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 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的分解,并对各单元项目确定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的实现步 骤和有关工程参数。 第 2.1.6 条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初步设计图进行扩充, 使之满足实施的需要:
对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编制工程预算及设计
程度为主、适当参考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综合确定。 第 2.2.2 条 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受灾对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期望经
济损失和防治工程投资等五个因素,可将泥石流灾害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 (表 2—1)。 2.3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第 2.3.1 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免费标准网()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
免费标准网()
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 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 (4)其它资料:施工场地的水、电、交通条件:排水、排污条件;对噪声、振动 的限制;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地方经验;地方的材料及劳务价格;防治工 程影响范围内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图等。 第 1.4.3 条 防治工程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参照执行国家、行业、部门
图设计,视情况也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监测。 第 2.1.4 条 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
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此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提出相应的 设计方案图纸,设计论证说明。 第 2.1.5 条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的防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
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 案进行比较。 第 1.3.5 条 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构筑物与排涝系统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构筑物与排涝系统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工程构筑物与排涝系统设计要求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损失,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工程构筑物和排涝系统的设计要求是确保工程的稳定和效果的关键。

工程构筑物是指在泥石流通道或泥石流影响区域内进行的各种抑制、引导和减缓泥石流流速和能量的构筑物。

设计工程构筑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泥石流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威胁。

首先,工程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泥石流的特性和规模。

泥石流的特性包括流速、流量、含沙量和堆积物厚度等,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工程构筑物的尺寸和强度。

因此,工程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该地区的泥石流特性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其次,工程构筑物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泥石流冲击下,工程构筑物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力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并确保其能够承受泥石流的冲击力和荷载。

常见的工程构筑物包括拦挡坝、导流堰、渠道等,这些构筑物都需要经过充分的强度计算和模拟分析。

此外,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环境和生态因素。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目的是减轻灾害的危害,但在此过程中也不能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产生过大的破坏。

因此,工程师需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排涝系统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部分。

排涝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尽快有效地将泥石流中的水分排除。

合理的排涝系统能够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流量,从而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在排涝系统的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排水能力。

泥石流中的水分通常会带有大量的沉积物和固体颗粒,这将会对排水系统造成阻塞和损坏。

因此,排涝系统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以确保泥石流中的水分能够快速、高效地被排除。

其次,排涝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的方向和路径。

在泥石流影响区域内,地形常常复杂多变,水流的方向也难以预测。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原理与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原理与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原理与设计要点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多发性、高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原理和设计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原理主要包括灾害特征识别、泥石流堆积物特性分析、工程区划和设计载荷确定等内容。

首先,需要对泥石流发生、发展过程和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以了解泥石流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和影响范围。

通过分析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含水率、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可以评估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和冲击力度,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此外,对于泥石流频发区域,还需要进行工程区划,确定不同区域的防治措施和设计要求。

最后,设计过程中,需要准确确定各种荷载的作用范围和设计值,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工程类型选择、排洪和岩体加固等方面。

首先,在面对不同规模、特征的泥石流灾害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类型,包括重力式挡土墙、挡水坝、检测系统等,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泥石流对工程和人类的影响。

其次,对于泥石流堆积区的排洪工程设计很关键,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排洪沟和排洪管的位置、尺寸和排水能力,确保泥石流水易于排除,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同时,对于泥石流灾害区域的岩体加固工程,要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如锚索加固、爆破拆除等,以加强岩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和崩塌的可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要注意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土力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此外,勘查和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与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遥感、GIS等,为工程的勘查和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为了进一步完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与设计要点,还需要加强科研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深入研究泥石流的成因、发展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不断提高预防和防治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效果。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护结构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护结构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护结构设计要求泥石流灾害是一种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泥石流灾害,科学合理的防护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中的防护结构设计要求展开阐述。

首先,防护结构应具备良好的抵御泥石流冲击力的能力。

泥石流冲击力是指泥石流冲刷发生时对堤体、防护墙等防护结构所产生的力量。

防护结构应考虑到泥石流的速度、密度以及冲击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护材料和断面形状,以确保其能够承受泥石流冲击力,保持稳定。

其次,防护结构应具备良好的抵御泥石流冲刷侵蚀的能力。

泥石流冲刷侵蚀是指泥石流流体对堤体、防护墙等防护结构表面的冲刷和破坏作用。

防护结构应选用耐冲刷、耐侵蚀的材料,比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

另外,在设计防护结构时,还应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冲刷板、填充块石等,以减缓泥石流对防护结构的冲刷侵蚀速度。

同时,防护结构应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

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大量泥石流可能会聚集在防护结构上,如果防护结构不具备良好的透水性能,可能会导致泥石流在结构上堆积,增加结构的承载力,进而导致结构的破坏。

因此,在防护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结构的透水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合理的渗流通道,保证泥石流能够顺利通过,减少对结构的影响。

此外,防护结构还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泥石流灾害通常伴随着强大的水流和冲击力,因此,防护结构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防护结构的自重、材料的性能、地基的稳定性等因素,保证结构在泥石流冲击下不发生破坏或倒塌。

同时,防护结构还要能够在长时间的泥石流冲刷侵蚀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在设计防护结构时,还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

比如,泥石流的流量、泥石流的沟道形态、附近的地质条件等。

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保证防护结构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发挥最佳的防护效果。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中的防护结构设计要求包括抗冲击力、抗冲刷侵蚀、透水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等方面。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新)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新)

泥⽯流灾害防治⼯程设计规范(新)泥⽯流灾害防治⼯程设计规范2000.10.28⽬录前⾔本规范的适⽤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流防治⼯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流防治⼯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流防治⼯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流防治⼯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流防治⼯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流防治⼯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流防治⼯程设计6.1 ⼀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程6.9 坡⾯治理⼯程6.10 ⽣物⼯程前⾔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国⼟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民⽣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统⼀地质灾害防治⼯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防治⼯程设计的技术⽔平;在地质灾害防治⼯程设计和施⼯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程进⾏了⼴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程设计的理论和⽅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程设计,滑坡防治⼯程设计,泥⽯流防治⼯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程设计,以及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单位为中华⼈民共和国国⼟资源部。

由国⼟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00.10.28 目录前言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符号1 总则1.1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程序1.2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与特殊性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原则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1.5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阶段及其主要任务1.6 泥石流防治工程安全等级划分1.7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和要点2 荷载分析与计算3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6.1 一般规定6.2 排导槽6.3 拦砂坝6.4 谷坊6.5 格栅坝6.6 停淤场6.7 渡槽6.8 沟道整治工程6.9 坡面治理工程6.10 生物工程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号)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并主持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本规范编制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某些最常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如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地质环境,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统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标准,推动防治工程设计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提高防治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近十余年来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并对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本规范共分八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总体设计,荷载分析与计算,危岩及崩塌防治工程设计,滑坡防治工程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岩溶塌陷防治工程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等。

本规范的归口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地质环境管理司组织国土资源部标准化研究中心、四川地矿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和成都理工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等单位起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隧道结构设计指南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隧道结构设计指南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隧道结构设计指南隧道是连接两个地点的地下通道,常常用于交通运输和城市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隧道工程常常面临泥石流灾害的危险。

因此,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隧道结构设计指南是至关重要的。

隧道结构设计指南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指导:1. 地质条件评估在进行隧道结构设计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条件评估。

这包括地质构造、岩土特性、泥石流发生概率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确定隧道所面临的潜在泥石流灾害风险。

2. 隧道布置在进行隧道布置时,应尽量避免穿越泥石流高风险区域。

如果无法避免,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隧道出口处设置泥石流拦挡墙和排水系统,以减轻泥石流对隧道的冲击和侵蚀。

3. 结构设计隧道结构设计应考虑泥石流对结构的冲击和荷载。

结构应能够承受泥石流冲击力和泥石流颗粒的侵蚀。

使用抗冲刷和防水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灾性能。

4. 排水系统设计隧道内部的排水系统是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置隧道排水口、排水管道和泵站,及时排除隧道内的积水,减少泥石流的侵蚀和冲击。

5. 安全逃生通道设计在设计隧道时,必须预留应急疏散通道。

这些通道应设置经过泥石流灾害区的逃生通道,以确保在泥石流发生时,人员可以迅速安全地撤离隧道。

6. 施工监测和维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和维护工作。

监测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的维护工作可以确保隧道结构的完好性和耐久性。

隧道结构设计指南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泥石流灾害特点进行细化和完善。

同时,为了确保指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应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验证和修订。

总之,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隧道结构设计指南对于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施工监测,我们才能确保隧道在泥石流灾害中的安全运行。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治措施设计要求泥石流灾害是指在山区或河流附近,由于地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土石松动、崩塌、泥流等现象,并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为有效减轻和避免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和设计提出了要求。

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勘查规范中,防治措施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相关规范和实践经验,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措施设计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防治工程的设计。

设计者需要详细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状况,包括地层分布、岩性特征、构造情况等。

通过地质勘查和工程地质调查,确定泥石流泛滥区、滑坡体和发源区等危险地带,为后续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防治措施设计要合理选择治理方式。

泥石流防治方式通常包括导流、拦截、导洪和提升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泥石流特征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治理方式。

例如,在导洪工程中,可以通过设计泥石流隧道、洪水引导河道等方式,使泥石流在高速度冲刷下导流,减少其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而对于泥石流的发源区,可以通过挡土墙、防护沟等工程措施,有效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同时,防治措施设计要考虑流域治理。

泥石流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整个流域来思考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水土保持、林地恢复、生态修复等多种因素,减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例如,通过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增加泥石流防治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降低其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危害。

此外,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涉及到大规模的土石方工程和水资源调度等问题,对设计者的技术和经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防治措施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投入和工程可行性,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和设计方案。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指南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指南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指南概述:泥石流是一种由陡坡或山区发生的大规模滑坡或岩浆流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常常是灾害性最严重的。

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查必不可少。

一、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定义与目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是在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和专业评估,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技术参数和依据。

其目的在于准确评估泥石流的潜在危害程度、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的类型及其规模,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标准与指南。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内容与方法1. 内容:1.1 控制区域划定:根据地质条件、降雨量和历史泥石流发生情况等数据,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控制区域范围;1.2 地质勘察:对控制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岩性、断裂、构造和地层结构等因素的影响;1.3 水文勘察:分析控制区域的降雨情况、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并评估其对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4 地形勘察:测量控制区域的地形数据,包括坡度、坡向和高度等,以评估其对泥石流运动和破坏的影响;1.5 人工观测:通过设置监测点位,对泥石流活动进行实时观测,收集泥石流的流动速度、浓度、冲击力等数据;1.6 野外调查:考察附近的山沟沟谷以及上游地区是否存在泥石流迹象,了解可能的来源和通道。

2.方法:2.1 实地考察:勘察人员应深入控制区域,实地查看和测量各项数据,并详细记录;2.2 数据分析:勘察人员需收集和整理历史泥石流灾害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3 技术评估:通过现场勘查和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地质、水文和地形等因素,评估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危害程度;2.4 编制报告:根据勘查工作的结果,撰写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并明确工程建设和施工的技术标准与指南。

三、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技术标准与指南1. 技术标准:1.1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范围与要求;1.2 泥石流控制区域的划定与等级;1.3 地质、水文和地形的勘查与评估方法;1.4 监测点位的设置及监测指标的选择;1.5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6 报告编制的内容与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1.1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1.2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第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

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范 • GBJ27-1991 铁路工程地质泥石流勘测规
则 • GBJ50-1990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精品课件
术语和定义
泥石流
• 泥石流灾害 • 潜在泥石流沟 • 泥石流勘查 • 泥石流防治 • 防灾预案
精品课件
泥石流
• 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 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 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级标准
• 附 录 H (资料性附录) 泥石流调查表
• 附 录 I (规范性附录) 泥石流特征值的确定
• 附 录 J (规范性附录) 区域性泥石流活动性调查评判
精品课件
本规范为行业标准
• 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 •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管理。 • 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泥石流危险性分级单沟泥石流活动性分级表泥石流活动特点灾情预测活动性分级能够发生小规模和低频率泥石流或山洪致灾轻微不会造成重大灾害和严重危害能够间歇性发生中等规模的泥石流较易由工程治理所控制致灾轻微较少造成重大灾害和严重危害能够发生大规模的高中低频率的泥石流致灾较重可造成大中型灾害和严重危害能够发生巨大规模的特高高中低频率的泥石流致灾严重来势凶猛冲击破坏力大可造成特大灾难和严重危害极高根据泥石流灾害一次造成的死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灾情危害性灾度等级303010103直接经济损失万元10001000500500100100灾度的两项指标不在一个级次时按从高原则确定灾度等级
• 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 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精品课件
05-6-1美姑县马洛村泥石流
精品课件
05-7-2理县通化乡铺子沟泥石流
精品课件
南沟泥石流弯道超高现象 精品课件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是指在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
工程勘查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一份
详细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一、勘查范围和目标
1. 确定勘查范围: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历史记录和地质条件,确定勘查范围,包括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和潜在的泥石
流源区。

2. 确定勘查目标:明确勘查的目标,包括泥石流形成机理、泥石流运动特性、泥石流危害程度等。

二、勘查方法和技术
1. 野外调查:进行野外调查,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构
造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获取泥石流灾害相关的基本信息。

2. 采样和试验:采集泥石流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包括颗粒
分析、含水率测试、剪切试验等,获取泥石流物质的物理
力学性质。

3. 监测和测量:设置监测点和测量点,进行泥石流灾害的
实时监测和测量,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表位移监测、降
雨量监测等。

三、勘查内容和报告
1. 勘查内容:勘查报告应包括泥石流的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泥石流物质性质、泥石流运动特性、泥石流危害程度
等内容。

2. 勘查报告:根据勘查结果,编制详细的勘查报告,包括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监测方案等。

四、勘查人员和设备
1. 勘查人员:勘查人员应具备地质、水文、工程等相关专
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勘查经验。

2. 勘查设备:勘查设备应包括地质勘查仪器、水文勘查仪器、测量仪器等,以确保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一份详细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勘查工
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设
计和施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之防护措施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之防护措施设计要点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之防护措施设计要点泥石流灾害是一种由于陡坡地区的大雨、山洪、地震等自然力量引起的地质灾害。

它给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防护措施设计要点。

首先,对于陡坡地区的防护工程设计,应考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泥石流流速的大小。

泥石流的流速与泥石流流量(流域面积和降雨量)以及地形坡度有关。

在确定设计防护措施时,需要结合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是导流沟的设计。

导流沟是指位于泥石流险地边缘,用来导引泥石流流量外溢的排水沟。

导流沟应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能快速将泥石流引导至安全区域,从而减轻泥石流对危险区域的冲刷和破坏。

在导流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导流沟的尺寸、坡度和排水能力。

第三,在防护措施的设计中,还需考虑堤坝的建设。

堤坝的作用是将泥石流导引至安全区域或将其堵塞。

堤坝的高度和强度应该能够抵挡泥石流的冲击力,并使泥石流流量得以控制和限制。

同时,堤坝还应具备排泥功能,以防止泥石流中的泥沙堵塞堤坝,导致溃坝和泥石流暴发。

堤坝的设计应考虑泥石流流量和冲击力等参数,确保堰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防护措施设计还需考虑缓冲区的建设。

缓冲区是指泥石流冲击力较大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或生物措施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

例如,可以通过植被的增加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并吸收泥沙,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冲刷破坏。

此外,还可以设置障碍物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并分散泥石流的冲击力。

缓冲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植被种类和障碍物的布置等因素。

最后,防护措施的设计还需考虑预警系统的建设。

预警系统是指通过监测和预测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时向人们发出警报,使人们能够采取适当的避灾措施。

预警系统应包括传感器监测、实时数据传输和警报发布等功能。

预警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泥石流的特征,如流速、流量和冲击力等指标,以及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和传输网络的建设,以确保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在山区地区。

防治泥石流的工程勘查规范十分重要,其中挡土墙工程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

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泥石流体的高速冲击和大量淤积物的堆积,因此,设计一个能够承受这种冲击并保护周边地区安全的挡土墙是至关重要的。

挡土墙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挡土墙的高度和厚度应根据泥石流的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合理确定。

泥石流的流体动力学特性是指泥石流流体的流速、密度以及冲击力等参数。

根据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可以计算挡土墙所需的高度和厚度,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抵抗泥石流的冲击。

其次,挡土墙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也是设计的关键。

挡土墙的主要作用是抵抗泥石流的冲击和防止泥石流的进一步扩散。

因此,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高强度、耐蚀性强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同时,在结构设计方面,应采用合理的形状和横截面,以获得最佳的抗冲击性能。

另外,挡土墙的排水和防滑措施也是设计的关键。

泥石流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水分,如果挡土墙不能有效地排水,会导致墙体的渗水和渗透,从而破坏挡土墙的稳定性。

因此,应在设计中考虑合理的排水系统,以确保挡土墙长期稳定。

此外,还应采取防滑措施,如在挡土墙表面铺设防滑材料,以增加其抗滑性。

最后,挡土墙的建设和维护也是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建设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和设备进行建设。

同时,应做好监测和测试工作,确保挡土墙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挡土墙建成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复,保持挡土墙的功能和效益。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的挡土墙工程设计方法至关重要。

在设计挡土墙时,应综合考虑泥石流的流体动力学特性、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排水和防滑措施以及建设和维护等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挡土墙的抗冲击能力和稳定性,有效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极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因此,对于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而为了有效地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勘查工作,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和工程设计。

为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提高勘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至关重要。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形特征、岩石结构和地层特征的详细调查和分析,能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发生概率,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地质勘查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质构造调查、地层岩性调查等内容。

二、水文气象勘查: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受降水、地下水位、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水文气象勘查主要是对研究区域的降雨情况、地下水位、河流水位、土壤水分含量等进行综合调查,以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预测可能的灾害范围。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和工程设计。

三、地下水勘查:地下水在泥石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下水勘查,可以了解研究区域的地下水埋深、水位变化规律、水文地质条件等,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地下水勘查内容包括地下水位测量、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观测等。

四、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勘察: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设计需要了解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岩土力学性质。

通过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勘察,可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和稳定性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边坡稳定性分析等。

五、泥石流风险评估:通过对泥石流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可以确定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泥石流风险评估需要考虑泥石流发生频率、流量、速度、规模等因素。

六、监测预警体系:泥石流发生后,及时的预警和监测是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可以对泥石流的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

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

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与防治设计规程是为了保障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防止泥石流灾害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导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电工程泥石流勘查和防治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泥石流的特点和危害泥石流是由于山体坡面的土石松动、滑动或崩塌等原因,形成大量混合水、泥、石等物质的急剧流动现象。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冲击力强等特点,对水电工程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泥石流的流动会冲刷河床、损毁河岸和工程设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泥石流勘查的内容和方法1. 勘查内容:泥石流勘查应包括泥石流形成的地质背景、泥石流危害程度评价、泥石流发生概率评估、泥石流运动特性等内容。

2. 勘查方法:泥石流勘查可以采用现场调查、地质勘测、遥感技术等方法。

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原因、流域地质条件、河道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三、泥石流防治设计的原则和内容1. 防治设计的原则:泥石流防治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防治设计的内容:泥石流防治设计应包括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泥石流河道治理、泥石流坡面稳定等内容。

其中,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流向等参数,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泥石流河道治理可以通过加固河床、修筑防护墙等方式,减小泥石流对工程的冲刷和破坏。

泥石流坡面稳定可以通过进行植被恢复、加固山体等措施,提高山体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四、泥石流防治设计的技术要求1. 技术要求:泥石流防治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设计要点:泥石流防治设计应充分考虑泥石流的流动特性、流域地质条件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和工程布置方案。

同时,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工程的可维护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确保长期有效地防止泥石流灾害。

五、泥石流防治设计的实施和监督1. 实施过程:泥石流防治设计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组织专业的勘察设计团队进行方案设计和工程施工,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实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泥石流是一种水文地质灾害,常常在山区发生,并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

为了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建立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是至关重要的。

而为了保证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的勘查工作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勘查、水文水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和沟道治理设计。

这些勘查内容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在勘查阶段需要进行详细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地质地貌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地貌勘查的目的是了解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地貌环境条件,包括山体地貌、地层特征、构造状况等。

在地质地貌勘查中,需要对地层进行详细的岩性鉴定、构造解析和断裂破碎带划分,以了解泥石流形成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水文水资源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水文水资源勘查的目的是了解山区水文水资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包括降雨量、径流量、地下水位等。

在水文水资源勘查中,需要对保护区域的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

工程地质勘查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关键环节。

工程地质勘查的目的是了解泥石流防治工程建设地质条件和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地层稳定性等。

在工程地质勘查中,需要进行地下水位测量、地质钻探和地质岩芯采集等工作,以获取勘探点位的地质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沟道治理设计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沟道治理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工程手段改变沟道的地貌特征和水文条件,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在沟道治理设计中,需要进行沟道的地形测量和剖面测量,了解沟道的深度、宽度和形状,以确定沟道治理的方案和措施。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的要求主要包括勘查方法、勘查范围和勘查精度三个方面。

勘查方法要求选择合适的勘查手段和仪器设备,采取现场实地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勘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

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

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对建筑物的损害,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相关部门制定了建筑物泥石流防治规范要求,旨在规范建筑物的设计、建设和维护,以提高其对泥石流的抵御能力。

一、区划评价与建筑物布置1. 泥石流危险区划评价在建设新的建筑物之前,需进行泥石流危险区划评价,确定泥石流危险程度。

根据评价结果,合理规划建筑物的布局,避开高危险区,减少泥石流对建筑物的冲击。

2. 建筑物布置原则建筑物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坡度较小的区域;- 避免建筑物位于泥石流沟道、侵蚀坡面或泥石流堆积区;- 建筑物之间应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减少泥石流扩散时的相互影响。

二、建筑物设计与抗震要求1. 建筑物抗泥石流设计建筑物应设计具备一定的抗泥石流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泥石流对其造成的冲击和压力。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应考虑使用耐冲击、耐侵蚀材料,避免泥石流对其产生严重破坏。

2. 建筑物抗震设计泥石流常常伴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还必须考虑到抗震要求。

建筑物的结构应满足抗震设计标准,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为强震而受损。

三、排水系统与防护措施1. 建筑物排水系统设计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在泥石流防治中起到关键作用。

排水系统应能迅速将大量的雨水和泥石流排出,避免雨水与泥石流聚集在建筑物周围,增加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风险。

2. 防护措施建筑物应设置合理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泥石流对建筑物的损害。

例如,可以设置防护墙、排水沟、洪水闸门等设施,提高建筑物的抗泥石流能力。

四、加固与维护要求1. 泥石流易受损建筑物加固对于已经存在的易受泥石流损害的建筑物,需要进行加固工程,提高其抗泥石流能力。

加固工程可以采用加固层、挡土墙等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2. 建筑物定期维护建筑物定期维护是保证其抗泥石流能力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抗泥石流设施是否完好,及时处理漏水、裂缝和损坏等问题,确保建筑物在泥石流事件中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中国地质调查局二○○四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39-2004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总则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程序第1.1.1条泥石流防治程度是指泥石流灾害防治项目从决策、勘查、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为保证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泥石流灾害防治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第 1.1.2条工程勘查主要根据设计阶段和泥石流灾害体及其防治区域,进行测量、测绘、测试、勘探、试验、鉴定、研究与综合分析评价工作。

目的是为防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第1.2.3条可行性研究通过初步勘查、监测、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估等工作,对是否需要进行防治,以及防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防治工程方案的选定等,提出可行性分析,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作为领导机关决策的依据。

第1.1.4条立项与编制设计任务书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区别泥石流灾害项目的重要性、危害性与规模,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批准权限,提出立项报告。

立项批准后,应立即组织编写设计任务书。

第1.1.5条工程设计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编制适应这两个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工程图件和工程概、预算。

第1.1.6条工程施工是实现设计文件的重要阶段,应做到计划、设计、施工三个环节互相衔接,投资、工程内容、施工图纸、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五个方面落实,保证全面完成设计文件的内容及要求。

第1.1.7条竣工验收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完成任务,同时还要移交固定资产、次会给当地政府或专职单位使用和维护管理。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特点第 1.2.1条非标准设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灾害有不同的特点,防治工程设计对每个泥石流的治理范围、采取的方案和措施是互不相同的。

所以,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属非标准设计,必须对每个泥石流进行具体的针对性设计。

第1.2.2条风险性设计泥石流是不良的复杂地质体,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物理力学参数是随机变量,变异性大;其次,防治工程承受来自泥石流体和外界的各种荷载,不仅自身应具有足够的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且还要求下伏的地质体也具有优良的性质;另外,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迄今还是一门不严谨、不完善、在成熟的科学技术。

因此,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检验和监测,根据检测资料适时进行设计变更,以使设计能更接近实际,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

第1.2.3条应急设计泥石流灾害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其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

为了防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程度,在泥石流发生前后开展的防治工程设计,不少情况下具有应急设计的特点。

此种情况下,通常是边勘查、边设计、边监测、边施工。

第 1.2.4条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单一的防治工程措施有时难以承受来自泥石流灾害体的外界的荷载,从而导致工程失效。

因此,针对每个泥石流的特点,在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工程投资不能一步到位,也应在防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解,采取分期、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第1.3.1条应以少的投资、短的工期,达到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安全运行,并满足所有预定功能。

即在设计服务(使用)期内在预定功能、安全性和耐久性、工期和投资的经济性三个方面达到要求。

具体面言,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防治工程应保证地质灾害体的整体稳定性,不致造成危及人员生命等重大的地质灾害。

(2)在正常荷载组合的条件下,防治工程应保证地质灾害体无明显的破坏,不会造成危及建筑物安全的地质灾害。

(3)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的永久性工程的设计服务(使用)期一般可按50年考虑,特殊工程应进行专门论证。

第1.3.2条应充分收集与工程设计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

同时,应考虑到场地可能发生的自然地质灾害(如暴雨、洪水、崩塌、滑坡等)和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新的地质灾害,对这些灾害应在勘察、评价、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第1.3.3条应在室内和野外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算出各项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值和异系数,确定其标准值。

同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后,合理的选取设计值。

第1.3.4条应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两种分析都应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成熟的理论和行之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并宜提出多方案进行比较。

第1.3.5条应注意与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相适应,与市政规划、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和开发相结合,并在安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美观。

第1.3.6条泥石流灾害防治方法要点:(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根据泥石流活动的时、空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治工程,以减轻或化解泥石流的成灾因素。

(2)在形成区以抑制泥砂产生为主,阻滞泥砂输移,常用的措施有:恢复植被、建造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林、坡面截水沟、沟谷区的拦沙坝、导流堤、护岸、护底工程等。

(3)在流通区和泥石流通过地段以疏导为主,保证流路通畅。

主要措施是导流和护岸、护底、清障。

在地形较好的地区,则采用可靠的拦挡措施,以达到减沙、减势、控制水沙下泄量、控制流路的效果。

拦挡措施有:实体重力坝和格栅坝、停淤场、导流堤、坝下的护岸、护底等。

(4)对规模巨大、势能大的泥石流,宜采取避让措施或防冲措施。

如平面绕避改道、立面绕避(渡槽、明峒渡槽、高桥、大跨、沟底隧道等)。

(5)利用停淤、分流化解泥石流水、沙集中的矛盾。

主要措施有停淤场、分流导流工程。

(6)改建或迁移防护设施。

(7)视地形条件,在堆积区停淤减沙或停淤束水攻沙,增大搬运能力,使泥沙顺利直接排入大河。

(8)汇入大河段,应加大大河排沙能力,稳定主流切割扇缘,降低泥石流沟侵蚀基准面。

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导流堤、挑流坝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的依据和基础资料第 1.4.1条设计工程师进行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工作必须有法定的依据。

主要包括:(1)可行性研究报告;(2)设计任务书;(3)工程勘察报告等。

第 1.4.2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应满足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地形资料:地形图及平面、高程控制;(2)气象水文资料:气温、降雨、冻结深度、暴雨;水文、流量、淹没、冲淤等;(3)防治工程勘察资料:地质体的类型、年代、成因、产状、分布;岩土的工程性质及变异性;地质构造的性质、展布及对工程的影响;自然或人为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工程的影响;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埋深、动态、补给排泄条件及地层渗透系数;水与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参数;特殊岩土的测试与评价;(4)其它资料:施工场地的水、电、交通条件;排水、排污条件;对噪声、振动的限制;防治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的地方经验;地方的材料及劳务价格;防治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图等。

第1.4.3条防治工程设计在执行本规范时,尚应参照国家、行业、部门现行的规范、规程、标准及指南、手册(附录6)。

2 基本规定与设计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阶段及其主要任务第2.1.1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可分为防治工程、治理工程和应急治理工程三类。

第2.1.2条防治工程应按三阶段设计,即可行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治理工程宜按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2.1.3条应急治理工程可按一阶段设计,即根据现场勘察,立即进行施工图设计,视情况也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边监测。

第2.1.4条可行性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防治目标,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与经济论证,提出优化的推荐设计方案。

此阶段的设计文件应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图纸,设计论证说明。

第 2.1.5条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泥石流灾害影响范围的防治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并对各单元项目确定设计要求与边界、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工程的实现步骤和有关工程参数,编制出相应的完整的工程图纸、监控测量方案,设计说明书及工程概算。

第2.1.6条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初步设计图进行扩充,使之满足实施的需要;对监测方案应给出准确的布点位置及要求,以利于定位实施;编制工程预算及设计说明书。

第 2.1.7条在泥石流灾害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和四级的情况下,可将可行性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合并,编制能达到初设要求的可行性方案设计。

第2.1.8条各阶段的设计图表一般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结构详图,以及工程项目一览表、计算成果表、材料统计表、概、预算表等。

第2.1.9条各阶段的设计说明书一般应阐明下列内容:①工程目的及任务来源;②设计依据;③设计的基础资料及基本数据;④防治工程设计标准;⑤设计方案;⑥计算;⑦施工注意事项;⑧检验与监测;⑨概、预算;⑩工程效益分析。

计算书一般作为存档备查技术文件,可不对外提交。

其内容包括计算公式(或数学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计算结果及评价等。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安全等级标准第2.2.1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宜采用以受灾对象及灾害程度为主、适当参考工程造价的原则,进行综合确定。

第2.2.2条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受灾对象、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期望经济损失和防治工程投资等五个因素,可将泥石流灾害防治安全等级划分为四个级别(表2—1)。

表2—1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安全等级标准*表中的一、二、三级建筑物是指GBJ7-89规范中的一、二、三级建筑物。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第2.3.1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选,既要安全可靠,也要经济合理。

第2.3.2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应使其整体稳定性满足抗滑(抗剪或抗剪断)和抗倾覆安全系数的要求(表2—2)。

第2.3.3条 泥石流拦挡坝坝体与坝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坝体内或地基的最大压应力σmax 不超过筑坝材料的允许值,最小压应力σmin 不允许出现负值。

表2—2 泥石流灾害防治主体工程设计标准3 荷载分析与计算重力式实体拦挡坝第3.1.1条 作用于拦挡坝的基本荷载有:坝体自重、泥石流压力、堆积物的土压力、过坝泥石流的动水压力、水压力、扬压力、冲击力等。

(1)坝体自重W b 取决于单宽坝体体积V b 和筑坝材料的重度γb ,即:b b b V W γ⨯= (—1)一般浆砌块石坝的γb 可取24KN/m 3。

(2)泥石流竖向压力包括土体重W s 和溢流重W f 。

土体重W s 是指拦挡坝溢流面以下垂直作用于坝体斜面上的泥石流体积重量,重度有差别的互层堆积物的W s 应分层计算。

溢流重W f 是泥石流过坝时作用于坝体上的重量,按下式计算:d d f h W γ•= (—2)式中:h d 为设计溢流体厚度(m);γd 为设计溢流重度(KN/m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