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2020沪科版物理八年级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3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三级主题: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和长度。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是新课标中规定的20个必做实验之一。
(二)教材分析《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二节内容,教材安排了“测量单位”、“测量活动”和“测量误差”三个方面内容,按照“测量需要→动手操作→结果分析”的程序来编排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是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求而设立,是学生第一次科学意义的测量活动,也是科学研究中的最基本的测量,为后面学习“快与慢”、“速度的变化”作准备,其操作要求对将来学习质量、体积、力、电流、电压等测量具有指导意义。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本课题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建立“测量单位”概念,了解长度、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停表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估测及测量误差分析安排在第二课时。
下面说第一课时。
(三)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参考范文1)2、学生知识经验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着丰富的体验,对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也比较熟悉,且八年级的学生具备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如何进行科学测量、怎样记录测量结果,这些都需要本节课深入学习。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课标要求、学生实际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具体的测量活动,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出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要做到“五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生产,又服务于生活、生产的辩证关系。
重点及确定依据: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它是测量学的基础。
难点及突破策略:学会正确估读。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基本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2.能够正确使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3.能够熟练进行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换算;4.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与长度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基本长度单位1.国际制长度单位制的各单位及其换算;2.关键词:长度、米、千米、毫米、厘米。
2. 测量长度1.使用卷尺、直尺和游标卡尺等工具准确测量长度;2.关键词:卷尺、直尺、游标卡尺、刻度线。
3. 长度换算1.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进行换算;2.关键词:换算、比例、乘法、除法。
4. 基本时间单位1.国际制时间单位制的各单位及其换算;2.关键词:时间、秒、分钟、小时、日。
5. 测量时间1.使用钟表、秒表等工具准确测量时间;2.关键词:钟表、秒表。
6. 时间换算1.将不同时间单位之间进行换算;2.关键词:换算、比例、乘法、除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通过视频资料或图片展示,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概念以及其重要性;2.让学生自己想一些长度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学习环节1.分别介绍基本长度单位和基本时间单位的概念,并讲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使用卷尺、直尺、游标卡尺等工具准确测量长度;3.让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换算,灵活运用比例、乘法和除法;4.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使用钟表、秒表等工具准确测量时间。
3. 引出扩展环节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2.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相关实际问题,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基本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概念;2.能够正确使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3.能够熟练进行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换算。
五、教学评估1.在学习环节,设置小测试,考查学生对基本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理解;2.让学生完成一些长度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的解决能力进行评估。
六、自主学习1.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相关知识,并分享给其他同学;2.学生可根据自己兴趣,进一步了解有关长度和时间的知识。
《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一课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具体如下:1. 长度测量:(1)理论知识:学习长度的基本概念,掌握长度的国际单位制(米)及常用单位(毫米、厘米等);(2)实际操作:利用刻度尺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包括书本、文具等日常用品,并记录测量结果。
2. 时间测量:(1)理论知识:理解时间的单位(秒、分、小时等)及其换算关系;(2)实际操作:使用秒表或计时器测量日常活动所需时间,如写作业、完成某个手工活动等,并记录实际用时。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部分: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理解并掌握长度的基本概念和时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2. 实际操作部分:学生需独立完成测量任务,确保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测量的准确性。
记录数据时需清晰、准确,使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结果。
3. 安全性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伤害。
4. 独立思考:学生需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遇到的难题。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的准确性、记录数据的清晰度等方面。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详细的评语和分数。
同时,可采取同学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3. 反馈方式: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作业反馈1.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需及时指出并指导其改正。
2. 对于学生的优秀表现和进步,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第1课时)导入新课【事例引入】生活中经常需要测量,比如说,同学们的身高是多少;穿的鞋是多大号码;课桌的高度、长度、宽度是多少等。
【实验引入】让学生先观察上图中帽檐的直径AB与帽子高度CD哪个较长?右图中,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较大?再用尺进行测量。
(3)单位换算:1 km=103m 1dm=10-1 m 1cm=10-2 m1 mm=10-3m 1μm=10-6 m 1nm=10-9 m(4)长度单位进率记忆方法记住:km、m、mm、μm、nm之间的进率为103,m、dm、cm、mm之间的进率为10。
长度单位换算示意图:(5)长度单位换算的步骤数值不变,乘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
可简记为“数不变,单位换,乘进率,进行算”。
如图所示:是把25.68 cm换算为0.2568m的过程。
【播放视频】——《长度的单位》。
【例题1】试一试你对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单位: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_____;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_____;③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
【答案】①m;②dm;③cm;④mm。
【解析】①同学的身高是1.67 m;②物理书的长度是2.56 dm=25.6cm;③铅笔的长度是18 cm;④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mm。
【例题2】进行单位换算:①5.4km= m = nm②2.4nm = mm = km③1.5mm= μm= m【答案】①5.4×103,5.4×1012.②2.4×10-6,2.4×10-12.③1.5×103,1.5×10-3.【解析】①根据1m=109nm得5.4km= 5.4×1km =5.4×103m= 5.4×103×1m = 5.4×1012 nm②根据1nm=10-3μm =10-6mm得2.4nm=2.4×1nm=2.4×10-6mm =2.4×10-12km③根据1mm=103μm得1.5mm=1.5×1mm=1.5×103μm=1.5×10-3m【例题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A. 12.56 cm=12.56×10-2 m=0.1256 mB. 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C. 12.56 cm=12.56÷102 =0.1256 mD. 12.56 cm=12.56×10-2 cm=0.1256m【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然后乘以单位之间的进率,最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只有A正确。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到了学生们积极讨论的身影,他们的想法和创新性让我感到惊喜。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成果并没有很好地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2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长度的基本操作。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应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过程:
讲解长度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测量工具刻度尺。
详细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测量长度的基本操作。
3. 时间测量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工具和原理。
过程:
讲解时间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测量工具停表。
详细介绍停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测量时间的的基本操作。
4. 测量操作演示与练习(15分钟)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长度和时间测量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测量的重要性。
简短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长度与时间测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概念、工具和原理。
2020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3.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教学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用秒表和手表测时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秒表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进行新课】测量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学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学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学生(思考、讨论):桶的容积要一样,要有一个标准.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师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板书: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师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甲: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学生乙:比“米”小的长度单位还有“微米”(μm)、“纳米”(nm).师这些长度单位与基本单位“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师板书.板书: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长度各单位换算关系:(下图为记忆关系图)师你知道航海学家、天文学家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海里、光年、公里. 1海里=1852米,1千米=1000m,1光年=9.461×1015米.例题1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26cm=0.26mB.50m=0.005kmC.357mm=3.57mD.1.2dm=12mm解析: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采用等量代替法,即先照写数值,然后乘以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注意结果尽量用科学计数法.26cm=26×10-2m=0.26m,故A正确;50m=50×10-3km=0.05km,故B错误;357mm=357×10-3m=0.357m,故C错误;1.2dm=1.2×100mm=120mm,故D错误.答案:A师你知道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学生:比“秒”大的时间单位有“分钟”(min)、“小时”(h),比“秒”小的时间单位有“毫秒”(ms)、“微秒”(μs).师这些时间单位与基本单位“秒”的换算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板书:1h=60min 1min=60s 1s=103ms1ms=103μs【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测量活动师通常我们测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你知道还有什么测量工具?学生甲:刻度尺.学生乙:游标卡尺(如课本P19图2—15).师下面以前后两桌四个人为一小组,用刻度尺测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动手,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刻度尺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和测量结果.学生分小组探究活动1:用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度和宽度,教师巡回检查,给予指导.师下面请相邻的两个小组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并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学生甲:上台演示,说明用刻度尺测课本长度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师请每个小组报出测量结果……师为什么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不同?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如何读数.师肯定学生代表发言,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正确使用刻度尺(多媒体课件)(1)要明白刻度尺上不同刻度的含义:①零刻度:测量的起始刻度;②分度值: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③测量范围(量程):从零刻度线到这把刻度尺的最后一条刻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2)使用刻度尺前需要观察以下三个内容:①测量范围(量程);②分度值;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要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贴在所测长度上,与被测长度重合或是平行,不能将刻度尺斜放.②零刻度线磨损时,要将其他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这种方法称为“零点修正法”.③正确读数:一是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二是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要注意:a.在测量数据中,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它能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b.在实际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尤其注意“0”不能随意增减.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题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1cm 、5.50cmB.1cm 、8.30cmC.1mm 、8.30cmD.1mm 、2.80cm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长度为1mm ,也就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此物体的长度为L=8.30cm-5.50cm=2.80cm.答案:D.例题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m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mm.解析:“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N 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出其总长度L ,则一个微小量的长度L D N=.例如测一页纸的厚度、细丝直径等.精确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2个铜丝直径总长度应读数为50.0mm ,细铜丝的直径L D N =50.032mm ==1.5625mm. 答案:50.0;1.6.师 可以介绍其他典型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例如:(1)替代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弹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两端做好记号,然后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两记号间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2)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同时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线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滚轮的周长,例如测量花坛的周长、跑道的长度.(3)组合平移法: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以用平移法来测量,依据几何“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原理.该方法适于测球体、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如下图:(2)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的测量,那么时间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手表、秒表、电子表、钟等等.师对照使用说明书,观察桌上的停表,学会使用停表.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仔细观察停表,获取大小表盘上的数字、刻度所表达的信息,摸索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停表的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师以小组为单位,用停表测量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作好记录.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并互相交流.师能否制作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能否用这个“生物钟”来估测一个同学从教室一端走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学生讨论交流“生物钟”的制作方法:用数脉搏跳动的次数来估测时间,并将估测的时间与刚才用停表测得的时间相比较,进一步来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板书: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例题4如图所示,用甲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用乙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解析:(1)由图1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一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9.0cm对齐,右侧在7cm和6cm之间,估读为6.6cm、6.7cm、6.8cm 都可以,所以物体的长度L=9.0cm-6.6cm=2.4cm、或L=9.0cm-6.7cm=2.3cm、或L=9.0cm-6.8cm=2.2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8.4cm对齐,估读为8.4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40cm-6.00cm=2.40cm.(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则就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5min37.5s=337.5s.答案:2.4或2.3或2.2;2.40;337.5.【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误差(1)误差教师根据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活动引导,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板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师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板书: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采用合理的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等.(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师请同学们思考误差是否就是错误.学生:不是.师那误差和错误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板书: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课堂训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练习.【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本节认识了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等,其中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熟悉了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我们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及日常的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长度测量和刻度尺的使用,学习这一课应该是不困难的.但是他们的测量方法不是很科学,操作中存在着不科学的地方需要纠正,比如如何做到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如何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等.2.对于钟表学生非常熟悉,但对于停表学生很陌生,读数更是难点,想突破这个难点必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采取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他们自己的手表,秒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秒针走几圈?时针走多少?再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模拟显示,让停表走3~4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大针和小针的变化情况,然后让指针走到某几个位置让学生读数,帮助学生能较好地读数,从而突破难点.。
沪科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有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3、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5、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记录结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讲述;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1、长度单位你知道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吗?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还有“微米”(μm)、“纳米”(nm)等。
讲述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可将长度单位分为两组,千进制:km,m,mm,μm,nm;十进制:m,dm,cm,mm)。
课堂巩固练习。
提问:你知道我国以前使用的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尺,寸)提问:你知道英、美等国家使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与米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回答:英里,英尺,英寸,码)2、时间单位提问:你知道时间单位除“秒”(s)外,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它们与秒的换算关系如何?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八年级物理沪科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八年级物理(沪科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三、教学过程:一、长度的测量总结上节内容。
导入新课:故事:英国有一胖一瘦两位大臣,各用自己的腰围做标准,测量同一段布的长度。
瘦的说有10围,胖的说只有7围,两人争执不下,你来作个评判?鼓励学生分析:为什么用腰围测到的布的长度可以相同?指出: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传授:必须测量长度,首先必须厘定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s)。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单位折算: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1nm=10-9m…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必须对物体的长度展开推算,同学们晓得1m存有多长吗?师:在学生比划估测的基础上,出示米尺,让学生获得1m究竟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了解人体的尺度:指甲盖宽度一厘米,拳头宽度1分米,一拃20厘米,臂长加肩宽1米。
让学生用人体尺度估测物理课本长度,宽度。
师:要是使你更准确的回去测量你物理课本的长度,你可以采用什么回去测量?生:刻度尺、尺子、直尺。
师:应该是刻度尺,你说尺子、直尺这些不一定有刻度。
师:大家手中的刻度尺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仔细观察下,你们的刻度尺都存有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那我们必须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度必须怎么恰当采用刻度尺呢?1.观:刻度尺在使用前我们同样先要进行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挑选:挑选最合适的刻度尺,了解常用的测量工具:米尺、卷尺…3.放:要放正,贴紧被测物体.4.读:视线与尺横向,估读至分度值的之下一位5.记:数和单位都记录,并记到刻度尺的下一位(即估计位)(了解物理量都为数字和单位共同组成)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同学们的数据不同?传授:由于在测量时必须展开估读,估读数值有时略偏小,有时偏大,这样就可以产生误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等。
2. 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停表、秒表等。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4.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如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提高测量准确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难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及提高测量准确度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学具:学生尺、计时器、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门高、桌长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些长度和时间。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如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停表、秒表等。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如米、厘米、秒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出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如“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测量工具:米尺、卷尺、钢卷尺、软尺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卷尺测量法、秒表测量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的面积。
2. 用卷尺测量一张纸的长和宽,并计算纸的面积。
3. 用停表测量跑100米的时间,并计算速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分组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课件展示课题: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二. 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2.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3.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4. 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三. 新课教学(一)测量单位教师: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测量单位。
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的单位。
比如利用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作为时间的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课件展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 m ),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 s )。
教师:同学们,除了“米”这个单位,你们知道长度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教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 m 1 dm=10-1 m 1 cm=10﹣2 m1 mm=10﹣3 m 1 μm=10﹣6 m 1 nm=10﹣9 m课件展示反馈练习:1 μm= mm 18 km= m 130 nm= m10 dm= mm 2×102 cm=m 78 mm= m教师:时间除了“秒”这个单位,你们知道时间还有哪些单位?学生回答。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沪科版《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表测时间
3.能读懂说明书,并能参照说明书进行简单的操作。
【重点难点】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课时】1课时
【教具】刻度尺、表
【教法】讲解、实验、讨论
【课型】实验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长度有哪些单位?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学生回答
二.新课引入
我们要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就需要清楚如何进行测量是正确的。
三.新课讲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让学生回答,后再对照课本21页说明作进一步认识。
看课本图2-15---图2-17回答问题,学生回答
2.学生活动1:用刻度尺测长度
先观察刻度尺,并记录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让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大约6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
测量结束后比较测量结果,并提问:为什么我们不少的测量结果不相同呢?下去好好讨论。
3、学生活动2:长度的估测
估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4.学生活动3:时间的测量
参看课本23页活动3说明进行测量。
实验结束后,总结实验情况,告诉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认真,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
§2-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正确使用刻度尺
2.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
3.实验:时间的测量
【教后记】。
2024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沪科版1
间接测量法
定义
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与 时间有关的物理量,再通 过计算得出时间的方法。
示例
通过测量物体的位移和速 度,利用公式 t = s/v 计 算时间。
注意事项
间接测量法依赖于其他物 理量的测量精度,因此误 差可能较大。
时间测量的应用
05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 的基本方法。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 观察能力。
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 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
刻度尺
用于测量长度。
秒表
用于测量时间。
实验对象
如物体、量杯等。
实验步骤
1. 长度测量 •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确保其归零。
• 将刻度尺放在需要测量的物体上,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垂直。
科学研究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 学研究中,需要进行各种 长度测量,以获取实验数 据和结论。
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长度测量 也无处不在,如测量身高 、物品尺寸、距离等。
03 时间测量的方法和应用
直接测量法
定义
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观察和计时工具直接获取时 间数据的方法。
工具
秒表、计时器、沙漏等。
注意事项
THANKS
体育比赛
在田径、游泳等比赛中,时间测 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科学研究
在物理学、化学等领域,实验结果 往往需要精确的时间记录和分析。
生活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计时需求,如烹 饪、交通信号灯等,都需要准确的 时间测量。
04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误差分析
误差的来源
仪器误差
测量工具本身可能存在 的缺陷或误差,如刻度 不准确、机械磨损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新版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用新思维“测”物理世界【教学目的】1、让全体学生体会测量工具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如何选择。
2、利用已知事物作为参照,并能结合相关公式进行物理量的估算。
3、利用新思维图总结出多种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法【课前准备】刻度尺、三角板、棉线、圆柱体、硬币、圆锥、纸张等【设计背景】1.初二学生由于初学物理,往往认为有数字即可,单位不一定重要,学生了解单位的发展史,体会单位在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2.现在学生的估算本领比较弱,通过系统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服务于现实生活。
3.特殊法测长度是对课内内容的典型补充,让学生能够在校本课程中充分探讨、亲身动手实践操作,将是对学生好奇心的极好的呵护以及实验能力的极好的培养,并在该过程总结、提炼、绘出“测”的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设计】一、长度的估测和测量(一)长度的估测展示图片: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
根据脚印的长度,侦查员就推测出嫌疑犯的身高。
这是怎么推测出来的呢?在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最早的尺度都来源于人体,人体各部分的尺寸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请一位同学上台扮演嫌疑犯,展示身体上有趣的尺寸:★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1/4★身高是脚长的7倍★拳头的周长等于脚长★脖子的围度是腰围度的二分之一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这位同学的身高,推测出他的脚长,排除他的犯罪嫌疑。
(二)长度的测量刚才我们想知道这位同学的身高可以直接测量,但生活中有一些长度是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的。
下面请各组派一位同学上来挑选一份实验器材并按要求测量所需测量的长度,分别有以下五个实验:实验1:测量地图上起点晋江枢纽到终点张坑枢纽的长度实验2:测细导线的直径实验3:测一元硬币的直径实验4:测圆锥体的高度实验5:测海报纸上长曲线的长度学生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拍照,并把实验照片投影展示、总结。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当我设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这一课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测量方法;2. 能够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 能够使用停表测量时间;4.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难点:如何准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1. 刻度尺;2. 停表;3. 各种物体(如书本、铅笔等);4. 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讲解长度和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和时间是如何测量的吗?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2. 讲解停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测量时间;3. 示例演示如何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测量。
三、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长度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2. 让学生使用停表测量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感受;3. 学生填写课后反思表。
活动重难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难点:如何准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对刻度尺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学生在测量时间时,有时会出现忘记开始或结束计时的情况,需要在实践中多加注意。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可以让学生尝试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时间,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测量跑道的长度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同时,我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长度和时间吗?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课件
秒s
分 min 毫秒 ms
微秒 μs
2. 单位换算:
h min
s
ms μs
60
60
103
103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卷尺、直尺、三角尺等,刻 度尺是学习和生活中最常用的测量工具。
如果需要对物体进行更精确的测量,需要选用 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1课 时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 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 间。
2. 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3. 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房门高度 约230cm
一层楼高度 约3m
珠穆朗峰高度 8844m
长江流域长度 6387km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D )
A
B
C
D
A:视线未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B:铅笔左侧未与零刻度线对齐 C:有刻线的一边未紧靠被测物体
新课引入 知识讲授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读出下列长度
准确值:_2_c__m__ 估读值:_0_._8_c_m__ 测量值:2__.8_c_m__
准确值:2__.8_c_m__ 估读值:0__.0_0__c_m_ 测量值:__2_.8__0_c_m__
准确值:3__.4_c_m__ 估读值:0__.0_0_c__m_ 测量值:__3_.4__0_c_m__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教学用具】投影仪、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一.新课引入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中的是什么情景?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播放诗配画《早发白帝城》,分析诗句中哪些词句分别对应于物理学描述物体的运动所用的距离、时间学生列举脑海中呈现的情景:飞奔的火车、骏马;飞流直下的瀑布;田径赛场上的运动员……学生列举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学生回答,教师纠错再次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二.长度测量及单位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学生汇报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的办法:用一张纸条(或一根线)、一拃或课本的宽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由于学生使用的课桌、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长多少吗?投影:“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教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法教具准备:计时工具:电子表、停钟、机械表等;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课件引入新课:展示卷尺和钟表,这些器材是用来干什么的?问什么要使用它们?新课教学一、单位:阅读15页科学世界了解国际单位制的作用:1、单位定义: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它们选取的自然界中比较稳定的事物作为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3、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那么,长度和时间测量的仪器和单位是什么呢?阅读课本第一页要知道物体的大小等,凭感觉是不准确的,所以需要用仪器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及其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国际单位:米(m)国际上对标准“1米”的规定: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了解人体身上的米、分米、厘米1km=1000m=103m 1m = 10dm1 dm =10 cm 1cm=10 mm1mm=1000μm 1μm=1000nm练习:1.3×10-2cm= μm 110cm= m28m= mm 50mm= dm(2)阅读课文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一、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刻度尺的使用,直尺、卷尺、游标卡尺等不同类型刻度尺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2. 时间的测量方法:停表、秒表、电子表等不同类型计时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米、厘米、毫米、秒、分钟、小时等。
4. 物理量的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的概念及减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会进行物理量的测量,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
3. 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精确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方法。
2. 教学重点: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物理量的测量及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停表、秒表、电子表等。
2. 学具:每人一套测量工具(直尺、停表),测量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周围环境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例,如教室的长度、宽度,步行100米所需时间等。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概念,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以一道实际测量问题为例,讲解测量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使用测量工具并处理测量数据。
5. 测量误差分析:讲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的概念,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长度的测量方法及工具2. 时间的测量方法及工具3. 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减小方法4. 物理量的测量及数据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直尺测量课本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计算误差。
(2)用停表测量自己步行100米所需时间,记录数据并计算误差。
2. 答案:(1)课本长度:约25厘米,误差:±0.5厘米。
(2)步行100米时间:约20秒,误差:±1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八年级
沪科版《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单位、及其作用
2.知道国际单位制以及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米”
3.会进行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纳米等单位之间的换算
【重点难点】长度的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
【课时】1课时
【教具】学生自备透明刻度尺、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
【教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参照物?在物理学中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引入
我们打一生下来就开始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了,在大家还陌生事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就教大家认东西了,数数等。
事实上大家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在进行比较了。
而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人类最早的测量就是数数,当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测量不能只停留在数数上。
下面看:
观察两条线段。
问:哪根长?
学生回答:长短不一样。
长短比较
三.新课讲授
1.测量的意义:
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得出的结论可靠吗?
学生:不可靠
为了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
(板书)1.测量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单位: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经常在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需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要科学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单位(unit)。
长度的单位:
在众多的测量中,最基本的测量,就是长度的测量,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etre),符号为m。
出示米尺,让学生认识1米到底有多长。
并介绍1米是如何规定的。
长度的单位除基本单位米之外,还有比米大的和比米小的其它单位: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头发的直径约0.04mm,合40000nm)
学生熟悉2、3分钟。
一道题中,注意写单位时要么全用汉字要么全用符号,不允许出现汉字符号混用的现象。
如:1千米=1000m 或1km=1000米
练习1:看书上的想一想,提问学生,填空
练习2:(投影)
7.8dm=______m=_______mm
60μm=______mm=_________m
0.05km=______m=________cm
练习3:(投影)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 1.50_____,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4、长度测量工具:
要对长度进行需要测量的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scale),
出示各种示教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让学生认识了解。
拿到一把刻度尺后,首先要干一个工作: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再看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大?测量范围是多少?
学生观察自己手上的刻度尺,找三位同学分别说明他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不只是刻度尺,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拿到之后,首先就是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呢?请大家下去自己阅读。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必须借助仪器来进行测量,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知道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measurement)的意义:提高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测量需要单位
3.长度的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
4.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教后记】
1.
2.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