冲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个典故是曹操得到一头大象,想知道它的重量,但是当时的秤只能称较小的物体。
曹冲提出了一个方法,通过先让大象上船,标记出水线,然后换载已知重量的石头,直到水线相同,从而得知大象的重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思考,用智慧解决问题。
4. 破釜沉舟
这个典故来自秦朝末年的项羽。
项羽在渡过乌江时,命令士兵破釜(锅),沉舟,以示决心与秦军决一死战。
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直接关于孩子的,但它常被用来教育孩子要有决心和勇气,一旦决定做某事就要全力以赴。
5. 指鹿为马
这是秦始皇时期的一个故事。
赵高为了试探朝中大臣们的忠诚,指着一只鹿对他们说这是一匹马。
那些不敢反驳他的大臣们便附和说是马。
这个故事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追随错误,要有辨别是非的勇气。
这些典故在中国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常被引用来教育孩子,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智慧。
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古人云:子(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其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教育孩子的故事最著名的有哪些?下面店铺收集了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希望对你有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例子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
早年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
后来入朝做大官后,所得的俸禄,往往用来接济穷人,而自己的子侄,却不得不轮流换穿好一点的衣服出门做客。
话说一年的秋天,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将举行结婚大礼。
范纯仁深知父亲的风节和家规,对操办隆重、奢华的婚礼,自然不敢妄想。
纯仁暗暗考虑:成家立业乃人生大事,总得购置些衣服、家什。
只买些简单的用品,自然会得到父亲的赞许,但新婚妻子及岳父那边却不好交待;买些稍好点的,妻子、岳父那里自然高兴,但父亲的家规却不好通过。
想来想去,范纯仁最后决定:只买一两件稍贵的物品,父亲、妻子两边都能通过。
于是,纯仁将要购买的物品列出清单,壮着胆子交给了父亲。
谁料范仲淹接过清单一看,立刻板起了面孔,大声说:“纯仁,你要购买的那两件贵重之物,到底是什么打算?难道我范家的门风,要在你手中坏掉不成?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与节俭有什么矛盾?又怎么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费呢?”一番话说得范纯仁满面羞愧。
他低下头,鼓起勇气,向父亲喃喃地说道:“范家节俭的家风,孩儿自幼熟知。
购买奢华贵重用品,儿子知错。
可是有件事孩儿在心中苦恼多时,今日如实禀告父亲大人。
这些天来,新人想以罗绮作幔帐,孩儿知道这不合范家家风,不敢答应,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儿碍于他们的情面,没敢再坚持不买。
”范仲淹一听,立刻大怒,指着范纯仁说道:“你知错认错,我不再追究你的过错。
但是,范家几十年来,以节俭自守,以奢侈为耻。
教育孩子的古文故事

教育孩子的古文故事小孩的教育很重要,心理问题无小事,家庭要搞好,父母责任最大。
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古文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孩子的古文故事《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教育孩子的古文故事《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
徒,只是。
益:好处。
教育孩子的古文故事《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cí):春祭。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相谓:互相商量。
引酒:拿过酒杯。
引,取过来。
且:将要。
固:本来。
子:对人的尊称。
安:怎么。
遂:就。
亡:失去。
【解释】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
导读: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
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
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
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
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
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
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
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tá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
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
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
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
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
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
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
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
”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
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
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
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
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
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
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
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
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
1.古代著名寓言故事
2.古代著名成语故事
3.古代著名的读书小故事
4.著名教师的教育故事
5.古代著名春节对联
6.精选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7.古代著名诗人的故事
8.中国古代著名寓言故事
上文是关于古代教育孩子的著名故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